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和香蕉一起吃是因為什麼化學反應導致產生奇怪的味道?

請專業人士回答有考據有分析的答案!大談故事和經歷論者請去體驗欄寫小說!
之前買了點棗(新鮮的)吃完之後又吃了香蕉,卻發現味道有魚腥味,我表姐試了下,也有,想問問這個是怎麼回事?吃了對身體會不會有什麼傷害?

——————————
麻煩答題前看好問題可以嗎?問的不是這麼吃有什麼體驗,不知道原理就搬好板凳圍觀不要強答。


這個問題竟然沒有人邀請我。

作為調香師,我很擅長這類問題的。

好多答主題出了自己的理解。先看看他們提到的化學物質。

反-2-己烯醛,這個100%不可能。香蕉和棗本身就有反-2-己烯醛,尤其是青香蕉和青棗。如果是反-2-己烯醛搗鬼,那麼單獨吃就會感覺到異樣。

反-4-癸烯醛,比反-2-己烯醛靠譜一些,但是只是比反-2-己烯醛靠近一點而已。

如果是4-癸烯醛,無論是順-4癸烯醛還是反-4-癸烯醛,在這兩種食物中,含量低到檢測不出來。這麼低的含量,起到這麼大的口感和氣味作用,還真是讓人難以信服。

@白贇昊 提到的冬棗揮發性成分裡面

對冬棗的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分析結果顯示[6]白熟期冬棗含量相對較高的芳香成分依次為 (2E, 4E)-2, 4 -癸二烯醛(32.25%),(Z)-2-庚烯醛(8.34%),2-十一烯醛(4.63%),鄰苯二甲酸二乙酯(4.59%),(Z)-2-癸烯醛(4.38%),(E, E)-2, 4-庚二烯醛(4.35%),順式-4, 5-環氧癸烷(4.00%),壬醛(3.63%),(E)-2-辛 烯醛(2.88%),乙醛酸(2.87%),乙醇(2.55%),甘菊環烴(2.16%)。

含量最高的成分是反反-2,4-癸二烯醛,這東西是一股雞油味,是油味!

比例30%癸二烯醛,這些上面提到的成分組合在一起,肯定不是棗味,是夾生的油脂味。

另外,

報道稱以下物質具有魚腥味:正己醛,正庚醛,反,順-2,4-二烯癸醛,2-反,4-順,7-順-三烯癸醛,二烯庚醛和二烯癸醛 ,反-4-烯庚醛,1-戊烯-3酮。

幾乎所有文獻都這麼說,但是倘若你把上述物質調在一起,根本不是魚腥味。

我以前傻,照著這些論文去調,結果調出來只是刺鼻的草味,並沒有擦到一點腥的邊。

但是我也不想完全否定醛在棗和香蕉混吃中起的作用。

先做個大膽假設:醛有一定的作用,但需要其他物質共同協同一併實現最終的口感和氣味。

這個假設的根據如下:

1,如果只是醛的作用,那麼桔子皮(含有很大量的混合醛,辛醛/癸醛/4-癸烯醛等)和香蕉混吃,也會產生類似的口感。事實上,並不是這樣。

2,香蕉中的很多酯具有金屬感和澀感,不一定是棗子起關鍵作用。

有些酯類和酮類,有更接近腥味和金屬感的特徵,比如乙酸癸酯,壬烯-2-酮,癸烯酮。

這個問題,可以做個簡單實驗。

分別用不同物質的稀釋液和棗/香蕉同吃,就可以獲得感官上的大致方向。

明天我就做這個實驗。

2017.9.30 中午

之前沒有兩個同時吃過,上午去分別買了一斤。

吃了以後,並沒有感覺難吃、噁心、或者臭雞蛋氣味。

異味還是有的,第一感覺確實像烯醛,細細品嘗,有類似龍葵果子的氣味。

有些人說是生螃蟹,有些人說是昆蟲的氣味,這些說法都將矛頭指向烯醛類物質(生螃蟹和異味昆蟲都含有烯醛),如此看來烯醛類物質的嫌疑仍然最大。

同時有嫌疑的可能異戊醇酯類,這來自於香蕉。

而所謂的臭雞蛋(硫化物)、吲哚味,則完全沒有感覺到,也不太符合香蕉和棗的生理成分基礎。

下午我將用嫌疑物質分別做實驗,大家久等了。

2017.9.30,晚9點

下午的時候,我用很多嫌疑物質和香蕉混吃。

具體操作如下,把嫌疑物質用PG稀釋成1%或者10%,然後在用水稀釋到萬分之一。

咬一口香蕉,喝一口萬分之一稀釋液咀嚼。

參與實驗的烯醛類香氣物質有:順-4-癸烯醛,反-2-癸烯醛,順-4-庚烯醛,反-4-癸烯醛,反-2-己烯醛。

用嘴吸法排除掉的有:順-6-壬烯醛,2,6-壬二烯醛,反-2-庚烯醛,所有直鏈飽和碳醛C6-C12

所謂嘴吸法,就是在相應物質的稀釋液上方用嘴吸一口氣,就可以品嘗到該物質的口感。

實驗得出幾個結論:

1,參與實驗的物質都不能很好的擬合那種氣味;

2,香蕉的氣味會掩蓋稀釋液的氣味。

所以,有人說,是「香蕉把棗中烯醛氣味放大了」這種說法,我表示懷疑,如果是烯醛的話,那分明是減小了。

有人說,可能是發生了反應,可能是由於唾液的作用。

於是,我就把棗子一割兩半,用棗子的切面和香蕉的切面互相摩擦,這樣棗子上就帶有香蕉的勻漿,一聞棗子,果然有那種味。

這說明了,瞬時產生的這種異味,不需要唾液,也不需要酶促反應。

也說明了,這種口感或者異味純粹由揮發性物質體現的,而不是非揮發性的糖,酸,氨基酸、蛋白質等產生的。

我想,既然香蕉塗在棗上能產生這種氣味,那麼香蕉香精塗在棗上能不能有同樣的作用呢?

香蕉香精中主要物質是乙酸異戊酯,乙酸丁酯,丁酸異戊酯,異戊酸異戊酯,香蘭素,丁香酚等等,在整體結構上類似真香蕉的香氣組成。如果香蕉香精有類似的作用,那我的這篇文章就簡單明朗起來:我只需要在香蕉香精中那幾種物質中分別做實驗就可以最終得到答案。

拿來香蕉香精稀釋的過程中,我在祈禱。

結果神沒有聽到我的祈禱。香蕉香精沒有真香蕉那種效果!!!

這就是說,與棗混合產生怪味的成分沒有在模仿香蕉香氣物質組成的香蕉香精中。

香蕉中的重要香氣物質,乙酸異戊酯,丁酸異戊酯等等,不表示對這次香蕉棗事件負責。

烯醛類物質,雖然不能完全擬合這種氣味,但是從感官上,它們或多或少參與了這次事件。

我的猜測是,這種異味的產生,不涉及明顯的化學反應,是簡單的香味成分的疊加造成的。

我用香蕉香精排除了很多的香蕉中的香味,現在得到的結論是:香蕉中一種或幾種不太起眼的香氣物質和棗子香味混合產生了這種怪味。

各位朋友,研究需要時間,謝謝大家旺盛的追求真理的好奇心。

明天我繼續分析香蕉中不起眼的香氣物質。希望最終可以找到一種或者一類物質+棗=那種異味,或者,

一種或者一類物質+另外一種或者一類物質=那種異味。

並且,

預測含有這兩類物質食物同時吃具有類似的效果。

2017.10.1

上次說到了,香蕉香精不能讓讓棗切面出現那種異味而香蕉可以。

香蕉香精一般表現熟透香蕉部分特徵,不會面面俱到。既然前面分析過這種異味與揮發性成分有關,那麼被香精忽視掉的那部分香蕉氣味,有可能在裡面找到關鍵香氣物質。

香蕉瓤聞起來有點生而蠟質的感覺,很像康釀克油。

香蕉中有這種蠟質感覺的成分,例如乙酸庚酯,乙酸辛酯,乙酸己酯等;熟香蕉香精中很少添加這些成分。

我把棗切開,用以上這些香蕉中含有帶有蠟質氣息的原料的稀釋液分別塗在棗的切面上,聞之

我們知道香蕉中的酯類以乙酸酯和丁酸酯為多,果肉是乙酸酯,果皮是丁酸酯。丁酸酯有淡淡的臭味,所以香蕉果皮帶有一些臭腳味。

在這些乙酸酯中,乙酸辛酯和棗切面接觸後產生的氣味最接近棗和香蕉混吃中的異味。

又:

我還想到很多人提到,熟透的香蕉比半熟的香蕉效果更好異味感更重。

那麼就需要考慮過熟的香蕉的氣味在整體「異味感」中的作用。

過熟香蕉有輕微的爛氣息,這種氣息經過嗅聞我判斷可能是3-甲硫基丙醇的酯類,比如菠蘿乙酯,菠蘿甲酯,3-甲硫基丙醇乙酸酯等。

而且這三種都有一定的金屬氣息。

於是我產生了一個猜想,過熟的香蕉氣息+生的蠟味(乙酸辛酯、乙酸庚酯、2-十一酮等)+棗本身的氣息產生那種異味。

猜想要付諸實驗。

我配置了一種溶液,裡面包括:

菠蘿乙酯

菠蘿甲酯

乙酸辛酯

乙酸己酯

香蕉香精

把這個溶液稀釋到合適的濃度,並用牙籤塗在棗切面上,奇蹟發生了,產生了跟那「異味」相近的氣味。

所以,我的結論是,過熟香蕉氣息(3-甲硫基丙醇類化合物)+香蕉肉本身的蠟味+棗本身的味=異味。

至於棗本身的氣味,我是越聞越有口水味,越來越覺得噁心。

冬棗的氣味可能有烯醛,醛類,醇,酸,酯,酮等等,烯醛和醛以及醇共同構成了冬棗的青味,酸和酯類構成蜜甜和口水感,酮類主要表達甜味。

重新理一下所有的頭緒:

  • 只需要把香蕉塗抹在棗上就會產生那種異味→跟唾液和反應無關,跟非揮發性物質無關
  • 香蕉香精無法代替香蕉完成同樣的塗抹實驗效果→關鍵物質不存在香蕉香精中→在香蕉中找香精中遺漏的成分

最終我提出了想法:

過熟香蕉氣息(3-甲硫基丙醇類化合物)+香蕉肉本身的蠟味+棗本身的味=異味

並且,通過配置溶液做實驗,得到了與猜測較為符合的結果。

最後,要預測一下,如果這個結論正確,那麼同時含有3-甲硫基丙醇類化合物+康釀克like的蠟味的食物和冬棗同吃也會有類似的異味。

可是,我暫時沒想出除了爛香蕉有什麼食物兼具這兩種特徵。

兩者無法兼具我只能冒險選一個。如果以上提出的結論是相對可信的,那麼煮紅薯和熟透的過熟的甜瓜瓤含有3-甲硫基丙醇類化合物,這兩樣食物和冬棗同吃,也會有不愉快的異味。

或者是,香蕉和生毛豆(代替棗)同時吃,會更像一些香蕉和棗一些,或許產生的氣味比香蕉和棗更濃烈。

@一抹綠茶清香 的直覺很準確,這種異味確實有部分很像4-癸烯醛和4-庚烯醛等烯醛混合物的味道。但是從論文和感官上,又沒有這兩種食物含有此類烯醛的證據和感受。

這個問題的徹底解決(精確到某種化學物質)還是挺難的,這涉及到感官,每個人的對氣味和味道的感覺不太一樣。

謝謝大家。


出現了專業人士 @倫西陳 倫西陳:棗和香蕉一起吃是因為什麼化學反應導致產生奇怪的味道? 我畢竟不是做這行的,只能查查文獻來推測,沒有對這些香味的直觀感受[捂臉]。坐等這位答主進一步的分析。

最後補充了一點對於口水成分的分析以及為何我不認為該過程中發生了化學反應。

————————————————————————————————————————

事先聲明:本答案只提供一些已知事實及二手資料,並嘗試推斷原因,但目前我無法提供任何關於原理的實錘

(查外文文獻也查不到啊摔,我國是世界第一棗生產國和唯一出口國,國外對於棗的消耗量……更別說冬棗了

(還有一個麻煩是我並不能相信所有體驗者的報道,而我沒有而且也沒法嘗試,加州哪裡有冬棗賣么?

(就算打了GC-MS確定了成分,仍會有一個問題:嗅覺,味覺等是非常複雜的事情,確定的成分與感官知覺之間的關係……

對該問題下的回答可以看出,對該行為的感官描述主要集中於放屁蟲(椿象),魚腥味,氨水,臭雞蛋味道等。

1. 感官描述的臭味的化學來源

放屁蟲的味道成分(此處以稻綠蝽(學名:Nezara viridula)為例)[1]:

主要由18種成分組成,三大主要成分為:反式-2-己烯醛,反-2-癸烯醛,十三烷

剩餘主要成分(&>1%):4-氧代-反式-2-己烯醛,乙酸-反式-2-己烯醇酯,乙酸-反式-2-癸烯醇酯,十二烷(久違地複習了一下命名法……)

以偶數碳鏈烯醛類為主。

順帶一提香菜/芫荽的味道成分主要是[2]:反式-2-十三烯醛(38.61%),癸醛(22.12%),反式-2-癸烯醛(15.78%),2-己烯醛(6.35%),反式-2-十一烯醛(4.60%),十二醛(2.55%),正癸醇(2.18%),十一醛(2.12%),壬烷(0.66%),壬醛(0.29%)。

所以覺得椿象的味道像是香菜/芫荽的味道還是蠻能理解的。

魚腥味:

跟我想像中的不太一樣,魚腥味似乎也主要來源於醛類和烯醛類物質[3](姑且存疑,再找文獻):

報道稱以下物質具有魚腥味:正己醛,正庚醛,反,順-2,4-二烯癸醛,2-反,4-順,7-順-三烯癸醛,二烯庚醛和二烯癸醛 ,反-4-烯庚醛,1-戊烯-3酮。

而也有報道稱三甲基胺 、二甲基三硫和4-乙基-6-庚烯-3-酮具有魚腥味。

據周蓓蓓等[4],魚腥味要分為新鮮魚體的腥味和貯藏後產生的腥味。新鮮魚體的腥味主要是水體及環境中的特殊氣味的化合物,如:醇類,(烯)醛類,酮類,吡嗪類和呋喃類。具體如正己醛,正庚醛,2,4-癸二烯醛和2,4-庚二烯醛等。

而貯藏過程中,魚體內的物質(氧化三甲胺,不飽和脂肪酸,腥味前體物質,類胡蘿蔔素等)在微生物,內源酶的作用下發生反應或自發氧化,產生有腥味的三甲胺,二甲胺,脂肪氧化產物(烯醛類為主)。不新鮮魚的δ-氨基戊酸,六氫吡啶等可以進一步增強三甲胺的魚腥嗅感。

不可描述的味道和氨水:

不可描述的味道主要就是精胺亞精胺之類的,這類基本上都是胺類化合物,綜合起來三甲胺比較可能。

(然後突然想到石楠和栗子開花的時候也都是那種不可描述的味道,果殼網此問題下稱 為什麼石楠花聞起來像精液的味道? | 問答 | 問答 | 果殼網 科技有意思 栗子花的味道來源於壬醛,也就是說不管是放屁蟲味道還是不可描述的味道都可能是醛類化合物

順帶一提我在搜文獻的時候發現了這個:

王晶, 武書庚, 許麗, 齊廣海. (2011). 魚腥味雞蛋的研究進展. 動物營養學報, 23(3), 370-375.

這雞蛋怕是徹底不能吃了。

(順帶一提這個主要是母雞代謝出了問題雞蛋裡面有三甲胺之類的

臭雞蛋味道:

硫化氫等,但我傾向於這個不是臭味來源。

綜上所述,大量報道中所述的詭異味道大多可以解釋為醛類/烯醛類化合物。

(硫化氫還是更可能是蛋白質被分解後的產物,快速從植物中產生不是非常可能。植物中含硫的(如洋蔥大蒜)一般是含硫氨基酸,我傾向於不是。

(同理,胺類化合物也不是很可能,再加上據畢導[5]香蕉和棗的勻漿都是酸性或者酸性偏中性的,在此條件下胺類化合物一般是鹽,不會有味道。

2.基於冬棗和香蕉本身成分的分析:

畢導[5]系統的探索了如何讓棗和香蕉一起吃起來更噁心,並報道了相關的實驗數據:

其中可以抽提出兩個重要的信息:

1.腥味的核心在於冬棗,而不是紅棗。

2.「但是先吃棗,等棗咽下去一部分再吃香蕉的話,味道就會淡很多」,「需要先形成一個以香蕉為主的環境,然後棗中的化學物質再在這個環境中發生化學反應,進而產生噁心的味道」。

冬棗的香氣成分會隨其成熟程度的不同而發生變化,畢導的實驗中使用的是半紅果,即脆熟期果實(FYI,我們能吃到的冬棗分為白熟期,脆熟期和完熟期三個階段)。

對冬棗的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分析結果顯示[6]白熟期冬棗含量相對較高的芳香成分依次為 (2E, 4E)-2, 4 -癸二烯醛(32.25%),(Z)-2-庚烯醛(8.34%),2-十一烯醛(4.63%),鄰苯二甲酸二乙酯(4.59%),(Z)-2-癸烯醛(4.38%),(E, E)-2, 4-庚二烯醛(4.35%),順式-4, 5-環氧癸烷(4.00%),壬醛(3.63%),(E)-2-辛 烯醛(2.88%),乙醛酸(2.87%),乙醇(2.55%),甘菊環烴(2.16%)。

(是有一篇對於不同成熟階段的分析給了半紅果的分析結果[7],但是用的是二氧化碳超臨界流體萃取的精油,小分子量/易揮發的化合物損失似乎比較大,結果和同作者的其他文獻不是很符合。而隨著棗的成熟,其中的風味物質必然會隨之發生變化[7]。風味物質同時也與棗的種類有關,這可能可以解釋為何半紅果冬棗有味道而干紅棗沒有味道。但是其中發生的具體變化,以及是否是醛類物質含量下降而其他物質含量上升我尚未能找到好的文獻解釋。

可以看出芳香成分的主要組成也是醛/烯醛類物質|?ω?`),雖然醛類/烯醛類肯定不能一概而論,但是我們還是能從上文中提到的那些腥/臭味物質裡面找到重疊的……

該問題下另一位答主 @一抹綠茶清香 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表示主體味道應該是反式-4-癸烯醛 一抹綠茶清香:棗和香蕉一起吃是因為什麼化學反應導致產生奇怪的味道?。我也比較傾向於是多種醛/烯醛類混合產生的味道。

(我一直比較傾向於冬棗的鍋還因為我發現了三年前的這個問題 為什麼吃棗子的時候,偶爾會聞到一股精液氣味?

至於香蕉,從綠熟階段到黃熟階段揮發性物質有較明顯變化[8]。綠熟階段絕大多數是醛類,如反-2-壬烯醛,反-2-己烯醛及順-2-庚烯醛,以及一些不飽和醇如順-2-壬烯醇和反-3-壬烯醇。此時香蕉合成酯類的前體物質較少,酯類成分少而果香淡。黃熟階段酯類成分比例明顯增加而醛類大大下降。如果我們參考一下果殼網劉夙的說法:

臭蟲的氣味來自烯醛類,查了一下鮮棗的香氣成分,果然也有烯醛類。估計是在香蕉氣味的烘托下,烯醛類的異味感被放大了。[doge]

(所以 @畢導 你要不要下次試試青香蕉|?ω?`)

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兩件富含醛/烯醛的果實重合在一起……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

(請自行白學)

那為什麼這兩者混在一起吃就會出現這個不可描述的味道呢?實話說,我不知道。

我並不認為在口中咀嚼幾秒就可以導致一些生成醛/不飽和醛的反應快速發生(久違的使用一下化學直覺),我更傾向於是味覺嗅覺導致的複雜的過程。

3.對口水成分的分析

補充一下,我認為,如果這個鍋真的扣在醛/烯醛頭上了的話,這個過程應該是因為味覺嗅覺的問題,如上文劉夙所說,而不太可能是發生了什麼化學反應。

首先,生理條件(~37 ℃, pH ≈ 7, 無貴金屬催化劑, 水溶液體系)下快速形成醛的簡單化學反應有什麼……我表示我想不出來。

其次,如果是酶促反應,那好,唾液中的酶大概有這些[9]:amylase, lipase, invertase, maltase, phosphatase, proteolytic enzymes, carbonic anhydrase, oxidases, urease, lysozyme and hyaluronidase (澱粉酶,脂肪酶,轉化酶,麥芽糖酶,磷酸酶,蛋白水解酶,碳酸酐酶,氧化酶,脲酶,溶菌酶和透明質酸酶)且其中只有前兩種是較為重要普遍的(應該溶菌酶也較多吧,這是老文獻了),但是這兩個酶都跟醛/烯醛的生成……沒啥關係。

基於此我們基本上就可以排除唾液的影響了。

香蕉或者棗裡面的酶會有效果么?我表示懷疑,先不論生化反應過程中對於compartment等的要求。我大概查了一下醛的生源合成,一般是通過不飽和脂肪酸的氧化或者是一些CoA酯的還原,我直覺上不覺得這種多步的反應可以快速的發生在破碎後的細胞中。

關於酶催化生成醛這部分需要重新思考,因為看到了一些植物受傷後快速生成這類創傷化合物的東西。但因為倫西陳珠玉在前我也就不再多做修改討論了。

以及

你們要報道實驗結果的話應該多向畢導學習。實驗報告中在Material下要寫清楚是具體品種(金絲小棗還是哈密大棗還是沾化冬棗),冬棗的成熟度(白熟期,脆熟期還是完熟期),大棗的干制方法(喂我買來吃的我咋知道!)。香蕉也一樣!

參考文獻:

  1. Gilby, A. R., Waterhouse, D. F. (1965). The composition of the scent of the green vegetable bug, Nezara viridula.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B: Biological Sciences, 162(986), 105-120.
  2. 劉香榮. (2013). 芫荽香味成分分析及穩定性研究 [D] (Doctoral dissertation,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3. 周益奇, 王子健. (2006). 鯉魚體中魚腥昧物質的提取和鑒定. 分析化學 (FENXI HUAXUE), 34.
  4. 周蓓蓓, 胡王, 陳小雷, 鮑俊傑. (2016). 魚製品腥味物質檢測分析及去除技術研究進展. 食品研究與開發, 37(14), 185-192.
  5. 畢嘯天. (2017). 聽說香蕉和棗一起吃會看到人生的走馬燈?實驗揭秘最最最噁心的吃法配方. 微信公眾號: 畢導, 2017-09-24.
  6. 王淑貞, 趙峰, 祝恩元, 周廣芳, 陰啟忠. (2009). 白熟期冬棗果實中風味成分分析. 山東農業科學, (8), 46-48.
  7. 王淑貞, 趙峰, 孫家正, 張雪丹, 祝恩元, 陰啟忠. (2011). CO2超臨界萃取法提取不同成熟度魯北冬棗香氣組分. 山東農業科學, (7), 54-58.
  8. 朱虹, 陳玉芬, 李雪萍, 李軍, 韓冬芳, 陳維信. (2007). 頂空固相微萃取氣—質聯用分析香蕉的香氣成分. 園藝學報, 34(2), 485-488.
  9. Pigman, W., Reid, A. J. (1952). The organic compounds and enzymes of human saliva.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ental Association, 45(3), 325-338.

彩蛋時間:

1.有篇中文文獻做了板栗花的GC-MS,然後檢測出了金剛烷胺衍生物|?ω?`)……您確定不是在逗我?

2.有篇文獻棗粉GC-MS出來30-50%都是抗氧劑2246,怕不是質譜石樂志了

我怎麼又跟味覺糾纏不清了……關於重水的甜味請參見:

白贇昊:重水和超重水能直接喝不,是什麼感覺?

以及有人提到先刷牙再喝橙汁這個網上應該有一些報道,詳細的可以找找文獻。


出現了比我更加資深的調香師 @倫西陳
嗯⊙?⊙!
坐等結果ing

———9月30日精簡答案並重新排版———

關於這股味道,網上描述不一。作為一個調香師,當然要親身試驗過才能知道是什麼gui啦!

實驗目的:體驗混合物香味,結合自身調香經驗,猜測香味組成,為大神展開後續實驗拋磚引玉。

實驗步驟:

冬棗和香蕉準備完畢。

步驟一:刷牙三分鐘!
步驟二:剝開香蕉,咬大約4厘米的一口,並充分咀嚼,但是不咽下去,讓整個口腔充滿香蕉和唾液的混合物。
不咽!
不咽!
不咽!
步驟三:咬一口棗,大約半顆。
步驟四:慢慢咀嚼。讓冬棗和香蕉混合。

實驗記錄:
嗯,奇怪的味道來的很快。
有一股腥味出現,漸漸轉變為純正的不太愉快的味道!
根據我的經驗,那股不太愉快的味道是 ————
反式—4—癸烯醛。
有將近10成把握。
為什麼我會這麼確定?因為我對這味道太熟悉了!上次實驗室打翻一瓶,導致我的鞋子曬了三個月才把味道都去掉。

實驗結果介紹:

反式—4—癸烯醛

我手上有的反式—4—癸烯醛。

這是書上對反式—4—癸烯醛的說明。

後續操作及猜想:
我聞了聞,濃的反式—4—癸烯醛是濃烈的醛香帶著一點果香,並沒有腥味。
所以剛剛開始的腥味應該是多種醛混合的結果。但是整個味道的主體部分是反式—4—癸烯醛。
但是奇怪味道來得很快,所以應該沒有進行多少化學反應。
我的猜想是,香蕉營造了某個環境,使得與冬棗混合後,突出了冬棗中的反式—4—癸烯醛的味道。

本實驗的不足:
一:完全沒有結合冬棗和香蕉的成分分析,依據的只有我自己的感受和腦子中各種香精的記憶。
這可以說是致命缺陷。
如果冬棗和香蕉中都不含反式—4—癸烯醛(或者含量極低),則這個猜想是完全錯誤的。
二:由於僅結合了自身經驗,對反式—4—癸烯醛的判斷可能有所失誤,不排除是與其香味相近的其他我沒有接觸到的香精。
三:人體的感受器種類遠少於化學物質種類,因此僅靠身體感受去測試,置信度不高。


後續實驗(需要其他大神進行):
一:其他調香師繼續確認。
二:分化的同學,想辦法去過個柱子打個譜。用嘴巴感受用鼻子聞,終究沒有波譜分析那麼有說服力。
三:在前兩步結論的基礎上,有機的同學從理論角度分析,產生這一現象的機理是什麼。

本人的磚就拋到這裡,祝大家國慶快樂。


這個回答提供的情報:
異味物質更具體的位置——集中在棗皮和棗核附近;
棗樹枝葉不含有這種物質,但棗葉能加強香蕉的酸味感受;
感覺有好事者打個譜應該就能圈出來嫌疑分子了~

我一開始也不太相信,一起吃了之後才知道……卧槽真的有經久不息的:

青草味兒!

沒錯就是魚腥草那種氣味,怪不得有人說是魚腥味也有人說像肥皂水!

感覺是香蕉 somehow 加強了棗皮里的青草味,我覺得是香蕉略帶的澀味蓋住了棗的甜香,把青草味凸顯出來了,因為我發現吃出怪味的要點是用少量香蕉遮蓋住味覺,然後嚼棗皮(別問我怎麼找的要點……)

我不知道這個味道到底是什麼,但是產生這個味道的機制恐怕不是 1+1=2,而是 12-10=2……

果斷嘗試了一下去皮棗+香蕉:
剛開始吃,沒毛病啊……等會……哎呀我去!怎麼還有!
原來接近棗核的位置也會發出這種味道,不過要淡很多……

然後為了做陽性對照,我毅然決然地把剛啃下來的棗皮塞回了嘴裡……

配上香蕉……哇這熟悉的味道(咦)……

既然皮和核都有這個,我們不放試試棗葉吧!

結果反而沒有這個味道……不過棗葉好苦……
然而再吃香蕉就變得巨酸無比……好了我就提供這麼多情報,怎麼回事還是等食品專業好事者打色譜吧……


化學反應需要時間,尤其是生化反應一般不會太快,何況混合還不均勻受到擴散限制。把香蕉和紅棗榨汁/切碎混合,如果混合越均勻放得越久味道越大,說明化學反應的可能性大,反之味覺/嗅覺本身的問題可能性大。

人類味覺/嗅覺的感測器種類遠少於化學物質種類,感受是靠對感測器輸出的N維向量進行神經網路模式識別分類出來的。神經網路怎麼訓練的過程不管,訓練好的神經網路是一個映射,相當於hash演算法。所以存在重複,可以hack,類似MD5碰撞。

用小學數學來解釋,抽屜法則。


我的專業告訴我只能靠做色譜和質譜確定。可是這倆東西我都沒有。


翻了一下網友評論,基本上大家嘗到的味道就是臭蟲、蒼蠅、臭雞蛋、洗潔精、死魚爛蝦、魚腥、雞屎味等……

考慮到人這一輩子能在不吃雞屎的情況下,感受一盤雞屎味,好奇心一秒爆發!然後迅速找來香蕉和冬棗,準備豐富人生閱歷、感受世間百態……

作死全過程……

視頻封面高能預警!如果有人請你吃香蕉加冬棗,一定要拒絕!_騰訊視頻v.qq.com視頻

首先,這是我們本次使用的「大殺器」——

在確認了「如果吃出事算工傷請假不扣工資」之後,大家開始動手……

前兩位實驗人員表示,味覺很平靜,甚至有點餓……

吃了一根香蕉半盆棗都沒反應反而覺得挺好吃……

這位一個人吃了3分鐘把手指頭都舔乾淨了……

(嚴重懷疑這倆是來蹭吃的!)

把他們倆趕出去之後,我們換了一批實驗人員,並且規定了三種不同的吃法,來驗證哪一種搭配最噁心。

有人在本次試吃中揭開了人生的新篇章,「彷彿在廁所里摔了一跤被『嘔』到」、強行灌下一口肥皂水、「打腦殼」……

1

-先吃香蕉再吃棗-

「把香蕉嚼成泥,再咬一口冬棗,混合起來瞬間就像吃了一隻臭蟲,還是正在放屁的那種!又酸又臭!差點一口嘔出來」

2

-先吃很多棗再吃香蕉-

「這個棗里是不是有蟲??綠色多汁的那種???」

3

-香蕉和棗一起吃,在嘴裡充分混合-

「甜腥味,不僅臭,還是熱烘烘的那種臭,一直往上面冒!」

當事人被噁心到一度逃離現場……

其他吃棗群眾也表達了自己的感受……

最後,我們總結了能點亮你人生的吃法:先把香蕉咬一大口,充分咀嚼到滿嘴都是,再吃一顆冬棗,讓兩者充分融合,接下來,你會看到人生過往彷彿過眼雲煙從眼前划過,那些人和事都不再重要……只剩下嘴裡的這股味道……

引用畢導的一句話「彷彿看到了一隻剛剛從鐵鏽味的洗潔精溶液中飛出來的臭蟲在吃了一個壞雞蛋後遠遠向我招手!」

現在的情況就是,大家的上半身都圍繞著一股淡淡的臭屁蟲味兒,出來跟別人說話,人家的表情是這樣……

至於這股味道是從哪裡來的,反正我是沒發現有靠譜實驗解釋。唯一有點意思的就是微博認證為「上海辰山植物園工程師,果殼網作者」的劉夙給出了自己的猜測:

臭蟲的氣味來自烯醛類,查了一下鮮棗的香氣成分,果然也有烯醛類。估計是在香蕉氣味的烘托下,烯醛類的異味感被放大了。

真心期待哪位大神來寫一篇科普!

從來沒有對知識如此渴望過!


被舉報了...真不理解某些人...
原文如下:
作為一個嚴謹的(劃掉)不正經的工科碩士生,聽說脆棗和香蕉一起吃有「屎」味,或者魚腥味。
先後嘗試了:
先吃棗,再吃香蕉;
先吃香蕉,再吃棗;
棗和香蕉一起嚼。
請想像下面有個打了碼的香蕉和兩個脆棗...擺放位置自己體會...【這特么也能被摺疊】
某種不可描述的器官
下圖【笑臉】問候舉報者爸爸媽媽:

(??▽?)?毛線啊,半斤棗都造了,好歹有個屁味啊...吃的胃脹...
更新:
看了網上的說法:

可能是我舌頭不太靈敏吧...


看了幾個高票回答,都是分析冬棗中含有什麼成分,香蕉中含有什麼成分,以及兩者反應可能產生什麼成分。
我覺得關鍵不僅僅是兩者的成分,還有考慮到唾液中含有的成分以及酶的作用。


本科時候在吃香蕉
室友遞給我個紅棗
一起吃了
後來就再也不把這兩樣放一起吃了哈哈哈
至於原因 會不會像國畫中,花青加藤黃,疊加出汁綠的原理一樣。。。。


轉自微信公眾號,畢導,
作者,畢導。


懂有機的人能不能幫我查證一下,乙烯在蛋氨酸循環中能不能產生硫和氨?

我考慮的是香蕉有很多乙烯,而棗子有成熟突躍,對乙烯是不敏感的。但是作為渣渣我沒有辦法分析有機物的轉變。

另外話題領域應該把"食品行業"換成"化學生物學"(注意不是"生物化學"),知乎頁面太難用了我死活創建不了標籤,誰能幫助解決一下?謝謝。

更新:我目前押這種味道物質是吲哚。

吲哚的特性是這樣的:低濃度香,高濃度臭。而且香蕉含有大量吲哚以至於尿檢吲哚之前不能吃香蕉。

吲哚就是生長素的一種。生長素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遊離的,一種是結合沒有活性的。結合沒有活性的吲哚類似於吲哚乙醯葡萄糖這樣的分子。

倘若冬棗中有什麼物質能引起香蕉的結合型吲哚大量釋放,我覺得由香變臭是很有可能的。

但是冬棗激素代謝的中文文獻不多,只有兩篇,一篇是http://xueshu.baidu.com/s?wd=paperuri%3A%28172f128b6456581990af294e6b8ec973%29filter=sc_long_signsc_f_para=q%3D%E5%86%AC%E6%9E%A3%E6%9E%9C%E5%AE%9E%E5%86%85%E6%BA%90%E6%BF%80%E7%B4%A0%E6%B0%B4%E5%B9%B3%E5%AF%B9%E5%85%B6%E5%9D%90%E6%9E%9C%E7%9A%84%E5%BD%B1%E5%93%8Dsc_us=10755274174903990768tn=SE_baiduxueshuwise_y5e9t2rxie=utf-8

另一篇是http://xueshu.baidu.com/s?wd=paperuri:(7fad876c06a2941d8e440d36de78e7f4)filter=sc_long_signtn=SE_baiduxueshuwise_y5e9t2rxsc_us=9758031881121510855

所以我查不下去了。(難過。破乎界面超難用,更難過。


香蕉的香味來源於乙酸異戊酯,而臭味主要來源於丁酸異戊酯,平時香蕉產生的氣味前者遠遠高於後者,而棗中主要含酚類物質,和乙酸異戊酯產生反應抑制了其揮發,所以聞到丁酸異戊酯的味道會加重


很簡單啊,還原反應。因為香蕉在催熟過程中需要用到二氧化硫但是二氧化硫是氧化的產物,所以你是吃不出味道。而冬棗是出了名的維生素C含量高,維生素C是高效的還原劑,香蕉里處於氧化環境中的硫化物在維生素C的還原作用下還原成硫化氫等一系列硫化物質,所以你就會體會到臭雞蛋、鐵鏽、或者臭屁蟲等等的怪味道了。

前幾天有人做的關於先吃哪個後吃哪個的試驗也可以證明這個結論。先吃冬棗,由於維生素C是水溶性的,在香蕉吃進去前大量的維生素C已經溶解了,所以還原反應或者說還原物質就沒那麼多了,味道就淡一些;但是先吃香蕉後吃冬棗則可以將這個還原反應過程最強化,所以味道就濃一些。


總感覺,香蕉和棗,就是皇帝的新衣。我吃了,一點味道都沒有,全是香蕉味。

一個個的都是騙子!


已籌備申請大創項目中……
各知友祝我好運吧(手動微笑)


昨天試了一波,沒什麼味道…反倒是因為我覺得味道不足是因為反應物不夠和咀嚼時間不足,於是把香蕉咀嚼得像稀shi一樣的口感之後感覺賊噁心…


從空間看到的

求大佬判斷真假。。。------
擦,突然發現別人也放這個圖了,手機版刪不了答案。很尷尬……


你們確定不是棗農為了給冬棗著色噴了尿素嗎,加上香蕉的口感。。。。。。

還有噴沼液提高產量的方法,這些物質多少會遷移一些到果實里。

冬棗香氣比較弱,然而棗類的氨基酸含量比較高,冬棗的精氨酸含量又明顯高於其他棗類,能吃出點奇怪的味道也是合理的。

很多人說醛類很有可能是奇怪味道的來源,然而實踐中,僅用醛類是配不出你們說的這些味道的,僅能作為輔助強化胺類或者低碳脂肪酸的臭味。從冬棗的一些揮發性成分分析的資料來看,二苯胺、甲醯胺衍生物這些都曾檢出過比較高的含量。

吲哚又稱糞臭素,然而從吲哚含量很高的茶葉里你們能喝出屎味嗎?並不能,人家含量極低的時候還是香香的,是茉莉花的主要香氣成分之一。

硫化氫通常的描述是臭雞蛋氣味,然而煮米飯的時候最早飄出來的氣味就是硫化氫和一些醛類的混合物。曾經有個客戶要做一款米湯飲料,要求就要這種味道,他不知道什麼成分,就覺得很香很好聞,然而我做不了,硫化氫劇毒啊。

反-2-己烯醛確是臭屁蟲臭屁的主要成分,卻不是臭味的來源,只要是吃植物的都會有這種味道,很多水果不太成熟的時候反-2-己烯醛含量都比較高,但吃了頂多感覺發青,不好吃,但是不會說臭味。

你們可以試著冬棗和其他水果混著吃試試看。

大膽的同學們還可以嘗試一種新配方:香蕉兩根,菠蘿一片,洋蔥少許混合打漿


看了同志們的評論,我想說,為了進一步排除實驗結果的隨機性,我剛剛再次嘗試了一遍。不過這次我選擇先吃的棗子(好吧其實我只是想找一個不會爆炸的吃法),兩顆冬棗下肚,我嘗試著咬了一小口香蕉,哎?沒事兒!!!哈哈哈再吃一口,吧唧吧唧……好…口…乞……⊙﹏⊙熟……悉……的……味……道……!!!

————————臭魚爛蝦分割線————————

結果還是,一如既往地,略!略!略!
真的是臭到全身顫抖,臭到懷疑人生,我彷彿聽到了心臟跟隨地殼一起跳動的聲音,噁心到手舞足蹈以至於舍友對我側目而視⊙﹏⊙


———————濫用分割線——————————

我忽然就想到了一個宇宙超級無敵霹靂巨抖機靈的點子!
那就是等大家百年之後,地球的水污染日漸加重,以至於所有的食用魚類幾乎滅絕,我們就可以用香蕉冬棗醬(或者叫冬棗香蕉醬,蕉棗醬,棗蕉醬……)作為魚製品的代替品,簡直天然無污染不加任何的人工香辛料好不啦???

—————科科,以下是正經答案——————

今晚忽然在QQ熱搜上看到了這個專題,所以禁不住來知乎查閱了一下,沒想到啊沒想到,連知乎這個濃眉大眼的傢伙也會叛變革命……科科,嗯……好像跑題了,好吧,這也正是說明了廣大乎友們當中不乏觀察生活細緻入微的同志嘛。現在,言歸正傳!

—————略帶嚴肅的假正經分割線——————

馬克思(已查證,後經1978年《光明日報》特約評論員發文普及)曾經說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所以,本人今晚親自去小姐姐的水果店買來了新鮮可口脆爽多汁的大冬棗和金光閃閃綿軟香甜的大香蕉,如圖→(背景是我舍友的筆記本)

然後輕輕撩開她的金黃色的外衣,是醬紫的→→→→

然後棗子是醬紫的→→→→→

我先咬了一口香蕉,嚼了幾下,讓香蕉的味道充分的瀰漫開來,香甜,糯軟,好吃~

然後,十分愜意的咬上一口飽滿脆生的大冬棗,嘎嘣嘎嘣的,由於本人習慣閉著嘴嚼東西,所以並沒有感覺異常,嗯 ~~~

再咬一口香蕉………………嗯????⊙﹏⊙

我的天!!!!!卧槽!!!我日!!!!什麼狗東西!!!媽的嘴裡好臭啊!!!!!


真的是臭魚味兒啊!!!!濃氨水啊!!!!我靠,喝水救命啊啊啊啊啊啊啊!!!

只感覺空氣通過舌頭進入肺里再通過鼻孔噴出來的整個通道都瀰漫著一股腥臭的味道,我要呼吸,會呼吸的頭痛有沒有???

半個小時後,我的舌頭還沉醉在剛剛吃了一根過期的海鮮味火腿腸的狀態中無法自拔,舌頭,對不起,讓你受委屈了,以後我保證,再也不吃臭魚了,啊不,再也不吃什麼香蕉冬棗了,香蕉他個巴拉,略略略(吐……)

對了,與此現象類似的還有,

黃瓜和蘋果切成絲加少許白糖拌在一起,靜置五分鐘(著急的話拌拌直接吃也行),會有哈密瓜的味道。
黃瓜和西紅柿加糖榨汁,聞起來會有西瓜汁的味道,但口感不會太好。

說了這麼多,還是沒能解釋為什麼,但相信讀者們已經知道了大概原理,那就是刺激味覺或嗅覺的分子之間發生了一定的反應,導致我們的感官「誤判」,其實挺有意思的,生活不是無趣,但少閑人如吾眾人者耳~


推薦閱讀:

洗面奶可不可以吃,吃下去可能產生什麼後果?
澱粉的精細結構是如何影響其消化特性的?
大家有吃過奇亞籽么?貌似是鼠尾草的種子,一般都怎麼吃呢,之前還以為是亞麻籽的別稱呢-_-#?
食品添加劑真的有害嗎?

TAG:食品科學 | 化學 | 有機化學 | 化學反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