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動畫理論研究的目的是否是為實踐指路?

想聽聽大家都是咋想的


謝邀。其實題主問了這個問題讓我想寫這篇文章的。已發表於《中國文化報》2015年5月4日,報紙上的標題是《動畫理論:是洞見,而非技法指南》。


失聲的動畫理論,失衡的動畫教育


以下是全文。

——————

在很多動畫創作者眼中,動畫理論研究是微不足道的,不止一次聽到有人說「動畫這種東西,根本不需要理論研究,做片子才是王道」或者「做片子做不好的人才去搞理論」云云。實際上,行業內一直存在並蔓延的輕視理論研究的觀念,是令動畫行業難以獲得深度認同和尊重的原因之一。


理論研究不等於梳理總結寫寫字


輕視理論研究的人首先對「理論」的理解有偏差,其次對學者身份也持有偏見。在他們的觀念中,理論研究就是梳理回顧一下某位導演以前做過哪些片子,或是總結動畫技法。其實,這種梳理總結僅僅是做動畫理論研究的必要一步,雖屬於學術研究程序,但形成的東西並非理論本身。

講得通俗一點兒,如果把動畫理論研究比作烹飪,理論本身是做好的菜肴,那麼歷史梳理和技法總結僅僅是備好食材,或者說剛把菜洗了一遍——別忘了,多數的菜並不適合生吃。


所以,理論研究可不等於「寫寫字兒」。我們可以把動畫史寫得篇幅很長、很全面,對每個作品都進行詳細的歸檔記錄,但這不一定能形成理論,一本厚厚的世界動畫史里很可能不含有任何理論;我們也可以把動畫影評寫得很精彩甚至天花亂墜,但影評通常也難以形成理論。一些分類學的工作僅僅提供了一些分門別類的概念,還不能算是嚴格意義上的理論。


從概念性的知識上升到真正的理論需要經歷一個複雜過程,合格的理論研究應該對概念做深入的解釋,為概念之間建立邏輯聯繫,識別事物和現象中的內在因果機制,因此,理論作為最終「做好的菜肴」需包含假設、概念、解釋等多個維度。


這涉及到一個重要的問題:理論到底是不是為實踐服務的?不完全是。為什麼這麼說?第一,理論是抽象的,不是技法指南。動畫理論不可能像軟體教程那樣為一個動畫創作者提供操作的具體方法,不能告訴你怎麼加粒子系統、怎麼綁定角色、骨骼怎麼輸出序列幀。第二,理論是一種洞見,它能讓你對某事物產生特別的認識,好的動畫理論能夠刷新你對動畫的理解。


舉個電影學的例子來說明理論的這種特殊「指導性」——精神分析理論被譽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學說之一」,如果該理論從未進入過電影創作領域、影響到電影創作者,很難想像《穆赫蘭道》、《生死停留》、《恐怖游輪》這些直接嵌入了精神分析要素的電影是如何誕生的。這些作品的產出均與精神分析理論對創作者的影響直接相關,不過,這種影響並不速成,不能讓你很快完成一部片子,卻在更深的觀念層面起決定性作用。尤其是在上世紀60年代,電影理論直接和精神分析進行了結合,產生了精神分析電影理論,將電影隱喻為「鏡」,翻開了人們對電影認識的全新一頁。

和龐大完備的電影學相比,目前專門針對動畫學科的理論建構少得可憐,動畫學仍是理論上的矮子。這也是那些質疑動畫理論必要性的人提出疑問的原因所在,因為他們根本沒看到真正的動畫理論是什麼樣子,以為那些「洗過一遍的菜」就是完成品了。


動畫理論失聲導致動畫教育失衡


動畫這個學科里雖有獨立的技法體系(主要是動畫運動規律),然而被大量使用的理論和概念多數來自其他學科——比如從電影學拿來了蒙太奇理論、長鏡頭(景深鏡頭)理論,拿來了攝影機和景別;從設計學拿來了一些設計理論等。當然,這些借用過來的內容並不是簡單的概念羅列,以「蒙太奇」為例,簡單的3個字背後,不光有各種蒙太奇分類,而且有一大套完整的體系來支撐,無數學者都曾在蒙太奇上傾注了心血。

但是,跨學科引入的概念過多,使動畫自身遭到了擠壓,存在感漸漸變弱,在一定程度上已經陷入了學科身份危機。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大導演或藝術家願意嘗試動畫,但認為動畫只是他創作生涯中的一種可行手法而已。動畫的地位在多數場合被嚴重矮化,國內動畫師更是被視作普通的匠人,薪資待遇普遍很差。動畫創作者們對實踐的熱情與對理論的冷漠也形成了鮮明對比,做理論研究的人少之又少,就連廣義上的動畫學術研究也缺乏有用成果,動畫理論嚴重失聲。

這種理論失聲也直接導致了教育失衡。筆者曾協助某出版社推薦申報一批動畫學科教材,在細緻翻看近年市面上動畫教材的過程中發現,很多新教材和幾年前的老教材沒什麼大分別,最常見的仍是這樣的情況——在薄薄一本書里先放一大堆插圖,留給正文的空間已經很少,卻還是「懷著巨大的野心」試圖囊括各方面的內容,於是具體談論每個話題的字數可能只有短短几百字,什麼也沒說清楚就過去了。與此形成強烈反差的則是——很多教材是通篇的「軟體指南」,幾乎不提供任何理念,只是一步步教你如何操作軟體。


當今天的動畫專業學生可以輕而易舉地在網路上獲取質量極高的軟體教學視頻時,動畫教育的觀念是否也該與時俱進?比如,在教材編寫上不再一味地講授技法、軟體操作,而是力求在觀念、歷史、理論、文化層面呈現更豐富多元的內容,而這些都離不開動畫理論研究的努力和成果。


答案:是,也不全是。
從事理論研究的人都是書獃子,或者說在行業混不下去了,才去從事一點理論研究,一直是很多人的觀點。
——————割了它——————
其實很好理解啊,實踐是產生利潤的最直接的方式,因此除非是自己的實踐能力不足,技術跟不上了,才會去學習理論知識,這就為什麼大家覺得學習理論的目的就是指導實踐了,也是大家覺得只有混不下去了才要去學習理論充充電的感覺。
—————沒割乾淨———————
換做動畫領域就複雜得多,首先要判定「理論」的含義和範圍,動畫本體論,動畫史,與動畫文化有關的研究文獻,與動畫產業有關的研究文獻,動畫評論,影視傳播,包括研究者為了寫論文觀看動畫影片本身的這個動作,能不能算作是理論學習?很多動畫評論文章算不算是理論?很難界定。當然還有大量的動畫技術類教程,應該是可以算作是理論,但這種理論和研究動畫本體和形態的理論又不一樣。一種是指導創作實踐的理論,一種是幫助你認識動畫的理論。

—————又長出來了———————

另外「動畫實踐」非常的寬泛,如果說動畫創作是一種實踐了,那「動畫研究」(或者說寫一篇與動畫相關的論文)算不算實踐?應該也算是實踐,但它同時又是產生理論的實踐。那麼問題就來了,我讀書(文獻學習)本身又算不算是實踐?因為市場上同樣有教別人怎麼寫論文,怎麼研究和查閱資料的書。學習理論的目的可能是為了產生理論!這個過程能不能算實踐?

——————最後一割——————

因此,如果要問理論學習的目的是否是為了指導,那麼就首先要把理論和實踐兩個概念區分開來,而實際上理論和實踐交纏在一起很難嚴格區分,理論學習這個實踐的結果也不一定都再次指向實踐。如果非要給個答案的話,我只能說:

動畫理論學習的主要目的可是說是為了指導實踐。但是很多時候,我們學習了理論並不一定就會去實踐,我們的目的可能只是為了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更高遠,更全面的理解動畫這個最複雜的藝術形式。(認識功能,以便裝逼)


很多人對動畫的理解很局限,以為動畫就是迪士尼,吉卜力或者Gainax,創作越來越視覺系,高級點的反映下社會現實,再高級點來些有思想深度的亂序或者靜止?
別鬧~,作品可以符合邏輯,可以富有思想,但,不具備這些並不能稱之為缺點。


一些人永遠不會懂的——想像的魅力


學習理論能讓你明白,動畫原來可以這麼玩!

動畫是一種綜合藝術,它是集合了繪畫、漫畫、電影、數字媒體、攝影、音樂、文學等眾多藝術門類於一身的藝術表現形式。最早發源於19世紀上半葉的英國,興盛於美國,中國動畫起源於20世紀20年代。動畫是一門年輕的藝術,它是唯一有確定誕生日期的一門藝術。

近現代以來文學發展走過了浪漫主義,批判現實主義,現代主義以至於後現代主義。莫言拿到諾獎的原因是他在魔幻現實主義創作上取得的成就!不懂文學理論天生就能創作魔幻現實主義?就能明白結構主義和解構主義的差異?可能都蒙了。

近現代以來電影發展也開始百花爭鳴,景深鏡頭和場面調度連續拍攝的長鏡頭攝製影片,同時出現了蒙太奇的各種剪輯手法。而動畫是綜合藝術,不學習理論,做出來的會是什麼?你找個外行讓他用筆畫幾張分鏡稿你就明白了。

動畫是藝術的一種新生的表達方式,並且,跟物理化學生物是一樣,它也是走在不斷發展的道路上的,沒聽說過?那是因為大家不關心文學發展的最新進展,如同大家不關心超弦理論的最新進展和希格斯玻色子的原理或者後生動物進化過程的最新假說一樣。一般人所能接觸的,不過是與四則運算地位相同的動畫,從這個角度認為動畫理論沒有用的話,和懂了每個人都在使用的四則運算後就認為數學的發展沒有意義是一樣的

學理論的目的,這觀點其實有些功利。有人認為是為了裝逼,那是他們還未體驗到那不一般的樂趣。同一件作品,不同的人看到的東西是不一樣的,感受也是不同的。而體驗到某種情感是需要門檻的,這個門檻有經歷,同時也有知識,比如品酒,比如聞香,比如看畫。那些邁過門檻的人,看見的景象,有多美,多麼令人興奮,門外的人是不會明白的。
學理論是為了更好的未來,和更有趣的現在。
推薦Anime taste 【AnimeTaste】品賞艾尼墨,全球動畫精選 這裡是未來的動畫的溫床。


實踐解決how的問題,理論解決why的問題。


重理論,輕實踐,是中國高校,乃至中國教育的最大毒瘤。


大多數時候,科學理論不是為現實提供指導,而是提供依據。

工程心理學的方向就是很好的例子,這個學科的所有方法都不能生產創意,但可以檢驗你這個創意效果能不能及格。

但也有一些提供方向創意計劃的科學理論,例如馬哲,理論物理。
這些理論的特點是前人的實踐幾乎都是失敗。而這些理論總結失敗得出新的結論。

動畫理論基本上都停留在很顯淺的階段。
萌元素理論
寫實理論
作畫理論

這些理論通過總結前人的成功經驗給後人以創作依據。

按照以往經驗,一門藝術成為科學的標誌是這個藝術的形態學整理。
只有在形態學整理之後才有可能產生指導性理論。


理論告訴你「什麼樣的動畫是好動畫」;實踐告訴你「如何做出一部賣座的動畫」。

但現實生活中,一部「理論上的好動畫」卻不一定是「賣座的動畫」。 所以在我看來,題主說的「理論指導實踐」並不正確。理論只是實踐的補充,理論只是告訴你「一部好動畫的理想狀態是什麼樣的」,而不是告訴你「一部好動畫應該怎麼樣」。

或許有人會說:動畫是一門藝術,要有「藝術性」,要有「深度」。可是你不得不承認「做動畫」在當代還是一種「商業行為」,最終是要面向市場的,你理論研究得再透徹,不懂市場還是白搭,而市場恰恰只能通過實踐來摸索。

那麼有的人就要說了「動畫如何面向市場」不也是理論的一部分,這確實沒錯,可是我不確定這個理論是否還屬於「動畫」的範疇。


不是黑 我國的動畫剛出生還沒長大就因為沒有營養餓死了


這些東西當你有紮實的實踐經驗後,再回過頭去學習,會收穫良多,然後再實踐再回頭學習,又會有新的收穫。很多東西暫時還無法接受是因為閱歷還不夠。


動畫最終還是歸結於藝術理論。動畫是一種獨特的藝術表達形式。它的理論基於藝術理,也就是去表達一種觀念或體現一種現象。藝術理論就好比文學一樣,就是用什麼手法去最大限度的去表達文章內容一樣。
以上只是粗略的回答,如有錯誤請指正謝謝。


總結經驗教訓,像歷史研究一樣,僅供參考,不能依靠歷史創造未來╮( ̄▽ ̄")╭


推薦閱讀:

宮崎駿的動畫有什麼吸引人的地方?
電影《蘭戈》(Rango)中的沙子和水使用的是實景拍攝還是計算機模擬?
如何評價電影《櫻桃小丸子:來自義大利的少年》?
EVA里設置冬二為第四適格者意義何在?
火影忍者動畫有哪些是沒有必要看的劇集?

TAG:動畫 | 亞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