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成為美食作家?


首先,看見什麼食物吃什麼,試了才有資格說好不好吃。豬油也要吃,成為美食家,從犧牲一點點健康開始吧!


先學會做菜。


首先把「美食」這個又容易做作又不準確,還被各種媒體用到稀乎爛熟的詞兒拋掉。

我是認真的……


多看書,多自己嘗試做菜,多旅行,多交流。
不僅要多吃,很多食物的名字,典故什麼的,都需要了解。
方言學,民俗學,人類學,古文訓詁,這些應該學一學。另外看袁枚,唐魯孫,汪曾祺之類的文筆很好,文學史也有地位的人的美食文,千萬別聽現在某幾位常識性錯誤很多的美食家忽悠,那種美食家五穀不分,四體不勤,實際上並不適合當作家,只是大眾的審美品味並沒有那麼高,讓他們趕上了一個好時代。


很久沒有答題啦,看到蔡瀾先生的回答忍不住湊個熱鬧。
在現在這樣遍地吃貨環境中要想成為美食家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您要有靈敏的嗅覺跟味覺(X老師,您看這道西湖醋魚如何?我聞不出)。其次,您還不能挑食(X老師,您嘗一下這道九轉大腸,不不不,我不吃下水),再次,最好不要有過敏體質,(X老師,您試一下這隻牡丹蝦,不不不我海鮮過敏),最後,不能有忌口(這個廚師怎麼回事?不知道我不吃蔥嗎?這個宮保雞丁放這麼多蔥幹嘛!)。當然,您要什麼都敢去嘗試。(什麼龍虱知了就是小兒科了,端一盤羊憋上來您試試)
具備了以上基礎條件以後呢您就可以開始自稱為一個吃貨了,不不不,美食家,這才剛剛開始,你需要大量的經濟和時間在這條路上走很久很遠。
單單國內的美食就足夠您挑戰一大段時間了。八大菜系,粵蘇川魯湘徽閩浙,不說多的,至少代表菜總要嘗,不但要嘗,您要懂,一道海參,魯菜做蔥燒,閩菜做三鮮悶,從原料,技法,口味,等等中說出個子丑演卯來,就靠上了美食家的一點邊了。然後是小吃,又是一大難題,不多說,小餛飩,這個日常可見的食物,再普通不過,您可知道這 燕皮,清湯,抄手,雲吞,包面,扁肉各是什麼風味,各是什麼做法,各有什麼不同?
這還是中國卷的知識積累,就估計您要花個十幾年了,不用提外國卷。
以上這是時間的問題,接下來是經濟問題,不說這黑松露魚子醬藍龍蝦,就鮑參翅肚怎麼都要多種花樣嘗個遍吧?這是海味,山珍要吃難度更大點。代價也難免更高點。
以上是吃,飲食飲食,怎麼可能少的酒?
酒還是不寫了吧。
多看,多讀,多吃,多寫。貴在點滴積累啊。


多吃多寫


我正在家裡做菜、思考、嘗試著呢美食哲思――用心烹調的心福口福


美食後面是文化,問問自己,有沒有探究文化的能力。吃誰都會。


喜歡吃,會吃是基礎,然後一點點學會做飯,最重要的是要有天賦別做黑暗料理,然後就是會拍照,學習單反拍照,再就是有點文采,你看人家美食作者多有文采。這些夠了就是立刻開博客了,搜狐美食比新浪好一些,畢竟新浪名博太多了,新浪不會理你新人的,所以搜狐博客搜狐社區這兩個務必要有。可以選擇一個切入點,比如家常菜,比如烘焙,哪怕只是發早餐也好。會ps或者美圖秀秀都可以,買一些背景小東東,拍的美美的,再開一個新浪微博,多去名博那裡學習,多互動多參加轉發試用活動也都可以,那些人粉絲一般都有博客也都會美食的,互相走走看看有人氣了一切都好辦了。人氣提升了,再去名博那裡學習一下,有同城博主多溝通,把自己專業水準提升了一切就都簡單了


推薦先看唐魯孫的書!


我的臆測:成為美食家中的文筆不錯的,成為作家中的懂得美食的。而且首先成為其中的一個會比較容易發展。
換言之,可能對美食家和作家這兩個身份都要求不嚴格,但是需要把二者結合在一起的能耐,包括經營、推廣之類


前排佔座必須回答一波。
首先非常感謝 @蔡瀾 老師對我的啟蒙。

2015年看了蔡老師的幾本美食相關的書籍。第一本是《暖食》。當時作為一個雜食動物,對吃任何東西都不挑剔,但也不會去探究太多。看完書後,發現美食里有太多文化,看得津津有味,甚是投入。

蔡瀾老師的書可以說是激發了我對美食寫作的認知和對美食的熱情。

隨後又看了汪曾祺先生的《人間滋味》。這裡引用一個評價,他是一位把口腹之慾和高雅文化之間的距離拉得最近的人。很普通的菜,經他的文字一擺布,不僅沒有了油膩的煙火味兒,還直接延伸到了審美境界,《口蘑》、《蘿蔔》、《五味》、《豆腐》、《乾絲》、《家常酒菜》、《故鄉的食物》……


在我印象中,比較深刻的是,兩位老師都在書里寫過羊肉。作為一枚南方生長,從小不沾羊肉的人來說,看完之後竟然對羊肉的味道有了好感。第一次知道搜刮民脂里的脂就是羊脂。第一次知道羊大為美的真正含義。

剛好當時北漂了,順道去了內蒙,吃了烤羊腿,吃了羊脂泡奶茶,至今過去兩年,仍舊念念不忘。

這裡摘抄一段汪曾祺先生的:
手把羊肉就是白煮的帶骨頭的大塊羊肉。一手攥著,一手用蒙古刀切割著吃。沒有什麼調料,只有一碗鹽水,可以蘸蘸。這樣的吃法,要有一點技巧。蒙古人能把一塊肉搜剔得非常乾淨,吃完,只剩下一塊雪白的骨頭,連一絲肉都留不下。咱們吃了,總要留下一些筋頭把腦。蒙古人一看就知道:這不是一個牧民。

再來一段蔡瀾老師的:
蒙古人當然吃羊啦,羊鞍子是一條條的羊排骨,用手撕開來啃肉,味道奇佳。我看菜單上有烤小羊,要了一碟,陳曉卿臉上有點你吃不完的表情,但一碟子的羊那麼多人吃,怎會吃不完?一上桌才知道是一整隻的小羊,烤得很香脆,照吃不誤。接下來的,都是羊肉。

我想,文字和美食最美好的結合,應該是從舌尖上感受到的不僅是美味,還有過去的文化。

成為美食作家,我的看法是:

1,對美食真正熱愛,讓自己口味雜一些,什麼都吃一點。這也是汪曾祺老先生曾經在書里寫過的

2,學會親近食材。汪曾祺先生一大愛好是逛菜市場:「到了一個新地方,有人愛逛百貨公司,有人愛逛書店,我寧可去逛逛菜市。看看生雞活鴨、新鮮水靈的瓜菜、彤紅的辣椒,熱熱鬧鬧,挨挨擠擠,讓人感到一種生之樂趣。」。我相信每一樣食材都有特定的溫度。可能只有真正了解食材,熱愛食材,才能知道怎麼去描寫一道簡單的美食。

3,多看書,除了蔡瀾老師,汪曾祺先生的書籍,可以看可以追溯食物歷史起源的書,比如《禮記》。各種推薦美食的自媒體頻道堅持日日更新,但真正能吸引我的美食文章真的不多,其中大概,就是缺了一種文化感吧

4,多寫作。小女兒汪朝曾說:「我爸爸在家裡只有兩個任務:寫美文與做美食。 如今,


嘴上嘗,心裡想。
對食材的尊重以及對美食、廚藝的熱忱。
講究傳統與創新的融合
不吹不黑
嗯,就這些!


愛好、吃過、知道。
不矯情!
好像汪曾祺和梁實秋筆下的自己。


想做一個作家就要看很多的書,想做一個畫家就要創作很多的畫作。美食作家顧名思義,美食在前,如何才知道你吃的是美食?只有比較!!!吃多了才知道,而後才是有所感悟。推薦你可以去看看蔡瀾先生的書,希望你有所獲益。


那就先做一個有影響力的吃貨,熱愛分享你的心得


推薦閱讀:

古巴人一般吃些什麼食物?
火鍋、麻辣燙裡面的速凍丸子是怎麼做的?
哪種牌子龜苓膏好吃?
餃子除了下著吃,蒸著吃,煎著吃外,還有哪些吃法?
儒林外史中,有哪些美食?

TAG:美食 | 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