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些自我評價很高,自認為很聰明的人,學習能力卻不強?

生活中觀察到的一些現象。
生活中有些朋友看問題很有一套自己的觀點,似乎擅長獨立思考,甚至有一套自己的世界觀,方法論,但是實際上學習能力卻比不過那些平時認為很「愚鈍」,腦袋空空如也,做事沒有主見的同學。
為什麼有一套知識體系的,系統世界觀的朋友,學習能力卻比不過那些頭腦「空空如也」的人呢?這個現象的本質是什麼?

比如這樣
A同學
1.擅長獨立思考:懂得批判性思維或者運用一些邏輯工具,能夠對新聞事件,很多問題進行批判性地思考。擁有一些論證推理的知識與技巧。
2.不擅長學習:學習效率不高。花費的學習時間不少,學習策略不優,注意力管理不好等等。
3.擁有知識體系:長期涉獵,廣泛閱讀,對不少領域有一定的了解。

B同學
1.不懂得運用什麼邏輯工具來自覺思考。
2.不刻意閱讀什麼領域來增加知識面,構建知識體系。只關心專業領域或者有興趣的領域。
3.很多時候沒有什麼主見,腦袋空空如也。

學習某一個領域的時候,B同學學習效率反而比A更高,比如說時間更少,分數更高之類。


歇妖 回答的內容來自與一本書 《高效工作的秘密》

既然要高效,首先需要的是避免去做重複的工作,這意味著要在學習的每一步把基礎打結實。而這就牽涉到本文的題目-磨刀不誤砍柴工,即通過有意的製造不那麼流暢的信息流動來學習。


首先先看14年普林斯頓的Pam Mueller發表了一項研究,比較了UCLA和普林斯頓學生不同的上課記筆記的方式對學習成績的影響。研究者排除了用傳統方法記筆記的學生在課下用功更多等其他因素的影響後發現,使用傳統的紙和筆做筆記的學生比用筆記本的學生得A的比例多一倍。


該如何解釋這一現象了。一種解釋是用電腦記筆記的時候會有更多的干擾,比如彈出的電郵和SMS,但考慮到14年智能手機的普及,這個因素也不能解釋全部效應。在論文中,作者給出的解釋是,用紙和筆記筆記不如電腦打字快,用電腦記筆記的學生記下的筆記數量會是用筆來記錄學生的兩倍,然而用筆來記錄的學生的筆記是有背景信息的。也就是說,正因為用手寫字不如在電腦上打字那麼快捷,促使學生主動去思考那些需要做筆記,而正是這些思考使得學生取得了好成績。

進一步的研究發現,用紙來做筆記的學生的筆記會有更多的問句。他們會記錄下學到的概念和知識可以用來回答那些問題。他們的筆記也會包含更多的圖,這可能是因為在紙上畫圖比用電腦畫圖要方便。這是這些特徵使得研究者總結道他們的筆記起到將知識連接起來的作用。


描述這個實驗,是為了引出《Smarter Faster Better》這本書提出的高效學習之策,主動的構建一個不那麼流暢的信息接收通路。流暢的信息接收會讓學習者以為自己已經學會了,從而不深挖一個概念的內涵。而不那麼流暢的信息接收意味著學習者要不時停下來去想想該怎麼用自己的話來重述新知,(用電腦記筆記的學生打字速度快,可以完整的寫下教授說的話,一字不差。而用筆來做記錄的學生卻不得不用自己的話對教授所講的去做縮寫。正是這個過程使得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更深)


按照這本書提出的建議,高效學習的秘訣是下面幾條

1 用自己的話把學到的知識講出來,最好用不同的方式和視角,這裡是需要頭腦風暴和跨界思維的地方。

2 在介紹每個知識點之前,說清楚這個知識點回答了那些問題,給出的答案是否能將問題完全解決,這裡需要清晰的邏輯,避免答非所問

3 強迫自己為所學的知識點找出應用具體的應用場景,應用的場景可以是真實存在的兩難 (dilemma),也可以是虛構的。每個場景需要包含when where who 和what,和所學的知識將用來說明why 或者how。


書中還給出了一種可以用來高效學習的遊戲,這個遊戲我們也許在聚會玩過的

比如你新學了一些機器學習的演算法,你就可以和你小夥伴玩這個遊戲,給出一個演算法的集合,你們輪流問對方一系列Yes or No 的問題來猜出到底是哪一個演算法,這個遊戲能幫你理清不同概念間的關係。如果你想用更少的問題就猜出來,你必須掌握一個概念間真正能將其區分開的是什麼。只有找到了每個知識最獨特的一點,你才能在需要用到知識時快速建立起索引(避免提取不相關的信息)。只有在多個維度上都將知識進行了劃分,才能將所需全部的知識點一網打盡。而這正是體現高效學習的成果的時候。
最後要指出的是,學習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將學習的過程可以看成產品的迭代,如同書中的表格所畫,高效的學習如同精益創業一樣,也需要造出一些Proof of Concept 的產品。正如記筆記,最好的筆記應該是在課上記下問題,畫出概述圖,下課後再將筆記補齊。最初的筆記是原型產品,不追求面面俱到,但要求能形成閉環,即包含問題,也包括分析和解決方案。


腦子都用在奇怪的地方了


因為懶…


我的理解是:涉及了思考能力,學習能力,知識結構,世界觀等相關的概念。


一 思考能力Vs學習能力
1.理性思考與學習能力有一些關係,但是善於思考和善於學習並不是一回事。充其量是某一方面的理解能力更強些。善於學習包括了:精力管理,時間管理,學習策略與技巧,學習態度,動機等相關問題。

2.自我教育Vs老師教學。自我教育與學校教育是不同的。學校教育有老師,同學相互影響。自我教育則沒有老師,同學影響。

A強調方法的同學,更喜歡自我教育,自我教育學習困難重重,一方面是要克服學習的挫折感保持學習的持續動力。另一方面需要自己安排學習計劃,學習策略,理解知識結構。
B同學腦袋「空空如也」,接受能力更強,撇去了很多主觀的觀念,完全跟著老師(或者專家)的合理安排進行學習。老師能夠合理安排學習計劃,直接糾正錯誤,對知識體系有深刻的理解。

二 知識結構,世界觀與學習知識

1.學習策略與學習能力的相關性更強,而不是方法論。世界觀雖然與知識結構存在一些關係:我們關於世界的信仰與我們的知識結構,經驗體系是有關係的。但是方法論,學習方法,學習策略之間直接關係還是有點弱的。

2.方法論與具體策略方法結合。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觀方法論:或者有系統的知識結構支持,已經與具體的方法策略結合;亦或者僅僅是抽象的觀點……顯然只有不斷打磨,已經與具體方法策略結合的方法論才是符合實際,有用的方法論,否則僅僅是觀念,甚至會阻礙自己。

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方法論方面,切忌教條主義。
A雖然自覺廣泛的涉獵,閱讀,積極建構世界觀。世界觀方法論,知識結構很多時候是一種抽象的觀念,與實際解決問題的策略結合併不緊密,所以可能成為一種阻礙。簡單說是教條主義,不符合實際。
B雖然閱讀少,涉獵少。但是能夠排斥主觀的觀念,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所以一定程度能夠更好的學習新知識領域。


並非如此。自我評價越高的人,通常學習能力越強。


術業有專攻。
學習能力指的是?
人不是總有自己擅長的和不擅長的么?


從提問來看,推測題主是學生。


確實是邏輯比較混亂。如果你希望他人幫助你理解的話,表象至少要多描述一下。你現在寫出來的是經過你自己一定程度上處理的。請把沒經過處理的遠事件寫出來,比方說什麼事讓你覺得你認識的人有完整的世界觀?

僅是臆測,題主你遇見的會不會是歲數不大,但是出社會比較早,會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和世界觀。在他看來這個世界觀比較完整,同時這個人又不愛學習,不踏實,成績不好?


半桶水的水平不如沒水


這不是說我嗎,自戀的不行,但成績又不好 還賊自信


不重要,能把事情做好就是能力


聰明人學習能力不強的話,還叫聰明人?生而知之么


因為自己以為自己很聰明有兩種可能:自己真的很聰明,自己不是很聰明。
自己以為自己很聰明而學習能力不強。。。那麼應歸於第二種。

不過我讀題主的描述覺得邏輯真的很不清晰。。。(撓頭)

「生活中有些朋友看問題很有一套自己的觀點,似乎擅長獨立思考,甚至有一套自己的世界觀,方法論,但是實際上學習能力卻比不過那些平時認為很「愚鈍」,腦袋空空如也,做事沒有主見的同學。」

如果真的是擅長獨立思考,有一套自己的世界觀,這難道不是學習的結果嗎?一套完整的世界觀方法論可不是憑空出現的。

另外,題主是如何判斷他人的學習能力的?考試成績嗎?還是題主自己的主觀判斷?

題主還認識一些腦袋空空如也但學習能力較好的同學,這也讓我百思不得其解。學習能力好,腦袋卻空的?是因為記憶力太差了嗎?T_T

所以我可能答非所問了吧,因為我也想不通題主描述的「現象」到底是怎麼回事。


推薦閱讀:

TAG:學習 | 獨立思考 | 知識結構 | 自我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