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為什麼能侵佔這麼大片領土?


15世紀晚期,伊凡三世統治下的俄國向西擴張至普利皮亞特沼澤(涉入現今的烏克蘭和白俄羅斯),恢復與原基輔羅斯地區的接壤。然而,俄國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北方和東方,蒙古人才是此時最大的威脅,俄國人沒有直接進攻蒙古人,而是向北至北極、向東至烏拉爾山脈,佔領了廣袤但相對無用的森林(因為無用所以容易佔領....)。

第一階段擴張大致範圍

此時,將自身包裹於森林的層層包圍中,可能是此時最好的防禦手段。蒙古騎兵以機動性稱霸草原,唯快不破,不過在森林地帶騎兵則受到極大限制,蒙古人不得不與步兵短兵相接。

我還是更喜歡在草原馳騁!森林不利於我滴發揮

至16世紀中葉,伊凡四世統治下的俄國終於深入南俄草原,向南直達裏海——高加索山、向東直達烏拉爾山,並控制了一些要害地方,如裏海邊的阿斯特拉罕、格羅茲尼等。

第二階段大致擴張範圍

阿斯特拉罕位於伏爾加河下游,其原主阿斯特拉汗國長期與俄國為敵,由於控制了伏爾加河下游,從而也控制了從中亞草原——伏爾加河——頓河——歐洲的草原貿易路線(草原絲綢之路)。俄國控制此地,一可作為前出草原世界的橋頭堡、二可以此為起點向東沿西伯利亞南側擴張。

阿斯特拉罕

草原絲綢之路以及阿斯特拉罕的重要性

格羅茲尼則位於高加索山脈北坡(現在的車臣),俄國人以此控制高加索山北坡,與小亞細亞和波斯人在高加索山-亞美尼亞高原維持平衡(高加索各國和亞美尼亞高原則成為緩衝區)。而在邊界與莫斯科之間的南俄草原則成為廣闊的緩衝帶。

格羅茲尼——高加索——伊朗

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的俄羅斯國家,都很難指望天然屏障來保護自己,雖然北方有北極保護,南方以黑海-高加索為防線,但東西兩面卻是門戶洞開。西方的入侵者可以輕易繞過普利皮亞特沼澤,而東方的游牧民族即使有廣闊森林的阻擋,但也只是「放慢」而非「停止」他們的腳步。

東西侵略

面對東西兩面,俄國就需要不斷的擴展緩衝區,靠消耗和時間來贏得勝利,但佔領大量緩衝區需要駐軍、內務警察、情報部門來維持統治,這形成了巨大的成本(最明顯如蘇聯陣營的東歐和中亞五斯坦)。以至於為了獲得充足的防禦,俄國需要不斷向外擴張,並對內集權甚至推行恐怖政策。

18世紀,在彼得大帝和葉卡捷琳娜大帝的統治下,俄國竭盡全力向西擴張,西南方向,吞併烏克蘭,一直推進至喀爾巴阡山,吞併波羅的海沿岸地區,以彼得堡為中心通向海洋世界。

第三次向西擴張大致範圍(暫不論及西伯利亞)

然而,由於歐洲北部平原向東一直連接到東歐平原,俄國人雖然在喀爾巴阡山建立了防禦線,但面向西歐仍是一路的平坦(這樣看來莫非要一路征服到法國。。),雖然在波羅的海地區消滅了條頓騎士團、立陶宛大公國等勢力,但也相當於將外部威脅轉為內部威脅(如今他們當然隨著蘇聯解體而獨立出來了)。這種表面上的快速擴張掩蓋了俄羅斯帝國內部的巨大差異,這種社會整合需要漫長的時間來完成。

俄羅斯國內的大量少數民族

並且俄羅斯也缺少壓倒性的人口優勢,無論是對外還是對內,雖然地域廣闊,但相對於面積,卻人口稀少,其人口集中在歐洲部分,但由於在擴張中吸收大量其他民族,俄羅斯民族的人口只能勉強超過50%。

俄國始終面對來自東西兩面的威脅,東面是無止境的草原,西面則是擁有大量人口和強大生產力的波德平原。建立廣闊的緩衝區使俄國陷入東西兩面壓力的同時,又要在內部鎮壓國內叛變。

俄羅斯的地緣訴求

一、向北、向東擴張,在烏拉爾山脈以東建立一個大後方的大後方,這裡的條件過於惡劣,即使莫斯科陷落,仍會有一個「西伯利亞俄羅斯」因難以被征服而生存下來。

二、向東深入大草原並盡量在草原和西伯利亞方向擴大緩衝區,向南擴張至高加索山脈和黑海北岸,建立南部防線。

三、盡量向西擴張,向西南直達喀爾巴阡山並向巴爾幹半島其他部分滲透,向西的擴張則沒有盡頭,控制德國是最好的結果(不怕南北夾擊的話可以攻法?),因波德平原是西窄東寬的,越向西則防衛線越短。

四、以強硬手段中央集權,以此維持之前的的擴張成果。

五、擴張至暖水港,獲得出海口,參與國際分工。

一、西伯利亞

西伯利亞鐵路是帝國與遠東區之間的生命線,沿線擴張以及部署軍事力量都是可行的,但如果亞洲強權一意進攻的話,這條生命線是很脆弱的。可是這種進攻可能性不大,佔領西伯利亞的成本高昂,而其土地價值太低,其條件惡劣令後勤和駐軍都成本高昂,且若與俄國全面開戰,由於烏拉爾山的阻擋,難以從西伯利亞威脅俄國東歐部分。

亞洲的兩大強權,日本不具有陸地入侵的能力,海上侵略俄國的遠東沿海倒是可行,中國則無意擴張至西伯利亞,且中國新疆與俄國遠東形成了一種相互互有長短的平衡狀態(遠東邊界中國佔優、新疆邊界蘇聯時期俄國佔優)。昔日蒙古帝國則已無力復出,雖然他們曾經真的從蒙古打到了東歐。

二、中亞


19世紀末的俄羅斯帝國以及蘇聯在此地佔有巨大的緩衝區,為了推進至自然山脈防禦線,俄國佔領了整個中亞五斯坦,以天山山脈等天然界限與中國平分了這一地廣人稀的亞洲內陸(五斯坦與新疆)。這一優勢甚至使其得以入侵阿富汗向印度洋滲透,且帝國對斯坦國人民的文化滲透也是頗為持久的,但在蘇聯解體後卻也面臨著斯坦國人民反滲透的問題(人家孩子生得多)。

俄羅斯南部民族分布

三、歐洲


從烏克蘭敖德薩向北到波羅的海這一俄羅斯的西部邊界線,這裡是俄羅斯柔軟的腹部,這條西部邊界線一直在變動,當前的邊界則是蘇聯解體後大幅向東退縮的結果。而這條邊界向西南、向西推進到哪裡則是至關重要的。

喀爾巴阡山脈從斯洛伐克穿過烏克蘭西部至羅馬尼亞,形成一個區分東歐與巴爾幹的拱形,若俄國控制烏克蘭則控制了山脈的中段。而喀爾巴阡山的東端並沒有直到黑海,而是留出了很大的空隙,由於河流的走向,歷史上俄羅斯帝國與羅馬尼亞的邊界在數條河流間互有進退,其過渡地帶——比薩拉比亞則成為今日的摩爾多瓦。雖然蘇聯在二戰後領土達到極盛,也沒有跨過喀爾巴阡山去吞併巴爾幹。

俄國在此處因有喀爾巴阡山而較為安全,東西向的波德平原則無險可守,這一區域南北最窄處不足300英里。

這一區域的危險在於,波德平原是西窄東寬的,而在更寬的長度上組織防禦難度更大,這就導致一旦俄軍前線失利並後撤,防線會越來越寬,兵力也越攤越薄。俄軍這一退就是一路無險可守,越是向東撤,入侵者的優勢就越大,簡直就要從波蘭一路退向莫斯科。

入侵三角

二戰中德國的東線攻勢

蘇聯帝國在1945-1989年達到歷史擴張的最大範圍,歷史性的控制了半個德國這一地緣對手,但蘇聯解體使其邊界迅速收縮到17世紀俄羅斯帝國的範圍(三個世紀白忙活了?...),俄國保留了南俄草原以及西伯利亞,但是失去了烏克蘭和波羅的海地區的西部緩衝區(這是最重要的),在南邊失去了高加索山地國家和中亞五斯坦,這些國家成為俄國與伊朗、中國等國家的緩衝國。

俄國也由一個參與全球霸權爭奪甚至海洋爭奪的國家退縮為陸地國家,只要丹麥和土耳其留在北約,俄國在波羅的海和黑海方面都是不安全的,何況黑海的克里米亞也只是最近才成功收復的。

當初蘇聯的大規模擴張分散了帝國的力量,並迫使其捲入更大規模的全球競爭,而蘇聯的陸地經濟體系相比海洋貿易成本要高,加以大規模的軍事和統治成本,以及俄國計劃經濟本身的僵化,蘇聯的統治地位最終被動搖以至於解體。

在新的邊界線上,中國無意與俄國爭奪西伯利亞,但是南面與西面損失巨大,俄羅斯在烏克蘭方向的收縮令人震驚,其腹部暴露在北約面前。雖然並沒有國家想入侵俄羅斯,但在俄國人的歷史記憶中,幾乎每個世紀都會發生一兩次劇烈變動。如果以當前的俄國地緣條件再遇到一次納粹式的進攻,不一定能倖存。

俄羅斯國家的地緣條件使其天生具有攻擊性,由於沒有天然屏障,而以進攻代替防守,但是完全安全的自然邊界對於他來說太遙遠了,以至於擴張過大而內部虛弱和不穩定,最終不得不收縮其邊界。當今西方聯盟-北約的進一步東擴對俄國無異於噩夢,烏克蘭可能只是個開始。

1990年的北約與華約

2016年的北約與俄國

這一切與俄羅斯的意識形態和民族性格無關,是地理特徵塑造了他的意識形態與民族性格,俄羅斯必然永遠面臨這種痛苦的掙扎。

歡迎關注我團微信公號:
地球觀察團
ID:diqiuguanchatuan

http://weixin.qq.com/r/BTr95TzEhmH5rXiG928X (二維碼自動識別)


眾所周知,俄羅斯是當今全球第一領土大國,其陸地面積現高達1700萬平方公里,是排名第二的加拿大的近兩倍之多。

而這令人瞠目的1700萬平方公里,還是縮水後的結果。在沙俄晚期和蘇聯極盛期,俄羅斯的國土面積最高時曾突破2200萬平方公里,其規模之大,在人類正式進入星際時代前,估計也少有可比肩者。


俄羅斯之所以能有如此廣闊的領土,與其近代對北亞、中亞的積極開拓密不可分。正是近代幾百年中對亞洲的大力蠶食,這才讓俄羅斯從蝸居東歐平原的一個邊緣小邦,一躍成為雄踞亞歐大陸中央的一流世界級大國。


只不過,在回顧這段歷史時,有一個現象十分奇怪;雖然這一時期,歐洲但凡有點實力的國家,莫不大舉對外擴張,但在這股瓜分世界的浪潮中,大家的擴張方式是不一樣的。主要的歐洲國家,無論是早期的西班牙,葡萄牙,還是後來居上的英法,乃至作為新貴的德國,他們的擴張方式,大多以殖民為主。雖然這些國家也掠取了眾多領土,但在統治上,一般的歐洲列強,不約而同的採取了宗主國——殖民地的間接管理方式,對其所得土地,大多隻作為海外領地,保留相當自主權,並未納入直轄。


只有俄羅斯是個例外。俄羅斯的領土擴張,是赤裸裸的鯨吞,直接併入俄羅斯版圖。


為什麼俄羅斯會在歐洲列強中別具一格?在雲石君看來,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最直接的原因,是地緣關係的緊密。大航海時代來臨後,歐洲列強紛紛在全世界範圍內大舉擴張。而在擴張方向上,無論是早期的西班牙、葡萄牙、荷蘭,還是後來的英法,其目光都集中在歐洲以外的新大陸和亞非等地。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為這些國家大多位於西歐,直面大西洋,航海技術和海上控制力相對較強,在征服海洋的能力具備後,可以以海為路,較便捷的控制世界;另一方面,新大陸和亞非地域遼闊,可開發價值較高,從中博取的收益更大。


而俄羅斯則不同,俄羅斯由於所處的東歐板塊開發較晚,且氣候苦寒,其實力本就不足以與西歐列強媲美,再加上東歐板塊離大西洋較遠,其所用以通向大西洋的兩大戰略通道——波羅的海、黑海——地中海,又因地形限制,咽喉要津被歐洲其他強國掌控,所以其無法與西歐海洋強國正面競爭,所以只能選擇相對貧瘠的北亞作為自己的主要擴張方向。


不過,也正因為如此,俄羅斯獲得了直接拓土開疆的良機。雖然北亞的地緣潛力,明顯與新大陸、亞非不能相比,但由於俄羅斯的東歐本部與北亞、中亞直接山水相連,所以隨著俄羅斯勢力的進入和不斷延伸,北亞和中亞便自然而然的與東歐形成了一個穩固而緊密的地緣整體。


而這一點,西方列強就不行了。固然,西方列強的海外領地,其可開發價值遠在北亞和中亞之上,但是海洋的存在,阻斷了其與歐洲列強本部的關係。雖然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征服海洋的能力越來越強,但再強的能力,也不可能完全弭平海洋的天然地緣阻斷屬性。地緣上的天然疏離,削弱了列強本部對海外領地的控制,使它很難將二者融為一體,只能採用殖民這種羈縻式方法加以控制。

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僅僅是地緣上的自然拓展延伸,還不足以成就今日之俄羅斯。關於這一點,最好的例子就是中國。中國早在秦漢時便已基本成型。但在之後的幾千年里,中原王朝哪怕是極盛的大一統時期,能夠真正直轄統治的(即設流官管理),也不過就是東亞大陸中東部而已,而稍偏離一點的,像雲貴、廣西以及四川等地,就只能採取羈縻手段,間接控制。而再偏遠一些,什麼西域、關外、大漠、青藏等地,儘管他們與中國本部同樣是屬於東亞大陸這個地緣整體,但對這些偏遠之地,中原王朝經常連羈縻都做不到,更別說吞併了。


北亞之於東歐的偏遠閉塞,並不遜於東亞大陸邊緣板塊之於中原,為什麼當年中國不能直接吞併,而俄羅斯卻可以呢?


這還得感謝工業文明的東風。俄羅斯的崛起擴張,正好與人類由農耕文明向工業文明轉折同步。依仗工業的加持,俄羅斯不僅獲得了對游牧武裝的壓倒性軍事優勢,而且工業條件下,人類交通運輸能力也大幅加強,這使得俄羅斯能夠把自己的地緣影響力有效的投射到北亞和中亞。反觀農耕時期的中原王朝,雖然在文明質量上遠高於同時期的邊緣地區,但農耕的天然局限,決定了其不僅不能在軍事上壓倒游牧武裝,而且在地緣影響力的投射上,對地理距離和崇山險阻的突破能力也有限,所以只能對邊緣地區望之興嘆。只有當工業文明到來,中國才終於衝破這種結界,基本實現對邊緣板塊的有效吸納。


而除了工業的加持,北亞的貧瘠本身,也有助於俄羅斯對其之佔領吞併。一般來說,在拓土開疆的目標上,大家都天然的會傾向於選擇那些可開發價值高的地區——畢竟這種地方才有可能創造更多的收益,給自己帶來很高的回報。


但問題是,可開發價值高的地區,其本身的板塊地緣實力自然也相當強大。縱然入侵者可以憑藉一時之優勢佔得便宜,但隨著這些板塊開發程度提高,板塊地緣實力逐漸釋放,那麼建立在其基礎上的本土地緣勢力,自然不願意自己頭上再多一個遠在萬里之外的主子,不願自己的利益被無端盤剝——這樣一來,他們必然會生出反抗之心。而其自身實力的逐漸壯大,以及與本部(宗主)的遙遠地緣距離,又決定了,本部未必能奈何得了這些地頭蛇,最後的結果,就是本部被迫放棄對海外領地的統治。


關於這一點,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美國。美國本為英國殖民地。但北美新大陸的地緣潛力,明顯在大不列顛本部之上。以前沒開發時,英國倒還壓製得住;但隨著開發程度提高,北美新大陸的實力不斷增強,逐漸有能力抗拒英國統治,最後終於通過一場獨立戰爭,從英國手中脫離而去。


而北亞不同。北亞,尤其是中西伯利亞高原和東西伯利亞山地,與東歐本部的關係也十分疏離。但北亞實在太過貧瘠,這種貧瘠,導致了兩個結果——第一,北亞根本無法形成足以自成一體的地緣勢力,第二,離開了其他強勢板塊的支持,北亞連人類基本正常生活都難以供應。這種情況下,北亞不僅沒有自我擺脫俄羅斯東歐本部的能力,連擺脫它的慾望都受到限制。

而且北亞、中亞的周邊地緣政治環境,也給俄羅斯吞併他們提供了支持。俄羅斯在亞洲大舉擴張期間,有資格對它構成阻礙的對手主要有兩個——西亞的土耳其,和東亞的中國。如果這兩個地緣大國當時足夠強勢,那俄羅斯不僅擴張成果會大打折扣,而且就是搶到的領土,也可能出於博弈需要和戰略緩衝的考慮,不便直接吞併,而採取羈縻方法間接控制——或者乾脆讓它獨立。


可問題是,近代的中國和奧斯曼土耳其,雖然地緣實力足夠強大,但當時都深陷農耕泥沼不能自拔,被西方並列為亞洲兩大病夫,別說阻截俄羅斯了,連自家領土都被俄羅斯吞併了一大塊,所以並不足以讓俄羅斯感受到外來威脅,進而能夠專心的對亞洲擴張成果消化吸收。

而到20世紀,奧斯曼土耳其甚至徹底崩盤,從曾經的一流地緣大國,淪落為蝸居巴爾幹一隅和小亞細亞半島的二流國家。至於中國,雖然在20世紀末重新開始崛起,但此時的俄羅斯已經成長為世界級大國,綜合實力並不弱於中國。生米已煮成熟飯,再加上國際形勢決定了,中俄需要緊密合作,故而中國也只有咬咬牙認了。


工業文明的加持,北亞地緣潛力的匱乏,以及周邊其他強勢地緣勢力的沒落,使俄羅斯對亞洲領土的擴張和消化,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


最後一個促使俄羅斯直接吞併的原因,則在於其開發亞洲領土的方式。俄羅斯的亞洲領土要麼乾旱(中亞),要麼酷寒(北亞),都不適合常規性的大規模工農業開戰,對這種地方的開發,主要以資源開採為主。


這和西方對殖民地的開發是不一樣的。西方對殖民地的開發,雖然也有單純的資源掠奪,但同時也種植業發展和常規工業建設——而這種開發是需要全民大規模普遍參與的。尤其是全球化時代來臨後,西方普遍將初級工業轉移至亞非拉,進而將他們納入了自己主導的經濟循環。在這個體系中,西方雖然居於高端,但亞非拉地區的穩定,也對這種經濟模式的維持起到了支撐作用。


而且,這種全球化產業鏈條的分布,也多少會給亞非拉當地給當地帶來一定的繁榮和增長。所以這些地區也成為西方產品的消費市場,供西方二次受益。


這種情況下,西方各國有必要給予當地人更多的自主權力,以確保這種雙向經濟模式的穩定,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反之,如果壓迫太多,一旦引發反抗和動亂,這種基於共贏模式的雙向循環經濟體就會受到破壞。


但中亞、北亞不同。俄羅斯的亞洲領土缺乏常規工農業開發條件,無法打造可以自成一體的經濟產業集群,俄羅斯也不需要來自北亞的大範圍工農業開發支持,只要掌控住關鍵的礦產資源,然後再沿西伯利亞鐵路,打造出幾個據點式的工業中心,便足以把握北亞的經濟命脈。這種情況下,由於北亞沒有自成一體的經濟基礎,也不存在大規模的本土市場,俄羅斯也沒必要打造什麼共贏模式,也沒必要考慮什麼當地市場二度開發(當地連人都沒幾個,更遑論市場),所以也沒動力出於繁榮當地經濟,或者維穩考慮,給予他們過度的自主權。


地緣關係的緊密,工業文明的東風,北亞的天然附庸屬性,以及開發模式的不同,這種種因素匯聚在一起,決定了俄羅斯有慾望,也有能力將這廣袤領土直接收入囊中。


不過,要攬瓷器活,也得有金剛鑽。相較於龐大的亞洲領土,俄羅斯東歐本部體量並不算太大,而且位於國土最西端,地緣結構上存在一定缺陷。這種情況下,俄羅斯要維繫龐大的國土,除了本部的強勁硬實力外,也需要在政治體制上做一些設計,以適應自己的特殊國情。


那麼,俄羅斯採用了何種政治體制,這種體制有何利弊?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下一節繼續為您解讀。


註: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第113章。喜歡地緣政治與國際關係的朋友,歡迎訂閱微信公眾號:yunshi911(長按可複製),收看全部地緣政治文章。


為什麼不開個專欄呢?寫的挺好的


這是經過俄羅斯帝國有意識努力的結果,可以看《俄國熊看中國龍 17-20世紀中國在俄羅斯的形象》、《俄國經略東方叢書 全套88卷(冊)》


毛子滑頭鬼啊,實際上戰鬥力渣渣,波蘭都虐過他,二戰死得最多就是毛子。毛子主要是滑頭在投機取巧,「物必先腐,而後蟲生。」他國實力下降,毛子趁亂而取之。


本來只想找個出海口,一不小心打成了這麼大,彼得說。


90%以上的國土都是無人區,搶起來太容易了,遠東12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僅僅只有500萬人。
0.1萬平方公里的香港卻超高700萬人。

我承認遠東資源很多,不過,麻煩算算開採成本。
俄羅斯石油的成本是沙特的3-5倍。


陸地接壤,環境惡劣。差不多就是無人區,誰去和他搶。去搶首先要耐凍。當然,中國近代落後也是一大原因。不然西伯利亞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


說實話,您見過俄羅斯的雪嗎?
這地方擱古代,
白給都沒人要。
莫斯科保衛戰怎麼贏的呢?
不是戰鬥民族一般人真在那活不下去。


典型的雲石式答題!
開個專欄不好嗎?為什麼要自問自答?表示不會關注


中國要想收回以前丟失的領土,就要經濟上形成向心力,吸引西伯利亞的人前來通商通婚,形成利益共同體,然後在搞公投脫離俄羅斯,這樣國際社會誰都沒話說,不過前提需要天朝有更多的包容性,當然現階段恐怕不行,漫長的邊境線,俄熊遲早一天不得不主動縮小自己的勢力範圍


圍棋術語叫「金角銀邊草肚皮」,毛子不過是師法自然罷。


期望早日收回失去的土地。


與其說能,不如說俄羅斯有幾分無奈。我想說的是一個國土安全困境的角度,這是讀博期間導師給我講的。站在俄羅斯立場上不無道理。俄羅斯興於東歐平原,四站空空如野,沒有中原西北有大漠高山東南有海洋環抱的安全心態。國土安全只能主動出擊把敵方驅趕到盡量遠的地方,可越驅趕你會發現,國土的邊際依然沒有天險,而在國土面積變大的同時,國土的周長在變大,防禦的難度也在變大,那這樣只有一個辦法,一直拓土,直到遇到強敵的邊界或者乾脆打到天涯海角……站在我們角度似有狡辯之嫌,但換位細想,在俄羅斯民族的深處,他們是有類似的防禦困境的。


看了很多大神的回答,我也來扔個磚,
我覺得吧,很有可能是因為他的領土太冷了,人太少,而且文化差不多,被吞併就吞併了,懶得反抗,畢竟太冷了,古代盔甲金屬的。誰大冬天樂意穿一身鐵皮跟人打架去啊。


為什麼?很簡單,周圍的國家都比他弱,比他強的他都占不到便宜。但是毛子的特點就是別人弱的時候他強,別人強的時候拿他沒辦法


1 侵佔之地,原住民相對人少,比如西伯利亞,俄國沒廢多大勁,而東北,人比較多,俄國很難吃下來,東歐、中亞國家,吃下去又不得不吐出來。

2 侵略方向的國家、民族,相對落後,俄羅斯的科技在歐洲算落後國家,但相對於近代亞洲國家,是吊打了。

3 俄羅斯本身的政策,比較殘忍,消滅當地民族,直接歸屬俄國,這種殖民政策和英國很不同。


1.因為中國人有絲綢,棉麻,再加上棉花,不需要北方的毛皮。
2.草原上不能種地。
3.俄羅斯早於中國接觸工業革命。


侵略,移民,死不吐出來。不過各種民族問題綠教問題一直鬧分裂,守不住的~


簡單來說,傳統文化上就是好大喜功,又野蠻好戰。


推薦閱讀:

基輔羅斯在沒有遭遇蒙古西征的情況下會由哪一方勢力來完成俄羅斯的統一?
為什麼一些歐美國家的人在房間中掛麋鹿頭作為裝飾?
奧地利皇帝稱為kaiser,和凱撒有什麼關係?
除了英國、美國,還有哪些國家存在種族歧視的情況?
歐洲吃飯為啥是分餐制呢?

TAG:俄羅斯 | 歐洲歷史 | 蘇聯 | 世界史 | 工業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