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國動畫片的主角多是動物或玩具?而日本動畫片的主角多是人或神?

美國的動畫片,比如迪斯尼的著名動畫形象,米老鼠、唐老鴨、維尼熊、跳跳虎,華納兄弟的兔八哥、貓和老鼠、啄木鳥,皮克斯的玩具總動員、汽車總動員,很少有真實的人物角色,都是用動物或玩具來模擬人物的情感和心理,但又表現的很好。


先看下題目,皮克斯提的那兩個例子有點特殊先放後面,題主提的另外幾個動畫形象的年代都有些久遠,沒有一個是80年代以後出品的新形象吧?

所以這個問題有點以偏概全了,這也是國內普遍存在的刻板印象。我國在8、90年代引進的動畫有很大的偏向性,而美國現在主要的動畫頻道好幾個都還剛剛成立,其中在兒童到青少年年齡段里,最多播放較相對高年齡觀眾觀看動畫的Cartoon Network直到1993年才成立(國內引進的《德克斯特實驗室》或《飛天小女警》)。到了新世紀以後由於政府禁令進口動畫少了很多,反過來由於院線沒有這個問題,所以近年來國內觀眾普遍接觸到的也就是皮克斯、迪士尼和夢工廠這幾家做動畫電影的公司。

上面這張圖是CN的一些主要人物,動物不多吧?神怪也有吧?這張圖幾個高齡的角色還都做了Q版的處理,比如第二行右排第一的Samurai Jack和最後一排的左邊兩個Ben 10,實際造型都要比這張圖裡的樣子更寫實。CN還有好多部改編DC漫畫的動畫也沒放在這裡,比如《蝙蝠俠》系列和《少年泰坦/青年正義聯盟》系列等。

前面提到的Ben 10Samurai Jack都是受到日本動畫影響的作品,這類動畫現在也越來越多。

咳咳,不好意思還漏提福克斯衛視的Animation Domination和美國喜劇中心了,那是一水的成人動畫,像《辛普森一家》、《南方公園》等等,都是在黃金時段放的喜劇動畫。這類國內當然不會引進了。

題主會產生這種偏差之一是因為,我們小時候看的動畫很多不是迪士尼就是華納兄弟的,那時他們幾乎就就全是插科打諢的動物動畫片。只要不是這兩家的,就未必是這個風範。

其中特別是迪士尼,因為就算沒有動畫,他品牌的其他業務也在中國沒有斷過,所以它們的形象始終被各位所看到(不過他現在也有面向更高齡觀眾的DisneyXD頻道)。在日本的話類似的是阿童木和多啦A夢。以動物作為品牌即使沒有動畫的支持在國際市場也常見(比如Hello Kitty、大嘴猴)。動物或怪物做品牌無論各方面都要比人物方便的多。

在問題提中,拿「玩具」當主角的就只有《玩具總動員》,這是皮克斯在動畫片上的創意所在。而《汽車總動員》的主角是擬人化的車,不是玩具,其實跟它相近的反而應該是《變形金剛》。並且,這兩部都是全年齡的動畫電影,跟前面還是有點不一樣的。


我覺得這個提問的方式首先有點以偏概全。美國動漫本來就有好幾種類型,樓主說的這種,叫做funny animal,是其中一種大類,此外還有teen comics、superhero等其他主要類型。幾種類型的流行程度經常是此消彼長的,比較早的時候superhero大行其道,後來在Disney主導下,funny animal佔據統治地位,superhero衰落,但最近這些年superhero又復興,funny animal反而比較邊緣了。

像funny animal和teen類型的動漫,都把humor作為一個很重要的元素吧,以至於把本來不夠humorous的superhero漫畫做成spoof給更小的孩子看。funny animal的起源最早應該可以追溯到伊索寓言里說人話的動物,然後各國民間傳說和童話都有這種動物形象,最後演變到動漫里。我覺得小孩子的心理機制比較容易接受funny animal這種形式中攜帶的幽默元素,talich已經講得很清楚了。


是對象的問題,跟西方文化有關。

給小孩看童話,第一件事就是告訴孩子,這是一個故事,不是真實生活中發生的。引 Tolkien 的一段話:

Often enough what children mean when they ask: 『Is this true?』 [is] 『I like this, but is it contemporary? Am I safe in my bed?』 The answer: 『There is certainly no dragon in England today』 is all that they want to hear. … Fairy stories are plainly not primarily concerned with possibility, but with desirability.

米老鼠、唐老鴨、兔八哥、貓和老鼠,都是短片,幾分鐘時間,沒時間交待背景。形象一出,觀眾立刻進入狀態:你就可以大膽的放開想像,進入故事了。因為這些人物,是每個觀眾的心理投影。Chuck Jones 說過,我們都想做兔八哥,但實際是 Daffy 鴨 [Bugs is who we want to be. Daffy is who we are]。這 bugs bunny 和 daffy duck,就像 Tolkien 所說的 desirability 和 possibility。所以就跟電影里其它的 stereotype 一樣,一個鏡頭,大家都懂了。

同理,西方經典動畫形象不一定是非真人的,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就是經典吧,但這個,就是長片,而且是人人熟知的經典改篇。

而像 Storm in the Barn 這樣完全寫實風格的童話(graphic novel),就像 amazon 一評論說的,這不是給小孩看的(老實說,我讀得很彆扭)。


猜測:

美國文化:一神教和萬物有靈論是遞進關係,童年時代萬物皆能說話的想法還保留在族群里;

日本文化:多神教和萬物有靈論是競爭關係。實際上古代日本有很多幽靈都是物,比如馬桶怪什麼的,後來這一路被壓抑進化了,以人和神面目開口說話的幽靈多了起來。


這個問題自己就把自己限制住了。美國的動畫有兩個來源,一個是兒童畫書,迪士尼為代表,針對的是幼童;一個是漫畫書,Marvel 和 DC 為代表。

自 1960 年代以降,美式漫畫書逐漸以超級英雄類型為主導,其他風格的漫畫日益變得小眾。以超級英雄為主導的美式漫畫,也日益轉向更成年人口味(請與成人漫畫區別開來),轉向更黑暗的主題。

需要注意的是,美式漫畫中的超級英雄,多涉及到身份危機和自我認同的哲學問題。這些超級英雄中的很多角色,或者有凡人和超人兩個身份,或者是變異人種,但大部分看起來與常人無異(比如金剛狼平時也是會把鋼爪收回去的)。

因此,美式漫畫改編到大銀幕上,多半是真人科幻電影,而非動畫片。兒童畫書的改編之作才成為美式大銀幕動畫片的主流。

此外,美國電影還有分級問題,如果製作成大銀幕動畫片,不能弄成無限制級(G級)的話,允許上映的銀幕數就會大量減少,會影響到票房。比如日本導演押井守經典的《攻殼機動隊》在美國的影響力更多是通過 DVD、而非大銀幕來完成的。

我的了解比較粗淺了,上述是大致觀察。更詳細和準確的回答,有賴於其他用戶的修正或補充。

另,關於美式漫畫的演變,可參看維基百科的詞條——
American Comic Book http://en.wikipedia.org/wiki/American_comic_book


這說明你看得太少了。
當然,這與國內引進數量、範圍、內容限定等有很大關係。

美國動漫作品來源很多,米老鼠唐老鴨只是動漫作品的一個很小領域。
如果你注意一下,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美國有很多TV動畫劇集,來自兩大動漫巨頭DC和Marvel的,以及來自一些科幻小說的,實在很多,光是超人、美國隊長、蝙蝠俠、蜘蛛俠這種就有不少,還有著名的星球大戰、星際迷航等等等等,都是以人物為主角的,當然,這類作品主要面對青少年至青年包括部分中年觀眾群。
如果總體來看,美國動畫片的主角因為選材非常多,除去大量以人物為主角的作品,僅動物、玩具為主角的就有很多。不過以動物、玩具為主角的作品多針對社會低齡觀眾群,比如你提到的米老鼠、小熊維尼、兔巴哥之類。我國在八十年代前後引進的美國動畫恰恰是低齡內容作品,而比較成人化的超人、鋼鐵俠之類的作品基本沒有引進,所以此類中高年齡層動漫作品在中國知名度很低。
歐美動漫作品擅長從很廣闊的視角去分析社會、人性、歷史等深層問題,作品多劃歸文學作品類,這使其作品多呈現成人化趨勢,所以中國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時並不熱衷引進這類作品。

中國對日本動漫了解最初是七十年代引進的低齡作品阿童木、花仙子等,九十年代才開始較大規模通過盜版方式引進面向青少年的動漫作品諸如聖鬥士、七龍珠等。
但是,不可否認,日漫的選材實際上比歐美狹窄許多,所以日漫中以動物、玩具為主角的作品很少,如小獅子雷歐或小恐龍阿貢之類的作品較為少見(機器貓和hello kitty不算在其內),這應該與日本地域狹小有很大關係,因為日本國土狹小,文藝工作者所見有限,也會從某些方向限制了文藝創作的思路。而日本人口密度比歐美大,因此文藝工作者常將觀察視角放在社會、人文等問題上,並且從社會、人群中的小事入手去描寫以表述自己的價值觀,闡述一些點滴的道理,從某種角度來看,與國內這二十年來群眾欣賞口味相符合,類似日本版的多種《兒女情長》之類大眾文藝作品,顯示出小國文化發展的必然走向。
相比歐美,日本動漫作品主要劃歸娛樂文藝作品類,取材較單一,因此涉及社會深層問題也較淺,尤其是低齡層的動漫作品,內容淺顯易懂,且多為勵志作品,正適合國內為滿足青少年(幼兒)的欣賞口味而引進。九十年代後引進的日漫作品(多為盜版)則開始成人化,這時期很多問題就複雜化了。

其實說到底,還是一個了解太少的問題。


對於日本人而言,動畫是一個接近於真實世界的平行世界——二次元而已。

對於美國人而言,動畫是小孩兒看的消費品。


這個與國家文化密切相關。了解一點日本文化的人都知道,日本的文化中曾經有過一段時間,這段時間裡日本人崇尚萬物皆神,他們有鹿神,鼠神,巫師還有鯰魚以及各種各樣的神物,據說那個時候記載的日本神物有百萬件。而人作為主角我認為與西方在對動畫的定位上差異導致。日本人的動畫是作為一種異化的存在展現的,個人認為是日本人的一種東方情節,懷舊而情感細膩。
而西方的動畫,特別是迪斯尼,皮克斯的動畫則更多是人本性的存在展現給我們。西方文化中對神只存在宗教界,而且是嚴肅文化的範疇。相比動畫所樹造的則是把想像力發揮到極致。美國的動畫片給人的感覺就是以兒童的視角在看世界。是的,我覺得這是東西文化上一個很大的差異。西方人喜歡以客觀的視角表達,渲染。而日本人的動畫則大多站在成年人的視角,動畫只是成為一個暗喻的載體。而動物,汽車又是西方兒童文化中的主角。這點其實在美國主題餐廳也可以得到證實。上海的美國主題餐廳里擺設的都是汽車,紅綠燈,棒球帽,自己喜歡的球星還有就是農場。

以上是個人理解。


在美國是這樣:很多人覺得一般來說動畫電視劇都是為了給小孩子而拍的。因為人類覺得如果成人看動畫片,所以他們不是成熟的,除了一些特定的例子意外:South Park, The Simpsons(Fox 所有創造的動畫片)。美國人有這樣的「成人動畫片」不能給小孩子看。

那日本動漫片呢?我覺得在日本動漫有一個很大的市場,所以大人,年輕人,小孩子 都可以看,所以動漫畫的主角是更複雜的。

但是,很多美國動畫的主角也是人吧,一般來說他們是高中學生,10歲,沒有很多朋友。我覺得這些電視劇在中國不會受到一樣的歡迎,因為是美國的文化,美國特定的幽默,什麼的。


著筆點的不同與社會文化有關係。

美國人很開放,敢於表達,敢於索要。他們依據追尋快樂的本能做動畫。比如他們的早期迪斯尼有很多歡快的歌舞類動畫,現在的pixar、夢工廠等的作品也詼諧幽默。在這本能指導下,動物玩具顯然比神、人更加適合劇情。

而日本人內斂,不善於表達,有事有想法憋在心裡,這令他們的思想更加深沉,去思考關於人類自身的問題。日本人羞於用動畫表達或追尋快樂本能,動畫更多是一種表達方式。

就拿美日兩國動畫的兩個代表pixar和吉卜力工作室,pixar的代表作《玩具總動員》的主題很簡單,「愛」和「責任」。 吉卜力工作室的作品也很可愛,音樂很合拍,披著可愛孩子風,但骨子裡還是討論人類自身,人類與自然關係的嚴肅作品。《平成狸合戰》就是代表。

總而言之,美國動畫出於追求快樂的本能,是行動派,使用動物玩具為載體,日本動畫注重表達個人思想,主題是人類自身。故以神、人為中心。

說句題外的內容,美國人行動派、追求本能的特點還表現在新的娛樂形式,電腦遊戲上。美國最著名的遊戲類型就是FPS(第一人稱射擊遊戲),有什麼不爽的用槍猛轟,擊中敵人,搞死怪物的快感能在0.5秒內馬上體驗到。他們不會想太多,追尋本能的感覺,不停地做能讓自己high起來的事情,堅持下來,無意中 就做成了一些大事。而日本人就內斂得多了。


我感覺。。。日本人是把動漫畫作為影視作品表達方式的延伸,把影視劇里難以完成的想法用動漫的方式表現出來。相比起來老美把動漫作品和其他的藝術形式分的還是比較開的。也有文化的因素,西洋鬼子更喜歡真人肉搏的視覺效果,把人物動漫化了顯得太cute,幼稚的感覺。 ~~~~~~我暈,才發現是N久前的問題,能刪了不。。。


我覺得這個還是跟美國的社會文化背景有關係,畢竟是一個沒有那麼多文化歷史的國家,大家只能崇尚一些不存在的super heroes來滿足自己的精神需求。super hero的產生大部分是動物變異或者人類跟電腦融為一體之類實現的。這是在現代生物科學發展到一定基礎上sci-fi故事的一個發展方向。所以美國愛用動物。

日本人跟中國人差不多,有很多典故、有很多人文的故事去作為漫畫、動畫的基礎,所以用人為主角的多。

my two cents...


你印象中的美國動畫代表就是迪斯尼夢工廠或者華納的那些動物形象,但是美國TV動畫劇里人和神為主角的多到難以贅述


美國的神已經存在,而日本人卻沒有神。日本人的動漫受眾可以是任何年齡階段,而美國多數為兒童。提一下,日本的文化來自中國,神秘主義色彩或多或少也會打在日本的文化中。


只能說因為你們看的動畫片不夠多才有這種總結


人們在看一部動畫的時候會根據角色和作畫的風格來調整看片的心態,動物角色會稍微容易讓觀眾以一個比較輕鬆的心態去感受片子帶來的快樂。寫實的風格就相反。
所以角色的選擇取決於製作人員想表達什麼,只與故事有關。


只能說你看的太少,美國以人為主角的隨隨便便就能說出一堆,日本以動物為主角的也多的是,這個不是受眾的問題也不是文化根源的問題,只是你碰巧看過的美國小動物和日本人類多一點罷了。


是因為你孤陋寡聞


多看看再問


我能舉例出一堆美國動漫里的人或神,也能說出一堆日本動漫里的動物角色。題主的問題太片面。


推薦閱讀:

《超能陸戰隊》(" Big Hero 6")電影版和漫畫原著有哪些差別?
迪士尼是如何選擇授權玩具廠商的,並如何指導玩具生產,衍生品計劃在電影的哪個階段開始進行?
一个人去上海迪斯尼该怎么玩?
華特迪士尼公司到底多有錢?
泰勒斯威夫特和迪斯尼三公主的恩怨是怎麼回事??

TAG:漫畫 | 動畫片 | 皮克斯PixarAnimationStudios | 卡通藝術 | 比較 | 迪士尼Disne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