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請問「漩渦散景」的鏡頭有哪些?


渦流散景,坊間也稱旋轉焦外。
雙高斯的對稱鏡頭,即4組6片式的Planar結構(由魯道夫設計的Planar鏡頭的初始結構是6片4組前後對稱光圈葉片在中間)鏡頭結構在經過演化後,尤其以Carl Zeiss Jana Biotar 75/1.5(俗稱大B)為甚。廉價品中,以helios44-2 58/2(俗稱八羽怪)為甚。

實際上呢,渦流散景是對稱式雙高斯結構,也就是Planar結構的通病。換句話說,幾乎所有的雙高斯及其變種結構鏡頭都具有這種問題。

這種結構放到我們常見的135單反相機系統上來,主要是哪些呢?超大光圈的50-135mm的定焦鏡頭。以佳能的ef卡口群算,所有的50mm定焦 85mm定焦幾乎都有這個現象。
不過渦流散景本身是一種相差,換言之鏡頭設計中應該想辦法避開這種現象,所以實際上現代的雙高斯結構鏡頭往往這種相差並不突出。

我們以大家很熟悉的EF50/1.2L為例說明一下。具體樣片大家多看幾張就會發現其實50L的焦外也會轉,但是轉得不太明顯就是。

EF50/1.2L 八片六組結構。其中以前鏡片為第一組來看的話,第四和五組,各是一組膠合鏡片,把它們都當作一片鏡片來看的話,就跟最基本型的planar結構一樣了。至於50/1.2L為何沒有出現厲害的旋轉焦外(渦流散景)呢?因為最後一片鏡片是非球面鏡片。Asph構造可以有效地矯正這種相差。

如何判斷一個鏡頭是不是雙高斯結構?
在雙高斯鏡頭結構中,你可以清楚地找到鏡頭的中心,包含了凹凸透鏡的全部鏡片,都明顯地向中心彎曲。
對於現代單反系統而言,焦距小於法蘭距(40-47mm不等)沒有雙高斯結構。而一般來說焦距大於135mm後也幾乎沒有雙高斯結構。
最後,變焦鏡頭不會採用雙高斯結構。

我們再來看個例子,大名鼎鼎的,Biotar75/1.5

六片五組,這是簡化型的planar設計,當時的carl zeiss jana稱其為biotar. 1-2-1-1-1結構
到了今天,carl zeiss又不做噱頭了,把所有的雙高斯對稱結構都稱為planar結構。例如:

Planar T* 85/1.4 ZE/ZF.2 biotar把前鏡組靠內側的兩片膠合在一起,而這裡則是把後鏡組靠近內側的兩片膠合在一起了。
順帶一提,Nikon AF 50/1.8D也是這個結構。

然後,leica的Noctilux 50/0.95 Asph. 也是這個結構。具體的去百度搜兩張樣片來看,你就會發現焦外會有渦流狀的相差。實際上這個還是leica用非球面鏡片校正過的。買中古的,大光圈的標準鏡頭,最好是沒有非球面鏡片的鏡頭,是你獲得渦流散景的好辦法


貌似這種情況與鏡頭的球差修正有關,至於是修正不佳,還是設計時的取捨. 裡面的問題就太複雜了.一般提及這種散景, Helios系列58/2的俄頭很是知名...

PS. 根據無忌的CAPSS大解釋: "一般說漩渦散景是同心圓狀像散"
leica鏡頭「旋窩散景」的問題,坐等答案呀
詳見此貼中CAPSS的發言.


很多的,比如nikon的85 1.8也會有,120機器海鷗4A 4B的非天賽版本,大多出現在老頭上。


球面鏡頭多有程度不同的漩渦散景,比較突出的有zeiss biotar 75/1.5。


推薦閱讀:

攝影師怎樣做能讓拍攝對象的表情保持自然?
有沒有打死不用閃光燈or反光板的人像攝影師?
為什麼這種照片受眾很小,五百一組都很少有人要拍,是哪裡不夠好…比較想聽聽大家的意見?有點害羞,先匿了?
如何判斷女生適合拍什麼風格的照片?

TAG:攝影 | 鏡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