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午不食是否合理正確?

看到現在有一些在提倡過午不食的話題,對於過午不食提出的好處主要都集中在晚上不吃飯可以讓腸胃得到休息益於健康,助於減肥等。
我想請教一下過午不食是合理或者是正確的嗎?我主要是基於下面幾點對過午不食產生了些疑惑。
1,如果人類本不應該晚上進食的話,為什麼傍晚開始就會肚子餓?飢餓感的作用是否類似於疼痛對大腦發出「危險」的信號一樣,是在提醒大腦現在需要補充食物和能量以維持身體運作?
2,為什麼不僅在中國,在世界各國都有吃晚飯的習慣。如果晚上進食是對健康不利或者說是不正確的一件事的話,為什麼可以在人類中形成吃晚飯的這一普遍性動作?
3,在網上查到一些關於古人不吃晚飯有益健康的文字,雖然沒有考證這裡的古人指的是什麼朝代。但至少在中國大家吃晚飯這件事應該不是最近幾年才有的,通過文學作品和歷史書籍也能看出清朝人和兩三百年前的歐洲人也吃晚飯。如果吃晚飯是對健康不利的行為,為什麼大家沒有意識到吃晚飯的危害,沒有將其從人類發展或進化的過程中逐漸摒棄出去?好像抽煙,隨著時代發展大家越來越意識到香煙的危害,從而對這種行為進行越來越嚴厲的管理。
4,現在我國或其他哪國對過午不食是否進行過系統性研究?有無足夠的數據能體現出過午不食對身體的影響?比如抽樣過午不食的人群要比吃晚飯的人群的平均壽命長,或者健康水平高等。
如有明白的人士請賜教。謝謝。


感謝邀請。這是個很好的題目,我多說幾句。

「過午不食」,實際上是佛家戒律,這個「午」,是指正午,大概是中午11點到下午1點這段時間,過了這段時間,就不能吃東西了。

後來網上開始流傳「過午不食」減肥保健。過午不食,晚飯不吃,對健康有好處嗎?當然沒好處。

網上有人講,古代人就不吃晚飯,實際上這是胡說。翻翻古書,很容易找到古代人一日三餐飲食習慣的證據。

上古時期老百姓普遍是兩餐制,一天兩頓飯。第一餐叫「朝食」,大概是上午9點吃;第二餐叫「
脯食」,大概是下午4點吃。《孟子》里講「饔飧而治」,饔就是朝食,飧就是脯食。這麼吃,主要是當時生產能力低下,糧食有限,不得不這麼吃。

研究古代食制,很多學者認為秦漢以前,老白姓都是一天吃兩頓,實際上也未必。比如《莊子·內篇》說,「適莽蒼者, 三餐而返, 腹猶果然」,戰國時《日書》里也有記載,傍晚和夜間,還有一頓叫「暮食」。看起來那時候已經有一天三頓的吃法。但有學者說,可能在當時,有錢人已經開始一日三餐,老百姓還是吃兩頓,或許有道理。

但《戰國策·齊策四》又有「士三食不得饜,而君鵝鶩有餘食」的講法,意思是讀書人一天三頓都吃不飽,你這裡鴨鵝吃不了,看起來那時老百姓也流行一日三餐了。

不管當時老百姓怎麼吃,但據《周禮》講,王肯定是一日三餐,早上吃「朝食」,之後吃「燕食」,燕食就指午飯和晚飯。所以,上古時候,特權階級,無疑是一天三頓。老百姓可能吃不起,一天兩頓就湊合了。所以,第一,兩餐制,就算有,也不是為了養生,確實是沒飯轍。第二,如果古人認為兩餐制有助於養生,特權階級肯定第一個上,何必吃三餐禍害自己的身子。

古代特權階層吃的好,不但有三餐,還有四餐制。比如漢朝帝王就是法定四餐制。班固《白虎通》還解釋了原因,說,「王者之所以日四食何?明有四方之物,食四時之功也。」這是把四餐跟四方、四時相對,其實就是給帝王多吃找借口。

學者估計,魏晉以後,一日三餐就比較普及了。到了隋唐,基本上甭管有錢沒錢,大家至少都是一天三頓。那時候,也就有了「中餐」、「午餐」這類辭彙,比如賈島《送貞空二上人》詩云:「林下中餐後,天涯欲去時」,就管午飯叫「中餐」。白居易《詠閑》云:「朝眠因客起,午飯伴僧齋」,就叫午飯了。

但滿人的習慣是兩餐制,所以清朝皇宮的食制,都是一天兩頓,連皇上也不例外。不過老百姓該怎麼吃還怎麼吃,不跟皇宮裡一個講究。而且,實際上皇族也不是真的一天兩頓,正餐之外還有加餐,大概也是一天四頓。

所以說,網上所謂古人都是一天兩頓的說法,很滑稽。古人也是人,肚子餓了也難受,有條件誰受那個窮罪。

說回營養去,從現代醫學的角度講,不吃晚飯也沒好處。

首先,一餐混合膳食消化吸收的過程,大概是4-6小時,剛好適合一日三餐。而且,人體內消化酶的分泌,也有早、午、晚的節律性。

另外,不吃晚餐,中午之後就不吃東西了,從大概12點到轉天上午8點,整整20個小時不進食,這才真叫吃飽了撐的。

兩餐之間間隔時間太長,從保健的角度講,主要有以下幾種壞處:對免疫功能的,對大腦的,和對心臟的不利影響。

兩餐之間間隔時間太長,不利於穩定血糖。低血糖會導致應激激素濃度升高,比如糖皮質醇,這種激素會增加機體蛋白質分解,造成肌肉丟失。糖皮質醇是強烈的免疫抑製劑,長期糖皮質醇水平過高,對維持正常免疫功能非常不利。

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也是一類升血糖的應激激素,這東西濃度升高也不好,除了一些不適感之外,主要容易誘發心率不齊。還有可能增加人體氧化應激壓力,簡單說就是造成自由基增多。

中樞神經的食物主要是葡萄糖,低血糖還會造成大腦能量供應不足,降低腦力勞動者工作效率。長期低血糖,不讓中樞神經細胞吃飽,可能會造成一定程度的中樞神經損傷,這類損傷多是不可逆的。

葡萄糖是很多免疫細胞的能量來源,比如淋巴細胞、巨噬細胞,低血糖本身就有可能造成免疫細胞活性降低。

谷氨醯胺也是免疫細胞的食物,長時間不進食,循環谷氨醯胺濃度降低,也會影響免疫功能的維持。

葡萄糖還是心肌的能源,低血糖也會對心臟正常功能產生影響。

所以,該吃不吃,絕對不好。過午不食,不是養生,是毀身體。

當然,用這種方式減肥,確實效果好。但這種減肥法,不是什麼高科技,傻子也能想出來。乾脆連早飯都不吃,一天一頓,瘦的更快。問題是,這種靠挨餓減肥的方法,是以損害身體健康為代價的,本該一票否決。

另外我看網上有所謂「首席營養學家」講,晚上人體不消耗熱量,幹嘛吃東西。這種錯誤太低級了,夜間人體怎麼會不消耗熱量,晚上人體也要維持體溫和免疫功能,大腦活動照樣活躍。退一萬步講,晚上睡覺了,人難道可以不用心跳不用喘氣?

有人說,減少熱量攝入,有助於保持健康。這話可能是對的。因為到目前為止,唯一確定能延長生物壽命的方法,就是大幅度減少其熱量攝入。這類實驗在20世紀30年代就有,在不會導致營養不良的情況下,把老鼠的食物熱量降低到平時的1/3,老鼠能多活4年,比正常壽命延長了50%。最近在針對猴子的實驗中也獲得了類似的效果。

有些人也在踐行這種方法,保證基本營養的情況下少吃東西。至於效果如何,目前還沒有系統的研究結論。但即便這種方法有效,減少熱量攝入,不代表不吃晚飯。這是兩個概念。

想靠少吃保健,可以每餐都減少熱量攝入,一天三頓,該吃還是要吃。范志紅等營養學家也批評過「過午不食」的飲食方式,認為並不具備宣傳中的好處,反而弊端頗多。

范志紅總體上她是不提倡這種飲食方式的,她說的九點睡五點起,本身是一種特殊的作息方式,即便如此,她也同時強調下午還是要加個餐。這其實已經不是過午不食了。


(本答案被知乎日報收錄)先放脫水以後的結論:

過午不食的膳食模式可能對沒有其他基礎疾病的肥胖或2型糖尿病患者有益,可以在專業人士指導下循序漸進地嘗試,但不適合本身有消化道疾病或晚夜間工作活動多的人士。

——————————————————————————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無論是知乎的現有答案還是在其他知友群里的討論,大家都各執一詞,支持和反對的都不乏生物和醫學話題的大V,在下也來冒昧發表一下觀點,請方家指正。

一、「過午不食」的風險與禁忌

關於「過午不食」的最大爭議,應該是不吃晚餐有可能增加胃潰瘍的風險,支持這個觀點的一方認為如果不吃晚餐,一天中將有十多個小時沒有食物進入胃部中和胃酸,過剩的胃酸可能直接損傷胃粘膜引起胃炎、胃潰瘍。而反方則認為胃酸的分泌受到進食調節,在沒有進食刺激時胃內只有少量胃酸分泌,並不會導致嚴重後果。前者的觀點似乎較為符合我們的生活經驗——差不多每個人都經歷過長時間不吃飯、吃飯不規律引發的各種胃部不適,而目前也有一些實驗證據支持這個觀點。新加坡國立大學附屬醫院的研究人員發現:當受試者每周有2次以上進食時間與其本人正常進餐時間相差兩小時以上時,幽門螺桿菌相關胃炎的患病率會顯著增高[1。我國上海交大仁濟醫院的團隊也發現不規律的進餐是疣狀胃炎的危險因素之一[2]。但「長期的不規律進餐」和「長期規律的過午不食」之間還存在差異,後者導致消化道疾病的風險有多大還需要更完善的實驗設計進行評估,而本身存在消化道疾病的人應該還是遵循一日三餐的膳食方式。

反對「過午不食」者的另一個論點是現代人的作息和古代人不同,古代人日落而息,而現代人晚上還要娛樂和工作,只吃午飯無法支撐夜間的能量消耗。筆者傾向於這種可能性的確存在,但大概是需要評估的指標較為主觀,難以清晰界定(比如,如何定義評估能量不足引起的虛弱感就相當棘手),目前還我還沒有看到具有說服力的相關研究結果,

二、目前證據表明,「過午不食」及類似的進食模式有可能對超重和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患者有益

目前有部分研究的結果提示「過午不食」——或者說一天中總的攝入熱量沒有發生大的變化,但是對時段和次數進行限制的進食方式——可能有助於肥胖和糖尿病患者的治療。2014年,捷克布拉格糖尿病中心的團隊將54名糖尿病患者分為B2和A6兩組,都攝入總熱量和營養物質構成相同的低糖低熱量膳食,不同點在於B2組每天只進食2次,而A6組每天進食6次。經過為期3個月的干預後,B2組的體重、肝臟脂肪比例、血糖、胰高血糖素等指標均較A6組有了更加明顯的下降[3]。2015年,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研究者將18名糖尿病患者分為B型膳食組(早餐高熱量,晚餐低熱量)和D型膳食組(早餐低熱量,晚餐高熱量),但兩組一日三餐的總熱量攝入基本相等,經過7天的不同干預之後,研究者發現進食低熱量晚餐的B型飲食組血糖相關指標較D型飲食組有較為顯著的改善[4]。美國多年來一直在進行國家健康及營養調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NHNES),主要是讓受訪者回憶過去一段時間的膳食等情況並填寫問卷,有研究者對2003-2012年的兒童及青少年NHNES數據進行了分析,發現對於12-19歲的青少年,進餐次數與超重和腹型肥胖發生率之間存在正相關關係[5]。雖然上述研究在研究對象人數、調查方法、觀察指標以及觀察時長等方面還有進一步改進的空間。但根據現有的資料,我們可以較為謹慎地得出結論:在沒有特殊禁忌症的前提下,即使一天攝入的總熱量不變,「過午不食」或其他低熱量晚餐的膳食模式也可能對肥胖和2型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的患者有益。

在心中想像了無數讀者「說人話」的怒吼之後,在下覺得還是有責任給出一個比較明確的結論:基於現有的生理理論和研究結果,「過午不食」可能對已經患有營養過剩和代謝性疾病的人士是一種有益的膳食模式,但「過午不食」是否適合自己、具體如何實施還要經過專業人士的評估和指導,循序漸進地實踐,有明顯不適時應該及時中止,同時不建議本身有消化道疾病以及晚夜間還要從事較多工作和活動的朋友採取這種膳食模式。

參考文獻:

1. Lim, S.L., et al., Irregular Meal Timing Is Associated with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nd Gastritis. ISRN Nutr, 2013. 2013: p. 714970.

2. Zou, T.H., et al., Factors affecting occurrence of gastric varioliform lesions: A case-control study.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6. 22(22): p. 5228-36.

3. Kahleova, H., et al., Eating two larger meals a day (breakfast and lunch) is more effective than six smaller meals in a reduced-energy regimen for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 randomised crossover study. Diabetologia, 2014. 57(8): p. 1552-60.

4. Jakubowicz, D., et al., High-energy breakfast with low-energy dinner decreases overall daily hyperglycaemia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a randomised clinical trial. Diabetologia, 2015. 58(5): p. 912-9.

5. Murakami, K. and M.B. Livingstone, Associations between meal and snack frequency and overweight and abdominal obesity in US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from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NHANES) 2003-2012. Br J Nutr, 2016. 115(10): p. 1819-29.

(本文首發於我的騰訊企鵝號「胡遠東醫學科普」)


過午不食來自佛教,佛教里的說法是中午以後吃飯,下午人會瞌睡,昏昏沉沉,不利於學習佛法,所以……

其實主要原因我分析如下:

印度天氣炎熱,古時候又沒有冰箱,佛陀上午帶弟子出去化緣,化來的食物必須中午前吃掉,若放到晚上吃則會變質。若要吃晚飯,則下午又要去化緣,那真的沒時間學習佛法了,與要飯的無異,所以施行過午不食。這一規定也成為小乘佛法的一條戒律。但在藏地,因為天氣寒冷,且研習大乘佛法,所以並不要求這樣做,但也有些僧人自絕遵守這條戒律,令人讚歎!

其實很多宗教戒律都是應和當地的風土人情,比如伊斯蘭教不讓吃豬肉,其實在伊斯蘭教出現前,由於中東地區炎熱乾燥缺水的氣候條件,豬很容易得瘟病,吃豬肉就遭到嚴重歧視甚至禁止,伊斯蘭教只不過順應民俗,將這條寫入戒律。

普通人要不要過午不食?晚上少吃點是對的,有利身體健康。但你們若去泰國等信奉小乘佛法的地方去看他們的僧人吃飯,中午吃得巨多,一罈子食物,好嚇人,這樣會嚴重加劇腸胃負擔和心臟供血負擔。且頭天中午到第二天早晨時間隔太久,膽汁長時間不分泌出來易得膽結石。所以普通人我不建議過午不食,晚上少吃點就行了。


已經堅持四年過午不食了,個人覺得是非常好的減肥方法,吃的東西也變得健康很多,以前皮膚不好,經常長痘,現在只是偶爾長一兩顆

當然,每個人都不一樣,不採取過午不食這種極端的方法也可以,不過不吃夜宵,晚飯少吃並且少油少鹽,不吃零食,多吃蔬菜堅果粗糧,早睡早起,這些生活習慣是適合每一個人的

健康是由內而外的,經過這幾年,再看到那些花錢買高檔護膚品但是吃的卻是油膩的外賣的人都覺得得不償失

還是那句話,因地制宜,自己試一下比什麼建議都強


誰餓誰知道


合理不合理不知道。體重倒是下的很快,一年減了15kg吧。而且只要熬過頭一個星期,慢慢晚上就不想吃飯了。還能把吃飯的時間省出來刷知乎。可以說是懶人減肥的快速方法。


前面有答主說的很詳細,各種考證、各種科學知識,這些我都不懂,我就說我自己的想法。

古代沒有電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按照華北地區來說冬天5點多、夏天7點多就天黑了,從午時結束的下午1點開始,到睡覺的下午7點,也就是6個小時,而今天我們6點吃晚飯12點睡覺的話,中間也是隔了6個小時。

不考慮社會的變化和現代人的作息時間,片面的採用過午不食的方法基本等於自殺吧


過午不食屬於 佛教戒律 「八戒」之中的一條,是在家居士可以持守的戒律之一,比基本的「五戒」需要的修行基礎要多點。
佛教戒律都是為修行服務的,不是為了養生和健康什麼的。所以這個問題改成「過午不食戒對修行有什麼利益」誤導會少點。
從佛學的修行內容來看,日常生活中保持正念、盡量斷絕對外界環境的追逐是其一;用觀呼吸、經行、四十二身分等專門深入的方式修定和觀是其二。
這樣的修行生活有幾個特點:由於思維活動的極大減弱,消耗的能量會減少,兩餐的能量就夠了;即使是初學修行者,因為他們的作息時間和世俗人玩到半夜不同,不會有到晚上餓到不行的情況;由於修行需要長時間高質量的專註,飽食之後的那種生理狀況不利於修行;真正的修行者會將所有的精力都投入修行,所以他們選擇了托缽乞食的方式來解決必要的營養問題,能少花點時間托缽就絕不會因為口腹之慾而多吃。


連夜宵都拒絕的人生,跟鹹魚有什麼區別!


我有試過過午不食大概兩三個月

那時候我練瑜伽,然後晚飯就吃一個蘋果,減肥效果很快,大概兩三個月就減了十斤吧,102到92。後來恢復飲食,94左右,現在體重有點太輕了,90邊緣,不過和過午不食沒關係了。

好了,先說說好處。

1.治好了便秘,對的,大概是腹式呼吸以及過午不食的效果。現在一直都很順暢了。當然現在的習慣是每天起床喝水,白天還喝兩大保溫杯。

2.那段時間皮膚變好了,據舍友反應的,和瑜伽也有關係吧,然後腰變細了好多。

不好的地方。
1.剛戒掉過午不食的時候會恐慌,害怕會胖很多,突然間不懂該不該吃晚飯。

2.身體的話,是沒以前好,但我覺得這是其他原因,和那段時間的習慣關係不大。

其實最重要的注意點

1.當你決定要過午不食的前一天晚上,你可以選擇喝粥,讓胃有個過渡的時間,同樣,當你恢復的時候第一次吃晚飯同樣也要少吃。

2.不要突然覺得餓就開始爆飲爆食,即便想吃,也不要吃難消化的東西。

3.最後,不要因為計劃被打破了,就心情不好,吃飯本來就是很快樂的事嘛。


吖?難道不是過五不食嗎。。。所以我一般在五點前吃飯 #_#


僅以一個佛教徒的身份回答問題
----------------------------------------------------------------------
過午不食的起源來自印度,為什麼呢?佛教里講早晨是天人進食的時間、中午是佛陀進食的時間,晚上呢,呵呵達,是惡鬼在吃飯、所以呢,作為一個佛子,應效彷彿陀的言行。再有,我們出家人沒有多大的體力勞動,吃多了不消化,打坐的時候妄想就多、所以呢,不吃晚飯也就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但這樣的話、早上就吃的灰常灰常多啦,對胃不好。再有,我們日常生活中還要打坐,禪悅為食你懂不懂?懂不懂?


有個新聞,杭州29歲的小夥子5年過午不食,結果胃黏膜廣泛充血糜爛,長了兩個直徑大於2厘米的潰瘍,還有出血和咖啡色血痂。···

過午不食從字面理解就是過了正午(中午11點到下午1點)直到次日黎明都不再進食。它最早來源於佛教。佛陀規定過午不食有完整的理論訓練體系,其目的是為了便於修行、清欲、養生等。後來,過午不食在醫學中曾被明末清初的醫學家喻嘉言在《寓意草》中提及,特指血證兼痰證飲食最需要注意飲食禁忌的道理,過午不食更應該理解為「非時不食」,即按時進食,也就是說在該吃的時候吃,不該吃的時候不要吃。

BUT!

現代人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種壓力,遠比古時的僧侶承受的更多,因此我們必須保證每天能從食物中攝取足夠的能量。而且不同人群、不同年齡本身就存在客觀的個體差異,經常坐辦公室的跟經常做體力勞動的人需要的能量是完全不同的,不能用同一個標準去衡量。

過午不食更多是從修行的角度來說,作為養生方式應該因人而異,不可盲目照搬。人體內具有生物鐘,到了吃飯的固定時間,胃就會開始加速蠕動,同時膽汁分泌旺盛。午餐後不再進食,讓身體長期處於空腹狀態,沒有食物可消化,膽汁、胃酸就會出現空運轉。空運轉的時間一長,膽汁、胃酸就會出現逆流,腐蝕胃黏膜,形成消化性潰瘍及膽汁反流等。而且,身體內部有著自己的調控識別,長時間挨餓,會讓身體對這種行為作出調控反應,加強胃腸對早餐和中餐食物的吸收率,降低基礎代謝率,使更多的能量轉化為脂肪。

「不進食」和「少進食」是兩個概念,不能混為一談,尤其是不吃晚餐其實存在一定的危害。不吃晚飯容易誘發低血糖,尤其對於糖尿病患者,會導致器官營養供給不夠,人體抵抗力也會隨之下降。但晚餐吃太多對身體也極為不利,因為晚上人體新陳代謝速度減慢,加之運動量減少,很容易造成脂肪堆積形成肥胖,從而誘發各種疾病的發生,如肥胖、冠心病、糖尿病等。

每天的17-19點是最佳的晚餐進食時間。吃得太早,睡前容易餓,不僅影響睡眠,也會影響胃部健康。但也不能吃得太晚,最遲也要與睡覺相隔4個小時。這樣不僅可以給腸胃消化吸收營養留有充足的時間,而且還可以做一些比較舒緩的運動,讓攝入的熱量可以進行代謝。

正常的養生之道應該是「飲食有節」,一方面飲食要有份量節制,即「先飢而食,食勿令飽;先渴而飲,飲勿太過」;另一方面飲食要有時間觀念,「不飢強食則脾勞,不渴強飲則胃脹」,既不能「過午不食」,也不能「時時都食」,「食少節身方為根本。」

最新國際國內健康資訊,

最全最專業的健康平台。

歡迎關注我

關注「億家健康中山站」微信公眾號


演員周傑在採訪中說自己過午不食已經堅持十年了,很好的保持了清瘦的體型,我想他已經習慣了這種生活方式!


這幾天沒翹課忽然悟到了原因了,因為很多人(比如我)吃了這頓盼下頓,越臨近飯點越心不在焉,根本不想聽課。
如此發展下去起床盼睡覺,過完周末盼下一個周末,放完寒假盼暑假。
如果取消晚餐夜宵,就可以安心學習一下午了,不然肯定老想著晚上吃什麼。。。


現身說法
我曾經有個鐵胃,吃什麼都能消化了,身體倍棒。
後來看了點關於養生的書,包括辟穀之類的,覺得人要少吃,直到不吃。然後決定要從第一步過午不食開始。
剛開始晚上不吃飯會一直打嗝,是那種肚子里有氣的打嗝。後來就習慣了,就能忍受了。然後早上中午吃飯。
也就兩個月以後吧,明顯感覺吃東西不消化,吃了胃疼,吃碗麵條都打嗝,天天打嗝,肚子里沒氣,就是神經抽搐那種打嗝,慢性胃炎。
現在再也不搞這個了,太毀身體,懷念以前想吃啥吃啥的日子。
現在一年多過去了,我的胃依然沒恢復好。


看再多的答案,理論知識,不如你親自試一個月。
試了,你才會更了解你的身體。也會更了解食物對於身體的作用。甚至食物在不同時段對身體的作用。
我不是嚴格的過午不食,晚上會喝蔬菜水果的奶昔。對減肥沒有多大幫助,但是對心性卻有提升。


過午不食很容易繁衍成暴飲暴食 完全不科學不健康 晚餐吃一定要吃 只是吃得清淡點 五六分飽就差不多


正確,也不正確。

《素問》的確提倡過午不食,理論基礎是人的消化需要依靠陽氣,上午為陽,過午為陰。上午進食身體可以利用天地的陽氣來消化食物,而下午進食,因為天氣已經由陽轉陰,身體就必須從自身的陽氣中抽取出來消化食物。

可是素問並不是單說這點,也是說到人一整套的生活方式,甚至是人生觀。比如清心寡欲,無欲無求,嚴格按照自然規律作息等等(原文節選: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過午不食,是要建立在古人相對原始的生活習慣上的,太陽落山就要滾去睡覺。而且下午要是餓了也會吃一些好消化的點心,所謂點心,就是一點點,不吃飽,只是讓自己不餓就好。

看到這裡,讀者肯定會說,臣妾做不到呀。我要工作,要交際不可能沒有欲求,那麼早睡。即使在古代,《素問》也是被認為是貴族的養生學。本來就是素女和貴族的問答,不是給普通老百姓養生用的。用現代的話說就是:沒錢養個鳥= =(現實好殘酷)。

另外克制飲食修鍊,也是要在一定的身體基礎上的。

比如習武的人,一個月會挑一天就是不吃東西,來練自己耐饑渴的能力。也會故意挑一些粗糙食物來磨練自己的腸胃。可是這必須要在有金剛一樣的身體之後這麼干。

就好像有人跑1萬米是鍛煉,有人跑1萬米可以跑到肌肉溶解,循序漸進和適合自己的鍛煉和養生方式很重要,不要覺得別人怎麼樣,就生搬硬套到自己身上。

彼之蜜糖可能是吾之砒霜。

現在因為大家普遍睡的比較晚,過午不食,可以調整為晚餐少吃一點,吃到7成飽。早點睡覺,不要讓肚子餓了再去睡,也可以在睡前喝一些牛奶等保護胃部。


各種考證以及科學道理看第一的答案就好。
我只想說一句,古人什麼時候睡覺?_?
我平時一天吃兩頓三頓都可以,但是一旦趕起進度要刷夜了,一天要吃四頓到五頓的好嗎。。。凌晨四點的城市什麼樣子我根本不care好嗎,凌晨四點的飢餓簡直鋪天蓋地讓人窒息啊!餓到撓門!必須好好吃一頓!

至於是否合理正確,要根據各人生活方式和生理狀況來決定吧。


推薦閱讀:

減肥對外貌的改變有多大?
小米智能秤好還是PICOOC有品魔秤好?
减肥总能带来心理问题吗?我该怎么破 ?
為什麼用生酮減肥法期間不能吃豆腐,豆漿之類的豆類?

TAG:健康 | 減肥 | 養生 | 衛生 | 節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