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三駕馬車的概念是中國經濟學提出來的嗎?

是西方經濟學提出的概念還是中國的經濟學家提出的?那各個馬車有最優的比例嗎?投資佔比重過高的後果是什麼?經濟容易見頂嗎?


是誰第一次用三駕馬車這個說法恐怕不好說,不過經濟發展的三部門的模型自然是西方經濟學的概念了。
最優的比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概念。比如有人說中國投資,特別是政府投資比例太大,要提升消費,特別是民眾消費的比例;有的人還說美國那種所謂消費驅動型的經濟模式才會玩蛋呢,不然怎麼老有經濟危機?
但是實際上,一個國家經濟發展驅動因素往往是其發展階段的一個側影。比如一個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很爛,那麼在它快速發展,特別是快速發展基礎設施的時候——作為今後經濟騰飛以及民生改善的必要條件——其投資必然要比例偏高。而隨著基建的完成,其比例自然而然地要下降。所以實際上,很難認定有一個普適的絕好的比例,因為各國情況都不同,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看。
再比如一些以出口為經濟增長點的國家,比如厄瓜多,它原先是世界最大的香蕉出口國,還出口過石油,石油出口曾經佔GDP一半以上。但國際石油價格巨變導致他們國家GDP有一年的增長率為0。這個意味著不論什麼時候,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驅動還是要以多元化來減少風險。現在厄瓜多就已經制定了路線圖來多元化自己的經濟。
而投資比重過高,也就意味著超過了其實際需要的適宜比例,就容易導致類似於個別產業產能過剩,生產產品過多,最後價格暴跌企業倒閉等經濟不景氣乃至崩潰的發生。


一個一個問題來看吧。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凈出口是用支出法核算GDP的三個指標。其中,消費支出主要針對居民個人消費C,凈出口指出口與進口的差額X-M,投資由企業投資I和政府投資G構兩部分構成。這樣看來,三駕馬車包括了整個經濟的四部門:個人(家庭)、企業、政府、開放經濟(國外),GDP=C+I+G+(X-M)。這是凱恩斯在《通論》中對國民收入核算的定義,並不是哪個中國經濟學家提出來的哈。
好,書上的大概就這麼多,下面來分析你所提到的現實情況。由於凱恩斯的國民收入核算體系作為西方宏觀經濟學的基礎,被世界上大部分國家作為政府制定政策的基本依據。(並不是所謂"流毒"。)我們國家在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時也將其作為衡量經濟增長的依據。從公式上看,在這四項裡面,無論哪個部分增長,GDP都會增長,而在西方宏觀經濟理論中GDP又與失業率有負相關的關係,因此各國都在強調GDP的增長。對於我國來說,由於歷史條件和國家制度的關係,我們強於政府所謂"集中力量辦大事"而經濟發展初期社會的基礎設施又確實落後,政府主導的投資項目尤其是基礎設施投資會極大地促進經濟增長。實際上改革開放後的經濟增長與政府的大量投資是密不可分的。最突出的就是2009年為應對金融危機政府投資的4萬億(利弊稍後分析)。在當時確實為咱們國家度過金融危機產生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但是無論什麼事情超過一定度總歸是有問題的。政府投資看似簡單易操作,實際上當政府投資超過一定量的時候社會經濟反而會受到阻礙。且不論任何投資都會邊際效應遞減,大量的政府投資也將會擠占企業投資(私人投資)和消費,產生擠出效應。原因是因為政府投資增加,市場上商品和勞動力價格肯定增加,物價就會上漲。在貨幣名義供給不變的條件下,實際的貨幣供給量會因為價格升高而減少,進而能夠用於投資的貨幣數量也會減少,那麼利率上升,私人投資就會減少,消費就會減少,進而影響整個社會經濟不平衡。
就拿09年四萬億舉例子。政府短時期內的大量投資使得整個社會的貨幣量增加,無論是商品(房地產首當其衝,當然也有其他因素,略過不談)還是人力成本都會增加,社會處於通貨膨脹的狀態,對於企業來說投資成本就會增加,就不會再進行投資。同時一些收益高的項目或者保本的項目因為政府投資的參與擠佔了私人投資的空間。由於政府投資集中在基礎設施建設上,而私人投資則在整個社會經濟中,私人投資減少也將促使消費的減少。
因此,從長期來看,政府投資在經濟薄弱的時候會對社會經濟產生極大刺激,使得經濟能夠快速步入正軌。但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當社會經濟已經步入正軌,政府再進行大規模投資反倒不利於社會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投資、消費、凈出口三者之間並沒有比例關係,但是三者相互聯繫相互作用,實際上政府的目標就是保證GDP的增長,從操作上看政府投資最容易。而我們對外開放的戰略和低廉的勞動力和資源成本使得出口也是我們的優勢。只有促進消費是一項長期的不易見效的工程。而我國的領導體系又不會以長期作為評價,所以政府投資一直在高位運行。如果繼續保持這種情況,經濟見頂倒不太可能,畢竟我們國家幅員遼闊,總有缺乏基礎設施的地方。但是經濟增長速度就會大大減緩。在世界經濟波動的情況下出口貿易也不會非常平穩。所以及時認清形勢,將重心放到促進居民消費和私人投資上,這是我們下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所必須的。
本人是經濟系的研究生,專業方向就是宏觀經濟,希望答案對你有所幫助。有些地方比較簡略,一些概念就一筆帶過了,望多包涵。


沒有任何經濟學說經濟增長由所謂消費來驅動就是健康的,衡量經濟增長的主要是人均資本和生產率提高。消費--花錢誰TMD不會,多得是小國借債到全國都還不起,比如冰島比如希臘,怎麼賺錢--生產和投資才是核心。


推薦閱讀:

中國離強制生育有多遠?從二孩到全面放開生育呢?
为什么产能过剩一直在中国出现?
眼看著所在行業日漸興盛是種怎樣的體驗?
如何評價茅於軾?
怎樣看待基礎設施的新的一輪「十萬億投資」?

TAG:經濟學 | 中國經濟 | 經濟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