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宋太宗趙光義沒被尊為「祖」?

趙光義雖然沒他哥哥厲害,但是好歹也開疆拓土了,收了吳越和泉漳,平了北漢。後世的明成祖、清聖祖等可是一堆祖啊……


廟號和謚號一樣也是有規律可尋的。一般開國皇帝稱祖,有的叫高祖有的叫太祖。

第二個皇帝,一般稱太宗。

如果一個王朝分兩部分,那麼第二部分的開創者一般稱世祖。

比如元世祖,蒙古基業是鐵木真打下的,但首先在中國稱帝的是忽必烈,所以忽必烈稱世祖。

再比如清世祖,滿洲的基業是努爾哈赤打下的,但真正坐在紫禁城的是順治,作為正統治理全國的也是他,所以廟號世祖。

再比如那個光武帝劉秀也是世祖。

比較特殊的是明成祖。朱棣本來是太宗,因為他本是守成之主。

但是他的子孫明世宗,繼位並非正統而是由旁支王族入繼大統。世宗為了給自己生父一個皇帝名分和大臣爆發激烈衝突,史稱大禮議。

當時大臣心裡總覺得世宗的繼位是撿了大便宜。為了讓大臣心悅誠服,世宗嘉靖皇帝給朱棣改了廟號,藉此抬高自己,借朱棣宣示自己同為旁支繼位的合法性。

順便說一下,多少有點得國不正的皇帝廟號都是世宗,以表示世系改變之意。比如雍正就是世宗。漢武帝也是世宗,因為他本來不是太子。周世宗柴榮,上一代皇帝都不姓柴……

最特殊的是聖祖,是雍正給加的。也有藉此鞏固自己皇位合法性的意思。

至於宋太宗,覺得稱他世宗也有理由,不過他於社稷畢竟有功,叫太宗很合適。但是,稱世祖就不合適了,畢竟太祖在時基本上拿下了中國。至於其他的祖都沒有相應的慣例。


後世稱祖的就是金太祖,元太祖,元世祖,明太祖,明成祖,清太祖,清世祖,清聖祖了。
太祖不用說。元世祖真正建立了元朝,而清世祖時,清軍入關,清正式成為全國性政權。特殊的是明成祖和清聖祖。明成祖原廟號為明太宗,被明世宗後來改成明成祖的。而清聖祖本也應該稱宗的,但清世宗認為:

而太宗一般都是王朝的第二個皇帝。所以說宋太宗作為宋朝的第二個皇帝稱太宗是很正常的,反而後面的聖祖之類的才特殊吧。


宋太宗沒有統一全國他的軍功也基本都是他哥打下的基礎如何能夠稱祖?元世祖和清世祖都是一統中原自然能稱祖,清聖祖在位時間長平三藩,收台灣各種軍功而且在位期間算是一個後世稱道的盛世也勉強能稱祖。至於明太宗那是因為碰到的奇葩後人世宗,因為都是藩王繼大統硬抬上來的。


我國古代皇帝廟號為祖,一般都是開國立肇之君才能有的待遇。例如漢太祖劉邦(謚高皇帝,俗稱漢高祖)、漢世祖劉秀、魏太祖曹操(追謚)、隋高祖楊堅,唐代之前廟號是個別牛逼皇帝才能享受的高級待遇,唐代之後才謚號字數變多,廟號開始普及,但祖依然是開國皇帝才有的待遇,如唐高祖李淵、宋太祖趙匡胤、元太祖鐵木真、世祖忽必烈、明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事實上在嘉靖之前朱棣的廟號一直是太宗,但靖難之役在後世看來也勉強算得上是更替建極之功吧)。清朝不提了,一朝三祖太特么奇葩,都怪嘉靖,開了這麼個壞頭。

繼續更。

事實上,在元代以前,嚴格的說,是只有開國之君才能被上廟號為祖的,不管他功勞有多大,唐太宗就是最好的例子,就算他太原首義,南征北戰,降伏突厥,勵精圖治,開創中國少有的治世,那也只能是「太宗」(其實在廟號里,「太」的地位是高於「高」的,謚號里則不同,「高」字的地位最高,如漢高帝,明高帝,還有本朝太祖高huangdi(別查我水表)),其實,給李淵用高祖,而給李世民用太宗,就已經說明後世人認為李世民的歷史地位要高於李淵了,但是沒辦法,誰讓李淵是開國之君而且還是李世明的親爹呢?就只好委屈一下太宗了,這就是禮法。

好,回到趙光義的事上來。上面我舉唐太宗的例子就是想做個對比。同樣是二代目,宋太宗的功勞和唐太宗比起來如何?同樣是一代目,宋太祖的功勞和唐高祖比起來如何?李世民都享受不到的待遇,趙光義他好意思享受嗎?不說別的,一個橫掃四夷,把突厥打的親媽都不認識,被四夷尊為天可汗,一個居然是在打幽州城的時候被契丹弓箭射中,傷口感染駕崩的,憋屈不憋屈?啊?憋屈不憋屈?而且宋真宗最不待見他老子篡侄子位的行徑,能給他上個太宗的廟號就已經很抬舉他了,還想要「祖」?問問真宗君臣,好意思嗎?就算真宗好意思,以後的仁宗英宗神宗能繼續好意思?不被罵出屎才怪。

其實要我說,太宗的廟號都特么是把他捧上天了。看看他之前的太宗都是誰。
漢太宗文皇帝劉恆——千古少有的明君賢主。
魏太宗文皇帝曹丕——沒有可比性,魏當時並非大一統局面,比趙光義的情況相比差太多。
然後就是唐太宗。
另外一些割據政權的太宗就不舉了,都沒有可比性。
所以說,在大一統政權里,趙光義和劉恆李世民比起來,表現實在是不夠看。

也許又要問了,那元明清呢?這三朝都是一朝多祖啊,怎麼說?
答案就是,不考慮,因為元明清在宋之後,做不了宋的例子。宋真宗給宋太宗上廟號的時候,歷史上是沒有一朝多祖的先例的。

總結:宋太宗沒有被上「祖」的廟號的原因,就是1.禮法上沒有先例;2.功勞沒大到改變禮法的程度。


太宗作為王朝的第二個皇帝,很多都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把王朝建立者的事業發揚光大,要麼開疆拓土,要麼休養生息,為盛世做基礎。

但是我們也要注意到有一個特殊的存在,這些皇帝並不是王朝的建立者,但是廟號裡面含有祖,王朝的建立者一般的廟號都是太祖、高祖,比如宋太祖趙匡胤,唐高祖李淵等。而如世祖、成祖、聖祖之類的都不是王朝的建立者,卻上了帶祖的廟號,我們一起看看他們為什麼上的廟號里含有祖。

先來說成祖,廟號是成祖的貌似只有一個,那就是朱棣,而且朱棣這個廟號也不是一開始就有的,朱棣最初的廟號是太宗,嘉靖皇帝改上廟號為成祖。 與明太祖合稱為「明朝二祖」

《明史》評價他說:「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師屢出,漠北塵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賓服,受朝命入貢者殆三十國。幅隕之廣,遠邁漢唐。成功駿烈,卓乎盛矣」。

再來說說聖祖,廟號是聖祖的可就比較多了,「聖」這裡指道德智能極高超的理想人物。因此在清朝以前,聖祖都是追封的,比如唐聖祖老子,宋聖祖趙玄朗,是宋真宗追封的,真正把聖祖作為廟號的是清朝,那就是康熙皇帝,就是清聖祖。

康熙皇帝名為守成,實則開創,他滅了三藩,收復台灣,開創了康乾盛世,因此被清朝加廟號為清聖祖。

最後說世祖,廟號世祖的比價多,漢世祖劉秀,隋世祖楊廣,元世祖忽必烈,清世祖福臨,這裡也大都是我們熟悉的人物,也符合對於世祖的定義,「世祖」一般作為斷代史開創者,或該王朝承上啟下的有為君主的特定廟號。他們雖不是王朝的最初建立者,但卻往往開闢了該王朝的一個全新歷史時期。

劉秀重新建立了漢朝,雖然謚號是光武帝,但是廟號確實漢世祖,而對於隋世祖楊廣,我們更熟悉隋煬帝楊廣,他的事迹太多了,而護忽必烈是元世祖,他建立了元朝,統治蒙古帝國,而清世祖福臨最大的功績就是入主中原。

宋太宗趙光義一生都在證明自己的皇位的合法性,所以才有金匱之盟,能夠安穩的把自己的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已經很不容易了,不要說稱祖了,趙光義的後代也沒有那個本事把趙光義抬成祖,稱為太宗已經是褒了,按照廟號的規則 世宗比較合適,只是第二個皇帝就是世宗的沒有。


打仗被人打傷致死的,本分叫庄宗就差不多了,叫太宗都已經過譽了。


太宗也是極為重要的廟號啊,唐太宗的基業夠大了吧,一樣也是太宗。


估計是後世大臣沒人給他提議/宣傳。


明成祖是因為嘉靖想把自己老爹放在太廟大殿祭祀的。
人家本來也是太宗文皇帝。
康熙不是第二帝,皇太極廟號謚號也是太宗文皇帝。
康熙的文治武功成為祖也是沒什麼問題的。
趙光義和那幾位太宗文皇帝同行(劉恆,李世民,朱棣,皇太極)相比也排不靠前了。


我覺得唐太宗沒稱祖才冤。


祖是指把一支發揚光大,做出卓越貢獻(一般指立國者 如漢高祖劉邦,這種也稱為太祖,一般復國者也稱祖,為世祖,如漢世祖柳秀。
而太宗則是旁支發展主幹的人稱為太宗,所以歷史上的太宗都是得國不正者,也就是本來輪不到他們做皇帝,但是他們做上了皇帝,故稱太宗
知道了這兩個之後,宋太宗,並無立國,並無復國,並且理論上來說應該是趙大的兒子做皇帝,所以,稱太宗。
明成祖則是後世大禮議事件的一個特殊情況(原為明太宗),清聖祖則是有一點雍正強給他上的感覺,按照雍正的說法,就開疆拓土而言,乾隆也不差,雖然乾隆這個皇帝不咋的


推薦閱讀:

宋朝皇冠為什麼這麼丑?
開腦洞:如果王安石變法成功會怎樣?
宋朝的氣度指什麼?在宋詞上有什麼體現?
清明上河圖中間的這艘船上發生的場景,作者想表達什麼或者寓意什麼?
太宗後人執政,北宋中後期太祖的後人都過著怎樣的生活?

TAG:宋朝 | 中國古代歷史 | 宋代歷史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