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篆刻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如題。題主為零基礎自學。目前工具和原材已入手,希望得到一些指點。


一是僅憑興趣,茫無目的這種情況表現為相當一批篆刻愛好者學習篆刻不知道從何入手,也很少購買相關書籍和音像資料進行觀摩學習,有的甚至連篆刻所用的工具材料也不熟悉。有用木頭刻的,有用橡皮刻的,也有在大理石上刻的。興趣雖然很大,但是無法真正進入篆刻的學習。建議有這種情況的愛好者,要到書店去購買至少一本篆刻入門的指導性書籍,搞清楚學習篆刻所需的工具材料和相關參考書籍,以便進一步深入學習。

二是不知秦漢,見什麼刻什麼。「楷法晉唐,印宗秦漢」,這是學習楷書和篆刻的一條幾成定律的路子,除此之外,似乎沒有別的什麼捷徑可走。這種類型的愛好者所佔的比例還比較多。學習篆刻多年,他們早已明白篆刻所需的工具材料,但就是不懂得如何繼承篆刻的傳統。他們見到報刊上的篆刻作品就跟著臨摹,不知道何者為源,何者為流。也分不清何者為雅,何者為俗。甚至有一部分人認為印面上的文字越是華麗就越是好的篆刻作品,事實上並不盡然,初學者認為是好的印章,往往都是一些不入流的下品。

三是一味跟風,喪失自我這種情況一般出現在有相當基礎的篆刻愛好者身上。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對秦漢、明清印章的臨摹學習功底,但是,由於受時風影響,在摸索自己的風格方面缺乏自己的主見,今日學王鏞,明日學石開,後天又改學李剛田、陳國斌,這樣換來換去,最後還是很難找到自己的路子。總之是一種急功近利的表現,誰當評委,我就學誰的風格,哪種風格入選獲獎我就學哪種風格。

四是只刻不書,不重理論這種情況表現為,在篆刻學習當中,配篆只靠工具書,從來不進行書法尤其是篆書的研習。古來印家講究「印從書入,書以印出」,兩者相輔,書印俱佳。書法功底深厚者,其篆刻必有底氣,只刻不書者往往捉襟見肘,不利於深入發展。想想自宋元以降,文人篆刻興起後,有哪個印家本身不是書法(尤其是篆書)家?即是當代諸多篆刻名家也無一不在書法方面有著很深的造詣。


謝邀。
你說材料準備好了,我不知道你的臨摹材料有沒有準備好,剛開始學習篆刻臨摹材料很重要,因為你最初不僅通過臨摹練習線條,還要通過此感知一些印章的排布和章法。建議你從漢印開始臨摹起。因為我們自己印社有印譜,我對新手印譜不太了解,好的有故宮博物館的、天津美術館、上海博物館的,比較貴不推薦;還有吳頤人老師的五十講什麼的比較靠譜,可以考慮一下。
其他的話不知道有沒有人教你拿刀,注意你拿刀的姿勢,有一個注意點是無名指抵住石頭做剎車用,防止手劃傷。如果沒有人教拿刀的話可以網上找韓天衡的篆刻視頻看一下。
學好做水印,做水印比較費工夫,這個要求做的精細,小心落墨,力求百分百還原。做水印方面,材料和方法你可以自己通過多方面的比較,但是最好還是不要用網上說的洗甲水方法,雖然方便但是沒有益處,我個人還是覺得洗甲水做白文水印會吃線條。紙可以多方面對比,比如說連史紙,列印花和做水印都可以用,但是透明度不是特別高,什麼蠟胚紙,吸油麵紙,硫酸紙各有各的優點,我沒試過很多。
還有就是最好寫點篆書,強推王福庵的說文部首。這個你現在不練也行,反正後來會後悔的2333。
最後一點就是心態要擺好,不要一下子就把激情給耗完了,可以進步得比較慢,但是要堅持。很多人一開始會不容易找到訣竅,總之希望你順利,加油 。

不好意思允許我打個廣告,我們印社自己做了一本印譜專門給新生臨摹的,多方對比了一下還是很靠譜的!(真的只是推薦!推薦!推薦!)如果想要可以私信我要網址。


謝謝邀請,但是我只了解零基礎繪畫,篆刻沒有辦法提供幫助,不好意思


推薦閱讀:

練習篆刻用什麼石頭好?
第二個字「中」豎邊上的兩橫 / 兩點有何作用?
我們現在一般用的刻刀只能刻青田石之類的低硬度石頭,那古代留傳下來的玉印是怎麼刻的?
如何沉下心來學篆刻?
如何為他人挑選一枚印章?

TAG:西安 | 初學 | 篆刻 | 刻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