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醫粉認為青蒿素是中醫的驕傲,卻反對廢醫驗葯?

廢醫驗葯是指摒棄中醫理論,用科學方法檢驗中藥,並把有效的納入現代醫學。
這樣看來,青蒿素的研發不就是典型的廢醫驗葯嗎?完全拋棄了陰陽五行等中醫理論,也拋棄了經絡臟象等中醫人體觀。而是根據詢證醫學做雙盲驗證、從生化學角度闡述藥理、用科學手段提取有效成分、並嚴格按照劑量使用。青蒿素和奎寧、阿司匹林一樣源於巫醫使用的草藥,最終納入現代醫學體系,就連青蒿素在CFDA的註冊批文也是[H]西藥。
既然知乎的中醫粉普遍把青蒿素當做中醫的偉大勝利,視青蒿素為中醫的驕傲,為什麼青蒿素模式——即廢醫驗葯、中藥科學化卻引起中醫粉的極度反感和抵制?提及廢醫驗葯,中醫粉總是說「中藥必須在中醫理論指導下才有效」,那麼如何解釋青蒿素不用中醫理論指導也有效,而且效果比採用中醫理論的青蒿古方好很多?
——————————————————————————————
看了各位大師的回答,主要論點概括為【青蒿素的發現是受了中醫的啟示/中醫縮小了驗葯的範圍,所以青蒿素不能算廢醫】。那是否可以對所有中藥都按照青蒿素的範例,丟棄中醫理論,用科學檢驗效果並闡述原理,同時安慰中醫粉說「我們是受了中醫的啟發,所以這不算廢醫只能算驗葯」,這樣做中醫粉是否就能欣然接受?


對 @龐博 回答有一些不同意見。

⑴ 現代醫藥的篩選手段不是那麼低效,你看世界上多少現代藥物(所謂西藥),不幾乎都是現代醫藥研究的成果嗎?
(美國當時研究抗瘧葯是不是花了那麼多錢、篩了那麼多化合物我不知道(@龐博 自己也表示只是聽說),但我相信即使只依靠現代醫藥的篩選手段,也能夠找到有效的抗瘧藥物,只是當時美國後來沒有需要(研發動力)罷了,這一是因為現代以來瘧疾基本只在亞非拉一些炎熱落後的地區還有,沒有多大市場,二來當然也是因為我們新型抗瘧葯青蒿素已經成功,就更沒必要了。)
⑵ 那是在當時,可現代醫藥的發展是迅速的,從發病機理、靶點研究,到新的篩選手段的出現及完善,已經使現代醫藥本身更為強大,也使從傳統草藥學中尋找靈感的意義進一步降低。
(還以抗瘧葯發現為例,現代機理研究早已找出瘧疾的元兇——瘧原蟲,而不是傳統醫學所認為的啥啥啥,進一步的分子及結構生物學可以清晰解析相關靶點蛋白的結構,這才是真正知己知彼。在此基礎上,應用計算機虛擬篩選及高通量篩選方法,不但效率提高很多,花費的費用也相對降低不少。)
⑶ @龐博 想說美國當時花了多少多少錢、篩了多少多少化合物,那青蒿素的發現呢?好像算是一個舉國工程吧?可能是花的錢少,因為我們人力便宜,當時情況下更有很多是響應號召義務勞動的吧?

⑷ 也是最想點出的一點,就是傳統草藥學固然可能提供靈感,但也很可能提供「誤導」。。

(青蒿素是篩了多少個「抗瘧名方」才在一個原本不為中醫所重視的方子里得到「靈感」(而且依照這個方子的用法,能否得到有效濃度的青蒿素,還是一個疑問),就不用我多說了吧。)
要命的是,研究人員如果相信古人留下來的那幾個方子,就會在裡面拚命找,哪怕沒做出結果可能也會認為是自己實驗做的有問題,,,於是乎直到碰壁碰壁最終死心。
而且做藥物研究的可能都知道,先期的篩選花不了很多錢,也不佔用很長時間,後面對化合物療效的確認才是大頭,先上動物一遍一遍做,大致確認安全(當然也初步認為是有效的)了再一步步上人體,這才是花錢花時間的地方,而被誤導就會是在這個階段(動物實驗),代價很大的!


因為無知,無法區分「在中醫古方理論指導下發現青蒿素」與「受中醫古方啟發意外發現青蒿素」的區別。
人們總愛給偉大的科學發現配上幾個略帶神秘色彩的小故事,增加些人文情趣


我真不明白很多中醫粉說青蒿是中醫的驕傲,哪來的臉呢?

屠呦呦團隊十多年來共收集抗瘧中草藥及驗方上萬個,廣篩藥物5000餘種。後來她在東晉葛洪《肘後備急方》一書中看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

但是,僅僅在《肘後備急方》中就搜集了43個治療瘧疾的偏方,其中有草藥,也有巫術。比如抱一隻大公雞在懷裡叫,比如取一隻蜘蛛放在飯糰里吃下去,找一顆大豆,刨成兩半,左邊寫個日字,右邊寫個月字,朝著太陽吃下去,也能治療瘧疾。


然後屠呦呦篩選了上萬種藥方,用西醫的手段低溫乙醚提取技術,提取出來青蒿素。

青蒿素的藥品批准文號就是西藥!

這和中醫有個毛關係啊?


第一:萬一挑一的關係?中醫萬里挑一的有效率,買彩票的運氣啊。。

第二: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到底有沒有用還是個謎


結論:

廢醫驗葯純屬扯淡!

第一:有效的方子萬一挑一,驗葯成本太高!無異於大海撈針,燒錢不斷

第二:你以為醫院為啥那麼願意開中成藥啊,你以為中成藥真的療效好?

因為中成藥掙錢啊!回扣比西藥多多了,這還是公立醫院的比例,私立醫院回扣更多!


所以綜上所述:中醫中藥在中國是一門大生意,廢醫驗葯得斷了多少人的財路啊。。

所以不可能實現!


你說的驗葯,大部分是中醫系統在搞。但藥品這塊都是藥學專業和化學專業在搞。中醫專業的主要是臨床方面。
現在每個領域都分的很細。中藥研究也很深入了。每味藥材的化學元素,和對人體的作用都有深入的研究。
但中醫最牛逼的是辯證和復方。

在治病救人上,目前中醫比西醫差很多。但中醫還有很多東西可以挖掘發現,還有很多市場現象需要規範。目前比較可氣的是打著中醫旗號騙人的事情,比如放血治療、食療、假藥劣葯等等。


瀉藥。

中醫並不是全部反對廢醫驗葯。

因為中醫裡面分很多不同的派別。

有的中醫說,中醫是非科學,不能用科學反駁。千人千方,不能用科學方法去驗證。

也有中醫說,中醫的科學性不容否認。XXX藥物經過了科學驗證。

這兩派誰是對的呢?這兩派誰是真正的中醫,誰是騙人的騙子呢? 更奇怪的是,有誰見過這兩派中醫互相爭辯,寫各種文章論文駁斥對方呢?——我黑中醫那麼久,卻從來沒見過呢。

之前有中醫說,駁斥偽中醫是政府相關部門的責任,真正的中醫忙著治病——那麼,打擊中醫黑,應該是教育部門,科普部門的責任,而不是中醫的責任,但在知乎上怎麼有那麼多中醫閑著沒事幹,不去治病,不去研究,卻在和中醫黑爭論呢?——他們如果把和中醫黑爭論的時間,用來抨擊偽中醫,消滅偽中醫,中醫早就發揚光大了。


瀉藥

醫藥研究的三個核心要素是什麼?是錢,錢,錢!

搞醫藥研究其實就是燒錢。不是說研究人員水平不重要,而是人員配置,儀器設備(雖然中醫不信這個),人體試驗,後續醫療事故的賠償,知識產權與品牌保護等等所有的這一系列的背後都是用錢燒出來的。

屠呦呦能夠從眾多中藥方子中發現青蒿素,除了 個人勤奮努力 + 一點點運氣 之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因素是抗瘧葯的研發是在國家財政的支持下進行的。(想想4000種方劑呀,逐一驗證也是一筆不小的花費)


這就是為什麼進口抗癌藥那麼貴的原因了。葯企和醫藥研究人員研發藥品不是為了學習雷鋒,就算不賺錢至少也不能賠錢。抗癌藥研發成功皆大歡喜,可是如果失敗了呢?只要研發失敗,前期所有投入研發的資金全都打了水漂,所以抗癌藥當然值這個價。 奎寧和阿司匹林被研發出的時代,醫學法律,倫理道德和實驗方法體系遠沒有現在這麼健全。就算是青蒿素研發時管理層的監管也是睜隻眼閉隻眼。所以那個時代的醫藥研發成本相對而言還是比較低的。現在的形勢不同了,中藥驗葯看似簡單,其實是很費錢費時的。


當然也有例外,比如印度在醫藥研究上領先世界,但印度醫藥是以醫療事故法律的放水為代價的。


只要你明白這一點,你基本上就能看穿老中醫們抵制廢醫驗葯的把戲了。廢醫就等於老中醫砸自己的招牌,驗葯就等於不但砸了招牌還要自己掏錢證明自己的葯能治病。這個廢醫驗葯么,就和治理空氣污染一樣一樣的,只要一牽扯到實際利益上,大家都是屁股決定腦袋的主啊。


而且題主認為老中醫/中醫粉們抵制廢醫驗葯這一想法存在一定程度的主觀性。在現階段這個國情下,某些思想開明的老中醫/中醫粉是期待廢醫驗葯的。在西醫強大的進化能力下,中醫的日漸衰退已經是歷史趨勢,早驗葯反而有可能讓中藥行業死裡逃生。但是如果讓老中醫自己花錢去驗葯卻是萬萬不可的,老中醫更期待的是別人花錢驗葯,自己坐順風車貼牌生產。玄機就在於管理層對中藥品牌和知識產權保護上沒有明確強硬的態度。假設同仁堂花上一千萬軟妹幣驗證六味地黃丸的真實療效和毒副作用,實際上花錢驗葯的是同仁堂,悶聲發財的卻是其他生產六味地黃丸的葯企。我要是某中藥企業,我也支持同仁堂驗葯呀。這種無本萬利的事誰不願意干?

========================

我承認,並不是所有中醫粉都能這種看透廢醫驗葯玄機的智慧,畢竟還有相當一部分純中醫粉是出於信仰和意識形態,情緒上很難接受廢醫驗葯這種事。


講個笑話:一家人吃飯,聞著飯香公公贊道:今天飯真香;兒媳婦趕緊接話:這飯是我做的;公公吃了一口說道:有點糊了;兒媳婦趕忙說道:燒火的是小姑子;公公不小心吃到沙粒蹦到牙,哎喲一聲,兒媳婦趕忙解釋:米是婆婆淘洗的;
有那麼一種人或者一群人,看到事情對自己有利就往上蹭關係,看到事情對自己不利就往外推,全然不顧旁人看笑話


現在流行講故事編段子。我作為學術控類型的中醫黑,也跟風學兩個。

第一個故事是關於孝子的。

小張是個孝子,信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張母希望小張早日生子。但小張卻因難言之隱,一直無所出。小張的愛人出了個主意:隔壁老王家兒子多,要是老王不願意過繼一個孩子,我就去順個種,反正都姓張,別人也不知道。小張同意了。

孩子出生後,張母大喜。但孩子一天天長大,卻和小張越來越不像。高顴骨、寬身板,越看越像隔壁家老王。雖然孩子也姓張,但是隔壁老王一來家串門,一堆孩子呼啦啦聚到一起,旁人一看,小張的孩子完全就是王家人嘛。

這讓小張十分不痛快。他對人說「你不了解我兒子,這孩子姓張,不姓王」;「你又不是王家人,你沒權利說我兒子是王家的孩子」;「王家人都沒說孩子是他們家的,你憑什麼說孩子是他們家的?」;「戶口都上了,國家承認的」……

後來,答主給小張出了個餿主意:借種的事情你都已經幹了,難道還不讓人說說么?你一定要解決問題也行啊,你讓隔壁老王全家人都跟你姓張不就行了么!這樣令堂讓張家枝繁葉茂的願望一夜就能實現了。

第二個是關於中醫的。

中醫是國粹,中醫界信奉「愛屋及烏,敝帚自珍」。國人一直都希望中醫振興廣大,但中醫卻因難言之隱,一直傳承困難。後來西化派出了個主意:西醫水平高傳人多,用西醫代替中醫來傳承不就行了?不方便的話就搞個結合,反正名義上都叫中醫,老百姓也不知道。眾中醫同意了。

學習西醫學術之後,中藥材事業興旺發達。但西化派一天天壯大,卻和中醫越來越不像。治病不用道地藥材,診斷依靠器械,越看越像西醫。雖然也叫中醫,但是和西醫們開個會,一堆醫生呼啦啦站在一起,老百姓一看,現在的中醫完全就是西醫嘛。

這讓中醫十分不痛快。紛紛說:「你不了解中醫,中醫已經不是你認識中的那個老樣子了」;「你不是醫生,沒權利評價中醫」;「西醫都不反對中醫,你憑什麼反對?」;「國家保護中醫,國家都承認中醫」……

後來,答主給中醫出了個餿主意:西化中醫的事情都已經幹了,難道還不讓人說說么?你一定要解決問題也行啊,把全國200萬西醫改名叫中醫不就成了么!這樣國人復興中醫的夢想一夜可成矣。

關於思路特異人士喜當爹的故事有很多,而借種這種事情,當事人礙於面子,總表現得很不在乎,還要用反對廢醫驗葯來標榜自己是正統的。連題主也說了,青蒿素藥品准字上用的都是[H]字(化學葯)。青蒿素都已經認了親爹了,想當養爹的中醫們卻還在那裡一廂情願。在旁人眼裡,中醫這種喜當爹不過就是個笑話。


反對「他們反對廢醫驗葯」這句

他們只是反對「廢醫」

然後不願意出錢出方子「驗葯」

罷了


藥學生表示。。醫藥是分家的。。


因為中醫治病靠想啊,哦不對,嘴炮治病能力也是杠杠的,當然不支持廢醫驗葯啦,老祖宗的東西能說廢就廢?老祖宗想的比你現代科技可要超前多了,在現代醫學把人當作機器治病的時候,老祖宗已經用理論治療人這個整體了。


今天中藥提取了青蒿素中醫粉認為是中醫的功勞,明天要是中藥提取了某種強力致幻劑你猜中醫粉會不會認為是中醫的鍋?
同理,把致幻劑改成腎衰毒素?


k上兩張剛做題的圖,摘自中醫內科主治醫師考試(中級職稱)習題冊。

圖不能連著放。。。那再說一句。厲子卿認為的中醫是你說陰虛,我說陽虛,沒有客觀治標,這是錯的。

我個人戲稱為背代碼(中醫診斷學內容)這塊內容大多需要死記硬背,鑒於古人惜字如金,背錯一個字就可能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我同意劉刀刀知友的說法,診斷學,無論中醫西醫,都是類似工程學公式一樣。至於大家撕的最凶的,可能是關於如何解釋的問題。那是生理病理,病生理的內容。中醫以前肯定欠缺,現在在補,能找到微觀機制當然更好。黃豆的分析表明有雌激素類物質,那麼就可以修正原來的中醫理論,今後將黃豆應用於中醫婦科里。@揣家良

至於大家詬病的五色對五臟理論。。我個人發現,大多出現在微信朋友圈。最不可思議的是居然有朋友圈文章說薏苡仁是白的,補肺。這妥妥黑我中醫。。。中藥學教材明確說了薏苡仁是幹什麼的。

————

很多人寧可相信這是中國人運氣好,瞎貓碰到死耗子也不願意承認中醫縮小發現青蒿素範圍的作用。

那麼你們覺得青蒿素是運氣,覺得砷劑是運氣,覺得麻黃鹼是運氣,怎麼中國人運氣這麼好?

當真國運昌盛?

先手機上傳個圖,大家評論的很熱鬧,就是不清楚什麼是中醫理論,以及中醫理論本質是什麼。

中醫理論本質是根據癥狀和體征提出一個模型,然後根據用藥的經驗,組成一個方劑治療疾病。

這個模型本身就是指代的,歷代中醫大家強調辨證精準,說的不就是儘可能把握主要矛盾,並儘可能發掘更多的病人信息么。

辨證不就是診斷么。

如果大家質疑,應該質疑的是這個模型建立的是否正確,證據就是這個模型用對應的藥品能不能治好。

你質疑模型語言用陰陽五行還是αβ幹什麼?

拿陰陽五行指代中醫理論,進而得出中醫理論是玄學的,真的毫無道理。

-----------------------------------------

提前說,這個數據是我在一個人博客里看到的,如有更權威的數據,望指教。

1965年到1975年的10年間,僅美國陸軍醫學研究院在抗瘧藥方面的投資就達4.5億美元。截至1972年,美國共篩選了21.4萬種化合物。

1969年,屠呦呦被任命為「523」項目中醫研究院科研組長。通過翻閱歷代本草醫籍、四處走訪老中醫,屠呦呦終於在2000多種方葯中整理出一張含有640多種草藥、包括青蒿在內的《抗瘧單驗方集》。(沒查到這裡面有多少需要篩選的化合物)

------------這大概就是中醫理論的其中一個作用,能縮小研發的範圍。

如果廢醫,是不是可以理解為中醫從來沒有存在過?那需要篩選的,請參照美國的研究,美國是壓根沒有中醫的國家。

如果堅持廢醫派的人覺得我國有足夠的錢和美國對著燒,那我無話可說。

同時請心疼一下我們的藥學人員。。。研發新葯不是個容易的事情。


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很多人一說到中醫理論就必然提「陰陽五行」。我們的理論核心是很複雜的理法方葯,是有完整邏輯鏈的。現在也在加強和循證醫學的聯繫。

最精簡的六本書:中基,中診,中藥,方劑,中內,針灸一共2000多頁了。就僅僅說「陰陽五行」?

這是誤解,大概就像我經常被認識的人要求號號脈。居然還有人問我會不會隔著線號脈。。。

這感覺,大概就像,程序員被家屬要求修電腦一樣。。。完全不沾邊。。。


最後PS:

很多人對生物和醫學的信心太足了啊。科幻小說里動不動就冷凍,就休眠,就能睡一個高科技的覺穿越幾百年。

我毫不客氣的說,可控核聚變和人體休眠,還指不定哪個先出現呢。別一說星際旅行就說物理拖後腿。

事實是,物理能拉著生物走,能把醫學拖飛起來。


因為我支持 研醫驗葯


現在藥房里有種葯,叫布拉氏酵母菌,法國貨,治療腹瀉很有效。

看看這個葯的發現歷程。一位法國人去印度探險,發現當地人用一種存放幾天的水治療腹瀉,效果很好,於是帶回研究,發現水中含有一種酵母菌,就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為布拉氏酵母菌。隨著抗菌藥物濫用,布拉氏酵母菌對於抗生素相關性腹瀉的療效使它現在越來越得到重視。

中醫的方子和印度放幾天的水的區別在於?


屠呦呦說「青蒿素是中醫藥送給世界的禮物」

可不是說送你個禮物就允許你把我房子給拆了。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青蒿是中藥,青蒿素不是。麻黃是中藥,麻黃鹼不是。青蒿素麻黃鹼的提取,頂多能證明葯源有效,不能證明中藥和中藥的理論有效。青蒿素和麻黃鹼的藥理和使用方法從來不是中醫的,除了葯源相同,其它的跟中醫沒半毛錢關係。

廢醫驗葯也是如此。如果驗的不是醫,而是葯的話,無論怎麼驗,都跟中醫沒關係。如果要驗醫,我提幾條題目:

1、兒童食積發燒的現代醫學機制是什麼?

2、中醫只用一味紫菀,用提壺揭蓋的原理治便秘的現代醫學機制是什麼?

3、中醫所謂的腸胃型感冒,發燒用現代醫學方法並不好使(中性粒細胞和白細胞均沒異常),其現代醫學機制是什麼?


而這些題目僅僅是中醫無數種證型中比較明顯和奇特的。我認為研究中醫的正確方嚮應該是研究中醫醫理背後的微觀規律,而不是拋開中醫醫理,把中藥拿去研究。廢醫驗葯當然會有效,但好處不多。常用中藥只有幾百種,加上不常用的也只是過千之數。這幾十年來已經反覆研究過無數次了,可惜收效甚微。


中醫真正有效的恰恰不是這幾百種藥物,反而是現在被唾棄的陰陽五行理論。我在旁邊某一題目的回答中曾經說過,中醫醫理中,風寒束表、肺氣失宣的證型,治療方法就是宣肺散寒。而能治宣肺散寒的藥物和方子太多了,除了麻黃,還有紫蘇,還有蔥白,還有生薑紅棗水,實在沒有藥物,還可以熱敷和針灸。如果按現代藥理研究來看,這些成份差天共地,但奇怪的是中醫理論中都是認為它們能治風寒感冒。現代醫學不去研究這個宣肺散寒背後的微觀規律,而死命去提煉什麼麻黃鹼,這種做法除了給世上增加一種冰毒外,還有什麼更大的貢獻?


因為驗葯不等於要廢醫。

中藥藥理學是以中醫藥基本理論為指導,運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藥和機體(包括正常機體、病理機體和病原體)相互作用及規律的一門學科。本課程結合目前中醫藥現代研究的成果,重點介紹中藥藥理作用產生的機制及其物質基礎。它是中藥相關專業的一門專業課,也是中醫相關專業的專業基礎課。by中藥藥理學。

接下來我舉幾個例子幫助題主理解。

多年前霓虹有個牛人以 論文 「漢薬鳥頭?附子の薬理學的研究」獲得東京醫科大學 醫學博士學位,這個人叫 矢數道明 , 他始終堅持在漢方醫療、科研及教育的第一線。除與大塚敬節等的合著外,個人臨床學術專著有《漢方處方解說》(1940年)《臨床漢方治療百話》1~7集(1960~1990年)《臨床應用漢方處方解說》(1966年)等等,還與矢數圭堂共同編著了《漢方辨證治療學》(1983年);

浙江杭州有位知名老西醫曾經說:「我國醫藥,創自神農,本草一經,流傳萬古。晉唐以後,代有名人。因是知中國藥材繁多,用之適當,確能療病。吾華既有多數之葯,先代名賢,用之應驗如神,言之鑿鑿,即可知醫藥亦必有一定之理,余故急欲深究而探索之也」。故而他選取《本草經》中的200多種藥物,加以藥理研究,於1933年10月編寫成《本草經新注》一冊。他叫 阮其煜 , 曾於1925年在上海「鐵樵函授中醫學校」學習,其後又參加杭州「中國醫藥學社」,堅持鑽研中醫學;

有位著名藥理學家對 人蔘、五味子、甘草、 党參、黃芪、枸杞子、女貞子、仙靈脾、首烏、地黃等中藥進行過藥理研究。他叫周金黃,畢業於協和醫學院【 1934年 畢業於北平協和醫學院,獲醫學博士學位,任藥理學助教。】,我國著名藥理學家,曾任廣州孫逸仙醫學院副教授,貴陽醫學院副教授,成都中央大學醫學院藥理學教授,武漢大學醫學院教授代理院長、院長,兼附屬醫院院長,北京協和醫學院藥理學教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防化醫學藥理毒理研究所副所長、所長、教授。這位藥理學泰斗在文章中寫道:「我們有責任把中國古老的醫藥學的優秀傳統哲理與現代醫藥學的發展結合起來,在中西醫結合的道路上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藥理學,它將為21世紀國際藥學的發展做出我們中華民族的貢獻」 【 還可以參考向中西醫結合的藥理學前進 ,在兩種醫學思想下探索我國藥理學的道路 等論文】;


首先要說的就是,一部分管理者差不多也是你們這種外行思路,所以致使中醫的路極其難走,中醫粉認為青蒿素是中醫的驕傲,某種程度上那是他們缺乏自信的表現,老中醫們卻是憂心忡忡,因為從近代中醫的發展上能看出來,因為醫教研葯多方面的問題,中醫式微,首先體現出來的就是療效下降。


我們拍攝紀錄片《千年國醫》的時候採訪過張曉彤先生, 他父親是原衛生部部長崔月犁,正是建國後主管中醫的領導,為現代中醫得以留存保留了火種。

張曉彤口述歷史 | 我的父親崔月犁—中醫復興的守衛者

左為崔月犁部長(原名張廣印),右為其子張曉彤

照現在的說法,老先生也是個不小的紅二代官二代了,在中醫界的地位相當,姑且給你們說說採訪老先生的時候他怎麼講——(引用部分都是採訪內容)

用現代醫學的那一套來認識中醫是有問題的,有效成分經常變成笑話

中草藥是以藥性之偏糾正人體之偏,用的是葯的什麼?用的是藥物的四氣五味(溫涼寒熱、酸苦甘辛咸)升降沉浮來調整人體的不平衡,而不是用的它的有效成分。

現在一上手就要講中藥的有效成分,這是胡來!當年山東的老中醫,國醫大師張燦玾給我講了這樣的故事,他當年學醫用經典方的時候,他認為浮小麥沒有用,什麼是浮小麥?在一盆水裡把麥子倒進去,飄上來的就是浮小麥,其實就是癟麥子。那跟麵包的成分有差異嗎?就比麵包多點麩子,就是咱們的所謂全麥麵包。所以他就把這個方子里的浮小麥刪了。
結果這個方子開出去,無效。後來把浮小麥加上了效如桴鼓。老頭驚了,這是為什麼?浮小麥有效成分跟麵包一樣,你啃兩口饅頭是不是能把這個問題解決了?明顯解決不了。用浮小麥這味葯,用的是它的升浮之氣,現在的科學,解釋的通嗎?但實踐中就是這樣。

現在連藥典都是在寫西方所謂的有效成分。能荒謬到什麼程度呢?人蔘葉子所含的人蔘皂甙,比人蔘還多。那以後,你吃葉子別吃人蔘好了。人蔘葉子能有人蔘的療效嗎?那不可能 。

所以你用管理西醫西藥的理念去管理中醫中藥一定出問題,你不尊重藥物的升降浮沉,不尊重藥物的四氣五味,這是中藥現在發展遇到的最大的障礙。

↑ 當時的採訪

陽光之下並無新鮮事,廢醫存葯早被日本試過,走不通~

中醫需要抵抗的就是中醫西化的問題。當年老爺子提出「保持和發揚中醫藥特色」,而且一再警告,如果你們不這樣做,小心走上日本消滅中醫的道路。
日本走了一條什麼路呢?廢醫存葯!而這條路在大概十幾年前的「小柴胡湯事件」就標誌著這條路已經走不通了。

小柴胡湯是張仲景的方子,日本把這個葯也開發得很好,順天堂把小柴胡湯研製出來,但是沒有人會用。他們拿著這個葯治肝炎,結果吃死了好幾個人,這樣子一下就成了一個大事件,順天堂的老闆也被抓起來判了刑了。這個事件就說明廢醫存葯的路子是走不通的。

現在,大家追日本這個葯好,那個葯好,實際上很多都是盲目跟風,如果沒有高水平的中醫在後頭做指導的話,再好的葯也是沒有用的,而且弄不好,還會吃死人。所以我一直不同意中醫有什麼非處方葯,你要想吃中藥,就要按照中醫的理念,根據大夫的診斷去吃藥。比方說一個感冒,有些人隨手拿個羚羊感冒片就吃,拿個牛黃解毒丸就吃,這是不行的。我們中醫辨證,濕熱感冒你得吃藿香正氣,風熱感冒得吃桑菊飲、防風通聖散等,風寒的感冒得吃九味羌活,這不是隨隨便便拿起來一個所謂的非處方葯就可以吃的,這樣不行。

現在我們已經開始往「廢醫存葯」的路子上飄了,為什麼?因為醫不行了,葯的製造質量也成問題,尤其是現在葯的這個問題上,也是走了一個西化的路,就更加危險了,消滅中醫藥就是這麼消滅的。

不知道為什麼貼騰訊視頻會顯示無法識別鏈接

有興趣的來公眾號看吧:「紀錄中醫」

jilu-zhongyi

我們的紀錄片《千年國醫》可能也還有個把月登陸CCTV1,屆時歡迎觀看~


顯然題主是外行。

第一,先糾正一下,題主提到的阿司匹林源於「巫醫使用的草藥」是錯誤的,阿司匹林是德國化學家費利克斯·霍夫曼在十九世紀末合成的,並不是天然藥物。

第二,對於青蒿素,並不是所謂「驗葯」,而是對天然藥物進行提取、分離。題主尚未了解醫學與藥學的區別,這些屬於藥學的範疇。

第三,單方驗方、專病專方在中醫方劑領域中是不罕見的。中醫理論是很龐大的概念,即使是醫經派的中醫,對於某些疾病的辯證並不需要抽象出病機也可以直接應用,比如青蒿治瘧屬於此中藥的葯證,而這葯證又是中醫理論的一部分。即,中醫理論中並不只有題主困惑的「陰陽五行」。

綜上所述,題主的醫藥知識尚且淺薄,還望認真學習。廢醫存葯這一判斷,僅憑這些缺乏專業知識的論據是無法證實的。


推薦閱讀:

TAG:中醫 | 藥物 | 西醫 | 醫學 | 青蒿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