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國家到底還有沒有發展成發達國家的可能?
一提起非洲國家,腦海里總是會浮起這些詞:
貧窮、落後、疾病、毒品、戰亂、軍閥、
缺乏教育、種族歧視……
這種種問題,無論哪一個出現在了世界上的絕大多數國家中時,都足以讓政府與人民頭疼,然而非洲很多國家卻是同時存在著多個這樣的問題。那麼他們能否解決這些問題,是否還有發展的可能?此問題不存在也不希望出現任何歧視,只是想客觀地討論,各個角度或領域的看法都可以,歡迎解答。
8月18日 補充:
一、十分感謝各位的回答、評論和關注。
二、關乎整個大陸幾十個國家和地區的發展問題應該是比較複雜的,也是很具綜合性的一個問題,各種原因都有,包括內因外因以及當前的國際形勢等等,至於各自的權重就需要我們討論了。
三、其實這個問題認真寫下來就算幾十萬字都難以完全包含所有原因,題主把問題放到知乎也是希望能得到各個領域的解答,然後綜合起來各取所長。再次歡迎各種領域和方面的解答。
很巧,@河森堡答案所提到的兩本書都躺在我的書架上,包括他觀點的主要來源,尼古拉斯·韋德所著的《天生的煩惱》。我們來看看書的原文是怎麼描述他所引用的例子的:
書中提到MAO-A與攻擊性之間的聯繫,但描述所用的語句是「擁有兩個副本的人就具有高度的不良行為」,而非河森堡答案中所說的「極具進攻性,恨不得一言不合就抄刀砍人那種」。擁有兩個MAO-A激活子的人只是在統計上有更明顯的暴力傾向,河森堡的答案很容易誤導人,讓人以為每個擁有這種基因變型的人都是暴力狂。
況且MAO-A 基因只是有可能與攻擊性有關,有可能導致攻擊性加強的是兩個激活子副本的類型,直接將其稱為「戰士基因」相當不妥。
在舉完這個例子後,作者馬上就加上一段話加以澄清:這一類的發現需要小心求證。首先,像所有科學報告一樣,它需要在獨立的實驗室重複來證明其有效性。第二,控制攻擊性顯然涉及了大量基因,所以即使非裔美國人比白人更可能帶有與暴力相關的MAO-A激活子等位基因,白人也有可能攜帶其他具有攻擊性的未知基因的等位基因。實際上,有一個叫做HTR2B的基因變種被認為在酒精的作用下會導致衝動性暴力犯罪。這種等位基因在芬蘭人中有所發現。所以,無法從一個基因來證明一個種族是否比另一個種族更具暴力性。第三,基因不能決定人的行為,他們只是具有產生某種行為的傾向。第四,暴力傾向是否會變成現實取決於實際情況和天資。所以,比起較為富足的人們,生活在貧困和事業條件下的人們可能有更多的犯罪誘因。
很顯然,這個例子屬於作者用來抓眼球的,他很清楚這個例子暫時還沒有充足的證據支持其準確性。再者為了避免誤用在種族主義上,作者還特地添加了一大段補充說明,可這些都被故意忽視了。河森堡儘管說自己不是種族主義者,但在行文中多次強調華裔具有更高的智商,在後面更是直接出現了「還是因為我們這個民族本身就是個優秀的民族」這種語句,很明顯的種族主義傾向。
智商能不能引申出我們是一個優秀的民族?恰好,《天生的煩惱》里也有提到這個問題:加入我們能夠證明一個種族比另一個種族更聰明,結果又會怎樣呢?老實說也不會怎樣。……較高的智商分數並沒有使亞洲人在道德上比其他種族更為優越。東亞社會有許多好處,但它們在滿足其成員的需求方面並沒有比其他社會更為成功。
此外,他提到的「非裔在音樂和體育上相對於華裔來說更具天賦」實際上是刻板的印象,並沒有數據和實驗的證據支持,將其稱為「基於事實」不免偏頗。
這裡要說一下《天生的煩惱》這本書本身,尼古拉斯·韋德寫這個的主要目的是攪動充滿政治正確的科學界,所以書中充滿了新銳性的觀點,並不保證準確性哦。也就是為什麼會被稱為「爭議圖書」,當然,當鯰魚攪動學界的目的是達到了(順便說下,鯰魚效應是假的)。
本書中,作者認為- 種族是存在的
- 種族之間存在差異
- 基因對文化有影響
但是基因是否會影響一個民族對制度的耐受性,則是出於書中第六章的猜想,而非必然的推導。在第一章末尾作者就事先說明了:
讀者們應該知道,從第六章到第十章他們離開了堅實的科學研究,進入了一個更具猜測性的範疇,在那裡歷史、經濟和人類進化相互交織在一起……因此,這幾章中得出的結論並沒有足夠的佐證。無論看起來有多合理,他們都只是猜想。
在民族主義抬頭的今年,種族論確實很符合大家的胃口,但是以猜想作為寫答案的指導思想,故意忽略書中的解釋,不知是讀書不求甚解,抑或是故意迎合讀者的口味。
(這個問題正好前面在專欄里回答過了,就貼一部分在下面供大家參考吧。全文參見《國論》----非洲章 - 國論 - 知乎專欄)
獨立之後
兩次世界大戰後,老牌列強實力大損,紛紛垮台。很多殖民地的獨立運動也激起了非洲人民爭取獨立自主權利的思潮。殖民者先前的種種暴行也激發了很多人的怒火,整個世界都掀起了獨立的大潮,老牌列強不得不忍痛放棄自己在各殖民地的權利,允許原殖民地獨立建國。也曾有過國家想要逆潮流大勢維持原有的地位,如法國入侵印度支那(東南亞),英法聯軍武裝干涉蘇伊士運河,但他們都失敗了。但對於這些新誕生的國家來說,路還長著呢。
危機主要如下:
民眾缺乏危機感。舒適的旱季一代一代地改變了人的習慣。旱季氣候偏溫和,雨季時食物又極多,可以隨手拈來,所以非洲民族大多沒有儲蓄的習慣,一旦遭遇危險,很難說可以抵抗住。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日前發布的《2014年全球經濟展望》指出,肯亞儲蓄佔GDP的比例2013年為12.2%,2014年可能降至11%,未來5年內將緩慢上升至15%。而2013年非洲平均儲蓄率為19.5%,至2019年將維持19%的水平。低儲蓄率導致低投資率,2013年肯投資佔GDP的比例僅為20%,並可能影響肯實現GDP增長率7%的中期經濟發展目標。IMF估計2013年肯GDP增長率為5.7%,2014年將提高至6.6%,2015年有可能回落至5.5%。
(2)平均政治成熟度太低,國家意識基本不存在。
比大家庭更重要的集體是部落或部族。非洲的部族往往是幾個村落的集合體,他們有共同的信仰、習俗和語言。非洲人的部族意識較強,大多數非洲人首先是部族的一個成員。部族的首要因素是公正。在講究平等主義的集體中,個人的權利和財富不受歡迎。
氏族、部落共同體的首領通常是「酋長」。在漫長的歷史中,酋長的權力隨時代變化而不同。早期的酋長與部落成員一樣,擁有相同的生活資料,只是他掌控祭祀用的法器和象徵酋長權力的裝飾物。隨著私有財產出現,世襲酋長制逐漸取代了推舉酋長制,酋長們可以獲得部落成員的貢稅和訴訟費,並從罰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報酬,還可以收到禮物、獵物和戰利品等。隨著財富的增多,酋長的權力也越來越大,逐漸成為部落崇拜的對象和非洲人政治精神的根源。酋長們還是一夫多妻制的受益者,他可以擁有更多孩子,壯大家庭的規模和部落的力量。
血緣觀和強烈的祖先觀是酋長製得以長期存在的精神支柱。酋長在所有的部落成員心中就是祖宗靈魂與意志的化身,只有他們才能代表部落成員與祖先的靈魂交流,並把祖先神靈的諭示、訓誡等信息告知眾人。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也非常有利於酋長制度的穩固。
非洲人喜歡參與以習慣、傳統和親屬聯繫為基礎的集體活動,而不是以命令組織的政治性集體活動。 《非洲文化的人文價值觀》
儘管以往的幾百年中,歐洲人擄掠了上億非洲精壯勞力,但對民眾生活影響卻很小。主要原因是分散獨立的部落不存在一個統一的國家意識,對於侵略者的擄掠多有「事不關已,高高掛起」的態度,凝聚力極為低下。
(3)糧食問題難以解決。非洲沒有工業,無法生產現代農業所需的機械設備和化肥種子,普通民眾也因為土地產出物豐富而不願意費力耕種。但醫療條件的改善以及傳統的觀念正迅速的導致國家人口膨脹。在自身不能產出糧食和生活用品的城市,糧食問題尤為緊張。
1960年,非洲穀物不足、嚴重不足和極端不足的國家為28個,穀物自給的國家為25個。據FAO數據,1981年非洲55個國家和地區共有45個國家穀物自給率在95%以下,全非自給率為60%左右,僅查德、衣索比亞、尼日、盧安達、蘇丹、烏干達、布吉納法索、南非、納米比亞和辛巴威10個國家糧食基本自給和自給有餘[1]。可見非洲糧食問題由來已久,缺糧狀況在非洲大陸相當普遍和嚴重。
從20世紀80 年代開始,非洲成為世界上人均糧食產量不斷下降,赤貧人口持續上升的唯一地區。在正常年份,僅少數幾個非洲國家能夠保證糧食自給,且在災荒年需要糧食援助。20世紀80-90年代間,在經歷大饑荒和經濟衰退之後,非洲糧食生產發展幾乎停滯不前,糧食產量佔世界產量的百分比降到5%以下,平均自給率平均僅達50%。2000年以後,耕地面積的增長促使非洲糧食產量以4.4%的年增長率增加,到2010年達到15479萬噸,佔世界百分比為7.02%。而耕地面積的增長速率慢於非洲人口的增長速率,近年來遣返的大批難民更是加重了非洲糧食安全的壓力。
新殖民運動:
舊殖民方式充滿血腥和暴力,為了土地,殖民者會屠殺原住民,從而牢牢地把它掌握在手中。這種行為在歐洲殖民者拓殖美洲是尤為常見。傑克遜執政期間,向西遷移了超過45,000名的印地安人。傑克遜政府當時耗資六千八百萬美元,及三千兩百萬英畝(十三萬平方公里)的西部國土,購下了一億英畝(四十萬平方公里)的印地安人土地。搬遷的進程受美國人普遍的歡迎,卻使印地安人各族受苦,甚至死亡。傑克遜當時因在這些事件之角色而遭非議,批評逐年增長。羅伯特·雷米尼稱這段搬遷印地安人的時期為「美國歷史中最令人不快的一章」。美國政府也下達過對於殺死印第安人的獎賞規定,並以印第安人的頭皮來計數。
步入現代,局勢發生了變化,奴役殺死弱小者成為了世人所唾棄的行為,妄想仍以舊方式統治是行不通的,各國的政客智囊們於是在一次次的鬥爭中建立了新殖民體系。
(1)為非洲國家「創造」需求。這裡主要是政治和軍事需求。政治上,因為很多非洲國家都非常不發達,現狀基本不可瞬時改變。而很多青年從小就被教導著「天賦人權」、「民主自由」等普世價值,卻發現所建立的價值觀與現實完全相左。落差產生不滿,在海外勢力的策動下,遊行政變十分普遍。在這裡要特彆強調,普世價值本身並無不妥,但它只能建立在極高生產力水平上。落後的非洲國家完全不適應這個體系,盲目的採用學習這個體系,對未來的發展弊大於利。我們可以這樣類比:
古羅馬偉大的政治家文學家有一篇富含哲理的《論老年》,被人們所推崇和讚美。
演員想獲得成功,也不一定要演出整部戲,只要在自己演出的那一幕能博得觀眾的讚賞就夠了;同樣,聰明的人在人生舞台上也沒有必要一定要活到「請大家鼓掌」的那一時刻。生命雖短,若能過得高尚、榮耀,也就夠了;但是若能活得更長久些,也不必比悵惘於溫和的春天過去後夏秋將至的農夫更憂傷。春天同人的青春一樣,預告未來的果實;而後來的時節則是用來收集並儲藏果實的。
老年的收穫,如我常說的那樣,是對以前時期的美好的東西的豐富回憶。凡合乎自然的,都應視為美好的,有什麼比老年人之死更合乎自然呢?死亡也會降臨到青年人頭上,雖然那是與自然相抵觸、相違背的。因此在我看來,年輕人的死有如烈火被大水澆滅,而老年人的死則好似燃盡的火自行熄滅。又好似樹上的果實,沒有成熟的時候是不易摘下來的,一旦成熟、熟透,便自行落下來,所以年輕人的死是生命的劫奪,而老年人的死則是生命的成熟。我覺得成熟而死是快樂的,因為我越接近死亡,越覺得好像一個人在遠航之後望見了陸地,終於可以進港泊岸了。
然而,我們需要提出的問題是:有多少人可以在古羅馬時期活到「老年」呢?古羅馬的科學技術水平發達,但他們的平均壽命也沒超過三十歲。儘管超高的嬰兒夭折率顯著地拉低了人口的平均壽命,我們也很難說古羅馬活到六七十歲的「老年人」數量會很多。那麼,《論老年》這篇文章在當時有多少實質性的作用就很值得懷疑。但是為什麼今日我們對這篇文章都多加讚美呢?根本原因是:絕大多數人可以活到「老年」,也不會因為不能勞動生活水平顯著下降。此時,追求更高層次的享受才可能存在。
西方國家,尤以英國為代表的政客,玩弄民意得心應手。他們在各類集會遊行,各種黨派主義中變得老練,可以有效地幫助心懷不滿的青年們組織遊行,組建政黨,迫使該國政府接受一些冠冕堂皇的內容,例如國企全盤私有化、開放市場、開放匯率、制定保護勞工的法案。如此種種,不一而足。這些理論對於發達國家的人民而言,幾乎是天經地義。然而,對發展中國家威脅很大,但青年們往往看不到這一點。
軍事鬥爭從地圖上可略見一斑。各國的邊界不是天然形成的,是殖民者用鉛筆在地圖上隨意畫出的細線,獨立後的殖民地雖繼承了先前的劃分,但從歷史文化的角度,內心接受這樣的邊界還是很困難的。而又因為非洲國家的主體仍舊是由各部落組成,他們之間矛盾重重,時常會因為爭奪水源和土地而開戰,對現代的槍炮需求很大。列強就可以不斷用軍事手段向非洲投放力量,包括銷售武器、輸送教官、協助訓練、組建聽命於自己的軍隊。這類行動主要以法國為首,持續在當地保持軍事存在,可以對弱小的、沒有兵權的民選政府視若無睹,尤其是在關鍵的戰略物資礦上。如果這個政府計劃做一些不合時宜的舉動(如收歸國有某些礦場),那麼這些軍隊或是僱傭兵將會立刻變為「溫和反對派」,發動內戰。由於這樣的潛在風險,所以政府也只能對此不管不顧。
二戰結束後,法國先後在北非、西非、中非和南印度洋設立了四個戰區,建立了數十個軍事基地,並派重兵布防。儘管二戰後民族自決成為時代的主旋律,但法國堅守在非洲殖民地上的軍事基地,堅決鎮壓民族獨立運動,但為此也付出了沉重代價。1945年5月8日,阿爾及利亞爆發反法遊行示威,後遭駐阿法軍的鎮壓,造成4.5萬人死亡;阿爾及利亞反法遊行示威還產生了連鎖反應——三周後敘利亞民眾宣布總罷工,法國軍隊對大馬士革發動了持續3天的襲擊,也造成重大平民傷亡。1946年,法蘭西第四共和國宣告成立,強調法蘭西由不可分割的三部分組成,即法國本土、阿爾及利亞等海外省以及其他海外領地。法國前參議院議長加斯東·蒙內維爾(Gaston Monnerville)在法國議會發表演說指出:「離開了海外法國,今天的法國將淪為被解放的國家;由於法國海外領土的存在,它才得以成為戰勝國之一」;前總統密特朗則進一步指出:「離開了非洲,21世紀的法國將不再有歷史。」在非洲殖民地獨立前夕,法國在非洲駐有90多個軍團,總兵力約6萬人。20世紀50年代後,法國的對外安全戰略主要依靠三環,即北約軍事聯盟、聯合的歐洲和法國在非洲的軍事基地,法國的地中海戰略與其維護在非洲的殖民統治一脈相承。
《法國非洲戰略中的海外軍事基地:一項歷史的考察》
(2)用強勁的工業實力「改造」非洲:主要的領導國是中國。工業實力上,中國遠勝其他國家。不過相比與英法,這樣的辦法更為溫和,其影響也更為深遠。中國正在做的就是協助非洲各國「初步工業化」。中國的公司給他們修建鐵路和公路,促進經濟的發展,同時也鼓勵本國的工廠來此開分廠,使用當地的資源和勞動力,生產出商品再銷售給非洲人。非洲沒有工業化,人民對消費品的要求不高,而儲蓄率很低,消費速度快,商品在這裡有廣闊的市場,可以獲得豐厚的利潤。
中非歷來是命運共同體。共同的歷史遭遇、共同的奮鬥歷程,讓中非人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長期以來,我們始終風雨同舟、相互支持。中國援建的坦贊鐵路和非盟會議中心成為中非友誼的豐碑。中國政府和人民在援非抗擊埃博拉行動中率先行動,引領國際社會援非抗疫,詮釋了中非患難與共的兄弟情誼。非洲國家無私支持中國重返聯合國,在中國汶川、玉樹等地發生嚴重地震災害後踴躍向中方捐款,中國人民對此銘記在心。
中非友好歷久彌堅、永葆活力,其根本原因就在於雙方始終堅持平等相待、真誠友好、合作共贏、共同發展。中非永遠是好朋友、好夥伴、好兄弟。
當前,中非都肩負發展國家、改善民生的使命。非洲擁有豐富的自然和人力資源,正處於工業化的興起階段。中國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擁有助力非洲實現自主可持續發展的技術、裝備、人才、資金等物質優勢,更擁有支持非洲發展強大的政治優勢。中非合作發展互有需要、優勢互補,迎來了難得的歷史性機遇。
新形勢下,我們要傳承和發揚中非傳統友好,更要把中非傳統友好優勢轉化為促進團結、合作、發展的動力,為中非人民創造更多實實在在的成果,為推動世界更加均衡、公平、包容發展,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作出更大貢獻。
----習近平在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開幕式上的致辭(全文)
其次,大量的中國移民拓殖這裡,根本上改造非洲人的價值觀。非洲人隨著科技的發展,思想的進步把舊有的、落後的思想拋棄掉是必然的,但新的價值觀的形成取決於「轉型期」所接觸到的文明。好比說,父母性格對孩子影響是根本性的,他的同學老師可以一定程度上影響他,而成年後接觸到的人和事就很難徹底的把一個人的價值觀改變了。
如今的中國東方文明充當了非洲現代化的引路人,也是新秩序的塑造者。不久的未來將可以有決定性的影響,換言之就是對它「新殖民」。
出於非洲自身的局限性和國家利益的考慮,接受新殖民是必然的,因為中國的行為更為「仗義」。即使未來非洲各國可能會因此損失一定的獨立性,然而還是利大於弊的。因而,中國為非洲人民所歡迎,在兩方面(包括領導層和下層民眾)中得到了廣泛支持。
中新社約翰內斯堡12月4日電 (記者 宋方燦 歐陽開宇)12月4日,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在此間開幕。非盟輪值主席、辛巴威總統穆加貝在開幕式上致辭,感謝中方提出的未來三年同非方重點實施的「十大合作計劃」,認為這個計劃是非洲國家期待已久的,具有重大歷史意義。
當地時間4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峰會開幕式上致辭時提出未來三年同非方重點實施的「十大合作計劃」。這「十大合作計劃」分別是,中非工業化合作計劃、中非農業現代化合作計劃、中非基礎設施合作計劃、中非金融合作計劃、中非綠色發展合作計劃、中非貿易和投資便利化合作計劃、中非減貧惠民合作計劃、中非公共衛生合作計劃、中非人文合作計劃、中非和平與安全合作計劃。
穆加貝在致辭時說,習主席提出的「十大合作計劃」,是大家期待已久的計劃,具有重大歷史意義,註定將為非中之間業已十分活躍的合作關係注入新的強大的動力。對此,他表達了最誠摯、最深厚的感激之情。
非洲聯盟(非盟)委員會主席恩科薩扎娜·德拉米尼-祖馬5日說,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開幕式上的致辭「非常精彩」,因為「它明確了非洲最感興趣的合作領域」。
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5日進入第二天。在會議間隙,祖馬來到新聞中心並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她高度評價習主席在峰會開幕式上的致辭。她說,習主席在致辭中提出了中非「十大合作計劃」,該計劃將極大地幫助非洲實現非盟制定的《2063年議程》。
總體而言,以非洲今日的極度落後性,獨立發展本國工業是完全沒有可能的,藉助列強的力量(主要是中國)先期完成一定程度的工業化,再圖更進一步的發展是合理有效的發展方向。
除了非洲人,其他人都不希望非洲強大,就是這麼現實。
非洲為什麼這麼窮? - 匡林的回答
為什麼大家就不去談赤裸裸的利益呢,基因,文化什麼的無非是個笑話。再低的平均智商也總會出幾個天才,何況基數那麼大;如今的非裔留學精英怎知不能效仿俄國的十月革命,藉助外來文化打造一個強盛的蘇維埃?
有人說中國是他們的未來,會拉他們一把,不過也僅此而已了。經濟上,我們需要他們的工業落後以傾銷商品,掠奪資源;政治上,我們給他們錢財,他們在國際上支持我們,如此而已。
我們連小小的朝鮮都控制不了,千里之遙的非洲就更是妄想了。
我很驚訝 河森堡居然寫出這樣一個答案。
這是最糟糕的一種答案,看似列舉了很多事實,卻在包裝了一套充滿漏洞的詭辯。
「環境,基因和文化並不是完全不相干的」這樣的弱前提,如何居然能夠推導出「在將來可預見的一段時間裡,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如果想單純地依靠自己的力量發展起來,恐怕很難」?這樣的強結論?
也許,人的生物屬性(基因),確實對社會行為有一定的影響。但這是需要嚴格控制其他變數的情況下論證的。答主的舉的例子能做到這一點么?在沒有堅實論證的情況下,貿然將非洲人基因和非洲貧窮作為因果連接起來,即使作者申明自己沒有種族主義傾向,造成的傷害又和種族主義者有什麼差別呢?
「賴比瑞亞就是個典型的反例,從國旗到制度,幾乎完全照抄的美國,然後由一群非常熟悉美國那一套的非裔美國人帶回他們的非洲故鄉,結果整個國家被搞得雞飛狗跳灰頭土臉,制度還是那套制度,人不一樣了,文化和環境塑造出的基因不兼容,就導致了這種結果。」
恕我愚昧,這個幾句話怎麼就證明了基因的重要性?
在中國我們能看到完全相反的例子,儘管一些五毛恨不得生啖我肉,但是我還是決定吹一下TG,在上個世中葉以前,中國最大的問題之一在於缺乏足夠有力的組織動員能力,雖然人口基數巨大無比,但是我們民族基因里那一灘散沙互相拆台的基因又開始搞鬼,以至於被其他國家揍的連內褲都提不上。但是TG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一個列寧式政黨把自己的黨組織深深地紮根在基層,然後由一群諳熟中國社會實際情況的知識分子精英在強烈的理想主義的引導下動員起來,形成了排山倒海般的社會組織動員能力。幾年前還被一戰水平的日軍吊起來打,一轉眼的功夫就能在朝鮮半島和十幾國聯軍剛正面還不落下風。這正是一個軟體硬體高度兼容,以至於用軟體解決了硬體問題的例子。
請問能不能詳細說明一下,何以見得互相拆台的社會活動是中國人基因的一部分?
證明這些結論,難道是靠造句么?
========================================================================
作為對比,可以參考 非洲某些國家不斷收到各國救援和物資,為什麼一直富不起來? - 經濟 這個問題下的回答,看看這個問題的複雜性。
當今世界的科技趨勢正在扼殺包括非洲在內的第三世界國家向上流動的通道。
如何成為真正的發達國家?在這個問題中我們首先需要定義發達國家。根據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7%B2%E9%96%8B%E7%99%BC%E5%9C%8B%E5%AE%B6 的定義,大約有43個國家和地區一般被視作發達國家和地區。發達國家最基本的標準就是人均產值,但社會福利、人均教育水平、基礎設施、城市化工業化比例、壽命和健康水平都是重要指標。因此類似沙特、卡達這樣單純靠賣資源的國家一般並不被看做是發達國家的一員。
當今世界公認的發達國家道路其實有兩條。一條是歐美式的工業革命+殖民地路線,另一條是日韓中的低成本工業+出口型國際貿易路線。
歐美路線的實質就是一方面通過本國的工業革命迅速提高生產率,一方面對殖民地傾銷過剩產能同時掠奪殖民地財富到本土。兩條腿帶動國家的整體發展。在這個過程中,英法這兩個殖民大國是典型範例,通過建立巨大的殖民帝國為本國的工業化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其他殖民能力較弱未能建立殖民帝國的歐洲國家則是在歐洲整體的上升中分沾利益。美國則略有特殊性,一方面它像其他歐洲列強一樣把美洲劃為自己的勢力範圍作為準殖民地進行資源掠奪和傾銷,一方面它受益於歐洲源源不斷的移民和資本輸入,作為工業化的一大動力。
值得注意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雖然同樣建立了龐大的殖民帝國,但是在掠奪殖民地資源的同時卻沒有建立對殖民地的傾銷,因此導致國內工業化進展緩慢。在之後的列強爭霸中,反而被維持殖民地的支出所拖累,成為了二戰前歐洲的後進國家。
東亞道路,背景是在國際大分工中,落後國家利用低工資優勢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通過出口獲得利潤後再逐漸通過產業升級,向資本密集型工業和服務業發展,最終後發超車,成為發達國家。在這條道路中,日本、韓國、香港、新加坡、台灣是其中的佼佼者,都通過出口導向型工業成為發達國家中的一員。這條道路和歐美路線有相似之處,都是利用外部市場支持本國的工業化進程。區別在於沒有殖民地的東亞國家,只能在貿易壁壘後從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力。
中國走的也是這條道路。同日韓不同,中國的人口數量龐大,很難通過二三十年的快速發展將整個國家帶入高收入水平。但反過來說,中國本身的人口基數,也為中國帶來了一個巨大的市場,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經濟轉型過程中的緩衝器。
無論是歐美道路還是東亞道路,其本質都是迅速提高人均生產率。而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除了生產三要素的投入(勞動力、資本、土地)以外,最重要的就是技術水平的上升。歐美國家和東亞國家之所以能夠避開中等收入陷阱,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工業化工程中,時刻不忘投資技術和教育事業,才能在勞動力成本上升的同時順利完成產業轉型。
教育對於生產力的促進作用常常被提到,但又往往被忽視。事實上,如果我們仔細的歐洲國家:北歐和中歐,乃至德國,實際上並沒有在大航海時代收穫足夠分量的殖民地。它們之所以能夠分享英法殖民的紅利,就在於在其他國家崛起的同時,堅定不移的投資教育,從而尋機追趕先發國家(例如,德國利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機會追趕英國,北歐諸國則在一戰二戰中損失較小,在二戰後的恢復期中逐漸追趕,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中和西歐國家站到了同一起跑線)。
在現在,歐美道路因為殖民主義的滅亡,已經無法複製。唯一經過實踐證明可行的道路就是東亞道路,即發展低成本的出口型工業,實現資本積累。然而現在出現了一個歷史上其他國家從來沒有遇到過的狀況,那就是機器人產業。
機器人產業依然處於高速發展階段,但可以預測的是機器人將迅速取代低成本工人。只需要一次性投入+電費(當然還有折舊和維護費用)就可以取代需要工資、保險、退休金的工人,對資本家來說簡直就是彌賽亞降臨。甚至於對於發達國家的資本家,同時還擺脫了可惡的工會,簡直恨不得每天都來首「翻身農奴把歌唱」啊。
根據金融時報的數據,目前中國每1萬名製造業工人擁有36部機器人,德國為292部,日本為314部,韓國則為478部。歐盟國家整體為85部,美國為79部。而機器人產業還遠遠沒到極限,根據預測2018年中國的年機器人需求達150萬部。
美國有什麼底氣大談「製造業回歸」,美歐還有幾個年輕人願意去做中國工廠一天工作10小時以上的服裝業?歸根結底,底氣來自兩點:第一是拉美裔移民的持續湧入提供了低成本勞動力,第二就是自動化的持續發展使得美國相信靠機器人和少數工人可以與中國工業競爭。
不僅僅是機器人產業,而且正在飛速發展的無人駕駛行業,也正在威脅著幾百萬駕校員工、計程車司機、公交司機的崗位。可以說自21世紀飛速發展的智能消費品,正在飛速的和人類競爭崗位。
當然,我們不必如同馬車司機反對汽車一樣反對技術進步,因為舊行業的消失,往往會帶來新的工作機會。但是有一點毋庸置疑,那就是自動化機器人的發展,正在大大拉低生產成本,特別是勞動密集型行業的生產升本。
現在回歸問題,為什麼說非洲無法成為發達國家?因為自動化機器人的發展,使得未來的勞動密集型行業最終會變為資本密集型行業,東亞道路也將成為絕唱。
發達國家——可能還有一些情況較好的發展中國家例如中國和印度能夠趕上末班車——將會通過自動化機器人迎來新一輪的生產力迅速發展。相比之下,發展中國家在既無法通過出口積累資本,也無法通過資本投資自動化機器人以建立低成本工業,缺少了資本要素,生產力發展將陷入停滯。此消彼長之下,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將會形成巨大的生產率鴻溝,最終形成無法逾越的世界兩極化。
當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軍事和政治實力都拉開無可逾越的鴻溝時,我們也就得到了兩個世界。
謝謝你邀請我回答這個問題
先說我的結論吧,我認為「在將來可預見的一段時間裡,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如果想單純地依靠自己的力量發展起來,恐怕很難,但是責任並不在於他們自身」
其實我們可以先從這個例子開始說起,人的體內有一個基因被稱為MAO-A,這個基因被認為與人類的進攻性有著明顯關聯,如果一個人體內的這個基因有3,4,5個激活子副本的話,那麼這人是個正常人,如果一個人體內的這種基因只有2個副本的話,那麼這個人就極具進攻性,恨不得一言不合就抄刀砍人那種,所以一些學者也管這種基因稱之為「戰士基因」。
在美國的一項調查顯示,監獄裡服刑的暴力犯罪者體內攜帶這種兩副本激活子的比例要遠遠高於社會平均水平。另外還有一項調查顯示,非裔美國人體內攜帶這種兩副本激活子的比例近乎於白人的50倍,以上這些數據來自Nicholas Wade的著作《天生的煩惱》,雖然在書中並沒有提及華裔,但是我推測華裔攜帶這種基因的比率可能比白人更低(美國華裔暴力犯罪率遠遠低於社會平均水平,經常被譽為最遵紀守法的族裔)
為什麼生活在同一個國家的不同族裔之間在基因上會有如此顯著的差別?這是因為不同的族裔有著截然不同的歷史。就拿這種與進攻性高度相關的MAO-A基因來說,它在不同的環境中所面臨的選擇壓力是不同的。在文明社會中,如果一個人具有極強的進攻性,很可能會因為暴力犯罪而被法律所制裁,即使不被處決也可能因為蹲監獄而失去了繁殖後代的機會,久而久之,這種暴力基因因為各種原因無法傳承下去,在文明社會裡的比例就越來越低。1200年,英國男性的謀殺率為0.03%,而到了1800年的時候,英國男性的謀殺率已經降到了0.001%,僅僅相當於600年前的1/30,而生活在巴拉圭熱帶雨林中的阿契人,從不知道啥叫法治社會,更不喜歡以非暴力的方式解決問題,他們的謀殺率高達1.5%,是英國的1500倍。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那就是環境,基因和文化並不是完全割裂互不相干的,環境會塑造基因,基因會塑造文化,而文化又會反饋回基因和環境。
這個世界上不同民族之間之所以會有截然不同的行事風格和行為習慣,除了文化層面的影響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們在基因上,或者說在生物基礎上就是不同的。
有人看到這一定會惡向膽邊生,怒斥到:「你跟這逼逼叨叨半天,原來他媽的是個噁心的種族主義者!」
且慢,讓我把話說完
在我看來,所謂的種族主義指的應該是「對待人的態度」,是關於價值判斷的,而不是關於事實的
我說「華裔在科教領域相對於非裔來說更有優勢」這並不算種族主義,因為這句話僅僅停留在事實層面,而沒有做價值判斷。
如果我說:「華裔在科教領域相對於非裔來說更有優勢,所以非裔更低劣應該滾蛋,把資源和空間留給華裔」這才叫種族主義
我說「非裔在音樂和體育上相對於華裔來說更具天賦」這也不算種族主義
如果我說:「非裔在音樂和體育上相對於華裔來說更具天賦,所以華裔活該被人騎在脖子上拉屎」這才叫種族主義
當我們在討論這個問題時,應該盡量陳述事實而少做價值判斷,激烈的情緒不僅會綁架自己,也會傷害別人。
就拿剛才我舉得的例子來說,大部分人都會同意華裔確實在科教領域相對於非裔更有優勢,一個直觀的例子就是美國的奧數代表隊中總是不乏華裔孩子的身影。我們一樣可以在華裔這個族群的歷史中找到原因。中國在隋朝開始科舉之後,中央政府就以考試的方式從民間選拔賢才,這使得全民族都陷入了對文化教育的狂熱之中,腦力過人的個體在這種環境中有著強烈的選擇優勢,考取功名的人不僅可以支配更多的資源,而且成功繁殖後代的幾率也大大增加(縣太爺孤獨終老的情況極少見),而且這些腦力過人的個體在高官厚祿到手之後,又會通過彼此之間的聯姻在腦力和知識上形成強烈的積累和正反饋(千年以來的知識和腦力的積累帶來的優勢有多可怕,只要看看江南錢氏就會明白)。即使我們不去討論金字塔尖上的那些個例,在中國這片土地上,腦力過人的個體通常也會因為受過更好的教育而具有選擇優勢,所以即使是西方學者在做統計時都不得不承認,東亞地區特別是朝鮮,韓國,日本這些被華夏文明所強烈輻射的地區,在平均智商上有著明顯優勢(儘管這類調查飽受各界批評)。在《天生的煩惱》中也提到,還有一部分猶太人也同樣是因為文化反饋的原因,在常年累月的積累中相對於其他猶太人和其他民族在腦力上建立起了優勢,進而在科學和藝術領域有著不同凡響的表現。
但是歷史並不僅僅給了我們這個民族相對較高的平均智商,也給了我們一些別的特質,這些特質有些是好的,有些並不好。比如馬爾薩斯陷阱里數千年之久的輪迴讓我們這個民族對未來更有規劃性,在消耗物資特別是糧食時更加謹慎。規劃性強,勤勞節儉的人相對於喜歡吃喝玩樂,揮霍無度的人來說,在災荒來臨之際更有可能存活下來以延續他們的基因。
秦帝國以來,強大的中央政府不停地消滅著社會裡的各種「刺頭」和挑戰權威的基因,粉碎著各種基層社會組織,這也使得我們更習慣於妥協和退讓(美國社會對華裔的普遍印象),不習慣於團結起來抗爭和博弈,在危機面前往往一盤散沙,互相拆台。當然也正是由於以上這些原因,華裔相對不愛惹事,「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所以暴力犯罪率很低,社會相對安全和諧。
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之所以在發展上陷入困境,是因為那片土地所塑造的基因和文化並不是非常適合於當下這個時間段的社會發展。
比如說由於農作物起源地的分布問題和撒哈拉大沙漠造成的隔離效應,使得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土著居民們很難向東亞地區那樣進行大規模的農業生產,沒有大規模的農業生產也使得人口規模及其有限,進而難以支撐起複雜的社會分工和政治結構。這樣一來,不僅技術和知識不能進行有效的積累,人們也因為缺乏在超大規模的社會裡生活的經驗進而彼此之間衝突不斷,因此美國社會的一些黑人區也往往被和高犯罪率聯繫在一起。(還記得開頭提到的MAO-A基因碼?我們中國人之所以相對平和,是因為被強大的中央政府收拾老實了,但是撒哈拉以南地區卻從來沒有出現過東亞那種規模的超級帝國)
另外,撒哈拉以南非洲非常讓人遺憾的一點是,那裡幾乎沒有什麼可以馴化的大型畜類,要不然就是像河馬那樣太愛殺人,要不然就是像斑馬那樣脾氣暴躁,獵豹則很害羞,不願意當著人類的面交配,羚羊膽小怕事神經兮兮,動不動就會被嚇死。這一切正如《槍炮,鋼鐵與病菌》的作者Jared Diamond教授所說的那樣,「能馴化的動物都是相似的,不能馴化的動物各有各的不能馴化的理由」,本來就沒有什麼可以適合馴化的大型畜類,再加上恐怖的采采蠅的生物封鎖(這種恐怖的舌蠅瘋狂地屠戮牲畜),這使得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們幾乎沒有畜力可以用。沒有畜力,就意味著交通和物流的成本高到匪夷所思的地步,這當然進一步導致了文化發展受阻和生產力水平低下。
除此之外,那片土地上各種恐怖的傳染病和寄生蟲也是拖後腿的原因之一,瘧疾在那片土地上玩起花樣變異,總有一款瘧疾適合你,而可惡的采采蠅不僅會殺光牲口還會讓人整天精神萎靡,神經兮兮,最後昏睡致死。Noel T. Boaz和 Russell L. Ciochon合著的《龍骨山——冰河時代直立人傳奇》中甚至提到,當年直立人逃出非洲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他們實在是受不了那逼地方的疾病和寄生蟲了......正如地球的科技被三體人鎖死一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明也被各種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鎖死,以至於後來一些歐洲殖民者騎著高頭大馬,拿著火槍鋼刀來到撒哈拉以南非洲時,那片土地上有相當多的社會還處於石器時代。這就是為什麼,這個世界上被廣為人知的世界奇蹟,幾乎沒有哪個出現在撒哈拉以南非洲,說的迷信一點,這也許就是命運。
就這樣,由於各種不可抗拒的地理原因,使得那片土地上的人們的生活狀態與現代社會相去甚遠,而那片土地所塑造出的基因和文化,也自然和當下社會的發展之間產生了強烈的不兼容。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們應該找准自己在歷史大勢中的位置,像東亞國家一樣尋找出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
所謂的適合指的就是軟體和硬體高度兼容,文化層面和基因層面配合起來。
有的制度是在西方自然而然地生長出來的,文化和基因彼此之間有著數千年之久的磨合,自然高度兼容,而一模一樣的制度被帶到其他地方之後,就搞得一塌糊塗。賴比瑞亞就是個典型的反例,從國旗到制度,幾乎完全照抄的美國,然後由一群非常熟悉美國那一套的非裔美國人帶回他們的非洲故鄉,結果整個國家被搞得雞飛狗跳灰頭土臉,制度還是那套制度,人不一樣了,文化和環境塑造出的基因不兼容,就導致了這種結果。
在中國我們能看到完全相反的例子,儘管一些五毛恨不得生啖我肉,但是我還是決定吹一下TG,在上個世中葉以前,中國最大的問題之一在於缺乏足夠有力的組織動員能力,雖然人口基數巨大無比,但是我們民族基因里那一灘散沙互相拆台的基因又開始搞鬼,以至於被其他國家揍的連內褲都提不上。但是TG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一個列寧式政黨把自己的黨組織深深地紮根在基層,然後由一群諳熟中國社會實際情況的知識分子精英在強烈的理想主義的引導下動員起來,形成了排山倒海般的社會組織動員能力。幾年前還被一戰水平的日軍吊起來打,一轉眼的功夫就能在朝鮮半島和十幾國聯軍剛正面還不落下風。這正是一個軟體硬體高度兼容,以至於用軟體解決了硬體問題的例子。但是強大的社會組織動員能力是個中性的概念,既可以用它做好事,也可以用它做壞事,後來這股強大的力量又被用在了一些瘋狂的事情上,又搞得一塌糊塗灰頭土臉,大家都懂,就不多說了。
另外我想說的是,華人世界乃至東亞世界,之所以現在普遍發展的很好,當然主要原因是因為大家都紛紛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軟體,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我們華裔乃至整個亞裔的硬體都非常不錯。聰明,勤勞,剋制,節儉,這些在現代社會發展中非常重要的素質,華裔乃至亞裔社會都普遍具備,這也是為什麼,非TG直接行政的華人地區一樣文明開化,繁榮安定。本質上來說,還是因為我們這個民族本身就是個優秀的民族(TG里的人也不是外星人空降來的,他們也來自這個民族),我們這個民族的特質非常適合當下社會的發展需求,所以除非遇到特別大的動蕩,否則我認為在可預見的未來,東亞地區依然會有良好的發展。
我們不應改被政治正確所綁架,正如華人有華人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撒哈拉以南地區的人們也需要坦然地面對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畢竟,承認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部,只有先承認問題,才能解決問題
對於撒哈拉以南地區的非洲國家來說,最重要的是找到一條適合他們的發展道路,做到軟體和硬體兼容,但是這軟體到底是怎樣的一種軟體,沒人知道,只有在不斷地試錯中吸取經驗教訓,讓這個軟體逐漸地在和基因的相互反饋中自下而上地生長出來才可以。妄圖直接自上而下設計出一套軟體或者照搬別人的軟體而實現國力騰飛是不現實的(像曾經的南非那樣藉助歐洲人的外部力量發展起來的情況又不是這個問題真正的焦點),這個過程想必非常漫長,甚至長過你我的一生,這也是為什麼我會在開頭給出那個答案。
其實仔細想想,撒哈拉以南非洲作為人類的搖籃,並不是一直都處於發展水平的末流,我們智人20萬年的歷史之中,大多數時間都是在那片土地上度過的,在那片土地上,我們完成了認知革命,塑造了我們的硬體底層。後來我們離開非洲,橫掃世界,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明,但是從整個智人這個物種的歷史尺度來看,所謂的文明史不過是短短的一瞬,我們之所以覺得那片土地上的人不給力,是因為那片土地上的人們牛逼閃閃的時候,智人這個物種還沒有清晰的歷史。
謝謝 @ZZ蘆花雞@狐狸先生邀請。
對於這個問題,個人認為分成兩個部分來回答更好理解:
第一,非洲為什麼文明發展程度遠越落後於其他地區?
第二,在目前的世界經濟政治格局下,非洲大陸有沒有後發優勢超越其他地區成為發達國家?
——————————————————————------------------------------------------------------------
非洲為什麼落後 ?
這個問題是目前爭議非常大也非常容易陷入種族主義誤區的問題。但有一件事情,在知乎各位專業大神的科普下已經比較清楚了:非洲人內部的基因多樣性、民族多樣性、差異性都是世界之最。人類的基因、種族是記錄人類遷徙、交流的證據。
個人覺得這在另一個角度說明了一個事實:
非洲大陸內部的各個古代文明之內物質、文化、人員交流,由於地理、氣候等自然因素,遠遠不如歐亞大陸的文明間的交流地那麼密切。
如下圖
非洲中部廣袤的雨林、北部撒哈拉沙漠、南部幾大沙漠,客觀上加大了非洲人遷徙與頻繁文化、物質交流的難度。
而另一方面,不斷擴大的撒哈拉沙漠切斷了非洲文明與歐陸文明緊密聯繫的可能性。比如,尼羅河上游的努比亞人在埃及人的影響下就曾經建立過相當程度的文明甚至有可能征服過埃及,但最終被撒哈拉沙漠將文明吞噬,退化為半游牧民族的祖先。
非洲古代的高級文明, 主要處於尼日河流域的西非與尼羅河影響下的東非地區以及印度洋的海岸線上,這些地方毫無例外都受到了伊斯蘭文明的影響,同時也被嚴酷的自然環境。相對隔絕的地理因素限制著。至於大陸內部、南部非洲,在雨林與荒漠、草原的條件下則更加缺乏對外的往來,因此文明發展更加滯後。
作為對比,來看看歐亞大陸。儘管距離更遠,但是初始條件與地形因素完全卻不一樣:
1、早期人類的遷徙路線,就留下了歐亞大陸上相互連接到人類各地區文明。從西歐到地中海、到西亞、到中亞、印度以及中國,都留有過相當程度的人類早期文明。可以說絲綢之路的歷史明確記載下來之前就是人類文明交流的途徑。
2、從羅馬人統一地中海地區、到亞歷山大 的遠征、再到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國,歐亞大陸內部文明的融合頻率遠遠大於相對孤立的非洲文明與美洲文明。比如,羅馬時代的元老就能穿萬里之外中國的絲綢,而直到哥倫布才發現西非的可可豆。
沒有交流就不會有發展,個人認為歷史上非洲文明程度發展滯後的最重要原因是被隔絕在歐亞大陸文明之外。而文明的發展是加速的,在歐亞大陸航海技術日臻完善足以克服大洋天塹之後,原本相互隔絕的文明之間面對面的衝突,就把文明發展程度的滯後就徹徹底底變成了全方位特別是戰場上天差地別的實力差距,進而拉開了非洲大陸幾百年黑暗歷史的序幕。
(但非洲畢竟比完全隔絕的美洲要好一點,不至於九成以上人口被滅絕)
這種全方位文明的絕對落後,與東西方文明之間主要在科技方、生產力方面的落後不同,歐洲人的火槍與戰艦可以輕而易舉徹底摧毀非洲本土文明的血脈。對比來看,東亞各國、阿拉伯國家、印度的儘管在戰場上處於絕對弱勢,但在文化層面依舊能延續文明,而非洲卻在歐洲人幾百年「非洲沒有文明」的輿論污衊下毫無還口之力。(相似的言論就有19世紀末沉渣泛起的黃禍論)
看看近現代歷史,民族主義在經濟上是發展經濟的利器。非洲的民族主義絕大多數情況下,缺乏文化根基與歷史積澱,是容易被殖民者干擾利用的畸形民族主義,這導致了非洲在戰後不能想亞洲國家一樣迅速建立起穩定高效的國家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因此錯失了在民族解放的政治基礎之上發展經濟的機會,而成為最為窮困的大陸。
總結下,
1,歷史上非洲自然因素導致內外部交流匱乏。
2、歐亞大陸頻繁交流下的文明發展徹底把非洲甩下。
3、歐洲人的掠奪與刻意壓制,使得非洲大陸原本的文明血脈被摧毀。
3、先天發育不健全畸形的民族主義使得非洲錯過了戰後民族解放運動的紅利。
最終,導致了今天非洲的落後。
--------------------------------------------------------------------------------------------------------------------------------
非洲能不能成為發達國家?
在人類社會可預見的未來,不可能。
但原因不是因為非洲大陸本身區位或自然因素不具備成為發達國際的條件,更不是因為非洲人的懶、沒文化、智商低、乃至基因缺陷等等片面的乃至錯誤的因素。
而是因為
第一,「發達國家」是西方文明幾百年在科技、經濟高度領先積累的優勢所素質的以歐美為中心的世界經濟政治體系內的概念。也就是說這個體系內,發達國家只有可能是歐美國家或者極少數能成功融入或依附的國家。後者只有日本等屈指可數幾個亞洲國家。
總而言之,發達國家是建立在利用金融優勢、軍事實力、政治強勢、技術壟斷上對發展中國家進行「剪刀差」剝削的基礎之上的。
.非洲要想成為發達國家,在現有體系內要麼在經濟文化上與歐美打成一片平起平坐,要麼能成功將其他發展中國家踩在腳下。
前者,歐美不會接受;後者,亞洲國家實力更強大。
第二,隨著作用於生產力的科技領域大規模變革的趨緩,世界經濟會越來越超平坦的方向發展。也就是說歐美所建立的 「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體系」在長遠來看最終會被瓦解。其最典型的現象與徵兆就是以「中國崛起」為代表的發展中大國迅速發展,並在世界範圍內取代傳統發達國家而成為影響政治、經濟、軍事的重要力量。但這也不會形成另一個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體系。
在這種前提下,非洲發展的上限,是在和平穩定的環境下慢慢重新找回、塑造深入肌理的文明血脈,建立穩定的政治經濟體系,從而抑制大規模疾病、擺脫貧困,成為更平等國際經貿往來關係的重要一方。而且這一過程,隨時會因為內部衝突與自然災害而中斷,需要依賴保持與歐亞國家緊密的聯繫、
非洲落後的原因就是因為封閉落後而導致被迫處於不平等的國家關係之下,而永無翻身之日;非洲要發展則必須依賴密切而平等的對外經貿往來。
因此,已經錯過人類社會過去兩百年的爆炸式發展的非洲大陸無論從脫貧還是致富的角度來看,都不可能也不應該成為現在世界體系內的所謂的「發達國家」!
怒答。題主很有視野的一道題,結果大部分的答案就給我們看這?!
那些談基因的。
凱撒就一句話:各國家乾的傻事太多了,根本輪不到基因的差別起作用。
日本為了維穩,不讓病入膏肓的企業死。
中國到現在還有這麼大體量的國企。
美國日漸背離自己的自由主義經濟制度,被白左,福利,高稅收拖累了速度。
歐洲大部分國家跌進福利社會裡出不來。
拉美國家大部分在民粹主義和強人政治間搖擺。
中東大部分國家受宗教拖累。
所有國家都有不同程度的亂來,還能博弈成現在的結果。正因為大家都做了這麼多蠢事,全球經濟才現在這個死樣子。如果有非洲國家能做對大部分事情,當然可以飛快發展。
那些談國際政治陰謀論的。
中國就是崛起的典型,也沒見誰真的敢直接扔二百顆原子彈把咱幹掉,怎麼到了非洲兄弟那兒,你不願意,人家就發展不了了呢!
題主這個命題可以分兩個層次,如果你問的是非洲國家能否屌絲逆襲,成為人類社會的尖端少數最發達國家,那麼可能性不大。
不是受什麼人阻止,而是經濟上沒必要。因為人類社會發展是有路徑依賴的,原來的金融中心,原來的發達國家,原來的國際化都市,不是說扔就扔的,原來的地鐵,摩天大樓,高鐵,磁懸浮,都是人類花大錢砸出來的,沒有必要另起爐灶。把紐約巴黎倫敦上海都超過去,單單讓非洲全盤逆襲?人類社會是講經濟規律的,完全的推翻重來不如路徑依賴。
所以最大的可能是非洲誕生一個或幾個城市群,然後人口向城市群集中,非洲人部分漲發達地區移民。因為人口聚集度越高,世界經濟越發達。
如果你問非洲能不能擺脫現狀成為現代化意義上的成功國家,那答案是完全可以。觀察一下世界上大部分國家,你有沒有發現:
發達國家相似性都很大
發展中國家卻各有各的不同
世界上本沒有發達國家,人家做對了事情,探出了路,就變成了發達國家!世界上本來也可以沒有發展中國家,到作死的國家多了,掉進坑裡出不來的國家多了,就有了廣大的發展中國家。人類社會想快速發展,其實就那麼幾件事:壟斷暴力形成穩定的政治,法治社會,契約精神,自由市場經濟,自由貿易。凡是做到了這幾點的國家,沒有不發展的。
世界稀缺資源:鐵娘子
像中國之前做的那樣,主動接入世界分工鏈條,從各種能幹的臟活累活干起,讓自己的人力資源在這個過程中得到鍛煉和成長,再慢慢產業升級。躲開民粹主義,極端宗教主義,福利社會,資源詛咒,玩兒命搞科技搞貿易。非洲國家完全有機會興起。以現在各國努力程度之低,先做到這些會有額外的獎勵,就像原來的亞洲四小龍,現在的中國和印度。
拜託,聊經濟就聊經濟,別扯那些基因人種噁心人。別搞那些政治黑社會嚇唬人。
歡迎關注同名公眾號
「相信凱撒」(inCaesarwetrust)
不談城市談樓市都是耍流氓
有。
數十上百年後歐亞美洲人民進行星際殖民,紛紛前往外太空的時候,非洲國家將會成為一個個人口大國,資源大國。
再過上百年人類足跡遍布太陽系的時候,非洲兄弟們就能在非黑色人種人口已經百里挑一的世界裡成為超級大國了。
目前的非洲國家,不是單單軍閥混戰民不聊生或者是被大國操縱的問題,大多數的非洲國家教育水平仍然停留在十九世紀,識字率低的可怕,人口素質聊勝於無,法律由擁有AK47最多的那個軍閥來制定並執行,許許多多的非洲國家仍然還是幾百年前那一套,一個西方背景的總統,手下是一堆不知道服不服的酋長,不同的是這個西方背景的總統是黑人,酋長之間打仗也不是長矛大刀,而是過了好幾手的AK47,北美產的M16或者是拿礦石換來的56沖,81杠,其他什麼都沒有變化。
事實上非洲國家曾經有過一段黃金時期,那就是冷戰時期,美蘇送槍送炮幫著趕走老歐洲們,然後還有各種援助,建大學建大壩幫著刷基建,就連中國窮的揭不開鍋也要給幫著建大壩鐵路換取非洲國家在聯合國的一張票。老歐洲為了保持影響力,革命鬥士,民主戰士前腳把他們打跑他們後腳就來送實惠,承認獨立,貸款,建交,冷戰結束後哪個分出來的新國家也沒這個待遇。
然而他們拿著這些好處什麼也沒有做,拿著美蘇運來的軍火屠殺異己,大學招不來合格的大學生,基建設施年久失修幾近報廢,貸款全都進了軍閥的腰包,一次總統選舉就能引發內戰。
沒有聰明人嗎?
有。
北非梟雄卡扎菲,搞非盟,買軍火,抵制列強,差點造出來核武器;
南非強權,號稱撒哈拉以南一霸,對抗美蘇,軍事裝備自產,前總統曼德拉和解民族矛盾更是被稱為非洲之光;
埃及穆巴拉克,掌控蘇伊士運河悶聲發大財,拉美國,交中國,北非一霸,中東也還有兩分話語權;
下場如何?
卡扎菲晚節不保,搞非盟,炸客機,五常得罪光,老東家法國動手清理之,爆菊慘死大漠。
南非不得不自廢武功,放棄核技術,國際資本割羊毛,現在已經泯然眾人。
穆巴拉克悶聲發財仍然被美國訂上,兄弟會把他送進大牢,然後軍隊又搞死兄弟會,現在經常和他曾經的敵人穆爾西坐在籠子里受審。
他們誰都沒做錯,只不過,時代變了,列強又盯上了非洲,他們就沒有必要再存在了。
最好的時代過去了,非洲要等到下一個國際局勢大變的時候才能再有機會翻身了。
作者:詹於
鏈接:非洲人100年後能否達到目前北歐現在的生活水平與素質? - 詹於的回答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非洲這個古老的大洲,說實話他們的文明已經是失敗了。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就不說了,在史前時代就已經落後了。在歐洲人崛起之前,北非的文明程度還算是不錯的,但是隨著世界的發展,隨著歐洲的崛起,隨著人類發明各種大規模殺傷器武器,隨著人類文明的升級,北非也基本上完蛋了。
我們的文明發展類別有很多種分發,比如最有名的原始社會、奴隸制社會、封建社會這種按生產資料進行劃分的,但是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今天換種方法,按人類文明社會的管理水平來劃分,第一次劃,錯漏勿怪,分為:
一、人力兼職管理文明
這個時代由於生產力落後,人類發展的主要難題在於獲取食物,人類社會規模較小,社會管理者的管理權威建立在自己能掌控的糧食資源上,所以他們自己也需要將主要精力放在糧食生產上。而對社會的管理職能只是提高資源獲取效率的一個手段而已,這個時期後期雖然也出現了一些專職的管理者,但是並沒有形成一套穩定的專職管理機制。社會發展非常慢,交通只能靠走,通訊只能靠吼,一個文明所能掌控的人口、土地等資源也是非常有限的,管理極限範圍大概是一個人背上乾糧所能跑個來回的距離。從管理深入程度來看,吼得到的事才管得到,吼不到的事基本管不到。以我國為例,這個時代從人類社會出現(黃帝時代)開始,一直持續到西周。大禹治水之所以偉大,第一就在於大禹是一個非常專職的管理者,他可以三過家門而不入,這不是說他放棄了三次打炮的機會,而是他完全脫離了自家的生產呀;第二就是他要治水就要管理大量人工,這其中需要大量的專職管理者。所以水災治理完了,他培養的這支隊伍也成為了當時生產力和戰鬥力最強的隊伍,所以他兒子能成立第一個國家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在這個階段,雖然後期出現了國家的概念,但是專業的管理人員很少,少數專業管理人員只是那些土地的擁有者,而再往下的大量基層管理人員都是兼職形式的。要從一個兼職管理員升級為專職管理員,幾乎是不可能的(西周的偉大之處在於周公制定的周禮,這是一部關於專職管理員的標準和教程)。專職管理者在人口中所佔的比例小於兼職管理者。
二、人力專職管理文明
這個時代有越來越多的人完全脫離了生產勞動,從事專職的管理工作,人力資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極大的提升,有理管理者之間的基本上下流通渠道,專職管理者的所佔人口比例甚至超過了社會所需的總管理者比率,所以專職管理者需要競爭上崗。而由於管理者的專職化和競爭的存在,導致管理水平大大提高,一個國家可以牢牢的控制住方圓千里的土地上的資源。
三、集權管理文明
這種文明在中國體現得最明顯,從春秋後期開始萌芽,戰國時期開始實踐,秦漢為建立,一直持續到滿清覆滅。這種文明方式和前一種非常類似,但是在這種管理模式和前者最大的區別就是規模大。從管理者層面來說,形成了一套完備的管理者培養制度,一個國家擁有的(潛在)管理者大大超過所需管理者,這就是管理者的規模大;國家對資源的掌控能力大大加強,可以短時間內聚集大量資源,這是物資的規模大;由於管理者水平提高,以及通過各種資源建立的諸如馳道、驛站、地方部隊、人口及土地檔案等管理設施大量存在,使得國家的管理能力大大加強,可以短時間內聚集大量人力,這是人力規資源模大。而在集權管理下,一個國家所能管理的土地範圍由管理者水平、管理設施覆蓋範圍、交通速度(馬匹速度)、信息失真時間等因素決定,按照這個階段的巔峰中國計算,這個距離應該為2000-3000公里。
四、遠程督查管理文明
這一時期是歐洲的崛起時期,特點是科技成為第一生產力。科技帶來的包括軍隊暴力能力、有效通訊距離、交通速度的提升,大大的提高了人類的管理水平。由於軍隊暴力能力的大幅度提升,導致遠程管理督查式形成可能,因為暴力需要依賴主要來自本土的科技和工廠生產力,遠程領土很難組織起可以反抗國家軍隊的力量(以前主要戰鬥力是靠人力,找根棒子就可以造反,現在必須要軍火,遠程領土通常難以支持足夠的軍隊),而通訊、交通能力的提升也增加了有效管理距離。這個階段從大航海時代開始啟蒙,工業革命時期開始建立,這個管理體系的管理範圍第一次覆蓋全球大多數地區,特別是沿海地區(因為通訊和交通依賴航海),日不落帝國是這一階段的巔峰。
五、全球管理文明
遠程督查管理最大的依仗就是暴力,但是隨著科技的進步、生產力的提高,依靠暴力來維持統治變得不可能了。各遠程領土(含殖民地)可以支持一隻並不弱於本土軍隊暴力能力的軍隊,再加上擁有強大軍隊的新興國家的崛起,導致了遠程督查管理模式的終結。兩次世界大戰與其說是源於軍國主義思想,不如說是新興國家使用暴力來對抗舊秩序的暴力,最終玉石俱焚,而二戰的結束也標誌著全球管理時代的到來。第一階段就是美蘇分管世界。然而蘇聯腦筋轉不過來,畢竟俄羅斯在前一階段就落後了,這時候還認識不到前一階段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依然沉溺在通過暴力威脅來掌控資源這種思維模式之中。而美國則早在1775年獨立的時候就開始反抗這種管理模式。其實美國最初和蘇聯是差不多的,二戰剛剛介紹就赤膊上陣把美軍開進朝鮮,然後又去入侵越南,但是美國另外一隻手也一直沒有鬆懈,那就是通過馬歇爾計劃、布雷頓森林體系、聯合國等手段,以美國國力為經濟基礎,以美軍為暴力基礎,建立一套新的,對全球進行管理的管理模式。當蘇聯的暴力能力如日中天的時候,反而陷入了疲於奔命的困境,而美軍卻逐漸隱入後台,前台則依靠高人一等的國際管理手段來掌控。所謂全球管理文明,一方面是依賴於現代科技的進步帶來的通訊、交通的極大進步,徹底顛覆了距離在舊管理模式中的決定性作用。第二是由於教育的普及帶來的人的素質的提升,提高了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在生產力中的作用,使得人類生產方式逐漸從過去的命令驅動型生產,轉變為自我驅動型生產。三是由於科技的進步導致世界從某種程度上又回到了過去那種難以用暴力來擴大統治力的局面。一方面是軍械不再稀有,反抗者可以通過各種渠道搞到軍械用於反抗,二是破壞容易建設難,反抗者即便打不過主力軍隊,也完全可以只搞破壞讓統治者得不償失,三是敵對勢力的支持可以造成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因此軟刀子的作用開始超過硬刀子。蘇聯的硬刀子不比美國弱,但是軟刀子大大不如,所以美國戰勝蘇聯,是管理模式的勝利。
然而,非洲南部一直處於人力兼職管理文明階段,北非則在人力專職管理文明階段就落伍了。所以雖然同為國家,但是非洲國家和東亞人理解中的國家(至少是集權管理文明)根本就是兩個不同的東西,更不要說和歐洲比了(至少是遠程督查管理文明)。
非洲人要發展,首先就必須要升級管理模式,這一點做不到,就永遠只能落後,不可能崛起。很多經濟分析之所以扯淡,就是因為他們完全脫離了實際而去分析,發展潛力多大,今年增長多少,明年增長多少,100年後就增長多少,這些都是毫無意義的。因為這樣的國家既無力維持增長,上限也太低了,超過上限就自爆了。
但是,非洲人的悲劇是,他們在美國領導的這一套全球管理體系中,被安排在了最底層的位置。從上面的模型可以看出,在遠程督查管理模式出現之前,由於管理距離的局限,一個文明的影響範圍受地獄的局限性很大,東亞和東南亞是一大區域,這裡主要是華夏文明的影響範圍,中亞都很少。而歐洲全部、地中海沿岸的北非、西亞等地區則是一塊,在這裡主要是歐洲和伊斯蘭世界的相互作用。而在遠程督查管理模式出現之後,則打破了這種分塊式的文明模式,全世界被連到可一起。由於這是時期歐洲的崛起,離歐洲距離最近的非洲就首當其衝的成為了暴力擴展的犧牲品。北非地區文明程度稍高,但是由於千年來的宗教戰爭積累的仇恨,導致戰敗後毀滅超過發展;而在全球管理文明階段,又因為懷璧其罪,成為大國博弈的最前線,各種衝突不斷,社會管理建設進一步退兩步。
南部非洲在遠程督查管理階段完全不被當作人類看待,他們是奴隸,是低等生物,本來就遠遠落後了,大量優質人口還被屠殺,被劫掠,人力資源遭受毀滅性破壞。到了全球管理文明階段,因為管理模式的改變,他們終於建立了自己的國家,但是他們的所謂國家完全只是蒙了一張皮而已,這裡的人們思維模式連人力專職管理文明都還沒有完全達到。
總之,非洲國家要形成大發展,面臨的是悲劇的老本和被壓制的國際環境,他們的老本比中國當年還淺薄得多(中國至少是達到了集權管理的巔峰),而他們受到的壓制比中國當年更強大(當年中國直面的主要敵人前期是英法、中期是日本和俄羅斯,後期時為日本,其他列強均為次要敵人;而非洲今天面對的主要敵人是歐洲、次要敵人是美國)。這導致無論時代怎麼進步,他們都是妥妥的墊底。
然而,非洲人民是有希望的,這希望就是中國。並非我是中國人才這麼說的,也不是說我們中國人天生友善,而是國際局勢的需要。
中國要崛起,中國要發達,在全球管理階段來看,就是要去爭奪這食物鏈頂端的位置。而中國領導人定下的計劃並非是去和美國戰鬥把他們趕下來,而是另闢蹊徑,共同發展。也就是說,中國人要當老闆,就必須自己去培養中層幹部和技術工人,也必須自己去尋找原料基地和培植產品市場,而所有的這一切,都不得不盡量避免與美國的衝突。
我們來看看,美國的食物鏈是這樣的:美國是老闆;英國、法國是高管;日本、西歐諸國是中乾和高級技術工人;中國為中端、低端技術工人;北歐、南歐、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地為度假基地;加拿大、澳大利亞為高端資源產地;西亞北非、南部非洲為低端資源產地,連低端技術工人都算不上。
而市場則與各國在食物鏈中所處等級密切相關。其中高管會分享老闆的利潤,中干、高端技術工人、高端資源產地、度假基地是高端產品的主要市場(因為有一定人口基數,又有消費能力),中端技術工人人口基數大,也有一定消費能力,是高、中端產品的主要市場,低端資源產地和低端技術工人雖然有少數有錢人,但這部分有錢人所佔比例比較小,他們在市場中的作用較低,這部分國家主要是廢品傾銷站。非洲在美國這一套食物鏈中基本上是可有可無的。(其實非洲更像是歐洲的後花園,奈何歐洲身不由己)
中國要崛起,缺少的是資源產地和市場。
由於難以直接挑戰美國,所以只能從美國最忽略的地方入手。非洲資源豐富、人口眾多,對於中國來說,這裡是最佳的資源產地和市場。所以中國出於國家發展需要,有必要讓一部分非洲國家先發展起來,從低端資源國發展成中、高端資源國。另外,處於市場和人口優化考慮,中國也有必要讓非洲接手一部分中、低端工人的活,因為中國要擺脫貧困,就要出讓一些低端活,中國需要大量市場,所以需要讓在非洲培植中、低端技術工人,這樣才可能成為市場。再加上從俄羅斯衰落後接收的中亞,與美國分享的南美,才能建立一個屬於中國的食物鏈體系。
————————————————下面是腦洞————————————————
如果中國的計劃真的實現了,將會對世界帶來以下變化:
美國:雖然可以繼續當老闆,但是不是唯一的老闆了,地位動搖,承受競爭壓力;但是由於造成這個結局的主要原因是美國自己的衰弱,而美國也受益於中國的和平崛起戰略至少沒有發生暴力衝突,避免了世界大戰,且繼續保留老闆的位置,這也算是利好了。所以綜合評價是不好也不差。
英法:能否保留高管的位置,不能靠美國呀,因為地主家也沒有餘糧了。一方面要靠自己的提升,另外一方面要借中國崛起的東風,無論如何這都是機遇,至少可以徹底擺脫對美國的依賴——寧為雞首不為牛後,妥妥的利好。但是由於失去了非洲這個後花園,導致歐洲未來如果要再次崛起為世界霸主,則必須與中美正面對決才行,從這一方面來說又是利空。不過我個人認為歐洲現在連美國的掌控都擺脫不了,還奢談什麼世界霸主。總體上算是利空吧。
西歐、日本:美國實力縮水了,需要的中干減少,美國自己回收了一些高級技術工人的活,所以高級技工的地位很可能不保。其中德國為了打破宿命需要團結歐洲的力量,爭取藉機升級,分擔一些高管的利潤,算是危機各半了。日本則是腦殘,本來跟著中國混,進可以混成高管,退可以繼續當他的高級技工的,卻因為狗鏈和自己腦殘的原因,被捆綁在了美國的戰車上,美國如果完勝則日本最大的好處也僅僅是沒有人來和他競爭高端技術工人了,中國如果獲勝,日本的中干工作肯定沒了,高端技工的職能估計要全部回歸美國,日本淪為中等技工。而且那個地理位置,和歷史定位,很可能成為中美兩國搏力的地方。總之日本自己放棄了最佳選擇,而選擇了一條看似有胡蘿蔔,其實沒有半點好處的跟班地位。重大利空。
北歐、南歐、加拿大、澳大利亞。
北歐和南歐,這些國家現在的地位是度假基地,而由於美國勢力的萎縮,這些國家的地位將下滑。某些保留了專業技能的國家還可以變身高級技工,其他的則要看情況了,如果整個局勢對歐洲有利還好,如果不利則可能淪為中級技工,乃至烏克蘭、南斯拉夫這種地位。所以地位是整體看空。
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則不然,澳大利亞地處中美之間,又兼具資源和度假雙重功效,地位不但不降反而很可能升級為雙方共同爭取的對象水漲船高。至少軍事地位大大提升。加拿大因為靠近美國,資源地位不會下降,還很可能吸收中美雙方的大量優質移民。所以這兩個國家無論如何都是躺著凈賺。不得不讓人羨慕命好呀。重大利好。
俄羅斯。俄羅斯地位的下降不是因為中國,而是因為自己把自己搞垮了,又被美國強力狙擊,所以不能恨到中國頭上。如果中國崛起,俄羅斯妥妥的搭順風車,最大的利好就是不再被美國狙擊了,然後很可能成為高端資源產地、高端技工、乃至分擔部分高管職能,妥妥的重大利好(拋棄不切實際的大國夢醒之後)。
東歐,可以搭俄羅斯和中國崛起的便車,不過能達到什麼程度則因人而異,混得好的可以混到高級技工,混得不好的淪為兩個巨人角力的競技場。算是危機參半吧。
中亞,換個領導好好混,資源原產地、資源中轉站、物流中轉站、中級技工,前途大大的。利好
東南亞,近水樓台,混得好的可以混到度假基地、高端資源產地、中級技工,混得差的可能成為兩個巨人的角力地。總體上利好。
蒙古,蒙古是什麼?可以修個長城圍起來嗎?
印度,看自己的覺悟了,作死的話,南亞足夠大,可以容得下二三十個國家。聰明的話,最佳中、低級技工,下一任超級大國潛力國。關於三哥多說幾句,因為三哥的思維模式太奇葩了,希望能說透,讓他們明白自己的地位。三哥國家夠大,人口夠多,國際環境嘛比中國好,這是優點,但是三哥自身的文明管理模式很落後呀,基本上還處於依靠暴力進行統治的階段,和當年的歐美列強不同的是,列強是用暴力去統治世界,三哥是用於統治自家。沒有辦法,因為三哥國內的管理水平只能達到集權管理文明的初級階段,為了維持那麼大一個國家的管理,為了和世界其他國家競爭,心急的三哥只能部分進化。但是這樣的三哥能維持好本國統治都很難了,要想當一方霸主,難道不怕自爆嗎?三哥在國際上樹敵很少,不是因為他們人帥口才好,而是因為別人沒有把它當作威脅,特別是在中國崛起的環境中,三哥被當作壓制中國的工具。但是三哥不能沒有自知之明呀,一旦中國被壓制了,下一個被壓制的就是三哥呀。或者中國成功崛起後來尋仇,只需要為三哥國內的反抗勢力提供軍火就可以把三哥拆了,難道三哥就不害怕嗎?其實三哥命真的很好呀,英國幫三哥實現了統一,美蘇爭著為三哥送去福利。現在中國要崛起,三哥更是兩邊通吃,為三哥計,上策就是一邊假裝自己可以幫歐美遏制中國收取福利,一邊和中國暗通款曲私下哥倆好,乘機對自己國家進行大改革,徹底將本國改造為一個全球化管理時代的國家,這才是造福千秋萬代的大事呀。
巴基斯坦和伊朗:資源產地,中級技工,中東領袖,軍事堡壘。利好。
非洲前面說了,資源產地,中、低端技術工人,妥妥的重大利好。
綜上,對於世界上絕大多數人來說,中國的和平崛起絕對是利好。不過由於利空的少數人掌握了話語權,才造成了天天詛咒中國的輿論環境。
關於中國和非洲的關係,可以看:免除最不發達國家的債務是否對我國經濟有益? - 詹於的回答修改
我去過的地方不少,見得人也不算少,這個問題真能牽涉到民族性上
以中國人之勤勞,
說真的你們要是沒見過外國人幹活的樣子,注意我說的不是歐洲那些躺著掙錢的白人幹活的樣子,我說的是,印度,非洲等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有色人種幹活的樣子,你沒辦法理解中國工人有多勤勞。
以中國人幾千年儒家傳統,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種重視教育的程度。
中國尚且距離歐洲標準的發達國家還有巨長的一段路要走,非洲想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真的超難。
復旦有一位學者嚴鋒先生說,以中國人之勤勞與重視教育,古往今來能阻止中國發展的只有內鬥與閉關鎖國。
隨隨便便上網的時候不爽了,就要抵制日貨,美貨之類的,看似愛國者,實是愛國賊,要麼是對於國與國之間外交關係一無所知,要麼是對於民族國家一點責任心都沒有,前者蠢,後者壞。
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兩個國家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有的話早就是一個國家了,害怕別人傷害你,就要抵制,那就只有閉關鎖國一條路了。只要兩國沒有真的劍拔弩張,兵戎相見,走上戰場了,貿易就不會停,也不該停
不過最後要說明的是,我這裡說的各地人民民族性的區別是文化區別,絕不是人種區別,麻煩各位大漢族沙文主義者找個地方自行了斷。如果非洲能有如中國這樣龐大的農耕文明,大概也會有勤勞的傳統,當然也許我無知對於非洲歷史並不熟悉,如有錯誤,還請見諒沒有。
看來有必要發布科學新成果了!
讓我們打開地球儀,研究一下發達國家路線圖。
從歐洲一一&>北美一一&>日本、澳大利亞一一&>韓國
大家看出什麼沒有?
發達國家移動路線(自西向東)和地球自轉方向正好相反。是不是太巧了!
世上沒有巧合。一一一一某偵探。
因此,我們可以推算出下面的發達國家應該是中國,然後是印度,再然後是伊朗等中東國家。再再然後就可能是非洲。大約五百年之後。
我們回溯歷史,似乎也可以成立。
先是北宋,再到蒙古,再到奧斯曼帝國,然後就是歐洲。
哇,好像以前沒非洲啥事。
有位作家曾說過,歷史一次次重複,這次更精彩。
某位偉人也說過,西邊不亮東邊亮。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西方人應該珍視美好的黃昏啊!
好吧。你一定會說胡扯。
解釋一下原因,之所以文明這樣傳播,也是因為遇見風頭正盛的伊斯蘭文明,所以只能自西向東前進。而到了十九世紀末,東方文明則彷彿到了深夜,是最落後的時候了,所以才會輕易接受西方文明,反思自我。
而如今,印度文明、伊斯蘭文明則成了世界上最落後最野蠻的文明(文明的子夜),到了不得不改變的時候了。我估計一百多年以後他們應該會成功的。
當然,我是以文明的刻度每兩年轉一經度得出的結果。
正在緩慢,緩慢,緩慢的更。更新在文末。
看了@河森堡的回答,有一個部分不敢苟同。我不懂基因,因此對整體答案不妄加評論。
不過說真的,我很難接受您的答案:多元變數決定論是非常重要的。非洲人的關鍵問題,以我個人認為,出在了環境上,而不是基因上。有地理常識的人都知道非洲並不是適合人類居住的地區,而有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車輪和牲畜對於原始民族的重要性----而這些恰恰是非洲的地理環境所無法支撐的。
但是,我可以明確指出的是,您以賴比瑞亞舉例子是錯誤的。
賴比瑞亞的問題在於土著和移民的矛盾,賴比瑞亞由北方自由黑人建立,長期吸收著遭到迫害的美國黑人。但是其問題在於土著民族和不斷增長的大量移民之間的衝突。其關係更類似於國民黨敗退台灣後帶來的移民與原住民之間的衝突。
1980年,作為土著人民的多伊發動政變奪取了政權,終結了移民的統治。之後於1989年開始的內戰中,反對派NPFL的指揮者C.泰勒也是原多伊政府的高官。
這個鍋基因不背。
希望您能考慮我的意見,謝謝!
最後提醒一句,您把《槍炮、病菌與鋼鐵》的書名打錯了。
---------------------
要明白這個問題,我們必須知道為什麼非洲窮。
1.自然
2.教育
3.掠奪
除非人類殖民外星每個人都不愁吃穿,否則無解。自然條件,除非人類有能力改變環境,否則非洲永遠會不適合人類居住,永遠都不會發展出輝煌的文明。
教育,需要資本和思想的同時起步。非洲的宗教主要是基督教、伊斯蘭教和本土傳統宗教的角力;可是實際上都是群魔亂舞的狀態,大量非洲人信奉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原因和中世紀基督教急劇擴張的原因差不多,尋求庇護。形勢尚不明朗。不過可以確定一點,這三種都是在拖後腿。
掠奪,就不說了,畢竟兔子也在干這事。過去直接奴役非洲人,搶走資源,現在傾銷商品,讓非洲的民族工業永無翻身之時。
非洲的崛起在於兩個關鍵點,一是合力,二是金融。
非洲資源極為豐富,如果國民都能向著一個方向使勁,興盛只是時間問題。但是非洲民族極不統一(不像某些國人想的那樣都是黑蜀黍),認同感停留在部落水平,肯定要內亂。至少也是(毛+拿破崙+華盛頓+斯大林+俾斯麥)*100那種等級的人才能解開這個爛攤子。
金融,
上一個想從這裡破局的是卡扎菲同志。
他死了。
上上個想從這裡破局的是穆加貝同志。
他的國家全部的財產被英國用一個小拇指清了零。
非洲的發達國家,最接近的是南非。某些人把南非沒落的原因歸結於黑人上,這是極為錯誤的,君不見曼德拉上台前十年南非經濟已經陷入了崩潰。
南非同時被北約華約不結盟運動打壓,沒了曼德拉還有曼德推。現在黑人執政了也一樣受排擠。
------------------
看到某些(非高票)答主簡直是不顧事實亂答一通,我不得不噴幾句。在此向花時間認真答的知友們致歉。
我最近有些忙,所以不能系統的概述這個問題,但我會慢慢從社會、地理和歷史的角度把這個坑填上的。
可以看看這篇回答。
http://www.zhihu.com/question/48351925/answer/110497057
-------------------
地理部分
我們知道,在玩遊戲的時候總是把運氣好的人叫「歐洲人」,把運氣差的叫「非洲人」。
其實,從地理角度來講,非洲人是真的很倒霉。
1.內河航運
要想富,先修路。
一個新生的國家若想富強,有方便的運輸是重要的。民國時期,武漢三鎮(漢口、漢陽、武昌)擁有全國前列的經濟實力:這是因為它是長江的重要內河港口,可以方便的把廣大的西南地區的資源輸送到外界。
中華民族是幸運的,長江作為一條世界級長河,大部分河段都可通航,船隻可從太平洋逆流而上,直抵重慶。
美國人就更幸運了,密西西比河貫穿南北,五大湖相互通達,連紐約的發展都與內河脫不開關係。
非洲呢?
黑人問號。
尼羅河,下游瀑布群。南北蘇丹哭了。
剛果河,下游瀑布群。民主剛果哭了。
贊比西河,南部非洲東西大動脈----中段的維多利亞瀑布歡迎著五湖四海的遊客。
以剛果(金)為例,極度發達的內河航運養活了七千七百萬人,但是,卻並不能把貨物以廉價便捷的方式輸送到世界各地。
這個鍋,利文斯頓瀑布群要背。
2.港口。
眾所周知,非洲缺乏天然良港。這是因為,非洲海岸線平直,沒有建設港口的基礎條件;而且氣候不佳,多風浪,西非海域更是受著涌浪和風浪的疊加作用影響,對船舶和平台等結構造成損壞。更重要的是,很多優良港口距離經濟核心區太遠,如蘇丹港(需要中轉鐵路),讓蒂爾港(需要小船接駁),吉布地/柏培拉(主要服務衣索比亞,單純的就是遠,埃塞人口中心在中南,經濟中心是中部)等等。
海運也很麻煩。
3.氣候。
非洲是世界上氣候最惡劣的大陸之一。看過紀錄片的都知道,在大部分地區,非洲都是野生動物的天堂。
氣候對非洲的影響可以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威脅,決定了非洲種族的下限。
災害(哈馬丹風,草原旱季大火等),野生動物,昆蟲,植物乃至天氣,都是人類的大敵;這是非洲外任何一片有先進文明的大洲所無法比擬的。
二是限制,決定了非洲種族的上限。
大部分人類的主食都是小麥、水稻和玉米,在饑荒時還會啟用適應性更強大的馬鈴薯;但是它們都不能在非洲大範圍種植。
非洲人的主食是木薯。它的熱量不足玉米和小麥的一半,僅高於馬鈴薯(不過馬鈴薯一般被視作儲備糧)。
我不懂生物,希望大神可以不吝賜教!
沒有馴養動物,非洲人就得不到穩定的蛋白質來源——這正是木薯所欠缺的;他們也只能被限制在自己腳力所及範圍之內,哪怕是遊獵都受到嚴重影響。
挺難的。就好像你小區的足球隊要踢進歐洲冠軍杯一樣。
現在經合組織不斷擴容,搞得發達國家門檻似乎越來越低,但是按照二八比率來講,至少在全球排進20%的國家才能算髮達國家。所以東歐那些准發達國家都不能算。
下面是2016年幾個國家GDP,單位是美元
美國18.56萬億
中國11.39萬億
日本4.37萬億
德國3.49萬億
韓國1.4萬億
比利時4700億
奈及利亞4150億
埃及3301億
南非2803億
阿爾及利亞1683億
衣索比亞692億
剛果金398億
加彭145億
如果把GDP比作年收入的話,擁有6000多萬人口的剛果金年收入3.98萬人民幣,那麼擁有2億人口的奈及利亞年收入41.5萬人民幣。看起來還不錯哦。可是只有1000萬人口的比利時年收入都有47萬。高富帥的德國收入是349萬。最高富帥的美國年收入超過1800萬。
而且收入只有幾萬的非洲國家每年還要從高富帥那裡購買各種產品,再把錢送給每年收入上百萬、千萬的高富帥們。
而且GDP真的只是年收入,如果算上過去100年,或者幾十年的收入來講,每年高富帥美國積累了多少財富,非洲的窮屌絲剛果金等又收入了多少。差距不要太大。
即便是一個小型的發達國家比利時,年收入也高達47萬。和比利時同樣人口的蒲隆地,相應年收入只有2700元。發展好一點的盧安達也只有8300元。
何況高富帥們佔據了最好的學區房、環境、交通,已經積累了很多老錢,就好像一個擁有北京十套房的土著,還每年能掙40多萬(比利時)、300多萬(德國)、1800萬(美國)。另一邊則是老少邊窮,年收入還只有2000元、8000元,多一點3萬多的貧困戶。這樣的差距投射到大家普通的生活之中,讓人更感到「逆襲」的難度。
有人會說,中國也是年收入1100萬的高富帥,韓國每年也有140萬收入,以前不也是窮人嗎?
幾十年前,中國雖窮,可是在幾千年歷史中,中國一直是富人,還是第一富人,出口先進的瓷器、絲織品暢銷賺了不少。還有幾千年的學識和經驗積累。
如果世界是一個班級的話,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就是高富帥,功課也很好,就是偶爾偷懶,但是人家家有十套房,家庭年收入幾百上千萬,光房租每年就收幾百萬。還承包了學校食堂、超市,還是學校董事會的。中國這樣的學生,出身顯赫,祖上一直都是當大官的,還是書香門第,家裡的書比圖書館還多,還特別聰明,關鍵還特別刻苦,任勞任怨,積極向上,門門成績拔尖,家裡在學校從各種服務人員干起,攢了錢還開了商店,在學校食堂入了股份,在學校大會上也很重要。
那麼非洲國家在這個班級什麼位置呢?窮就算了,還不學習,也不刻苦,經常遲到,曠課,本來學校服務工作給他乾的,結果被東南亞學生搶過去了,乾脆就不幹活了,天天歇著,等福利救助。你說,這樣的情況怎麼能夠成為「高富帥」?
所以,熱帶非洲幾乎都很難發展成發達國家。就北非幾個。不過中東西亞也沒有一個發達國家,除了以色列。這個和民族文化有關。
南部非洲就南非和兩個國中國在溫帶。所以南非也確實在非洲屈指可數的發達。不過南非人口都有5000萬了,可是距離西班牙、韓國這樣人口相近的國家都差太多。
發達國家就那麼多,個頂個的強,還是很難的。況且還有中國這樣躍躍欲試的龐大國家。
答案一路拉下來真是看得嚇死俺了。至於嗎?中國緩過氣來也沒多久吧?這就開始拿鼻孔看人了?居然什麼人種基因文化詛咒之地都出來了。真是不忍直視,這種話燈塔國們說說也就算了,我們這種從殖民地的泥坑裡爬出來的還相信這些那真是腦袋被門夾了。
近代中國人種如何?基因如何?文化又如何?題主說的貧窮、落後、疾病、毒品、戰亂、軍閥、缺乏教育、種族歧視,哪一條按不到近代中國身上?在東亞沒有國家爬出來之前,東亞的人種、基因、文化都算個X。中國現在還沒有站起來所以中國的人種、基因、文化在很多人眼裡依然算個X。不是因為你的人種基因文化好你才好,是你好你的人種基因文化才好。扯這些幹嘛不研究一下從基因人種文化的角度看中國到底還有沒有成為發達國家的可能。自己還在被鄙視鏈尾巴呢就不要趕著去當二鬼子了好吧。
受到驚嚇,跑題太遠。個人愚見,非洲當然有發展成為發達國家的可能。成為發達國家,那就是要從排行榜底部往上爬。出現依賴資源型、世外桃源型的發達國家比較容易,出現正兒八經從工業開始搞、苦悶攀科技型的發達國家相當困難。第一種那是天賜,不管地上的景還是地下的礦,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跑不了。第二種難就難在全球化。以前嘛,大家都跑不了,我的國家遭殃就是我遭殃,人們的利益因為共同生活的土地連接起來,這就是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現在呢,世界那麼大,國家那麼多,總有一款適合自己。這年頭,土地和國籍已經不能代表共同的利益了。特別是對於那些掌握各種資源的人來說,他們就像人形資本一樣,哪裡賺(SHU)錢(FU)去哪裡,為什麼要到非洲去做虧本生意呢?走第二條路,非洲的欠賬太多了,這條路太辛苦,對於那些真正有能力改變非洲的人來說不划算。內戰使得一些地區缺少穩定的環境來發展經濟;
沒有戰爭的地方,當地人因為物產豐富,本身的劣根性等,非常懶惰,不如華人勤勞;
教育不行,導致文化水平低,文盲多;
悠久的被殖民史導致的基建經濟工業農業的全面落後;
領導人水平不濟;
但是,最重要的,我覺得還是因為五虎對非洲的壓制。
五巨頭中,除了中國對他們相對溫和,
其它哪個不是把非洲人往死里整,
就差說,不好意思,你們再讓我們殖一次民。
不想做奴才的政府基本都會被「突然強大起來」的反對派打敗,
然後新上台的政府一定會對美國言聽計從。
於是金融、礦產、經濟大權都在別人手中。
非洲試過反抗,
非洲曾經出過南非這樣的金磚國,
非洲曾經出過卡扎菲這樣有想法的人,
但是南非被整垮,
卡扎菲被爆菊,
事實對於非洲人就是這麼殘酷:
每當他們中的一小撮人想要雄起,
立刻就會被五巨頭使勁摁住。
在巨大的實力碾壓下,生存已經不易,還提什麼成為發達國家?
看了上面的很多答案,我換個角度來分析吧!先說結論,我認為非洲,或者說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非洲國家不能成為發達國家!
首先看看什麼叫發達國家,我不從人均GDP,人均資源消耗等數據方面分析,就從名字本身說,發達國家就是相對於不發達國家的說法,從人口數量上說,今天的世界,發達國家就那麼三四十個,總人口大概十億,而全世界大概七十億人口,發達國家人口佔世界總人口的比例低於百分之十五,很多人覺得這是一個維持平衡的數字,所以他們對於十四億人口的中國的崛起感到害怕,認為會打破這個平衡!
我認為不會,首先理解下發達國家的本質,高收入,高福利。而高收入,高福利的來源就是高利潤的行業,企業。世界是平衡的,有十億人過些高收入,高福利的剝削別人的好日子,必然就有更多人過些低收入,低福利的被剝削的壞日子,這是一個平衡,現在,擔任這個被剝削的角色的是中國人,還有南亞,東南亞和拉美的一小部分人,為什麼是一小部分人?為什麼沒有非洲?沒有中亞?是的確實沒有他們,因為他們根本沒有進入這個世界,南亞,東南亞的海島上,密林里,南部非洲的深山老林里,北非和中東的沙漠里,拉美的雨林里,還有多少人,過著最原始的日子,你覺得他們和這個世界有關係嗎?我覺得這些人口,要佔世界的一半人口,中國要成為發達國家,就要把這些人口全部拉進這個世界裡,來承擔今天中國所承擔的被剝削的角色,我覺得維持平衡的這個比例,應該是發達國家人口佔全世界總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以內!
只要世界還沒有大同,必然就是一部分人剝削另一部分人,非洲的文化,素質,教育水平等等,導致他必然是擔任這個任務到最後的角色,直到世界大同,到那個時候,就沒有發達國家了,也沒有不發達國家了!
我這個答案要結合一下上面的答案綜合來看
在現有發達國家進入科幻電影般高度文明的時候,非洲也就是現有發達國家的水準。
整個撒哈拉以南非洲很難全部進入全盛時代。
極個別國家(大多為前英國殖民地)可能會行為基礎好,政局穩定,民眾受教育水平高,礦產資源豐富等原因稍稍提前一些。
突然腦補了一個畫面,第三次世界大戰會不會是這些發展中的非洲國家大亂斗呢?你眼紅我經濟發達,我眼紅你有出海口,你跟美國好,我跟中國近,你支持我的反對黨,我支持你的游擊隊…
畫面太美,不敢多想了!
如果某教持續在非洲擴散的話,是絕對不可能的。
推薦閱讀:
※哪一個國家的國歌最好聽?
※俄羅斯為什麼不向西擴張,在它的西面為什麼還存在那麼多小國?或者說這些小國是怎麼做到不被俄國吞併的?
※為什麼有那麼多的人總是黑自己的祖國捧美日韓? 看見這種人我應該以怎樣的形態和他們戰鬥?
※中國能否依靠美國,就像歐洲國家或者亞洲小國一樣?
※為什麼國家重視足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