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正規的馬拉松賽事應該包含哪些安全保障和補給設置?

本題已收錄至知乎圓桌 ? 馬拉松之路,更多馬拉松/長跑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
賽程出現這種情況的傷亡是什麼導致的?
相關消息:昆明高原國際半程馬拉松賽一參賽者死亡

從昆明市政府新聞辦獲悉,5月25日上午在昆明市呈貢新區舉行的「2014昆明高原國際半程馬拉松賽」中,10名參賽人員在賽中出現身體不適,其中1人經全力搶救無效死亡,其餘9人正在醫院接受治療。


作為一名跑步愛好者,因工作在海外的原因,我有幸參加過9次國外的馬拉松比賽,包括柏林、東京、巴黎等4、5萬人的大型馬拉松,也有幾千人規模的小型馬拉松,對國外馬拉松比賽的安全保障和補給保障算有一點感性的認識,但從來沒有參加過國內的比賽,我簡單談談我對國外馬拉松比賽的一點認識。

1、首先,法國馬拉松賽事的主辦方一定會要求選手出具有醫生簽字的體檢證明,這份證明的有效期是從醫生簽字之日起一年內有效,這會督促你定期體檢。其他國家的比賽雖然不全要求要這個體檢證明,但也都會在參賽者報名的時候,終點提醒你要量力而行,並對一些可能會影響你完成比賽的疾病做了提醒;

2、無論大型比賽還是小型比賽,通常官網上都有詳細的賽事指南,列明了比賽的路線圖、海拔高度變化圖、途中各類補給點的分布、每個補給點的補給內容、醫療救護點的分布、比賽當天的天氣預測、歷史上比賽日的平均氣溫等等;

3、領取的號碼牌背面通常要求參賽者寫下緊急聯繫人的聯繫方式,這樣在發生事故的時候,主辦方可以第一時間聯繫上家人;部分比賽會在賽前的領取號碼牌的expo博覽會上,專門安排一個區域做急救培訓,讓感興趣的人可以掌握急救知識;

4、我在國外參加的所有賽事還沒有遇到過補給不足的情況,當然我的全馬成績都在4小時以內,也許並不一定有說服力。國外比賽補給站提供水和運動飲料基本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大型比賽,吸引力強,贊助商提供的補給贊助十分充足,這種情況下水和運動飲料基本都是成瓶供給的;另一種是小型比賽,贊助商提供的補給有限,這種情況下水和運動飲料基本都是志願者倒在紙杯中提供給參賽者的,但無論哪種方式,主辦方必須承擔提供充足補給的責任和義務!

5、全馬比賽一般每隔5公里設置一個補給站提供水、運動飲料、香蕉、葡萄乾、橙子等補給,有些比賽還會在兩個補給站的中間2.5公里處設置簡單的只提供水的補給站;

6、比賽時,部分主辦方會安排穿輪滑的醫療救護人員和參賽者一起前進,方便第一時間救護,比賽現場尤其是終點附近一定會安排相應數量的救護車待命;

7、成熟的馬拉松比賽還有一個特點是在終點處一定會將觀眾和參賽人員分區隔離,並設置比較流暢的單行線路引導完成比賽的參賽人員領取賽後紀念品、補給包之後迅速離開終點區域,避免人群聚集。賽後補給包一般包含1瓶水、1瓶運動飲料、水果(香蕉居多)、巧克力、餅乾等,基本上可以滿足參賽人員的賽後補給要求了。

我能想到的基本就是這些了,寫得比較零散,請大家見諒!


謝邀,黃猛的答案已經可以概括大部分方面了,結合近期蘇州馬拉松、昆明馬拉松都出現的猝死現象,做一些補充:
1.大家一定要認識到,馬拉松參賽者的受傷甚至猝死,主要是參賽者自身的「原因」,而不是組織方的「責任」,否則無法解釋,為什麼受傷、猝死的為什麼是年輕人(昆明的小夥子21歲,蘇州的小姑娘也是20多歲),而馬拉松中參賽比例非常高的中老年人反而不太有類似問題。
以昆明這位小夥子為例,自己起跑前就跟朋友宣稱要跟著專業運動員,看看到底能跑成什麼樣,因此可以想像,整個過程中他樹立了一個過高的標杆,比賽會刺激腎上激素的分泌,因此在一定時間內,他完全沒有意識到,他已經超過自己的體能耐力的極限,挑戰極限是好事,但忽略了自己的能力,對於個體而言是存在非常大的危險的,希望其他參加馬拉松的朋友都要引以為鑒,身體出現不適的警告時候,可以適當堅持,但更好的辦法是調整片刻再繼續出發,全程馬拉松後半程經常可以看到停息下來按摩自己肌肉的,這是對自己身體負責的態度。
2.為什麼我用的是「主要」,顯然,作為賽事組織者,完全有義務做好後勤、安全服務工作。針對黃猛在國外馬拉松的經驗,對比國內如下:
2-1 體檢證明:國內少數比賽會要求提交該體檢證明,我印象里上海是有的,似乎杭州也有要求。我認為這點是非常必要的,畢竟心臟病,高血壓等一些患者,跑馬是危險係數非常高,從對選手身體負責的態度,有必要進行篩選,防患於未然;
2-2 賽事指南:除平均溫度外,其他國內組織已經可以做到在選手領取的物品包中涵蓋相關內容;
2-3 急救聯繫人與賽前培訓: 聯繫人的卡片,國內也有;賽前培訓還是很少遇到,一般在賽事指南中會提到相關內容;
2-4、2-5 飲食補給:對於參賽選手,補給是評價一項賽事的主要標準,國內賽事做的比較好的:上海馬拉松、蘇州半程(僅限2014年),為什麼是飲食補給而不是飲料,因為對於全程42公里來說,後程能夠提供香蕉或者其他食物是非常非常雪中送炭的!
2-6 醫療隊伍:包括醫療車、醫療志願者,這點非常重要,對於猝死者而言,暈倒的前4或前5分鐘是搶救的黃金時間,過了這一時間,即使能搶救回來,也會受到嚴重損傷,這點醫生朋友會有更權威的回答。因此,一個賽事的組織者,應該平均分布醫療隊伍,使得在最短4分鐘內可以到達事故現場。如果發生意外事故,可以用這項標準去衡量組織水準。
2-7 賽後補給:國內沒有那麼齊全,但也尚好,各個賽事水準不一,特別提出表揚那些賽後組織進行肌肉按摩的。


作為一個急救志願者參加了去年(2014)的杭州馬拉松(以下簡稱杭馬),今年由於有事情沒參與,不過一直在關注,發現急救保障方面加強了很多。

除去各大醫院派出的救護車、專業醫護人員之外,去年的杭馬還由之前我參加AHA急救證書培訓的機構發起召集了兩三百名急救志願者,均為AHA First Aid CPRAED證書持證人員,從全馬終點往回推,每50米左右一個點,當時我跟我太太在34-35km之間的位置,所幸全程沒有意外發生。

今年的杭馬急救保障有所加強,組委會特別安排了10名醫療直通選手參加全馬賽事,隨身攜帶一個巴掌大的除顫器,如圖所示:

這玩意兒比飛利浦那個大板磚AED小了太多太多,重480g,很方便的可以隨身攜帶。
「最後選出的10個攜帶者速度不能太快,有3小時的、330的,350的,也有4小時的,爭取覆蓋在各個路段,這樣能在第一時間處理情況。」
除此之外,20台救護車上分別都有除顫儀器,另有40台AED由配備了電瓶車、對講機的醫護人員攜帶,範圍1公里內機動處理突髮狀況。賽前對這批急救志願者進行了強化訓練


在馬拉松賽事的組織管理中,保障選手安全是最重要的基礎工作。對組織者來說,這一目標需要貫穿賽事從策划到現場實施、賽後總結的不同階段,也需要整合賽事的各個環節,需要大量的細節配合。

詳細內容大家可以去閱讀《國際田聯路跑賽事組織指南》,需要中文版可以留下郵件地址我來發送給大家,我的同事石春健老師是國內這個領域的權威專家。 概要性的內容在這裡給大家做個簡單介紹:

1. 日期選擇- 合適的氣溫是安全的首要因素,國際田聯建議的最佳溫度是5-15度,國內賽事目前普遍高於這個溫度。

2. 項目設置和規模規劃 - 這要基於參賽人群的基本情況,例如在本地人群還沒有跑步習慣的時候,如果貿然上大規模的10公里,還設了獎金,風險係數就陡然增大。

3. 賽道規劃 - 合理的賽道設計和規劃,特別是對應的應急規劃

4. 起終點規劃 - 順暢的流線永遠是安全的基礎。 特別需要詳細研究終點規劃,如何便於醫療應急絕對是學問。

5. 交通管制 - 不多說了,之前一個培訓的學生剛做的馬拉松賽事用了一個宣傳動圖,是車輛在人群中瀟洒地穿梭,被無情地批判了。

6. 食物補給- 這些補給品在起終點、賽道沿途提供,具體種類、補給提供位置、補給提供方式都需要詳細規劃
- 水 - 必須管夠
- 電解質飲料 - 真的不是所有的飲料都適合一個正在跑馬拉松的人
- 能量補給品- 要好吞咽和快速吸收的,肯定不是月餅啦

7. 醫療保障
- 定點醫療帳篷- 起終點及賽道沿途分布,以應對輕傷為主
- 定點醫院- 確保重症患者可以快速入院治療
- 救護車- 各點待命
- 移動醫療隊伍- 包括跑步、自行車醫師隊伍
以上均需配備AED,醫療點的藥品、醫療用品配備也很講究。

- 觀察監測隊伍- 所有志願者、裁判都應經過培訓,並在重點區域安排專門的監測人員觀察癥狀

國內醫療保障的專業組織不斷湧現,恐怕是馬拉松賽事管理中發展最快的一個領域。例如第一反應,在馬拉松賽事醫療保障中研究的深度已經相當與國際賽事接軌。

8. 降溫設施 - 特別是高溫天氣,必須提供降溫服務
- 海綿
- 噴淋站
反之,寒冷天氣,需要定點提供保暖和升溫措施

9. 廁所 - 相信我,馬拉松賽事廁所的安排真是門科學~

10. 通信 - 以上所有,沒有有效的通信系統現場都可能混亂。

11. 安保- 警察叔叔,消防叔叔、食品衛生等等的安保,也真的都不是來打醬油的。

另外,證件系統、指示系統、環衛、車輛管理、志願者管理等等也均需配合,才能真正確保安全。


就目前國內賽事組織經驗上來講,城市馬拉松這類大型群眾活動極為依賴政府公共資源的支撐。參與到賽事保障工作的職能部門有交警、公安、公交公司、街道辦、衛計委、環衛、城管、旅遊景區、團委等等...

所以一個馬拉松比賽從策划到組織執行,有很多保障工作需要鋪墊好:

城市馬拉松線路選線是一大難題,得跟交警方面反覆溝通。為保障比賽安全,一條封閉賽道是第一考驗。在某些重要路口岔口,交警會增派人手重點關注。

衛計委通常會牽頭協調賽事進行所需的醫療資源。從醫療保障參與構成來看,能夠進行專業急救的醫生護士是中堅,其次還會培訓大量醫療志願者全面覆蓋賽場,與民間救援組織及醫生跑團合作有備無患。

考慮到威脅到賽事安全的環境因素,比如天氣炎熱,因此賽事會增設噴淋降溫,偶爾環衛部門能提供相應噴淋設備;天氣炎熱情況下,參賽者需要更多的水和電解質,但一般情況下賽事主辦方不會在補給物料上吝嗇,畢竟都是贊助商提供的。

為了賽道安全有序,還有很多工作依靠第三方安保公司及高校志願者甚至武警同志。

如起終點區域,安保公司會在緊要位置設卡,設置安檢門,阻止人流逆向移動。

學生志願者與武警同志也會遍及賽事各個角落。

很多賽事,無線電愛好者協會能夠指導賽事的組織通訊,應急通訊,救援通訊等頻道的建立。電信電力公司亦會配合提供賽道所需。

食葯監會去現場檢查賽事補給品是否合格,是否有過期及三無產品。

國安部門會對參賽名單篩查預防惡性事件發生。

公交公司會協調線路保障參賽者與觀賽人流的到達與疏散。

街道辦會組織文明觀賽,如果有不文明行為他們也會制止以防給賽事添亂。

遍地尿也不行,環衛部門會通過各種渠道租賃足夠數量的移動廁所。

在比賽前,城管園林早對賽道沿線排查過了,有施工工地得封得圍,有井蓋缺了行嗎,有電線裸露行嗎...

通常使用到的一些大型場館等等,也是有運營單位的,他們亦對賽事各環節的安全負責,這裡什麼東西不能擺影響消防通道,那裡限重限高,這些都是安全隱患的排除。

以上

提到的或沒提到的,都是保障一場比賽安全、順利進行的必須,最終協調人員協調到吐血。

「沒有死人」,領導大舒一口氣。


最近幾年,馬拉松熱,每年各個城市都會有各種馬拉松賽。據說現在在網上搶報名資格,比春運搶火車票還困難。去年參加中甸國際馬拉松賽的時候碰到一位北方五十多歲的老大爺,當時他告訴我,今年已經跑了8個全馬,而且還沒有停止的意思。

馬拉松賽是一項複雜的活動,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才能保證馬拉松賽事安全、順利的進行。題主的問題是需要包含哪些安全保障和補給設置?可以說賽事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圍繞安全保障來進行的。

一般賽事的組織者會成立很多部門來保障馬拉松的順利進行:有對志願者進行招募、培訓和安排的志願者服務部門、有通信、交通、後勤、醫療、採購等等。

1.首先是賽道的規劃和比賽過程中賽道上的指路標識。
相信大家都在網上看到過下面的這些新聞:

確定賽道是舉辦馬拉松的第一步。賽道路線確定後,在比賽的進行中,需要在每一個三叉路口設立指路標,還會安排志願者來參賽者進行引導,並有巡邏車沿途巡查,給參賽選手提供服務。城市馬拉松還好,山地馬拉松選手萬一跑出賽道跑進深山老林,很容易發生安全事故。

2.賽事手冊和志願者服務手冊。
在比賽的過程中,參賽者和志願者在比賽的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都可以通過手冊找到答案。比如參賽手冊上會告訴你:比賽時間、前往比賽場地的交通信息、賽道信息、需要攜帶的個人物品、個人物品的存放、比賽完成後的返程方法等等。

3.通訊
在比賽過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對講設備,確保整個賽道上的工作人員的信息通暢,同時大賽組織者會告知參賽者緊急求助電話號碼。比如在賽道的某一段,突然有人暈倒。這個時候志願者就需要向醫療團隊報告,並反應給相關負責人。醫療團隊在收到訊息後,會第一時間趕到,然後做緊急的處理和下一步的救援。

4.沿途補給站和醫療點
在馬拉松賽道上,一般三公里或者五公里會設置一個補給站,十公里會設置一個醫療點。
這裡說一個本人的血的教訓:
人生第一次參加馬拉松賽是參加的深圳鹽田山地馬拉松。因為當時住寶安,離大梅沙比較遠。於是比賽的前一天特意趕到羅湖體育館附近過夜,別問為什麼不住大梅沙,因為窮!第二天乘坐公交趕往大梅沙,當時到的時候是8點鐘左右,全馬開跑時間是9點(現在開跑的時間好像是8點半)。去註冊、存包就已經差不多八點半了,顯然沒有時間吃早飯。當時我看到手冊上面寫的有沿途有補給站提供食物,我想那就去補給站吃吧。結果比賽途中遇到補給站只提供香蕉、功能飲料等,這些東西吃完後,根本沒有飽腹感,而且我也不喜歡吃香蕉,所以吃的也少。跑完21公里折返點之後沒多久,就明顯感覺到小腿抽筋,連續三次跌倒。還好當時路過一哥們,給了我一個能量棒,碰到幾個志願者,給了我一個雞蛋和幾個小蛋糕,最終離關門時間還有4分鐘的時候,跑完了我人生中的第一個全馬。
所以,跑馬拉松之前和當天,一定要補充好能量。

5.對於志願者招募、培訓
一般每年年初就會確定馬拉松賽的時間,同時就啟動了對志願者的招募。根據工作內容的不一樣,需要招募大量的志願者。
在比賽開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大賽組織者會對志願者進行各種培訓,以應對他們在服務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志願者根據服務職能的不同,在比賽的過程中,會通過志願者T恤的顏色或者其他顯而易見的標識來對進行進行區分,參賽者很容易找到他們。

這裡說句心裡話,每次馬拉松賽最辛苦的的真的就是這些不圖回報的志願者,比賽開始前一天或者兩天,志願者就到崗了。特別是比賽開始前的一個晚上,很多志願者是通宵工作,保證第二天賽事的順利進行。

6.比賽之前的準備活動
在開跑之前,大賽的組織者一定會找漂亮的妹子和帥哥帶領大家做準備活動的。在這之前,自己還是要有意識的進行一下熱身。

7.保險
這裡我忘記了是報名者自己買保險,還是保險費用包含在報名費裡面了。

以上基本上就是馬拉松組織者提供的安全保障。(本來上面的內容想提供圖片說明的,但是硬碟壞掉之後,所以的資料都找不到了)


最後,多說幾句:
1.跑步只要你想跑,在哪兒都能跑,不一定要去跑馬拉松。

2.如果想要去跑馬拉松,應該制定的是一個長期的目標,所以應該是平時堅持鍛煉,而不一個從來沒有跑過馬拉松的人在報名之後,進行賽前突擊突擊訓練。

3.雖然馬拉松是一項競技,但是比賽往往就是在跟自己比,能跑多遠算多遠,沒有必要不在意自己的身體狀態而盲目堅持。


首先,猝死是很難事先預防的,體檢只能說是檢查一些癥狀確定的風險出來。
其次,全世界的跑馬拉松猝死都是存在的,並且大多發生在非全馬項目的年輕男子身上。國內的跑步風潮已經到了喪心病狂加速階段。這兩句話大家可以盡情聯想。

馬拉松的保障基礎部分應該包括相隔不超過N(各地水平不同,看實際狀況)公里的醫療救助站、相隔不超過N(這個最好是5吧)公里的帶AED(心臟除顫器)的救護車,更好的應該有分成N組的不同配速醫生跑者和流動單車醫療員,帶簡單醫療設備的流動醫療車當然也是高水平服務的體現。

補給應該是間隔2.5或5公里的水站(含運動飲料),高標準應該有能量食品和各種小吃。天氣炎熱應該設幾個噴淋站。
終點處充裕的空間,可以馬上領取的完賽物品含運動飲料、水、易消化食品,天氣寒冷提供毛巾或保暖毯。

以上都是要求組委做到的,因為組委最不希望的就是跑者出問題(即便都購買了足額保險)。
實際上,最該責問的是站到起跑線的跑者們,你們為了跑馬拉松做了多少準備工作?還是僅僅為了在朋友圈炫耀就力有不逮勉為其難地過去給賽事增添風險。那種自己不負責,出了事後家屬大鬧組委的行為我是不齒的。

曾幾何時,跑馬拉松根本沒幾個人報名,估計賽道保障也很差,沒什麼人抱怨。


運動(馬拉松)是一門科學,任何違背科學、意氣蠻幹的行為,都是給自己、家庭和社會(主辦方)添麻煩。


如果遵循科學循序漸進訓練、每年定時深度體檢(心臟彩超、冠狀動脈造影、腦血管造影等),杜絕自身隱患,就算對自己負責任的態度。


在此基礎上,選擇靠譜的賽事,也成了萬一意外發生的時候,對自己最大的保險,這裡就要舉出東京馬拉松的案例了,其位列世界六大滿貫賽事之一的重要因素:安全性。


-------------------------------

導致跑步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心室纖維顫動(室顫)引發的心臟驟停,預測(或自測)什麼樣的跑者、在什麼情況下會坐上暗黑F1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務。無論比賽前做怎樣的體檢、提交怎樣過五關斬六將的成績證書,都不能保證你的小心臟在這次比賽中肯定沒事兒。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我們選擇了跑步這種活法兒,既然我們命中注定要跑過一個又一個馬拉松,怎麼才能讓人只榮耀不悲傷呢?在我看來,除了運氣和謹慎,賽事組織者的醫療救護體系是我們最後的指望。


破解心臟驟停的不二法門是心肺復甦術(CPR)。標準的CPR流程,除了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還需要最後關頭逆轉生命的AED。所謂AED,全稱是自動體外除顫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我們在「豪斯醫生」等醫務劇中早就認識了。對心臟驟停患者,只要亮出AED寒光畢射的兩塊電極(看著像兩個電熨斗),要麼起死回生,要麼無奈惜別。據統計,在心臟驟停1分鐘內開始CPR,成功率超過90%;此後每隔1分鐘,救活率下降10%;8分鐘後患者已經開始腦死亡,10分鐘後幾乎無力回天。這麼說來,一旦我們在賽道上大難臨頭,救護人員神兵天降,爭分奪秒開始CPR,在生命最後關頭送來酸爽動人的AED,是每一個跑者對賽事組委會的重託,也是大多數賽事組委會拚命想做到的偉業。

【圖釋:東京馬拉松賽道上的騎行AED救援者】

想做到不等於能做到。大多數情況下,組委會難以調集足夠數量的AED;就算有了AED,在漫漫42公里賽道上,怎麼組合、怎麼部署、怎麼調配,也是一件讓人頭疼的事。說到AED的任性使用,東京馬拉松(以下簡稱東馬)組委會一定微笑不語。在所謂六大滿貫馬拉松(波倫柏芝紐東)中,東馬的歷史忝列榜尾,但它有一項傲視天下的地方:從來沒有人死在東京賽道上!東馬也因此被稱為世界上有史以來最安全的馬拉松賽事。

在今年的東京賽道上,我們看到了三種AED部署方式:沿途15個救護站里,AED是標準配置。賽道上,每2公里有兩人一組騎著自行車、背負AED往返巡邏的救援人員,看上去很酷,一共22組44騎。我們一路見得更多的,是兩人一組佇立路邊的BLS現場急救組。他們大多是二十齣頭的年輕人,身穿醒目服裝,背上是醒目的AED設備,靜靜佇立在路邊,面帶微笑,表情沉靜,沒有鼓掌沒有揮手,面對我們的鏡頭,只是微微躬身示意。他們是賽道邊最沉靜的人,但每一次從他們身邊跑過,都讓人覺得心裡踏實。這種沿途設立的現場急救組多達37組,從起點的都廳廣場到36公里的佃大橋每公里1組,36公里後直到終點每800米1組。

東馬沿途的75台AED不是花架子。在2007-2013年東馬期間,有7名跑者出現心臟驟停,使用AED急救6次,成功率100%。2009 年東京馬拉松時,41歲的諧星松村邦洋在14.7公里處突然暈倒,隨後被立即發現(大牌明星倒下想不被發現都難),1 分鐘後使用 AED 除顫儀和心臟按摩,7 分鐘後心跳恢復,10分鐘後救護車抵達,12天後康復出院。


日本的公共場所,隨時可以看到AED,大多數情況是放置一個箱子里,上面有明顯的AED標誌,類似我們常見的消防栓。日本的中學生和大學生,每年都要接受一兩次急救知識培訓。AED普及到這種程度,東馬組委會做出「發生室顫後3 分鐘內使用 AED,救活成功率70%以上」的自許,也算是靠譜。


來源: 益跑網

作者: 老黃1962


侵立刪


謝邀,首先,題主要明白一個事實,昆明高原半程馬拉松,這意味著選手不僅要承受21.0975km的歷練,還要忍受天氣的炎熱以及高原反應可能帶來的影響。
那現在就可以回答題主的問題了。
第一,一般來說,馬拉松主辦方會要求參賽選手出示醫院體檢的健康證明或者一年以內的全程或半程馬拉松完賽證書(電子版)
第二,主辦方會準備充足的水及運動飲料,大概是五公里第一次提供,之後每2.5km提供一次,選手這時應該充分利用這一資源,期間應該還會有固體食品供應,選手應自己把握。
第三,主辦方會提供一些簡單的醫療點,其實也就有一些創可貼 凡士林什麼的。不要報什麼太大希望。
第四,量力而行,馬拉松暴斃猝死的群體都是差不多,年輕人!而且以大學生為主,為什麼?我覺得最有可能的一種就是,比如在操場跑了二十來圈,就有同學說,哇,這麼牛逼,去跑馬拉松吧!然後自己頭腦一發熱,然後比賽人聲鼎沸,再一發熱,跑的更快,然後,就沒了。所以量力而行是非常重要的。
最後說一下無關的東西。的確,很多人經過訓練是可以在馬拉松完賽,但是,還是請敬畏它,它是一項極限運動,它有著悠久的歷史,也許你認為人生就是一場馬拉松,但請你相信,人生真的不止止是一場馬拉松。
再次謝邀。


被邀請回答問題感覺很榮幸。我只是一個馬拉松初學者,正規跑步訓練只有一年,而且也只是參加過今年的大連馬拉松半程比賽。近幾年經常爆出馬拉松賽事有選手死亡的新聞,或者有參加馬拉松的人在備戰的階段猝死的,很驚心!這裡簡單談一談我個人的一點看法。
一、賽事組織者
1、季節、時間的選擇。賽事組織者在組織賽事的時候一定要選擇好季節。一般盛夏是不適宜舉行馬拉松賽事的,最好選擇日最高平均氣溫在15-25度之間的季節,賽事的時間也要避開正午陽光較強烈的時間。新聞報道昆明馬拉松賽當日氣溫高達30度,這也是造成不良結果的最重大因素之一。
2、地點的選擇。昆明是明顯的高原地區,雖然海拔高度在2000米左右,但是對大多數生活在海拔500-800米的人來說,已經算很高了。據說在西藏還有林芝地區的馬拉松賽事。如果一定要選擇在這樣的地區比賽,賽會組織者一定要做好賽前參賽選手的健康狀況篩查。即使選手簽訂了責任自負的說明,賽事組織者也難逃責任。
3、賽事的組織保障工作。賽事的組織保障一定要想的精細,特別是補水、醫療、救援等與生命息息相關的工作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個人感覺補水應該每2.5公里就有一個補水站,可以將補水和補充礦物質飲品相交替,這樣選手在比賽過程中隨時可以有充足的水分補充。醫療救援車輛要隨時可以將因感覺不適而退賽的選手及時送醫治療或就地搶救。這一點是考驗賽事組織工作最關鍵的一點。另外參賽選手在報名的時候,特殊地區比賽(如高海拔、高溫、或者氣候異常地區舉辦的賽事)一定要選手進行賽前體檢,並提交體檢報告單。雖然這可能造成額外的工作,但是是對選手負責的一項重要工作。
二、參賽選手
1、一定要量力參賽。未經過半年以上正規訓練或者周跑量不足32公里且堅持不足3個月以上的選手一定不要參加半程及以上的賽事。至於參加全程賽事一定要有一年的正規訓練。而且參加半程比賽的一定要有2小時以上連續跑步的經歷,參加全程的要至少有3個半小時或者至少35公里以上的跑步經歷。如果有遺傳疾病或者健康狀況不佳的一定不要貿然參加比賽。
2、自我保障措施。如果條件允許,參賽的過程中一定要佩戴心率帶,配合運動手錶,及時監測自己的心率,確保自己的心率在最大心率以下(最大心率=220-年齡),或者按照MAF訓練法,心率不超過180-年齡區間。如果心率突然上升且在降低速度甚至走路的時候心率依然居高不下的,只要不是心率表出問題,一定要立即退賽並尋求醫療救助。
3、賽前準備。賽前準備非常重要,花點時間了解參賽地的氣候、溫度、濕度非常必要,異地參賽一定要提前到比賽地,熟悉一下場地,可能的話最好能坐車全程走一下,只是能了解在全賽段那些地方會有上下坡的變化等。還有就是心理準備,如果你已經為了比賽準備了一年,參賽前要讓自己盡量放鬆,還是有很多選手在比賽前一晚因為興奮睡不著或者睡眠很少,盡量平復心情讓自己在賽前一晚至少睡夠6-7小時,特別是是參加全程比賽的。比賽過程中需要的一切東西,如衣服裝備、補給品、運動手錶、聯繫工具等一定要仔細檢查。
參加比賽不是去玩玩的,可以抱著玩玩的心態,可畢竟馬拉松比賽是一項激烈的競技體育運動,對於業餘愛好者存在著相當大的風險,做好充足的準備是對自己對家人對比賽對組織者都負責的體現。
希望自己的一點體會能對大家有用!也希望愛好馬拉松的人能越來越多,大家一起跑跑更健康!


#我還準備跑8月份貴州那次馬拉鬆了,被這一新聞嚇到了。

簡單的分析下,10人身體不適,應該不排除和食物的原因。不知道昆明那邊天氣怎麼樣,反正西安這兩天太陽公公高高照,熱得不行,一般跑步都放在傍晚6點左右。

結合以上兩點,我說下我的想法。首先主辦方必須得提前了解天氣狀況,實在很熱及時準備防暑藥物,或者葡萄糖,淡鹽水進行能量補充。其次,在選手跑步的過程中應該派多輛救護車隨行,以免發生意外沒人管,馬拉松是個人多集體的項目,一跑開人會非常的亂,排成一條條的,真的不好管理。

第三,嚴格馬拉松報名體檢程序。體檢程序不是放在那兒擺設用的,來一個人就讓他上。心臟病,高血壓等患者是一律嚴謹參加此類賽事的,這應該是作為主辦方必須要狠抓的!

今天很榮幸被邀請回答了一個問題,我本人,業餘選手,跑過NIKE 10KM和東麗杯上海國際馬拉松,對馬拉松賽事的承辦不是很熟悉,只是站在一個選手的角度幫助題主回答了一點小東西,還望題主見諒!XD


自己也組織操辦過馬拉松賽事,雖然是小賽事,但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並不影響我所要回答問題的內容。

就一場正規馬拉松的舉辦,從前期想法的形成及開始動手實施,你必須有詳細的思維概念,並不是想到什麼就是什麼,無論是線路安排,多少人蔘賽,需要多少志願者,多少資金,多少物料保障等等一系列問題都要形成書面文字,然後去一一落實,並不是你想到哪個方面才去做這個方面的內容準備,當然,最重要的是你首先得能拿到投資贊助這是你能舉辦成馬拉松的前提。

接下來具體說問題,對於安全保障方面至少得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落實:
1.醫療保障,這無非是最重要的,一場沒有醫療保障的馬拉松是難以想像的,就近的一場清遠馬拉松,如果沒有那麼多的醫護人員在場保障,出現一萬多人次的醫療事故是難以想像的。
2.維穩保障,每場馬拉松舉辦完之後都會出現不同的事故問題,行人橫穿賽道,特邀選手被狗絆倒痛失冠軍的新聞不在少類,這不僅僅是保障運動員的安全,更是對運動員一種負責任的態度。
3.志願保障,一場正規的賽事應該是四比一的志願者配備水平,這無疑是對運動員重要的保證。
4.食品保障,主辦方不是簡單的提供食物,還應該確保食物的安全,就比如很多吐槽清遠馬拉松的跑友就說,賽後包裡面的香蕉已爛半截,或是全生。更可怕的是,用香皂代替麵包。

對於補給點的保障更是至關重要,水是生命之源,無疑,補給點設置應該合理,並配備充足的水和水杯以及降溫海綿。
(還有很多東西因為時間原因隨後更上,感謝指教)


安全非常重要 包括交通安全,供水站足夠,還有就是有救護車和醫療人員。

我們這裡供水站是每3公里一個。水是150ML的塑料袋,牙齒咬破來喝,可以馬上喝或者帶在身上 什麼時間想再喝都可以。

南非2000年的89kmComrades同志超馬,當時參加的人突然增加到22000人,組織機構就用了5部直升飛機,幾百倆救護車,救援車和通訊車和警車來救援。當時100多倆車開壞。
那個在終點的救護站是當年世界上最大的臨時醫院。這樣才保證了當年沒有人遇難。

還有就是長跑運動員最大的苦惱是膝蓋疼和小腿抽筋,當時南非所有大學的運動醫療學生都參加志願者為抽筋運動員按摩。這個也是個隱形福利。

總之 如果組織機構是有經驗的長跑安好者,這些的一切都會有人做的。如果組織機構是官僚和沒有經驗的私人公司,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謝謝邀請,簡單說下。

1.賽事主辦方要做好後勤供應,主要是水和葡萄糖水等飲料。
2.參賽選手尤其是業餘選手要量力而行,健康第一位,名次隨緣吧;業餘選手最好能自帶一點功能飲料,以備供水點缺水或間隔太遠。
3.平時加強鍛煉,不要為了參與而盲目去嘗試馬拉松;這畢竟是一項極限運動。


賽事預算充足+權威人士助力規劃+籌備時間充足+借力專業應急團隊+各類培訓組織工作到位+實地綵排演練必不可少+參賽人員引導工作到位。


不小心看到這個問題,淺談一下自己的看法吧。^_^
答主的問題是:一項正規的馬拉松賽事應該包含哪些安全保障和補給設置?
答主說的「正規」,應該是指田協註冊賽事吧。
安全保障:
運動員的安全保障一方面取決於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及比賽心態,一方面取決於舉辦方的賽事組織和後勤服務。
對運動員:
要求運動員報名時上傳半年或一年內的在醫院體檢證明,不合格者拒絕給予報名(審核體檢報告的工作量大,但是可以在這裡刷下一些體檢不合格及偽造體檢報告的跑者)。
對組委會:
1. 根據當地的氣候狀況選擇一年中氣候最適宜的日期舉辦賽事,避開高溫、雷雨、颱風、暴雪、暴雨頻發的季節。賽前多關注氣候變化,隨時刷新動態提醒運動員。
2. 賽道設計時除了能體現城市面貌外,盡量選擇路面平坦寬敞兩側有樹蔭的賽道。
3. 安保人員及義工維護好賽道的安全通暢,尤其路口處,避免行人及車輛突然闖入。
4. 賽道義工鼓勵以醫學院學生、醫生及其他醫護急救常識的人為主,賽事招募不同完賽時間的醫生跑者,沿途義工配備簡單的醫藥品(雲南白藥噴劑、藿香正氣水之類的)。
5. 積極宣傳馬拉松的風險常識,賽事官網、選手手冊、領裝備的場地、賽事起終點、賽道間等都不吝宣傳跑馬風險,提醒選手量力而行,不鼓勵衝刺。
6. 即使第5點都做了,仍然有大量跑友對提醒置若枉然。所以,建議賽道在規劃安排的時候,想辦法把前30+KM的賽道和觀眾之間隔開一定的距離(如深馬、港馬),減少觀眾和拉拉隊的熱情對運動員的刺激。觀眾的熱情對跑者有利有弊。
補給設置:
1. 第5公里後,每2.5公里設置一個補水站,每5公里設置一個功能飲料站。
2. 第15公里後,每5公里設置一個實物補給站(香蕉、無核小水果、巧克力、能量膠等。別整士力架!難吃...),同時放置小塊兒濕海綿擦汗降溫。
3. 第35公里後,一定要儲備多一些功能飲料,避免供不應求的現象發生。
4. 終點完賽包可以發功能飲料+純凈水+香蕉+三明治。

以上僅針對題主說的賽事安全保障和補給設置方面的建議。想到什麼就寫什麼。
辦一場馬拉松賽事要考慮的地方很多,稍有一個不注意,就有可能給運動員帶來很大的不便,引來無盡的謾罵。不是有用心二字就能做好的。:)


天氣炎熱,對於那群奔著想發朋友圈的參賽者來說是非常危險的。比賽組織者應考慮到這一點,把比賽放在溫度較低的天氣里,畢竟越來越多對這項運動並不了解的人參與了進來。


希望莞馬順利


賽事安全,醫療救助,賽事營養補給(包括水),官方兔子,終點的一系列工作人員


身邊朋友一看到我運動時戴著的心率帶就笑個不停,由此就知道國內跑步比賽時發什麼事情都不奇怪了。


推薦閱讀:

你有什麼特別的馬拉松經歷嗎?
在寒冷的天氣里長距離跑步有哪些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如何避免受傷?
參加馬拉松時如何補給能量和鹽分?
有什麼值得推薦的越野跑電影?
大夏天去六盤水跑馬拉松是種怎樣的感受?

TAG:運動 | 馬拉松 | 長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