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初創fsae車隊,發動機&電氣組從設計到出賽需要做哪些準備?

學校今年才建立fsae車隊,以前沒弄過也沒有老司機帶路,學校現在暫時提供給發動機組的部件只有一台cbr600和etu,而且我們學校是發動機電氣組,請問有沒有哪位腿哥或者腿姐能帶帶路,在從設計到出賽還需要做什麼準備,人員需要做什麼技能培訓,學習哪些軟體,還需要做那些零件採購?


謝邀。
不懂油車。不懂發動機,不懂電氣。
啥時候要搞空套了再來邀請我吧。。。
幾點小建議:
讀透規則,對規則要爛熟於心。
可靠性最重要。
第一年別搞空套,先搞一輛能跑能完賽的車。
隊員要負責,要能自己承擔自己做的決定和設計的零件的責任。

祝車隊發展順利


15年賽季新秀車隊。沒有刷ECU,全部原車電路,機械換擋,一切為了賽車的穩定性,確保賽車可以完賽。在比賽期間很少修車,車檢沒有遇到什麼太大問題。
建議:請抱著無比認真的態度來設計賽車,前期的設計,建模,模擬,工作要到位,否則後期出現的問題都是在為之前的懶惰與不認真買單。
祝好運!


是ECU不是ETU,首先你得確定你的ecu是什麼類型,原廠還是全替代式,一般業內常用Motec,用了motec意味著你就得上台架。cbr還好,四缸機不用考慮自己加凸輪位置感測器和磁鋼齒圈的問題。電氣問題暫不多說,畢竟不知道ecu類型。
其次是附件,進氣排氣冷卻供油換擋,GT-power、fluent什麼的學學沒壞處、尤其進排氣設計這倆很有用。供油的話,cbr原廠的油軌和噴油器應該就挺好用(不是很了解、只見過R6的),油泵圖省事可以直接買cbr或crf原廠泵,內卸無回油管,油壓穩,不過油管出口在下,布置需要費點功夫。冷卻換擋就不多說了。
個人認為Powertrain每年最重要的活動就是標定了,沒有老司機帶的話還是有點吃力,內容太多不說了,樓主多看資料加油吧。


15年中國賽之後基本不參加車隊活動的隊員來強答一下。
算不上什麼建議,只是分享一下我的想法和一些經歷。

1. 首先,明確一下車隊的目標。
車隊認為奪冠更重要嗎?還是讓隊員獲得鍛煉更重要?到了某些時候,這些目標並不能兼顧。
比如,我們需要的功能ECU沒有,是買一個更好的ECU還是讓隊員自己開發一個?前者可能可以更直接提升車隊實力,後者可能對隊員幫助更大。
是否可以為了節約一點經費犧牲一點性能,能犧牲的話犧牲多少?
比如,我們曾經考慮過,是不是淘寶上幾百塊的ECU也能用?是不是用某國產發動機能節約一點經費?
當然,實際權衡的方面多很多,比如經費,技術積累,進度規劃等等,這裡只是簡單舉一些例子。

2. 根據整個車隊的目標,制定電控發動機兩個部門的規劃。
發動機部分我不太了解,談談電控。
根據之前的一些經驗,我認為電控主要有三個方面的任務:
1)提供一套發動機控制系統,包括:ECU,感測器,線束等等。如果發動機部門的實力足夠強大,具體的標定發動機的工作可以完全交給他們。
2)提供一套數據採集系統,包括:數據採集的設備,數據分析的軟體,感測器和線束等等。具體的使用可以交給相關部門。比如發動機相關的數據給發動機,底盤相關的數據給底盤,空套測試的數據給空套。
3)自己開發控制器,一般的ECU只會集成一些基礎的功能,一些輔助的可能需要自己開發,比如換擋,DRS,電子節氣門等等。
如果是初創車隊可能各個方面無法一蹴而就,建議根據現有的資源和隊員實力,列出優先順序,一步步完善。長遠的規劃要做好,這樣即使不能一下子完善,也能花幾年的時間,有目的性地去完善。
比如說,限於資金,我們先買一個較為廉價的ECU,但是我們也要知道實際上另一個ECU才是適合的,將來還是要更換的。
又比如,自動換擋很重要,然而現成的控制器的價格遠不是我們能承受的,那麼就從現在開始培養新隊員,等他成長起來可以自己開發。

3. 我的一點經歷
13賽季,電控組的人員略有不足,並且之前的老隊員有畢業了的,所以實力大損。
我當時被分配負責線束。其實那輛車的線束已經做好,然而我並不懂線束,於是先是插錯插頭損壞前輩自製的控制器,後是燒壞一個ECU。之後燒壞ECU的原因我至今沒有想明白,因為那套線束我仔細檢查過後認為並無問題,並且更換新ECU後工作完全正常。
總之那年也是手忙腳亂修了一個賽季的車,直到比賽結束。
在當時那種情況下,只能勉強保證有一套能用的發動機控制系統,無暇顧及數采系統和自製控制器。
就是這套發動機控制系統還有不少毛病,經常只有三個氣缸工作,或者時不時鬆掉個插頭。又比如當時用了一個量程幾百bar的GDI發動機的燃油壓力感測器去測我們僅有3bar的燃油壓力。還有就是明明只能承受10A的導線用了30A的保險絲。

14賽季,我制定了非常保守的計劃,主要目標是保證一個賽季不用修車。精力主要放到了優化線束上,並且力求自己對每一個細節都了如指掌。包括所有的線束、ECU軟體上所有的設置(因為那一年還更換了新ECU),所有的感測器的標定等等。
最後如我所願,我記得動態賽我都沒心情去看,主要是因為我覺得電控肯定不會壞,所以基本都是躺在帳篷里睡覺。
由於更換新的ECU,能實現一定的數據採集功能了,但是並不完善,有一些感測器的標定並不準確。所以也基本就是簡單看看。
自製控制器方面有一個隊長自己做的換擋控制器。這也體現了當時的新隊員還未成長到足夠開發控制器的程度。不過已經有隊員嶄露頭角,在下一個賽季將發揮重要作用。

15賽季,我開始有精力規劃一下了。對比了一下國內幾個車隊的電控系統,包括ECU,數采系統,換擋等等。大概考慮了一下,如果我們想成為一個強隊,還需要採購或者自製什麼控制器。
發動機控制方面,標定是發動機部負責,電控部只負責提供可靠的線束,準確的感測器標定,並且告訴他們軟體的用法。
數采方面,電控部基本只負責提供準確的感測器標定。軟體的用法前期基本是電控的在研究,後期因為各個部門都在用,所以基本都在研究。車隊在那時候還專門成立了測試小組,有一陣子集中起來看書。
由於某些原因,當時自製的換擋控制器沒有用上,不過更多的有天賦的隊員開始湧現。

16賽季,我讀研了,課題組項目壓力比較大,所以很遺憾基本沒法參加車隊活動了。大致知道如今電控部的骨幹隊員數量有了很大提升,在保證甚至提升發動機控制系統和數采系統的基礎上,還能有餘力開發很多控制器。

最後,我想說,這麼些年記憶力好像一直在惡化,要是有什麼記錯的還望多多包涵,並且提醒一下,謝謝。


1,需要引入電氣工程系和機械系的同學和指導老師。
2,沒車輛工程系或者專業的話,機械電子的同學拉過來可以先抵擋一陣,但長遠看還得需要車輛專業。如果有車輛工程專業,那麼車輛的同學應該把重點放在規則研讀、發動機改造調試和標定,以及車輛動力學研究上。不贊成把車輛的同學分配過多的電路設計的任務以免耽誤鑽研本專業知識的時間和精力浪費備賽同時的專業知識學習機會。
3,電氣部分軟體:altumdesigner/protel畫電路出電路板,keil/codeworrier 寫代碼,multilink可以用來做一下電路模擬,Matlab做系統模擬,標定的話ECU廠家會有專門的軟體,用motec可能資料會比較全…但貴,巨貴。
機械部分:二維CAD不多說,三維solidworks/catia/UG…主流機械設計軟體隨便選一種兩種用熟就好(別扯什麼3Dmax啊、瑪雅什麼的…)。推薦從solidworks入手用到catia,做外形的時候catia優勢太大了,可以用IMA模塊,但入手便利性來講還是solidworks快,catia最好能搞清楚自頂向下的建模方式。這兩種軟體都有有限元分析功能,可以用來做強度校核和車重控制。
車輛機械方面:Adams是省不了的。早晚得用,雖然便利性有待商榷,但早入手還是沒錯的。用於底盤建模與模擬…嗯用於整車模擬…這內容太多了。要想設計起來有數,用adams吧。
其他:還要用到dataloger之類的設備軟體,便於實地調試,數據回放指令策略什麼的,不了解,無法給出。
空氣動力學:…不懂…。
以上軟體有很多,但軟體再多也只是工具,問題的關鍵從來不是熟練用花里胡哨軟體!而是對基本知識的掌握。

利益相關:一個大學時想組FSAE隊伍但遇到過大現實阻撓的傷心人。熱鬧半天,結果只湊足了人數,幹了些別的事情。結論:隊友很重要!


看到隊友了,哈哈哈。

只說油車電氣部分。第一年電氣部分主要讀讀規則,熟悉規則要求的一些按鈕邏輯,參照CBR給的電路圖自己設計自己得線束,看視頻查資料了解汽車線束製作規範,這個非常重要,因為線束出問題往往是不可見的,所以製作工藝對線束可靠性以及後期維護至關重要。還有電路不管油車電車,一定要按IP67要求製作!

第二年基本線束設計有了,製作工藝有了,可以考慮上全替代ECU了,當然有能力第一年上也可以。

有了全替代ECU之後,閉環控制、數采,撥片換擋,TCLC,這是比較常規的配置。

後面也可以嘗試自己畫電路板,做做儀錶,drs等等。

電氣組常用軟體除了畫電路板之外其他的基本沒有,有條件可以線束建模。畫電路板用Altium Designer、原理圖模擬可用Multisim、牛逼點可進行PCB電磁模擬用HyperLynx、寫代碼用Keil。晶元選擇上不建議51,直接上STM8、STM32或者飛思卡爾的,當然也可以上TI的DSP。


不請自來,歡迎拍磚。
車隊退役發動機組組長。我們發動機的職能也是發動機和電子電路以及數采。
個人對新車隊的建議:第一年力求穩定,在沒有資源的情況下先用著原廠的ECU,當然,有資源可以做台架的另當別論。電子控制方面只保證發動機能工作最基本的配置先,這些穩定了之後,再往上加其他感測器。
硬體上,好好設計你們的冷卻,進排氣,還有供油系統,這幾個切切實實地影響著你發動機的性能,至於撥片,氣動換擋這些,至少開發成熟了再上車。發動機硬體的開發,基本上離不開GT-Power ANSYS這些工程軟體,CATIA不必說,最基本的。
祝你們成為最佳新秀。


從大一進車隊到現在,見證我們車隊三個賽季的成長,去了兩次襄陽賽場,現在也正準備著出發奔上海準備電車比賽。
新車隊要注意的一點我體會比較深,就是不要閉門造車。多了解下國內外好車隊的設計、管理、以及拉贊助的途徑。尤其國外的很多設計看看都覺得很巧妙或者讓人有很多思考。有機會多走幾個自己省內或者周邊有FSAE的學校看看,跟FSAE這個圈子裡有經驗的人交流交流,收穫肯定很多。(但是千萬莫做伸手黨,自己把握方式方法。) 我們車隊剛成立前兩年都在閉門造車,很多東西都做得太糙,第三年才開始真正有較大的進步,但是今年我們油車DNF,也算是我大學生涯的遺憾吧。

但願明年襄陽或者上海能有你們,加油吧!


建模用catia 或者ug然後ansys分析keyshot渲染差不多這幾個軟體

車輛上的電子部分不清楚哪些軟體找相關專業的同學比較好。
最好再設個營銷組後期很多東西是要拉贊助的


我們學校才參賽兩年,我也是剛進隊,我還是小白一個,隊長說過,一定要熟讀規則,而且先保證穩定性再追求速度,今年貌似有一大票學校車檢過不了,我們算好的,車檢差點沒過,最後還是過了,完賽了也比去年進步了,聽說有個學校的車手在模擬器上成績很強,但耐久跑了三年沒有一年完賽的,覺得也是挺可惜的。。。


就補充一個,上面的哥們兒提到了很多軟體,我在說一個。你還要有一個弄CAN BUS的軟體這個可以和你的數據存儲一起。每次TEST的時候實時記錄數據,你就可以根據這些數據分析改進


非常久遠之前,曾經在fsae的電氣組。對於初創隊伍來說,最終的成績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這過程中得到什麼。享受過程吧。


加深基礎理論多在車間調車,積累經驗,電控是需要時間的,想完全標定好對學生來說還是挺難的!


不知道你這個【我們學校是發動機電氣組】是啥意思,我是市場部的,接觸技術部分也只是空套的碳纖維的製作和一丟丟的小活。只在車隊混了一年,不對勿噴。
技術上就是多看書,多看資料,多交流吧,多去技術群請教~每個第一年車都很稚嫩,參賽一次看完老車隊後就會學習很多,成熟很多。
軟體什麼的基本就是樓上所說的。
至於市場,要會設計,會視頻,會寫新聞,熟練PPT之類的吧,就是滿足贊助、宣傳、營銷比賽和車隊建設的要求。
希望明年襄陽可以看到你們的身影~


推薦閱讀:

自動擋汽車是否比手動擋汽車費油?
標緻408和吉利博瑞,我該選哪個?
賽車手針對於反應以及體能日常是如何進行訓練的?
蘭博基尼上用的鍛造複合材料(Forged Composite) 與普通碳纖維相比先進在哪?
如何看待特斯拉50%的利潤被日本松下公司賺走了?

TAG:汽車 | 車輛工程 | 機械電子 | cbr600 | 大學生方程式汽車大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