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機一步到位還是慢慢升級好?
只關注音樂本身,注重好音樂帶來的感動
一步到位和慢慢升級(培養耳朵?),哪個對享受音樂能帶來更美好的體驗??
(我要聽故事⊙﹏⊙,我要聽戴上耳機閉上眼睛世界寧靜那一刻,哪些music細節帶給你的驚艷;我要聽你們折騰耳機感受音樂的趣味和感悟。。)
現如今,談HIFI 耳塞不到K3K3,耳機不到009,HD800 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然後一群人蹲在http://ERJI.NET 撿二手。
之前我在出EX1000 1700,還碰到一個學生朋友,低聲下氣的哀求,真的是哀求我1500出給他,說是學生沒錢,攢了大半年,省吃儉用,只有1500,一定要賣給他。(沒有看不起買二手的朋友和學生朋友,物盡其用我很贊同)。只是這種心態讓我駭然,如此省吃儉用的就為了買副耳塞,值嗎?非要買EX1000?真愛?1500 夠買兩EX800 的,音質上的差異甚至可以忽略不計。別跟我說這是發燒精神,如果真的是一種精神,就應該真正玩好自己已經擁有的每一副耳塞,不是盲目的追求旗艦,人云亦云。見過太多的人,某款耳機在商場聽了一耳朵,然後就在論壇里大談特談,這個耳機如何如何。
不過現在的風氣是這樣,無論是聽耳機,還是玩音響,喝茶還是玩文玩,都是在追求貴的,追求旗艦,人云亦云,互相攀比。
之前雜誌看過一篇文章,可做參照:
曾經有學者研究過,日本茶道之所以留存,是因為日本人有戀物的習慣。 因為國土資源的 匱乏,所以在千利休時代人們就發現,無法在日本大規模使用「唐物」,也無法像豐臣秀吉一樣用黃金去建造自己的茶室空間,而應該重新認識物,有意突出物的靈魂世界。千利休去世的時候,做了一柄竹茶勺送給他的弟子,這茶勺被取名為「淚」,物與人結合為一,迄今為止,許多日本茶道中人的器物是需要代代相傳的,很多人一生中只使用一個茶碗 , 可是中國截然不同,我們並不珍惜自己的茶道具,總是隨著飲茶方式的更迭而拋棄。台灣茶人的做法是,開始重新建立對物的依賴。這種依賴,並不是去追尋古董,或者購買名物,你可以用自己的手和竹木碰撞,做一個茶匙,一柄茶則,甚至去燒一個自己的杯子,這種重新建立起來的對物的喜愛,可以使人們更深進入到茶的世界,這是一個人與物不分離的世界。
所以,我覺得發燒慢慢來吧,每一個階段都認真的玩,盡興的玩,舒心的玩。玩到最後還是會回歸音樂本身,生活本身的。我玩耳機的路線:
入門(03年前後):MX500 (當時的經典入門塞,上學時也沒錢,100多買個這就挺滿足了)
半高燒狀態(04-05年):音特美ER4p(05年大學畢業前花1400多買條這個還是需要點勇氣的,那會我生活費一個月400……所謂的「燒包」就是這樣,當時宿舍兩個家裡條件比我好得多的哥們都不太理解)
高燒狀態(05-06年):森海HD600+shure E5(06年左右的HD600系統是當年的8pr神器組合,用了下基層獎金+前兩個月的工資8000拿下,ylj E5是用er4p換的,後來給8pr換一對大盾12au7就花了1000+)
終極……退燒(06-07年):AKG K1000 + shure E5c(E5掛了,淘了YLJ E5C繼續隨身)
一直很慶幸在耳燒的路上沒有走過什麼彎路,
當然離不開耳燒達人「東東」兄的指導
(包括後來平價給我KK系統,並且幫我一手搭建轉盤解碼系統)。
————————————————————————————————————————
個人對升級的看法基本算是在一定時期內能力範圍內的「一步到位」。
下面再細說說吧:
1、同一級別的耳機不要反覆折騰
比如650、701、880、990這些「定位」差不多的耳機。
同樣是聽古典,從中選定一個自己喜歡的就差不多了……
但是發現很多燒友的想法是701聽小編製、650聽交響等等……
然後買一堆耳機耳放……
最後算算這一堆東西的價錢基本可以玩HD800、T1這些了。
有錢任性當然無所謂,沒錢的話這不是什麼好選擇。
另外人的精力有限,換來換去剛開始還行,但是新鮮勁過了就懶了。
因為系統總要搬來搬去,唱片也打包了,KK又有點夾頭。
現在耳機系統都不怎麼拿出來聽了,平時聽音樂就是一對全頻箱。
(除非是真愛,否則很少有人能hold住「東東」兄這樣什麼耳機都燒燒)
2、升級最好有個規劃,分清楚主次
一套系統里,耳機(音箱)是對系統聲音影響最大的部分,
但是發現很多燒友熱衷於給耳機換線,給系統換信號線和電源線。
你的耳機才2000,耳機線就花不少錢(比如我當年600配的zu線差不多就是一個新600)。
在我看來,你用多少錢的線來調音,HD600也出不了KK的聲音。
後來聽到KK系統後,果斷出掉8pr+zu線600一套,
基本平價就換了KK一套(當然這價是07年左右的,而且KK是朋友價)
兩套系統上,KK的聲音完全是碾壓級的!
這也是我在前面說的不要在同一個層次上折騰耳機。
當年的8pr號稱有可以榨乾HD600的實力,
但是事實上同樣的價錢折騰出的可能85%功力的定位更高的KK聲音迷人的多……
(zu線600和K1000,順帶說一句別迷信什麼「羊毛」、什麼「銅環」老版600、580之類的,炒作的成分佔了90%。這隻600就是最老的,東東兄那老版580、540g都見識過,該輸的一樣輸)
3、在系統長期不準備變動的地方多投入一些
說到音源,這是一套系統的基礎,
你買個幾千的耳機不是為了暴露劣質系統的底噪和不平衡,
好的音源並不便宜(很多都是給高端音箱系統準備的),
所以換音源的成本甚至超過換耳機本身,
而且相對於耳機,可能一般燒友更少調整音源。
如果你玩PCHIFI,那至少在音效卡解碼上多投入點。
至於音源的重要,我是後來換音源的時候才體會到的,
最早我用的是圖1里那台松下的台式CD機,聲音聽著很「清麗」,
只到我換了cdpro轉盤+東東兄打磨的1955解碼後才大吃一驚,
原來鄧麗君的聲音可以這樣迷人……
其實就是新系統下中頻大幅度提升了,
畢竟兩者技術差了二十年。
(無論是全頻箱,還是KK下,鄧麗君的聲音都更加「靡靡「)
當然,你在考慮音源的時候,還要考慮到」軟體「的成本,
比如你玩轉盤或者CD,後期CD唱片的投入遠遠超過系統本身,
我的耳機系統2w,唱片只買古典碟就超過5w了,
這是另一個無底洞,並不比燒耳機省錢,
你要玩LP,一套頭版LP分分鐘超過你一套系統的總價。
4、知道升級的目標
話說你要不知道什麼是自己想要的聲音也就談不上什麼升級,
聽650……不錯,換701……也挺好……,嗯,880也不錯……
這樣的耳朵我覺得也就沒啥升級的必要了。
所以,升級器材之前還是先升級自己的耳朵吧。
有條件的情況下多聽點高級的現場(古典或者不插電的)
了解什麼是正確的聲音,
當你在耳機系統上發現無論怎麼做都找不到現場那種感覺的時候,
那就恭喜你,退燒的時候到了!!!
(用現場了解什麼是正確的聲音,並逐步退燒……或是轉投落地箱的懷抱:)
音質好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了。太在意音質的,往往是不注重音樂本身的。
肯定是慢慢升級的要好。
小白第一次聽的耳機再好都聽不出來為什麼好,500+以上的耳機,除了低頻的量以外,小白基本聽不出任何差別。
很多人就以低頻的量衡量耳機的好壞,因此好多小白都買beats。但事實是,低頻,只是衡量耳機好壞的眾多指標中的一個。耳機的好壞,絕大多數指標取決於,瞬態的變化,聲場,各個樂器遠近的清晰定位,解析力的強大,然而三頻的不同,只能說調音的風格問題而已,正所謂眾口味難調,因而耳機會有各種各樣的調音風格來迎合消費者不同的口味。
我相信,很多發燒友燒耳機前半年,都只能分辨出哪個耳機的低頻好而已,然後一年之後,可以分辨出高頻怎麼好,然後是中頻,之後才能理解什麼聲場,結相等等一系列只能分辨出低頻的人口中說的所謂玄學名詞。
對於發燒友來說,每一次升級都會有不小的驚喜,這不正是發燒樂趣的所在么?對於普通人,既然聽不出來又為何要一次買那麼好的耳機浪費錢財。況且耳機不是越貴就聽起來越爽,很多旗艦耳機都追求三頻的均衡,對於低頻控或者人聲控來說,還不如買一款調音風格適合自己播放列表的小旗艦來的舒服。
我建議要買耳機的朋友,如果以前沒聽過的,去耳機店,給出你的價位,給出你的音樂喜好,店員會給你很多隻讓你試聽的,在喜歡的裡面,挑一隻最舒服的就可以了,建議不要超過1000,入門級對小白來說就很夠狠夠了,絕對會讓你的耳朵爽的。關鍵是對著播放列表買耳機,花錢不是聽耳機,是聽歌。如果某些人天生就是金耳朵,沒辦法,配一隻金耳機吧。
慢慢升級的都是因為銀子不夠
對於沒有培養過耳朵的人來說,根本不存在一步到位這個概念
對於已經培養好耳朵的人來說,你已經錯過了一步到位的機會
去實體店或者蹭聽聽完,覺得聲音好再買,不要盲狙,相信自己的耳朵,不要迷信論壇大v。
如果你有錢,無論一步到位和慢慢升級都好。
如果你沒錢,一步到位要麼就是買了胳膊少了腿,要麼就是買了一坨屎,而慢慢升級就是先買狗屎,再買牛屎。
別講情懷,先講預算!
0.我要更趁手的兵器,與我要更鋒利的兵器,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選擇機制。
1.因為沒有對比,初燒燒多少錢的耳機都一樣。
2.慢慢燒上去,是因為心理對比,能察覺出其微乎其微的差別。
3.沒有必要為心理對比花這麼多錢。
4.沒有對比的話,隨便買個就算不喜歡的塞子也會慢慢習慣的。
5.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做法是杜絕音質比對,帶上前端去耳機店買個心動的即可,然後拒絕一切與耳機有關的資訊。
6.對於只想買個耳機隨便用的路人來說,雜食、耐聽、堅固耐用、方便舒適、外觀好,要完完全全大於音質。
7.車、房子、女朋友(誤)等一切需要慢慢升級的事物同理。
8.世界那麼廣闊,每處都去轉轉。
10.想到這些之前,我花了不少冤枉錢。
首先,這取決於一個人對於發燒的態度。是否單純樂於發燒此道?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也就說無法單獨獨立去看待器材,那也是玩不長久的
對於發燒來說,所謂的一步到位也只是個相對比較高的起點而已。因為永遠都會有更棒的聲音,只要對這種聲音抱有幻想,發燒就會一直繼續下去。而對於「更好聲音」的追求的本身的過程就是發燒莫大的樂趣,其實跟音樂並沒有關係。按需索取吧,高到一定階段,就不是縱向升級而是橫向欣賞了
個人覺得想聽HIFI,想當發燒友還是先練身體好。
大家都知道,人和人種之間有差異,人和人之間也有差異,有的是天生的,有的是後天的,這些都在DNA上面有所區別。
所以,有的人視力高,有的人聽力好,視力差的人要帶眼鏡,而聽力差的人要帶助聽器,但是每一個人對色彩的敏感度也是不一樣的,聽力方面,有些人對音樂的分辨能力也有差異。
當然大部分人的聽力能力都是在同一水平線上,不會出現類似於蝙蝠那樣的聽力超強的變種人,但是能不能用方法來提高自己的聽力能力,達到超越器材的效果呢?
我們一個發燒友群有一位哥們最近在練氣功,練了氣功之後,明顯五感更加的靈敏,六識也比以往有了進步,他小有所成之後,對比了同樣的器材,感覺效果明顯上了一個檔次,所以他對王林王大師特別的崇拜,五感六識的進步,遠比無盡投資燒錢要強得多。
只不過,花錢來得簡單粗爆直接,而且練習五感六識來得要緩慢。
所以每次有人問我想聽音樂,用啥耳機好,我都是讓他們先學音樂理論,多聽音樂。上音樂學院還要先視唱練耳,不練耳朵不就是瞎JB聽嘛?
如果一般的視唱練耳課上得差不多了,我就開始推薦養生和氣功,傳統文化有很多精華,現在科學解釋不清,但是真的接觸過了之後,才知道老祖宗能傳下來幾千年,必然有它的道理的。
我已經練了氣功有幾個月了,我目前的感覺就是,五感六識比之前強多了,聽音樂,也能聽到更加多的細節,看電影能看到更加多的細節,人的腦子也轉得快了。
如果你不去相關論壇不看貼吧相關,一次買個不錯的耳機就可以用很久了
如果你逛論壇看貼吧……那………歡迎你走上一條不歸路…hifi這條道從來都沒有盡頭(只要你有錢)
誰不想一出生就是首富兒子,第一輛車就是勞斯萊斯,第一套房就是紫禁城,第一個老婆就是范冰冰,人生太多不如意啊!沒錢就是第一位。
老燒最後退燒的都是最低端的器材,可見HIFI主觀性太強。
耳機、hifi,這是玄學。以前學生時代年少無知,混過耳機大家論壇、imp3,深受毒害。
對於我這種純粹聽聽流行歌的人,耳機最重要是對味,建議去蹭聽下,選擇適合自己的一款,盡量選擇可換線的,就算線材壞了也可以換線,價錢嘛控制在2000以內。(窮的剩下錢的無視我吧)
我覺得說耳機什麼是玄學是毒害完全沒有理由。
引用另外一位知乎網友的話
價格高不是商品的問題,是你自己的問題
物有所值,商家不可能把垃圾買到黃金的價格,除非它有特殊意義
很多人說耳機之間沒有太大的區別,只是腦放問題,你看一下他們的歌單就知道了,大多數是聽流行的,流行的樂曲很吵,氛圍最重要,細節無所謂,動次打次加人聲清楚就可以了
(我沒有貶低流行音樂的意思,我自己也很喜歡一些流行音樂,但事實就是這樣的)
這種基本上2000以內就行了
沒必要燒太多
因為HiFi主要還是為了還原音樂廳,還原那些古典樂,交響樂,輕音樂之類的樂曲
那些就存在很多的細節
就如同茶一樣,需要細品
從低端耳機到高端耳機,你會品出越來越多的細節,你會非常享受這個過程
相反,你一直喝的白開水,突然給你一杯極品的香茶,味道上肯定不會差,但是你會覺得沒什麼意思
燒這個不是為了聽到好聽的音樂這個結果,而是之前的過程,說沒有錢的,好好去賺錢比整天抱怨要實際得多,你也可以來回二手,不過我不喜歡那樣
最好還是一步步來,如果沒有錢可以延緩一段時間,最重要的畢竟還是音樂的本身
好耳機不能把你不喜歡聽的歌變好聽
通常一步到不了位,錢到了,經驗沒到。找到一款心滿意足的耳機十分困難。就我用過的一些耳機說一下。著重舒適度和實用性!音質基本不談。
長時間聽,推薦耳塞,不推薦頭戴,對於戴眼鏡的耳機用戶,頭戴會壓迫眼鏡臂與耳朵,長時間使用很不舒服。我有段時間用森海的Momentum, 壓迫感真的很強,不適合長時間使用,雖然音質和外觀都屬於上層,但耳廓真的受不了,還是打入冷宮。
耳塞推薦森海塞爾,音質不敢評價,AKG,SONY,JBL各家有各家的買點,我聽不出來,但是,森海的耳機就是耐用結實,價錢也公道,雖然不好看,但是他的做工選料都十分考究,特別是晚上聽故事或音樂睡覺,線材軟,不會有太強烈的異物感,很舒服。國內有一家sound magic,號稱耳機上了 what hifi 的榜單,低於50歐最好的耳機,買了一副,bullshit,剁手檔,不推薦。
極力不推薦Beats by Dr. dre. 誰用誰知道,除了炫酷,實用性極低,麵條不說了,躺在床上真的有一種麵條放在身上的感覺,怎麼入睡? urbeats 也是硬,線材太硬,新版的不易壞,老版基本幾個星期就壞了,屬於剁手一檔。前一段時間借了朋友一大的,beats studio,是挺清晰,但是,感覺不值那個價,而且耳機所用的塑料材料,到處有裂紋,不推薦。
不知道如何下手的同學,幾百塊的耳機,AKG 或者 Sennheiser 的耳機,直接入手,記得買正品,再怎麼也不會有剁手的感覺。
對於音樂的細節,1,音樂文件本身要好,國內很容易弄到。2,最好用音箱,耳機再好,異物感無法排除,特別是耳塞,換了各種頭,還是感覺有種憋。好的音箱,低音和高音都是通過不同的聲道導出(也就是所謂的空間感)。而且推音箱的功放一般也能推頭戴式耳機,耳塞不能,一推就會有一種收音機收不到台的噪音。
關於燒,就一個建議,別燒,還有網上一堆關於音質的分析,一個感覺,什麼鬼東西,一堆做作的形容詞,什麼低音飽滿,高音通透,廢TM話。有人指點一步到位,沒人指點慢慢升級(因為你不知道「位」在哪兒)。
一步到位
推薦閱讀:
※為什麼很多人不喜歡鄉村音樂?
※黑人音樂被白人社會接受的原因是什麼?
※如何評價韓國《蒙面歌王》這檔音樂真人秀節目?
※如何評價王菲的《清風徐來》?
※如何編寫吉他獨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