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排水系統方面,北京這樣的大城市可以有什麼方面的改進?


受邀題。

我覺得下水管線的問題是一個很專業的事兒,猜測、批判、紙上談兵可能無助於解決實際問題,應該由專門從事這項工作的人來根據各部分的具體情況布局。同時,在不考慮成本的情況下向一個城市無限制要求它在城建方面表現出「有良心」是不切實際的(不考慮貪污腐敗,這得往法制上找事兒……搞給排水的人不好好工作……那也是另外的問題),同時也得承認目前的天氣「異常」,短時雨量過大。

別的地方不了解,北京地勢北高南低。120毫米的降雨量(有的小城市引起水災、泥石流的降雨量比這小得多),不是12cm高度的雨那麼簡單。可以試試用120mm乘以北京(包括原郊區縣)的面積,算體積換成噸位,想必是非常驚人的。然後把所有水都匯到南城,幾百年來城市污水都是直接匯到南城再流永定河出城。如果看過《龍鬚溝》大概能知道,本身南城又是最窮的地方。……在《龍鬚溝》時代,改造過一番了。但眾所周知當時是個什麼經濟狀況……「良心」是很需要下本兒的。
不過,南城的下水系統缺乏有效維護、管理是肯定的。早年我還在做文物保護規劃的時候,我們單位請公共安全所的所長來講過一次課,其中提到2005年(?存疑)一場大雨,從南城的下水體系里鑽出上千人。他們之前都是住在城市管線里的。這一方面也說明了,管徑可能不是排水問題的關鍵。

在微博上看很多人提到巴黎的下水系統……那有當時特殊的歷史情況,奧斯曼在改造決策的時候,他想的政治因素多過為城市建設服務。比如,他大張旗鼓地改造貧民區為網格狀居住區實際上是考慮到革命時期的巷戰,為了降低巷戰的複雜性。下水系統修得高大寬闊的初衷是,這樣可以讓士兵從巴黎的任何地點鑽出來從背後給革命群眾以沉重打擊……他那時也沒有特別好的管徑測算體系,還要考慮塞納河可能出現的水患。
日本那個超豪華下水王宮在我看來有些過分……尤其是平日開放參觀這點……

但必須得說,人家的城市是有規劃、有緊急預案的現代城市,我們的城市還停留在哪兒壞補哪兒的水平上,很落後。


在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730937的問題中曾經指出短時間的暴雨造成城市大範圍積水的原因有五種,那麼尋找其解決方法也就得對症下藥:

1.路面硬化指數過高,雨水無法自然下滲——加大城市綠地面積,各種廣場和景觀鋪地盡量做成透水性地面。或採用透水性材料;

2.採用完全分流制,將污水管和雨水管徹底分開,且分的種類越細越好;

3.根據水流流速確定最為合適的排水管管徑,老城區在不破壞原有排水系統的基礎上增加排水管網的密度,緩解原有系統的壓力;

4.保護城市中的湖泊、沼澤和濕地等天然蓄水池;

5.最重要的莫過於改變管理城市基礎設施的部門目前各自為政,發生事故後相互扯皮的做法了。


新一醬用上海案例解答下哈。

先來看看排水系統是怎麼運作的,上圖:

城市排水管網跟據道路的分布和走向進行鋪設,最終和城市的江河湖泊相連接。為了提高排水速度和效率,在靠近江邊或者河邊地方會設有泵站,雨水通過泵站被導入江河。


一個城市的排水管道越大、越密集,它的排水系統就會一定會越好嗎?


要是全都造成地下宮殿那種的確很好,但花費的成本也更高——中國並沒有這樣的城市下水道。要設計城市下水道,首先要推算降水在一定(匯水)區域內產生的流量,再根據流量、流速來設計管徑大小和分布。

簡單地說,管道怎麼設計,要看天上下多少雨,地上流多少水。中國的城市在降水、地形、城市用地情況各方面都有不同,更不用說同一個城市的不同地段情況也不一樣。僅僅用排水管網的密度、管徑大小去比較兩個城市的排水管道設計的優劣和防澇能力的高低,並不公平。

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沒法比較城市排水系統的優劣。讓大家在同一個起跑線上比較的標準是:這個城市的排水管網能夠應對多少年的暴雨重現期。


暴雨重現期是一個頻率意義上的詞,它表示某個強度的暴雨發生的頻率,在幾年內出現的一次的可能性,並不是指幾年之前就一定發生過這樣暴雨。換個你也許更熟悉的詞,就是「X年一遇」。


中國住建部在2014年最新版的《室外排水設計規範》明確規定,特大城市中心城區的防澇能力應該達到3到5年暴雨重現期。城市的不同區域也有不同的標準:城市中心城區的重要地區需要有5到10年暴雨重現期的應對能力。包括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天津、重慶在內的超大城市和成都、杭州、南京等特大城市的雨水排水系統都應該有最低應對3年重現期暴雨的能力。在中國住建部2010年的一項針對城市內澇問題的專項調研中,中國70%以上的城市排水系統設計暴雨重現期小於一年,有些甚至是0.5或0.3年(也就是半年或4個月)。2011年修訂的《室外排水設計規範》顯示,北京、上海、天津、宜昌、南寧等城市的設計重現期下限就是1年,南京、揚州的設計重現期只有半年到1年。


有雨必澇的原因正在這裡——因為設計重現期不達標,雨稍微大一點,這些城市的排水系統就會頂不住,一旦碰上幾年一遇的大暴雨,城市就直接變了。


「上海普遍是一年一遇的重現期,還有一些地方甚至是半年一遇。哪怕是一年一遇的標準,也是多年陸續改造、對中心路段加強的結果。」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給排水副總工程師儲小英提到,前幾年進行的針對整個上海的調研結果顯示,很多路段連一年一遇的暴雨設計重現期都達不到。

上海的世紀大道作為浦東地區的重要交通軸線,設計之初的參考對象是巴黎的香榭麗舍大街。正因如此,1994年儲小英在參與世紀大道的排水系統規劃設計時,提出這個路段的排水管網要達到3年重現期的標準。

這個提議在當時並沒有得到業內認可:現階段上海大部分地區的設計標準是一年一遇,三年重現期標準的世紀大道需要投入更多資金和更多人力去改造。

但儲小英認為,類似下水道這樣的城市基礎設施應該考慮得更長遠一些,「已經弄好的東西後期再去調整會比較困難。」

因此,一些新城區會按照最新的標準去規劃和建設,內澇問題會相對少一些。但如果是老城區,改造地下老舊的排水管道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老城區的改造,只能結合道路一起改,沒有辦法一下子就改好。」儲小英說。

此刻窗外正在下雨(或者最近即將迎來一場大雨)的各位,很遺憾地說,短期之內你的城市下水道還挺難發生變化。


以上。

新一醬一個用數字繪畫的story teller,快關注它;p


受邀題。
這個問題,涉及到專業知識並需要熟悉北京的城市狀況,我不具備這個條件,答不了,但可以說說想法。

武漢、北京等大城市,最近接二連三地遭遇漬澇災害,不是一個新問題。在中國,有大量的城市,包括許多中小城市,近些年來,都有過。這種情況的密集發生,甚至被新聞媒體稱為「逢雨必癱」,是對我國近些年來在城市建設所謂政績中「只顧面子,不顧里子」的懲罰和嘲弄。

關於地下排水或稱給排水系統,歷史上中外都有大量成功的案例,學校有專業,技術不該有什麼大的難題。恰如雨果所說,這是城市的良心。是可以做到而沒有做到的事。武漢排水系統按一年一遇設計,北京按一到三年一遇設計,這個標準太低了。以武漢為例,每年大大超過這一標準的雨量,都有七八次之多。

新華社的時評說,巴黎、倫敦等城市的排水系統是高效的「地下公共走廊」,贛州建於宋代的城市排水系統能使千年不澇。我在湖南參觀過張谷英村,這座明清以來以一戶人家發展起來的村莊,現在居住有600多戶人家,數千棟民房,以天井分割,呈圓形密密匝匝地擠在一起,當地人說,從未出現過排水不暢問題。

一個深刻的教訓是,無論對已經形成的大城市或者還是正在大規模發展的城市,對城市排水問題,都應著眼於長遠,進行頂層設計,並按頂層設計進行建設。對於已經建成的大城市,這將是一個很麻煩的事,這涉及到要動城市已經形成的地下基礎,涉及到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部分居民、出行不得安寧。對於正在建設的城市,又涉及到新城區舊城區的銜接問題。無論是哪一種類型,都需要巨量投資。但這是一個必需解決的問題,寧可地上慢一點,也要把地下排水工程搞得好一點。否則,現在的懲罰會繼續發生,未來的懲罰,還將接踵而至。

面對目前這樣一種現狀,相信許多城市的人們,都會看見城市的修修補補,一會這兒開拉鏈,一會兒那兒開拉鏈,大雨一來,又廢了。想保證城市的正常運轉嗎?想安民嗎?想減少一而再,再而三的損失嗎?想要真正的政績嗎?如果真想,就把這個頂層設計和相應的工程搞好!

這已經是一個極其緊迫的現實和對歷史負責的重大問題了。

至於城市地下排水系統的一般布局和技術方案選擇。前有知友已有很好的回答,可參閱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731280


其實不需要那麼專業,因為專業的東西讓專業的人操心就行了,我們的排水系統修不好,主要是因為我們的政府沒有延續性,假定一個專家提出了很好的規劃,有很強的超前意識和專業水平,那麼,你能保證我們的官員也有這樣的意識嗎?他首先要考慮的是可執行性,說白了,主要是經濟方面,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能不能在我這任弄好,算作我的政績,如果這些條件滿足不了,那麼,這個規劃肯定通不過,那麼,有常識的都知道,這麼大個工程不可能一任就完成的,因為要花錢的地方很多,花在這,如果不下很大的暴雨,你根本看不見他的作用,不像修個地鐵,修好了就得到收益。
那麼我們假定,就算這個官員很有超前意識,通過了,那麼下一任會不會照著他的決議繼續幹下去?這屆政府推翻上屆政府決議的事並不在少數,就算不推翻,人事的變動,監管的力度也會變,這麼大的工程,每個人都想分一杯羹,你這一屆領導很強,能控制貪污腐敗,你走了,你敢保證你的政敵不把他的人安插進來?就是你的人,你敢保證他能理解你的超前意識?或許只是你在位他會為你辦事,但不證明他就一定認同你的觀點?不確定的因素太多了。
所以,從一開始上就不會有人這樣搞,那麼,只能是拆拆補補了,如果不解決我們政府的可持續性問題,不解決官本位,靠人治的大環境,這些問題太難解決了


上傳一張東京的排水系統。

總的來說,中國的基礎建設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建設大的排水管道還有一個好處,未來發生戰爭時可以作為臨時避難所!

(提個建議:可以把部分小河流再深挖,然後再用鋼筋水泥把上面覆蓋,上面就變成了公路,下面就是一個很好的排水系統)


把城市排水系統交給德國人來做,就像青島的排水系統一樣(青島的排水系統是全國最好的)。

青島市文物局一名處長曾說,他們經常收到來自德國的信函,提醒一些建築零件已經到期,需
要更換。這些信函,有些是由依然存在的建築公司發出,有些則是由德國檔案部門發出——公司不存在,檔案部門就承擔起告知義務。
http://www.chinaweekly.cn/bencandy.php?fid=48id=5504

    • 上海市平均海拔2米,德國人設計的地鐵一號線,至今未發生因滲水而停運
    • 天津市平均海拔3米,義大利人設計的郵政局,下多大雨台階上從不存水
    • 1998年洪水,哈爾濱俄國人1903年修的大橋紋絲不動,吉林市偽滿時期日本人的水電站照常運轉,中國人九十年代修的大堤垮了。。

    上海外白渡橋,蘭州鐵橋,到了一百年時,收到了當年負責建造橋樑的外國公司來函,提醒建築已經一百年了,該檢修了。


    嗯,本身一個城市的排水系統就應該在城市建設之前設計的,現在再去談重新修建下水道,我唯一擔心的就是再重新修建的時候會塌掉多少房子


    說實話,城市防洪這個問題在國外也是科研難題。國外一般是採用集水坑來防洪的,北京顯然沒有這個條件。

    加上國外沒那麼多高架,那麼多橋洞,自然少積水。


    推薦閱讀:

    TalkBox 來北京做產品宣講,你最想給他們提的問題是什麼?
    北京五道口棗糕王為啥會長期排隊購買?
    學生黨怎麼緩解壓力?
    北京藍天幼兒園有幾個園區?口碑如何?
    不打算在北京安家的情況下,在北京買房是否有意義?

    TAG:北京 | 排水系統 | 北京城市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