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初次跑馬拉松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比賽?

開始馬拉松訓練想要選擇一項賽事報名激勵自己,不知該如何選擇?
在選擇賽事的時候應該考慮那些因素?
----
本題已收錄至知乎圓桌 ? 馬拉松之路,更多馬拉松/長跑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首先要說一下,「處女馬」對於一個人的跑步生涯影響很大。好的第一次也許會讓你一直愛著這個運動,不好的開始,也許讓你以後都抬不起興緻……(請大家不要想污……)
原則無外以下:
1. 熟悉的地方,個人感覺,熟悉比風景優美更關鍵,畢竟馬拉松的後半程,跑成了一臉懵逼,誰還看得見神馬風景,最關注的往往是「還有幾公里,還有幾公里,神馬?還沒到?」
我記得三年前第一次跑首馬,最後五公里是在奧森,雖然當時撞牆的厲害,但到了熟悉的奧森,人就開始找到了安全感。後面的路就會好過很多
(文不對圖,圖片是「老司機」我的第20個馬拉松巴黎馬拉松)

2. 熟悉的人,促成一個美好的首馬,人的因素也很關鍵,不論是找到一個老司機帶著跑,給你打氣,讓你心安,或者後面沒力氣的時候遞個膠還是拿個水都很關鍵。
如果找不到一起陪跑的人,那麼有個熟悉的朋友在終點等你,也很關鍵,畢竟面子才是最大的生產力。
三年前的首馬,跑到奧森門口撞牆期,一個人淚流滿面的給接我的同學打電話,說,我不想跑了,太tmd的難受了。朋友問我,你到哪兒了?,我說我到奧森了,他當時就崩潰的說,特么可樂給你買了,肉夾饃也給你買了,我就在終點,趕緊滾過來吧……
於是我就4小時24分完賽了……

3. 良好的心態……熟悉我的人都知道,跑到後半程的我,往往以調戲其他的跑友和給我喊加油的人互動來作為自己興奮的動力。
所以後半程如果是鬧市區或者路過大學的路線,會讓極其疲憊的我們有那麼一點小清新。
尤其是不管是軟妹子的擊掌鼓舞還是大叔們的一句,妹子你真漂亮,都可以讓你邊疼邊忍受幾公里……

不過不論怎樣,走上跑馬這條路,都首先要恭喜你,進坑了!


按照其他人的回答,還是不要參加首屆比賽,一般組織者不太有經驗,組織的不太好。
江浙滬附近的比賽特別多,去http://iranshao.com/bundled_races?page=1type=%E9%A9%AC%E6%8B%89%E6%9D%BE 愛燃燒網站看看打分和評價,作出選擇即可。
我不知道你個人鍛煉水平如何,跑步外的事情說幾句關於比賽的幾點心得,沒排序隨便說下哈。
1、早上早點起來去現場,存包,上廁所都方便,人都少。如果墨跡遲到了(絕大多數人都是醬紫。。),你發現幹啥都是人山人海的,連起跑都會受到影響。
2、跑步時候搞清楚那些是能堅持的,那些是不能堅持的。最近馬拉松總是出事,大家都說要注意身體,沒人說怎麼注意。我覺得如果腿疼,腳疼,這些很疼,是可以堅持的,雖然對身體有損害,但是不至於猝死。但是如果水少,太陽大,心跳加速等,這些是要注意的。(我在比賽時候前者有很嚴重,但是因為跑得慢,不會出現心跳太快,中暑等情況)。
3、如果也經常鍛煉,你會發現完賽還是比較輕鬆的,前面跑,後面走,6個小時也是可以完賽的。如果一直在跑的話,5個小時能完賽。所以不要心理負擔太大,而且觀眾的加油聲也會給你雞血的。
4、過了30以後,做好準備,後面10公里還是很難熬的,馬拉松精華所在。不僅對抽筋什麼的有心裡準備,如果發現補給變少,也要做好前方補給減少的準備,省點喝水。
5、大型、優秀的賽事,提前去跑。按照現在的趨勢,各大知名賽事只會越來越難報名,儘早去參加這些大型賽事。

我修改一下吧:前30還是比較輕鬆的,後面10公里確實不輕鬆,要有充分思想準備。


根據這個回答國內有哪些地方的馬拉松特別值得跑? - 北極的回答再來補充一些:

首先要確定自己的水平如何,不同完賽時段的人,對比賽的要求是不一樣的,跑的慢的(完賽成績在5小時以上的)更需要關注後半程的補給,有人更關注天氣(氣溫、霧霾),有人更關注交通是否方便,有人更關注賽道坡度等等。

關於國內賽事,是有賽事等級的,A/B類,金/銀/銅標,認證賽道,認證賽事,UAAF/AIMS認證等等。一般來說等級越高的賽事肯定越好,目前五個指標全有的,只有上馬和北馬,這兩個也是很推薦的,但這兩個賽事搖號人數眾多,所以比較難以參賽。

國內註冊賽事列表可以在這裡看到:中國馬拉松

最新的賽事日曆:

選擇跑馬有幾點要注意:

1. 賽事主辦的時間,一般情況下前兩年都不會太好,XX首屆馬拉松一般都很糟糕,或者首次由半馬改全馬。
2. 賽道使用次數,一般情況下成熟的賽道是不會有大改動的,頻繁改動的賽道往往要經歷一些考驗,首次使用的賽道往往問題多多。
3. 賽事時間和當地氣候,氣溫過高、過低,海拔、濕度等等都會影響跑馬成績。
4. 剩下其它的交通、領物、補給等最好去問跑過的人,尤其是成績跟自己差不多的跑過的人。
5. 是否死過人,是否頻繁出事故。
6. 盡量報那種純粹的馬拉松比賽,而不是打著馬拉松的旗號舉辦商業活動的比賽,原則上不推薦非註冊賽事。

如果擔心自己跑不好,可以挑一個簡單的,比如鄭開馬拉松就是相對容易跑的。

我個人的評價:

第一檔:北京馬拉松、上海馬拉松
第二檔:廈門馬拉松、重慶馬拉松、杭州馬拉松、蘭州馬拉松、廣州馬拉松
第三檔:太原馬拉松、衡水馬拉松、無錫馬拉松、揚州馬拉松、深圳馬拉松、營口馬拉松、大連馬拉松

要跑馬,盡量問一個跟自己成績差不多的人,問問他都跑過什麼馬拉松,哪個最合適,只有跟自己成績差不多的人,感受上才基本相似。


初次跑馬拉松,最重要的是安全順利的完賽,比賽之外的影響因素盡量少一些——一個沒什麼經驗的跑者首次嘗試馬拉松這樣的距離,比賽本身已經佔據了大量精力和關注度,還要兼顧到其它比如交通和安全問題會很影響首馬體驗。

1、選一個便利的大城市
交通上——
大型城市往往有更為便利的交通系統,方便你抵達或者離開。這與出門旅遊同理,花在交通周轉上的時間越長,越影響體驗。尤其是跑完馬拉松之後身體很疲憊,如果遇到沒有地鐵、公交系統或打車糟糕的城市,賽前抵達起點/賽後離開終點會變得非常痛苦。
如今馬拉松規模比較龐大,起終點聚集上萬人,加上封路,很容易造成交通癱瘓,大城市在應對高人流量上無疑更有經驗。

基礎設施上——

  • 跑馬拉松會遇到很多現實的小問題。比如,
  • 臨時忘帶跑步帽子,是否可在比賽當地找到運動用品商店當場買到?
  • 大清早起床比賽,是否有早餐提供,是否可在賽前買到合適的食物?是否有快捷的24小時便利店?
  • 是否有公共交通或計程車/優步等滿足賽前賽後抵達起點?
  • 起點附近或城市中心有無足夠賓館酒店服務馬拉松選手?
  • 賽道是否可以完成封路,是否該城市有足夠的安保來維持秩序?

等等。
大城市在這些的便利程度上是很有優勢的。也往往有更多的志願者力量(社會志願者、中高校學生)可參與到馬拉松中,他們對馬拉松的參賽體驗提升是非常巨大的。而一般大城市的馬拉松也會同等配置馬拉松EXPO(體育博覽會),也是很好的親近體育了解馬拉松的展會。

另外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你去非洲享受一次超星級的旅遊,代價會比去歐美也許更大些。因為享受到同等服務,欠發達國家的完成同等服務的成本要高很多。馬拉松同理。

2、選一個老牌的榮譽賽事
辦賽經驗很重要——
有過多年辦賽經驗的馬拉松,它會更了解選手需求,也許仍有很多不足,但也有更多往年的經驗可借鑒(只要它願意不斷提高,國內某馬拉松,我不是在黑你)。比如補給點的設置,該放多少水該怎麼處理選手隨地丟的紙杯,等等;馬拉松志願者也多為多年連續參與,他們的經驗也會讓選手體驗更好,而不是手忙腳亂慌慌張張;組委會對賽前賽後的設置/起終點規劃/賽道都更了解一些,選手也可以在網上找到更多往年該比賽的信息,比如其它人的參賽日記和備戰貼士。

多年辦賽的另一個優勢在於,當地市民習慣馬拉松存在,他們對馬拉松帶來的出行不利會理解很多,也逐漸會變成熱情的圍觀者和參與者。國內賽道氛圍比較好的馬拉松,比如舉辦了十多年的揚州半馬,就是沿途觀眾最熱情的賽事之一(舉揚馬例子是想說,這比賽雖貴為國際田聯金標賽事,除了氛圍好,其它都挺爛的…)

儘可能選榮譽賽事——
國際田聯iaaf金銀銅標賽事、中國田協金銀銅牌賽事、aims賽事……擁有這些榮譽的馬拉松都代表了比賽滿足一定硬體要求,它們在組織投入和辦賽條框上都更為嚴格,無論賽道設計、補給、起終點指引這些都需滿足條件,那賽事品質也會有基本保障(這個不能絕對,上面也舉了揚馬的反例)。

3、了解下賽事難度,不要一開始就挑戰「高大上」
都是42公里,馬拉松還是有一定難度區分的。同一個選手在兩條賽道上的正常發揮也許會相差半小時之多。
對於初馬,建議不要嘗試那些太難跑的比賽。比如公認亞洲最難賽道的香港馬拉松,傾斜的粗糙硬路面和過不完的上下坡,各種隧道和橋;比如一些在夏季的高溫馬拉松,陽光直曬會很痛苦;比如美國的大瑟爾馬拉松,要過大橋以及挑戰超強勁的海風,儘管風景無敵但跑起來會很痛苦。
關於賽道難度可以多了解賽事舉辦時間內的天氣情況,春秋季節的馬拉松會比較舒適,也可在網上查下賽道的探路報告,那些比較有挑戰的賽道不妨留著以後跑。

我個人不太建議一開始就目標去刷什麼WMM六大馬、世界六大馬拉松之類。這和潛水類似,一開始就體驗最好的潛點,那後面怎麼玩?跑馬拉松是長久的事,不妨長遠打算,在自己有一定經驗也準備更充分的時候去體驗那些高大上馬拉松說不定會更有紀念意義。

————————

  • 馬拉松跑者的賽道禮儀
  • 看看南半球的首個金標賽事,黃金海岸馬拉松有哪些令人稱道的細節
  • 黃金海岸馬拉松EXPO:遇見好時光
  • 去柏林威尼斯紐約新加坡跑馬拉松:滿世界的跑,也是不斷重新認知世界
  • 世界馬拉松大滿貫(WMM)賽事的完賽證書都長什麼樣?
  • 半程馬拉松和全程馬拉松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 在成千上萬的比賽里,福布斯、BBC、Lonely Planet等媒體推薦了這些馬拉松
  • 杭州馬拉松:山外青山樓外樓,此時此刻正適合在杭州跑一場馬拉松
  • 經歷多年尷尬的吐槽後,36歲的北京馬拉松正在贏回人心
  • 終點線後的這一公里,讓東京馬拉松成為世界最好的馬拉松
  • 香港馬拉松:小小的香港,大大的馬拉松
  • 驕傲跑Pride Run:這是一個彩色的世界
  • 美國一年有多少馬拉松?
  • 柏林馬拉松:給世界一個驚喜
  • 紐約馬拉松:紐約,我愛你
  • Nike Women"s Marathon女子馬拉松系列賽介紹
  • 東京馬拉松:東京の42公里完走地圖
  • 波士頓馬拉松:百年賽道上的傳奇故事

1、離家越近越好,我就是從本地開始第一個馬拉松的。
2、之前跑過長距離。你之前訓練水平不足去哪裡跑都一樣。首馬前我按400完賽勻速跑過30公里,並且是佩戴號碼布練習的。


不知道題主有沒有參加過短距離的長跑比賽,5km10km那種。如果沒有的話建議從這些賽事跑起。從開始有規律的跑步鍛煉到完成首個全程馬拉松,我覺得需要兩年的時間。
參加比賽不等同於平時自己的訓練,總的來說就是氛圍不一樣。比賽時幾千人一起起跑,有塊有慢,跑得時候跟著什麼樣的人跑,跑不動的時候怎麼做心理建設這些都是經驗,甚至在補給站喝水也是新鮮的體驗。
5km10km比賽很多,每個月或者每兩個月挑一個參加,拿兩塊牌子,也對自己的水平有個底。當然如果有15km20km的比賽不要錯過,因為這種距離和半程馬拉松是一個數量級的,可以比較好的判斷自己的水平。每個人的身體總有些脆弱的地方,比如膝蓋腳踝,疲勞的時候會容易受傷,5km10km這樣的距離有可能體現不出來,但是20km就體現出來了。萬一有這種情況出現就要考慮自己的身體能不能支撐一場馬拉松比賽了。有些傷病是因為訓練不足,那就專項訓練;有些傷無可避免,那就要權衡利弊,是不是要堅持參加全程馬拉松比賽。
像這樣一個月參加一個長跑比賽,加上平時自己積累跑量以及針對性的訓練,一年之後建議去參加一個大型馬拉松比賽的半程賽事,不過不建議參加首次舉辦的賽事,最好參加比較純屬的賽事,比如上海馬拉松,每年的線路都差不多的這種,也是熟悉下線路。
接下來一年就是繼續跑步繼續參加比賽了,不過要開始針對全程馬拉松這個距離進行訓練,加入跑團是個不錯的選擇。一般跑團都會有固定的活動範圍,找個離家近的跟他們一起跑,老司機肯定有的,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第二年的馬拉松就是挑戰全馬的時候了,訓練到位,略有經驗,挑去年跑半馬的賽事挑戰全程是最好的選擇,因為路線熟。跑過一次全程之後,開始到處跑馬簽到的征程吧。


1.首先選擇離你生活工作地方距離最近的。比賽的時候,你近乎在自己熟悉的氣溫、風速、濕度、光照、海拔等自然條件下運動,身體的適應能力更強。最不建議生活在北方乾燥環境的漢子到廣州去跑,潮濕悶熱的空氣讓你像抽了氣一樣提不起勁。內陸的跑友去廈門跑馬也是要注意潮汐時的海風的,廈馬往返有好幾公里都在演武大橋上跑,總有一個方向是逆風,有一年折返點離演武大橋很近,一下橋有很多人的腿被風一吹受冷抽筋。同理,南方的跑友去張掖跑超馬、敦煌跑,回來後嘴唇腫得像香腸一樣,太乾燥的空氣也是很要命的。
2.新人最好不要輕易到你從來沒去過的城市跑馬,遇到突發情況你連路邊觀眾的反應都看不懂;有的馬拉松線路會穿過城市狹窄的街道,這裡時不時就會有市民橫穿賽道,有的扶老攜幼,有的騎著車子,你要知道在什麼地點必須要眼觀六路。
3.選擇賽道坡度小,爬坡少,路面平整寬闊的。有的賽道要上上下下幾個坡度,比如杭馬,有的要在橋上跑、海邊跑,海風很大,比如廈馬;有的要在地下隧道里跑一段,光線差,空氣污濁,比如廣州;有的一路上幾乎全程都要被太陽嗮著,比如大部分賽道都是。
4.看賽事規模和承辦能力。首馬就不要追求pb了,完賽一般就不錯了,這就意味著即便到了賽程的最後2個小時,承辦方依然能夠保證在關門時間內的飲料、水的補給到位、路面交通仍然的管制暢通。有的地方在關門時間內就開始允許部分社會車輛通行了,你本來就已經咬牙堅持了,還要再吸入讓人反胃的尾氣,恨啊。廣馬組織就不錯,一路上有很多民警或志願者拿相機拍照,不文明的跑者或路人觀眾都會被拍攝。

另,一點提示:
a.口袋裡一定要帶零錢和紙巾。如果沒有隨時帶補給品,路上可以就近到便利店買塊麵包啥的,當然最實惠的是包子店賣的花捲了,不要吃包子,蔬菜纖維難以消化,增加胃部動力,花捲首選、饅頭次之。
b.貼身的衣物比寬鬆的衣物更好。如果有專業的運動壓縮衣褲是最好的,沒有的話也不要選擇太緊身的,更不要太寬鬆的,相比之下,適當緊身一點比較不會磨破皮膚。也可以在比較容易磨破皮的地方塗抹凡士林等。
c. 不要穿全新的衣服鞋襪跑,鞋子一定要穿跑步鞋,不要穿羽毛球鞋等其他非跑步鞋。所有衣物鞋襪最少穿過3次跑10km以上吧。


報自己城市的馬拉松。
從10公里開始。
不要眼高手低。不要只顧po照。


如果僅僅只是全馬的話,初次跑馬拉松主要還是以下幾個

1)關門時間,日本的大部分馬拉松賽事都是7小時或者6小時,這樣子的話你只要保證跑完30公里基本上就不太會被關門了,有些關門時間5小時的比賽要好好考慮哦!

2)賽道平坦度,我跑過的馬拉松裡面奈良馬拉松實在是太虐了。。。這個如果作為首馬的話基本上就是摧毀人信心的,所有的馬拉松比賽官網都會有賽道的海拔圖的,請參考一下賽道的海拔圖

3)賽事補給,日本的比賽基本上補給都還不錯的,主要就是運動飲料的供給以及食物的供給,美食是我每次跑步的動力和源泉!!!


好了,雖然我一次也沒有參加過東進馬拉松,但是除了東馬之外我自然最強烈推薦的大阪馬拉松,如果是國內的賽事的話因為我幾乎沒有跑過,姑且推薦上馬吧!
上海馬拉松的坡度還是非常平坦的,6小時的關門時間也足夠了。而且賽道上的補給基本上還是不錯的,主要沿途的大媽也很給力!
而且說一句,上馬的前20公里賽道基本就是上海的精華部分,外灘,人廣,靜安寺,淮海路,新天地,世博浦西區域,龍華寺,上海體育場。 沿途還是非常非常不錯的!


去年中秋節一個人第一次參加瀋陽國際馬拉松,在此之前沒參加過任何比賽,同學都說到時候不行就不要堅持了,最後三小時內跑完半馬,五公里之後就岔氣了,十五公里之後真的是靠毅力,後來身上都是鹽粒,回學校連走路都沒有力氣,但是真的堅持跑完了,然後就有種做什麼事情只要全力以赴就可以做到的勇氣。


專家說初次跑馬拉松的人不宜跑馬拉松,就好像早晨空腹不宜進食………


首選熟悉的城市!這樣就好找地方,跑完了也能回家。剛跑完其實走路就開始酸爽了,特別是下樓梯。
其次如果在外地,就是起碼有認識的小夥伴一起參加。賓館定的方便一點。
第一次的話,首選半馬,先感受一下,首選氣候宜人的時間和城市,並且查看地圖,查看坡度,一般都會寫明的,第一次要選擇較為緩和的公路比較舒適。
我8月參加了第一次半馬,和三四個同學一起去的~就在自己城市的downtown,地鐵15min就到出發點,回來也是15min地鐵,超贊~


找到能有一個有經驗的小夥伴陪的比賽!第一次半馬要不是有人帶,我絕對跑不下來!ta可以帶你控制節奏,跑不動的時候激勵你,畢竟馬拉松最需要的是堅持。


我和樓上的幾位觀點有點兒不一致,認為去一個陌生的城市比賽更加合適。
1、會有很多新鮮感,會提高你的神經興奮度,減少疲勞的感覺
2、更加有成就感
3、更加全心的到比賽的準備中
當然準備工作要更加充分
1、住宿是否安全、安靜,便於休息,退房時間是否合適。
2、吃飯是否方便、飲食是否合適
3、往返賽場交通是否方便


1.離家近或者熟悉的城市,不至於在交通上費太多心思。
2.選周日比賽的,周六能去熟悉下環境。
3.選起跑時間相對較晚的,8點左右最好。
4.最好有人一起,或者一起跑的,或者在終點等你的。


初次可以找個小夥伴報個線上馬拉松,現在線上很多~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廈門半程馬拉松發生猝死事件?
一項正規的馬拉松賽事應該包含哪些安全保障和補給設置?
你有什麼特別的馬拉松經歷嗎?
在寒冷的天氣里長距離跑步有哪些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如何避免受傷?
參加馬拉松時如何補給能量和鹽分?

TAG:馬拉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