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e」的發音為什麼是 /"na?ki/?
作為一個純正的美國運動品牌,Nike 是外來語嗎?為什麼其發音不是更符合英語讀音規則的 /"na?k/,而是結尾的 -e 發了 /i/ 的音?
另外,finale、adobe 結尾的 -e 似乎也是發 /i/ 音的,又是為何?
「Nike」是希臘語借詞,原文 Ν?κη,很早就有了拉丁字母轉寫,所以那時依據古希臘語發音(大致是 [ni??k??])和拉丁語發音的對應,轉寫為 Nike(Nikē)。
這個詞在拉丁語里還是能基本保持古希臘語發音的,但在英語里的發音英化了:
第一個音節因為是開音節,所以按英語發音規則念成 /na?/(就像英語單詞 nice 一樣);而第二個音節,英語里也把它視作獨立的開音節,於是就成了 /ki?/(就像英語單詞 me 一樣),最後就是 /"na?ki?/ 了——再怎麼英化也一般不會生生省掉一個音節的。
所以,「Nike」這個詞在英語里的發音僅僅保留了希臘語的音節結構(兩個音節),所有的發音都英化了。
希臘語借來的詞根「bio-」也是如此,第一個音節本來該遵循古希臘語發音念 /bi/,但因為是開音節,就成 /ba?/ 了。
而「finale」和「adobe」更簡單,因為借詞的的出處是用拉丁字母拼寫的(分別是義大利語和西班牙語),沒有轉寫過程。英語把這些詞借來之後當然盡量還是想模仿原來的發音,把最後的 e 視作開音節核心部分的 e(英語單詞 me 那樣的)而非詞尾不發音的 e,於是就 /i?/ 了。而且「finale」的第一個音節發音也保留了下來,沒有變成徹底英化的 /fa?/,或許和它不在重音上也有關係。
一開始我以為這些 /i?/ 純粹是英語里找不到對應母音所以妥協到這個音,但後來考慮到法語借詞中的 é 發音比古希臘語、拉丁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的 e 母音發音更高一些,卻用 /e?/ 來發音(比如 fiancé),想到英語里應該已經不把「Nike」、「finale」、「adobe」里的 e 看作特殊外來字母了,純粹按照英語開音節發音(而且在 Great Vowel Shift 之前,英語里 e 的發音是與歐陸一致的),僅僅保留音節結構。而英語里保留了法語 é 的特殊寫法,所以能給法語 é 分配一個更接近的音 /e?/。
- - -
另外說一下 Ν?κη 這個詞在希臘語中的發音:根據維基百科的各種資料,它在古希臘語時期應該是念 [ni??k??] 的(有音高重音);而在現代希臘語里念 ["nici](接近漢語拼音的 niji)——這裡有四個變化:音高重音消失,母音的長短對立消失,字母 η 的發音從古希臘語時期的 [??] 經 [e?]、[e] 最終升高到了現代希臘語的 [i](所謂 iotacism),以及它前面的清軟齶塞音 [k] 顎化成了清硬齶塞音 [c]。即使在中間階段的通用希臘語時期,根據維基詞典,[k] 也已經顎化為 [c] 了(["ni?ce?])。
所以一些朋友給出的 ["niki] 可能不太對,也許僅僅對照了每個字母的基本發音卻忽略了字母互相的影響。
我不知道那些說是因為希臘語這樣發音的答主都是什麼心態——因為知道nike一詞來自於希臘,就覺得英語發音也應該隨著希臘語,這麼想當然嗎?
古希臘語里,nike發音為/ni?ík???/,類似「尼kei」。
現代希臘語里,nike發音為/níki/,類似「尼ki」(這裡最高票答案弄錯了,現代希臘語的確發這個音)。
禁止轉載。
以下資料僅供參考,來源均為英文,我粗略翻譯了一下,並在個別處簡單做了註解,非專業,如有紕漏請指正。
Stephanie Vardavas(一位曾在耐克就職14年的律師)在Quora上的回答:
I have heard Jeff Johnson (employee #1) and others who were present in the early days of the company (when it was called Blue Ribbon Sports) talk about the choice of the new name, and Jeff never claimed to have "conjured up" the name Nike. Rather, as I have heard him tell the story, during the time when the company was searching for a new name he dreamed of Nike (the goddess), and in the morning told Phil Knight and others about his dream, and they all agreed that Nike was a good name.
我曾聽Jeff Johnson*和公司其他早期*員工討論新名字,Jeff從未宣稱Nike一名是憑空想到的。相反,如我所聞,如他所述,在公司搜尋新名字期間,他夢到了女神Nike,第二天早上他把自己的夢告訴了Phil Knight和其他人,他們一致認為Nike是個很不錯的名字。
Beyond that, I can only add that as Thomas Wier and others have observed, as a Greek name, Nike follows the rules of English pronunciation for Greek names.
除此之外,我只有一點要補充,如Thomas Wier和其他人所述,作為希臘名,Nike遵循了英語拼讀希臘名的規則。
*注①:Jeff Johnson,耐克公司的第一位員工
*注②:耐克前身為藍帶體育用品公司(Blue Ribbon Sports),由Phil Knight和Bill Bowerman出資創立
維基百科:
1971年,除了新標誌外,BRS公司亦需要為其新產品定一個新名字,十多個建議,包括Knight最喜愛的「Dimension Six」皆遭受拒絕,直至Jeff Johnson想到耐克,希臘勝利女神的名字。
由此基本確定Nike一名為希臘借詞,源自希臘勝利女神的名字。
關於Nike一詞的讀音問題,引用Thomas Wier(芝加哥大學語言學PhD)在Quora的回答:The short answer is because the pronunciation of Ancient Greek changed in the English speaking world along with the pronunciation of English. The Greek word Nike (pronounced /nike/ or "nee-kay") became /naiki/ or "nye-kee".
簡單來說是因為古希臘語的發音在英語世界裡隨著英語而變化。希臘單詞Nike(讀作/nike/或"nee-kay")變成了/naiki/或"nye-kee")。
Before the 14th century, Latin texts in English were pronounced with roughly the same vowels you find in French: a, e, i, o, and u, were ah, eh, ee, oh, and oo. Greek was only rarely studied at that time, but its vowels were pronounced roughly the same. English was the same, too: ah eh ee oh oo.
14世紀以前,在英語中,拉丁文本被簡單粗暴地讀作法語里所能找到的相同母音:a, e, i, o, 和u, 讀作ah, eh, ee, oh, 和oo。那時希臘語很少被研究,但它的母音發音也大致相同。英語也是一樣的發音:ah eh ee oh oo.
Then around the late 14th century, sometime between the advent of the Black Death and the middle of the next century, the pronunciation of English began to change radically: all the original vowels of English began to shift in the direction of their current values: the Great Vowel Shift
到了14世紀後期左右,大約在黑死病盛行和15世紀中葉之間,英語發音開始徹底改變:所有英語原始母音開始移向它們當前的音值(母音大推移*)
Modern linguists don"t have particularly good explanations for why chain shifts of this sort happen, but they probably begin for completely nonlinguistic reasons, and once they begin language internal motivation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this case, we do know that half the population died from plague, and that this resulted in both a genetic and linguistic bottleneck reshuffling the set of properties of the language population. One of the specific effects of this shift was that original long /e:/ "ay"-sounds came to be pronounced as /i:/ "ee"-sounds. Later, word-final schwa /?/ sounds were completely lost.
現代語言學家還不能很好地解釋這種鏈推*為何發生,它們可能始於完全無關語言的原因,一旦如此語言的內部誘因就變得越來越重要。我們都知道有一半的人口死於瘟疫,這同時導致了種群瓶頸*和語言學瓶頸,這些瓶頸使得語言人口屬性被重組。這種轉變的一個具體影響是原來的長音/e:/ "ay" 聽上去變成了/i:/ "ee",後來,詞尾的中央母音/?/完全不發音了。
Now, crucially, during this period, unless English speakers were in direct contact with other languages, they had no way of knowing how the language of a given written text should be pronounced. So, as their own English language began to change, they began to pronounce the language they learned from texts with the same vowel sounds that they used for English. This is why many terms of legal Latin to this day sound sort of "mangled" from their original pronunciation: sine die as /saini dai/ rather than /sine die/; a priori as /ei praiori/ rather than /a priori/, etc.
關鍵是在此期間,除非說英語的人直接接觸其他語言,否則他們無從得知給定的書面文本應該如何發音。所以,正如他們的母語英語曾發生變化,他們也開始按照英語母音的發音去拼讀文本中的其他語言。這就是為什麼如今的許多拉丁用語聽上去有些變味了: sine die讀作/saini dai/,而不是/sine die/; a priori 讀作/ei praiori/,而不是/a priori/, 諸如此類。
Now, Latin is not Greek, but Greek was also primarily a written and not a spoken language for contemporary English speakers, and so they began to pronounce many Greek words (often through the medium of Latin) as if they were English too. These Greek words had word-final long /e:/, and they thus changed their pronunciation to /i/. In contrast, most word-final orthographic &
"s in Middle English were not /e:/ before the Great Vowel Shift, but a short schwa /?/, and most all word final schwas were lost in the change from Middle English to modern English. In other words, the word-final & of & in Middle English and the word-final & of & were originally different sounds, /e:/ and /?/ respectively, and so they ended up sounding different after the shift. 當然了,拉丁語不是希臘語,但對於現代講英語的人而言,希臘語也主要是作為書面語言而非口語,所以他們也開始像拼讀英語一樣拼讀許多希臘單詞(通常由拉丁語轉譯)。這些希臘單詞有長音詞尾/e:/, 他們因此將發音變作/i/。而在母音大推移之前,大部分以字母&
結尾的單詞在中古英語中並不讀作/e:/,而是讀作短母音/?/,並且在中古英語向現代英語演變的過程中,幾乎所有的詞尾中央母音都不發音了。換句話說,在中古英語中,& 詞尾的& 和& 詞尾的& 本就發音不同,分別讀作/e:/和/?/, 所以最終在推移後形成了不同的發音。 *注①:母音大推移,是英語發展史上一次主要的語音轉變,主要體現在英語長母音的變化上。
*注②:鏈推,大推移中各母音的音值轉變是同時發生的,這種現象在語言學術語中被稱作「鏈推」。
*注③:種群瓶頸,或稱人口瓶頸(population bottleneck),指某個種群的數量由於突發災難造成死亡或不能生育而減少50%以上或數量級減少。
Adobe和finale均屬外來辭彙,個人猜測也是借詞導致音變。
引自牛津在線詞典(Oxford Dictionaries):
Mid 18th century: from Spanish, from adobar "to plaster", from Arabic a?-?ūb, from al "the" + ?ūb"bricks".
18世紀中期:來自西班牙語adobar,來自阿拉伯語a?-?ūbMid 18th century: from Italian, from Latin finalis.
18世紀中期:來自義大利語,來自拉丁語finalis
無如英文讀法自己生了變化,由本來的一字母一音轉變成多樣讀音,因此讀起拉丁譯希臘字來弄得牛頭不對馬嘴了。例如勝利女神,便是那畫作背上有大鳥翼,一手拿著棕櫚葉,一手高舉桂葉冠的,希臘人稱之曰尼開,現代大陸式的對音是Nike,兩母音皆是長音,羅馬人不用K字,則寫作Nice,英文讀法不免成為奈西,再一轉便將為奈司了。我們中國人反正對於Nike或Nice都是一樣的初會面,別無什麼情分可言,便自可簡單的採用了正確的新的拚法。——周作人《知堂書話·關於希臘的神與英雄·譯後附記》
姑且作為參考吧。
在歐洲其實讀做/"naik/
Nike取自希臘女神,所以發音也隨著希臘語發了。
finale是義大利語(音樂辭彙義大利語是官方語言),自然發音也和傳統英語不一樣
adobe詞源不是很清楚,等高人解答。不過這個詞其實有兩種發音:阿斗伯,阿刀筆。前一種貌似是UK English。
我問過外教,他說國外也是兩種讀音都有所以不必在意(PS:那個外教沒記錯的話是澳大利亞的)
很多人說了NIKE是希臘語,所以這麼發音沒錯,那麼NIKE是什麼意思?
左邊就是帕特農神廟,柏拉圖看著它被一批建築師和工匠建造起來。右邊就是雅典娜勝利神廟(Temple of Athena Nike)。據旅遊指南所寫,25個世紀前,這裡住著一位美麗的女神雅典娜,人們認為她帶來「nike」,也就是勝利。
[美]菲爾·奈特(Phil Knight). 「鞋狗: 耐克創始人菲爾?奈特親筆自傳.「
和NIKE讀音有趣的歷史?
我們還需要確定一個新商標。除了勾勾標誌,我們的鞋上還有一個小寫的nike,這經常會引起誤解,許多人會把它認成like或mike。但是現在讓公司再改名字已經不現實了,所以必須找到一種讓每個字母都能看清楚的方法。我們的廣告公司創意總監丹尼·斯特里克蘭(Denny Strickland)設計了一個黑色粗體的「NIKE」,每個字母都大寫,移到標誌的裡面。我們對此用了好幾天的時間考慮和討論。
Excerpt From: [美]菲爾·奈特(Phil Knight). 「鞋狗: 耐克創始人菲爾?奈特親筆自傳.」 iBooks.
This material may b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名字由來?
「什麼名字?」我抱著手臂問。
「耐克。」
「嗯?」
「耐克。」
「怎麼拼?」
「N-I-K-E。」伍德爾說。
我在一本黃色便簽本上寫了出來。
希臘勝利女神、雅典衛城、帕特農神廟、勝利神廟,我迅速簡短地回想著。
……
我猶豫著打出信息:新品牌的名字是……
我腦袋裡有意識、無意識地盤旋迴轉著太多事情。首先,約翰遜指出似乎所有標誌性的品牌——高樂氏、舒潔、施樂,它們都有簡短的名字,通常是兩個音符或更少。名字總是有重音,比如「K」或「X」之類的字母,這會讓人印象深刻。這些都至關重要,而NIKE正具備這些元素。
此外,我喜歡NIKE同時是勝利女神的名字,還有什麼比勝利更重要的呢?
我可能在腦海深處聽見了丘吉爾的聲音。「你們問,我們的目的是什麼?我可以用一個詞來答覆:勝利。」我可能回想起了頒發給所有第二次世界大戰老兵的勝利勳章——一塊銅牌,正面是雅典娜勝利女神折斷一把劍。我可能……有時我相信我的確是想起了這些,但最終我卻不清楚到底是什麼促使我做出了這個決定,是幸運、本能,還是某些內在力量?
就這麼決定了。
「你的決定是什麼?」伍德爾在當天下班後問我。「NIKE。」我低聲答道。「嗯。」他說。「是的,我知道不是所有人都喜歡。」我說。「可能我們會慢慢喜歡它的。」他說。
可能吧。
Excerpt From: [美]菲爾·奈特(Phil Knight). 「鞋狗: 耐克創始人菲爾?奈特親筆自傳.」 iBooks.
This material may b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Nike是希臘神話中勝利女神的名字,希臘語寫作Ν?κη,「勝利」;拉丁字母轉寫:Nike。 [1]
Ν?κη的希臘語發音大致為["niki](抱歉用英語英標示意) [2]
具體為何由["niki]演化為["naiki]就不了解了。我認為第二個問題應該不是由發音規則決定的,可能也是和詞源有關。
[2]聽http://zh.forvo.com/word/%CE%BD%CE%AF%CE%BA%CE%B7/#el
只有我一個人覺得是把四個字母分開快速讀的嗎
我還厚顏無恥的覺得很有道理啊
創始人是想借用希臘神話中的勝利女神Nike的名稱作為品牌名稱。
在希臘神話中,Nike在希臘神話中的發音就是 /"na?ki/
粵語的發音啊。
唉,看看原音主義的日本片假名翻譯是ニーケー,中文翻譯不也是「尼凱"嗎?
建議百度開音節,閉音節,相對開音節,相對相對閉音節,這是初中的知識
你們沒聽說過四川話唆。naiki~
可能是地域發音問題吧╭(°A°`)╮,因為廣東的童鞋們基本都說/"naiki/,阿迪叫/"edi/,就像abcd,叫成A,boy,cat,dog一樣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