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MD 安德森癌症中心學習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剛剛拿到安德森的博士offer,想了解一下那裡的科研水平和學生的學術氛圍,謝謝~


(1)臨床水平
就癌症治療來說,MD Anderson是當之無愧的flagship,完全符合其美國(或者全世界)Top 2 Cancer Hospital的盛名。每年有10萬+患者前來就診(大多數還是世界其他醫院解決不了的疑難病人),超過1000項clinical trial,各種fancy的療法和牛逼的醫生們。我們牛逼霸氣的口號就叫「make cancer history」哈哈。可惜的是在連續三年排名全美top 1 cancer hospital之後,今年MDACC被永遠的revelry hospital Sloan Kettering超過只能屈居第二了。 USNEWS出排名的那天整間醫院從清潔工到president都面色鐵青= = 不過我們還可以鄙視一下後面苦苦追趕的Mayo, MGH們LOL

(插播一個趣事:中東某國家王子癌症被MD Anderson治好後大戲,捐了數百millian讓MD Anderson建一個新的personalized medicine institute,前提是必須用他的全名命名。。。他的全名是Sheikh Khalifa Bin Zayed Al Nahyan 。。。)

(2)科研水平, pros and cons
平心而論,MDACC在癌症研究領域不是最頂尖的。東岸的MIT, Sloan Kettering(怎麼又是你), Dana Farber, Yale, Hopkins,西岸的UCSF, Stanford算Tier 1的話,MD Anderson和UTSW, Duke, WashU,Baylor, Penn, UCSD這幾個應該是下面的Tier 2。小談一下pros and cons:

Cons
(1)起步晚,歸根結底是「底蘊」的問題。MD Anderson 1971年才成立,相比前面那些動不動就一兩百年歷史的university們簡直弱爆了。在basic science方面是近10-15年才開始花大力氣發展的(因為治療癌症名氣大了,賺的錢多的,有閑錢投到燒錢的research里了lol),能做到現在這個水平已經非常厲害了。
(2)魚龍混雜嘛。。。就是MD Anderson做basic science的人實在太多,光PI就100人都不止,其中有不少PI是在MD Anderson basic science水平還不怎麼高的時候拿到tenure, 現在的水平已經和MD Anderson的水平不太符合,做不出來什麼高質量的工作。想想人家MIT Whitehead Institute,規模很小只有10幾個PI,但各個都是領域奠基人的水準…………

Pros
MD Anderson現在在research方面的水平還是蒸蒸日上的,發展勢頭非常迅猛,個人感覺按現在的趨勢發展下去過不了多久就能到Tier1的水準了。因為,
(1)有錢+能挖人。這個太重要了啊啊啊。MD Anderson每年有N多治病的profit都投到了自己的research上面,德州還有逆天的CPRIT,每年成million級別給德州的cancer research提供funding。MD Anderson先後花大價錢挖來了Cancer immunotherapy的奠基人以及最大的大牛James Allison (我去年summer的MIT台灣室友就被分到了Allison實驗室,羨慕嫉妒恨TAT),英國Cancer Genomics最牛的Andy Futreal。不僅如此,MD Anderson在最近幾年還招了一大批非常優秀的Assistant Professor們。比如Nichlas Given幾乎開創了single cell sequencing這個領域,我們老闆是當年被MD Anderson用大價錢從UCSD, UTSW的offer堆裡面搶過來,現在成了炙手可熱的rising star。有這批大牛和rising star,MD Anderson的發展勢頭想壓都壓不住
(2)選方向的vision極好。新President Ron Depinho(也是從Harvard挖來的大牛)上台之後在癌症研究最有前途的領域:immunotherapy和 cancer genomics投入了很多。Immunotherapy有James Allison和GSK的戰略合作之後進展飛快,儼然要成為美國的龍頭老大,cancer genomics這塊也有很多大突破。相比之下,傳統的biochemistry系因為做的太爛被解散了,molecular carcinogenisis系也被扔到smithville的樹林里去了(雖然MD Anderson的cancer epigenetics也是全美頂尖囧)
(3)Clinical 資源豐富。在cancer research領域,有足夠的病人是非常寶貴的戰略資源。有N多現在癌症研究用的cell line都是從MD Anderson獲取的,比如MDA-MB-237, MDA-MB-465....獲取病人sample切片做個組化什麼的實在太容易,找biomarker病人血液樣本應有盡有,研究出targeted therapy新葯只要能過了pre-phase就能用最快的速度推到phase I。而且MD Anderson地處Texas Medical Center,世界上最大的medical conplex,裡面有上百家醫院(還有Baylor,Houston Methodist 這種美國頂尖水平的)比如我去年夏天做的第一個project就是和旁邊Methodist hospital一個nano-technology的組驗證一個circulating cancer biomarker的機理。如果你想做的東西是transnational cancer research,估計全美除了sloan kettering沒有比MD Anderson更合適的地方了。

(3)科研和學術氛圍
總體來言MDACC的學術氛圍還是非常濃厚的。大多數實驗室都十分productive,大家都很上進努力。特別提一下下面三點:
1. 高質量的seminar(講座?)和invited speaker
seminar和invited speaker的質量是衡量一個research institute水平的重要標準。原因很簡單,只有水平高的地方才有大神願意過來開講座,而且有業界大牛願意過來也可以給研究者們開闊眼界、給PI們提供合作機會或者新的insight。
MD Anderson幾乎每天都有seminar舉辦,我們lab有人開玩笑說如果下點功夫,完全可以中午不用帶飯,天天中午去Onstead(醫院主樓幾個大演講廳之一)蹭seminar的free food就可以lol。更重要的是,MD Anderson的講座不僅數量多,質量也非常之高,大多數要麼是領域大牛,要麼是冉冉升起的學術新星。其中很多人的演講能力非常強,能用非常淺顯易懂的語言把頂尖成果用像我這種半桶水水平的人能聽懂的語言講出來,效果比從讀一篇篇figure繁多的paper強很多。我去年呆的兩個月時間裡聽了10餘場講座,對很多領域有了更深的了解。

2.博後和博士生的比例
MD Anderson是一個博後比例非常高的地方。大多數實驗室的博後:博士生比例可能會有3:1甚至更高。比如我在的組裡有6個博後,1個博士生和1個本科的技術員。。。這其實也是一把雙刃劍,壞的一面是博士生互相的聯繫會變少,畢竟一屆就這個幾十個,打散到整個MD Anderson的無數lab里。而且有些老闆可能會不太有耐心,希望博士生像博後一樣在短時間內出成果。好的一面是,博士生在5年的training期間得到的幫助會很多,因為周圍的人都很有經驗,而且一個lab里只有一個博士生的時候會有眾星捧月的感覺哈哈。不過這個和每個lab的氣氛和老闆的性格也息息相關了。

3. 中國人數量
剛來MD Anderson的時候我著實被這裡中國人的數量驚嚇到了。幾乎每個實驗室都有一個或幾個中國人,還有不少實驗室的主力是中國人(特別是中國老闆的實驗室),比如我們隔壁一個華人PI(被MD Anderson從Yale挖來當系主任,DNA repair方向的大牛)實驗室里有10多個中國人,唯一不是中國人的是一個本科畢業的技術員(估計是被雇來幫這群中國博後練英語的囧)整個MD Anderson的中國研究人員數量估計會破千。具體原因主要是現任Vice President for Basic Research是一個台灣人Mien-Chie Hung,Chair for Basic Research是一個中國人Dihua Yu,這兩個人和其他系主任級別的華人在招新AP的時候吸納了很多中國人,而這些中國年輕老闆組建實驗室的時候也大量選擇了踏實能幹的中國博後(有很多是中國讀完博士拿J1簽證來安德森的)。
中國人多這一點給新人帶來了不同的社交選擇。你可以選擇進入一個中國老闆的實驗室,然後過著幾乎不用說英語的生活,也可以選擇去中國人少的組。完全是個人選擇咯

4. 關於Grad School

MD Anderson自家是不招PhD student的,而是通過UT Houston的GSBS項目招人的。GSBS的學生可以去MD Anderson或者UT Houston自由做rotation+選擇thesis adviser(大多數人當然選擇MD Anderson啦lol,UT Houston的基礎研究水平實在一般)。有興趣來MD Anderson讀博的朋友歡迎來申請GSBS哦


基礎研究:MD Anderson確實不錯,也有錢挖來了不少人。但這小伙兒這樣的吹,也只能感嘆too young too simple,見的太少。。。


拿到他家 offer 沒有去。。。
相當好的醫學院,生統和生信師資力量雄厚。


GSBS么?厲害啊!被拒的默默匿了...


簡單介紹下自己的背景:國內普通985高校二流醫學院臨床醫學七年制畢業後轉博,2017年2月在癌症登月計劃資金的資助下到MD安德森癌症中心做臨床轉化研究。老闆是MD安德森的physician scientist。簡單談談自己目前的看法。

(1)臨床水平

這一點毋庸置疑。MDACC是全美乃至世界癌症治療領域的領頭羊。每年都有10萬以上世界各地的患者慕名而來,很多都是其他地方解決不了的腫瘤,每年無數抗癌新葯在這裡進行臨床試驗。在這裡,可以體驗世界最最頂級的腫瘤治療是什麼樣子。如果MDACC給你的癌症判了死刑,我覺得,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家醫院敢治療你。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家世界No.1的腫瘤醫院,今年卻虧了好幾個億,最後搞得裁員千人,院長被迫下台。。。(然而,臨床醫生的收入並沒有收到影響,哈哈)

(2)科研水平

首先,MD安德森的臨床和科研結合得非常緊密。很多臨床醫生都有自己的實驗室。比如我老闆,每周一天臨床,其餘的時間做科研。科研可以選擇是結合臨床的還是純做基礎的,這完全看自己的興趣。當然,也有不少醫生選擇純做臨床。在做專科培訓的時候,都會問你意向,是選擇做一個純粹的醫生,還是醫生加臨床帶教,還是醫生加臨床試驗負責人,還是醫生加基礎研究者(這就是所謂的physician scientist)。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偏好與選擇,而這種選擇是完全自由的。

我所在的平台感覺是一個非常高的平台,我們這棟樓的兩個系Genomic Medicine和Cancer Biology是Ronlad Depinho上台後才成立的,基本上是Depinho在哈佛時的原班人馬(連我們的實驗室行政人員都是哈佛過來的),因此我們樓又稱為「哈佛幫」。對每天中午和發過好幾篇CNS的大牛博後聊天已經習慣了。俺們大老闆Andrew Futreal是Ronald DePinho上台以後2012年從英國劍橋大學Welcome Trust Sanger研究院挖過來的,以發現乳腺癌和卵巢癌BRCA1/BRCA2聞名於世,現在是癌症登月計劃負責人。到這裡做科研感覺實在是高大上。大量的臨床樣本、大數據分析,而且有專門的計算機團隊為我們服務,組裡每年數十篇高質量高水平的paper, 真的是嘆為觀止。如果你認為,在不長的時間內發高質量的paper需要你非常勤奮,那就錯了。到這裡的第一個星期,周末我來實驗室,居然發現一個人都沒有。這裡的氛圍非常寬鬆,一般都是朝九晚五,基本或者根本不用加班。感覺這一點和我以前在國內很不一樣,感覺在以前的平台是即使很勤奮也出不了好的paper。

順便再科普下Andy的貢獻吧。雖然才50出頭,但是看起來人比較顯老,感覺60+了。但一見到他本人就會覺得他是一個天才,他的眼神絕對是有一種異常的穿透力。他不僅學術好,還多才多藝,參加過樂隊,吉他彈得很棒。Andy簡直就是年少成名的典範。他是美國人,在北卡大學教堂山分校拿到博士學位,不到30歲就發現了著名的BRCA1/BRCA2基因,能夠獨立指導博士和博士後。後來他跑到英國作為聯合創始人創辦了著名的劍橋大學Welcome Trust Sanger研究院。就是在這裡,他領導完成了人類基因組計劃及人類癌症基因組計劃。也是在這裡,他遇到了從中國來劍橋讀書的妻子(想想多浪漫啊,還想到了那首《再別康橋》的詩)。他後來又陸續鑒定了黑色素瘤BRAF基因突變、肺癌ERBB2突變等等,還創建了COSMIC。這些都是人類歷史上劃時代的工作,因此他多年被Reuters評為「全球100位最具影響力的科學家"之一。2012年,MD安德森花費千萬美金從英國挖到了Andy,當時網上報道的是「big name」。

然而,這些年雖然陸續用大價錢挖到像James Allison、Andy Futreal、Junjie Chen這樣的大人物,由於先天不足,MD安德森的腫瘤基礎科研仍需要繼續努力。安德森的基礎科研在DePinho當院長後較前已經上升了好幾個台階,但是並不能排在第一梯隊,還是比不上哈佛、耶魯、斯坦福、賓夕法尼亞、Johns Hopkins等名校,實力也不如美國腫瘤臨床第二的MSKCC。這仍需要繼續追趕。(ps更新:DePinho已經下台,選出來的新院長是外科醫生,所以並不知道MD安德森的科研會走向會怎麼樣,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不會像DePinho那樣重視基礎科研了。)

(3)MD安德森的腫瘤科醫生

臨床醫生感覺主要是白人,特別是在外科。但是,發現越來越多的國外醫學院畢業的醫學生在MD安德森當上了腫瘤科醫生,包括好些歐洲、中東、中國、日本醫學院畢業的醫生(中國並不多)。Andy下面的一個日本助理教授是日本醫學院就讀期間參加了USMLE考試,畢業後直接match到內科住院醫,後來又到MDACC做fellow留下來做白血病科attending及助理教授,才35歲,非常年輕和聰明,發了近十篇IF&>10的水平paper,今年初發了一篇Lancet Oncology。我覺得,這在中國無論如何是不可能的,35歲估計還在住院醫生,哪裡能獨立管病人、有自己獨立的實驗室。


推薦閱讀:

網上的生物信息學資源都有哪些?
如何快速掌握TCGA資料庫?
與生物有關的交叉學科有哪些,他們的發展情況如何?
如何自學生物信息學?

TAG:癌症 | 科研 | 留學 | 博士 | 生物信息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