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得還有未來么?

賓得(PENTAX),理光映像(RICOH IMAGING)旗下相機品牌及豪雅(HOYA)旗下醫療器械品牌。


直到今天,賓得似乎又看見未來了。


賓得管理層是有腦殘光環的。連可換鏡頭微單和復古高端DC那麼好做的東西都能搞出那麼逗比中二的結果來,果斷沒有未來!


撇開被HOYA收購的醫療器械,這裡只說賓得的相機業務.個人認為除非賓得發布革命性的黑科技,賓得的未來只能是被邊緣化的角色.
賓得的鏡頭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每每說到賓得鏡頭的問題,總有賓粉說"賓得老鏡頭多"和"你能買全所有的鏡頭么".對於前者,我只能說NC和S繼承的M,三家的老鏡頭就不是鏡頭了么?且不說真的比NCM三家多與否,除去所謂的情懷,真正能用的好用的有幾隻?對於後者者,我認為是典型的自欺欺人.因為不可能買到所有的鏡頭所以P家鏡頭就不少了?
鏡頭的數碼化問題.賓粉津津樂道的三公主,FA31,FA43和FA77三款.除去最新的FA31有一定程度上的數碼優化,其餘兩款在數碼時代表現差強人意.尤其是FA43全開,紫邊慘不忍睹.三公主可謂是賓得的一塊招牌,從最早的FA43至今,已經過了15年.賓得絲毫沒有對其進行數碼優化的打算.最近HD化的幾款鏡頭,除了20-40是新款發布,其餘均是入門級鏡頭.由此可見賓得沒有意願,或者更深層次說,沒有能力對它的頂級鏡頭進行必要的數碼化.
鏡頭的對焦問題.目前除了C家因為將馬達整合進鏡頭,所以機身不需要馬達外.NPS三家或多或少都在一些機型上配置了機身馬達.但是,並不是說配備了機身馬達就必須使用機身馬達.NS兩家也在積極的將馬達整合進鏡身.而唯獨P家依舊嚴重依賴機身馬達.所以,P家機身配備馬達從某種程度上並不是廠家厚道的做法,而是因為自身實力不足不得已所採取的方法.那麼除了機身馬達,賓得在鏡身上有SDM馬達和DC馬達,前者俗稱速(S)度(D)慢(M).此技術是P家用自身的鍍膜技術和N家交換而來,屬於較落後的超聲波馬達.早期SDM因為設計問題,在星頭1650上容易出現故障,現已解決.
對焦系統.賓得的對焦一向弱於行業主流水平.數量少,速度慢(有部分原因由落後的馬達造成),精度尚可.而在K3上,賓得似乎有大幅進步的傾向,配置了27點對焦系統,其中25點為十字點.暗部對焦-3EV.此套系統單從數據上來看,已經可以和NC兩家的中端機型打個平手,但是一旦考慮進落後的馬達和SDM,賓得依舊處於劣勢.而且必須考慮到,NC兩家在各自全畫幅專業機型上的對焦系統,對於賓得而言依舊具有碾壓性的優勢.
CMOS.賓得在CMOS上的優化是相對而言做的比較好的.有句笑話是這麼說的:S家自用自產CMOS,同時秀這款CMOS的下限.P家買S家的CMOS,同時秀這款CMOS的上限.在使用S家CMOS的幾個廠商里,賓得在優化上確實做的不錯.但是賓得由於自身規模小,只能採取大批量購買,分批量給不同機型使用的策略.導致和C家一樣的CMOS祖傳問題.
其他.賓得的副廠支持度令人相當擔憂.從閃光燈來說,除去自家的閃燈和美茲,其餘副廠幾乎清一色不支持P-TTL.而副廠鏡頭方面則更是不理想.例如適馬的新ACS三線,首發卡口均沒有PK口,而且PK口一般需要等到EF口首發一年左右才會發布,價格比NC兩家貴幾百.而蔡司在2010年宣布不會再生產賓得卡口的ZK口鏡頭.
除去這些,理光對賓得的態度也值得深思.在K3的背面已經抹去PENTAX的標誌,轉而使用RICOH.這裡不能忘記RICOH自身也有相機,並且自家的GR在市場上有一席之地.不能不考慮理光將賓得技術吸收轉嫁給自家GR的可能性.而從去年K3發布至今,賓得並沒有按照往年的慣例一年發布一款機身,至今沒有任何動作.倘若再將K3有30W快門這一因素考慮進去,或許賓得真的已經黔驢技窮,將所有技術全都押在K3上了,並希望K3能儘可能大的延長生命周期,使得自己有更多的時間去追趕業界主流技術.
綜上,賓得已經從單反的主流品牌中被淘汰了.賓得目前只能堅守家用娛樂這一陣地,在盡量小型化輕便化的同時刷好它的油漆,甚至多裝點跑馬燈.這樣還能在相機市場中殘喘一下.而想回到當年膠片時代的地位(雖然賓得從沒當過王者,即使是在膠片時代),可謂是極其困難.而對於FX,我認為在FX平民化的時代,賓得出全幅爭不過其他幾家,死.不出全幅,C幅賣不出去,死.這也是我出P入N的原因,不想手頭辛辛苦苦組建的系統在未來某一天變成了沒有廠家支持和更新的被拋棄的產品.


首先,說賓得鏡頭群落後的其實是錯的,賓得為DSLR設計的DA、dal系列鏡頭數量在數量上並不比佳能尼康少,只不過賓得的鏡頭群缺少所謂的福利頭,譬如賓得缺少福利廣角鏡頭以及焦段較全的福利定焦頭如85 f1.4,35f1.4。這才是賓得鏡頭群真正的問題,假如你預算充足,是不會有鏡頭群少的問題的。
再來談一下賓得有沒有未來,我相信還是有的。
關於賓得不出全畫幅。理光上海的潮田健一郎先生透露過賓得對全畫幅的態度,全畫幅市場較小,而且目前nc兩家已經佔據了大部分市場。全畫幅相機的售價至今居高不下,賓得對焦系統的研發至今青黃不接而。如果花費巨大代價去迎合少部分人對全畫幅的需求,賓得貿然進入不見得能夠獲得盈利。
出於這樣的考慮,不如謹慎守住已經在apsc畫幅市場上打下的基礎,改變營銷策略,賓得所採取的所有單反相機配備100取景器以及三防的措施,還有提供多種配色方案面對的就是一些非發燒友的攝影愛好者,其中特別包括女性消費者。如果只是想買一台單反用作生活,旅遊的拍攝,不需要進一步升級,那麼同等價位上的賓得單反性能,便攜性,操控性能毫無疑問是強於nc兩家的。賓得的產品是有他自己獨特的優勢的。
在nc兩家瓜分天下,sony注重專業微單,奧巴玩起了4/3的現在的相機市場上。經歷了hoya公司不負責任的經營,理光賓得選擇守住apsc-dslr市場,專門面對一部分客戶進行營銷,同時通過645系列佔據廉價中畫幅市場,個人認為這是一個明智而折中的策略。
作為多年賓友,從感情上來講,我對賓得發展遲滯,不開發全畫幅dslr,致使曾經膠片時代的輝煌就這樣沒落其實是相當很鐵不成鋼的。所幸在理光接手賓得後總算是為它帶來了一線光明。儘管已經對商業市場的利害關係有所了解,但是從心裡,我始終還是期待賓得進軍全畫幅的那一天。


沒用過幾個賓得的機子,簡單說說

首先是賓得的幾個與眾不同的優點:
三防幾乎覆蓋了低中高所有機身和部分鏡頭;
入門機的百變色彩特別討妹子喜歡;

單反在數碼時代理光一直不出全畫幅,對焦總體趕不上佳尼,價格是優勢…更新慢,無論是鏡頭還是機身…

單電的發展感覺莫名其妙的,最近出的ks1那造型簡直無法接受…微單像q10也只能算是消費級別

從產品更迭的情況來看,賓得似乎沒有把重心放在這裡

本來前段時間還在想索大是不是不看重A口了,沒想到這兩天也更新了A口鏡頭
a7 2代的各種黑科技也說明了索大在a e兩個口四條線同時發力的決心

反觀賓得呢?645在一個小而精的市場,全幅機遲遲不來,對焦性能上落後越來越多,半幅機更新慢還沒什麼亮點,鏡頭吃老本太久…價格方面的優勢現在來看也不怎麼算優勢了…三防讓賓得的相機可拍攝更多題材用於更多的場合,但這不是核心競爭力。
相機現在的核心競爭力表現在哪裡方面?
1.CMOS表現,對焦系統,鏡頭群素質和數量;
2.操控表現,做工和手感,便攜性


賓得在第1個方面的競爭力總體是落後的
只能寄希望於賓得以後還有大招吧


我覺得有希望,但是不會走上CN的道路,也不會變得財大氣粗。就好像P家的鏡頭有人看光圈一項就能定義為入門級,P家公司與品牌的存在方式可能也不太一樣吧。
最後我實際行動支持一下。


賓得沒有未來,對焦系統比不過尼康佳能,感測器和機身也比不過索尼的黑科技。產品性能上看不出任何優勢,長此以往必然被市場淘汰,雖然我也是賓得用戶


你是理光的CEO嗎? pentax的未來是你需要操心的事兒?


在HOYA時代,賓得幾乎就沒有希望了。

然而,理光時代我們又看見了賓得的希望。

首先,說了多少年的全畫幅終於發布,這展現了理光極大的誠意。

其次,單反產品線更新比以前快了,旗艦機一直保持同價位最高性能。

還有,鏡頭線的開發明顯加快。參見2016 Pentax Full Frame Lens Roadmaps


賓得用戶都是有信仰的就和sony用戶一樣重疊的 沒有未來的 不過有錢我會入三公主的 喜歡那個白銀時代 我只能窮的買DKL卡口的白銀鏡頭轉接了 哈哈哈


找個中國土豪企業買下來,有沒有可能?也許人家日本人不願意賣


比較悲觀。雖然剛買了K50,但是我鏡頭配的啥呢?二手FA50/1.4,二手DA1645,SMC太苦馬35/3.5 120/2.8 200/4。賓得就沒有賺到鏡頭錢,賺不到鏡頭錢的廠商是沒有希望的…………


表嚇我,我正準備入賓家………賓得67………


推薦閱讀:

為什麼《羅輯思維》和《曉說》的節目錄製都用佳能5D Mark相機?
徠卡m—e和m240該如何選擇?
徠卡相機1萬元以下的哪一款性價比比較高?
為何各家2470要將長焦端定在70mm?
如何理解某些鏡頭的「傻銳」?

TAG:攝影器材 | 單反相機 | 賓得Penta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