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地方的古代地名比現代地名更好?
開平府,現在叫正藍旗。
就此一個。
應昌現在是克什克騰旗,全寧現在是翁牛特旗,寧昌現在是敖漢旗,遼上京臨潢府、金北京臨潢府,現在叫巴林左旗。那麼,到底是叫旗好聽,還是叫縣好聽,這得各位自己拿主意。我贊同後者。
而張家口張北縣,在明朝叫興和衛或者興和所,在元朝叫興和路。我個人感覺這個名字可能還是比張北好那麼一丟丟的。不過今天仍然有興和縣,然而這個興和縣的地方在歷史上一直到光緒二十九年才設立有一個行政區,叫興和廳,可能就是因為這地方在古代屬興和路所以才叫興和的。
另外, @Kishen Sharma 所提到的雲中改名叫托克托,雲中郡確實在今天托克托縣境內,不過雲中郡故址和今天的托克托縣縣城是有一定距離的,而今天的托克托縣城所在地,和遼金元的東勝州以及明朝的東勝衛所在地托克托縣城圐圙大荒城是挨著,所以從嚴格意義上說,托克托應該是東勝才對。
知乎萌新瑟瑟發抖。這個社區厚古薄今的風氣這麼嚴重么。
時間線上推送了一個不經過腦子的回答,真的很煩。
@楊釗 為什麼敢抖機靈不敢開評論呢?
呂布九原縣人,現在仍然是九原區。
趙雲真定人,現在叫正定,這個 @鄭欣 已經說得很清楚了。
張飛涿郡人,現在仍然叫涿州。
袁紹汝南汝陽人,汝南仍然是縣,屬駐馬店,然而汝陽現在也是縣,屬洛陽,這兩個名字仍然存在。
但是,你查的時候能不能查明白,袁紹的老家現在屬於周口了。
或者說你是不是根本就沒查,直接網上抄了一份就發出來了?
至於蘭陵,現在仍然有蘭陵縣,並且和棗莊一點關係都沒有(詳見棗莊和蘭陵的歷史關係到底是怎樣的? - 知乎)。
永嘉也是一樣,目前仍然有永嘉縣,屬溫州。
武陵現在也是一個區,屬常德。
陳倉鳳翔現在也是縣級行政區劃,屬寶雞。
這根本就不是改名的問題,你的說法所謂永嘉改溫州,陳倉改寶雞,其實和長安改叫陝西,洛陽改叫河南是一種類型,改名前後的兩者根本就不在一個等級,前者被後者包含,怎麼能叫改名?
時間線上推送了一個不經過腦子的回答,真的很煩。
另外,這個名字好聽不好聽,是怎麼比較出來的?就因為之前的名字老,所以就好聽?
哪些地方的古代地名比現代地名更好? - 知乎 我覺得這個答主說得就很好,畢竟歷史車輪是滾滾向前的。
姬、姜、姒、嬴、妘、媯、姞、姚,這幾個上古大姓現在用的也很少,你們喜歡也可以改回去。
不客氣。
興和——張北
現在的河北省張北縣縣城元朝就是興和路治所,「興和城」的名字也用了很久,然而近代「興和」二字卻被今內蒙古興和縣(只是當年興和路管轄廣大範圍里的邊緣的一小部分)奪走,現名「張北」毫無內涵,只是張家口的附庸,然而興和比張家口歷史久得多。
可以類比為有一天,因為門頭溝叫了「北京」,而真正的紫禁城所在地被改名叫「廊坊北」。
屬於祖國的聽起來永遠朗朗上口,屬於別人的總是感覺千篇一律:
唐努烏梁海——圖瓦共和國
買賣城——阿勒坦布拉格
恰克圖——特洛伊茨科薩夫斯克
庫倫——烏蘭巴托
碎葉城——布拉納遺址
烏里雅蘇台——扎布哈朗特
釣魚島——尖閣諸島
蘇岩礁——離於島
藏南——阿魯納恰爾邦
徽州VS黃山市
恩,說個偏遠的,我美麗的家鄉海拉爾
海拉爾古稱呼倫城,二十世紀初,俄國人修築中東鐵路,在呼倫貝爾旁建一車站,因臨海拉爾河而定名「海浪」站,即海拉爾的譯音,靠近車站處為新街,隨著商埠的開發,海拉爾的知名度提高,舊街「呼倫貝爾城」被新街「海拉爾」取而代之。
呼倫貝爾大草原
我的心愛我的思念
石家莊駐馬店這些名字真不難聽,最高票說的沒一句對的,連縣名和郡名的區別都搞不清。知乎早就有人科普了一萬次了,沒啥可說的。有些古地名才叫土鱉到家,看看王莽改的這些地名,還好讓東漢改回去了,不然留到今天簡直感人。
南陽郡,秦置。莽曰前隊。
河內郡,高帝元年為殷國,二年更名。莽曰後隊。
潁川郡,秦置。高帝五年為韓國,六年復故。莽曰左隊。
弘農郡,武帝元鼎四年置。莽曰右隊。
黃忠:吾乃前隊黃漢升
仲達:吾乃後隊司馬懿
郭嘉:吾乃左隊郭奉孝
楊修:吾乃右隊楊德祖
諸葛亮:臣本布衣,躬耕於前隊。敵軍還有五秒到達戰場,請做好準備,全軍出擊。
還有更坑的,就問一下內鬥省人,無錫和有錫哪個更好聽?「無錫,有歷山,春申君歲祠以牛。莽曰有錫」。
永平府-冀東地區
漁陽-京東地區
海參崴,符拉迪沃斯托克(控制東方!)
伯力,哈巴羅夫斯克(殺人犯搶劫犯的名字命名)
廟街,尼古拉耶夫斯克(沙皇的名字)
尼布楚,涅爾琴斯克
海蘭泡,布拉戈維申斯克(慘案之後改名曰報喜城)
庫倫,烏蘭巴托(紅色英雄,蒙古國大清洗染紅的)
還有很多啊……
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爾
士麥那,伊茲密爾
尼西亞,伊茲尼克
亞得里亞堡,埃迪爾內
交州,河內
樂浪,平壤
漢城比首爾好聽多了.!n
我作為一位安徽人,說幾個安徽的。
1.合肥
古時候跟現在不一樣,我國現在的行政分級是國——省——市——區縣——村鎮,清朝通常大致是國——省——府——縣——村鎮這樣。府相當於今天的地級市,跟今天不同的是府直接管下面的縣,並且府政府(府治)通常是放在下轄數個縣中最強大最發達的首縣。
而到了民國以後,民國政府廢除了府一級的行政分級,變成了今天大家熟悉的省市縣分級,大部分的府廢除後當地名字直接用首縣代替。比如蘇州府在民國是叫吳縣,常州府廢除後常州叫武進縣等等。而到了共和國以後,多地地名被恢復成以前的府名,吳縣跟武進縣就又變回了蘇州市跟常州市這樣。
合肥這個名字歷史很長遠,秦朝就出現了合肥縣這個地名,而合肥縣則是清朝廬州府的首縣,廬州府的府治駐地就在合肥縣內。
理論上,今天的合肥市應該叫廬州市,而合肥這個名字應該是廬州市合肥區。
可惜的是,合肥在建國後並沒有叫回廬州市而是直接叫合肥市了,相當於常州今天叫武進市,蘇州今天叫吳城市。
2.蕪湖與馬鞍山
第一次回答的時候把這哥倆忘了,現在修改把這段補上。
這兩座城市為什麼放在一起說呢?第一是因為兩市離得很近,兩地市政府連線行車距離僅為45公里左右。第二是因為距離這麼近中間還夾了一個當塗縣,話句話說兩地建成區基本連成片了,未來完全有可能合併成一座城市。第三是因為這兩座城市一直到1912年民國建國前都是一座城市。
清朝太平府,府治當塗縣,太平府管轄範圍約等於今天的蕪湖市加馬鞍山市下轄範圍。民國1912年廢府,至此兩地分治。
馬鞍山市的由來又是因為共和國建國後,當地發現了大量的鋼鐵礦藏資源,跟淮南的煤礦銅陵的有色金屬一樣,馬鞍山成了一個共和國特色的資源型城市。
太平府府治當塗縣的歷史也是有不少,比如李白就是死在這的,開車走當地高速,會有一個太白服務區,附近還有個太白墓的景點。
別跟我說太平府名字不好聽像是太平間一類的,就這倆字刨除太平間的意味以外中國有幾個地名比這還美?
3.壽春
壽春這個名字也是很有歷史的,壽春得名是戰國時期給戰國四君子春申君祝壽的封地,故名壽春。而壽春這個名字如今也不復存在,現在當地叫壽縣。壽縣距離安徽省淮南市政府的距離開車只有28公里,壽縣之前卻一直屬於一百多公里以外的六安市管轄,前兩年才被劃回淮南市管轄。而淮南這個城市是建國後才出現的城市,1949年3月,在淮南三鎮的基礎上組成了淮南煤礦特別行政區,後來改名淮南市。
不管淮南這個城市到底應該叫淮南還是叫壽春,至少今天壽春都應該是淮南市壽春區或者淮南市壽春市,甚至放在一些會宣傳的省份會把城市改名成壽春市淮南區,而不是今天的淮南市壽縣。
4.鳳陽
鳳陽的名氣相當大,第一是因為出了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第二是整個明朝鳳陽都是以副首都(中都)的身份存在,第三《鳳陽花鼓》這首民歌實在流傳甚廣,不相信可以去搜一下聽聽,只要是中國人都肯定聽過這個旋律。
鳳陽府這個名字一直存在到清末民初,民國廢府之後鳳陽府改稱鳳陽縣(1912年),後來經過三十多年的籌建,鳳陽下轄的蚌埠鎮成為了安徽第一個地級市(1947年),自此都沒什麼大問題,畢竟蚌埠的位置好,京滬鐵路經過並且沿著淮河。但是後面問題就來了,相對於蚌埠開車距離只有17公里的鳳陽縣,卻被劃分到開車131公里的滁州市管轄。
什麼概念?鳳陽古城牆的縣城在蚌埠市繞城高速以內,17公里的車行距離沒有北京東三環到西四環遠。
我就不說今天的蚌埠應該叫鳳陽市了,或者蚌埠市鳳陽區了。
一直到今天,鳳陽都不屬於蚌埠!而蚌埠原先只是鳳陽府下轄的鎮!
這麼荒唐的行政區劃,走遍全中國也只有安徽能幹得出來了。
附圖,大家感受一下。
4.徽州
說到徽州,絕對是安徽之殤,清朝江南省分省,東邊取江寧府(今南京)蘇州府首字為江蘇省,西邊取安慶府徽州府首字為安徽省。不論經濟,安慶跟徽州的文化也絕對是冠絕全省的。
安慶不談,光一個徽州就出了"無徽不成鎮"的徽商。出了中國八大菜系的徽菜。出了中國古建築最大流派的徽派建築,文房四寶就有最好的墨——徽墨,最好的硯——歙硯,次好的筆——徽筆(最好的筆應是浙江湖州的湖筆),隔壁的宣城也出了全國最好的紙——宣紙。茶葉方面出了中國十大名茶的黃山毛峰跟太平猴魁,以及被國際認可的最好紅茶祁門紅茶。歷史上也出了無數優美詩詞來形容徽州,如明朝戲劇《牡丹亭》的作者湯顯祖說的"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徽州境內的黃山更是"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
徽州文化的繁榮可以說稱為國內第二沒有城市敢稱第一,就這樣,1987年,徽州地區硬是改名黃山市。
沒了徽州,談何安徽?
如今的黃山市區劃,連我一個安徽人都搞不懂,黃山市下面有黃山區,黃山風景區,徽州區,屯溪區。
我只知道黃山市的市區在屯溪區。
那麼請問,黃山這座山,到底踏馬在哪個區?
前兩天去九華山,順路過了一下黃山太平湖,發一張太平湖的景色給大家看看,太平湖這種級別的風景在黃山市的景區內根本排不上號,甚至我到這以前根本沒聽說過這麼一個湖。大家感受一下吧。
真心祝我們安徽省委省政府的老頭們趕緊退休頤養天年,一手王炸玩幾十年不過別人對三。
誰來解釋一下駐馬店比汝陽好在哪裡?
普及了那麼長時間,還是老有人舉什麼真定更名石家莊的例子。石家莊這座城市原是直隸省正定府獲鹿縣底下的村子,原名石門,屬於村鎮發展為城市,繼而新設政區,然後府治轉移,所以不是城市更名。
你們可以說石門更名為石家莊,也可以說石家莊繼承了正定府,但絕不可以說正定、真定、常山更名為石家莊。滹沱河北岸的正定可還沒消失呢!
===========================
我認為真正遺憾的是古地名更改是河北四鹿缺了兩鹿。河北過去有四鹿(當然還有過三鹿),他們分別是鉅鹿,涿鹿,獲鹿,束鹿。
而後來獲鹿更名鹿泉。其中獲念huai
束鹿更名辛集。しんじ
鉅鹿更名巨鹿。
萬幸的是涿鹿沒變更名字。
================
還有幾個比較遺憾的:
無終更名玉田。
浭陽更名丰南。
新城更名高碑店。
更名後變得樸實無華。
=================
現代更名的卻更的俗氣了的則是
雄州,容城,安新→雄安新區。
塘沽,漢沽,大港→濱海新區。三門峽——陝州
可能很多國人都會有這種疑問,為什麼只有陝西而沒有陝東?那麼陝又是哪裡?
「陝」這個字作為地名最早在西周早期(實際應該更早)已經出現了(分陝而治_百度百科),據考證原字形為「夾方」,意思就是狹長的道路,指的就是關中地區通往中原地區這一段140里的天然關卡險路,再狹義一些就是西起潼關,東到函谷關,包括中間的函關古道這一片區域。
後來陝作為地名發展成為陝州,核心區域在河南省三門峽市主城區,轄區最大的時候曾經下轄過山西、陝西的一些區域。
上世紀50年代,由於興修三門峽水電站,陝州老城(位於河南省三門峽市湖濱區)被拆除,實際上是設計失誤,水電站建成後陝州老城並沒有被黃河淹沒。隨後城市也被命名為三門峽市(屬洛陽地區代管),1986年三門峽市從洛陽地區脫離,正式建市,現在管轄2區2縣2市,所轄區域與古代陝州主要區域大致相當。
三門峽這個市名,大躍進時代的產物,在當時可能也是紅極一時。
但是現在再提起三門峽大多數人可能會有兩種反應。
1.不知道的:什麼?三門峽?是不是在南方?和三峽有什麼關係?
2.知道的:我知道,就是那個全國最失敗的水利工程,把陝西給害慘了,還有水利專家黃萬里,云云……(然後批M批TG的話題可以引出一大堆。)
如今,三門峽水電站被許多「業內人士」認為是失敗的典型,反面教材的典型,已經處於半廢棄狀態了,僅保留了一些抗洪和調沙的作用和小浪底協同工作。
且不說「陝州」(陝州_百度百科)這個地名多好,多有意義,單「三門峽」這三個字作為城市名,因為它本身的失敗再加上和「三峽」的類似,就已經很尷尬了。
2016年1月6日,三門峽市陝州區正式揭牌,「陝州」的名字總算恢復了,但是是以陝州區的形式恢復的,有點類似於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
最後附上一張圖,陝州古城寶輪寺塔,現存四大迴音建築之一。始為唐僧道秀所建,金大定十七年(公元1177年)僧人智秀重建,距今已有800餘年。位於河南省三門峽市湖濱區陝州故城東南部,原為陝州城內寶輪寺的寺塔,寺已早毀,唯塔獨存。
這個世界上,總是厚古薄今的人要多一些的。
古代的東西,懂的人總是要少,而且能流傳到今天的,往往不是精雕細琢,就是合乎人心。
再加上,古老的東西,總是可以拿來標榜一下傳承的。復一下古,自然有一種,老子祖上也闊過的快感。
再哀嘆一下古已有之,世風不存,好像自己又離那些庸眾遠了那麼幾分。
只是,人還是要活在現在的。宋人依舊活在宋朝,元人依舊活在元朝,明人依舊活在明朝,清人依舊活在清朝。
而活在「古代的人」,一個都沒有。
包頭呂布
石家莊趙子龍
保定張飛
駐馬店袁紹
臨沂諸葛亮
「吾乃包頭呂奉先。」
「吾乃石家莊趙子龍。」
「吾乃保定人張翼德。」
「吾乃臨沂諸葛亮。」
「吾乃駐馬店袁紹……」
蘭陵——棗莊:棗莊王,「棗莊美酒夜光杯」,「棗莊笑笑生」……
雲中——托克托:「持節托克托,何日遣馮唐?」
永嘉——溫州:溫州太守謝靈運。
武陵——常德:晉太元中,常德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陳倉/鳳翔——寶雞:暗度陳倉——暗度寶雞
建國後拍腦袋改名的地區基本符合題主的要求,這些都是改名不過腦子的:
國務院1964年9月10日國內字第403號文件批准後,盩厔縣改為周至縣,郿縣改為眉縣,醴泉縣改為禮泉縣,郃陽縣改為合陽縣,鄠縣改為戶縣,雒南縣改為洛南縣,邠縣改為彬縣,鄜縣改為富縣,葭縣改為佳縣,沔縣改為勉縣,栒邑縣改為旬邑縣,洵陽縣改為旬陽縣,汧陽縣改為千陽縣。
除此之外還有如下案例:
四川省:四川省越雟縣改名越西縣(國務院1959年6月16日批准);呷洛縣改名為甘洛縣,
貴州省:婺川縣改名務川縣;鰼水縣改名習水縣(以上變動均系國務院1959年1月31日批准)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婼羌縣改名為若羌縣(國務院1959年6月16日批准);和闐專員公署改名為和田專員公署,和闐縣改名為和田縣(國務院1959年6月16日批准);于闐縣改名為于田縣(國務院1959年8月3日批准)
青海省:亹源回族自治縣改名為門源回族自治縣(國務院1959年4月30日批准)
江西省:將尋鄔縣改名為尋烏縣;虔南縣改名為全南縣;大庾縣改名為大余縣;雩都縣改名為于都縣,新淦縣改名為新干縣;鄱陽縣改名為波陽縣(這連讀音都改了,太扯淡了!還好2003年12月17日恢復了舊名);新喻縣改名為新余縣。(1957年2月9日國務院批複)
1956年黑龍江省將鐵驪縣改名為鐵力縣。
湖南省:酃縣改炎陵
重慶市:石砫縣改名為石柱縣。(1959年6月16日國務院【國內曾字第174號】批複)
這就叫做批髮式摧毀地名文化。如果認為不好寫,為什麼不發明對應的簡體字?這麼改直接改變了含義,同音管什麼用!而且,真的很難寫很難認嗎?誰天天寫地名玩啊!掃盲班是幹啥用的啊。這純屬特殊年代文盲領導以文盲自豪用流氓手段拍腦袋決策的產物。
凡是提什麼包頭趙子龍之類的。。。只是因為這些地方現在不夠發達有名罷了,直白的講,只是你們覺得這地方現在不好,或者平常聽到這個名字都是和一些不是很出彩的事情掛鉤。。。還有說臨沂的,這名字不是挺好聽嗎?還有石家莊,對比一下"吾乃史家莊史進。。。。"難聽嗎?
不是雲南人。
原本是吐槽一些人厚古薄今的,想了想還是舉個切題的例子比較好。
——————————
雲南省雲南縣,最早是漢武帝元封二年,漢獲滇國之地,設縣。傳說「漢武帝做夢追彩雲至南,以此命名」。這個地名延續了兩千多年,雲南兩個字的名氣越來越大,成了郡名州名,終於在元代的時候混成了省名。
1918年,因縣與省同名,改為祥雲縣。
祥你妹啊!又不是奧運火炬!
沿襲兩千多年的名字,一個省由它得名啊!一改就改成了個普通的縣名了啊!話說為什麼要改,吉林省吉林市在偷笑啊!
山東菏澤原稱曹州,個人感覺這倆名都挺好的,曹州源於古曹國,菏澤源於上古沼澤之菏澤,倆名字都有四千多年的歷史。
推薦閱讀:
※地理這門學科有多有趣?
※為什麼北半球陸地面積大過南半球?
※莫霍界面能被地質運動帶出地表嗎?
※為什麼以前黃河經常發大水,卻很少有記載長江發大水,而近幾十年全反過來了?
※世界上最高的瀑布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