醫患關係是如何從大眾普遍尊敬醫生變成現在的仇視醫生的?這其中哪些原因是主導作用?


我朋友臉上長癬,醫生給開了一盒膏藥。他回家兩三天後,沒事看了看葯的說明書,發現這葯主治的腳氣。朋友比較理性,沒有怒髮衝冠,拿著菜刀直奔醫院,而是上網查了查,發現這葯確實也治臉上的皮癬。

可是這世上定有人不看這葯的適用範圍,如果此人還比較極端,那醫生就可能挨揍被砍了。如果醫生有時間給患者解釋,說這個葯治癬,而常見的皮癬發作部位是腳部,想來我的朋友也不會困惑,極端的人也不會找上門去暴打醫生,所以足夠的醫患溝通可以有效的預防醫患衝突。可中國的醫院門庭若市,醫生根本沒有時間給病人細講病理和藥理,讓病人錢花的明明白白。所以醫生稀缺,醫患衝突就無法避免,類似於一對小情人不經常交流,自然矛盾不斷。

當醫患衝突頻發後,定有很多人不願意從醫,這樣醫患衝突就造成進一步的醫生稀缺,因此說醫患衝突與醫生稀缺互為因果。只是這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產生的第一環是:醫生稀缺。

我們看上圖,從1996年開始,中國除護士外的醫療從業者數量增長率,始終低於醫療費用增長率,且後者增長率常年是醫師、藥師增長率2倍以上。醫生的稀缺自然導致醫療價格的提高,同時隨著收入和人均壽命的增加,醫療支出也在增加,因此醫生的缺口不斷被放大。不斷增加的醫療需求,與增長乏力的醫療供給,自然造成醫患之間越來越缺乏溝通,如此當今醫患衝突會不斷加劇。

造成中國醫療困境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三項重要因素:醫療資源分配的公平問題、醫療信息不對稱帶來醫療鑒定問題、醫療供給不足問題。其中醫療司法鑒定缺乏權威性,與供給不足導致醫患溝通不足,都是造成醫患矛盾的主因。首先醫療供給不足,原因是政府以公平的名義管制醫療產業,其中措施包括醫院審批、醫生招聘等等。醫療管制帶來的業的國有化,造成政府在醫療鑒定上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這樣政府仲裁結果自然難讓服眾服。於是政府在產生醫患衝突後,只好偏袒患者,以息事寧人。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受罰的畢竟是底層醫生,如果患者不負裁決鬧事受罰的就是領導,而領導定不會為醫生著想。

如此造成中國醫療問題的三個因素就這樣糾葛在一起,共同造成了如今的醫患衝突困境。那麼誰那從困境中受益了,而選擇維持困境呢?

自然是制定規則的領導。領導生病去高幹病房,哪會體驗什麼醫療資源緊張。這邊強制規定醫生工資不能高、醫生不能收紅包,那便又聰明的強制規定各種檢查費用及藥品價格,看著好像降低了醫療成本,可是藥品進場與藥品定價卻領導說了算,這裡的灰色空間不言自明。在以葯養醫的變相市場化下,如此醫生也就是在開藥的時候吃吃蠅頭小利,而大頭被領導拿去了。

中國醫療問題的破解方法在哪?看看上圖就會發現,以市場化臨時工為主的護士這幾年增長率還是比較高的,因此至少醫生的收入市場化,就可以有效的解決醫生供給不足的問題。如此造成醫患衝突,信息溝通不足的這個病根才能根除。另一方面,醫療市場化還需要配套改革稅制,使其以消費稅為主。這樣政府才有動力一方面發展醫療產業,一方面維護患者的利益,轉化政府的運動員身份,從而又從源頭上解決醫療仲裁的公正問題。

除了以上兩點好處,醫療市場化還會使得衛生系統領導,不能通過貪腐從各種醫藥管制中獲利。當然肯定有人說醫療資源分配的公平問題,可解決公平的途徑應該是公共醫療保險,而不是各種管制,因為管制會使得領導通過貪污獲得管制帶來的租金,從而造成醫療供給不足與醫療價格過高兩種情況同時出現。以以葯養醫為例,從藥品的新品審批一直到醫院藥品採購,各種變相市場化使得醫療費用過高,而其中大塊被官員貪腐了,並沒進入醫生的口袋。結果就是預料之中的醫療成本沒有降低,而醫療供給卻沒有提高的雙輸局面。

醫療市場當然可以不市場化,畢竟領導看病去301,富人看病去美日,中上產看病去香港、台灣,中產看病去印度,普通人看病找中醫,大家十年後都有各自美好的未來。看到評論中居然有人不知道印度的醫療旅遊業正在興起,看來沒有為自己將來做打算啊,給個新華網的鏈接算福利了:醫療旅遊:又一個「印度輝煌」。
····················································································
有些人說原文預言極端。自己搜搜新聞吧,北大醫學院招生都門可羅雀了,招幾個好學生,以後不是去301就是出國。要知道今年國家剛出政策,3年內軍隊醫院不再對外,就這還有一片叫好聲,哈哈。同時,有錢人早就開始享受國外醫療了,不信問問自己周圍家境比較好的朋友,是不是幾年前就開始每年去香港打疫苗了。去印度看病不算新鮮事物了,不信你打「印度醫療」四個字試試,第一個出現的索引就是「印度醫療旅遊」。

按現在這種找不到醫學生就降低錄取分數線的趨勢,20年後會有一批高中二本水平的醫學教授專家。這些人高中數理化就是及格水平,你指望他們學西醫學出什麼水平,所以大部分人以後就是靠中醫。去現在的縣級醫院,大部分醫生連腳氣都看不好,以後大城市的醫生也就是這個水平,癌症就別動手術了,傷肝臟,調理為主,喝點綠豆湯,挺好。

所以說有權人看301,有錢人出國,大部分沒權沒錢的人可以看中醫,這就是趨勢。


所謂「仇視醫生」,只是媒體煽風點火後小概率事件擴大化。
原因:

  • 政府投入大幅降低、「以葯養醫」政策導致醫院自謀出路。
  • 按項目支付的結算方式會誘導醫生提供過度醫療。
  • 醫療費用上升幅度過快,醫保覆蓋不全導致個人支付比例較高。
  • 出現醫療糾紛後沒有類似保險公司那樣的可靠的第三方機構進行現場處理和事故鑒定,醫患直接面對面,容易發生非理性事件。

現在醫改、醫保政策在逐步扭轉、改善以上局面。
所謂「醫德」只是現行制度的產物,本人不認為是原因,醫生也是壞制度的犧牲者。

還有一點,現在媒體既沒有新聞自由,也缺乏媒體自律,嘩眾取寵,煽風點火,唯恐天下不亂,大有炸平廬山,停止地球轉動之勢。「八毛門」事件就是例子。


醫患關係如何我不敢斷言,這是我的一位老師,她是某三甲醫院皮膚科醫生,年過半百,同時也是一位人品很好的長輩,中午的時候她發了狀態,看完以後我百感交集,說不出話來。全文如下:

今天上門診患者不少,提早限了號,一點多我發生了低血糖反應,吃了曹醫生的餅乾後還是很難受,胸悶說不動話,堅持看了一些患者後實在撐不住了,我向剩下的患者解釋我身體原因請大家下午來就診,每一個患者都堅持說自己的病只是一點點,花不了很長時間,我只能繼續處理患者,中午兩點我已經說話沒力氣了,懇請剩下十幾位患者下午就診,他們圍著我說自己只是點痣、只是開藥、只是治療甲癬,不想下午來,要求我看完再下班,我確實很難受,已經忍不住流眼淚了,我繼續懇求他們可不可以下午來,有人說等了那麼長時間白等了,不行。感謝患者的信任,可此時我更需要患者的理解,沒有一個人能同意下午來,護士也對患者解釋了,可我被一群人圍得更緊,他們爭先說著自己的病情,全然沒看到我已經哭了,說話沒有力氣也哽咽了,我覺得自己可能下一分鐘就撐不住了,可沒辦法,與其懇求患者不如一個一個看完。此時身體的難受和孤獨讓我難以應對,我留著眼淚一個一個看完患者,中午三點我送走最後一個患者,自己去做心電圖。
如果人群中有我一個朋友出現都會不忍心看到我這樣的。從醫20餘年,從沒像今天這樣留著眼淚看完每個患者,身體難受,心裡無助與孤獨,請理解每一個疲憊的醫生,給他們一點恢復體力的時間,他們緩過來依然會在一線工作的。



主導原因自然是這個國家已經幾乎不復存在理想主義留下的慣性還在維持一個龐大高效的公共醫療體系……

等這個慣性的作用消失……等醫療從業者與業界擺脫掉難以想像的巨大行政力量的非人道違背經濟常識的束縛與壓制……

這樣一來,從業人員與業界就可以拿到與知識技能水平和稀缺程度相當的報酬與收益……於是他們開的上跑車住的上別墅,能享受休假與勞動保障,請得起保鏢打手與一流律師……順手減免個貧困病人的醫療費也就一頓飯錢……媒體會主動上門來跪舔……

到那個時候,我相信大家會主動打消掉諸如醫療服務很便宜……掙錢還沒我多有什麼了不起的……我想看病就得馬上看上……消費了是大爺……不服氣爺打死你……等等之類的幻覺……

到時候大家會從心裡自發的尊敬醫療從業人員的……


這是一方面:為什麼中國人不喜歡遵守公共秩序? - 國民素質

這是另一方面:

1,壓低醫療專業勞動技能的定價。醫院不能通過單純的行醫保證收支,醫護人員不能靠基本工資養活自己,公眾覺得醫療技能這麼便宜,看病是天經地義的。

2,頒發合法逐利的私掠執照。醫院有創收任務,醫生自然也想用同樣的方式獲得體面的生活。醫生有動力撈錢促成了醫院的經營任務,這事雙方都沒什麼資格制止對方,於是大家就沆瀣一氣的逐利了,當然難免會坑害患者。

3,於是,一個低投入、自己養活自己的醫療體系就形成了。因為醫護的基本工資低,想獲得合理的收入就要多勞多得或多撈多得,體系的上下都很勤勉。計劃經濟時代的醫院,每周有半天的工作日開大會,周末停門診。市場經濟的西方國家,醫院也是有休診日的,醫生一天看不幾個病人,用稀缺性和高定價保證高收入。這就為什麼我們能用較小的投入運轉起高效率的醫療體系。

4,患者自然不滿意這個體系對他們的坑害。患者在這個體系中受到的損失是顯然的,雖然我有很多手段證明這些損失是值得的。想要生存下去的人不會考慮別人承受了什麼,自己的命才是不能承受之重;人們更不會分析深層次原因,自己能夠輕鬆的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因為現在基層的失控和社會失序,有意見就砍啊!砍了以後,醫療界還不敢炸毛,因為2,檢察院揪著小辮子呢……近期幾起殺醫事件都是非典型殺醫事件。陳主任事件是失管、失控的精神病人,重慶事件是遇到了鬥毆之後準備草草包紮一下趕緊遠離案發現場的小流氓,邵東事件也是民風一向彪悍、官奸民蠻的地方遇到流氓了。流氓和失管的精神病人遍地,基層失控,社會失序,大青果藥丸。

一個便宜的(衛生總費用佔GDP5%,低於全球9%的平均值)、優質的(人均壽命和天朝相當的巴西,衛生總費用佔GDP比例比天朝高60%,人均GDP高於天朝一倍)、高效的(俺們這裡有一天看140個門診的產科醫生,看診的日本病人聽說他在日本要等一年的手術在俺們這裡等一個月就能做非常的羨慕)、安全的……算了,這個真不敢講……的醫療服務體系運行日臻完善,沒有任何需要糾正的地方。頻繁的挨罵、挨打和被殺造成的人才流失不是問題。一來農民的收入低於醫生,就會有人考醫學院,頂層的設計者對依靠貧窮地區解決人力缺口有信心;二來只要炒作頂級醫院的收入,就可以吸引人來求富貴。俺們這裡副高以上職稱的沒有幾個不去報年12萬收入的個稅的,外出會診外科5K起,內科3K起。 @德摩根 實習的醫院,2009年副高職稱的標準收入是月5萬。俺們這裡對晉陞沒什麼熱情的講師,天天開一個聽上去排氣管漏氣的進口車出去跑山路,日子也照樣過。

父母反對學醫(醫患關係,付出回報不成正比)理想與現實怎樣選擇? - 鄧鉑鋆的回答
高考即將到來,歡迎有志考生踴躍報考醫學專業。

另外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我們離全民免費醫療更近了。通過供給側改革,讓醫院和醫生失去逐利的動力和能力,擠掉醫療成本中的水分;擠掉廠商的不合理空間,近一步壓縮醫療成本。然後更便宜的醫療就可以免費提供給每一個公民了。具體詳情可以留意中國醫改的小崗村,不是中央醫改試點城市但是獨立搞出一套醫改模式然後全國都在學的三明市。


大眾尊敬醫生,和仇視醫生本就是一體兩面的事兒。
因為國家不能給予醫生應有的物質回報,則只能做精神宣傳。
於是就給予了過高的崇敬(如白衣天使等稱號),宣傳手段也更強調清貧和操守。
則在這種尊崇下,大眾顯然會對醫生報以不切實際的期望,覺得醫生應該能解決一切,那期待落空,自然就化身仇視了。


幾年前隨手轉發,回答樓主問題
重新附上地址
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64c1af610100ri6i.html?type=-1

一分錢飯店裡的離奇故事
作者:凡人醫生
瓷器村有一家飯店,每頓飯只收1分錢的飯費。我在這家飯店工作多年,目睹了許多離奇的故事,今天要講給你聽。你一定會感興趣的。
(一)公益食堂
這家飯店始建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是生產隊的食堂,主要靠生產隊撥款維持運轉。村民們每頓飯只要交1分錢的飯費就可以隨便吃。當然飯菜也很簡單,就是蘿蔔白菜饅頭。
生產隊領導曾經教導我們:「食堂是公益機構,要體現公益性。食堂職工要履行『救飢扶餓』的神聖職責。」我們一直把這些教誨銘記在心。有的村民連1分錢的飯費都交不起,我們就讓他進來白吃;食堂門口經常有乞討者,我們就從後廚給他們拿飯吃。反正這些都會由生產隊給買單。就這樣,我們食堂的口碑一直很好。由於我們工作時都穿著白大褂,甚至有人稱我們為「白衣天使」。
到了八十年代,食堂歸村委會管理。雖然每頓飯的成本已經漲到了5角,但村委會給食堂足額補貼,所以村民們一直享受著「1分錢吃飽」的優惠價,食堂職工也一直在履行著「救飢扶餓」的神聖職責。
(二)聰明絕頂的村長
九十年代初,村長說,村委會的平房太寒酸了,要蓋一座辦公大樓。村幹部們異口同聲地表示支持,負責基建的村長小舅子和負責後勤的村長表弟更是熱烈歡呼。村委會的分支機構很多,有犁地部、播種部、澆水部、收割部、打場部、拾荒部、養豬部、餵豬部、殺豬部、賣豬部……等等,按照每人400平方米的辦公面積計算,至少要蓋80層大樓。可是錢從哪裡來呢?
村裡開會研究了三天三夜,最後,聰明絕頂的村長想出了一個聰明絕頂的辦法:把食堂改名為「瓷器飯店」,也就是「市場化」;村委會只給食堂撥款40%,讓食堂自籌60%。所謂「自籌」,就是讓食堂向吃飯的村民收錢。這樣,就可以減輕村裡的財政負擔,省出蓋大樓的錢。
村委會的會計算了算帳,說道:「現在每頓飯的平均成本是3元,村裡補貼1.2元,食堂只要把飯費從1分漲到1.8元就可以了。我散會之後就去安排。」
村長瞪了會計一眼,喝斥道:「你腦子有毛病嗎?現在村民們本來就對物價敏感,村委會要是宣布把飯費漲到原來的180倍,村民們還不把村委會砸了?」
會計說:「那咋辦?不漲飯費,食堂靠啥自籌資金?」
村長笑了笑,說道:「我自有辦法!」
(三)以餐具養食堂
第二天,瓷器村村委會發布了一份名為《以餐具養食堂》的紅頭文件。文件規定,為解決公立食堂經費不足的問題,現允許食堂向顧客收取「餐具費」。餐具費的收入,將用於彌補飯費收入的不足。
從此以後,村民們到食堂吃飯,除了支付1分錢的飯費以外,還要支付1至5元的「餐具費」。「1分錢吃飽」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村民們紛紛議論:「村委會控制了飯費的上漲,真是親民愛民!食堂加收了餐具費,真是貪得無厭!」
九十年代,瓷器村的經濟形勢一片大好,是大好,不是小好。村委會陸續購買了18輛賓士、18輛廣本、18輛帕薩特,村長包養了兩個小媳婦,還把兒子送到河對岸的阿麥瑞克村上學。其他村子受了災,村委會慷慨捐款。村幹部的工資,也一次又一次地上漲。
當然,村民們不知道,村委會對食堂的撥款比例卻是逐年減少的。到了1998年,撥款比例下降到了10%。這10%的撥款,還經常無法按時到位,有時還會被村委會賴帳不給。這時的「瓷器飯店」,雖然對外還宣稱是「公立食堂」,但實際上已經跟自負盈虧的私營飯店相差無幾了。
這期間,村委會也覺得1分錢的飯費實在是低得可笑,於是也給上調了幾次。1998年,飯費調到了2元。但是,這時的飯菜檔次也提高了很多,物價也漲了很多,每頓飯的成本已經漲到了5元至20元,飯費加上餐具費收入仍然不足以收回成本。食堂沒辦法,只好採購了一些中高檔餐具,以便提高「餐具費」收入,用於彌補飯菜的虧損。此外,食堂還引進了南非鮑、澳洲龍蝦、神戶牛肉等高檔菜,這些菜可以在2元飯費之外單獨定價,賣到上百元,既可以滿足高端顧客的需求,也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四)四個難題
2000年,村委會的會計奉命對食堂進行調查,發現了幾個問題,彙報給了村長。
第一個問題:隨著物價的上漲和食譜的更新,每頓飯的成本已經漲到了10至30元。但是,按村委會的定價,飯費仍然只能收2元錢。即使加上餐具費和少量高檔菜的收入,食堂仍然是虧損的。照這樣下去,食堂就會倒閉。如果食堂倒閉了,村民們沒處吃飯,就會來找村委會算帳。如何避免食堂倒閉?
第二個問題:隨著村民的餐飲需求的增長,食堂的工作量比以前增加了好幾倍。但是,食堂的職工編製沒有增加。因此,食堂現有職工不得不長期、常態超負荷工作。他們每天凌晨3點就要上班,晚上23點才能下班。遇到吃夜宵吃到後半夜的顧客,他們只能強打精神,加班奉陪。增加了的這部分工作量,不是靠增加人員來完成的,而是靠現有職工無償加班、放棄節假日、犧牲個人.權益來完成的。食堂職工對此有意見,如何平息?
第三個問題:在這二十多年中,餐飲行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代餐飲已經變成了一門高技術含量的行業。一個人要想當廚師、服務員,先要以高分考入大學,讀5年本科,其中大部分人又讀了3年碩士,廚師長、廚師、領班等職位甚至只錄用博士。新職工在正式工作前,要經過漫長、艱苦、低薪的見習期和輪轉期,從摘菜、刷碗、拖地、端盤子做起。正式步入工作崗位後,終生都要進修、學習、鑽研,緊追餐飲行業前沿,才能勝任工作、保住飯碗。顧客對飯菜的口味、色澤、形態、火候、營養、衛生、充饑能力、刀工精度、數量精度等方面以及配套服務的要求非常高,食堂職工必須遵循複雜而嚴格的技術標準,精工細作,精心服務;一旦出現疏漏,就可能被告上法庭、定罪判刑。因此,食堂職工的工作難度、工作量、心理壓力和從業風險都比較大。食堂職工的付出顯著超過了其他大部分職業,但是,食堂職工的工資標準卻並不高。食堂職工對此有意見,如何平息?
第四個問題:村民們繳納了沉重的稅賦,卻不能享受「1分錢吃飽」的福利待遇,每頓飯除了要花2元飯費以外,還要花幾元、幾十元的餐具費。如果想吃鮑魚、龍蝦,還要花成百上千元。因此村民們紛紛抱怨「吃飯貴」。食堂的職工、灶位、桌位、餐具等資源都比較緊張。在高峰時段,前來吃飯的村民甚至會找不到桌位,上菜速度也會變慢。因此村民們紛紛抱怨「吃飯難」。如果村民們發現「吃飯貴」和「吃飯難」是由村委會縮減食堂撥款引起的,就會責怪村委會。如何避免村民們發現?
村長聽完這四個問題,一言不發,只顧眯著眼睛抽煙。會計不敢多嘴,也只是一言不發地看著村長。等到一袋煙抽完了,村長才轉過頭來,問會計:「你說,食堂的職工是人還是神?」會計弄不清村長葫蘆里賣的什麼葯,只好老老實實地回答道:「當……當然是人,不是神。怎麼啦?」村長點了點頭,說道:「這就好!只要他們是人,不是神,就好辦了。」
村長顯然已經有了一個好辦法!
(五)一箭四雕
第二天下午,被村長派去食堂查賬的會計興沖沖地跑回來,向村長報告:「查到了!我查到了!」
村長說:「別著急,坐下慢慢說。」
會計坐下,喘了一口氣,繼續說道:「我仔細審查了食堂的餐具帳目,終於發現,他們在採購鮑魚的時候收取了供應商的1000元回扣。其中500元用於購買消毒櫃,100元用於維修灶具,100元用於更換燈泡、水龍頭;給幾名幹部和廚師長每人發了30元的獎金;最後給廚師和服務員補發了上月拖欠的工資,每人5至10元不等。」
聽完彙報,村長狡黠地笑了:「好啊!我就知道,他們是人,不是神!」
會計不明白,就問村長:「您這是什麼意思?」
村長說:「他們不是神仙,所以他們不可能憑空變出米面肉菜、水電煤氣、桌椅碗筷。如果沒有撥款,他們就只能靠歪門邪道來維持食堂運轉。他們不是神仙,所以他們忍不住疾苦清貧、高付出、低回報,他們會自己設法用歪門邪道來彌補收入。」
會計訕訕地問:「那,咱們村裡是不是要嚴查一下,剎剎他們的歪門邪道?」
村長斬釘截鐵地說道:「不!我就是要讓他們搞歪門邪道!」
會計納悶了,問村長:「為什麼?」
村長嘆了一口氣,說道:「虧你跟了我這麼多年,怎麼還是不開竅啊?你昨天說的四個問題,第一是食堂入不敷出,第二是職工又苦又累,第三是職工收入微薄,第四是村民吃飯貴、吃飯難。你說,這四個問題的原因是什麼?」
會計不假思索地答道:「這個我知道!食堂入不敷出是因為村裡給食堂的撥款少,又不允許食堂漲價;食堂職工又苦又累是因為村裡給食堂的編製太少,食堂又沒錢雇臨時工;食堂職工收入微薄是因為村裡給食堂定的工資標準太低;村民吃飯貴,是因為村裡給食堂撥款少,食堂只能向村民收錢,村民跟以前的『1分錢吃飽』比較,覺得現在吃飯貴;村民吃飯難,是因為村裡給食堂的撥款和編製少,食堂建設和人員不足。」
村長說:「不錯,你這個會計還算沒白當。那你說,這四個問題,歸根結底是誰的責任?」
會計張口剛想說,又給咽回去了。
村長厲聲問道:「你說,是誰的責任?」
會計誠惶誠恐地看著村長,結結巴巴地答道:「是、是、是村委會的責任……」
村長冷笑了兩聲,乾笑了兩聲,又大笑了兩聲,最後和顏悅色地對會計說:「你答對了。但是,我要讓全村人都相信,這是食堂職工的責任!」
會計納悶地問:「怎麼讓他們相信呢?」
村長說:「就是要讓食堂搞歪門邪道!村委會表面上要打擊回扣,但實際上要縱容甚至鼓勵食堂從供應商手裡拿回扣!」
村長接著講道:「回扣可是個好東西。第一,回扣給食堂提供了資金來源,彌補了飯費價格過低和撥款不足造成的虧損,維持了食堂運轉,掩蓋了村裡撥款不足的事實。第二,回扣可以用來給職工發工資獎金,安撫職工隊伍,讓他們忘記辛苦勞累,甘心做牛做馬,賣命加班勞動。第三,按照村民們的一般觀念,「回扣」肯定是非正義的。村民們一聽說食堂收了回扣,肯定會非常痛恨食堂,於是就把眼光全都盯在食堂職工身上,向他們發泄怨恨,就不會找咱們村委會的麻煩了;同時,村委會隔三差五地假裝打擊一下回扣,還會贏得村民的擁護和愛戴。這樣,你昨天所說的四個問題就全都解決了,村委會還不用花一分錢!」
會計的嘴巴張得老大,半天才回過神來,讚歎道:「村長,您真是太高明了!這是一箭四雕啊!」
(六)發動村民斗食堂
晴空萬里,陽光明媚。瓷器村辦公大樓的第44層,4444房間,正在召開「瓷器村宣傳工作動員大會」。會議由村長親自主持,廣播站站長、板報組組長、標語隊隊長、治保會主任等人參加了會議。
村長指示,在今後針對食堂的宣傳報道中,要掌握幾個「混淆」。
第一,要混淆「被動避害」和「主動趨利」。食堂如果沒有供應商回扣、高檔餐具的餐具費、高檔飯菜的飯費等收入,只靠撥款和2元飯費,根本不可能維持運轉。食堂的廚師、服務員如果不向顧客推薦高檔餐具和高檔飯菜,就拿不到工資,久之則被辭退。食堂不可能坐等倒閉,職工不可能坐等辭退,因此他們主要是在執行政策、被動避害、維持生計。但必須通過宣傳教育,讓村民們認為他們是在主動趨利、利用專業技術進行斂財致富,以激發村民們對他們的仇恨。
第二,要混淆「合理收入」和「暴利收入」。從行業的技術含量、難度、風險、工作量、付出代價等方面來衡量,食堂職工的合理收入水平應在1000元左右,但現在大多數職工即使加上回扣工資也只能拿到600元。必須通過宣傳教育,抹殺這個行業的特殊性,用低學歷、低技術、低難度、低風險、低勞動強度的職業的低微收入水平與之做比較,充分利用村民們「患不均」的心理,讓村民們認為食堂職工拿600元就是暴利,以激發村民們對食堂職工的仇恨。
第三,要混淆「府敗領導」和「普通職工」。在食堂里,確實有些領導,依靠回扣拿到了每月數千元的暴利收入,但這部分人的比例在1%以下。實際上,99%的普通職工拿著偏低的工資,卻在加班加點、受苦受累、犧牲奉獻。必須通過宣傳教育,讓村民們認為,所有食堂職工都依靠回扣拿到了暴利收入,都富得流油,都有八套房、十輛車、一百個小老婆,以激發村民們對他們的仇恨。
第四,要混淆「正當的高價賬單」和「不正當的高價賬單」。有些高檔飯菜本來就應該是高價,但在宣傳報道時,必須淡化飯菜本身的檔次和價值,而要強調賬單上的高額數字,讓村民們認為食堂在宰人,以激發村民們對食堂的仇恨。
村長最後總結道:「食堂職工都是普通人,必然會帶有普通人的各種缺點。你們要細心挖掘,將小事擴大化,將個案普遍化,將雞毛蒜皮上綱上線,讓村民們認為食堂職工都是十惡不赦的大貪屋犯、大殺人犯、大瀆職犯。顧客與食堂發生糾紛時,你們要大篇幅報道顧客的聲音,尤其要用濃墨重彩渲染顧客多麼悲慘、痛苦、無助,同時,要少報道或者不報道食堂的聲音,不給食堂任何辯解的機會。要搶在事實查清之前,先行認定食堂職工一定有罪,先行認定顧客一定有冤。要通過「一言堂」式的報道,把食堂徹底批倒、斗臭。等到食堂的負面形象樹立起來之後,他們的正當做法也會被懷疑為營私牟利,他們的好心好意也會被懷疑為驢肝肺,村民們將再也聽不進他們的澄清辯解,他們一張嘴就會被村民們視為狡辯,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加班加點、吃苦受累、犧牲奉獻更是會被完全忽略。村民們會認為,「吃飯貴」「吃飯難」是食堂職工造成的!」
從此以後,揭批食堂和食堂職工的新聞報道就沒有停歇過,每隔一兩年還會掀起一次高潮。
(七)兩千元的饅頭
2008年的某一天,村民張三到食堂吃饅頭,咬了一口,就抱怨道:「一點味都沒有!來個水煮魚!」服務員端上水煮魚,張三吃了一口,又說道:「太辣了,沒法吃!拿菜譜來!」服務員拿來菜譜,張三點了一隻1200元的龍蝦和一瓶1000元的茅台。酒足飯飽之後,張三叫服務員結帳。服務員拿來賬單,一共是2235元。張三跳了起來:「什麼?這麼貴?你們想錢想瘋了?」
第二天,瓷器村村頭的黑板報上登出了一條新聞,標題用醒目的特大號黑體字寫道:「吃個饅頭竟花2200元」。正文里說:「村民張某,來到食堂,僅僅是想吃個饅頭。最後結帳的時候,他卻要面對2200多元的天價賬單!當張某質詢食堂收費的時候,食堂經理竟然理直氣壯地說,收費合理,計費無誤!」看了這條新聞之後,村民們都氣憤無比,異口同聲地指責食堂黑心宰人。
(八)吃飯餓死
2009年的一天,村民李四在食堂里吃飯,吃著吃著,忽然想起了前幾天跟鄰居因宅基地打架的事。他越想越氣,竟然氣得心臟病發作,倒地身亡。李四的老婆孩子、三姑六舅、街坊鄰居聽說李四死在了食堂,趕忙扛著鋤頭鍬鎬,跑到食堂,讓食堂賠錢。他們說:「在你們食堂吃飯時死了,所以就是被你們給活活餓死的!是你們沒有盡到救飢扶餓的義務!」
瓷器村板報組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採訪了李四的家屬,連夜趕寫了一篇催人淚下的板報文章。文章說:「李某,一個身板硬朗的漢子,談笑風生地走著進了食堂,一個小時後,卻身軀冰冷地蒙著白被單,被抬了出來。他只是想來吃一碗白米飯,他的老婆孩子還在家裡等著他。他的兒子明天就要滿6周歲了,李某早就答應兒子,要在家裡陪他過6周歲生日,要送給他一本漫畫書作禮物。然而,誰能想到,僅僅一頓飯的功夫,父親與兒子,陰陽兩隔。剛買來的漫畫書還在李某的衣兜里,還帶著他的體溫,但他再也不能親手送給兒子了。他還有個12歲的女兒,正在上小學。李某是家裡唯一的勞動力,他死後,誰來負擔女兒的學費?恐怕女兒只能輟學,去城裡打工,用她那雙稚嫩的小手去賺錢養家……」最後,文章義正詞嚴地說道:「食堂,本來是救飢扶餓的神聖殿堂,現在卻變成了要命的鬼門關,把顧客活活餓死。廚師的道德何在?服務員的良心何在?嗚呼哀哉!呀買代!」
板報發表幾個小時後,黑板周圍的牆面上就寫滿了村民們義憤填膺的跟帖。村民們說:「把廚師捆起來,也讓他活活餓死!」「把服務員千刀萬剮,以告慰冤死的顧客!」「所謂食堂,就是榨乾你的錢再把你活活餓死的地方!」
(九)天價蘆筍
2010年初,村廣播站的記者小劉為了搜集新聞素材,開始調查食堂飯菜的原料價格。終於,在一個偏僻的深山林區,他發現農民出售鮮蘆筍的價格只要0.1元一斤,而一盤燒蘆筍在瓷器村食堂里卻要賣到10元。他敏感地意識到,這可能是個絕好的新聞素材!經過調查,他發現,農民以0.1元的價格把蘆筍出售給本村蔬菜商,蔬菜商以0.2元的價格出售給鄉蔬菜站,蔬菜站以0.4元的價格出售給蔬菜商貿公司,蔬菜商貿公司以0.8元的價格發往各地的蔬菜商貿公司;食堂本地的商貿公司以0.8元的價格購進後,以1.6元的價格出售給蔬菜批發站,蔬菜批發站以3.2元的價格出售給食堂;食堂製作燒蘆筍這道菜時,還用到了肉和蘑菇,除去肉和蘑菇之後,蘆筍摺合6.4元。
看著這些數據,小劉有些失望,因為每個環節的毛利率都是50%,食堂環節並不比其他環節的利潤更大。而且,食堂還提供了高技術含量的烹飪和配套服務,燒蘆筍的利潤還要用於補貼廉價飯菜的虧損。小劉又了解到,一個蔬菜推銷員,收入相當於一個博士學歷的廚師的幾倍、十幾倍,這也從側面說明了,食堂應該不是獲利最多的環節。最後他還發現,食堂大多數飯菜的加價率沒有蘆筍這麼高,蘆筍只是少數特例。小劉不禁發起愁來,這稿子該怎麼寫呢?廣播站站長聽了小劉的彙報之後,哈哈大笑:「這很容易寫嘛!來,我教你。」
幾天以後,題為《天價蘆筍,百倍利潤》的文章在村廣播站播出了:「一斤蘆筍的出廠價只要1角錢,但食堂賣給村民的價格卻是100角!蘆筍的價格暴漲了100倍!這天價的蘆筍,簡直比黃金還要暴利,比販毒還要暴利啊!看到如此確鑿的鐵證,我們終於知道『吃飯貴』的原因是什麼了!食堂本是公益機構,應以『救飢扶餓』為天職,但如今卻成了廚師、服務員、洗菜工們斂財致富的暴利機構,吃飯焉能不貴!」
這正義的聲音,從村廣播站的大喇叭里播出來,傳到瓷器村的家家戶戶。村民們聽到這「百倍利潤」的蘆筍,氣得肺都要炸了,恨不能立刻把食堂砸了,把廚師、服務員、洗菜工們碎屍萬段。
(十)女工喝水330公斤
2011年,為了讓村民們「明白消費」,村委會規定,食堂必須給顧客列印「收費明細」,要細到每種原料、每項服務。比如說,洗菜所用的水,不能直接攤到菜價中,而必須單獨列在「水費」一欄中。菠菜、油菜等綠葉蔬菜,按村委會規定,需要多次浸泡清洗,以便除去農藥、化肥,因此用的水比較多,平均每盤菜要用5升水。
村裡有個女工,在食堂吃了一個月的飯,每天都要點兩盤炒菠菜,因此每天都會用10升左右的洗菜水。再加上炒菜做飯過程中用到的水,每天的「收費明細」上總共會列出11升水。一個月下來,就是330升。
村板報組的組長聽說了這件事,趕忙責令板報員小張寫一篇文章,報道一下。
小張犯了難,對組長說:「每天用11升水,其中10升是洗菜的 ,很正常的嘛,有什麼可報道的?」
組長啟發道:「洗菜用10升水很正常,但如果喝10升水呢?還正常嗎?每天總共11升水,聽起來不多,但一個月的加起來就是330升,就是330公斤!聽起來多不多?一個女工的肚子里能裝下330公斤水嗎?」
小張聽完之後,豁然開朗,趕忙跑回去奮筆疾書。不多時,一篇義正詞嚴、文采飛揚的文章誕生了。村頭板報刊載了這篇文章,標題叫做《女工在食堂「被喝水」330公斤》。文章寫道:某女工,僅僅是想吃一盤炒菠菜,但在最後結帳但時候,卻看到收費明細清單上赫然寫著「自來水330公斤」!一個女工的肚子里能裝下330公斤自來水嗎?食堂的亂收費已經到了不顧常識、不知廉恥的地步!
正巧,村裡的「老大媽合唱團」正在村頭排練紅歌。團長張大媽看到板報標題後,都沒看正文,就把嘴一撇,評論道:「不用問,肯定是食堂亂收費!」旁邊的李大媽、劉大媽、趙大媽、王大媽紛紛附和:「對!肯定是亂收費!」
孫大爺、錢大爺遛早,路過板報牆,看了板報之後,用拐棍指著食堂方向,氣呼呼地說道:「食堂太不象話了!人怎麼能喝下330公斤自來水?拿我們當傻子呢?我們的眼光可是雪亮的!」
(十一)結局
村委會的大樓依然矗立著,村幹部的生活依然滋潤著。村民們依然自費掏錢吃飯,怨氣衝天。食堂職工依然加班加點、累死累活、忍氣挨罵。廚藝比較好的廚師,大都辭職改行,或者去別的村子當廚師了。年輕人看到食堂里的工作狀況和廚師的社會地位,也都不願意學廚師專業。食堂里剩下的職工,因為待遇差、身體疲勞、心情憋悶,工作積極性也不高。因此,食堂的服務水平越來越差,飯菜越來越難吃。由於工作太繁忙、太勞累,後廚和前堂都經常出錯,比如把鹽當成白糖、把醋當成醬油、把菜上錯桌、給顧客算錯賬。村民們當然因此更加痛恨食堂的廚師和服務員們。
村長的兒子在阿麥瑞克村讀書畢業了,把戶口留在了阿麥瑞克村。村長和媳婦帶著金銀細軟,投奔兒子去了。跟村長有關係的人,諸如村長的小舅子、表弟、外甥,村長老婆的「相好的」,以及村長老婆的「相好的」的「相好的」,都在村裡的歷次「民心工程」中發了大財,蓋起了別墅,開上了豪車。
村民們依然覺得「吃飯難」「吃飯貴」。每次覺得心裡堵得慌的時候,就跑到村頭的板報牆前面,虔誠地拜讀每天晚上準時更新的板報。讀完板報,頓時覺得瓷器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村子,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村民。當然,村民們依然不能忘記那個可恨的食堂。在茶餘飯後,村民們經常會罵上幾句:「他娘的!砸爛這個黑心食堂!打死這群黑心廚師!」
真的想讓更多的人看一下這篇文章,了解真相!


中國的農耕文明,從來對他們看不懂又沒有明確因果關係的技術充滿了深刻的不信任。


「春種一粒粟,秋成萬顆子」是農耕文明最核心的哲學之一,種下種子→給它灌溉→因此得到收穫,機理可控,因果明確,構成了農耕文明世界觀的基礎。而一些技術人員,比如醫生,送去醫院並不代表能治得好,而人們又不知道醫生是怎麼樣救治的,這挑戰了他們的世界觀,導致了不信任的發生。農耕文明效益低、利潤少,資源的緊缺使得人們無法依靠契約保護自己,故他們對未知事物沒有試錯的成本;加上過去巫術和原始宗教可以簡易解釋的渠道現今已然走向崩潰,不可知不得不轉向訴諸虛無,因此,這些不信任往往會直接導致隔閡與敵意。


如今和醫生一樣,受到民眾不信任的職業還有商人、律師、公務員、金融人士、僧人等等,民眾不知道其平時在幹什麼,又不知道他們怎麼實現利潤的,技術與因果關係超過了他們的理解範疇,只不過醫生與民眾的生命健康關聯最甚,延伸的矛盾才最為可觀。什麼是農耕文明的群眾倍感親切的職業呢?那些邏輯簡單的工作,比如士兵、警察、工人、農民等等,但由於其機理簡單因而整體地位不高,又容易成為被輕視的對象。另一方面,在農耕文明的頂層,組織術又是壓倒一切的存在,其精深微妙使得其中人無暇顧及專業技術,所以技術人員又為頂層所不屑,其處在夾層之中,上下都得受氣。「士農工商」的排序從某種程度上體現了這類價值觀,除了士代表的組織術外,技術和因果的複雜程度由易到難,地位也越來越低。這種思維在農民稱帝的朱元璋時期發揚到極致,以戶籍制度框禁了技術人士的流動,從制度上給予赤裸裸的歧視,醫師所在的戶籍甚至不能參加科考。


之所以農耕文明思維遺毒不泯,根源還是中國目前現代化程度低,經濟水平和教育水平跟不上,城市化方興未艾,階層間缺乏溝通的渠道,改革開放這才多少年吶。題目提到醫患關係的嬗變,實際中國的醫生一直未獲得應得的尊重,只是以前自媒體不發達,大家沒有直觀感受罷了。醫生等職業目前面臨的認可困境,是社會轉型中的一個小小寫照,觀念和思維的改造需要更多的時間,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未來的中國社會定會是越來越文明的,民眾也會越來越信任與尊重技術人才,醫生作為其中的典型代表,地位必定也因此越來越高。同志們,前途是光明的,不要被眼前的小小烏雲遮蔽雙眸呀。


-


可樂吧??
只要國家的衛生體制設計,是讓衛生從業人員在治病時掙錢,而不是在老百姓健康時掙錢。那麼醫療資源永遠不足,衛生資本家永遠喝血,普通衛生人員永遠躺槍!醫患關係只能越來越壞!
這是宿命!也是個簡單的邏輯問題。
只有所有衛生管理人員,衛生從業人員,只能從老百姓健康上掙錢,老百姓一生病他們就賠錢,一生大病他們就賠大錢。國家的衛生問題,才能解決。
說到底,這個國家最懂健康的人,必須真心希望老百姓人人健康,有了病也能減輕痛苦。
關鍵詞是「最懂健康的人」,這包含著無法跨越的信息不對稱!這是問題的關鍵,也是制度改革的關鍵!
不管是國家投(來自稅收),還是醫保交,還是個人掏,這都是集中錢的渠道。而現在出問題的是這些錢的分配方式!再也不能按治病的方式分配,必須按健康測評的方式分配。考察衛生部門政績,提拔衛生幹部更不能看醫療產值,要看健康率。
衛生工作者,從國家到基層,看見街上有熬夜喝酒的,看見霧霾天環境污染,看見公共場所抽煙的,看見小病拖著不治的,看見……,跟搶他們家錢一樣,這個國家才能真正解決健康問題!
老百姓要什麼?要健康,不是要跨國葯企、輝煌醫院、漂亮病房。
話劇《扁鵲》台詞,「醫生應該到病人身邊去;而不是等病人受不了了,算算還有多少救命錢,來找醫生」,就是這個意義!
正如毛主席所說,衛生部不能當城市老爺部「,現在的醫患問題,是階級鬥爭、利益之爭,是體制問題,不是什麼法治問題、素質問題。全民免費醫療,不是戰術問題、操作問題,而是戰略問題、意識形態問題。
試想如果實行社會主義的全民免費醫療,健康問題就不是你一人一家考慮的問題了。健康教育會進小學,環保、公衛、食安上下人人瞪眼,器械、葯企的錢,如同國防,來自政府衛生和預算嚴格專業的審查,想換個名賣高價?受到所有醫療一線的監督,因為葯不好還貴,損失的是一線醫療,老百姓不懂,醫生們可懂!
現在呢?葯企醫院用管理導遊提出的辦法管理醫生,用低收入綁架醫生給他們賣葯。你老百姓能搞得明白?能沒怨氣?
醫生和老百姓,成為利益共同體,老百姓不再是信息不對稱的弱勢一方,還有什麼暴躁被剝奪感?醫生的地位也就提高了!真正實現了「醫患一心,一致對病」,而不是靠醫生的個人醫德自我教育約束。
這就是社會主義的體制優勢在衛生領域的體現。
而我們國家的衛生企業,失去了綁架醫生作惡的捷徑,只會是發展的更健康更好!
=================下邊夢話概不負責=================
先從五年規劃開始,總體目標從」人人享有醫療服務「改成」人人享有健康服務「,從」人人享有醫療保險「,改成」人人享有醫療保障「。
從國家到地方,衛計委的政績第一條就是健康率,發病率。醫保拿過來,醫院葯企拿出去國資委管去。衛計委就拿著國家經費和醫保,和老百姓一起,培養著醫生專業人才,監督著醫院葯企提供服務。醫生多點執業獲得人身自由,站在百姓健康立場來考慮問題規劃生活和診療,百姓人人有醫保,家家簽保健醫,保健醫協議分醫院和醫生個人兩類,諮詢、診療、服務各有層級。
患者簽約多收入就高,醫德醫術不行簽約就少,收入就低。


我是做設計管理的,提交到我這的圖紙一年不如一年,老師傅越來越少,年輕小孩畫圖不仔細,心思不再工作上,偶爾和大院合作,圖紙好些但是很多人溝通起來超困難,心累。以前自己畫圖的時候,覺得業主老是挑毛病,要求這麼多,脾氣這麼差,天天催,現在看別人的圖紙,也是滿眼都是毛病。
我想這些問題哪個行業都存在吧,醫生這個行業之所以這麼惹眼,是因為這關乎大家的生命和健康啊,由不得大家出錯,但是人不是機器,能力情商有高低有,情緒心態也會有波動,這種差異落到病人身上,區別就大了,有些病人不動病理抱怨一下也難免。
況且現在媒體總是在煽風點火,一丁點事情被放的無限大,其實真的仇視醫生的病人,比例應該很低的。作為經歷產檢住院出狀況進ICU轉一圈後又活過來的病人,遇到的病友幾乎都很老實規矩,我們平時溝通時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聽大夫的!


從我看到的角度片面的說一下。
在我小時候,醫生問診、觸診後視情況安排檢查。直到一群聰明人發現在醫院死了人其實能賺錢,而且醫院不給錢還有各種莫名其妙的角度有人幫忙施壓。新世界大門被打開了。

後來聰明的醫生學會了任何病人先做對應檢查留證據,這時候當初讓醫院賠錢的人發現不光錢不好賺,看病花錢更多了!醫院太狡猾了!這樣怎麼行!這是利用技術優勢對弱勢群體赤裸裸的欺壓!

市場經濟中該保護的部分沒有充分保護自然就應激變異了。再想回頭,不好意思走遠了。於是醫院繼續要求患者做全面檢查,患者一邊罵著醫院花著額外的血汗錢把自己的病看好。


原因多了去了。根源?竊以為,是社會矛盾的轉嫁,醫患關係很不幸成為了承接點。貧富分化嚴重,社會保障覆蓋不足,還偏偏要衛生系統商業化。誰導致的?你懂的。當然,也少不了各類無良或者無知媒體的推波助瀾。醫患雙方,其實真的像鬥雞場的兩隻雞……


1.整體投入過少,醫療資源分布不均,造成大醫院設備好,但就診人員過多,服務相對下降。小醫院設備不足,就診少,繼而無法吸引人才,惡性循環。
2.醫生待遇過低,致使灰色收入普遍。
3.醫療保障體系不完善,醫療費用支出過高。另外,發生醫療糾紛時,無可信任的第三方進行評估。
4.醫院管理需要加強,考慮減少不必要流程,改變不合理制度。
5.媒體報道不夠專業,不負責任的負面報道使得群眾形成「壞的多」的印象。
本身在醫療媒體內,在接觸到的醫生、護士中,敬業、專業的是大多數;而作為普通的患者,也會覺得醫院需要進一步規範及改革。


補充,關於移動CT的問題。因為腦袋裡一直沒有這個概念,查了一下確實有,但是在各大公立醫院基本看不到。不過這種CT一般不可能用於去普通病房檢查的,一個CT產生的輻射量大,普通病房不具備防護措施。二個圖像質量的問題。
有時間再補充一個無腦秀關係的,也是發生在CT室


舉個我中午剛碰到的列子: 三個醉漢推著左脛腓骨粉碎性骨折,右股骨粉碎性骨折的病患來做CT檢查
因為項目較多並且需要轉方向
其間在我們很好的態度之下三個醉漢各種挑釁,辱罵,叫嚷醫院坑錢
他們是這樣說的(髒話部分我不寫了,只寫他們豐富想像力)
你們醫院不能設計一個和機器一樣的床嗎?移過來裝上去就行
你們醫院不能把這個機器推去病房拍嗎 (CT機,你製造一個出來我跪著推去病房) 你們醫院為什麼要做這些檢查,就是坑人,我們那。。。(自行腦補)

我很想說,很多人論據很無力。
庸醫這個詞
哪個時代不缺乏!!!
尼瑪15年前赤腳醫生一針把人坐骨神經戳出問題的我TM也沒見到現在這個局面!

我所想的原因
醫療廉價了,不需要像以前那樣苦苦求衣
宣傳的白衣天使,對醫護這一群體有過高的道德要求
最後是重點
現在腦殘變多了,膽子也肥了
你去砸黃飛鴻的醫館試試?

某日中午,CT室
先說一下背景
本醫院門診三台CT,A台用作門診病人以及急診,B台用作增強CT以及住院病人,還有一台是心臟冠脈。兩個故事都是講用於住院病人那台的。

運行流程,早晨是做增強,增強做完才能做住院病人,中午不休息。做住院病人到下午兩點截止,底下繼續做下午得增強。增強完了再做住院病人。
中午住院病人做檢查是已經排好的序號,講申請單連帶片袋放在門口桌子上,是排好序放置的。到的人按號碼順序做,一般一次性拿四個袋子進去。因為有時候前面號的病人還沒到,又不能讓一些人一直等著。

一般情況緊急的懷疑主動脈夾層的病人都是送來B台CT,直接做主動脈CTA

一日中午,一對中年夫婦推著一個病人等待檢查,一開始便以我們這個病人重,要先做等理由要求先做,都給拒絕讓其等號(住院病人也是可以開急診單來的,所以並不屬於真正病重,後面更加證實了,那老頭掛著尿袋開過胸躺在病床上還有力氣伸手打人了)

然後這家人就各種不耐煩,本來下一個已經輪到他們了,但是急診緊急送來了一個懷疑主動脈弓夾層的病人,大家都懂得,這個可等不得。然後這家人就發飆了,那中年女人就一屁股坐在機床上,就是不給做。指著她家的老頭在吼:知道他是什麼人啊?他是某某某老丈人,某某某你認識嗎?(原話哦(⊙o⊙)完全無添加,至今印象深刻)

說實話,這是我見過最囂張的,那邊急診病人家屬急得要死,跟她商量就是沒用,人一屁股坐在上面。那個病床上的老頭揮舞著拳頭一副要揍我的樣子,眼鏡瞪著老大。

怎麼處理的,打電話給保衛科,估計是保衛科哪個人的老丈人,那邊人來了估計也被這家人氣的不行,拉著耳邊嘀咕了幾句。男的瞬間不鬧了,把還在罵的女的一把拉出去,順帶著把老頭推走了。再次進來做檢查的時候那個態度直接是大轉彎。

不得不服!!!


第一、以鬧分配。「豎起殺醫旗,自得維穩錢。」
第二、政府即想要保留公益性裝好人,又想搞市場化。於是整出了四不像的醫療體系,沒撥款要自籌,還不許漲價。
第三,無良記者故意抹黑。


人類疾病中能確定病因的不到一半,在這一小半中能夠救治或者減輕癥狀延長生命的只有一部分,在這一部分裡面能夠完全治癒的只有一小部分。
但是現在很多人把醫院宣傳成了一個包治百病的地方,還真有很多人信了!當遇到治不好病的時候,這些宣傳的信眾們可不會認為自己信錯了,肯定是醫生的問題。


回答前想一下,誰說過去人們尊重醫生了?扁鵲怎麼死的?華佗怎麼死的?

人們在什麼時候最尊重醫生呢?出事兒的時候。非典來了,醫生死了。死的醫生是天使。活著的過幾年就不是了。

說句政治不正確的話,就現在,出了瘟疫,醫生照樣又成了人人尊重的職業了,信不信?

………………………

題外話,我一直孜孜不倦的在朋友圈呼籲校友轉行,何必呢。可是看見師兄每次更新他做了什麼手術,病人如何康復,他的那種開心讓人心疼。他還堅持在理想的一線,我卻做了逃兵。


原因很多,我說一點:

醫生也是人,是人就會犯錯誤。

但是,無論患者一方,還是醫務一方,都有意無意的忽略到這個事實。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推薦閱讀:

醫生給病人開藥是不是有提成的?
關於北醫三院產婦死亡事件的若干問題?
醫院為什麼不儘早安排手術?
如何更好的處理醫患關係呢?
腦梗病人家屬拒絕氣管切開,醫生是否可以執行?

TAG:人際交往 | 醫療 | 醫生 | 社會 | 醫患關係 | 社會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