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冬泳不會體溫過低而死?


因為人是恆溫動物,有完善的體溫調節機制,當環境溫度在一定範圍內時,無論氣溫怎麼變化,機體都能迅速調節,保持核心溫度在37攝氏度左右。

提問者可能需要明確的是,水溫≠體表溫度≠核心體溫。體表溫度降低並不影響重要生理功能,而是刺激了外周溫度感受器,傳入下丘腦引發溫度調節反射。正常人的體溫調節有一個調定點(set point),一旦偏離,就往這個set point去調節,增加散熱減少產熱,或減少散熱增加產熱。

所以,人在適應範圍低溫中,能迅速感受到體表溫度的下降,進而由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發出指令,收縮淺表血管、毛囊減少散熱,增加交感-腎上腺軸、甲狀腺激素軸等的分泌,骨骼肌提高產熱量數倍,並提高肝臟等器官的代謝,維持核心溫度不變。當時一旦超出了適應範圍,體溫調節也動員不了這麼多的熱量,那人就會因為核心體溫的降低而出現傷害。

當然不是所有人都能適應冬泳的溫度,對很多人來說這個溫度是超出限度的,但長期堅持這種鍛煉的人能提高機體產熱的能力,並積聚一定的皮下脂肪,增加熱儲備能力,增強對寒冷的耐受。


冬泳都是要嚴格控制時間的,一般都是幾分鐘到十幾分鐘,不會象泡溫泉一樣沒完沒了在水裡耗著
冬泳真的很爽,擅長游泳,身體健康的人,可以在不是特別冷的時候(比如零度以上),在有高人陪同的情況下,嘗試一下,比如去清華的西湖游泳池
最爽的感覺是發自肺腑的清涼感覺,每個毛孔都像被針扎一樣(可以忍受),覺得胸部受到了巨大的壓力,呼吸困難,姿勢變形,游泳水平退化到剛勉強學會游泳的地步——所以最好有人陪同


體溫過低一般發生在人處於極低溫度的水中,持續達到一定的時間後由於機體代謝產生的熱量不足以支撐機體溫度調節所需,導致體溫持續下降而產生的一系列綜合反應。
冬泳是由於是有準備的運動,事先的熱身以及持續的運動都加快了身體的代謝速度,產生更多的熱量用於調節機體溫度。但是當本身儲備的能量不足以產生足夠的熱量支持時一樣會發生體溫過低的現象。


冬泳需要循序漸進的長期專業練習。
切勿盲目嘗試。
珍愛生命。
別瞎折騰。


對於@建文 的答案 回應一句
這個東西就像是學游泳一樣,理論千篇,不如自己下水實踐。
學游泳難,冬泳更難。但從夏天開始每天堅持下水,在水池邊我還沒見過哪個冬泳不行的。
談體質,談內經,都是干銷售的么?


我爸游泳很棒的那種,就曾經問過我爸和這個相關的問題:「爸你身體那麼好,游泳技術也很棒,為什麼冬天不游?」 我爸的回答是:「冬泳是從秋天開始的,一直持續的冬天的,每天都下水的,那樣冬泳才是健身。不這樣的冬泳是很傷身體的」。


哈哈,本人去年冬泳了堅持得很好,基本一周5次這樣子。最低零下也有有游過,其實也沒有什麼,只要科學:1、多少溫度,游多少分鐘,比如氣溫只有2度,就游兩分鐘。而不是愈多愈好。2、從秋天開始,就會比較好適應。3、游後不要洗熱水澡
游過的人都知道那種感覺是很爽的,就像吸毒一樣。真的,不騙你。哈哈


建議一般人不要嘗試。順應自然。阿彌陀佛。


冬泳時間不夠長,游長了一樣沉底


冬泳得游啊,動彈的,他就不死。
不動彈光飄著的,肯定凍死。


吉林省吉林市的,今天中午氣溫零下十度,水中有浮冰,遊了大概五分鐘。


俺有五年的冬泳歷史,受益良多。但這是一項極限運動,必須講科學,嚴格控制游泳時間,糾正一下李鴻同學的觀點,應該是水溫多少度,大致上游幾分鐘,根據每個人的皮下脂肪厚薄和個人體質而定,每個人都有一個合適的出水時間點。我們縣城琵琶湖目前水溫10度,有的泳友還可以游一個小時,但大部分人只能游十分鐘左右


因為運動產生熱能,開始即使冷,游後就身體發熱。


誰說不會死?時間稍長肯定死。


只遊了一小會冬泳的路過。


命題都是錯誤的


如果在人工池子里冬泳,會不會和池子里的水凍到一起呢?


昨天19度,去游泳了,爽


今天下午剛遊了2000m蛙泳的菜鳥默默飄過~


推薦閱讀:

游泳標準泳道總忘記遊了第幾個來回,怎麼辦?
大部分人在游泳池游泳都會尿尿嗎?
游泳對身體有什麼好處?
如何克服在自然水域游泳時的恐懼?
談談你們對小鮮肉寧澤濤的看法?

TAG:生理學 | 游泳 | 戶外運動 | 冷知識 | 醫學 | 體溫 | 冬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