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p Motion 實際使用體驗如何?


去年十二月,在 The Verge 上看到了關於 Leap Motion 的一則報道,希望配合 Unity 3D 遊戲引擎做一些遊戲。遂註冊成為開發者。前天,拿到了從美國寄過來的 Dev Board,進來答一下。

包裝盒:

外觀:

我拿到的是 Rev 6 的 Dev Board ,盒子上標錯標成 Rev 5 了(在 Leap Motion 的開發者頁面上有說明)。Rev 5 的 Dev Board 是沒有鋁製外殼,僅僅就是一個電路板。Rev 6 也不是最終版,最終版按計劃是 Rev 7。當前,Rev 6 的 Dev Board 沒有紅外線 LED,所以相對於最終量產版的 Rev 7 可能性能差一些。另外,那個寫著 LEAP 的裡面是印刷很精緻的一封信,寫著公司願景 Bhalabhalabhala...

拿到之後立刻開始測試。使用盒子裡帶的 Mini USB 線連電腦。一開始連接電腦的時候,發現 Leap 上的指示燈亮著,但電腦端沒反應。後來在 Developer Forum 上找到了解決辦法,換跟線就好了。換...跟...線...就...好...了...(Leap Motion Developer 官網也確認了有一批貨的數據線有問題)

調教好了後使用 Leap SDK 里的 Motion Visualizer 進行手勢的測試,說一下感受。

這就是 Motion Visualizer,它將由 Leap 感測器捕捉到的手部運動信息映射出來:

(黃色錐體即 Leap 的視野)

Leap 的感測器能捕捉到這三種運動信息:手指(及手持物)的運動、手掌的運動、手掌球(手的弧面模擬的球體,帶有球心位置和半徑信息)三種。另外,還可以通過兩隻手的相對運動生成平移、旋轉和縮放信息。這裡有更詳細的描述:Leap Motion 的原理是什麼?

手指的運動:

在只伸出一隻手指的情況下,Leap 的捕捉信息相當精準。手指的一點點移動都能被迅速捕捉到。不過,伸出多個手指後,Leap 儘管對手指的捕捉依然非常精準,但經常會「跟丟」一些手指,即手指突然消失隨後識別成一個新手指出現在屏幕上。尤其是手兩端的拇指和小指。若不伸出手指,那麼 Leap 是不會捕捉到運動信息的。若手指被手掌或其他手指擋住,也不會捕捉到的。(所以就不能像小孩子玩那種 biu~biu~biu~ 那種打槍遊戲那樣玩 FPS 類遊戲了,很遺憾 = = )

手掌的運動:

在 Motion Visualizer 里按一下 [n] ,即可標註手掌的運動:

在這裡,手掌平面以圓盤標出,圓盤上指向的箭頭分別是手指方向的方向向量,與手掌方向的法向量。

手掌的運動也捕捉地比較準確。但有很大局限性。局限性之一是,手掌的傾角不能太大,大於 45 度效果就很差了。然後,手掌的法向量的正向被設置成始終指向 Leap 感測器。如果手掌一開始在 Leap 感測器的右側,保持手掌朝向不變緩緩移到左側,Leap 識別的方向也會變成朝向原點(即 Leap 感測器自己的位置)一邊。還有,人臉對此也會有干擾,會把人臉檢測成一個不穩定的平面。所以用的時候,要注意臉離感測器的視野遠一些。(本來還想做一個乒乓球遊戲呢,看到這樣還是算了吧 &> &<)

手掌球:

手掌球隨手掌的張開大小,半徑發生變化。不過半徑的變化範圍比較有限,不能變得太小,也變不了太大。

Leap Motion 給了開發者一些編程範例,其中一個是檢測兩隻手的相對位移,根據這個相對位移來平移、旋轉、縮放這個網格:

在這裡,如果就是那樣伸出兩隻手,效果一般。不過,如果兩隻手各伸出一隻手指來操控的話,效果會好很多,平移、旋轉、縮放都非常靈敏。

Leap 還有一個功能,就是在進行屏幕校準後,可以用手指隔空像激光筆一樣模擬滑鼠在屏幕上的運動(但不能點擊,現在 Leap 僅供開發者測試、製作程序和遊戲用),如圖(圖怎麼正不過來 &> &<):

這個功能非常好用,也可以左右手各伸出一隻手指來玩。不過還是那樣,伸出多個手指後效果就差一些,經常有手指跟丟。

在強光直射下,Leap 的檢測效果會變差一些。不過遠離頂燈、檯燈、日光什麼的就是了~

Leap 感測器在使用了一段時間後會有些發熱。不過也就是比較溫的那種熱量啦。

總結:

優點:單指、雙指操控非常靈敏,「隔空指物」功能很好用;
缺點:易受干擾,多指操控容易出現「跟丟」現象。

因此,建議對預訂 Leap 持觀望態度,在正式版出來後看看媒體的評測,然後再決定購買。不過在正式版上會帶有紅外線 LED,效果應該會好一些~

Leap Motion 感測器對 OS X 和 Windows 的支持都很好(Leap Motion 公司的 CFO 以前在蘋果管 iAd 業務)。對於開發者來說,可以使用很多編程語言(工具)來開發應用程序,有C++, Objective-C, Java, C#, Python, Unity 等,但注意 Unity 需要 Pro 許可證,因為免費版本的 Unity 不支持插件。(Pro 版本的 Unity 要一千五美刀呢,哭)

關於 Leap Motion 的應用,個人也在根據這幾天的測試探索當中,希望做出一些高品質的遊戲、應用。


收到我的申請的開發者版了,寫了篇文章彙報一下,用戶體驗的Leap Motion隨想 http://blog.shuoyangdesign.com/

Leap Motion 被MIT Technology Review評為2013年50個顛覆性的公司(Disruptive Company)
我申請的Leap Motion 開發者版終於在幾天前到了,免費拿到一個Leap Motion的感覺真不錯,雖然嚴格來說咱也不是什麼開發者,但可以做一些體驗和簡單的javascript嘗試。
到手的實體比想像中的小很多,也就一指長,但造型感不錯,有些像蘋果的產品。開發版的包裝很簡答,一個小盒子,裡面包括了Leap Motion的感應器,USB連接線,還有一封來自它們創始人的信。
開箱過程
http://www.shuoyangdesign.com/blog/wp-content/uploads/2013/02/IMG_43101.jpg

電腦上早已下載了Leap Motion的啟動和SDK,用USB連上電腦之後打開啟動程序就可以檢測了。打開他的可視化工具能測試它的反應情況了,總的來說反應還是很快的,準確度也不錯,比Kinect要精準多了。但畢竟是單方向感應的,多個手指重疊到一起就會識別不出來,有時還會出現錯位。SDK自帶的東西就只是一些個測試工具,比如劃線跟蹤。有不少個人開發者為leap編了各種各樣的程序,有些是有趣的可視化,有些是將leap轉換成你電腦的滑鼠。其中一個開發者將leap做成滑鼠之後由於操作困難,搞砸了很多東西,他把自己的程序叫做Danger Mouse,提醒大家慎用。這可能也是為什麼leap本身沒有自己帶滑鼠功能的原因吧。
視頻封面Leap Motion上手實測,親身體驗視頻
類似Leap Motion的虛擬現實技術並不是最新的,但最讓我激動的是,終於有消費級別的產品輸入產品可以供使用了,虛擬現實在這方面的技術早就有很多人研究了,計算機實驗室的儀器比Leap更精準,而且與其交互的手上可能需要帶一些Marker,但Leap Motion是第一個面向大眾的產品。就像上篇文章介紹的3D印表機的例子一樣,3D列印技術並不是最新的,但是Makerbot是第一個把它當成了大眾消費級的產品,3D列印改變的不是某一個產業,而是個人創造事物的能力。Leap Motion無疑會是一個改變人們固有觀念的產品,大部分人自從接觸電腦的時候就是用鍵盤和滑鼠,好像電腦這個概念在沒有滑鼠的情況下就不完整。這只是我們太過習慣於長期的固有觀念了,現在我們處在一個滑鼠操作的時代,回想20年前90年代的時候的人用電腦沒有滑鼠,那真是很愚蠢的。同樣,10年20年後,我們的下一代處在的那個時代,他們根本就不知道滑鼠是什麼,他們回頭看現在的我們所有的交互都是由一個放在桌子上的平面移動的的盒子完成的,也會覺得很愚蠢和落後。
結合最新的大眾消費級技術比如3D列印,微型電子元件Arduino,微型電腦Raspberry pi,可以想像將來的產品不只是一個屏幕一個鍵盤和一個滑鼠之間的交互,而會是人通過各種媒介、姿勢或語音與信息化實體產品之間的交互。比如你可以通過手在空中比劃來控制一個遙控機器人,用動作與家裡的任何物體進行溝通。
總之,相信Paul Graham說的,想要創造出好的產品,好的公司,就要 「Live in the future, then build what』s missing.」 生活在未來,創造現在缺少的。怎麼生活在未來呢,我的理解是,

  1. 成為一個具有冒險精神,喜歡嘗試新鮮事物的early adopter。嘗試用一些創業公司的產品,即使它們的想法很瘋狂,但你會體會到未來會是什麼樣的。
  2. 去看「TED talks」,TED的演講者就是Living in the future, follow他們,看他們做什麼,想什麼。
  3. 讀科幻故事,科幻作者的工作就是想像未來。

正式版到手一周了,因為恰好Oculus Rift也到貨所以時間都用在測試那邊了。
回題面,說體驗:
設備開箱體驗
應用使用體驗
總結

正式版包裝不錯我放兩個粗糙開箱照

白底,黑綠亮兩色字體

必須承認,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有點不爽——這個口氣太大了,我相信有些人也會有這個想法。

一元硬幣為參照物,可以看到的確和普通U盤的大小相差無幾,在便攜性方面講確實出色,如果到處都有USB3的雙u頭,那麼線也不用隨身攜帶了。
配件就兩根線,一長一短,不放了。

好吧這個不清楚,但是可以看到,工學設計簡潔明快,鋁製外殼,黑色塑料上蓋。
看到這個圖我意識到一個問題,我一直如圖使用即介面在左,如果反轉使用似乎會方向鏡像?

-----------------------------------------------------------------------------------------------------------------------------------
脫離軟體說硬體的任何行為其實都沒有什麼意義,我們還是重點來說Airspace的一些應用:
先說一下AirSpace本身,界面還算漂亮,不過只支持Win7/Vista,XP下無法使用

Airspace界面,如圖我只裝了一屏半12個左右的應用。這就是目前Win平台下全部免費的應用了,一方面是我的信用卡出了問題無法付款,另一方面是有幾個應用的收費喪心病狂。

我的leap motion 拿去給同事玩了,憑藉來簡單報告一下我的試用感受(如有必要回頭補圖):
1,先說兩個不錯的遊戲,一個是Gorogoa Puzzle,另一個是Cut the Rope,前者是一個似乎是獨立製作的解謎遊戲Gorogoa Developer Blog,風格和音樂非常優異,而且具備很多巧思;後者是切繩子,我甚至覺得沒有介紹的必要。
放在一起說就一個意義:將普通的PC遊戲和觸屏遊戲移植成Leap Motion的遊戲,我認為幾乎沒有任何意義,即使再加上水果忍者和憤怒小鳥也一樣單純通過Leap Motion模擬2D操作,或者是模擬滑鼠點擊拖拽,或者是模擬手指觸屏交互來進行遊戲,其實和用滑鼠點擊虛擬鍵盤進行打字的性質相同,感受即沒有提高,效率反而還下降。3D設備作2D設備的虛擬,真的是浪費且低效

2,TouchLess For Windows,模擬滑鼠點擊和操作,這個和在別處的測評看到的感覺相同,在靠近自己的空間中移動為2D滑鼠移動的模擬,向縱深方向(靠近顯示器方向)伸出手指模擬點擊——我的意見請見上面。而且必須指出,想精確操作相當困難,實際上懸空手臂做出」筆直向前「這個動作總會有自然的下墜。

3,AeroMidiTrial,這就是我說的喪心病狂,正式版需要收費29.99刀,app store上敢收這個費用的應用只怕也屈指可數(不算內購),我下了試用版,然後發現它需要連接Aero的專用midi 硬體設備才能使用,所以就沒法用了,另外這個應用還支持64bit系統,因此Win732bit也沒法運行。

4,Painter FreeStyle,一個畫板類工具,功能方面比較全面,用手指來模擬筆觸作畫。我確實嚴重缺乏這方面的能力,而且我也不覺得我在空中揮舞的手指精度會比繪圖板來的高,值得一提的就是這個應用中支持一些獨特的手勢,例如逆時針畫圈相當於Ctrl+Z,不過我也想指出,這仍然是在平板電腦和手機這樣的觸摸設備上的創意,而非真正3D的手勢。

5,Lotus,內含4個小Demo,選擇方式比較有趣,是伸出幾個手指就是選幾號應用,保持一段時間進度條讀滿就進入。其中3個Demo老實說我連幹什麼的都不知道(我猜想是單純演示手勢和場景的互動),只有一個畫圈小人遊戲有些有趣,起碼我找了兩個年輕女孩他們還玩得下去——是的,其他的3個她們都玩不下去

6,ShimSham,一個兩人對抗的撞球遊戲,值得說明的有兩點,一是獨特的確認手勢:單指選定,伸開五指算確認;另一個是撞球內的雙重力引擎系統(這個並不新穎,但是實現得極為出色)。然後操作方式其實還是2D的手勢旋轉,Z軸的移動用來放縮,勉強算是3D層面的應用。

7,RoShambo,顧名思義錘剪包,是一個……對,和電腦猜拳的遊戲,這個遊戲其實界面不錯,遊戲味道濃重,但是因為手勢判斷的問題——這個我們後面再講——精確率好低,猜拳我出剪刀結果判斷成錘,這也未免太令人失望了。

9,Kyoto,這個應用也是個手勢和場景的互動,但是勉強實現了一個抓取動作,也只有這個亮點了。

10,Boom Ball,這是個小球向屏幕內飛去的縱深方向的彈球遊戲,你的手指就是反彈板,但是這個遊戲反而是3D手勢實現最佳的一個,你用彎曲手指,轉動手腕就可以360度變化彈板的3D角度,從而實現讓小球朝預定方向反彈。聲光合格,體驗還算不錯。

11,DropChord,相比上面的,這個就堪稱大作了,聲光畫起碼達到了合格的益智遊戲或者音樂遊戲的平均水準,遊戲方式是用兩根手指拉線,迴避和經過不同指定位置的純手勢遊戲。不過最大問題還是,這個手勢也是在垂直於屏幕的2D空間中進行的,所以它也就是個華麗而且單純的2D遊戲移植產品

12,Unlock:這個簡直可以大書特書,理論如下,Leap Motion將會掃描你的手,因為您的手的大小,形狀,手掌手指的長寬比例,手指分開的自然角度,手掌彎曲的自然角度等等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用這個方式作為你解鎖開機的Unique Key。我花了好長時間逐一完成了手掌正面側面,分指並指,握拳張開,移動轉動手腕等形態的掃描,做好了Key。然後確實可以靈活地通過一掃的方式打開自己的電腦了,感覺特科技——但是我的疑心很重,想這東西萬一不保險呢,就請了幾個同事測試。
結果是每個人掌握了開鎖方式以後都能拿他們的右手打開電腦,其中包括身材嬌小手掌面積比我小很多的女同事甚至有一個強者用左手的手背打開成功了。
坑死爹了

其他的也請了Mac Pro的朋友測試,不過多數來講問題和體驗和上面的情況接近(應用重複率也比較高

總結:
1,設備的工作方式有很大局限性:因為自下而上的掃描方式,下面的手指必然會擋住上方的手指,這就是為何錘剪包的時候如果你是立掌角度出拳就幾乎全部被識別出錯的原因了;此外當兩根手指接近時就無法識別其中一根了,這意味著你就無法做出兩指捏和握拳之類的有效手勢來被識別。
2,精度:這點上表現其實確實出色,但是由於其他幾個方面的問題,反而使得這一亮點不那麼突出了——Unlock讓我對這點都產生了巨大的懷疑(當然大概還是演算法的問題更多)
3,範圍,老實說實際上掃描範圍足夠大,角度足夠廣,但是揮舞雙臂的範圍還是會更大,不自覺離開掃描範圍而跟丟的情況在操作中時有發生
4,速度,這點還是得怪那台低配筆記本,在配置較低的電腦上使用的時候,延遲非常明顯,中高配台式機則幾乎沒有這個問題。
5,手勢識別:除了遮擋問題就是接近丟失問題,舉例來說IOS中五指合抓這個手勢,在Leap Motion中會無法判別是手指相距過近丟失還是真的離開了範圍,因此也有很多限制
6,使用疲勞:如果你不把雙肘放在椅子扶手或者桌面上,揮舞手臂的動作會帶來明顯的疲勞感,因此我反而相信科幻電影中那些揮舞雙手操作的方式並不那麼科學——即使是一個可以用15kg啞鈴輕鬆完成4組側平舉和前平舉RM15的人,其肩部肌肉耐力恐怕也無法負擔長時間的懸空雙臂的操作。

我的想法:首先不說那句New Whole World的話是否有些空泛和夸夸其談,我看Oculus Rift這樣更具里程碑意義的產品也沒這麼說,光是現在存在的問題,和應用的匱乏就決定了這目前還不能說是一個成功的產品。
但還有以下可以補充的內容:
1,在真正的3d操作中,通過大量的練習,3D手勢和精度的優勢可以體現出來,例如Cyber Science,和Google map,不過老實說,我練了一會兒也就放棄了,這比當年適應滑鼠操作確實還是費力不少
2,如果能夠通過懸空倒置的方式,實現自上而下的高精度掃描,桌面虛擬鍵盤打字,二指虛擬滑鼠的操作其實會很適合它,只是沒有看到類似的外設和配件

所以我的結論是,作為一個玩具Leap Motion提供了一些新鮮的3D的人機交換方式,但是就目前的實用層面來講,還遠不夠成熟


我曾經看到一個說法,是Leap Motion需要重量的應用來打開局面,而我現在的結論是,多重量的應用也不能掩蓋它不完善和不成熟的事實。


閑置了半年,太累了。。。


視頻封面國內第一款Leap motion遊戲,母親大人試完視頻視頻

視頻封面Leap Motion第一時間體驗視頻直接視頻說話


前兩天我也收到了。感覺技術很牛,但第一不夠成熟,使用過程中很容易丟失指針;第二提供的api功能太弱,應用程序支持不易;第三雙手懸空用電腦真心手累。最後一點是最致命的一點,直接讓我把它從「革命性的ui技術 「這個位置上拿下。


Leap Motion宣布在倫敦設立設計研究工作室,同時任命松田桂一為全球副總裁兼創意總監。

10月9日,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動作追蹤技術公司Leap Motion宣布在倫敦設立設計研究工作室,同時任命知名 VR/AR 電影製作人兼設計師松田桂一(Keiichi Matsuda,松田 K)為全球副總裁兼創意總監,領導該工作室。

Leap Motion目前正在集結一批世界一流的創意人士和工程師,以人機輸入為核心,設計打造更強大、穩定、更具沉浸感的虛擬世界圖景。

Leap Motion 首席執行官 Michael Buckwald 表示,「VR 和 AR 目前正處在演變發展的關鍵時期,未來幾年,隨著 VR/AR 快速深入各個行業,逐步進入我們的生活、工作和娛樂,我們需要通過一個統一的設計理念作為基礎來打造用戶體驗。」

松田桂一表示,「我們不敢妄自揣測未來日常生活會是怎樣,但有一點是明確的,科技會給世界帶來天翻地覆的變化。我們有責任去設計建造一個更加積極、包容,人們期待居住的世界。希望可以貢獻我在虛擬世界建造和設計方面的經驗,促成這一改變。」

松田桂一是知名電影製作人兼設計師,致力於研究探尋新興科技對人類生活的影響,運用電影、交互設計、建築等跨學科手段創造一個充滿生機的超現實環境,將虛擬和現實世界交織在一起。

松田桂一的作品曾獲諸多獎項,例如實驗性 AR 短片《超現實(HYPER-REALITY)》、《增強(超)現實:家庭機械戰警》以及即將發布的《合併(Merger)》等。同時他的作品也在倫敦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芝加哥藝術博物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等全球多地展出。

在Leap Motion的全球布局戰略中,除在倫敦設立設計研究工作室外,Leap Motion也積極籌備在中國上海設立其首個海外辦公室,以進一步加強與亞洲,特別是與中日韓三國虛擬現實(VR)及增強現實(AR)企業的緊密合作。

早在今年7月18日,Leap Motion宣布已完成50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4億元)C輪融資,由摩根大通私募股權基金領投。同時,摩根大通私募股權基金全球總裁Lawrence Unrein將進入Leap Motion董事會。這將推進其在VR、AR交互技術領域的研發創新,鞏固市場優勢地位,並拓展在教育、醫療、工業、培訓等新興企業級應用方面的合作。


說累的有沒有放膝蓋上試一試呢?膝蓋上的話手好像自然多了


這種感測器相比手戴式感測器沒有什麼優勢吧, 優勢就是可以裸手玩?


windows和mac下開發使用都是不錯的geek玩具,你要說實際用到諸如膝蓋捲軸之類的玩意兒裡面還指日可待。應用場景如果和虛擬現實結合在一起可能可以做個噱頭哦。

特別說下在linux下:我覺得要麼是我很傻逼要不就是那個驅動很傻逼,這東西毫無精確度和可玩性可言。


Leap Motion要懸空,所以理論體驗就差好多。
最理想的情況是左右手腕各一個Leap Motion,隨時隨地識別手勢動作。
而目前腕帶式手勢識別的專利和項目還是在微軟手裡。


在朋友家試用過一次,總體來說:
1、系統UI挺酷炫
2、精準度尚可但感應範圍有死角
3、進行長時間操作時要長期凌空手臂會感到不適,基本上就是在自虐(實際上也沒幾個能看的遊戲,開發者貧乏)


整體設計算是一流,做工比較精細,SDK做的很好,開發起來比較順手,測試的時候手酸到不行。。。

同事有問,如果我比一個V的手勢能識別么,我說不能。。。


我覺得穿戴式的手勢識別是一個方向,不過和vr結合還是很酷炫的有木有。
當年曾經想海淘,不過還是忍住了,今天55入手。orion SDK上手中。


添加一個開發者可以使用的獲取RAW DATA 的LABVIEW 軟體包:

http://labviewhacker.com/doku.php?id=projects:lv_leap_interface:lv_leap_interface


正式版入手,非常失望,就目前的軟硬體水平,不說作為工具,就算當玩具都不合格,沒有一個app(目前的免費版)用起來有順手的感覺,google earth操控也爛得驚人,一動地球就飛快轉,根本達不到能用的程度,之前的demo視頻是如何做出來的真是個迷啊。總之,很失望很失望,封存個幾年不知道固件或軟體能不能達到實用,就不說什麼用戶體驗了。


買的正式版 讓我大大的失望了
效果: 不好 非常不好


剛購買了一個,
用自帶的XCODE跑了下測試代碼,看了下列印LOG。
發現容易一隻手誤認為2隻手,跟丟也是比較容易。
哎。失望呀!


這貨總算髮售啦?為何我還沒收到?我都忘了還有這貨的訂單,好像前天是看到個郵件,我去看看去。


已經訂購正式版了,期待能方便案頭工作。


今天我也收到了,他們竟然寫錯地址,晚了好多天。設備測試了下,比kinect有一定的優勢,在手指識別方面,但是的確挺累的,兩個手要抬起來


買來玩了3日,剛剛拿去退了。

我買它就是想滿足我手髒時能方便地臨時控制一下電腦而已,就連這個小小的要求Leap都無法做到。

這個領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控制鼠標


推薦閱讀:

如何進行可用性測試和用戶研究?
如何快速學會 Axure 呢?
有哪些適合 UI、交互設計師走路 / 上下班時聽的書或者節目?
確認密碼有存在的必要嗎?
大家對用戶互動與用戶交互的理解最簡單的想法是?

TAG:互聯網產品 | 交互設計 | LeapMo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