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常見無害飲食,同吃變毒藥,真有這樣的案例嗎?
朋友圈經常被「XX和YY同吃有毒!」刷屏,決定請教一下醫生和化學工程師,到底有沒有典型案例。
要求是兩種(或更多種)飲食在各家廚房常見,單獨吃絕對無毒,只能撐死或者導致動脈硬化等慢性病。但是混合起來就是快速見效的毒藥,對所有人都有傷害(不能是特定過敏人群)。
要說有毒,勉強是正確的。不過好像又回到知乎幾個月前的「拋開劑量談毒性……」
比如吃河鮮的時候不能吃橙子。
河鮮中含有五價砷,橙子富含VC,VC還原五價砷為三價砷成為砒霜。
勉強可以算正確……然而按那個含量計算,你得吃250斤橙子才會中毒。估計中毒前早就撐死了。
再補充一點。您也不能光盯著還原劑看啊,氧化劑也得參考啊!
再說了,一定要卒於河鮮,那您可能死於吃河鮮撐死……
一定要卒於維生素C,您可能死於維生素C中毒……毛頭鬼傘+酒
針對評論 修改一下回答(?_?)
毛頭鬼傘確實是常見菌類 就是我們平時見過吃過的雞腿菇
圖片上的是野生菌 我們吃的是經過人工處理的 基本可以放心食用
(來源見水印 侵刪)
野生雞腿菇 最矮的那株還沒有「黑化」 可食用 但已經「黑化」的(圖中另外兩株 不可食用)
可食用的毛頭鬼傘加酒會中毒!!!
中毒!!
中毒!!
原因剛查過 大致意思就是 此菌含某種遏止酒精改換的酶類 會造成酒精中毒
提醒一下各位 平時這樣吃過的 沒事就好 但還是要多多注意
珍愛生命 遠離「奇怪」菌類
?( ′?∧?`)?
@十一年寒窗 抱歉 不小心把你給別人的回復摺疊了
有誰可以告訴我怎麼重新展開它……
看到了督工的提問,不禁想起了前些天看的果殼網「謠言粉碎機」小組的一個帖子。
原文鏈接:再說說食物相剋 | 謠言粉碎機小組 | 果殼網 科技有意思
原文題目:再說說食物相剋
原文作者:能靠點兒譜嗎(科學松鼠會成員)
#以下為全文轉載,侵刪#
「食物相剋」靠譜嗎?
一,、說法的來源
食物相剋的來源現在已經很難考證,一說是來源於中醫的葯食同源理論,古代中醫記載的「十八反」「十九畏」是針對藥物的使用的,而中醫又一直認為藥物和食物是相通的,所以在食物上面理應也有相剋之說。我則更偏向與相信這些食物相剋來源於民間的經驗——其實我們翻開古代醫書不難發現,其實很多的藥方和療法同樣是首先來自民間經驗和個案,然後再用理論去解釋該現象,從某種意義上,古醫藥書就是民間經驗的摘錄。
我舉一個例子,大家都可能聽說過,蟹和柿子不能一起吃,會肚子疼。我們可以想見,從前有一個人,吃了蟹和柿子,然後他肚子疼。於是他認為蟹和柿子一起吃會導致肚子疼,他把這個經驗告訴別人,或者寫進了書里,後人就拿著這些記錄警醒自己不要把柿子和蟹放在一起吃,這就是種種食物相剋知識的起源。
二、如何確定因果關係
好了,現在我問大家一個問題:大家是如何確定事物的因果關係的?《麥兜故事》有一個類似於笑話的段子:麥太給小麥兜講睡前故事:從前有個小朋友撒謊,有一天,他死了。從前有個小朋友很用功念書,有一天,他發財了。從前有個小朋友很不孝,有一天,他扭傷了腳。小麥兜不耐煩,說媽媽我想睡了,麥太說:從前有一個小朋友早睡晚起,第二天,他死了。
大家可能都能看出麥太的故事可笑之處在於把兩件沒有什麼因果關係的事情強行連接在一起,得出某種「教育意義」。但是其實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科學問題:如何確定因果關係。人類有一個毛病,喜歡習慣性地把先後發生的兩件事情用因果關係連接起來,前一個是因,後一個是果。這種本能在大多數時候是很奏效的:烏雲密布,很可能就傾盆大雨,傾盆大雨,道路就泥濘不堪,這些都是有因果關係的。但是在有些時候就不那麼正確,甚至得出相反的結論:公雞打鳴,於是太陽升起,我們卻不能把公雞打鳴當成太陽升起的原因——事實上反而是結果。再舉一個近一點的例子,大家現在都知道吸煙可以導致癌症,但是要得出這一因果關係卻並非易事,儘管之前的流行病學數據顯示吸煙和肺癌有很高的相關性,但到底是吸煙導致肺癌還是得了肺癌的人特別想吸煙呢?雙方一直爭辯不休,直到1996年才從香煙煙霧中找到致癌物苯並芘解開了這一謎團。
話扯遠了,我們回到蟹和柿同吃肚子疼的問題。吃蟹,吃柿,肚子疼三個事情,吃蟹和柿在前,肚子疼在後,古人很自然地就把前者當成後者的原因了,但是我們很容易就能想到,其實肚子疼並不一定是蟹柿同吃的結果,它可能是單吃蟹的結果,可能是單吃柿的結果,也可能是吃了其他東西的結果,還有可能根本跟吃的沒關係,而是其他原因。要搞清楚這裡面的因果關係,需要設置對照組,簡單來說就是一組單吃螃蟹,一組單吃柿子,一組兩者同時吃。最後真相是什麼呢?其實單吃螃蟹容易肚子疼,因為蟹的甲殼很難清洗,藏污納垢,一旦沒有徹底煮透就容易腸胃感染病菌;而單吃柿子一樣會導致肚子疼,因為柿子含有鞣酸,在胃酸中會和蛋白質生成鞣酸蛋白,它會和果膠、纖維素黏在一起形成結石,這叫胃柿石症。吃生柿子,大量吃柿子,空腹吃柿子,都可能導致肚子疼。當然,柿子和螃蟹吃一樣容易肚子疼,因為螃蟹肉是蛋白質,不過牛肉,雞肉,雞蛋,統統都有蛋白質,甚至柿子本身也含有蛋白質。事實上只要不過量吃柿子,不吃生柿子,把螃蟹徹底煮透,你自己對海鮮又不過敏的話,柿子和螃蟹一起吃是不會有事情的。我們已經不知道那個古人肚子痛到底是因為以上哪一個原因了,但是「蟹與柿同食相剋」就這麼流傳了幾百年。
三、科學研究
那麼除了蟹和柿子,其他的食物相剋組合難道也是虛假的嗎?由於食物相剋的說法只存在於中國,所以外國都沒有此類研究,但是我國已經有科學家研究過此事。
1935年我國生物化學家鄭集曾經搜集了184對「相剋」的食物,從中選出14對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容易遇到的組合,用老鼠、狗和猴子做實驗。他本人和一名同事也試驗了其中的7種組合。在食用24小時內觀察實驗動物和人的表情、行為、體溫及糞便顏色與次數等,都很正常,沒有中毒的跡象。在鄭集試驗的「相剋」食物中,就包括螃蟹與柿子、大蔥與蜂蜜。鄭集碰巧是我國最長壽的科學家之一,活了110歲。近來中國營養學會分別與蘭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哈爾濱醫科大學合作,做了更嚴格一些的「食物相剋」實驗。蘭州大學的實驗選了5組傳說會相剋的食物組合,由100名健康志願者食用,連續吃了一周,沒有發現哪一組食物會引起異常。哈爾濱醫科大學的實驗則另外選了12組食物組合,有30名志願者連續吃3天,也未發現異常。
既然沒有傳說中的食物同食中毒現象,那麼古人那些經驗是如何產生的?又是如何流傳下來的呢?
四、食物「相剋」與身體不適
就像第一個螃蟹和柿子的例子所展示的,古人因為缺乏對因果關係的思考和檢驗,往往把一些引起不適的飲食問題歸咎於「食物相剋」,把一些個案輕易上升到了普遍性規律,這造成了大量錯誤的食物相剋的忠告產生。
首先就是食物不潔。由於食物清洗不幹凈,加熱不徹底,食物表面感染的病菌會入侵人體造成腹瀉等不適。例如有一條食物相剋說墨魚和茄子同食會造成霍亂。而其實霍亂是由於霍亂弧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而這種霍亂弧菌經常污染的食物就是魚蝦蟹等水產品,我們不難猜到這條相剋是因為古人在吃了不潔墨魚的時候同時吃了茄子,於是可憐的茄子就遭了殃,成為霍亂的原因。此外還有狗肉與狗腎同食會引起痢疾等等也是這個原因。
其次是食用方式不當。一些食物雖然已經被食用多年,但依然會有很多人有食用不當而產生食物中毒等不適現象。例如豆角含有大量生物鹼,如果沒有徹底煮熟,食用後會出現噁心、嘔吐、上腹部不適、腹痛、腹瀉、手腳發涼,頭痛、頭暈,四肢麻木等,如果處理不好甚至會有生命危險。又如前面所說的柿子,大量生吃也會產生胃柿石。
然後就是乳糖不耐。例如有一條相剋說香蕉和牛奶同食會腹瀉,又比如橘子和牛奶同食會腹瀉,等等,其實這就是因為乳糖不耐症。乳糖不耐症是因為個別人群缺少由小腸細胞分泌的乳糖酶,無法分解牛奶蛋白而引起的一種過敏癥狀,主要表現為胃不適及蕁麻疹等。在全球的成年人中,大概三分之二人都有乳糖不耐,中國人更是達到了90%。這些人單喝牛奶都會腹瀉,這時候如果碰巧跟別的什麼一起吃,就產生了這些「相剋」現象。科學松鼠會 " 乳糖不耐症
還有腸易激症(IBS)。腸易激綜合征指的是一組包括腹痛、腹脹、排便習慣改變和大便性狀異常、粘液便等表現的臨床綜合征,持續存在或反覆發作,經檢查排除可以引起這些癥狀的器質性疾病。本病是最常見的一種功能性腸道疾病,在普通人群進行問卷調查,有IBS癥狀者歐美報道為10%-20%,我國北京一組報道為8.7%。患者以中青年居多,50歲以後首次發病少見。男女比例約1:2。腸易激綜合征(IBS)的病因尚不明確,找不到任何解剖學的原因。情緒因素、飲食、藥物或激素均可促發或加重這種高張力的胃腸道運動。這些得了腸易激綜合征的人群無論吃了什麼,都有可能產生腹部不適,並因此懷疑那些食物搭配,認為它們存在「相剋」。
還有就是過敏現象。海鮮過敏、花生過敏、雞蛋過敏。吃了某種食物後,突然發生噁心、腹痛和嘔吐的癥狀,或者全身起滿了大大小小的紅色皰疹,這就是食物過敏的典型癥狀。研究發現,亞洲人的食物過敏情況近年來一直呈上升趨勢,雞蛋、乳製品、腰豆、香蕉和芝麻這5種食物最容易引起過敏。從理論上來說,只要是含有蛋白質的食物,都有可能造成過敏。小麥、花生、醬油、堅果類、魚及甲殼類食物也是常見食物過敏原。
最後就是無關飲食的其他原因,可能由於某種疾病引起的身體不適,發燒,嘔吐,腹瀉等,由於找不到明顯病因,統統歸咎於「食物相剋」,並寫成了經驗教訓,後人也用這些前人的忠告貫徹到底,流傳下去。
更有一些相剋,例如豬肉與菊花,肉與梅子,鵝肉與柿子,相剋表說它們在一起會導致死亡,這簡直跟麥兜那個「從前有個小朋友撒謊,有一天,他死了」一樣搞笑了。
五、帕斯卡賭注
那麼為什麼這些沒有根據的相剋會流傳至今呢?這裡除了人們對經驗的迷信,崇古心理作祟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帕斯卡賭注。通俗地說,就是「寧可信其有」的心態。
法國數學家、物理學家、思想家布萊士·帕斯卡在其著作《思想錄》中表達了著名的「帕斯卡的賭注」,即:我不知道上帝是否存在,但是我知道,如果他不存在,我作為無神論者沒有任何好處,但是如果他存在,作為無神論者我將有很大的壞處。所以,我寧願相信上帝存在。我們可以用它來套入對食物相剋的態度上。選擇相信食物相剋的話,不管食物相剋存不存在,都不會有什麼大麻煩,而如果選擇不相信食物相剋的話,萬一某種相剋真的存在,那麼就有被毒死的危險。從這個思辨我們可以看到,作為一個懶於去探尋真相的人來說,選擇全部接受,是一種沒有風險的辦法,所以你不難看出為什麼任何說法都有一定數量追隨者……
但是對於那些渴望知道真相的人,帕斯卡賭注是不起作用的,因為他們不想去牢牢記住如此龐大的食物相剋表,也不願意每次吃飯前都要掏出一本厚厚的食物相剋1000例一個個仔細勘察。
六、營養拮抗作用
食物同食中毒和不適的現象雖然沒有被證實,但是很多人不忍心看到古代的學說就此埋沒,於是就找出種種理由去為它們辯護,營養拮抗作用就是非常流行的一種解釋方法。
"豆漿不能與雞蛋同吃"是關於豆漿的禁忌中流傳最廣的。它的理由主要是指豆漿中有胰蛋白酶抑制物,能夠抑制蛋白質的消化,降低營養價值。其實胰蛋白酶會隨著豆漿的加熱而失活,不再具有消化蛋白質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我們日常食物是多種多樣相互搭配的,並不是天天吃同樣的食物,這一頓沒有補充好蛋白質,會在下一頓中得到補充,況且營養不良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在古代缺乏大樣本數據記錄沒有流行病學調查的情況下被發現,當發現某人營養不良的時候,不可能會追溯到他吃了具體某一頓食物搭配不合理。
我們每天吃下很多種類的食物,每種食物中含有各種各樣的營養素,蛋白質,脂肪,糖類等等,它們之間會有協同作用也會有拮抗作用,這都是非常正常和常見的現象,我們加熱蔬菜也會損失四分之一左右的營養,但是我們吃東西並不是只為了營養,這些拮抗作用即使發生也屬於非常微量,損失的一點點營養跟補充進來的不在一個數量級上,只要做到飲食多樣化,不足以影響人體健康。
七、化學反應的可能性
食物相剋,如果用現代的思維去理解,其實就是兩種食物所含有的化學物質相遇發生反應,產生某種危害人體健康的毒素。VC和蝦的「相剋」就是這種思路下產生的典型組合。但是根據計算,要產生有毒害作用的砒霜,需要一次吃下150公斤蝦。事實上海產品所含的絕大部分是穩定的有機砷,裡面極其微量的無機砷在體內兩天就可以代謝出去。
可見理論上存在的反應並不一定能在人體內發生,這裡有一個劑量的問題。就算能發生,產生的毒素到底需要多大劑量才能對人體造成影響,這是需要去研究的問題。這裡需要引入一個概念:
巴拉塞爾士的毒物原則。
1541年去世的瑞士鍊金術士兼醫生巴拉塞爾士有一句名言說得非常好:「所有的物質都是毒物,沒有一種不是毒物。」這句話反過來說就是一切毒物,只要劑量足夠小,是不會對人體有任何影響的。所以很多人對食品添加劑產生各種恐懼,認為只要添加了人工合成的添加劑,就肯定會人體有害,其實食品添加劑是現代食品工業的基礎,我們吃的絕大部分現代食品都含有一定數量的添加劑,正是這些添加劑確保了食物的質量和口感,沒有了食品添加劑,現代食品工業將不復存在。
八、黑天鵝問題
雖然我們研究了VC和蝦一起吃不可能毒死人,但是你怎麼能確定不存在另外一種反應是可以毒死人的呢?我們沒有辦法窮盡一切食物用來分析它們的化學反應會不會產生毒素,我們只能說現在我們暫時沒有發現這類反應,但是暫時沒發現並不能代表永遠不會發現,永遠存在一種理論上的可能。那麼是不是我們就要為此打醒十二分精神來防備呢?
這其實就是黑天鵝問題,我們不能否認存在一種紅色天鵝的可能,正如沒有發現黑天鵝之前我們也不能說所有天鵝都是白色的,但是難道因為我們不能否認存在一種「可能性」,就要承認它確實存在嗎?黑天鵝的發現是一種事實證據,在事實證據面前,舊有的結論可以得到修正和更新,但是如果一直沒有人找到黑天鵝實體,我們沒有理由相信存在黑天鵝。
因此我們沒有必要為了一種理論上存在的可能而提心弔膽,等到真正發現了,自然會通過可靠的途徑在世界範圍內發布警告(例如藥物上的「相剋」——雙硫侖樣反應 科學松鼠會 " 雙硫侖樣反應--藥物與酒精的危險二重奏),而現在既然沒有此類警告,而那些所謂的相剋致死的食物表並沒有得到重視,這就已經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它們不是真的。
最後想說一下,我父親是一名老中醫,之前我也就這類說法和他討論過,他的看法與本文第四節所列舉的幾種原因基本一致。回憶一下他的原話,大概就是:「我從醫這麼多年,見過的食物中毒的案例大多都是和食物本身的毒性,食物不幹凈或者患者的過敏體質有關。食物相剋形成毒性的案例說實話真不記得我見過。」
以上,謝謝閱讀。
喝酒之後吃頭孢
------
督工竟然不給我點贊,桑心,是我沒扣題嗎
怒而補充
任何含有酒精的東西都最好別碰,例如藿香正氣水、漱口水等外用藥。
再如,東坡肉、黃酒燜牛肉、栗子紅燒肉、黃酒燉雞,啤酒雞、醉蟹、醉魚、醉蝦、醉棗、牛排、三杯雞、啤酒刨冰綠豆泥,勸酒的事兒B……
服用頭孢期間,一定要小心啊!
-----督工點贊啦----
再補充一點
評論區里有人說自己吃頭孢再喝酒還活著的,那是你運氣好,恰好吃到的是不會引起雙硫侖反應的頭孢。
頭孢有很多種,化學名又很難記,所以還是全部都列進黑名單里吧。
不僅僅是喝酒,任何含有酒精的東西最好都別碰,像是塗藥水,漱口水之類。
做菜放酒,一般來說酒精會被蒸發,但外出就餐,誰知道廚師有沒有處理好,以防萬一,還是小心為上。
有呀!
狗肉忌黃鱔!同食則死!
=====================================================================
因為愛狗人士絕逼歇死你丫的。
==============
下面給個嚴肅點的案例,
知道她嗎?
惠特尼.休斯頓
92年曾出演當時風靡我國大江南北的電影《保鏢》
這位美國著名的音樂人卒於2012年2月,死因很可能源於飲酒與頭孢類抗生素產生的「雙硫侖樣反應」。
雙硫侖原先是戒酒藥,可延長酒精在體內代謝,導致乙醛堆積,人產生噁心、嘔吐、恐懼等反應,使酗酒者怕飲酒而產生戒酒作用,有時是致死的。其他藥物也可能產生這種反應,稱為雙硫侖樣反應或Antabuse反應。
使用這些藥物後飲酒,5分鐘就可有癥狀,與飲酒類型無關,重者可能數天才能緩解。藥物代謝需要時間,7天內飲酒或服用含酒精的藥物(比如藿香正氣水,很多糖漿等),食物(酒心巧克力等)都可能產生雙硫侖樣反應。
常見的可引起雙硫侖樣反應的藥物有:
1.頭孢類:頭孢哌酮,頭孢曲松
2.硝咪唑類:甲硝唑,替硝唑
3.其他:痢特靈,優降糖,胰島素,華法林,酮康唑等
====
更多內容,將在 微信公眾號:pianjianzhiren(偏見職人)
今天在辦公室又和同事爭論了這個問題,無奈之下將 @許之一 的答案發給了她們。人家打開掃了一眼,然後說
這樣的東西我從來不看!
我從來不看!
不看!
終於明白魯迅為什麼說學醫是沒有用的
首先對題目先提一下自己的意見。
1. 「絕對無毒」說法不妥。事實上只能說「現無證據表明在合理用量下對人產生可觀的短期或長期副作用」。
2. 「快速見效」,「對所有人都有傷害」的說法不妥。比方來說,致癌物質的作用是長期的,而且即使是對於煙草,酒精這樣的明確致癌物質,其是否對每個個體其作用也是概率性的。
=================================================================
其次是對一些回答裡面,把食物相剋和中醫等同起來,或者是把食物相剋和中國文化等同起來。我表示質疑。事實上,國外一樣有所謂類似的說法。中國人既不見得比外國人聰明,也不見得比外國人笨。
用food combination+poisonous, 或者food combinations+toxic在谷歌上搜索,就可以看到以下網站,明顯不是中國人編寫的。
15 Food combinations can be potentially dangerous for you
9 Harmful Food Combinations You Should Avoid
10 Common Food Combinations That Wreak Havoc on Your Health
5 Food Combinations To Avoid
==================================================================
以下是對本問題的回答。
在生活和生產環境中,人類往往同時或先後接觸來自多種來源的大量化學物,在毒理學中研究多種外源化學物對機體的綜合毒性作用,比鑒定單一外源化學物的毒性作用更為複雜。制定單一外源化學物的衛生標準是重要的,制定多種化學物的聯合作用的衛生標準同樣重要。
同時或先後接觸兩種或兩種以上外源化學物對機體產生的毒性效應被稱為聯合作用。聯合作用分為幾類:
一 非交互作用:
(一)相加作用:
相加作用(addition joint action)指每一化學物以同樣的方式、相同的機制,作用與相同的靶,僅僅它們的效力不同。它們對機體產生的毒性效應等於各個化學物單獨對機體產生效應的算術總和。例如,大部分刺激性氣體引起的呼吸道刺激作用;或同分異構物或結構類食物如PCBS和二惡英的聯合毒性,多呈相加作用。
(二)獨立作用:
獨立作用(independent action)指各化學物不相互影響彼此的毒性效應,作用的模式和作用的部位可能不同,各化學物表現出各自的毒性效應。
二 交互作用:
兩種或兩種以上化學物造成比預期的相加作用更強的(協同、增強)或更弱的(拮抗作用)聯合效應,在毒理學中稱為化學物對機體的交互作用(interaction)。交互作用的機制很複雜,可能是生理生化和(或)生物學的,也可能是在毒物動力學相中存在的交互作用。毒物動力學相中的交互作用可以是相互之間的化學反應或對吸收和排泄過程的相互影響,但最明顯最重要的是酶誘導和(或)抑制作用,化學物通過影響生物轉化酶的量影響其他化學物的毒性。如果兩種化學物競爭同一個受體,可發生毒效應的交互作用。
(一)協同作用:
協同作用(synergistic effect)指化學物對機體所產生的總毒性效應大於各個化學物單獨對機體的毒性效應總和,即毒性增強,稱為協同作用。例如,馬拉硫磷與苯硫磷聯合染毒,毒性明顯增加,可能是苯硫磷可以抑制肝臟分解馬拉硫磷的酯酶,使馬拉硫磷分解減慢之故。
(二)加強作用:
加強作用(potentiation joint action)指一種化學物對某器官或系統並無毒性,但與另一種化學物同時或先後暴露時使其毒性效應增強,稱為加強作用。例如抑制有些化學物本身不致癌,但是它們與致癌物同時或先後進入機體卻稱為助癌物或促癌物。
(三)拮抗作用:
拮抗作用(antagonistic joint action)指化學物對機體所產生的聯合毒性效應低於各個化學物單獨毒性效應的總和,即為拮抗作用。其機制可以是功能拮抗或滅活、處置拮抗、受體拮抗。如治療有機磷農藥中毒的阿托品,就是有機磷化合物毒性的拮抗劑,解磷定則是有機磷化合物的生化拮抗劑。
參考資料
1. 《毒理學基礎》(第四版),王心如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年8月。
2 《環境毒理學》,孟紫強主編,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0年8月。
3. 新疆醫科大學衛生毒理學教案, 衛生毒理學
對於食物和藥物的聯合作用,有以下資料可供參考
4. FDA: Avoid food/drug interaction
http://www.fda.gov/downloads/Drugs/.../GeneralUseofMedicine/UCM229033.pdf%20%5Baccessed%2024July%202013
5. FOOD/DRUG AND DRUG/NUTRIENT INTERACTIONS:
What You Should Know About Your Medications,
http://edis.ifas.ufl.edu/pdffiles/HE/HE77600.pdf
6. 淺 談 食 物 與 藥 物 交 互 作 用
http://211.22.100.24/upload/site/298/file/20140116012.pdf
7.認識藥物-食物交互作用
http://www.leehospital.com.tw/dajia/%E6%96%87%E4%BB%B6%E8%B3%87%E6%96%99/%E6%B0%91%E7%9C%BE%E8%A1%9B%E6%95%99-%E5%A4%A7%E7%94%B2/99%E5%B9%B4%E5%BA%A6/%E7%94%A8%E8%97%A5/%E8%AA%8D%E8%AD%98%E8%97%A5%E7%89%A9-%E9%A3%9F%E7%89%A9%E4%BA%A4%E4%BA%92%E4%BD%9C%E7%94%A8-991210.pdf
8. 藥品不良反應的食物因素, 中國藥物警戒第11 卷第1期2014年1月
8中圖表如下
關於食物和食物之間的聯合作用,有些時候是會有兩種食物同時大量食用的情況下,對特異人群發生作用的。比如說,柿子和富含蛋白質的物質,例如酸奶、螃蟹、雞蛋,會產生鞣酸蛋白,在空腹大量食用的情況下,有的人會患上胃柿石。
資料來源:
9. 丁香園:真相 · 吃柿子的那些禁忌 - 丁香醫生
對於食品相剋,不要只從短期毒性來看待,也不要忽視一些食品相疊造成的營養損失。另外,市井裡面所傳的食品相剋的口訣,許多是以訛傳訛。有一些食物,在一些場合下不適合一起吃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並不見得會達到吃了就死的這種程度。
這個可能不是很扣題,可能大家都知道,但我還是想強調一下……
吃藥的時候禁止喝酒!
吃藥的時候禁止喝酒!
吃藥的時候禁止喝酒!
俺們村有個青年,在發小的婚禮上喝了點酒,因為自己感冒了,喝酒前就吃了葯,喝多了就去睡覺,結果第二天大家睡覺起來發現他死掉了……此前無任何病史(感冒不算的話)
令人驚奇的是這小伙打工回來後,回他家老房子(已荒蕪)看了看,以前好多次回來從來不去的,死之前正好回了趟老家,可能真是有點巧
喝酒別吃藥!有
大學時候一同學上課沒來
我們就說卧槽牛逼啊外科都敢逃
他說
我哪敢逃外科
昨晚吃東西沒吃好上吐下瀉今床都下不來才請的假
哦,那你吃啥了
他吃了三樣東西,先是麻辣燙,然後兩個冰棍,最後四個剛出鍋的雞排
那你丫的不上吐下瀉都怪了
剛出鍋的大白饅頭夾紅燒肉,吃了會上癮,然後會胖。
(請多讀好書)
謝謝督工提了一個關於食品安全、涉及公共衛生和預防醫學的問題,讓我有機會進行一個相關小科普。
先回答問題:沒有。
如果有,或者說真的需要警惕,則輪不到「21世紀中國謠言小報」(微信朋友圈、大V公眾號)刷屏,而是由世界衛生組織和各國各地區的衛生行政部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醫院營養科等大聲疾呼,進行疾病預防,開展健康干預宣傳。實際情況是,上述機構和真正專業的人員從來沒有這麼提醒或督促過,反而是非專業人員在傳播這些中國特色傳統理論(偽科學),到處尤其在食堂張貼《食物相剋》的宣傳畫。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2015年修訂版)定義:
食品安全,指食品無毒、無害,符合應當有的營養要求,對人體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並指出
為保證食品安全,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法。
在「十二五」期間,我國已建立了食品安全的監管機制、法律法規以及標準體系、檢驗檢測和風險監測等技術支撐體系,形成社會廣泛參與的食品安全工作格局。需要說明的是,科學上,要求食品絕對安全是不可能的(例如:撐死),食品安全是相對的,其目標是在正常攝入情況下對人類不造成任何近期和遠期的損害,並且能保障機體的營養需要、促進身心的健康發展。
食品安全問題所帶來的後果主要是食源性疾病,食源性疾病包括
一、食物中毒(詳見下)
二、食源性的腸道傳染病(如痢疾、霍亂、甲型肝炎)、寄生蟲病(如旋毛蟲病等)、人獸共患傳染病(如瘋牛病、口蹄疫等)
三、化學性有毒有害物質造成的慢性中毒性疾病(如痛痛病、水俁(yu3)病)
而食物中毒是本題所直接問及的方面。食物中毒包括
1.細菌性食物中毒:攝入被細菌或(和)其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此最為常見。
2.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攝入被真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
3.動物性食物中毒:攝入本身含有有毒成分的動物性食物而引起的中毒。
4.有毒植物食物中毒:攝入植物學有毒食物而引起的中毒。
5.化學性食物中毒:攝入含有化學性有毒成分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
問題所表述的情況,只可能發生在動物性食物中毒、有毒植物食物中毒、化學性食物中毒,但是搜遍資料,並沒有問題所述的「相剋」情況,而強調這種「相剋」,反而忽視了真正應該關注、預防的食源性疾病。
動物性食物中毒、有毒植物食物中毒,有河豚毒素中毒、魚類引起的組胺中毒、毒蕈(xun4,即蘑菇)中毒、石房蛤毒素中毒、動物甲狀腺素中毒、四季豆中毒、發芽馬鈴薯中毒、氫氰酸中毒、鮮黃花菜(類秋水仙鹼,徹底過水後弄熟可預防)中毒和豆漿中毒(加熱煮熟可預防)等。
化學性食物中毒,有亞硝酸鹽中毒、砷中毒、有機磷農藥中毒、甲醇中毒、鋅中毒、毒鼠強中毒等。
食物中毒調查與處理,國家已有《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等法律法規,同時還有嚴謹規範的多項「標準」和「技術處理總則」、「處理辦法」、「應急預案」「調查工作規範」、「技術指南」等。食物中毒流行病學調查會進行人群流行病學調查、危害因素調查和實驗室檢驗——從未查出食物相剋而造成的食物中毒。
——————辛苦打字與的轉載粘貼的分割線—————
歸根結底,還是要面對根深蒂固的「食物相剋」傳統觀念。其他答案已引用「小能」等果殼網友寫的資料,但估計還不夠效力。
先上一條新聞,開開胃。
深入人心的「食物相剋理論」完全是偽科學-新華網
專家明確澄清:深入人心的「食物相剋理論」,完全是偽科學。目前,醫學尚無任何證據來支持食物相剋的存在,有的案例更是無稽之談。偽科普為何會大行其道?中國營養學會副理事長馬冠生說,大多權威營養專家「不願說、不敢說、不會說」,造成了營養知識傳授的空白。
下面發一篇生物化學博士寫的科普文,分量、論據是足的:
近日網上流傳著張貼在一所大學食堂的「食物相剋」告示牌。告示稱以下食物在兩個小時內不能同時食用,否則會發生中毒乃至有生命危險:螃蟹與柿子、泥鰍、茄子、香瓜或生花生。並提供吃黃泥水、藕節或柑橘皮等解毒秘方。
這只是廣為流傳的「食物相剋」名單中的一小部分。雖然現在有中醫否認「食物相剋」與中醫有關,但在中醫典籍中有很多這方面的記載。例如《本草綱目》有一節「食物禁忌」,列舉了180對不能同時食用的食物,例如「豬肉忌牛肉」,例如「雞子忌同雞」,意思是雞蛋不能和下它的雞一起吃。有的至今廣為流傳,例如「螃蟹忌柿子」、「生蔥忌蜜」。在我指出「食物相剋」沒有科學依據,只是一種迷信後,就有人聲稱聽說有人吃了螃蟹和柿子、蔥和蜂蜜後中毒甚至死亡的,並挑戰我說敢試一試嗎?
我當然敢試。事實上早就有人試過。1935年,南京民間傳說香蕉和芋艿混吃導致食物相剋而中毒。這引起了生物化學家鄭集的興趣,他搜集了184對「相剋」的食物,從中選出14對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容易遇到的組合,用老鼠、狗和猴子做實驗。他本人和一名同事也試驗了其中的7種組合。在食用24小時內觀察實驗動物和人的表情、行為、體溫及糞便顏色與次數等,都很正常,沒有中毒的跡象。在鄭集試驗的「相剋」食物中,就包括螃蟹與柿子、大蔥與蜂蜜。鄭集碰巧是我國最長壽的科學家之一,活了110歲。
近來中國營養學會分別與蘭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哈爾濱醫科大學合作,做了更嚴格一些的「食物相剋」實驗。蘭州大學的實驗選了5組傳說會相剋的食物組合,由100名健康志願者食用,連續吃了一周,沒有發現哪一組食物會引起異常。哈爾濱醫科大學的實驗則另外選了12組食物組合,有30名志願者連續吃3天,也未發現異常,只是有志願者認為個別組合食物搭配不合理,導致口味不適合。
有人說,雖然當時吃了沒事,會不會對身體造成慢性的中毒?中醫典籍和民間傳說的「食物相剋」向來指的是吃了以後馬上會出現的急性中毒甚至死人,而不是指慢性中毒。古人通過經驗可以發現急性中毒,不可能發現慢性中毒。食物對身體造成的慢性損害要靠動物實驗、臨床試驗或流行病學調查才能發現,古人沒有這種能力。也有人說,「食物相剋」是指不同食物混在一起吃有可能破壞食物中的營養成分。這種可能性當然存在,但與傳統說的「食物相剋」不是一回事,古人也不可能有這方面的認識,吃某種食物導致營養不良是不可能通過經驗發現的。
但是有人仍然對「食物相剋」深信不疑,認為不同的食物中的成分是可能起化學反應的。食物成分是否能起化學反應,是必須具體指出並有實驗支撐的,不能想當然地泛泛而談。有人認為「螃蟹與柿子相剋」的原因是「螃蟹體內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與柿子的鞣酸相結合容易沉澱,凝固成不易消化的物質,因鞣酸具有收斂作用,所以,還能抑制消化液的分泌,致使凝固物質滯留在腸道內發酵,使食者出現嘔吐、腹脹、腹瀉等食物中毒現象」(一家報紙的介紹)。如果這個理由能成立的話,那麼柿子不僅與螃蟹相剋,還與其他高蛋白食品(例如肉、蛋、牛奶)相剋,甚至任何含蛋白的食品都可能與之相剋,那樣的話,柿子就幾乎與所有食品都可能相剋了。
有的「食物相剋」說法是近年來才出現的,例如「蝦不能與維生素C(或富含維生素C的果汁)同吃」,理由是蝦含有一種濃度很高的「五價砷化合物」,它本身對人體無毒害,但是維生素C會把它轉化成劇毒的「三價砷」,也就是砒霜,可引起急性中毒,乃至死人。不久前有一個學生在比薩店就餐時因突發心肌炎身亡,其家屬就聲稱是因為店家提供了吃蝦喝檸檬水導致中毒引起的。事實上蝦所含的砷絕大部分是穩定的有機砷,無機砷的含量很低(不到4%)。按國家標準,每千克鮮蝦中無機砷含量不能超過0.5毫克。即使這些無機砷能被維生素C全部還原成砒霜(不太可能),那麼也要吃上106千克的蝦才能達到口服砒霜致死量的下限(70毫克,含砷53毫克),還沒被毒死就已經撐死了。
「食物相剋」是只有在中國才有的說法,外國人從來沒有這方面的觀念,隨便亂吃(包括流行往海鮮上澆檸檬汁)。莫非中國人有特殊的身體,食物只克中國人?有的食物本來就有一定的毒性(例如有毒的花釀造的蜂蜜),有的食物多吃會引起消化疾病(例如柿子),食物受某些細菌污染後會引起食物中毒,古人對這些都一無所知,一旦吃了某種食物後上吐下瀉、病重身亡,就會胡亂聯想到是不是因為食物相剋,以訛傳訛。「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理讓人們不敢掉以輕心,即使有了較充分的反面證據後,仍然會找出各種借口繼續迷信下去,那塊「食物相剋」告示牌是沒有那麼容易摘下來的。
——食物會「相剋」嗎?方舟子:只在中國才有的說法_國情中心_中國網
主要參考文獻:
[1]傅華主編.預防醫學(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擁抱科學,不要再被謠言和恐嚇式營銷牽著鼻子走,自己嚇自己了。
——————————————
補充1. 關於食物過敏
螃蟹之所以佔據《食物相剋》榜單頭號明星,就是吃它過敏的人較多。能引起過敏的食物主要有海鮮、奶製品、蛋、花生、堅果、大豆、小麥等,它們引起了90%的食物過敏。本人就是酒精過敏者。
補充2.關於「酒和海鮮不能一同吃」的傳言
除了有的人是酒精過敏者、海鮮過敏者,還有的人是痛風、高尿酸血症或尿酸性結石的患者,這些患者尤其是痛風患者——多喝啤酒不行(引起尿酸高),多吃海鮮不行(高嘌呤食物引起尿酸高),二合一自然更不行,會導致發病。
一般的人當然可以喝酒兼吃海鮮,沒問題,只是飲酒過量或頻繁、大量吃海鮮吃出病,這不屬於「相剋」,而是另外的問題(膳食不合理、不科學)了。
補充3.關於「菠菜不能炒豆腐」的傳言
傳言沒得到任何權威機構和權威專家認可。不好意思,科普文獻里個人還是覺得下面這篇最好
方舟子:菠菜炒豆腐該不該_科學探索_科技時代_新浪網
在日常飲食中,食物中草酸含量的高低變化並沒有帶來尿液草酸含量的變化。
……喜歡吃菠菜炒豆腐的人,但吃無妨。從現有的知識看,菠菜炒豆腐就算沒有什麼益處,也不至於對身體造成比清炒菠菜更大的危害。
我國營養學研究還在起步追趕階段,與美國營養學差距巨大。但有關研究較多,無一認定「菠菜不能炒豆腐」。范志紅為代表的「著名專家」甚至一直屬於支持派,認為「菠菜豆腐」能預防腎結石(菠菜中的草酸和體內的鈣結合形成草酸鈣,減少草酸攝入)。
烹調對蔬菜中草酸的作用 - 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從蛋白粉到菠菜豆腐:遠離腎結石的吃法-范志紅_原創營養信息-搜狐博客
食物相剋幾乎都是扯淡,但是有一些藥品與食品不能同吃是真的。
許多藥物是通過人體小腸里的一種重要的代謝酶——CYP3A4——被分解代謝並排出體外的。西柚汁里的一些成分會抑制這種酶的功效,致使這些藥物不能被及時分解代謝排出體外。沒有被代謝掉的藥物進入人體的血液系統,而在人體內留存更長的時間,導致人體內藥物劑量過高而可能發生一系列危險。
作者:破土豆鏈接:http://www.guokr.com/article/143266/
來源:果殼
本文版權屬於果殼網(http://guokr.com),禁止轉載。如有需要,請聯繫sns@guokr.com
脫離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
咱們吃的葯混吃可能死,吃食物也會中毒。死的可能性不大因為畢竟食物中化學成分複雜,純度低,葯,尤其西藥純度高。如果有和澱粉混吃中量致死的東西,那絕對被列為毒藥。
我還說了柿子干(農村自己做的)蝦同吃,晚上上吐下瀉+黑眼圈。沒吃任何葯也沒事死,就是感覺虛了吧唧。吃了很多。不排除柿子干不幹凈的原因。但是搜狗下
健康指導:不可以,柿子中含有鞣酸,鞣酸遇到海鮮中的蛋白質,會沉澱凝固,形成不容易的消化的物質。同時鞣酸還有收劍作用,能抑制消化液的分泌,使凝固物質長時間滯留在腸道內,進而引起發酵。導致嘔吐,腹脹,腹瀉等癥狀。
回復於:2014-05-19 21:35:43顏翼醫生
我感覺說不能同吃的可以少量同吃。大量就冒風險了
民間一般流傳有菠菜和豆製品不要一起,或是菠菜和青菜不要搞一起。
類似督公這問題艾特丁香醫生比較好。
不過菠菜和青菜豆製品在一起口感確實不好,有些澀。
比如 過吃海藻吃的自己鉀離子高 大棗跟法華林抗凝效果加倍 蠶豆病 腎功能不全不要吃豆製品 甲狀腺有問題不要吃海產品 食物跟食物同吃關係不大 食物跟藥物可能有反應 食物跟人出問題幾乎都是人的問題
你家的頭孢和二鍋頭
現在大多數傳言相剋的東西都僅僅是產生難以吸收的,影響營養吸收而已。
不過,影響那點,沒關係的~
我就不明白,說容易導致尿道結石的食物,一個難溶於酸的沉澱是怎麼穿過你的四層細胞跑到你的尿道去的?
還有喝可樂消結石的。二氧化碳是怎麼繞了那麼多圈進到你的尿道形成碳酸的?血液中的酸鹼平衡對表示簡直沒有存在感。
建議找本《法醫毒理學》看看,上面寫的挺清楚的。不僅有兩種無毒的藥品混合後有毒的介紹,還有兩種藥品有1+1>2或者<2之類的介紹。
另外,離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
米飯或面製品與蔬菜,肉類同食,經過複雜的化學作用,一天後變成臭不可聞的最終產物。
李子和柚子。《拜督帖八》曾有記載:
「食李柚,毒。」
推薦閱讀:
※房子和車子俱全,會對未來有什麼幫助?
※你買過最喜歡的鞋是哪一雙?
※想開個輪滑班教小朋友,該怎麼做才能做好?
※台灣人該為中國大陸的高速發展驕傲嗎,大陸地區的成就是屬於全體中國人的成就嗎?
※白牆有哪些有品味和質感的裝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