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精神疾病的包容度到底有多少?如何營造良好的環境,包容、陪伴精神疾病或心理疾病患者呢?

【非專業人士,有些用詞或分類不準確,望指正】

原答案描述已修改。

人們一方面強調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有病,就需要醫治,不要諱疾忌醫;一方面,又嘲笑著精神疾病或心理疾病患者。人們對精神疾病或心理疾病的包容度到底有多少?怎麼樣才能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來包容、陪伴精神疾病或心理疾病患者,更有利於病人的康復呢?


作為一名從業者,對這個問題感到很無力,因為很多時候,住院康復的病人一出院,經常會受到親戚鄰里的排斥,甚至至親也會避之千里之外,病人在這種情況下,會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和痛苦,病情也會因此複發。
原因,更多是因為精神病患者被妖魔化了。老百姓對精神病的錯誤認知,以及無良媒體的報道,往往使精神病人成為了人們眼中的另類,奇皅,乃至妖魔。這對於病人來說,是一件多麼悲哀的事情。
要改變這個局面,個人覺得還需要很長一段路要走。首先對心理健康,精神衛生知識的普及,還要繼續不斷提高,其次,需要政府的進一步投入,對精神病人出院後的跟蹤隨訪,設置機構幫助病人回歸社會等,儘管在一些大城市這方面已經開展了,但在中小城市,這還只是一種烏托邦式的理想。
隨著這幾年政府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和投入在不斷增加,起碼我們還是能夠看得到希望的。


很低,別說患者了連精神科醫院都被歧視。一般來說省級專科醫院都在省會,畢竟可以方便領導看病,只有精神科,全國多個省份的省精神病院都不在省會。四川在綿陽,廣西在柳州,河南在新鄉,河北在保定,黑龍江在北安,吉林在四平,遼寧在開原等等。
精神病院在哪都不受歡迎,深圳唯一的一家精神病院康寧醫院甚至還曾被民眾包圍,要求搬離深圳。
精神科里有個笑話:精神病院的口碑就體現老百姓罵人的髒話里,全國各地基本都有「送你去哪哪」這句髒話,而這裡的哪哪就是當地口碑最好、最出名的精神病院,變成一句髒話就是我們不懈努力的目標。


我隨便答幾句吧,人們對精神疾病的包容程度當然很低,
畢竟對於未知事物總是帶著恐懼和警惕的,而一些人了解了精神疾病,也知道一些患者存在高危險性,自然會本能的選擇趨利避害。
就如這個答案下,一位答主急著跳出來說,抑鬱症不是精神疾病而是心理疾病,在醫生眼裡精神分裂症和抑鬱症都是同樣嚴重的精神障礙。
即使心理疾病,也有比如露陰癖,大眾不同樣是厭惡無比么!實際上,這只是一群性功能障礙患者(xingwuneng),他們僅僅能靠在異性面前暴露性器官獲取一點點勃起興奮。可惡?可憐?

抑鬱症現在是一個特例,大眾已經當之是一個值得同情的心理病,
知乎之前有個提問,舍友患抑鬱症發病,當如何處之。回答瞬間被情懷填滿,各種愛心遍地。
嗯,提問者對那個舍友的描述並不像抑鬱症,更傾向於精神分裂症。
那麼試想問題是舍友有精神異常,當如何處之?
答案又是怎一番景象?不用猜,類似的問答也有,愛心瞬間湧向的是題主而不是那位患者了。

同樣,另一位答主提到對精神病患的容忍度取決於病患痊癒情況和發病時影響。
那麼包括抑鬱症在內,發病時病患是很難主動配合就診的,影響么,即使抑鬱症也有擴大化自殺的出現。
大眾該有什麼態度,誰又能強求呢?
如果我說的話,在他們康復時當一個正常人對待,在他們患病時能建議他的家人帶他治療。但一個病患發病,卻沒人讓他治療的話,作為普通人,除了避開還能如何,唉,勸說就醫?沒有自知力的病人並不能接受這樣的建議。


對此報的希望不大。。。
在國外,瘋子——「maniac」,精神病人——「psychopath」,神經病人——「neuropathy」,傻逼——「idot」
在國內,瘋子——「神經病!」,精神病人——「精神病!」,神經病人——「精神病!」,傻逼——「你神經病啊!」

(大致感覺)


營造不了。
主流對於非主流永遠是孤立歧視乃至打壓的,到哪兒都一樣,只是程度不同。
國外就和煦溫暖寬容了嗎?比之現在的國內是好了點,可stigma仍然緊緊與之捆綁,也在不停呼籲「不要歧視心理/精神疾病」

「神經病」「瘋子」 「crazy」 "psychopath" "lunatic"…從來都是明確的貶義詞


以上


個人對精神疾病患者的容忍度取決與對方造成的惡劣影響和痊癒快慢。


如果是一名沒有任何心理問題的人,那麼對身邊有精神方面問題的人感到害怕,也是很有道理的吧。

答主大一在讀,兩個星期前一個室友休學,因為抑鬱症(高中就已確診)。而我算是在她的大學同學中,對她的情況了解得最多的人。
對我來說,因為自身也有些抑鬱傾向,對她平時的事也知道得比較多,所以能體會到她無數次的掙扎,知道她已經儘力了,甚至覺得休學對她來說才是最好的。
可是身邊很多人對她的情況並不是非常了解,完全不能想像為什麼抑鬱症會導致休學,然後覺得她各種糟糕……

所謂的大眾的心理包容能力,大概也只是他們知道心理有問題是需要治療的,但是還是不能理解為什麼會有這種病,覺得身邊有這樣的人真的非常恐怖,甚至當作話題來聊天,覺得有心理疾病的人就是一個可怕的精神病人…

有時候會覺得很心痛啊,如果真的公開自己有心理問題,那大眾肯定會用異樣的眼光看著自己的吧,可是這就是社會誒。

在我看來(僅代表個人看法),我是不會跟好多好多人說自己有抑鬱傾向的,只會在自己撐不下去的時候告訴自己身邊的人尋求安慰。

這個世界本來就是很多元的啊,你沒辦法讓所有人都接受你理解你,那麼也就不要把這當作什麼好玩的事來說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世界。

還有啊,每個有心理問題的人都是世界的花朵,是不一樣的存在,希望你們都能好好的*^_^*


為負…
恩……
永遠不要和沒有確診過精神障礙的人說你有精神障礙。不管是什麼。


糾正一點,抑鬱症屬於心理疾病,不是精神疾病這是兩站不同的概念 這個社會對於這兩種不同的疾病有混為一談的概念,因為沒有系統的認知 所以更容易讓大家產生恐慌或者恐懼,其實就算是有系統的認知,在你親身和他們接觸的過程中,產生恐慌和恐懼也是正常的,儘可能的對他們耐心和與他們正常的交談就可以了,不用刻意去營造一種和諧的氛圍 他們過於敏感 刻意的營造反倒會讓他們覺得生硬難接受.


謝邀!
想推薦一本書,和一部心理題材的電視劇。
心理治癒題材的韓劇《kill me heal me》男主七重人格分裂像變身似的難為男主了。
人格分裂只在《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裡面看過案例,好像是三重人格吧當時已經覺得不寒而慄了。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這本書是一個It男業餘時間採訪精神病院病人所寫成的,12年看到武志紅博客推薦的書。此書曾引起劍橋物理學院等機構的關注。看完後人生觀世界觀被徹底顛覆了。不放下自己的邏輯不能走進書中所寫的世界,進去了又怕出不來,至今沒敢再看第二遍。

我很喜歡書中的一個觀點,其實究竟什麼是正常人什麼是瘋子該重新定義,他們不該因行為迥異想法奇特就被認為是瘋子。

還有書中表述精神病的發病形態不同,但一個共性是執著。

不論書還是電視劇,看完後會了解,他們的發病總有形成的原因,也許有的是業障病。

最後想說的是,對他們多些包容和接納,多一些關愛,不論他們怎樣都是我們的同伴而不應被異樣看待。


現在應該普及心理學和注重心理問題。如果能普及心理學,就會知道這些是常見的問題,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他們遇到的問題每一個人都可能遇到。記得南師曾說過類似的話,21世紀人類的疾病不再是癌症而是精神和心理問題。


電影《一念無明》都會告訴你。


很低很低,不說得不到幫助還好,得到的不是倒忙就是鄙視。至今我家人都不理解,我已經放棄跟他們交流了,接受他們任何指責,全靠自己解決。我最近才接受這個客觀事情。自己反覆三次了,一次比一次嚴重,和周圍人不理解有很大關係,經常我就覺得我快樂是一種天生的錯誤。
導致我總想放棄。
我想不會再放棄了,很多客觀事情我也想通了,三觀也放正,我這種狀況就不該抱有一些似乎很主流的執念,我也捨得很多東西了。
再來一次我基本就自殺了,人都有局限性,我想我是無力解決。


作為一個精神疾病患者的室友與同班同學,我很同情我也不會去笑話,但是拜託家長自己心裡有點數,自己孩子這個樣子要麼就上個本地的大學回家睡要麼就申請一個單人間,別一聲不吭瞞著學校然後禍害別人家孩子。


好比可憐的乞討人,
容忍度是怎樣呢?

1 有人願意為他們撐傘,捐款。(當是祈福了,真去拯救一個人做好事並不容易,甚至不太可能)

2 有人沉默,沒感覺,繞行。(可能很累吧)

3 有人走過去吐口痰,罵兩句。(你不道德,那麼窮那麼臟,在城市乞討影響了城市容貌和人們心情)


人們對精神病患者接受態度大多不高,但這些不高的都不是我的朋友。
我的朋友和同事都非常接納這個群體。
再比如說回答和關注這個問題的人。他們是很接納很關懷精神疾病群體的。


每次看到這個問題都會感到心酸,家裡長輩曾有精神病患者自殺的精力。這可能是僅有的幾個提出來不會有地域化,國籍化評論的問題了。實際上說,對於精神病患者以及出院痊癒的人需要的不是過分關懷,和同情,他們更多的需要認可,平等和尊嚴。能達到這點,必須輔以嚴格的保密措施,和專業知識,以及對當事人家人的指導和幫助。


包容度還是很低的 至於營造環境也是很難的

我有一位不幸患有此病的母親 20年里反覆多次 至今也沒痊癒 這病基本上算是種絕症吧 藥物只能說控制抑制病情發作 根本上無法治療 極端不同於常人的思維方式是誘因 普通人想改變一種刻板印象都很難 更何況病人呢 而且與病人一起生活也是比較艱難 敏感多疑 這導致 半夜能到你房間檢查有沒有炸彈 身邊朋友是不是口袋裡裝著硫酸 會不會忽然地震 要不要提前搬家等等。。。

親戚們礙於情面 只是遠遠避開 更別談包容疏導了 此類疾病像是鎖住了病人的心智 讓她們都停留在病前的心理 並無限放大心理活動 這裡有好有壞 能分裂出一個無限關愛超於常理的聖母人格 也能分裂一個陰暗恐怖的惡魔人格 不論是親人還是外人醫生的角度上來看 做治療疏導陪伴都是挺困難的 現在控制病人能夠消除壞的人格 也就是達到高度被親屬包容的解決方法了

在別人看來 與病人相處 得容忍忽然熱情忽然猜疑 等等 心累也慢慢不想打交道 另外 病人發病很難控制 沒法安靜順從的去醫院就醫 也不能在沒醫生的情況下實施麻醉 發病期間種種行為 也被圍觀人群認為 易傷人 從而造成吃瓜群眾的恐懼心理 這誰還會包容 外人看來場面恐怖 帶病人就醫場面 跟綁架似的 這麼一想 人們不包容也是情理之中吧

一般人接觸病人很容易被誘發抑鬱 雙重人格之類的 作為非專業醫生 醫患家屬能做的也就是給予愛 幫助他們培養興趣愛好 作為普通的社會人 樹立 病人似小孩 對所有事物充滿恐懼 沒法控制自己的行為 不刺激他們 他們也會很安靜 不會攻擊周圍人 的思想才是最終目標 社會包容才是關鍵 社會人包容還是很難


心理問題,比如抑鬱焦慮強迫症我個人覺得可以包容,已經固化的人格偏差和精神類問題是另外一回事,一般人沒法包容,也包容不動,必須包容的話好人也會被折磨出心理問題。最後,有病要治病,心理問題其實對他們要求低點,好好聽他們說話,不責怪他們是自己主觀問題就夠了。精神問題送醫院啊,發現就送醫院還是能挽救的,不管是什麼,最重要是先承認他們病了,需要治療。


一個人的犯罪成本越低,他就越不被信任。
一個人越不可信,和他交往的成本越高。
成本太高我就虧了,哪來的包容和理解?要不他滾,要不我滾。(換言之並不是每一個精神病患者都會被嫌棄,有的人得的病不會影響犯罪成本,比如輕微的抑鬱症。有些人即便成本提高還是有價值,比如xx他媽之於xx。)
我一邊承擔著每天虧本的風險一邊照顧他?我也精神不正常了?
同理的還有艾滋病患者和未成年人,當然,相對而言未成年人還是比前兩個好一點。


推薦閱讀:

不敢一個人出去找工作,有時候鼓起勇氣去了,到公司門口轉來轉去,覺得錯過了面試時間又回家。我該怎麼辦?
我覺得我心理好像生了很重的病,但是我又覺得我只是和周圍大多數人不一樣。我沒病。?
…嗯?
對心理諮詢、治療師而言,為個人問題接受心理治療是一件困難的事嗎?
該怎麼控制自己的情緒?

TAG:心理學 | 心理治療 | 心理疾病 | 精神病學 | 神經官能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