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說的「藝術不必真實,而是創造真實的表象」,這兩個「真實」有怎樣的區別?
我是從《建構:現實性的戲劇與建築戲劇的真相》(http://is.gd/7sc4eI [http://wordpress.com])看到這句話的。
試舉「繪畫」為例來說明:
假想,在工業污染極度嚴重的年代,某畫家為了懷念曾經的自然環境,用高度寫實的手法,繪出一幅田園風光畫——藍天白雲綠草地,屋舍教堂石子路——這已經是一個現實中無法存在的美景。
在上例中,「藝術」完全不是「真實」的——因為描繪的是現實中完全無法存在的場景。然而它創造的「表象」極度「真實」——因為畫家高超的寫實技法。
為令以上的例子可以在概念上獲得「推廣」,須將「寫實技法」延展為普遍意義上的藝術創作手法;將「現實中存在的自然場景」延展為藝術創作的目標表象。
1、藝術不必完全照搬現實
2、藝術要能讓受眾引起共情和共鳴
個人覺得一個是客觀的真實,一個是你認為的真實
占坑,有人看的話再具體展開。
前者是現實的真實性,後者是藝術的真實性。
藝術的真實性是指藝術作品合情合理的性質,在範圍上大於現實的真實性。
以美術為例,藝術中的「真實」至少可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栩栩如生、格物致知、解衣磅礴、時光之境、見仁見智、想像之境、圖像權利。
1、栩栩如生——視覺的真實(生理感受的真實)
2、格物致知——物理的真實(事理理解的真實)
3、解衣磅礴——心理的真實(激情與平淡)
4、時光之鏡——歷史的真實(彰顯與跨越)
5、見仁見智——解釋的真實(參與與變形)
6、想像之境——虛擬的真實(亦真亦幻)
7、圖像權利——正確的真實(因時而異)
我只是為了發圖
想起畢飛宇講過的一段,「藝術的真實跟生活中的真實不是一個概念,藝術作品中的人物飽滿、生動、可信就是真實,說白了就是寫得好。相反這個人物如果很蒼白,哪怕一切描述都是真實的,也沒有意義。」
藝術可以虛構,感情也可以虛構,但這種虛構必須鮮活豐滿。有骨血,有生氣,勾引人,或者教化人。
所以無主情話寫得妙的,都是藝術家啊。
拙見。藝術不必真實-----這個真實應該是還原生活
創作真實的表象----這個真實可以理解為可信度(藝術的再創造---可信度高的未必是真實的)
推薦閱讀:
※如何設計施工榻榻米房間?
※國產iOS設計的Android軟體,其iOS版和Android版體驗有多大差距?
※你在裝修的時候走了哪些彎路?買了哪些多餘的東西?
※設計上的後現代主義不是一個東西,是否可以理解為後現代就是偏向於情感表達的大眾化?
※《納米核心》的「納米字體」參考了 Node.js 的 logo 設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