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北外上外等外國語大學分很高?

比如北外,上外這些,分數要在省二百名以內,高的嚇人……究竟這些學校有什麼特別之處?學語言的話,輔導機構語言學校也有很多啊,而且我聽說這些學校專攻語言,輔修方面比較水…以至於畢業生們很多除了語言什麼都不會…那究竟為什麼分這麼高?高中辛苦拚命學三年為了大學讀語言究竟值不值得?完全沒有黑的意思,只是非常好奇。
—————————————————
補充一點看法,我覺得讀理工類等專業輔修外語會更好,語言本來就是一種工具,幫你開拓視野,除非一心想當翻譯,而事實看來外國語大學的學生並不是都去當翻譯了,而有很多人是進銀行,四大,既然如此為什麼不本科就讀金融會計呢,除非想當翻譯,想搞學術研究語言研究文學,但這樣的人畢竟少,就算語言學得再好,將來去了對口的國家似乎並沒有什麼就業優勢,因為對於理工金融法律等等並沒有很深的了解,就算打算去留學,估計很多時候可以選的專業也就是教育類文學類,包括比較火的商科。我的疑問主要是這個方面,如果有說的不對的地方請指正。
—————————————————
我希望各位不要誤解我,可能在你們看來這樣的問題很可笑,也有人說我一點都不了解北外上外,沒錯,我確實不了解,所以我才好奇,所以才想知道,如果這樣的問題讓您覺得不高興,您大可不必回答,我真的沒有惡意,希望各位不要介意。


哎,這個問題反覆在我的TL上出現,仔細思考了半天,還是決定來回答一下吧,畢竟明年就要畢業了,就當回饋母校啦。

問題描述看下來,題主對外國語大學的專業設置相對而言是有偏見的。一開始題主認為既然外國語大學的學生專業以外語為主,那麼就業肯定也和外語相關,那麼相應的,思路自動就聯繫到」翻譯「之類的傳統職業上去了;而在得知外國語大學的學生很多最後都沒有從事外語直接對口工作之後,就又發出了疑問」那為什麼不一開始就選擇相對對口的學校呢?」,總之總結下來就兩點

1.進入外國語大學就讀,畢業從事的應該就是翻譯相關工作,就業應該不會太好,為什麼收分還這麼高?我去新東方一樣可以學外語啊。

2.如果進入外國語大學就讀,最後去了非外語類工作行業,那外國語大學的培養目標何在?為什麼不一開始就去其他更專業的學校就讀呢?

首先我要回答第一個問題:國家設置北外上外等外國語大學的目的是什麼?
這裡我想引用一下我校已過世的老校長鬍孟浩先生在1982年發表的文章中,對於外國語大學定位的描述:

在對外開放的新形勢下,我國同世界各國在外交、經濟、貿易、科學文化等各個領域中的交往日益頻繁,外語學院的畢業生不懂經濟貿易、法律、新聞、對外文化宣傳等業務;而懂這些業務的人員往往又沒有掌握好外語,不能很好地適應「四化」建設和對外開放的需要。應該說這是一個矛盾。我們認為,今後不僅要辦好語言文學專業,而且要根據黨和國家、社會發展的需要增設一些新專業,例如國際新聞、國際經濟貿易、國際經濟法律、外事管理、對外漢語等專業,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紀律、有文化的新型外語人才,使畢業生不僅具有外語交際能力,而且掌握以上某一專業的知識和技能。

從中可以看出,外國語大學的職能,從上世紀80年代之後就已經從「語言技能培訓」漸漸向「語言和實踐相結合」這個方向發展了。所以在那之後的30年間,幾所外國語大學開始先後開始進行外語教學和專業設置的創新。比如在我的母校上外,從1983年開始,陸續設置了「國際新聞」「國際經濟與貿易」「國際經濟法「」國際漢語教育「等方向的專業設置,也就是所謂的」複合型「專業。這些專業的培訓目標,就是在四年的時間裡,讓學生在最大程度上收穫」外語「和」專業「的平衡,從而可以更好地應對全球化的時代;而在小語種課程內,也大幅度引入經濟,管理等相關知識,近幾年小語種」經濟班」「國際新聞人才培養計劃」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所以,第一個問題,外國語大學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實際上,是在依託於外語教學的基礎上,培養複合型人才,以適應全球化時代下國家對人才的需求,而遠遠不是外界所說的,外國語大學就是培養翻譯,進入外國語大學就要從事和語言研究相關的工作;實際上,外國語學校培養的,除了語言和技能之外,更重要的是國際意識和全球化視野,超過三分之一的學生在進入上外之後都會在大學四年間參加至少一次的國外交流和海外實習等活動,這也是外國語大學培養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
那麼,外國語大學,和其他類型的大學一樣,都是有自己專業的培養方向的,只不過這幾年涉外行業非常火爆,也帶動著錄取分數的大幅度上升。

那麼相應的,第二個問題也好回答多了。因為外國語大學的培養目的是高層次,國際化的複合型人才,所以專業的開設上涵蓋了文教經管法五個大類,以上外為例,全校一半以上的專業都是小語種以外的專業,畢業之後,在掌握了本科領域內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的情況下,擁有非常出色的外語能力(本科生大四畢業需要參加英語專業8級測試)。對於用人單位而言,這樣一批專業基礎過硬,外語能力出色,擁有國際視野的學生,相比於單純的專業畢業生擁有更強的可塑性。因為在外國語學生主要從事的行業中(諮詢,管理,金融,市場,公關等等),相對於外語能力和學習能力,專業的技能反而是更容易培訓的部分。所以用人單位和500強,反而更喜歡招收外國語大學的學生,因為涉外行業的特殊性,語言往往比專業更難短時間培訓。

所以,進入了以上領域的外國語大學畢業生,非但不是辜負了大學四年的學習,反而是在最大程度上發揮了自己的專業水平。而對於專業來說,外國語大學的專業和其他綜合大學專業是形成錯位競爭的,比如上外法學相比於傳統五院四系來說肯定是沒有優勢的,但上外法學依託強大的外語教學實力,和專攻國際法方向的教學目標,在就業上反而是一匹黑馬,在法學就業不佳的大背景下,維持了不錯的就業率和職業發展。

最後總結一下我的觀點。
1.外國語大學的專業設置縱橫交錯,語言+專業的課程設置已經實行了30多年,現在的外國語大學,從某種程度上是最貼近全球化用人市場的就業導向性學校,所以在就業上,北外上外是具有無可匹敵的優勢的。遠遠不是外界所認為的「除了翻譯就沒有工作可以做」

2.外國語大學的學生,在大學期間會接受到專業技能,外語,國際交流培訓等多方面的交叉型培訓,所以相比一般專業的學生,在專業性上未必有超過,但在可塑性和全球意識上一定是有優勢的,所以在500強和外企就業上,非常有優勢。

3.相比於專業技能,在文科領域,語言技能是更難培訓的,所以用人單位更傾向於尋找學習能力強,語言能力強的學生,即使專業技能不夠過硬,甚至毫無基礎,培訓起來也更容易。(這也是為什麼我校每年英語專業,日語專業畢業生也有3成可以進入四大,銀行等就業單位)

最後貼一張上外的就業情況圖。可以清晰地解答你為什麼上外北外分數可以那麼高。


身為北外大一新生,覺得很有必要講一下為什麼北外分數高。本人15級,從廣東70多萬考生理科2800名考上北外,而我覺得,北外的價值,大大超過了我分數的價值。
先更兩點:
一,北外的語種很全,現在北外開設70種外語,甚至包括拉丁語,梵語,希伯萊語。北外爭取在2020年前開設120種外語,基本覆蓋所有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的國家語言。我們大三可以選一門三外,更加開拓視野。
二,語音教學很棒。在北外上了兩個月的課最大的感受就是語音教學很紮實,就拿我的泰語專業來講,外教,中教會花大量的精力來糾正發音,課時設置上北外的泰語語音課的課時比北大的還要多。然後學院里去了外交部的韓語學姐被韓國人誇讚發音地道,標準,清晰。當然,北外學生也為良好的語音素質付出很多汗水,像我天天為擔心不要老是被外教奶奶糾音而發愁,也抱怨天天無聊的糾音什麼時候才能結束。我常反思,如果我們中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能夠有北外老師那樣大量,瑣屑,繁複,標準,需要很多耐心的糾音練習,恐怕大家的英語口語水平會提高很多吧。

先睡了……以後再更新
————————————————————————————————————————分割線

再接著更新:
三,視野開闊。上了亞非地區研究的平台課,我才明白了韓國與中國之間最大的文化衝突不是孔子是誰的,而是高句麗文化遺產繼承問題(恐怕很多讀者朋友都不知道高句麗怎麼讀吧,讀作高「勾」麗),我才明白阿富汗巴基斯坦為什麼一直以來戰亂不斷,我才明白印度其實比我們中國還要民主呢(世界上最民主的國家是印度,印度從上至下大大小小的職位是完完全全實行一人一票民主選舉,不過這樣的民主效率低,容易形成政黨相互拆台)。還有我曾經聽過一場兩岸關係與日本因素的講座,聽完了我才能夠稍微地明白,其實比起大陸,台灣更和日本親,台灣人更加認同日本是他們的親人,大陸是他們的敵人,還有為什麼日本一直久久不肯承認二戰的過錯。還有伊斯蘭教的人不吃豬肉不是因為豬是阿拉伯人的祖先!!所有的這些,也只是目前我所了解到的知識,我感覺我的視野被大大地開闊了,就比如印度,它在我心中的印象不只是是一個雜耍閱兵公交車輪姦掛票火車的奇葩國度,我明白了印度有著悠久的歷史文明,燦爛的文化遺產(比方說,印度教的各個神。不過最大的感觸是

文化沒有差距,只有差異。

我想,我們小語種的學生將來要成為中國與外國文化交流的橋樑,我們不僅要學習對象國的語言,更加要學習對象國的文化。我們很難想像一個腦子裡只有雜耍閱兵公家車輪姦火車掛票但是印地語很溜的人怎麼和印度人真正友好交流。其實我們中國在外國人的心中也是有很多他們匪夷所思的事情,我的外教奶奶上課經常講:Chinese students know nothing about flowers!!!!Chinese students know nothing about flowers!!!!Chinese students know nothing about flowers!!!!一般的中國人連迎春花海棠花都分不出來,How is it possible??!!
這些個文化上的差異,豈是某些培訓機構能教授的呢?

四 就業好。這個我就不多說了。不是大三大四的學生,就業市場不了解。不過有這個表(源自網路):

競爭力北外排第三,薪酬北外排第十三,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北外有很多學生是進入部委國企,這些工作單位的薪水肯定沒有外企的高。

總而言之,來了北外快兩個半月了,我心裡一直很感恩自己能夠以廣東省理科最後一名的成績來到北外這間學校,能夠從大一開始就在海淀區繁華地段住,宿舍有空調,不斷網,不用學高等數學真是想想自己是北外的學生就感覺自己很幸福。能夠結識泰語這一門可愛的語言,了解泰國這個可愛的國家,也是冥冥之中的緣分。

首次在知乎上寫了個那麼長的答案,文筆有些幼稚,視角有些膚淺像剛剛上大學的高中生,還請讀者別見笑。

另外安利一發——————歡迎在知乎上閑逛的高中生報考北京外國語大學!!


個人認為,外語是很難輔修成功的,我說的成功是指聽說讀寫譯樣樣熟練(就不說精通了,以免被人懷疑過於浮誇),除非你只是為了看懂文獻,提高閱讀水平,那樣的話以外語為專業確實沒有必要。況且,按照中國現有的教育資源分配,真正用心輔修外語的人又有幾個?很多人無非就是抱著滿足好奇心的目的順便賺個學分,僅此而已,過幾個學期基本忘光。題主要是知道二語習得理論,就不會問這麼幼稚的問題了。事實上,本科階段其實已經不是學習外語的最佳階段了,不要太高估自己學習外語的能力還能和小孩一樣機動,因此時間投入是很重要的因素,然而輔修那點時間根本不夠用,如何學好外語?(好的標準參上)
這也是我認為外語需要專門設置專業的原因: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與此同時語言人才專業化的需求又是存在的。事實上,題主認為語言可以輔修,就應該像每個人都可以輔修炒菜,洗衣服技能一樣簡單,這種片面的觀點不僅題主有,我認識的許多人也有,我只能呵呵一笑。
那麼,切入主題,為何北外上外的分數高?
我個人認為有一下幾點原因
1. 中國諸語言屬於漢藏語圈子,多語環境並不像歐洲那邊那麼普遍,即便存在也是多方言環境。因此,國人對除英語之外的外語存在一定的認知缺失和敬畏之心,無形中抬高了小語種的地位
2. 北外和上外依託中國最高大上的前兩座城市的地理優勢,在當今中國社會的觀念中,追求高平台是價值判斷的重要手段之一
3. 兩所學校的資源得天獨厚。因為我是北外的,就只說說北外的資源。北外的資源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因為它靠語言起家,必然與對象國以及中國共產黨對外宣傳的政策有關。北京是首都,在北外呆上4年,你能用語言接觸到的資源絕對不是報新東方語言培訓班4年能帶給你的
4. 這兩所學校的牌子本身就是外語界的精品。而且學習語言也是同樣成功的重要途徑之一,每年的國企和銀行都首選這兩所學校的語言類應屆畢業生,而且一年又一年輸送的人才確實給企業帶來好的形象,已經成為一種合作戰略上的傳統資源,本身就是隱形財富,那麼懂行的人必然會選擇這兩所學校,需求大於供給,分數必然高。
另外我覺得題主有個思維定勢很致命。題主談到「如果一開始就想去銀行等領域為何不選金融專業?」
我是這麼認為的
1. 在專業不是冷門到找不到就業出路的離譜地步,學校地緣還有機遇比專業更重要。而且沒有人能夠在填報志願的時候保證四年後一定只去xx領域,甚至具體到某個公司工作。要是真是這樣,只能說你太牛了。在同等條件下,人更傾向於穩定發展。比如面臨選擇的時候,人們會更願意選擇一個更靠譜的環境,進去之後再作下一步的打算。很多人報考北外,只是因為不想去(舉個例子:南開),畢竟北京和天津還是有所區別的(沒有黑貴校的意思),然而進了北外遠比孤注一擲在南開經濟專業更加靠譜。
2. 人的觀念不是一成不變的。動態變化其實更有利於自身發展,因為社會環境一直在變動。人類社會,如果不是處在頂層,我想沒有哪個人可以隨隨便便玩弄自己的前途。題主問的本來就不太對,不是一開始就想去銀行,而是一開始覺得銀行不錯,所以想去。你當初的觀念可能只是感覺,這種感覺還需要四年的試水。當然,如果你一開始就能去北大經濟學院,已經處在金字塔頂端了,這話當我沒說
最後,看到答案里有些人莫名其妙舉個例黑我外學生素質,竟以不招聘威脅為由,呵呵,牛人根本不會去你們公司好么?這姿勢水平也是醉了


我的兩個哥哥 一個北外一個上外 一個工作好幾年一個工作兩年 一個月薪四萬一個月薪三萬 你懂得


新東方教給你為什麼這道題選A;而北外上外教給你這道題背後的文化。新東方教給你看到一句話如何蒙出中文意思,而北外上外告訴你如何譯地信達雅。新東方幫你考證,北外上外帶你認識世界。


我想是歷史原因吧,畢竟隨著英語水平的普遍提升,英語能力不再是稀缺資源,外語院校和專業的吸引力會下降


我也覺得好奇怪,我當時高了上外錄取線20多分進來,學了個金融專業,但其實上外的非語言專業都很水,可金融就是熱門,不是省里報考上外的最高分進來的話,這個專業還選不到,肯定要被調劑??

而且學個金融吧,到大三大四就沒英語課了,想學還得自己輔修,我才懶得修,專八就裸考吧,反正能過??

所以我感覺我這四年金融沒學到啥,英語也沒怎麼學啊,我到底幹什麼了我??

不過要說上外的好處嘛,就是牛人很多,進來之後就明白自己的英語都算個shit。各種精讀泛讀老師優雅的英式口音啥的,光聽課都是種享受,在這樣的環境里待四年,沒怎麼認真學英語,英語也不會退化吧。

然後嘞就是牌子很好。雖然在上海肯定是不如復旦交大啦,但是就業肯定不會比他們的差。尤其是一提到上外的,噢英語很好,好的就你了,我們十分需要英語好的人啊??其實自己真實的水平自己心裡清楚嘛,我號稱是文匯路上辭彙量最低的人很多年了,現在是南京西路辭彙量最低的人,不服solo嘿嘿。


上外學生過來答一發

作為上外學生,我可以告訴你你說的是對的,我們教的就是那麼水

然而那又怎麼樣?

我最喜歡看到的就是你們教得比我們好比我們難,僱主更寧願要我們~

之前有個西南財經金融和上外金融對比的問題啊~

有某個回答寫的就是西南財經教的是多好上外水平多次

這都是實話(我認識西南財經的大神級,我這樣在上外的學霸級是完全不能比的)

然而比下薪酬呢?

要讀phd的,上外不是個好選擇,然而有多少人讀phd?

那不比薪酬比教學水平?你讀書真是為了建設社會主義的么~?


講真的,題主雖然說得非常無知,但這也是社會上一部分人的的確確存在的的觀念。
我並不是北外上外的,只是一所普通211的外國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生,專業是小語種的語言文學,輔修英語語言文學。
再重申一遍,我們的專業叫外國語言文學,不是語言,不是翻譯,不是外語教育,更不是出國考試進修班。
同樣的情況,上個周我和一個商科生吃午飯爭執起來。他的觀念中就是這樣——語言只是工具,專業學語言無用,引申為文史哲無用。甚至堂而皇之——「這個社會這個世界離了我們經管商不能轉,但是離了英語可以」「有本事拼就業率,有本事拼年薪啊」。
在功利主義和實用主義的當下,經管商的確是很吃香的行當——而早被冠以只是掌握一個工具,然後啥都不懂這麼一個大帽子的語言專業,根本談不上有什麼修頭。何況像答主我這種在選輔修的時候——在別人都在為自己找新的出路的時候——我選擇了把自己的路劃窄。
我校英語專業,外國語學院的就業和師資,其實是他等商科和理工科完全比不了的。我輔修英語的原因,一來是第二外語英語課雖然課不水但考試太水,都是課本上得習題,但這不是主要原因。重要的是,我發現我適合學語言,並且喜歡學語言——更喜歡它背後的歷史文化、另一種人群和生態。語言專業的幾個方向——文學、翻譯、語言學,都對我有莫名的吸引力,所以很喜歡。
我不覺得語言學習是一個工具或技能的掌握,語言學習是一種修養和素質的修鍊,尤其是文學的學習。
與我而言,他從來都不是工具,不是我的飯碗,他是我的朋友。在日復一日地交流中慢慢了解,走進他的世界,是個很美妙的過程。
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東西,你喜歡鑽研科學,他喜歡更實用的東西,她喜歡文史哲的世界,這都是因人而異的。
同樣的,選擇什麼作為自己的專業、自己的夥伴,也是個人的自我,你可以實際一些,我也可以理想一些,也都是自己的事。
至於未來的一些知識上或者物質上的獲得,修行靠個人。就像我那商科朋友覺得英專輔修特水,我不以為然,因為東西就在那兒,師資也很好,是你自己水、自己不認真才覺得這課水。
所以即使未來,我是個落魄的教書匠,或者其他更沒用的底層職業從業者,我都不會羨慕所謂學了實用功夫的人,更不會後悔自己走語言這條路。
人此生一不要活給別人看,二不要駐足觀望別人的生活。

以上。
有些答非所問,但是提醒題主,不要再偏激狹隘想當然。北外上外確實是實力夠那個檔次。
人各有志。


美國有一句話 我讓我的孩子學工程為了他的孩子可以學法律然後可以讓孩子的孩子的孩子去學文學。

你說的這個值得做何解呢?
學外語可以開闊不少眼界,因為語言專業要討論社會歷史文化經濟地理。。。如果你覺得這些東西對你的三觀塑造非常有益處,而這些非語言的部分,目前一般院校的英語專業師資提供不夠飽滿,那北外上外確實有優勢。
如果你僅僅需要語言技能幫助就業,以收入作為值得的標尺,那麼綜合大學的里輔修個英文學位也可以拿專八的。


分高的原因不是「外」 而是「北」和「上」


首先呢,北外上外學校的檔次就是國內三流(或者第三梯隊)的學校。而這兩所學校的高考分數也是符合這兩所學校的排位和聲譽的。
對於文科生而言,選擇學校專業的餘地會比理科生窄一些。因此,小語種或者語言專業在文科生中也算得上是比較好就業的專業之一。而對於理科生來說,就我個人觀察而言,有很多能學理工科但是覺得無聊不想學,經濟金融商科分數又不夠或者也沒興趣的理科生選擇了這兩所學校。
大學分數線的高低也可以通過供求分析,北外規模小,一屆學生一千多,遠遠小於其他學校。例如,北外在浙江招生三十人左右,基本上是一個專業一兩個學生,想讀北外某個語種或專業的學生應該不止一兩個,錄取了最高分的那名學生便是這個專業的分數線。因此,有點虛高的成分在裡面。


想單獨談談上面的幾個答案中主要提及的三點:教學質量,學校聲譽,就業。我是北外的學生,想分別談一下北外這三點的情況。
從教學質量來說,北外的師資並不出色,這裡的不出色是對比北京同一梯隊的學校得出的,如外經貿,中財,北師大等師資會好很多。(這裡同一梯隊不知道是否有爭議,在答者所在的浙江省這幾所的聲譽和分數線相差無幾,都在各自領域處於領先地位;答者還想說明,並不一定要專業相同才能比較教學質量的)舉幾個例子吧,答者發現大部分的小語種教師的科研能力很低,很多無法做社科類的研究,在文學領域也是青黃不接,能翻譯和編著對象國文學著作的老師也不多,有的話年紀也比較大了。所以,基本上是只能像高中英語老師一樣上課,沒辦法帶給學生廣闊的知識面。而且,有一些新開語種的老師語法等基礎知識不過關。
學校的聲譽來自於一下幾點:外交官的搖籃,在改革開放之前、出國困難時期北外是唯一比較好的學語言的地方,何炅、楊瀾、政界的外交官等著名校友。個人認為,學校的聲譽並不是來自優秀教學質量,而是學校背景和校友。
就業而言,坑很深。剛來北外的時候輔導員說,我們專業在北外是就業很好的專業之一。但是觀察以往各個專業的畢業生以後,發現就業也一般。比較好的就是國企和部委,外企比較少,要想一個德國汽車企業會用一個會講德語的中國人還是會講中文的德國人呢,還是一個會講英語的德國汽車工程師呢?或許都需要,但是第一者在這個企業肯定發展得不如另外兩者。
名企用到小語種畢業生的也有,像這幾年在海外擴張很快的華為,但是小語種畢業生不懂技術也比較難做銷售,一般都做合同管理。而且,大部分駐外的員工是英語流利的工程師。因此,一個小語種畢業生在畢業若干年後想成為一群工程師的領導需要很努力。相比,工程師的職業發展會更順利。
所以,總的看來,小語種畢業生去國企和對外政府機關這類論資排輩的地方會比較合適。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畢竟駐外的經歷對升遷有幫助。
上面的答案都是一時興起答的,當然北外也有一大批非小語種的學生啦,我就談談小語種的情況吧。


語言並不只是你會用、會說、或者經過培訓機構的培訓,就算是掌握一門語言了。你需要學的還有與其相關的文化、政治、歷史等等。通過語言你要接觸的是整個對象語言的社會,而不僅僅只是停留在交流而已。不僅如此,想要學好一門語言,也可以深一步接觸和語言相關的其他學科,如語言學、翻譯學等等。這些都是專業外的人很少接觸,但是確又十分有用的學科。
如果題主有機會的話,建議去北外或者上外轉一轉,或者和這兩所學校的學生聊聊天,也許會有更開闊的視野,對語言也會有不一樣的理解。

補充一下輔修的問題,我和很多同學都上了學校的雙學位課。有一部分最終沒有拿到學位,但是也有通過雙學位學習了不同專業知識,而在研究生時選擇了雙學位相關方向的專業來進修的。即使有些沒有學雙學位的同學,在上學過程中發現了自己的興趣所在,也會在未來繼續學習時向著自己的興趣努力。「畢業生除了語言什麼都不會」這種情況,只能說因人而異,而和學校無關。畢竟其他學校的畢業生,也可能畢業時不僅不會語言,別的也依舊什麼都不會呢:)


看見這種問題總是一聲嘆息,只是針對題主描述一句句回復,別的不多說。

1. 「比如北外,上外這些,分數要在省二百名以內,高的嚇人……」

二百名並不算高吧。
或者說,您認為划到多少名算合適?

2. 究竟這些學校有什麼特別之處?學語言的話,輔導機構語言學校也有很多啊

如果您能認識到清華和藍翔的區別,大約也能認識到北外上外和新東方的區別。

3. 而且我聽說這些學校專攻語言,輔修方面比較水…以至於畢業生們很多除了語言什麼都不會…

您這是聽誰說的呢?
既然說到「畢業生」,那我建議您去問問僱主們,他們最知道這些學校的畢業生們是不是「除了語言什麼都不會」。

4. 那究竟為什麼分這麼高?高中辛苦拚命學三年為了大學讀語言究竟值不值得?

如果真的是高中拚命學了三年,然而還是覺得省200名以內「高的(得)嚇人」,那我覺得您可以考慮一下其他院校,比如各大「輔導機構語言學校」。

5. 完全沒有黑的意思,只是非常好奇。

您可能覺得自己沒有黑的意思,不過您對北外上外等院校的理解可能真的有誤差,雖好奇但大可不必糾結於此了,學校有的是,這年頭還怕沒學上么。


你說的沒錯啊,本來咱國高等教育很多時候(這說法挺客氣)充當的不過是個篩選機制而已
這些學校分高,大概是因為

  • 專業過硬(不喜歡敝校可以,黑敝校也可以,但是老子專業素養就是比你強,沒錯,說的就是某大外院...等)
  • 就業面廣(換個角度詮釋篩選機制)

但是於我這種混子而言並無卵用。如你所見,庸人如我也憑著一紙畢業證學位證安穩混著日子,大概鄙校分數高也是有一丟丟道理的吧。


北外日語系學生一枚。在回答問題前我想請題主先回答我的問題:每個中國人都會漢語,那麼中文系還有存在的意義嗎?
以我外語對象國日本為例:我想學習日本文化,請問新東方可以教給你嗎?我想知道為什麼日本彈丸之地卻可以屹立世界之林,請問新東方可以回答你嗎?我想要深入地剖析日本民族的靈魂,請問有哪一門學科能比語言更能反映一個民族的本性呢?
問主提出了一個讓人不齒的問題,恕我直言您侮辱了語言的高潔,您這種心態永遠學不好外語的。


我當初告訴我老師語言不就是一個工具嗎的時候她強烈反對,現在我也慢慢反對這種說法了,如果只把語言當工具,那是學不會語言的


我來說一下北外的幾大優點吧。
1、區位優勢。北京三環,用Uber打車去北京西站也才十來塊錢,各種方便。北京擁有豐富的資源,北語、二外、外經貿、外交學院等等外語高校雲集。還有外交部、各國大使館、對外友協、商務部、各大國企、各種外企給你提供各種實習機會。外國樂隊、作家、政治家來訪也是家常便飯。
2、外語界的巨無霸。別的系不清楚,據說整個北京各個高校日語系主任中,一多半都是北外畢業生。北外的學生遍布各個黨政軍宣教機構,校友資源豐富。
3、國際交流。北外學生有去國外各個名校的交換機會,學超小語種的機會都是全公費有留基委生活補助。
4、國家重點。什麼澳大利亞總理,馬來西亞總理,墨西哥總統來訪都不是個事兒。有一次還見到世界警察**交流會,看到了好多國家警察制服。以前80年代、90年代,北外是北京乃至於全國的公務員外語培訓機構,備受關照。
5、自由開放。北外歡迎討論各種無節操和敏感話題。
6、國際視野。很多課程都是各個院系一起上的,老師最大的愛好就是讓不同語種的學生交流,讓大家了解世界各種文化。比如豪薩語里,鴨子念「阿瓜瓜」,兩隻鴨子就是「阿瓜瓜阿瓜瓜」。
7、學霸多,學風正。北外很多學生都是高考上的贏家,尤其是東部的文科學生,很多都是復旦、浙大的分數來的。但是也不得不說西部學生感到壓力很大。大一大二作為打基礎的重要階段,會比較累,背書、聽寫、小測驗都是家常便飯。圖書館雖然很大,仍然經常坐滿。
8、愛我中華。北外學生來自全國各個省份,幾乎每個寢室4個人都是不同省份,雖然在北京,北京生源的比例也才十分之一。而且少數民族比例比較大,可以了解我大中華。
下面開始說缺點。
1、專業設置不夠迎合市場。很多院系的專業只有德國語言文學,法國語言文學、日本語言文學,不像很多地方二本大學,設置了各種日本旅遊專業,日本經濟專業。課程還是傾向於培養研究型人才,而不是應用型。
2、行政冗雜。北外行政效率比較低,可能全國都是這樣吧。大一時候聽說北外供養的行政人員數量和人民大學差不多,有點驚了。有些行政人員水平效率之低確實令人髮指。尤其是卡務中心和校醫院,北外同學都懂的。
3、男女比例。女生太多了!!!男生逃不了課,老是被叫起來回答問題,各種跑腿和搬運。不要覺得男生性福啊,不對,打錯了,幸福。沒有女朋友的天天和死黨鬼混,有女朋友的,喂,那些美女你敢瞅一眼嗎?課堂上最怕討論女權問題,我們男生就像在公社大會上被批判的地主,懺悔啊自愧啊。
4、就業。大家都覺得北外就業好,但是誰懂我們的痛。西語法語駐外工資高,一年20、30萬,好多都是去基建項目,各種亂的發展中國家,軍閥、瘟疫啥的。你想當翻譯?去一面二面的時候,研究生學姐教你做人。當老師?你還是繼續升學吧。考公務員倒是挺好,所以每年很多人考。因為種種原因,很多小語種同學去了很多和專業無關的崗位,房地產、銀行、四大之類。北外畢業生去就業優勢還挺大的,嘴都比較溜,面試上不落下風。
5、死學霸多。這個和前面的優點類似但不完全一樣。北外女生多,女生死讀書的多。(女權主義者別打我)。好多人確實是在背書做題方面非常厲害,但是看閑書太少,知識短板太多。很多人不知道遜尼派和什葉派,有人甚至不知道徐caihou是誰。
6、娘娘腔挺多。很多人說北外基佬多,我倒是見得比較少,但是娘娘腔是真多。軍訓的時候,有個男生站著洗臉池,翹著蘭花指洗臉洗了十來分鐘。
7、最近擴招明顯。不知道是缺錢還是別的原因,近三年來,北外來了大量留學生(韓國人居多),還有好多2+2計劃(國內讀兩年出國讀兩年,不看高考成績,有錢就行)。每年新生人數從千餘人激增至兩千。
8、北京永建大學。每年無休無止的裝修翻新和建新樓。其原因大家都懂。
******************************先寫這麼多******************************
再加一點,外語類吃香是我國一直以來的通識。在過去毛時代,只有根正苗紅的高幹子弟才能就讀北外,學外語算是一項特權。不懂的請參考朝鮮,能去國外採購和搞貿易的都是什麼人。我們學校上了歲數的老師家世都挺厲害的,當然那個時代的人也單純,高幹子弟不等於紈絝子弟。
##
現在畢業了,說說北外的畢業情況吧,留學的比較多,大家很容易就能申請到排名前幾的國立大學,即使從來不學習的學渣。去外企的沒有以前那麼多,但是豐田、索尼這個級別的企業還是大家的主要選項。四大則成了這幾年的熱門,日語系儼然成了注會系。去國家機關還是北外的傳統優勢,主要是外交部、軍方、國安等。擇業上也越趨多元化,傳媒、金融、律所、互聯網等行業都有同學進入。


就我高考時的經歷來看,荷蘭省的許多准狀元們都拿北外的小語種當提前批墊底,結果被北外提前錄取,導致當年小語種最低分高於本一批錄取的其它專業的最高分。
至於大家為什麼選北外,我想還是外交官搖籃的名聲在外,但是高中這麼早就決定要當外交官會不會給人一種()的感覺?


我能說 為了情懷嗎? 哈哈哈 開玩笑的。
就拿英語來說,英語專業屬於外國語言文學 所以這個專業其實不僅僅是語言啊 文學 語言學 翻譯 教育學 都會涉及到的
上外北外是學語言最好的學校了,首先能提供一個好的環境,而環境對學習語言有多重要,就不用我說了吧。 其次,這種語言為主的學校能給你提供很好更對口的實習機會 接觸到語言工作圈子也是挺重要的
嗯,題主說去理工科的話,從把語言當工具這一角度還是挺好的 但是理工科相比外院有一個硬傷:木有可愛的妹子 哈哈哈


推薦閱讀:

為什麼都說不要加入學生會?
北外妹紙願不願意搭理北理工科男?
現在在大學裡有什麼掙錢的好路子?
在湖北美術學院就讀是一番怎樣的體驗?
有沒有什麼美化宿舍書桌的方案?

TAG:大學 | 外語 | 北京外國語大學 |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 上海外國語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