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門的膠片相機有哪些推薦?

玩數碼還算熟悉,現在想試試膠片,加上第一個鏡頭不要超過三四千吧,或者佳能eos系列也好,畢竟頭都有,個人還是偏愛張得像AE1P之類的能換鏡頭但沒那麼大隻的機子。最好要有自動測光的,自動對焦無所謂。另外能說說數碼轉膠片要注意些什麼問題就最好啦~謝謝


答過類似問題,複製粘貼and修改部分來回答題主。

  • 有個很關鍵的問題是膠片相機的成像基本和機身無關(當然焦平面和主光軸的垂直程度、焦平面本身的平整性、快門振動、調焦精度還是會對成像有所影響),機身只是提供便攜性以及操作性能、使用體驗。

  • 針對題主所說的手頭上有佳能鏡頭想兼容的問題,很抱歉的告知。佳能的膠片與數碼是互不兼容的,這一點不入尼康厚道,手動自動都可以自如兼容。

  • 如果想尋找類似於AE-1P大小又擁有測光的機器,那麼同價位區間的機器有Canon A-1、Nikon FM2、FE2、Minolta XD11、Olympus OM-4、OM-1、Pentax MX,這幾款都是加50標頭一千左右的經典135相機。

  • 如果把預算定在四千,其實可選項實在太多,135我推薦旁軸癖私機:Contax T2、T3、G2、Minolta TC-1。當然這個價位段我更傾向於推薦120的機器,例如Pentacon Six TL。這幾款的共同特點都是較為小巧輕便

Pentacon Six TL:作為一台120單反相機性價比奇高,機身便宜,操作簡單,反光鏡震動小,快門犀利,色彩還原准,油潤而不失銳利。

Contax G2:作為一部自動對焦的旁軸相機,在易用性和方便性上的優勢十分明顯,包含了自動對焦,4fps的自動卷片,1/6000秒的快門,多重曝光,包圍曝光,曝光補償,TTL閃光/測光等等功能,凡是你可能用的到的,在它身上都能找到。而且它極其輕微的快門聲、過片聲能讓你在安靜的環境下也能從容拍攝,不至於使周遭注目導致尷尬。

Contax T3:推薦癖私機(Point and Shoot)的理由很簡單,小巧、方便、快速成像以及對於被攝者來說毫無壓力。而T3美觀的機身,誘惑的蔡司眼睛,優秀的成像,又是T系列的巔峰之作更是值得擁有。
這是一台可以控制光圈、景深、可以作曝光補償的相機,而且有著比很多135專業相機更好的成像;而且最近對焦距離0.35m,是非常有用的。
而配備了鏡間雙重快門,快門速度可以從1/1200s~180s,最高快門速度幾乎是其他癖私機的兩倍還有多,這一點同樣非常重要。
聽說,T3的35mm鏡頭是同焦段里表現最優秀的?

Minolta TC-1:這毫無疑問是美能達歷史上製造的最好的一部照相機。據說是應用了美能達最好的光學技術。解析度沒的說,細節表現力強,方便攜帶,外觀極具設計感,28mm的小廣角也讓人愛不釋手。


Contax T3, 誠心推薦。

玩膠片最終肯定是會和數碼一樣掉進鏡頭坑,而玩膠片本身又是一個講究情調/美感/Zhuang Bi的行為 (不然拍數碼就好了嘛),第一台相機意義重大,要好(但不用太好,不要一上來就玩徠卡,由奢入儉難),要美(相機都難看,讓人怎麼相信你拍的照片能好看?)。時至今日膠片相機各種停產,買的不僅是一件精密光學設備,還是一件有歷史感的記錄儀,比起倒買倒賣,第一台相機能一直留在自己身邊,經常吾日三省吾身「為什麼要拍照?為什麼要拍膠片?& 為什麼沒有錢?&」,會不忘初心。

我自己入門第一台是&當時男&朋友的美能達TC-1,用的時間不長,除了尺寸小適合出街,並沒有特別大的過人之處 。真正的經手軌跡T3是第一台,宛若初戀,之後機身買過徠卡M6,祿來35,祿來3.5 Planar雙反,玩具Holga,亂七八糟數碼的,摸過徠卡M2, M3,摸過當年紅極一時的鏡頭Summilux ASPH,最後從簡賣掉了很多,留在身邊的只剩T3和M6,拍的最多的也是T3,感情至深,也確實好用。

放一張我的銀色T3,忽略我的手:

每個人都需要一台口袋旁軸機,而Contax T3就是這樣一台口袋機皇,十分輕巧,我是女孩子衣服就算有口袋也不大,也經常能塞進去,放包包里也不會太重,更不要說握在手裡街拍有多方便了。鏡頭是蔡司的Sonnar 35mm F2.8,蔡司T*鍍膜,算是頂配了吧。另外35mm也是除50mm外最好上手的焦段,非常適合新手。另外值得一提的是,T3的快門鍵是藍寶石結晶,雖然很多人不在乎,但也足見廠商用心和誠意。機身是鈦合金。另外T3當年本身賣點是個傻瓜機,測光,對焦,全都有,完全不用擔心。

順便提一下祿來35,也很漂亮是真的(看圖),但非常非常重要的是它是估焦的,可能拍了一圈沒有一張能對上焦...不推薦給新手,而且自重也不輕。

再就是價格,我的T3是在日本的Map Camera上買的,入手價格才70,000日元,近幾年T3價格有漲,但匯率也是不穩,翻來覆去可能還會在預算里,是性價比奇高的選擇。

提到數碼轉膠片的注意點,我自己是不喜歡數碼的,但lightroom也是沒少用,有時候會覺得用lightroom也能做出膠片的樣子,為什麼還要拍膠片,我要說,還是不一樣,還是不一樣。拍膠片時候那種未知感,大腦中飛速來去的想像構思,以及最後看到照片洗出來的欣喜/抓狂,數碼是無法帶給你的。

最後放一張我用T3拍的自己很喜歡的樣片,記得可能是我的第一張作品?原圖無法上傳,壓得比較小,隨便看看。


回答過一個一樣的問題,無情的全部複製過來。

這裡是一個我非常主觀的膠片機推薦,我不是參數黨,我是主觀狗。為什麼沒有加上提主所問的入門兩個字呢?因為我覺得入門的話不管是高端機型還是低端機型都是可以作為入門用機的,入門購機往往是基於我們的購機預算的。在不了解提主購機預算的情況下,我比較范范的做出以下推薦。

1.國產旁軸膠片機
這裡具體的型號非常之多,價格一般在80到300元之間,高於或低於這個價格範圍的也有,但是不推薦。一部150元左右9新以上三無(無霉無霧無傷)且功能完好的國產旁軸相機是一個非常好的入門級膠片機選擇。起碼我在膠片入門甚至攝影入門的時候就是這樣一部相機讓我學習到了特別多的東西。那原因是為什麼呢?因為大部分這個段位的旁軸膠片機手動性都較高,但是出片並不一定躁,往往會給我們帶來非常好的出片體驗,並且可以鍛煉自己今後的光圈快門的配合這個方面的能力與感覺。(有些人可能要問了,現在相機都是自動曝光的,自己會手動曝光有什麼意義呢?我想說的是自動曝光起碼現在的科技水平來說是絕對趕不上精通手動曝光的人的。因為自動曝光僅限於對曝光度的控制,但是他並不知道在你創作一張照片的時候,你所需要的畫面是想要往哪個方向走的。因為準確的曝光情況下可以有千萬種不同的光圈快門ISO三個數值的匹配可能性,最後照片的觀感也是會非常不同的。)還有一點是這類相機大多採用黃斑對焦,這也是練習手動對焦的非常好的選擇。(手動對焦是趕不上自動對焦的啦,但是如果日後就是想玩膠片,很多很棒的膠片機型都是需要手動對焦得,雖然對焦方式不同,但是這個能力是相通的。)
幾個具體的型號:虎丘351、海鷗KJ-1、鳳凰205、華夏821。
上一張我自己用虎丘351出的樣片,這類相機出片都比較類似。

2.全自動膠片單反
這裡的全自動指的是有自動曝光並且有自動對焦的膠片相機。如果你是懶得去學那些手動操作的內容而又想有不錯的膠片出片體驗,這類相機將是最適合你的選擇。你只需要構好圖虛按快門再實按快門就可以搞定整個拍照流程。補充說明一點,這類相機機身型號只決定拍照時的部分性能,主要出片效果取決於鏡頭和所用的膠捲。當然對於所有膠片機來說出片效果膠片都是很重要的部分。以下羅列的推薦機型價格差別較大,最貴的大概2000左右(Pentax MZ-S),最便宜的300左右(CanonEOS 300)(均為單機身價格,不包含鏡頭)。根據自己的預算做選擇即可,每個型號請參考淘寶。中華相機網會相對便宜,但是得淘並且需要十分注意新舊程度。鏡頭的話配個卡口匹配的50mm標準鏡頭就可以,如果你不喜歡定焦就配一個套頭,18-55這個焦段左右的(視選擇的機型而定)。
幾個具體的型號:CanonEOS 3、CanonEOS 300、Contax N1、Minolta Maxxum 7、Nikon F100、Pentax MZ-S。
上一張我自己用CanonEOS 300出的樣片。

3.手動對焦自動曝光膠片單反
這個類別中存在非常多的膠片機皇膠片機後級別的相機,大概這個類別的時代是一個膠片相機最鼎盛的時代。我現在最常用也是最主力的膠片相機Nikon F3就出自這個行列,這部相機個人感覺相當於數碼單反中的5D2這樣一個位置,也是很多膠片愛好者公認的單反膠片機皇。
幾個具體的型號:Nikon F3、Canon AE-1、Minolta X-700、Canon F1。(鏡頭推薦配50mm或者35mm定焦鏡頭)
上一張我自己用Nikon F3出的樣片。

4.傻瓜膠片相機。
這類要比全自動膠片單反操作起來更簡單方便,是另一個膠片機的鼎盛時代,大概85後95前的同學們童年記憶中家裡是會有一部這樣的相機的。這類相機除了構圖能力的鍛煉之外基本上對你攝影的學習幫助為零。但是很多人還是很喜歡,因為還是有幾款非常經典出片非常棒的型號存在的,我個人也非常喜歡。
幾個具體的型號:Olympus miu2、Yashica T4T5、Canon Prima AF-7。
上一張我自己用Yashica T5出的樣片。

5.非國產旁軸膠片機
把這個類別單分出來並且沒有跟在國產旁軸膠片機的後面是因為這個類別中相機的使用方式、操作難度、操作方法、機身構造等比較複雜且不單一。單這一個分類就可以再分成幾種不同的小分類。(根據操作方式,機身構造等等)當然國產旁軸膠片機也是有這樣情況的,但在比較大的百分比下以及我們常用常見的機型中沒有這麼複雜。(這段寫的比較奇怪,但是就是這樣,不知道大家是否能理解)最後補充一句,Leica M6這種我心中在135膠片機行列中絕對的王者機型也是在這個分類中的,我就不推薦也不寫在下邊的型號列表裡了,你懂的。
幾個具體的型號:Rollei 35、FED 5B、Olympus Trip 35、Smena 8m。
上一張我自己用Rollei 35出的樣片。

6.120即6X6畫幅相機
這個分類的相機操作難度略大一點,並且還分為雙反和單反兩個大類。其實並不是很推薦入門使用,但並不排除有的人入門就是為了玩這類相機(我有一個朋友就是)。下邊的推薦中差價巨大,最貴的萬元以上,便宜的三四百搞定,只作為比較經典比較好的120相機推薦。當然上邊所有推薦的相機也都是從比較經典比較好的角度出發推薦的,只是這個類別在我心裡略有區別。入門愛好者可以忽略這個部分,或者只考慮買下邊推薦當中的海鷗4B。
幾個具體的型號:Hasselblad 500C/M、Mamiya RB67、Mamiya C330、Rolleiflex SL66、海鷗4B。
上一張我自己用海鷗4B出的樣片。

7.其它
這個部分入門的愛好者也可以忽略,但也並不是不可以考慮,以下我會推薦的包含LOMO的鼻祖LC-A,這也是一個入門的選擇,而且有很多人剛接觸攝影就是從LOMO開始的。但我還會在這個分類中推薦Minox B這種非常偏門的間諜相機,不推薦大部分人選擇使用,只推薦給搞機愛好者和膠片控膠片機收藏家這類人群收藏或者拍攝使用。其實這個分類中有幾個是可以放在上邊的分類當中的,但是我更考慮的是使用和出片方面,所以把他們也分在了這裡。
幾個具體的型號:LC-A、Polaroid SX-70 ALPHA 1、Polaroid SX-70 Rainbow Onestep、Polaroid Land Camera、Mamiya Universal、Minox B、Minox 35。
上一張我自己用LC-A出的樣片。

最後補充一點,上邊所有推薦的機型當中均為該型號的初始基本機型,有一些後邊還出過升級版本的,比如Canon AE-1後邊出了AE-1P、海鷗4B後邊有4B1和4B2或者還有其它升級版本。有一些是升級版本較好,有一些是基本版本較好,如果大家需要知道某一款的基本版好還是升級版好的話可以給我留言也可以自行百度找答案找對比,我不能保證每個型號我都了解哪個版本最好,但我會盡我能力解答有需要的朋友們的問題。
以上推薦並不足夠並不全面在寫的過程中一定有其他值得推薦的我無法想起,我的知識範圍有限,但我推薦的這些機型在我看來都是非常好非常值得推薦的膠片相機(也有一次成像相機)。希望對提主和每一個閱讀者有幫助。
感謝閱讀!

原答案地址:新手有什麼入門級膠片機推薦嗎?如何自學膠片風攝影? - 左帥的回答


決定選擇膠片機作為主力相機之初,最大的困惑就是面對龐大的器材海洋無所適從,為此做了大量功課。僅基於個人經驗粗淺聊聊「入門膠片相機」的選擇問題:

  1. 其一是成本因素。除了極個別「錢多燙手」的主兒之外,相信大多數理性的業餘攝影愛好者都不會把徠卡、哈蘇作為自己的入門首選。我以為,五千元以內的單機初始預算是比較合理的。一則,大量機械時代的名機如今都位於這個價格區間內,可選擇對象極為豐富;二則,相對於那些萬元級的高價位相機來說,這個價格區間內的相機被翻新/改機/造假的幾率相對較低;三則,低價位的相機更易於出手,便於後續置換器材或變現離場。
  2. 其二是片幅因素。初用膠片機,考慮拍攝成本和機身便攜性的因素,135 相機無疑是最具性價比的選擇。然而隨經驗值的提升,追求更高畫質的進階愛好者一定會將視線轉向 120 中畫幅相機。須知,感光件的尺幅與成像質量間毋庸置疑是正相關的,等同於 135 膠片四倍感光面積的 120 膠片(以 6×9 畫幅為例)自然對被攝景物有著更為細膩而全面的表現(順帶提一句,使用膠片機易於引發小小的心理優越感——那些動輒數萬元的所謂「全畫幅」數碼相機只不過堪堪與最小尺幅的 135 型膠片畫幅相當而已 :D )。視拍攝題材偏好不同,可在 6 × 4.5/6 × 6(適合表現人文類題材)和 6 × 9/6 × 12(適合表現風光類題材)畫幅間選擇 120 相機。
  3. 其三是機型因素。促使我「棄數碼投膠片」的一大原因是厭煩了攜沉重的數碼單反出行,一台質素優良的便攜相機是我夢寐以求的目標。為此,我的考慮對象主要集中於機身輕巧的旁軸相機。在 135 旁軸相機領域內,徠卡 M 系和 Contax G 系都是擁躉眾多的豪門望族,然而對於剛入門的新手來說初始投入未免過高。在觀賞了眾多樣片後,我覺得在膠片機最後的輝煌時期各大廠商生產的一批頂級不可更換鏡頭旁軸自動相機(即 Point Shoot Camera,俗稱「傻瓜機」)是極具性價比的選擇。以著名的「PS 四大天王」(即康泰時 T3、美能達 TC-1、徠卡 CM、理光 GR1V)為例,無一不是搭載頂級鏡頭、配備全鈦合金機身、成像極為卓越的便攜相機,相當匹配我的需求。

綜合考量上述因素後,目前我的機型配置為 Contax T3(樣片可移步小站:http://www.boreas.me/)搭配 Voigtlander Bessa II with Color-Skopar,後者也許是 6×9 畫幅 120 相機中最具性價比的選擇了。
個人淺見,謹供參考。


奧林巴斯u2


轉來的:

已入TC-1

大師們的TC-1(若傾刪)


自己也在用FM2~是台好機器沒錯~不過現在真的炒的太高……
機械膠片單反的話,我倒是比較推薦olympus的OM系統,很可靠的機器~


說實話,各種我都有,但是拍立得帶來的快樂是最多的。


如果有EOS系統的鏡群, 其實根本就不用再考慮, 直接EOS-1N.
然而現代鏡頭,解析度多較膠片時代設計為低, 用於膠片上未必是好事.
其實,如果是純玩,換個門派如何?
膠片時代,NC都不是唯一選擇, 反而好玩的廠家很多.
單講日廠之中,O記,老美,PENTAX,每家都有驚人的光學設計與整體表現,絕對好玩.


我的建議是不玩膠片最好。

1.寬容度,數碼也可以達到很高的寬容度,而且可以遠超過膠片,現在很多數碼都支持hdr。
2.色彩,有人說膠片色彩好,其實膠片的色彩是膠片公司的色彩專家調製出來的,相當於專業高手的PS,專用的軟體如 exposure 也能達到類似的效果。
3.顆粒感,如果你喜歡也可以後期出來。
4.便捷性,膠片要麻煩很多,配藥水、洗照片、翻拍。
5.操作性,數碼要方便很多,比如能立即看到效果、很方便地控制 ISO等。
6.畫質,膠片不見得就比稍好點的數碼更好。很多玩膠片的人都是對攝影特別喜愛的人,因此他們曬出來的東西通常水準比較高,於是很容易給人一種錯覺,認為膠片好得多。實際上相同場景的照片擺出來,很多人是分不清的。很多偽膠片,你根本猜不出是數碼拍的。
7.價格,膠片機的成本其實很高,把膠片和時間一起算進來,拍上幾千張,恐怕都能買個高端的單反了。出片率就算5%吧,挺高了,你花1000塊才出50張照片。
8.畫幅,為了大一點的畫幅值得花那麼大的代價嗎?
9.頭腦,拍照的最關鍵因素是頭腦,而不是器材,因此,數碼相機拍不出好片子的,膠片也拍不出的。因此,不如多看點書,多看看好作品,頭腦升級了,數碼照樣能出很「毒」的片子。


巧思咯


尼康FM2+50/1.4,有測光無AF
注意的問題就是一個膠捲最多只有36張,拍爽了想想錢包


x700 AE1 FM2必須死.....F3之類的開始吧,價錢就差那麼點。


作為一個入膠片一年多的准新手,我也有點話想漫談,
首先還是那句老話,器材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熱愛拍照的心。
從我個人而言,器材的選擇第一位的還是個人性格與常拍的題材這兩個因素,便攜(沒有長焦),定焦鏡頭(較好的成像),便於使用(不喜歡全手動的機器)。
其次,選擇具有測光功能,功能齊全的機器。比有光圈優先或者快門優先功能,至於程序自動的PROGram模式則可有可無。
最後是外形,鏡頭成像風格,還有價格因素。

說說自己的機器:
第一部是佳能AE1. 搭配NewFD50 1.4/ 28 2.8 鏡頭。
我至今非常喜歡這部機器的手感和鏡頭的成像風格。
第二部是contax T2,便攜口袋機。坦白說這顆蔡司鏡頭成像偏弱,不如同級別的T3,巧思AF,TC1,月光機等。只有外形與手感勝出。
第三部是contax G2,搭配G28 /G45 兩個鏡頭。這部機器略沉,旁軸取景的通病視野率不佳。不如單反取景窗大而明亮,但是功能齊全,自動對焦也幾乎沒有不準的,鏡頭成像濃郁,可以說是除了萊卡M系之外比較值得入手的機器。

如果再讓我選擇,我可能會這樣選入門機器:
美能達X700+contax T3+美能達AUTOCORD (120畫幅),
等覺得手頭有閑錢了,想換口味,再試試CONTAX G2,萊卡M7,祿來2.8F。剩下的,就是安心拍照好了。
最後,其實膠片機身鏡頭相比數碼,還是比較保值的,所以買了可以稍低價格流通出去。膠片的末法時代,我們現在能以相對低廉的價格去嘗試當年各種名機名鏡,可以說是值得慶幸的事情吧。
附上lofter鏈接:
http://mrbigcat.lofter.com
有樣片可以看。


當然fm2很值得推薦啦 不過覺得你可以從美年達x700開始{全金屬,全手動,健身,防狼,可砸核桃,可扮騷,} 會稍微便宜些 再加個50/1.7的標頭頭 然後找看附近有沒沖片的地方或者心血好自己買葯 p.s 建議用好標頭


只說入門選擇,買二手下面神器都比較便宜。

單反:Minolta Alpha9 (Dynax 9/Maxxum 9, 一個型號,次之的Alpha7也行)。王者的巔峰絕唱。油潤厚重,底片是RDP3

旁軸:綜合看還是G2,但其實被趙嘉神話, 過譽了點,但絕對值得信任的機器,雖然很沉!
底片是Ilford Delta100

最後說下便攜機,我其實後來出門旅遊都用這個,我覺得這個問題,到了個陌生都市,有哪些快速了解它的捷徑? 下「最重要的是放下相機」那個回答說的很好。這相機小小的,攜帶起來超級輕鬆,不是嚴肅攝影的話足夠了,而且非常容易捕捉到很多有意思的瞬間。這裡面,Contax T3, Ricoh GR1V, Fujifilm klasse, 隨便一台都是非常好的機器(Minolta TC-1好是好,但容易壞。。廢了兩台了),這裡我卻非常非常願意推薦的是這個:Fuji NATURA BLACK F1.9。色彩像夏天裡的東檸檬水兒~
注意是1.9這個版本,別買到classica去了。。。
底片是三菱 MX200


首先明確一點:不管什麼畫幅,哪怕是810座機,你去放大也好,還是掃描也好,現代數碼相機出片不論是解析度還是動態範圍後期空間噪點顆粒控制都可以說完虐膠片。這個早些年還有人撕,現在好像看不到了。

所以玩膠片就是玩,電子機身現代鏡頭多沒意思啊…可以說現在不管什麼畫幅的膠片相機,既然是玩兒就得有足夠的樂趣,先不說啥拍膠片的神秘感。很多膠片相機本身就是工藝藝術品,再加上老鏡頭光學設計都有一些缺陷,成像有自己的特點,那些不完美也是很有意思的東西。

於是膠片相機選購選購嘛,挑有意思的相機去看就好咯。雙反旁軸哪怕是帶皮腔的座機,想想就刺激嘛不是。初學帶一台數碼小機器練測光,出去走走,掛一台造型拉風的老相機。多騷啊!自己去燒,去玩,找自己的好夥伴~~

話說回來,相比135畫幅,我更推薦更大畫幅的膠片機。當然絕對不是因為那些畫面氛圍啥的玄學玩意兒,你去看《長城》,Arri65拍的,中畫幅喲,和別的電影畫面有啥不同。只是135膠片掃描後的畫質實在是有點尷尬…更大的畫幅畫質會好多。

我一直覺得玩膠片很好,當然什麼會變得用心拍照啥的也基本都是鬼扯,用心拍的一直用心拍,純粹玩兒的也不會不捨得幾塊錢一次的快門。總而言之,別那麼懶,徠卡哈蘇linhof還是ebony…折騰唄,玩兒唄,開心就好。從裡面得到的樂趣比單純的「拍膠片」有意思多了。

最後…我已經是一個祿來黨很多年了。放兩張老婆美照~


入門用小型相機,35mm的吧,而且要全手動,最好有內置測光器,鏡頭最基本的50mm就可以了。我買了Nikon fm2, 鏡頭是35-70mm,覺得超級好用啊。記住花大錢投資一台相機不如投資一個鏡頭,所以機身要買結實的,和很多鏡頭都compatible的基本款。等你熟悉了操作,再根據藝術創作需要買其他的特殊鏡頭~~~~買的時候記住檢查aperture的刀片是否乾淨,按shutter時候是不是很順利快速,鏡頭也是。


海鷗DF1


去豆瓣的小組有很多推薦機型,像什麼小清新必備的x700,ae1其實都還不錯,千元左右就可以拿下機身加50 1.8的標頭。用過x700,OM1,FM2,覺得還是FM2最好用,畢竟價格在那裡。全機械機的電池用來測光,電子快門的機器電池用來按快門和測光,注意鑒別。FM2,OM1屬於全機械機,x700,ae1屬於電子快門的機器,比較費電池。男生的話可以看看尼康的F3。拍照的話好機子是一部分,更多的還需要機子後面的那顆腦袋。祝拍得開心:)


推薦閱讀:

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婚禮攝影師?
美食攝影行業的現狀如何?
這樣的照片用snapseed如何修出感覺?
為什麼這麼多人愛拍故宮的角樓?
攝影師給大家拍集體照合影的時候讓大家喊些什麼口號來帶動氣氛?

TAG:攝影 | 膠片攝影 | 攝影入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