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們覺得一萬元的自行車很驚訝而覺得萬元的單反很正常呢?

僅僅是現象而論。。。
花3000多可以買一台一手的入門級別單反,而3000多也是入門級別的公路車。。
而家人聽到會覺得,怎麼會有幾千塊的公路車。。。


一萬多的單反覺得正常也是常年普及加愛好者的不斷增多才逐漸正常化的。攝影愛好者的普及,大家對攝影器材的認知程度,都是逐年累計的。尤其單反,數碼單反剛冒頭的時候都是萬把塊,大家已經默認了這種價格,所以見怪不怪。

早期三轉一響一咔擦的時代,其實自行車價值和相機價值是放在同一層面的,當時自行車地位很高,比相機更實用。但是相機價格一直相對來說都高,還是個非必需品。但是自行車一直是實用品,相對於收入增加來說,自行車價格下降的很快,所以大家印象就是單車便宜,畢竟當時限供時代的自行車溢價,對比下現在的同類型的通勤自行車,當年是有多坑。

然而相機這種非必需品,價格相對收入的變化來說並不大,所以他能夠佔據本來就很貴,貴的也正常的認知上。

所以突然冒出上萬的運動自行車,大家突然覺得,幾百塊的自行車怎麼能賣到上萬這種認知上是合情合理的。


嗯,人們還認為三十萬一台的汽車很正常,而對三十萬一台的相機很驚訝。


我先佔個坑:
自行車是日常用品第一大冷門知識庫,只有玩過的人才知道這裡面門檻有多高,另外還有一個,自行車廠家很少從自己腰包里拿錢去包裝自己,這個錢很多是代理包辦甚至最慘的要車店來「給別人做嫁衣」,你可以先做個市場調查,問一個大爺,50上下就可以:ABS是什麼裝置,我覺得他不一定會猜工程塑料,而會問是不是防抱死,而你問他 Di2是什麼,估計,嘿嘿。


瀉藥(我還有兩天就高考了都不放過我(╯‵□′)╯︵┻━┻)

很簡單,先入為主的觀念和普及程度的問題。
我長話短說
不過說來話長......_(:з」∠)_

130多年前,較為實用的雙鏡頭反光鏡取景式相機(簡稱雙反)就被發明出來了。大約五十年前,中國極少數的「器材黨」們就可以入手一個回家啦。
順便貼上祖父的牡丹牌雙反。祖父年輕時是狂熱的攝影愛好者。這台相機雖然沒多大收藏價值,不過老人家依然視若珍寶。但身為寶貝孫子的我難得找他要點什麼,老爺子也只好忍痛割愛了╮(╯▽╰)╭

(請無視宅男的房間)

試想,那個年代一年能照上一張照片都很是難得,更遑論擁有一台相機了。
大概從那時起,相機就被貼上了「高貴冷艷」的標籤。

該單反登場了
作為性能更加優秀、操作更加簡單的單鏡頭反光相機(簡稱單反)在1909年被發明出來,在中國突然知名度高起來大概是2000年左右。在97年生的答主的印象里,依稀記得大概從三到四歲的時候家裡的幾位叔叔、舅舅就開始在家族聚會時擺弄那些「長槍短炮」了。每當親戚問這些東西多少錢的時候,他們都帶著驕傲的神情爆出一個個令人咋舌的數字。或許從這時起,身價不低的單反作為一種負責記錄影像的、帶有某種儀式性的工具在大家的觀念里已經潛移默化的被接受了。

接下來說說本題的另一個主角——公路車

當然,先曬下自己的愛車(公吧大神莫噴)

配置:JHL碳架(懂行的都不必明說了,就當是高端版286,朋友比賽得來的。收來的價格彷彿白撿的架子誰不要,以後會換的)
套件:shimano ultegra 6800
輪組:shimano ultegra wh 6800
加上坐墊、把組之類的小東西,剛好達到題主「一萬元公路車」的標準

說說公路車的定義吧:
公路車主要是指在鋪裝道路上騎行的、彎把、有變速器(手變)、牙盤與飛輪的齒比(即齒數比值)很大、使用700C或650C輪組、用非常細花紋很少的輪胎的自行車。(此處部分引用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295016/answer/17929087這條回答)

自行車在中國發展簡史(部分摘自百度):
真正具有現代形式的自行車是在1874年誕生的。
光緒二十六年,上海有惠民、曹順泰等六七家車行,銷售人力車、馬車及自行車零配件,以賣帶修。
民國4年(1915年),上海有近20家自行車商店。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郵電事業發展,自行車成為郵差的交通工具,自行車需求激增,市區又新開一批自行車商店,形成了以老閘區(今黃浦區)為中心的自行車銷售網路。
自行車運動20世紀初傳入中國。而中國民間的公路車運動,在近幾年才有較快速度發展。

可以看到,自行車在中國為人所熟知要比相機早得多。但是其角色一直是充當簡單的代步工具,而包含在自行車範圍內、作為運動器材的公路車卻常常被和普通代步和買菜車混為一談

So,在那些不懂的人眼裡,他們會認為花五位數買一輛買菜車的你真是「偶(超)摩(級)西(無)羅(敵)伊(宇)音(宙)垂(大)死(傻)聽(X)」

鑒於大部分國人對公路車和單反的了解程度來看,他們當然會覺得一萬元的自行車很驚訝而萬元的單反很正常。

以上。

▂▂▂▂▂▂▂▂▂▂▂▂▂▂▂▂▂我是華麗的分割線▂▂▂▂▂▂▂▂▂▂▂▂▂▂▂

題外話:

在你終於攢了好久的錢然後把心儀已久的公路車抱回家的時候,你可能會面臨七大姑大姨路人的一些問題or「誠懇建議」:

1.車子多少錢買的啊?我聽人說你花了xxx元買了輛自行車誒,你制杖嗎?

2.你這車有幾檔?最多能騎多快啊?

3.你這車輪子這麼細,一看就不耐用,還不如買輛電動摩托呢。

4.為什麼你騎車要戴個盔還穿緊身衣啊?

而我遇到這種情況,一般只會用如下四字回答

(高考完大概還會更一些內容使答案更加翔實。對於文章中的錯誤與疏漏,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自行車的均價可能就在四五百,一萬是均價的20倍左右。相機的均價在3000左右,一萬是均價的3倍多。就這麼簡單。


樓上說的很通俗易懂,我從心理學角度來概括。答案是知覺。首先補課

知覺的定義:知覺是客觀事物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而在頭腦中形成對事物整體屬性的認識。
知覺是人腦對各種感官信息的整合,而且依賴個人知識經驗和文化背景。
特徵1選擇性
2相對性
3整體性
4理解性
5恆長性
題主這個問題中,只涉及3.4

解釋:
3整體性 人腦將知覺對象分屬性,進而將部分對象的集合當成整體。
例如,所有自行車=50-1000,單反=5000-20000,汽車=50000-500000,房子=5000-20000。數據我都瞎編的。你買了十萬的自行車,你買了五十萬的單反。你買了兩千多萬的汽車,你買了一億兩千萬黃浦江邊的小別墅。這些東西價格遠遠超過我們對它們屬性的理解。因此嚇人。

4.理解性 理解過程中,環境和經驗是關鍵。
例如,同樣是一萬塊錢買了自行車。一個自行車專業運動員買了一萬塊錢自行車,和你買了一萬塊錢自行車。前者正常,後者聽了吃驚。前者在運動員環境下。後者在普通人環境下。王思聰買了一億兩千萬黃浦江邊的別墅和你買了一億兩千萬黃浦江邊的別墅。前者聽了正常,後者聽了吃驚。前者在中國首富環境下,後者在普通人環境下。因此,影響了理解。

參考文獻
《醫學心理學》 科學出版社 楊小麗 57-58


嗯。。分兩種人吧
1.真是湊巧沒見過花一萬買公路車的
2.窮


因為窮。


在樓主這裡搶答一發,剛好我兩樣全燒。
自行車遠遠不會比單反花的錢少,碳刀,電子套件,碳架,鈦架,管胎,眼鏡,頭盔,鎖鞋,基本是無底洞的存在。買了爬坡架子要買破風架子,買了破風架子要買TT車,買了30mm碳刀,還有50,80,全封閉等著你。花個10萬砸下去也不太看得見東西。
單反也是,尼康,佳能,大法,精神領袖萊卡,哈蘇,永無止境。

但是
但是
但是
我從來不覺得花多少錢去玩一個自己喜歡的興趣愛好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人們並沒有對於攝影認可度更高,只是人們對於自行車競技了解的少,如果在法國,那就完全不同了。

人生在世,自己按照自己想要的生活去過就好,千金難買我願意,萬金難買我開心,我不偷不搶不犯法,自己掙的錢自己用,他們愛bibi就bibi去,老子騎車是環保,擋你路了?老子攝影是情操,礙你眼了?

最煩這個世界上那麼一群屁都不懂還掙不到錢的人在那邊瞎BB別人。自己是個loser恨不得全世界都跟他一樣是個loser。


因為單反是「高科技」,單車能有啥技術含量,三角架加倆軲轆


中國上到70歲下至3歲幾乎每個人都擁有過自行車,但不是每個人都擁有單反


因為自行車運動的地位還不高。


題主見過三百塊錢的單反沒有。
首先一個最便宜的低端單反至少要2000多,一個騎著可靠性還湊合的自行車300多就能買一輛。


我的看法,單反放在家裡不會被偷,,而自行車,我覺得2500以上不敢買了,至今不敢過夜,考慮了以後出去玩租金杯這類車,放車裡


因為他們既不懂自行車也不懂單反。


其實題主你只是說入門級別的公路車和入門級別的單反的價格差不多,但是別忘了大多數人眼裡入門級別的自行車並不是你說的3000塊錢的山地車而是200塊錢的普通自行車,而且山地車公路車也有幾百塊錢的(只是你好像不願意承認幾百塊錢的公路車算是公路車)。再加上大多數自行車都是幾百塊錢的,所以很多人會覺得單反這種東西比自行車貴得多。

其實玩單反和玩自行車都是小眾的愛好,大多數人都不了解,有人不理解你是很正常的。遇到別人指手畫腳一笑而過就好,自己玩得開心就好了,沒必要太在意別人的目光。


萬元的單反可以用來泡妹子而萬元的自行車不能


這個問題是問:運動單車為什麼這麼貴?答案是:運動自行車的材質、設計和銷量都不高,不要說DI2,也不要說X1套件,更不要說碳纖維等,主要說它的運動性能保證。戶外店賣得是功能,自行車也因為功能而不同價格。


以下純粹是個人感覺蛤(我對一萬塊一台的照相機也很驚訝,因為沒有玩):

  中國人本質上都不信權威,但是很喜歡道聽途說。不說那些抹黑的事,但至少可以推論說:一般國內的人都喜歡把一些日常常見的東西當做必然。
  講得好聽,中國大陸以前叫做自行車大國,但是除了我家裡阿公還年輕的年代之外,一般家用的自行車都並不是什麼貴重物品,更多只是一個佔地方的賤物,至今如此。所以就算筆者的同齡人,大多都只能接受1000塊以下的自行車。
  可能筆者是屬於比較窮的自行車玩家,無論相機還是自行車,一萬塊還是覺得很貴的。但是因為我明白2000塊的車是什麼程度,5000塊是什麼程度,所以要達到大幅超越5000塊那台車的性能(先不論自己是不是需要),10000塊是一個「可以預見」的程度。
  但是因為現在的人都不騎車,所以多數都不覺得一台只有幾十個零件的簡單機器需要花這麼多的錢。一切都是習慣和思維慣性而已。

  題外話:其實筆者也覺得現在的自行車,稍微好一點的價格都虛高。不是說沒有技術含量,但其實很多人都只是用來通勤、接駁,貴一點的踩出去溜達自嗨以下而已,動用不了這麼多性能。可惜現在的社會氣氛暫時還不容許人沉澱下來,唯有等待以後了。


題主你在誤導 公路車概念很多人都不知道 自行車正常人類分類是 山地車 自行車 沒有公路車概念 就像一般人不知道大畫幅相機的售價一樣 更甚至不玩攝影圈的連萊卡品牌都沒怎麼聽說


推薦閱讀:

說華為P9的大光圈模式 堪比物理大光圈的是什麼心態?
照相機定焦鏡頭焦段怎麼定的?
gopro和三防相機乃至三防手機有什麼區別啊?
賓得K3 佳能70D 尼康D7100的選擇問題?
佳能發布G1X MarkIII,你怎麼看?

TAG:自行車 | 相機 | 公路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