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月光曲》中,為什麼兄妹倆很窮卻擁有鋼琴?


不請自來。
凌晨看到這麼個問題我還專門去查了查那篇課文...
首先聲明根據貝多芬生平來看這篇文章一定是杜撰的。貝多芬幼年時期就罹患中耳炎、且貝多芬的一生基本都是在奔波和學習中度過的、不過既然提了這麼個問題、我們就來看一下這篇文章、就當是我大半夜不睡覺扯蛋吧。
從這麼幾個角度分析一下:
第一、貝多芬在巡演中路過萊茵河邊的一個小鎮。
萊茵河是歐洲第一河、流經了列支、德國、奧地利和荷蘭。在貝多芬那個年代(1770-1827)、交通十分不便、當時能承接貝多芬的演出的、或者說是能大半夜的走著到達的小鎮、想必也不是什麼太過於偏避的小鎮。
第二、「茅屋」中穿來了斷斷續續的鋼琴聲。
1800年前後歐洲的經濟發展還沒有進入突飛猛進的階段、能在那個時候擁有一個「茅屋」的人、也不算是什麼太窮的人。
第三、茅屋中點著一支蠟燭。
那個時候不點蠟燭的話也沒有什麼其他的照明工具、根據「微弱的燭光」之類的語言可以推測、那個時候這個兄妹倆貌似還沒有用上1802年才出現的現代蠟燭、應該還用的是動物油脂製成的「蜜蠟」(不是現在大家手裡玩的那種蜜蠟啊),那個時候在夜晚還捨得點蠟燭的人、想必也不會是窮的吃不上飯的那種。
第四、兩個人想去看演出。
18世紀的時候鋼琴還是標準的貴族樂器、這兄妹倆想去看演出、證明對音樂有著基本的了解、能斷斷續續的演奏貝多芬的音樂片段、證明這個盲妹妹具有一定的音樂基礎、不然的話你找個啥都不懂的人讓他聽一天他都未必能摸出一個音來。這可以說明這兩個人可能是遭遇了什麼變故才變得生活走向下坡路的。曾經這兩個人也是可以欣賞到音樂的人。
第五、男的正在做皮鞋。
我查了查資料、1800年左右歐洲的手工業從業人員的收入跟當時中國的手工業者的收入基本是差不多的、也就是說這個做皮鞋的年輕人不屬於最低收入群體、可以達到自給自足的標準。不然應該是出去給貴族打工(夜裡不回來)或者是天一擦黑就趕緊去睡覺。而當貝多芬走進屋裡的時候這個年輕人的反應是詢問貝多芬是不是來做鞋的、證明這個年輕人是一位小有名氣的製鞋師傅、經常有人上門來找他定做鞋子、那個年代能定做鞋子的人想必也不會是那些跟他們一樣窮的人、由此看來這個小夥子的收入應該比剛才想像的還要高一些才對。
再扯個蛋吧、兩兄妹沉醉於貝多芬的演奏應該是聽月光的第一樂章和第二樂章快要睡著了....而且貝多芬應該只彈了這兩個樂章...因為如果彈了第三樂章的話這兩個人會一下子就嚇醒了的...
現在我可以說、我不是很同意上面那位的說法、因為鋼琴作為一個不值錢的傢具開始普及的時期應該大致實在1900年左右、那個時候歐洲和美洲基本上所有的傢具廠都在生產各種劣質鋼琴、那個時候才是基本人人都能買的起鋼琴。1800年左右正是鋼琴樂器蓬勃發展的時期、那個年代的鋼琴普遍採用象牙鍵,價值不菲、一般人家根本無福享受。而且整篇文章都沒有提及這兩兄妹生活是十分貧窮的。所以我認為、題主一開始的理解就是有問題的。

我的結論是、這兩兄妹一定是不窮的、雖然沒法跟貴族相提並論、但一定也不是個什麼低保戶。如果硬要說生活為什麼不是很好的話、一定就是哥哥為了給妹妹治眼睛和讓妹妹學鋼琴花掉了大部分的錢。


推薦閱讀:

為什麼歐美巨星很少來中國開演唱會?
為什麼歌神張學友每四年開一次世界巡迴演唱會?這是最後一次嗎?
有哪些令人萬分遺憾的樂隊、歌手、歌曲以及他們背後的故事?
老帕跟多少個流行樂手合作過?
如何欣賞李斯特的鋼琴作品?

TAG:藝術 | 音樂 | 疑問 | 貝多芬LudwigvanBeethoven | 鋼琴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