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不可逆轉的人口老齡化,我們這代年輕人如何保證自己晚年生活不至於太凄慘?
本人80後,估計知乎的主力軍也在80.90這個區間,我國養老金形勢已不容樂觀,人口老齡化趨勢不可逆轉。2040年我們五六十歲的時候老齡化會是什麼程度,到時社會狀態會有什麼樣的發展?而我們作為一般百姓怎麼才能不讓晚年生活太過凄慘?
題主低學歷教育,一方面出於好奇,一方面出於對某組織的不信任。
說實話這滿大街的地溝油,臟空氣,高醫療費用都讓我覺得是在故意降低民眾的平均壽命。
人口老齡化和少子化的問題,日本最嚴重,歐美次之。他們已經給全世界趟過地雷了,讓我們看看日本和歐美的情況,總結點經驗教訓,以免重蹈覆轍。
我國每十年做一次人口普查,日本每五年年進行一次國勢調查。2015年的國勢調查顯示,日本總人口數為1億2711萬人,比2010年調查時減少94.7萬人。截止2015年10月,日本65歲以上的老人佔總人口的26%。
這麼多老人,他們是怎麼過活的呢?聽聽這些辭彙就知道了。「老後破產」、「老後難民」、「下流老人」……這些反映日本老年人悲慘生活的新辭彙不斷湧現。
2015年日本新幹線上發生了一起自焚事件,自焚者是一名71歲的老人,他在自焚之前多次向周圍的人表露養老金太少,「無法生活」。
日本老人的養老金差距很大。在大企業工作的人,退休後不僅能拿到政府發放的公共年金,還有企業年金,足夠退休後的生活。
而那些教育程度不高、無法找到穩定工作的人,老了之後不得不繼續工作,因為他們能拿到的養老金遠遠不夠生活需要。
據日本媒體報道,那位自焚的老人曾抱怨說:「我繳納了35年卻只能領取24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2150元)。扣除房租和水電費之後就所剩無幾。」
日本的法定退休年齡是60歲,但是直到65歲才能領到退休金。按照普通日本人的生活水平推算,假設日本國民退休前年收入為6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38.7萬元),退休後的開銷大約為工作時的三分之二,一年需要400萬日元。
日本現在的預期壽命高達83.7歲,在退休後,如果需要依靠退休金生活25年。按照這個比例估算,需要1億日元。
如果僅靠領取退休金,一個月大約可以領到24萬日元左右。從65歲退休到85歲死亡的20年間,一共可以領到5760萬日元,和1億日元之間差了4240萬日元。
也就是說,日本老人如果要維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至少得儲備4240萬日元左右。否則就不得不靠打零工來貼補家用。
根據日本總務省發布的2016年「家計調査報告」,一對高齡無職夫婦的月平均支出約為26萬7000日元,養老金平均收入約為21萬2000日元,這樣的話每個月會有5萬5000日元的赤字。
如果能活到85歲,那麼從60歲到85歲這25年的晚年生活里,自己需要準備1650萬日元的養老金。
所以,按照普通人的一般生活水平估計,缺口是4240萬日元。按照總務省的低生活水平估計,缺口是1650萬日元。
2016年最新調查數據顯示,日本50歲到60歲這一代老年人,回答儲蓄為零的人男性佔30.7%,女性佔25.6%。也就是說近三成的日本老年人,沒有一分錢的儲蓄!
隨著日本人口、特別是新生兒人口不斷減少,繳納養老保險的人數也在日益下降,日本老年人對僅依靠養老金生活的前景感到不安。
有研究預測,自2015年4月起,日本公共養老金的領取額每年將下降1%,預計今後30年內至少會減少20%,更多老年人不得不通過延長工作年限來保障晚年生活。
2014年,日本65到69歲的老年勞動者共約374萬人,65至69歲的老年人就業率達到驚人的40.7%,創了日本本國39年來的最高紀錄。
有人可能會有疑問,這麼大年紀的老人還有人願意僱傭嗎?為啥不去僱傭年輕人呢?我們來看看下面這張表。
毫不誇張的說,日本的失業率幾乎是全世界最低的。因此,老年人只要願意就業,還是能找到工作的,只是薪水並不如意罷了。
有人說,這麼低的失業率是因為日本的家庭主婦太多,其實日本早已經不是我們印象中的那個日本了。
日本時事通信社報道,日本政府9日召開內閣會議制訂了2017年度《男女共同參與白皮書》,白皮書指出,2016年15-64歲的女性就業率達到了66.0%,這是自1968年實施該調查以來女性就業率的最高值。
日本嚴重的老齡化導致能夠出來工作的老人和婦女都差不多出來工作,可勞動力還是不夠的地步。如果我國在老齡化最嚴重的時代也能達到日本如今的經濟水平,那麼65歲後的大部分人還是得繼續工作。
有人說,很多老人退休前攢了不少錢,可以投資股市嗎?
我們來看看日本股市的情況。日本最重要的日經225指數,恰好在日本勞動力數量最多的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到達頂點,接近四萬點,隨後一路下跌,跌到最低點7000點附近。
近幾年,日本奉行「安倍經濟學」,日本央行大肆放水,央行自己出錢購買日經225指數ETF,如今日本央行自己已經成為日經225指數九成以上成分股的前十大股東,這才把指數維持在兩萬點左右。
如果有人在日本股市頂點時買入,那麼直到現在仍然虧一半,根本不要指望靠這個養老。事實上,如果沒有生產率的大幅提高,勞動年齡人口逐年下降會帶來經濟增長率下降,使得股市表現不好。
有人說,不靠股票,靠房子可以嗎?
日本房地產價格於1991年到達最高點,隨後開啟漫長的下跌之旅。統計數據顯示,日本的房地產價格從1992開始持續下跌,截至2015年,六大主要城市住宅用地價格跌幅為65%,所有城市跌幅為53%。
相對於股價而言,泡沫破滅後,房價下跌速度緩慢得多。日經225指數在1990年之後的兩年內下跌了近一半,而住宅用地價格1992年到2000年10年間年跌幅均不超過5%,累計跌幅21%。
樓市這種持續、漫長的陰跌比股市可怕多了,這意味著,很多房子被鎖死了,完全沒有流動性,再折價也賣不掉。很多人被房貸套牢一輩子,直到退休都還不完房貸,更別說儲蓄了。
人口老齡化帶來土地和房產價格下跌是大概率的事情,靠房產很難養老。
日本經濟泡沫破滅以來一直執行低利率政策來刺激經濟增長,如同我國這今年一直維持低利率一樣。2016年日本更是開始執行負利率政策,所以靠銀行存款利息過日子也是不大可能的。
人人皆知美國國債太多,接近20萬億美元,其實不過是1.18倍的GDP。如今日本國債已經超過1000萬億日元,其債務佔GDP比重高達230%,為發達國家中最高。
更可怕的是,日本央行持有日本國債的三成多,其資產的八成都是國債。也就是說,日本的國債早晚有一天要崩盤,現在沒崩盤是日本央行在放水來維持。所以投資日本國債風險很大。
所以日本的普通老百姓很難通過儲蓄投資來安度晚年,不得不繼續工作。可是年齡不饒人,70歲以後還工作就比較困難了。
可日本人偏偏有著全世界最高的預期壽命,在2015年就已經高達83.7歲。按照現在這年年增加的勢頭,二三十年後增加到90歲也問題不大。而後面這二十年的醫療和護理費用會越來越多。而人口老齡化必然導致醫療和護理費用上升。
要知道,日本是從GDP世界第二,人均GDP超過美國的經濟發展水平過來的,儘管現在垂垂老矣,仍然有一定的家底。而中國到了老齡化最嚴重的時候,不知道能不能攢下足夠的家底。至少從現在看,中國已經是未富先老了。
其實日本政府很早就意識到,日本已經陷入老齡化和少子化的泥潭,也通過了《少子化社會對策基本法》和少子化社會對策大綱等種種應對少子化的法律法規和國家戰略,試圖提高生育率,但收效甚微。政府從兒童補貼、保育設施、職場支援、稅收優惠等幾個方面做了一定的努力。
為了鼓勵生育,日本從1972年起就斷續施行了兒童津貼制度,2012開始對3歲以下和3歲以上15歲以下的兒童實行1.5萬日元和1萬日元的差異補貼。
但不少日本人仍然覺得養育子女是一項沉重負擔,加上收入下降和工作不穩定,對於很多人來說甚至連結婚都成為一件困難的事情。
2010年的統計顯示,日本30-34歲女性未婚率達到約35%,甚至35-39歲女性的未婚率也達到了23%。而35-39歲日本男性的未婚率更是高達35%,超過20%的日本男人終生未婚。
所以說,如果鼓勵生育,也很難阻止生育率下跌,更別說我國現在還在限制生育了。
日本是單一民族國家,大部分國民秉持「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心理」,很難通過吸收外國移民的方式來緩解老齡化,這一點上我國也類似。
歐美國家認同多元文化,至少表面上是這樣的。但百十年來各種族各民族仍然嚴重對立,並引發了越來越多的暴力事件乃至恐怖主義行動。因此,我國要走吸引外國移民的道路也是很難的。
那麼普通人還有辦法應付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嗎?有些國家有些不一樣的嘗試。
近幾年來我國很多企業由於國內金融發展滯後,難以融資,不得不引入外國投資者。其中,加拿大的幾支退休基金比較令人矚目。
「加拿大退休金計劃」(CPP)是加拿大退休老人的「錢袋子」,屬下機構CPPIB負責該計劃所轄資產的具體投資。
2011年時,CPPIB就投資了阿里巴巴,還投資阿里巴巴的大股東雅虎、軟銀控股和銀湖資本。
早在2008年2月份,CPPIB就開始投資中國,投資了鼎暉投資、中信資本中國基金和弘毅投資等一大批重點投資中國的私募股權公司。
得益於過去數年間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這些投資獲得了不菲的回報,也讓中國市場成了CPPIB眼中的香餑餑,後續動作接二連三。
「安大略教師退休金計劃」(OTPP)是加拿大第三大退休基金,總資產約為 1400 億加元,近年也陸續投資了方源資本及京東商城。
由於嬰兒潮時期人士開始陸續退休,退休基金的支出需求大增,迫使這些原先過於依賴北美股票市場表現的退休金計劃開始尋求投資於全球股市及房地產、基礎設施和私募基金的機會,以緩解局部地區單一投資品種漲跌帶來的巨大影響。
這樣的路子給我們帶來一些啟發。當未來中國老齡化嚴重、經濟失速時,我們可以事先投資那些勞動力充足、經濟發展較快的南亞、東南亞和非洲國家。像加拿大搭上中國經濟騰飛的順風車一樣,我們也可以靠投資這些國家來分享他們經濟發展的收益。
如今,華為小米和藍綠兄弟已經在印度設廠,阿里也投資了印度的「支付寶」,顯然印度的未來不可限量。那些大佬們已經給大家做出示範了。
這些天,衣索比亞的新聞天天刷屏,中國和埃塞深入合作,在埃塞修建了中國工業園,一批中國老闆聞風而動,把製鞋、成衣、紡織等勞動密集型產業遷往埃塞。這些小咖們也已經給大家做出表率了。
說到底,老人退休後不事生產,收入其實來源於對那些正在工作的年輕人的投資回報。資本富餘而人力不足會導致收益率低下。如果本國年輕人不夠多的話,只能投資年輕人較多的外國了。全身心支持一切旨在加速促進當今最前沿科技發展和應用的政策和舉措。
可以是直接的,如肉身參與;也可以是間接的,如,能投票的投票,不能投票的多發聲。
典型 「最前沿科技」,泛泛說,好比一切人工智慧和深度自動化相關技術和應用;更「猥瑣」和具體點兒,如各類虛擬現實科技,以及各種高能量密度儲能技術;更「高大上」和玄乎些,典型如受控聚變;更「情懷」些,如各類航太科技。
主業之一雖然是財富管理,但這些年越來越轉向機構項目投資,以及個人的架空財務目標的純粹短中期投資了,而越來越對類似養老/遺產之類的話題表示興趣遞減。原因並非這些話題不重要,而是,在30年+的尺度上,我不認為未來主要一線經濟體內的金融/財富邏輯,甚至只經濟/發展水平統計模式,在底層,還會和今天的邏輯一致。
我們用了幾萬年,才學會了農業;又用了幾千年,才完成了工業化;又用了幾十年,一定程度上達成了信息化。在下一步的發展方向,就不再是「提升人類財富水平」了,而應該是「讓財富對大多數人變得沒有現實的意義和存在的必要」。
具體來說,大致三個方向:
1,生產接近於零邊際成本的能源
2,讓硅基奴隸們幹活兒
3,進可吃紅片探索宇宙,退可吃藍片插管兒傻樂呵一輩子
當然,這種就是一個無所謂是非的個人信念。畢竟,對於科技發展的速度,任何估計都能找出立足點來,很難有確切而客觀的結論。僅說個人的信念,雖然我依然猥瑣地為退休做出了「現世代」邏輯下的準備,但情感層面我並沒有想要依靠這個。而是...如果到了本世紀中葉,世界一流國家的主體人口,依然要擔心什麼 「養老金」 之類的事情,那我對我們人類的存在,恐怕也真心會失望到一定程度了,於是也就愛誰誰吧,苟活至終點罷了。
我是85年的,過了30歲之後,我也每天深深地擔心這個問題。
現在我知乎上瀏覽最多的知識性問題就是:各類體檢、保險分配的辦法和策略。這可能是我中年危機的內心寫照吧。要知道,我以前也是一個只關心風花雪月的文藝小青年。
對於晚年生活我有以下幾個打算:
第一,一定要交社保。
按最低標準交就可以,因為社保看的是年限,比如現在規定:城鎮職工交滿15年之後+到達了退休年齡,符合這兩個條件,就可以享受每月的養老金待遇了。這是每個人的最低保障。
如果你失業的話,要記得想辦法交社保:找朋友公司掛靠,按照最低標準交,每年大概兩萬吧;找社保公司代理幫忙交,原理同上。
第二,儘可能多賺錢。
這個大家都懂,主要是手段和方法。普通老百姓,沒有那麼多祖產、遺產、房產,也沒有出生在一線城市、二線城市、省會城市、直轄市的老城區——坐等拆遷。那麼對於這類人來說,只能在年輕的時候:大學畢業、20來歲時,努力攢到第一桶金——開源+節流(更重要)。
後面的人生還要結婚生子,已經再沒辦法像二十來歲那樣心無旁騖的工作了,當然知乎大能除外!我只談我這類人。
不管你做什麼工作、多辛苦、多累,工作的目標就是提高收入、攢錢。
這第一桶金的概念對每個人是不同的。比如我吧,我生活比較簡單,就是吃穿住行,結婚前是租房,那還包括房租這一塊;我是北方人在南方奮鬥,那麼還有每年逢年過節回家的機票錢,基本就這兩大塊支出。
作為女生,我活的真的很簡樸:我不化妝——化妝品的錢省了,我只做基礎護膚:乳液、防晒、面膜這類的,一年一兩千。
衣服夠穿就可以,不追求穿著:所以我每年衣服支出也不成氣候,不會對我攢錢造成什麼影響。
(大家不用擔心,我也嫁出去了,嘿嘿)
我這樣的人,比如我賺到了50萬,那麼每月理財(我目前的方式就是P2P,比較大的平台)10%的收益,大概2-3K的水平,我失業的話,我也夠花。
所以第一桶金對我來說,50萬就可以了。如果有100萬就更好了。如果你努力攢錢,十年時間,這並非不可能。其實也可以叫做「一定範圍內的財富自由」!
但是對那些年消費要十幾萬,不出國旅遊幾次不行的人來說,他們的第一桶金(一定範圍的財富自由)就可能是幾百萬、上千萬了。
第三,要主動杜絕、屏蔽社會上的不良消費觀。
經常看知乎的人應該會發現,有很多粉絲多的大V會寫到:被邀請寫關於奢侈品的軟文。大概就是寫一些雞湯,鼓勵年輕人消費:每個女孩都要有一個包包,包包是心情最好的安慰劑,沒有男人可以不能沒有包包;鼓勵男孩買限量款,人只年輕這一回不買對不起自己;趁年輕要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最好裸辭去旅遊……
大概是這類的思維,我不對這類思維和行為做任何抨擊。我只陳述自己的觀點,如果你是一個普通家庭的孩子,做著一份撐不死餓不死的工作,那麼你還是要小心:千萬別被這類文章洗腦了!
月光只能繼續固化我們目前所處於的階層, 起到一時麻醉的作用。雖說攢下每個包包的錢,並不能保證未來幾十年,你能上升一個階層;但是月光或者超前消費、沒有積蓄,只能讓我們老無所依。
享受絕對沒錯,畢竟人生苦短;但是一定要有計劃、有節制。
第四,如果實現了一定範圍內的財富自由,那麼人生就會變得開闊、想法也會變得不同。
我們中國人從小就在激烈的競爭中長大,從小到大,同學是你的競爭對手,也是你的好朋友。所以大家養成了競爭思維,對比自己強、比自己過得好的人,可能抨擊比較多、嫉妒比較多,這是普遍現象。
不過,如果你實現了小範圍內的財富自由,你的生活狀態從為了生存疲於奔命,變成:可以經常停下來仰望星空。
你看到跟你不同、有特殊才能的人,會感覺好開心:可以學習新東西了,可以跟他/她合作做點什麼項目了……
心胸會開闊很多、眼中的世界也會從此與眾不同——我正在朝這個方向努力著,共勉!
(大家好,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大芭妮 BigBunny666 )
鍛煉身體,低調生活,別拿命換錢。
看大家說了那麼多建議,總有人不滿意,特別是生孩子這事兒,於是我說個別的。
其實晚年的生活質量,有孩子是第二位,身體好是第一位。身體不好,就算有孩子,風險也比較大,拿點錢把你往養老院里一塞的情況現在就有。但是身體健康的,那就不一樣了。並不因為宗教緣故,卻做到預知時至無疾而終的,臨命終時洗漱乾淨安排妥當靜靜離去,真·人生贏家。
當然了,想當這種人,也不容易,其實話又說回來,既然都不生孩子,你賺那麼多錢幹什麼,存著等著老了花?還不如保養好身體,留得青山在 不怕沒柴燒,日本老頭老太七八十歲不是依舊工作么。
其實呢,人么,吃苦的未必苦盡甘來,但一直享福的好事兒也不多見,不養孩子年輕時自然瀟洒自在,還能容你瀟洒一輩子?羨慕有的人老了兒孫繞膝伺候著,人家年輕的時候又付出多少?
當然你會覺得我交稅了間接養了隔壁老王的兒子,但你交那點兒稅和隔壁老王起早貪黑給屁孩兒擦屎端尿依舊不是一個段位,況且你老來收的養老金裡面也有老王兒子的付出,享受的社會環境也是老王兒子這代人在建設,但是沒有人給你端夜壺這種事情就不要抱怨了。
所以既然嘴上瀟洒的,還有什麼可擔心?一個人在家裡病倒了沒人管的話,死得很快的。就是不是一個人,你覺得現代家庭里的老人孩子這種弱勢群體莫名其妙死掉後,家人不吱聲,真會有人為他們伸冤嗎?
還是那句話,老弱病殘就是弱勢群體,如果到時候沒有可靠的青壯年給你撐腰,都免不了要凄慘的。孩子是上一代的一個責任,也是一個寄託,孩子本身沒有孝順的責任。
我國2017年GDP大約74萬億,2015年清華計算虧空4.7萬億,靠轉移支付和財政支付勉強支撐,政策完全找不到解決辦法,走一步看一步,隨著GDP增長減緩,支出擴大,沒有出現革命性的技術革新之前,這個問題目前看是無解的。
辦法一,鍛煉身體,多吃健康有機食品,規律生活,盡量延長工作時間,比同齡人更有機會等到技術出現解決方法和未來勞動力值錢的時期,這個時期越來越近。
辦法二,找機器不能替代的專業,越是標準化,數字化的行業越容易被替代,越是非標準化、模糊化的行業越難被替代。
辦法三,各地區差異比較大,找人口比較健康的國家和城市移民。
讓自己晚年生活不太凄慘,這個大概是橫亘在我們每個人的問題
養兒防老——這個老觀點,又被提上來了。
養兒能不能防老?——這個也是有風險的,如果為了養兒防老而生孩子,太功利了,很容易失望。
在醫院工作,我觀察到的現象是:老人生病了,孩子不在一旁陪同是很常見的現象。一般情況下,是老伴陪同,沒有老伴的,絕大多數都是請護工,或者,乾脆就是一個人住院。
我們這一代人的父母生病,孩子陪同的情況都是很少見的,我們下一代,生病了,指望孩子,我覺得很難。
觀看周圍人的情況,出國讀書的孩子越來越多……,孩子好,出國讀書了,養兒防老?下了病危通知書,孩子能趕到的就算不錯了。
孩子不好,自己賺的錢都不夠花,還指望他養你?
還是別指望養兒防老了,孩子願意幫扶著是好命,他幫不上你的忙,真的很正常。
保證這個事,大部分還得靠我們自己吧。身體健康,有基本得自理能力,否則是沒什麼生活質量的。想靠社會資源解決養老問題,那就努力賺錢,努力做有價值的人,才有能力調動更多的社會資源,讓自己過得比別的老年人好一點。
Automation automation automation
自動化是提高生產力的一個很好的手段。無論是智能家居還是自動駕駛,機器人製造和機器人保姆,都是對付人口老齡化的武器。
但自動化也意味著低級工種的淘汰和財富的集中。所以歐洲談論的「機器人稅」並不是個笑談。
根據人社部的消息,截至2016年底,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2.3億,佔全國人口總數的16.7%,其中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為10.8%,總數高達1.5億。
預計到2020年老年群體將達到2.43億,約佔總人口的18%;本世紀中葉老年人口數量將達到峰值,超過4億人,屆時每3人中就會有一個老年人。
來源: 國金證券
一些可以採取的措施:
- 注重健康
健康是1其他都是0。
- 延遲退休
中國的勞動力類似20年前的日本?-- 今天的日本很多老年人70多歲還在工作。
- 被動收入 - 分紅/投資收益
首先要有一定的本金,然後用資本賺錢。
- 私人養老院/養老社區
專欄: 養老院 + 大學生 = 大力出奇蹟!
- 抱團互助養老
專欄: 四對好朋友的後退休同居生活,現代版桃花源? - 知乎專欄
這個沒錢也行。
- 護工 / 機器人
有錢又不想住老年社區可以請護工/保姆, 或者到時候請機器人。
- 二胎
不過養孩子的成本如果還是很高,可能不一定是一個很好的投資。
- 移民
可以移民出國,生活配套差的城市移民到生活配套好的城市。
而且以後科技進步會讓人們包括老年人的生活平均水平提高,很多事情都不需要自己做,比如無人車機器人之類,還有遠程醫療等等,不至於太凄慘。
*********廣告分割線~~~歡迎參加我的Live :D *********
知乎 Live - 全新的實時問答
贊成輪子哥的「大家都不生最後肯定一起晚節不保」的觀點
不過對於養兒防老這事我也沒抱太大希望,畢竟我有養老金還有閑置房,而且對於父母來說,孩子更多的是一種感情上的寄託,而不是金錢上的回報。
不過生育這事對整個社會養來說是有很重要意義的,具體意義大家都懂,我也就不多說了。
但對於在大城市站不住腳的年輕人來說,丁克這種事情在三線以下城市就要謹慎啊,畢竟未來年輕韭菜數目長期看少,你的社保賬戶含金量跟大城市是不一樣的,當社保基金不夠的時候,保不準會把你們拋棄了!君不見現在一二線城市醫保賬戶相當充裕,大家各種買買買,而某些地區醫保賬戶捉急,那就規定各種限制條件才能報銷醫保咯。
所以三線以下城市直至農村的丁克還需謹慎,生娃可能會去大城市被收割一波,但是不生娃,以後真沒人管你。。。
放心,到時 會有 天朝版 特朗普 到貨的
這個問題很好,其實人類社會的革命都是由於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造成的不可逆的債務危機,這個債不是金融上的債,而是人債。
老人天然欠年輕人一筆債,但年輕人由於會預期到自己也將變老,所以也願意出借勞動力,同時也將借下一批年輕人的勞動力,所以你只能多生育,同時鼓勵其他人一起多生育。
你看看,在資本主義體制下你要有工作才能有收入,有收入才能吃飯,生產力發展天然毀滅就業,就業少了你就沒飯吃,你沒飯吃老人也就沒飯吃。
而且老人也天然被毀滅,所以這個社會最終目標必然是所有年輕人無償養所有老人,所有老人無償尊重所有年輕人。
只要不達成這個目標,社會就將不斷自我改革。
我們上一代的人在年輕的時候也思考過這個問題,你看他們現在是怎麼個心理狀態?
對了,關於這個債還有個詞兒,叫剝削。
大家真的不生,就肯定晚節不保,那有什麼如何保證。到時候沒人搞生產,你的錢就是糞便。屆時人民幣也會暴跌,你想去國外也不行。如果真的到了這一天,那麼我國除了大規模進口黑黑和綠綠的年輕人以外,就沒有任何辦法了。
想要跟黑黑和綠綠一起度過你的晚年嗎?不想?
多生小孩
還有,反正我是不會相信現在的政府比起30年前強行結紮流產的政府更加人道的,要是你們都跟政府賭氣,最後惹急了只會(逃
我認為至今為止的所有答案都沒寫到點上。
所謂凄慘,其實來源於對比。純粹的物質生活,我們這輩再不濟也要比上一輩或者上兩倍好上太多。農村的去過了城市會困惑於物質水平和文化水平的差異,低階層在被高階層全方位碾壓後會鬱結於自己的無能(他們的表現是憤怒,其實就是對自己無能的鬱悶)。
所以多去享受一些免費的精神食糧,少和非自身階級的人打交道,不要有太高的夢想和欲求,才是讓自己晚年不太凄涼的保證。否則,可能中年的時候就很凄涼了。
可能政治不正確了。但我看這些活得開心的無非如此,有些實際上過得很不錯的人卻總是自怨自艾。社會本質上是進步的,大家可以去了解下以前農村贍養老人的問題,那種才是真的凄涼。有的實誠話,沒經歷過太多事的小年輕肯定是不願信的,等到願意相信時候還來不來得及就看運氣了。比如說買房子問題,許多人看分析不是真的慎重思考,而是哪些話對自己的心理就寧願信哪些話,所以房價被唱空十幾年,一直堅信不買的人只能吃後悔葯,等到明白時候,還能不能買就看自己家裡資金厚不厚了,或者看你是2015明白的還是2017明白的了……
回到原題。就個人來說在這種情況下該怎麼辦?答案很簡單:自己生倆娃,男女不限。這是最大限度也是最可能有效保證自己晚年生活的方法。別的東西你改變不了啊。何況就算別的能變,永遠比這個差不知道多少倍。你指望國家養老,我相信國家今後養老金會增加,但晚年真需要照顧時候,多那點錢有什麼用?你指望養老院養老,你知道人力資源費用增長速度嗎?要麼忍受一個護工對十幾個老人的護理,要麼就能用錢砸一個護工對自己,你衡量下需要多數財產吧?還有人一說晚年就覺得死了也無所謂,你不是覺得死了無所謂,你是希望一直吃吃喝喝玩玩很爽,某一天突然得病掛掉,這樣的死無所謂。這種日子是好,估計上帝也羨慕,所以一般不會讓人類有這種機會,大部分人痛苦的不是死,而是之前數年乃至一二十年身體衰退帶來的生活問題。
所以,你說晚年該怎麼辦?孩子未必能指望得住,但一定比其他所有措施都靠譜n個數量級。其實懂這個道理的人還是不少的,只不過在媒體上算不得主流,畢竟這麼做會多少影響小資們的生活質量,而小資們是最典型有今天不管明天的短視群體。所以我覺得年輕人面對這種問題應該知道自己該向誰學習,別像買房時候那樣後悔——房價升了或許還有機會買,生孩子錯過了時間,就算科技發達還能讓你生,到了四五十生有什麼用?
前面有人分析日本案例分析的很清楚了,我就不贅述了,這幾次去日本的實際感受確實發現日本老年人工作比例很高很高,打出租遇到的基本都是日本大爺,老得我都猜不出歲數,酒店裡打掃的也多半是日本老奶奶,一樣年齡不小,老齡化社會的壓力確實很大,不是假想。
個人目前規劃的保障如下:
1.複合分配資產,包括房產(保證基礎生活,一套自住一套長期考慮做出租)、現金理財一定比例(長期收益)、美港歐長線穩定股票和貴金屬配置一定比例(資金避險)、長期購買各種商業保險(風控)、基金股票操作(收益),以上規劃會隨著我個人收入支出變化隨時作調整,如果在45歲之前沒有啟動創業的話,基本會按這個搭配一直到65歲左右,我盡量算好儲蓄足夠我活到百歲的基礎資金。
一般如果沒有遇到大型崩盤式經濟危機的時候,以上組合可以保證你獲得略高於通脹率的資金收益,考慮到老年人消費相對是比較節約的,風控避險也做到位了,綜合自己的社保、商保資金,這筆錢源源不斷供應到百歲以後應該還是很富餘的,但未來如何不太好說,我對AI和更多自動化科技還是比較有信心的。
2.嘗試建立被動性收入渠道,計劃寫書吃版稅,但肯定不是個容易的活兒,暫時不會立刻啟動,我會在行業經驗積累到一定程度後開始,當然更期待的還是能夠創辦自己的公司,看時機,畢竟這兩年經濟形勢不好。
3.維持並積極提升自己的腦力勞動技能,包括寫作、分析、授課能力,保持即使年紀大了還能在需要的時候承擔收入不錯同時體力消耗不多的工作,必要的時候依靠從業經驗可以唬唬外行。
4.建設同齡人的可靠人脈,另外保持年輕心態多認識年輕朋友,我計劃在40歲左右的時候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做一些偏公益性的教育課程和教材作傳播,做善事也當交朋友了,老來小問題上可以互相搭把手。
另外我在考察泰康燕園的養老計劃,參觀的時候看起來體驗不錯,而且也負擔得起,如果價位和質量能維持住,我老年會選擇類似的機構做養老。
當然了,孩子我還是會生的,雖然一定程度上會消耗我本來用做養老的儲蓄,但是小孩對我來說某種程度上算消費品,我想生孩子是因為我喜歡孩子,但我不是孩子的全部,孩子也不是我的全部,我們都有自己的追求和人生價值,孩子無論是遠離家還是忙自己的事情,甚至TA要殖民火星都是他的事情,我尊重他的選擇。
養兒在我這裡從來沒有作為過防老的選項。
我,83年,男,漢族,按照這三項數據來統計,世界上有800多萬,幾乎都在中國。
我妻子83年,女,漢族,也有800多萬。
我出生時,醫院緊張,然後一路走來,託兒所、幼兒園、入學、升學、就業、結婚、生娃、孩子入學,從來都是一大票人一起往前沖。
30年後,我65歲退休(我覺得那時起碼要70退休了 ,先這麼算吧),大部分同齡人還都活著,繼續一起往前走人生道路。
但是,僅僅一個83年段的,就有1500萬左右,還有84,82,85,等等,80後集體老去,就是一億多人,而世界上總人口過億的國家也就十來個,這麼多老年人,咋辦?
想想我們這些人的老年,我都怕。
我有兩個孩子,女兒三歲多,兒子半歲不到,上一輩嘛,四個。
按照我國常規的家庭發展路線,我們夫妻要安安穩穩把兩個孩子養大教好,我們要讓家裡退休的四個老人安享幸福晚年。然後,我們自己也將老去。
雖然我們整個家族手頭有四套房子,上海兩套(我自己和父母各一套,對了,還有28年300萬的房貸慢慢還),合肥兩套(考慮用這兩個大套換一上海小套,岳父母來滬),父母總是說,等他們百年了,房子還是我的,不用擔心。但我非常懷疑這筆固定資產到時候會不會縮水(我認為房子在二三十年後是會較大幅度貶值的,年輕人少了,需求不足),夠不夠養好兩個孩子,贍養四個老人,以及最後我們夫妻自己的養老。
按照現在的人口結構預測,30年後,勞動力與老年人的比例將非常恐怖,護理費用將極其昂貴(暫且別指望機器人這種科技了,阿西莫夫之前預測現在應該家家都用機器人做家政了,他老人家都看走眼了)。也許你會提醒我,兩個孩子呢,我不覺得能完全指望他們,萬一期望落空了呢?萬一,他們還要再啃老呢?
除了努力賺錢,積累財富防老之外,我的另一個辦法就是煙酒不沾,保養身體,積極鍛煉(創業算是損耗身體,但為了物質與個人追求,也沒辦法)。
我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業,想盡量早一點積累財富獲得一定程度的財務自由。即使獲不得,那至少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能活到老做到老,能自理自力,老來不麻煩別人。
在三十歲時我轉行創業,做健身產業。固然起因有自己從16歲開始健身的情懷 、個性要強、打工憋屈等等。另一個考慮維度則是:我認為健身產業包含於大健康產業內,我國人口老齡化,終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運動鍛煉的重要性,大健康產業會有良好與長期的發展。
我很慶幸,得虧少年時期就養成了健身的愛好,有良好的基礎,否則想轉行創業也踏不過門檻。我也很慶幸,三十歲時下定決心轉了行創了業,要是再晚一年,就真沒這個勇氣了。
前一陣,我妻子的奶奶仙逝。前一天她還能正常走動,購物,燒飯,半夜心臟衰竭,人在幾個小時內越來越虛弱,見到小女兒之後 ,走了。沒痛苦,94歲。如果我以後也能這樣,那就自食其力,沒有養老的壓力了。
我的奶奶在七十多時診斷出阿爾茲海默病,7年後,在我28歲時過世,享年84歲。她雖然不識字,但用她的勤勞聰慧撐起了大半個家。我眼睜睜看著她越來糊塗,從整天找鑰匙,懷疑我父親參加魯班黨,到記憶混亂不認人,再到生活不能自理,喪失思維與行動能力。我也怕,怕我家裡現在的四個老人會如此,怕自己將來也會這樣,沒有尊嚴的過完人生最後一段,還拖累家人。
我曾和妻子半認真半開玩笑的說,如果自己被診斷出阿爾茲海默,在後期已經不認識最親近的人,請她聰明的,巧妙的,幫助我有尊嚴的早點解脫吧。妻子笑我不要瞎想,但誰知道會不會有這一天呢?
我和我妻子都念了不錯的MBA,學識、見識、能力都還算中上吧,但對於未來還是如此忐忑與焦慮。再看身邊年齡學歷相仿的朋友,也大多對將來惴惴不安。大家普遍覺得,雖從二十多歲開始,努力奮鬥十幾年,積累了一些物質財富,但階層總再也升不上去;都不敢歇著,怕獲得的東西會失去。典型的中產階級焦慮。
人類的壽命提高了,新的苦惱也出現了。抱怨沒用,哀嘆無效,我們能做的,是過好當下的日子,並為將來做好相對周全的打算,堅強又樂觀的生活下去。@萬金油的答案已經很棒啦!
關於日本有幾點補充:
1.
日本政府債務高企,跟日本國內民間資本紛紛外遇,避免在國內投資也有關係.
其中如豐田等大製造業每年持續在外投資,最關鍵的一點是,這些大企業在外投資賺的錢並沒有很積極地讓資本迴流,而是持續在外繼續投資建廠,見《日本通商白皮書》2016.
其原因有:
1&>.老齡化社會,國內需求萎縮。
2&>.政府債務太高,有破產風險。
所以,日本形成了:需求萎縮—民間國內投資減少—政府債務不斷上升—因為擔心政府債務破產以及需求減少,民間民間資本進一步外流—需求進一步萎縮—政府債務進一步高企的惡性循環2.。
但是日本還有兩個特點對老齡人比較友好:
1). 基礎設施建設便利,交通發達,遍布的便利店和商場讓老齡人日常生活出行都很方便。至少在東京圈如此。
2).社會福利及其好,尤其是醫療保險。幾乎覆蓋所有人的重大醫療的所有費用。比如癌症,國民保險就已經很好。有些保險即使使用還能覆蓋所有的昂貴進口藥物治療。(我之前導師太太得了癌症十幾年,最貴的時候一個月一百多萬日元的治療費,自己只需要最多承擔14萬元,用的最貴的進口藥物治療。)
日本現在有種說法說,讓日本政府破產,越早越好,債務清空。因為一來趁現在日本人手裡還有儲蓄,砍掉一些福利大部分日本人不至於過得太慘;二來,日本債務如此之高還能維持的原因主要就是因為大部分日本債務國家所有,趁著債務沒國際化,說破產就破產,爛死在自己家裡了。但是這個事情再晚了就玩不轉了。
投資日本的話,日本政府債務破產的風險很大。
日本的房地產萎靡二十年,需求停滯二十年,國內民間資本外流十幾年(企業採取的避開風險的國際化策略).
而且近年來,日本政府在積極吸引外國勞動力,又鼓勵生育,鼓勵婦女就業。但是效果甚微,一來單一的民族主義和文化,社會不具有包容性;二來,傳統的社會價值觀,讓女性並沒有那麼想去工作(還有兩個原因是,女性不工作六十多歲照樣從日本領取退休金,而即使工作,女性收入超過大約8萬日元,丈夫的減稅政策就要受影響,所以很多女性選擇打打零工。)
其實說起生育率低,美國2015年的數據是1.84,其實美國本土的人生育率也不高,大約只有1.4左右(出自維基百科),但是移民湧入,外來移民的群體生育率比較高。2105年日本的生育率是1.46,中國1.57,同樣低於2。中國面臨老齡化是必然的了。
面對老齡化壓力,見效最快的方法就是吸引移民,補充外來人口;鼓勵婦女就業,促進就業平等。
所以,我們可以做的觀念層面:
1.盡量讓自己視野開闊,包容多元文化,太過狹隘的以自己為中心只會讓路越走越死。
2. 盡量促進兩性平等,保障女性就業,要知道女性佔了人口的一半,你看日本這種女性「圈養」到極致的社會,也沒見得女人多生孩子,玩不轉的。現在工作競爭緊張,有人就想著把女人趕回家裡,實則是不明智的,一來高收入就業本來就競爭大,但是我們要看到的是很多基礎製造業和服務業的勞動力短缺。知乎ers的月薪三萬起的工作,沒有女人,競爭會更緊張,因為男人們沒有退路,要賺錢養老婆孩子;二來退出勞動市場太久,勞動技能流失,要把二十年沒工作過的家庭主婦再請進勞動市場,難度太大。
個人操縱層面,我覺得有:
1.
學好外語,盡量擁有國際化視野和生存能力。據我觀察,在日本英語講得溜的,都過得比較好。尤其是現在五六十年的老頭子這個群體。
2.
有錢就盡量分散投資。沒錢多買商業醫療和養老保險。
3.
保持知識技能更新,依靠科技進步。
至於以後政府怎麼面對這個挑戰,這是個系統性的問題,不是單一的福利政策能提上去的。現在也說不好。
其實,未富先老這個問題上,中國還不是最慘的,最慘的是越南。(圖傳不上,越南人口現在二十歲以下的年齡層已經出現斷層了,但是經濟還沒上來,而且人口總量少,教育科技水平遠低中國。收割人口紅利的路走不遠啊…)
————
以及,早上手機打字,數據引用沒法添加,抱歉。
見過的失獨家庭都挺可憐的
再多錢也彌補不了精神層面的缺失
至於丁克
夫妻很難維持一個家庭的意義
所見大多最終還是生了孩子
我覺得政府停止計劃生育 降低家庭養育成本
不用催多生
一直有這個傳統.
我是人口老齡化的樂觀主義者,原因很簡單,如果僅僅是維持我們生存所需要的基礎物質,現在應該就已經過剩了。最大的問題應該是醫療資源和精神建設問題。
我覺得,一方面科技的發展無論是在醫療還是其他生產力方面都會有飛速的進步,這個速度會大於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另一方面腦力(智慧)在社會勞動分工中所佔的比例會越來越大,這實際上也大大延遲了我們的實際退休年齡。因此,與其去關心養老的問題,不如去想辦法讓我們怎麼不與這個社會脫節,解決我們怎麼度過無聊的餘生這個問題。
羅胖說,我們這一代人很可能都會活到超過100歲,如果真是這樣,那麼有幾件事情你必須得趕緊做。
第一,多學知識。因為超過60歲以後,你的身體機能會嚴重下降,如果你沒有知識和趣味,就沒有人願意跟你玩了,你就得獨自面對孤獨的後40年。
第二,趁年輕多折騰。管它成功還是失敗,在你孤獨的後半生至少你可以靠很多回憶來過日子。否則年輕時一條直線式的生活,孤獨的後半生連回憶的資格都沒有了。
第三,保護好牙齒。如果60歲就把牙齒掉光了,在後面接近半個世紀的生涯中,不但沒有性生活,還與美食無緣,想想都悲劇。豆瓣不是有一個孤寡人士中老年送醫收屍互助小組嗎? 丁克族們,準備加入吧。前半輩子多偷多少懶,後半輩子就多吃多少苦。
推薦閱讀:
※中國醫藥服務外包現狀以及發展前景如何?
※健身教練一個月能賺多少錢?
※為什麼巴菲特選擇的是可口可樂投資而不是百事可樂?
※P Quant 和 Q Quant 到底哪個是未來?
※非金融專業科班出身想考理財規劃師主,有意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