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籃球鞋比國外品牌的籃球鞋差在哪?
謝邀。
大學狗一枚,以下回答僅代表個人看法。
先說說平時個人穿鞋習慣:
日常壓馬路:AJ+耐克
打球:李寧+阿迪
有些阿迪李寧限量配色也會只用來壓馬路。
總的原則就是:貴的鞋拿來壓馬路,便宜經穿的鞋拿來打球(窮學生黨)
國產球鞋和國外品牌的到底差在哪?
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講:
1、背景
相比於阿迪達斯,彪馬,或者說日本的鬼冢虎美津濃這樣的品牌,國內目前主流運動品牌都起步較晚,沒有很久遠的品牌積累,在品牌文化上沒有久遠的積累無法帶來太多產品的溢價。因為沒有長時間的積累,國內品牌在某些科技創新,產品設計方面稍落後於國外品牌。
當然,沒有長遠的歷史就沒有故事可以說,沒有故事可以說就沒有產品附加屬性,沒有附加屬性就沒法抬高價格。
2、質量
國產球鞋的質量…真的不比國外的差,甚至某些品牌是要完爆鉤子和三條杠的,畢竟你從美國買一雙鞋回來也是made in china,國外牌子的生產基本都放在中國,國產更不可能放到國外去生產,所以就看國內不同地方生產質量的不同了。
那麼問題來了,國產品牌不管是從哪個方面都佔據國內的生產優勢,怎麼可能不會好好利用這一優勢?總的來說國產球鞋的質量不比國外的差,甚至有的更好,但是由於較低的定價,國產球鞋的性價比一直是極高的。
反觀當今的鉤子和AJ,做工越來越差,部分id的產品來自於馬來西亞,越南那邊,溢膠和線頭都是常見現象。網上罵做工差的人也有很多,但是還是阻止不了它靠復刻和配色來圈錢。
3、配色/設計
講到配色的時候就不得不講設計。
先講配色
配色玩得最6的肯定是鉤子,再丑的鞋型也可以靠配色拯救。反觀國內品牌的配色,做的最好的可能就是李寧了,自從簽約韋德以後,配色玩的一個比一個騷,騷韋的加成效果還是很明顯的。
設計方面,安踏和喬丹就不想太說了,之前安踏仿著AJ的一系列設計簡直被吐槽慘了,不過在去年簽約湯普森以後推出的簽名鞋在國內外評價都還不錯。
李寧公司為韋德定製的球鞋品牌。2012年10月中國體育用品領導者 李寧公司與NBA全明星超級球星德維恩-韋德(Dwyane Wade)共同宣布創立全新運動服鞋品牌,德維恩-韋德的比賽鞋產品系列被命名為「韋德之道」,來源於英語「Way of Wade」,是韋德個人球風和生活理念的反應,代表場上和場下,功能和風格,一體兩面的完美結合。韋德會在NBA的比賽中穿著這款融入其標誌性風格特點,並極具藝術感的專業籃球鞋。
我哥們評價國內球鞋設計:李寧現在的設計風格有點「耐克」模式,很難脫離出來,但是匹克設計是有,就是太超前了,一般人很難接受。 匹克在我心中一直是一個設計驅動的品牌,在很多時候設計出來的球鞋都很驚艷——巴蒂爾七代就是,國內敢這樣設計的可能還是第一家,但是真的太超前了...說實話讓我穿這樣一雙鞋出去...而且匹克的鞋有點不耐看,有些第一眼很驚艷但是看久了就有點...不過匹克在簽約了帕克和霍華德之後設計風格有所收斂。沒穿過TP9的梯度減震,不知道感覺怎麼樣,歡迎評論....
貼幾張最新入手的馭帥10,都是閑來無事自己實拍。
該有的科技都有了,細節方面也讓人無可挑剔,鞋面是真皮製品,鞋面上的鐳射是從1-9代的鞋身圖案,這樣的鞋子放到鉤子那裡,先限量一波,再把發售價提到250刀以上,還有價無市...
在X寶拿到這雙鞋500都不到啊...國貨良心啊...瞬間讓我想到雷布斯的小米MIX...
不過看來看去總覺得眼熟,和鉤子的dunk前幾代總有幾分相似,閃擊也是,空襲也是,不過整體的設計都很棒,閃擊1穿起來也很舒服!不管是加速還是緩震都很到位。
據說馭帥10的設計師孫明旭是一個海歸設計師,這也可能是設計偏向鉤子的原因吧(純屬個人猜測),不過在馭帥10跳票一年後發售,搭配李寧雲、同步協調系統、碳板、水晶底加上做工、情懷,這樣的馭帥還是值得入手的。
說說自己的球鞋經歷。
初中階段:清一色安踏!耐操,當時校園裡的主力品牌,售價在當時對於我來說也算比較貴的啦,畢竟那時候還不會用X寶,三百到五百一雙的鞋能夠三個月買一雙已經很滿足了。
不知道還有沒有人記得當年安踏推出的一款叫霸道的鞋,就是鞋底刻了「霸道」兩個字的那款,簡直不要太耐操好不好?
不管是打球跑步跳遠壓馬路都會穿那雙鞋,初二的暑假瘋狂的愛上了籃球,總會叫上兩個朋友在下午一點去學校打籃球(我也不知道自己哪裡來的勇氣)一直打到天黑,有時候太陽太大,一個急停可以聞到鞋底的橡膠味…然而,不過我怎麼磨,那雙鞋的鞋面都被我媽洗得稀爛,鞋底還是像新的一樣紋路清晰……
高中階段:一不小心入了坑,跟著一群哥們買起了耐克阿迪AJ,再也沒穿過安踏,不過成了李寧的熱衷粉。高一的時候入了第一雙Nike鞋,從此入坑,高中玩鞋算是頂峰了,每次去食堂買飯都是一群哥們在聊鞋子,每次放假上來都像鞋展一樣,各種簽名限量都有。基本上高中平均一個月買一雙鞋,高二買的第一雙李寧,韋德之道2警告,從此穿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李寧,國產良心啊!
大學階段:買的倒是沒有高中那麼勤了,一般都是買的壓馬路的跑鞋或者板鞋,很多鞋放家裡帶不過來,一般都是回去一次換一批鞋子過來…
—————————————————————————
放幾張平時壓馬路的鞋
Mizuno Inspire9,很舒服的一雙跑鞋,後跟的材料緩震加上結構緩震太贊,以前喜歡穿這雙鞋跑步,但是自從穿了赤足以後就不太喜歡穿這種緩震太強的鞋,不過如果是跑泊油路,這雙鞋還是很好的選擇,中底的TPU會給每一次緩震帶來一定的回饋,不過現在變成日常壓馬路的鞋了。
這雙不用太多介紹了
Rose4.0 木板紋配色,別問我為什麼籃球鞋不穿來打球,太難洗啊!平時壓馬路這雙鞋都莫名其妙的黑了,打球時候被人踩一腳…鞋面太嬌,所以拿來壓馬路了。圖二是在去北京的火車上拍的。
待更……
感謝邀請,沒想到這次易建聯事件把知乎『運動品牌』這個話題都帶熱了起來。
這是一個好題,也是一個很難答的題。一方面需要有自己打籃球穿不同球鞋的切身體驗,一方面也需要有足夠行業知識和經驗的積累。所以,我的答案可能會很片面,歡迎各位知友補充。
先說說球鞋科技的事情。球鞋科技,肯定是有高低之分的。這一點,穿鞋子比較多的朋友都會有很切身的體會。鞋面科技 Flyknit,中底科技 Boost,很明顯就是穿起來非常舒服,對運動表現很有加分。相對而言,普通的 EVA 中底或者 Mesh 鞋面,就是比較一般的材質。這是常識,也是真的穿過不同產品的消費者會有的切身體會。我今天看到一條知乎評論,說『我就不信鞋服行業有什麼科技』,坦白說這種言論真的挺無知的……
其次,球鞋科技有高低之分,並不直接代表運動品牌的科技研發能力有同等程度的差別。換言之,運動品牌所使用的球鞋科技,來源是多種多樣的。就剛剛提到的 Boost 中底科技而言,這是阿迪達斯從巴斯夫公司買來的;而和阿迪達斯官司打得火熱的彪馬,他們的NRGY科技則是和亨斯曼公司一起開發的。所以,這一點知友們要了解清楚。
第三,運動品牌對於球鞋科技的選擇和使用,不是隨心所欲的。既然科技可以買到,工廠可以實現,為什麼國產品牌就沒有高端的球鞋呢?我個人的理解有三個原因:
1. 售價以及品牌價值。好的科技,就意味著高成本,這是毫無疑問的。Flyknit和Mesh網面對於鞋子的成本價格影響是很大的。所以,使用好的甚至頂級的球鞋科技,勢必球鞋的零售價會上漲。至少在中國市場,只有諸如耐克阿迪UA這樣的『名牌』,才『能』大量銷售這樣的球鞋。看到這裡,知友應該明白我在說什麼。換個角度的來講,今天耐克出了一雙1000的球鞋,很多人願意去買;安踏要是出了一雙1000的鞋子,把球鞋好科技都加上去了,會賣得好嗎?這是品牌建設和定位的問題,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的。
我知道有人會在這裡用WOW舉例子,所以我在『大量』兩個字那裡標記了加粗,希望能杜絕一些沒有經過大腦思考就發出的評論。
2. 品牌對工廠和物流的掌控能力不同。很多球鞋科技,有『生產能力』的工廠數量是有限的,且,每家工廠的產能也是有限的。比如之前提到的高級編織鞋面,並不是國內隨便找一家野雞工廠都能做。所以,對供應商以及供應鏈掌控能力的高低,也決定了品牌最終球鞋的配置。
3. 運動品牌本身的戰略和定位。像安踏這樣的公司,其實根本沒想要做什麼『高端球鞋』。運動品牌公司不是傻子,中國市場這麼大,只要能找到合適自己生存的空間就可以。中高端有耐克阿迪UA在那裡把守,幹嘛非要擠破頭皮去搶?老老實實做強做大的中低端市場,營收增長照樣蹭蹭蹭。在生意場上完全是明智且聰明的做法(但抄襲是另一碼事)。所以,很多事情不是不想做,是根本沒必要做。
但,需要指出的是,安踏這樣的模式,永遠不會為中國帶來一個『國人驕傲的運動品牌』。
以上。國產籃球鞋跟國外籃球鞋差距在哪
劃重點,第一個是籃球鞋。有的題主說跑步鞋,板鞋。sorry 不在談論範圍之內。
第二。國產跟國外。重點也就是阿迪耐克安德瑪。和李寧安踏匹克這三家的區別。至於國外的銳步還是國內的361。說實話。有特色可能。但是並沒有分一杯的實力。
外觀來看。其實李寧的韋德之道是很好的例子。國產設計是值得花錢買單的,也有人願意買單。但是我想說的是。敲黑板。這裡是重點。
在於國外的球鞋設計不是一代兩代了。他們已經形成了自己系列的家族化的外觀和設計。球鞋不再是球鞋。甚至成為了文化。對沒有錯。說的就是有裝逼的作用。國內的球鞋主攻中低端市場。設計上難免有所欠缺。這個是一定的。
第二點是科技。耐克的zoom和max 氣墊,飛線。阿迪最近的boost 。包括大家都有的大底碳板。這些東西有人說是噱頭。但是很多時候科技給運動員的幫助是很明顯的。不要拿自己的經驗來衡量運動員在場上的球鞋消耗。NBA 的球員幾乎是兩場必換鞋。這裡沒有找到之前看到的完場鞋底圖。ps 除了大本這種強迫症球員。印象比較深的是德隆打完一個七場系列賽有七雙用過的鞋打包帶走。就因為特製的新鞋才能給球員最好的保護。就我自己的經驗來看。nike的hype
就是這貨。包裹性和避震性確實強過。加內特簽約安踏的第一雙簽名鞋。那是我高三畢業入手的第一雙高價鞋。然後是我現在穿的半年的
Ua 穆迪埃腳上穿的那雙團隊鞋。這雙鞋上腳踩屎感是非常明顯的。而且對腳踝的包裹性也是上乘。值得一提的是。洛瑞的匹克簽名鞋我也穿過。緩震說實話還可以。但是我總感覺腳踝突出來的那塊骨頭被卡的痛。可能是我個人的原因。
這裡拿出來比較的鞋。可以說是國內的旗艦和國外的中端產品。不要臉的說。以我一個175節奏型的後衛來說。確實是有差距的。可能沒有像價格差距表現的那麼明顯。但是實話來說。國外的球鞋確實在科技上和穿著舒適度上有著明顯的優勢。
第三點。也來延伸一下說說最近發生的這檔子事兒。李寧20億的最後一年。想要讓自己利益最大化。這個事情沒有問題。球員想穿自己的特製球鞋。注意特製兩個字。這個事情也沒有問題。有人會問我。那誰有問題。我覺得都沒問題。在商言商。李寧想提升影響力。我花了錢你幫我辦事。球員要保護自己的身體。穿對自己有利的裝備。這種合同從根上籤的就有問題。國外的聯賽。球鞋都是屬於球員自己的權益。但是根據國情來看。球員連合同都不能自己把握。連能不能退役,什麼時候退役都不能自己把握。球員也不過是暗流涌動利益分配下的犧牲品。全中國從很多地方都能抓一個人出來當lan"xie主席。你能從別的地方抓出一個易建聯還是周琦。以人為本不是吹吹牛逼,開開玩笑。希望我們能真正擁有自己的。 職業 聯賽。
另外關於球鞋,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的一個兄弟。速度奇快無比。175幾乎能扣籃的彈簧人。就喜歡穿一個叫艾佛森的國產品牌。我讓他試過科八和杜四。人家跟我說。底太厚了。變向不方便。
最後慶祝我雷退役。看的舒服的觀眾老爺們請點一下左下角的贊。有興趣的可以關注我。不定期的會吹逼一波籃球相關的東西。
一個賊虛榮的知乎小透明。
謝邀 為什麼有這個問題 我覺得和近日CBA賽場上的球鞋紛爭不無關係
國產籃球鞋比國外品牌的籃球鞋差在哪?如 @阿牛先生說的 國內國外品牌其實並沒有太顯著的差異
碳板NIKE有 李寧也用過 皮革 熱塑 各種高科技材質 ad nike 國內品牌都用
李寧的韋德之道 安踏的湯普森 匹克的帕克系列 都是國產品牌的良心之作
但我個人覺得 差距是在一些細節
1-國內品牌的籃球鞋往往 中高類的產品 無論從腳感和外觀都算優質的 但中低端的產品就有點不忍直視了 無論是產品設計還是用料 往往不是很走心 (經常被人吐槽 各種抄襲)
2-品牌定位 國內品牌的定價和國外品牌還是有點差距 而他們的消費者實際上對這幾百塊錢的差距還是比較明顯的 究竟是抓住中高端 還是穩住中低端 相信國內幾家品牌都挺頭大的
3-品牌推廣 正如我1里說的 國內品牌最早的一些產品讓人留下了不好印象,如今再提及這些品牌 有些人就會自動代入————國產=垃圾 。但如何改變這個既定思維,各家國內品牌推廣至關重要。但目前看起來,長路漫漫,還需大家努力呀。
鄧爺爺說的好:
黑貓白貓 能抓老鼠就是好貓
鞋子嘛 你只有自己穿了才知道 它是不是適合你的 :)
不要帶著偏見了 也許這鞋不適合你 但適合其他人
謝邀。
從專業角度來講,國產品牌科技、材料、做工上都沒有什麼大的區別,都是成熟工業,國外品牌也是國內工廠代工,沒有什麼高科技。除了極少部分最新材料,國產品牌由於成本原因和價錢原因,可能不會考慮最先使用,畢竟國產品牌賣不上價錢,但是也不影響功能性和保護性。
各品牌外觀上的區別,那就是設計方面的事了,不說。
從營銷噱頭和終端零售角度來講,各品牌實力就有巨大差別了。我這一輩子,從能掌控自己想買的鞋子開始到現在,除去一雙皮鞋,和一雙備用的白色板鞋,其餘的,都是籃球鞋。所以有一點小小小小小小的發言權,各位看官權當參考
國產的,李寧安踏匹克都買過不少,其他牌子倒是沒怎麼關注過。
國外的,耐克阿迪UA都買過。
質量上來講,我覺得有幾個方面吧。
1.外觀。國產鞋子,普通的籃球鞋外觀有點偏復古,或者比較模板,沒什麼區別也沒有什麼新意。但是明星球鞋就立馬不一樣了,李寧的韋德之道,還有匹克的TP,從整體設計,配色,細節,都做的非常好,可以比肩耐克阿迪,但是上限絕對沒耐克阿迪高。同時這些鞋子相對價格較貴。所以我認為,國產在外觀方面,是可以做得很好,並且有這個實力,制約的因素還是在於價格,國產籃球鞋普遍比較親民,低到兩三百貴的也就五六百,相對來說的定位決定了質量。
國外鞋子,耐克的球星系列不多說,詹姆斯使節士兵系列風格都各有不同,科比更不必多說,已經在我心裡是低幫設計的巔峰,杜蘭特歐文都很有特色。不是球星系列,Hyperfuse剛出來驚艷的飛線設計,Hyperdunk的氣勢磅礴以及各種hyper系列,風格均不相同。但是,這些鞋子售價比較昂貴,球星系列新款,詹姆斯可能最低也要1600人民幣以上,杜蘭特歐文也要1200左右,hyper系列,最便宜也要七八百吧。還是這句話,國產設計水平是過關的,有實力的,但是與國外還有一定的差距,制約的最大因素還是在於定位,也就是價格。
2.包裹與舒適度。
這一點的體驗差別在我這裡是很大的,阿迪耐克的鞋子,包裹性都很好,穿起來很舒服,又不會覺得特別緊。國產這一點略差,即使是WOW4這樣的鞋子,我上腳也會覺得側面和腳背會有擠壓感,穿著打球時間長了還是會不適。這一點的主觀因素太大,所以不做分析了,個人認為,和耐克高端鞋比較的話,國產的精品鞋能打7分吧
3.氣墊與鞋墊
所謂的各種氣墊技術,我也不懂所以不說了。。
我說說鞋墊吧,鞋墊好不好還是有很大區別的。這一點我覺得在中價位來說還是算得上旗鼓相當。但是我穿詹姆斯和科比的時候。。。。鞋墊讓我舒服的想哭QAQ,很有彈性,不是軟綿綿的,又不會覺得特別硬,彈跳落地的時候真的不會感到震(也許和氣墊也有關係?)反正平時穿出去壓馬路也非常爽有沒有 。國產這一點確實不行
4.各種科技
這東西,什麼加強抓地力啊,加快反應速度啊,啟動更快啊,跳得更高啊,腳踝保護啊,等等等等,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我個人覺得有的球鞋確實會有跳的更高和腳踝保護的功能,也有可能是幻覺?誰說的准呢是吧。
這次的CBA事件,就是純粹利益衝突。沒什麼可說。易建聯這個,也許真的可能是因為鞋不舒服,不是說李寧的鞋不好,而是提供的鞋不適合他,耐克那邊是專門為了他的腳傷給他定製的球鞋,對他的保護可能更好,他穿著也習慣也舒服。球員對球鞋的選擇非常苛刻,這一點完全可以理解。我只說這麼多,我也不說他做的對不對,也不給他洗,但是球鞋這種東西,還是穿的人知道
感覺ls幾位都答得比較全了,我想就目前而言,國產與國外最大的區別也無非在於1.品牌定位和2.營銷手法上,這兩點直接影響了鞋款在終端消費者面前所呈現的狀態。
至於其他的諸如科技含量,製鞋工藝等,個人覺得差距已經很小很小了(比較大量工廠和供應商都在國內),當然有也有,比如UA,NB,阿迪都出過3D列印的鞋款了,國內品牌貌似還沒跟上,但這我也相信更多的是李寧安踏不想,而非不能。
大致如此吧。
從女生的角度答一下吧。
38碼的腳,根本不逛李寧安踏等一系列國產的。原因很簡單啊:根本!沒有!我穿的!籃球鞋!
說白了只做男籃的球鞋。至於喬丹耐克阿迪起碼會有一個分類是女式,不管款式怎樣,起碼大小合適吧。每次在tb上逛鞋子看到一雙好看的點進去就是39碼起。
去你的愛國情懷。
非專業人士且@阿牛先生一直是我關注的人,但還是要反對一下。
就憑國內的這種環境,我不是針對某一國內品牌,我是說所有的國內品牌都是垃圾。為什麼這麼絕對?那得問廠家自己了,消費者非專業人士沒法分別,只能認品牌了。
那麼為什麼還是買國內品牌呢?還不是因為沒錢嘛,圖個便宜嘛,但你非要說和國外品牌質量一樣,我就認為是你忽悠了。
謝邀。。。
我不敢多說 就說設計這一方面
國內的品牌太多都是抄襲耐克 或者阿迪那些經典鞋款的設計
如果國內的鞋子能夠有自己的品格或許受眾會更大
再來就是技術方面 我對國內的籃球鞋不是太了解 但是可以肯定國內鞋子的技術專利 沒有耐克那些大公司來的那麼專業
就配色上wow已經是潮鞋了,非常好看。其實差就差在包裹和緩震上。易不喜歡李寧鞋作為同樣大體重的完全能理解,國產鞋的緩震科技,即鞋墊這塊是不如耐克阿迪的,nike的zoom對於大體重的踩開了太舒爽,相比之下安踏的kt確實美,但是鞋底硬的不行。wow同樣有這問題。包裹上flyknit確實更貼合腳面,韌性更好。
1boost zoom這樣的緩震科技
2primeknit這樣的鞋面科技
3多年累積的經驗
4品牌價值
5代言球星
本人只就自身體驗來說,輕體重打後衛,阿迪耐克安踏李寧國產喬丹都穿過,打球來說最舒服的是李寧音速2,無論包裹還是緩震而且打水泥地非常耐磨。我習慣突破變相,打球頻率高的話基本三四個月一雙鞋,這雙穿了快一年磨損才比較大。阿迪的boost剛開始穿覺得還行,後來覺得非常一般。安踏這兩年沒買過,之前感覺普遍太硬,不過耐磨,但跟我穿過的李寧比,差一點。nike穿過lbj10,可能是體重和打發的問題,感覺這鞋有點拖沓,不利於突破,估計也有一些心理因素,全掌外露氣墊,打水泥地放不開 。籃球鞋還是多去試一試,各取所需吧。
國外球鞋科技高,提升穿著體驗和競技水平。
國內球鞋科技抄襲,而且只是對科技的外觀抄襲,沒穿過所以不答。
而這兩者對比,可以看出有多少人信口開河,就肯定的說出答案。這不是社會問題倫理問題政治問題可以百家爭鳴。這是實物是事實。不知道這些人把知乎當什麼,天涯?
謝邀,我估摸著題主是看了阿聯的禁鞋事件才問的這個問題。對於普通人來說,其實國產籃球鞋中高端和國外品牌差不太多,就那麼點緩衝什麼的,普通愛好者真感受不出來。對於職業球員來說,他們的鞋都是贊助商專門給他們測量腳型,開模做的,就是傳說中的私人獨家定製,這次阿聯這事鬧的這麼屌,其實就是品牌之間互相干仗咯。至於阿聯說的所謂球鞋不舒服,不合腳,引用某天王的那句話,鞋合不合腳,只有自己知道。萬一阿聯只是單純的想搞個大新聞呢
國產和外國的籃球鞋差別主要是高端籃球鞋之間的差別,而在質量上的差距已經逐漸縮小,主要的差距是細節處理和設計理念上的差別,這個也和人們對高端鞋子要求不太一樣有一丁點關係吧。
籃球鞋差異不知道。但跑步鞋的差異我知道,差不多的價格鞋子,國產鞋底緩衝效果,不用多久就消失了,一兩個月。
差在哪,這個問題問得啞口無言。
科技上沒太大差別,鞋子上談高科技就是耍流氓
外觀,差的挺多的。當然國產的進步也是很快的
營銷公關,好得多吧 無數的國產的好球鞋都沒人知道
壞就壞在
支持易建聯的能找個一個很正當的理由
李寧鞋子不行.
而李寧這邊沒辦法反駁
你說簽約韋德
那NBA那麼多籃球明星,李寧簽了幾個人,耐克又簽了幾個人
比不過人家
比市場份額,比收入
李寧告別三年虧損 去年實現凈利潤1400萬元
意外「躺槍」 從虧損50億到半年賺1億 李寧這一路不容易
連虧三年,2015年盈利,2016年上半年盈利
還沒走出來陰影呢
比口碑
消費者啥時候覺得李寧比阿迪和耐克強了?
給你無限預算的話,你是去買阿迪耐克,還是去買安踏361特步和李寧?
我能說這兩年鉤子的max墊做得還不如安踏嗎?各種減配,全掌zoom改麻將zoom,鉤子的max單氣墊鞋款已經達到了連中底EVA都省的地步了。不信的請隨意入手200左右的鐵踏氣墊,與鉤子這兩年的max後單墊,摘鞋墊AB對比一下。max墊如果支撐柱不夠軟,還用毛氣壓,那就是鐵坨一塊
推薦閱讀:
※為什麼安踏、匹克、李寧等都捨得花大價錢去聘請出名球星,卻不捨得請些國外厲害設計師來呢?
※如何評價安踏推出的湯普森2代?
※如何評價湯普森簽約安踏後經常穿nike?
※為什麼班上很多人(尤其女生)看不起國產鞋?我應不應該給他們普及國產鞋的崛起或者我應該怎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