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理解「理一分殊」這個概念?
月映萬川。
「理一分殊」直接理解就是世界只有一個理,這個理是世界的本體。這個本體可以分殊成有差別的萬物,但萬物本質是同一個理。
朱熹用兩個例子來說明。一個是月印萬川。地上江河湖泊中所映的月亮是月亮的一部分嗎,不是的。它們所倒映的是整個月亮。那麼是有千萬個不同的月亮分散在江河湖泊中嗎。不是的,只有一個月亮。這月亮就是理,只有一個理,但萬事萬物卻同時完整的具有這個理的全體。這就叫理一
另一個例子是隨器取量。用杯子取一杯子的水,用大盆就取一盆的水。用方的杯子,取的水就呈方形,用圓杯子取,水就呈圓形。這杯子大盆,方或者圓,就是萬物的「器」的差別差別。那麼「器」的差別自然就會影響所取水的形狀與多寡。但不管形狀與多寡,都是水。這水就是「理」。所以「理一分殊」
在整個世界圖景來看,理是形而上的,是本原,是唯一,萬物皆具同一無差別之理。如月印萬川。但是,萬物是由「氣」構成的形而下之器,由於稟賦陰陽二氣比重及清濁之分,所以構成了千差萬別的萬物。但其本質的理還是一樣的。如隨器取量。
如果單從人來觀照,人與萬物稟賦同一「理」,人稟賦的這個「理」叫做「天命之性」(理一)。人身由陰陽二氣構成而成千差萬別。陰陽二氣構成千萬差別的人性叫做「氣質之性」(分殊)。所以人的修行就是要從「氣質之性」回歸「天命之性」。就是回歸到本具之理。
由於人與萬物同具一理,同由陰陽二氣構成,所以人才可以通過「格物」而「致知」。
宇宙由一個基本定理所定義。
萬物皆是此定理的推論。
《近思錄》裡面有一句話:沖漠無眹,萬象森然已具。很好的解釋了理一分殊。進一步說,理一分殊涉及了形上形下兩個層面。言盡於此,其他的自己探索。
理一分殊出現於程伊川回答楊時關於《西銘》的疑問時提出。楊時懷疑西銘混同墨家兼愛的嫌疑。因此伊川回信「《西銘》明理一而分殊,墨氏則二本無分。分殊之蔽,私勝而失仁;無分之罪,兼愛而無義。」
朱熹發揚的是道德原理一樣可以表現為不同的道德規範。你處於不同的宇宙位置,對他人負有不同的責任,仁愛的原則在實施上親疏有別,即差等之愛。其實就是理一不等於萬物一。
除此之外水中月並不是分有天上月,而是不同程度的彰顯。
未完占坑
推薦閱讀:
※朱熹到底有沒有扒灰?
※程朱理學對當今社會的影響還有多大?
※「子不語怪力亂神」和「天人合一」之間是否存在內在矛盾?如果是,煩請賜教有哪些去化解矛盾的嘗試。?
※為什麼知乎有這麼多人給朱熹辯護?
※朱熹為什麼有兩個字:元晦,仲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