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的作品中有哪些令人驚艷的比喻?
無意間看到張愛玲的《茉莉香片》里的一段形容馮碧落:不是籠子里的鳥,籠子里的鳥,開了籠子還會飛出來。她是綉在屏風上的鳥——悒鬱的紫色緞子屏風上,織金雲朵里的一隻白鳥。年深月久了,羽毛暗了、霉了,給蟲蛀了,死也還死在屏風上。瞬間驚艷了!!
首先,張愛玲的比喻和別人正好相反,一般人比喻,通常是用自然景觀來描述生活中的物品,張恰恰相反。
《沉香屑第一爐香》中主人公薇龍,受到梁太太的奚落, 這令她難以忍受。這時她看到的日落,竟然用到了這樣的比喻,落日「倒像雪茄煙盒蓋上的商標」一樣, 「滿山的棕櫚, 芭蕉」也頗有點「像雪茄煙絲」。月亮升起之際, 「煙樹迷離, 青溶溶的」, 給人一種壓抑恍惚之感,
其次,張往往從動作的相似出發,化靜態的客觀事物變為動態的生物,
例如《沉香屑第二爐香》結尾,男主人公飽受打擊,「煤氣的火光,像一朵碩大的黑心的藍菊花,細長的花瓣向里拳曲著。他把火漸漸關小了,花瓣子漸漸的短了,短了,快沒有了,只剩下一圈齊整的小藍牙齒,牙齒也漸漸地隱去了,但是在完全消滅之前,突然向外一撲,伸為一兩寸長的尖利的獠牙,只一剎那,就「拍」的一炸,化為烏有」
將煤氣的火光比喻成藍菊花,還算一般,後文竟然變為「小藍牙齒」,那種被咬的感覺讓人不寒而慄。
再次,比喻下蘊含著蒼涼的底色,營造凄涼的氛圍。
同樣描繪古人思鄉的月亮,《金鎖記》中,
:「三十年前的上海, 一個有月亮的晚上……我們也許沒趕上看見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輕的人想著三十年前的月亮該是銅錢大的一個紅黃的濕暈, 像朵雲軒信箋上落了一滴淚珠, 陳舊而模糊。老年人回憶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歡愉的, 比眼前的月亮大, 圓, 白;然而隔著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 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帶點凄涼。」
在張女士的筆下,月亮在蒼涼的氛圍下透著幾分古樸,幾分孤寂。
《鴻鸞禧》在那一剎那的屏息的期待中有一種善意的,詩意的感覺;粉紅的,淡黃的女儐相像破曉的雲,黑色禮服的男子們像雲霞里慢慢飛著的燕的黑影,半閉著眼睛的白色的新娘像復活的清晨還沒醒過來的屍首,有一種收斂的光。
還有一個算不上比喻,但是也很好,在留情里。
炭起初是樹木,後來死了,現在,身子里通過紅隱隱的火,又活過來,然而,活著,就快成灰了。它第一個生命是青綠色的,第二個是暗紅的。
特別好的象徵手法。
《半生緣》里 曼楨跟世鈞說悄悄話 特別打動我
「她說這個話,不能讓許太太他們聽見,聲音自然很低。世鈞走過來聽,她坐在那裡,他站得很近,在那一剎那間,他好像是立在一個美麗的深潭的邊緣上,有一點心悸,同時心裡又感到一陣陣的蕩漾。」
目前我看到的地方
還屬於在細節處瘋狂發糖的階段
比如這個比喻的前提就是
世鈞住在好友叔惠家裡
早上五點鐘
許太太(即叔惠的母親)
就會早起給他們做早餐
世鈞時常覺得不好意思
就自己早些出門買點早飯吃
這些話只是隨口跟曼楨提了一下
曼楨就記在心裡了
於是在世鈞和叔惠要去南京之前
曼楨惦記著他怕麻煩許太太
又要早起趕火車
恐怕是要餓著肚子了
便特地帶了點心送來
太甜了我的天_(:3」∠)_
印象最深的是《金鎖記》的一段。
當時曹七巧正在和季澤調情。
她睜著眼直勾勾朝前望著,耳朵上的實心小金墜子像兩隻銅釘把她釘在門上——玻璃匣子里蝴蝶的標本,鮮艷而凄愴。
這句暗合了名字「金鎖記」,也昭示著曹七巧的一生,原先也不過是個美麗的女孩子,為了錢財嫁給了殘疾人,被困一生。就像玻璃匣子里的蝴蝶標本,外表美麗,內里早就死透了。大概也因為這個,後面七巧對兒子媳婦女兒那麼惡毒,我總恨不起來,她早就只剩一副軀殼,雖生猶死地在挨日子罷了。
那起伏的海潮,好像美人的柔胸在藍網中呼吸一般。《不幸的她》 12歲的姑娘驚艷了我
婚姻就是長期賣淫——《傾城之戀》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
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硃砂痣。
"雨聲潺潺,像住在溪邊。寧願天天下雨,以為你是因為下雨不來。" -------&<小團圓&>
推薦閱讀:
※張愛玲有什麼樣的顯赫家世?
※《傾城之戀》中,白流蘇如果最終沒有嫁給范柳原,結局會怎麼樣?
※你覺得三毛在《滾滾紅塵》中描寫的韶華究竟和張愛玲有多大的相似契合程度?
※張愛玲在年輕的時候里提到活人的太陽找不到死者身上怎麼理解?
※怎樣理解王小波對張愛玲作品的評價?
TAG:張愛玲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