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知乎上對安妮寶貝(慶山)不那麼客觀?至少我覺得。?

知乎上大多讀者對其印象好像一直停留在她早期小說或文章。而我覺得她現在的小說和文章更多的是在討論哲學、宗教、自我。有深度,可以看出她是一個精神世界很強大的人。
就像她自己說的:一個作者的作品,風格和調性不會隨意變化,會有自始至終的某種骨架存在。對我自己來說,就是作品具備的哲學觀。一部只講故事而不試圖探討一些深度的作品,在我看來是缺乏誠實和勇氣的。作品應該成為有效的精神表達工具,而不僅僅是讓讀者愉悅或上癮,以此取悅他們。作品最好讓讀者有心靈的收穫。
《蓮花》之前,我的早期作品,感性和理想主義的色彩濃重一些,也有年輕的情緒和充沛的情感能量。那個階段的我,二十幾歲,一些問題沒有想通,自己也有迷惘和消極的情緒。後來人生陸續有許多變化,包括遠走他鄉、漂泊、旅行,經歷種種變故,在實踐中思考,在動蕩中靜思。《蓮花》之後,很正式地以書寫來思考和表達人生的價值觀、生命意義等形而上的問題。我是隨著自己的生命歷程慢慢成熟起來的作者。


可能大多數人不喜歡她早期作品,所以並未涉及後期的作品吧,每個人的生活經歷不能,各執己見。他們覺得不好是他們的事,覺得好的人,自有他的想法,慶山不也是這種態度嗎?不在乎別人對她的評價,寫作也本來就是一個人的事,在作品映入大眾眼帘之後,就斷絕了與自己的聯結。喜歡慶山的讀者也有很多啊,只不過應該不怎麼混跡在知乎上吧,你看慶山的微博下面,全部都是那種很好很舒服的評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慶山都不在乎這些,我們管來又有什麼用呢?爭一個名分?不如留給時間抉擇。


推薦閱讀:

《七月與安生》中最喜歡的一句話或一段話?
如何評價電影《七月與安生》與小說原著的結尾反差?
究竟有多少人真正理解和認同安妮寶貝的心理和價值觀?說說看你所理解的安妮。
长期看安妮宝贝的书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安妮寶貝受到詬病的點是什麼?

TAG:安妮寶貝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