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積累福報? 惜福惜德是怎樣的?


不妨和大家分享我的經歷。也許會引發你的一些思考。

十年前的我,初次接觸佛教後,有一種觀念一直縈繞在我的心頭,我要修福報,這樣日後生活就會無憂無慮,不會有任何坎坷和困難等待著我,我會成為一個最幸福的人。(真的是好功利,好貪心呢?)

為了積累福報,接下來的九年間,我是如何做的呢?也許曾經的我的身上,很多人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

九年間,每天持兩經一咒;

九年間,每天茹素未間斷;

九年間,遠酒水滴酒未沾;

九年間,有機會便去放生;

九年間,燒香拜服求保佑。

九年間生活的真相如何?為了修這個「所謂的」但我自己卻不知到底為何的福報,我陷入了無盡的枷鎖中,我告訴自己這個不可以做,那個不可以做,不可以享受生活,一定要吃苦才算是修行。在這種思維的影響下,我每天被痛苦環繞。此刻我努力的回憶,九年間甚至於一刻發自內心的微笑我也尋覓不到。自己似乎深深陷入一種牢籠中,與其說自己在修行,倒不如說在畫地為牢更貼切。

我不是在堅持修福報嗎?為什麼生活還會如此痛苦,甚至可以說是被黑暗陰鬱籠罩,看不到半分光明。福報都去哪兒了?我不斷的再問自己,為何愈發地不快樂?為什麼身邊那些沒有任何信仰的人,在生活要遠比我快樂的多,幸福的多呢?為什麼他們可以經常哈哈大笑?而我為什麼喪失了快樂的能力呢?

一年前接觸佛法後,才明白。所有這些形而上的行為,沒有半分意義。很多人聲聲念念的在家人要持五戒,他們口中的五戒,其實根本不是戒律的真正意義,而是說讓你在五個領域要產生分別心,這個行為可以做,那個行為絕對不能做,不是分別心,又是什麼?因為種種的分別心,會讓自己產生無盡的煩惱,做到便欣喜,做不到便自責。得到便高興,得不到便失望。此刻,不妨問問自己,修行這麼些年,你是不是對越來越多的人事物看不慣,是不是自己的分別心越來越重?真的是時候檢討啦!修到最後修成什麼了?修成了挑三揀四,修成了與整個世界對立,修成了他人煩惱的來源,修成了每天苦口苦面痛苦度日。

什麼是戒律的真正含義?是「止貪」,是「駕馭感知」。戒律戒的不是行為,不是讓你否定人生中的某個領域,而是要戒止你在某個領域上的貪心,或者說是你在某個領域上那顆執著的心,降服你那顆對事物攀附滯留、流連忘返、念念不忘、沉迷其中、無法自拔的心,做到收放自如,瀟瀟洒灑、立刻抽離的狀態。

佛法是心地法門,一切從心入手,從來沒有讓你畫地為牢,讓生活失去色彩。福報是什麼?福報就是感受世事的光明面,讓自己獲得快樂的能力。但是如果一個人充斥著分別心和得失心,因為這種對立的思維模式,會使得他患得患失,不斷掙扎於各種對立的觀念間。以自我為中心,滿足心意的際遇出現便欣喜若狂,違背心意的際遇出現便煩惱不堪,終日奔波於去滿足自己主觀「創造」出來的預設觀念。其實人所經歷的一切際遇都是中性,因為緣分不同,每個人的人生的劇情便會不同,會遇到不同的人和事。但一定要清楚,人是大自然的延伸,是萬物互動中的一個組成部份。面對際遇,我們可以盡情經歷,盡情感受。但是感受過後,要懂得駕馭自己的感知,不被感知所束縛,所以一定要打破那種對立的思維模式,用一顆平等心去接納一切,然後學會放下,再去擁抱下一個際遇。人生本就無常,人與人之間的相遇或為緣淺或為緣深,緣淺者擦肩而過,緣深者並肩而行一段路,世人眼中的「悲歡離合」大抵如此。但是要明白的是,每段劇情過後,自己的心不要再惴惴不安,惶惶不可終日,要做的是從這段際遇中汲取養料,反思自身,調整腳步。然後心懷感恩的走向下一段路程。

也就是因為心的不同,同樣的際遇在不同心的作用下產生了不同的感受。有些人可以從中性的際遇中發現光明,感受快樂;有些人卻只能看到黑暗,倍感痛苦。一簞食,一瓢飲,回也不改其樂。但是同樣的經歷,如果放到很多人身上,也許會痛苦不堪。所以與其說你要修福報,不如換種說法,你要培養自己發現世事光明面的能力。當你理解打破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後,你會發現我們腦海中的評判標準,全是自心創造而來,世事其實均屬中性,以不斷生滅變化為表現形式。

明白了這一點,我決定脫下佛教徒的身份,以佛法為指導來生活。這意味著我放逐自己嗎?當然不是,我反而更加認真的對待生活,擁抱生活。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不斷學習去解脫自己的心,去破除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去讓自己的心自在。

告訴大家一個秘密,去真心關懷他人,去不計較任何得失利益的付出,就是破除二元對立思維模式最有效的途徑。什麼是無相布施?有救無類。在這個過程中,你會感受到真正的快樂,這才是一個人最大的福報。快樂不是源於索取,而是源於給予。無需得到什麼,只是靜靜的看著因為你的努力而展現的那些笑臉,你便會無限開心。首先從懂得付出做起。

還有,現在的我會享受生活,會接納生活帶給我的一切際遇。你的生活由你書寫。你生命的光芒也由你點亮。

我會去看沙漠,聽聽沙子的聲音,然後會心一笑。

我會去老子雕像下,靜靜地看一遍雕像下印刻的《道德經》。

我會去迪士尼,尋找自己的童話夢,然後滿面笑容。

我會在街邊一角,被音樂吸引而駐足聆聽,然後開懷大笑。

我會去海邊,看著海鷗,吹著海風,然後笑逐顏開。

讀完我的經歷,請你放下曾經那些固有的觀念和枷鎖,從現在開始,盡情的擁抱生活。面對生活中的一切際遇,請你去經歷,去感受,去調整,然後學會放下。

祝福你,我的朋友~


我發現因果業力似乎被很多佛教徒所曲解,我也曾觀察過大部分的佛教徒積善行德的行為並不是因為發自內心深處的善心,而是為了消除惡業 增加福報 積累功德,相當於給自己一個自欺欺人的心理暗示。
佛祖有曰:凡有所相,皆是虛妄 若以色見我,以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福報 惡報 何嘗不是虛妄的呢,太多地關注外部世界,留著於形形色色的相,怎麼可能具備對事物的洞見,直抵事物的本質核心呢?


這個世界只有一條廣泛適用的真理:因果聯繫 起因與結果 行動與回應

因果聯繫著我們、牽連著我們、指引著我們、推動著我們、約束著我們。
假若全面地看一個人一段時期的所有經歷,看似不同,但卻類似,過去發生的,將來也會發生,過去有的錯誤,將來也會有。無數你看不到正在發生的事情,都有註定的下一步,習慣性的選擇帶來規律可尋的結果,逃不過時間。只有明悟了,發現並正視自己,做出了不一樣的選擇,便離開了這一因果循環,走向下一個,而這個果又是下一個的因。

誦經、打坐、供奉都只是修行的一些形式,真正的修行在於過好自己的每一天,做好自己的本份是最基本的開端。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你每一個選擇和行為都和你的過去,現在,將來息息相關。


勤儉節約是很好的惜福,勤儉節約是我們炎黃子孫的傳統美德,不需要去怎麼樣去修鍊或者要求,這一點大多數人都能夠做得到。

如果說積累福德的話,我們更重要要做一個創造者,奉獻者,不能做一個索取者,創造者,奉獻者很快就會累積起來無量的福報和功德,而索取者只是在消耗福報,在吃老本。創造者,奉獻者就是佛教提到的六度之首,布施波羅蜜。


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人,多換位思考,替人著想。當今社會,漏福的風氣太多了,爭取做到十善業: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惡口,五、不兩舌,六、不妄語,七、不綺語,八、不貪,九、不嗔,十、不痴。


懂得斷舍離,就能擁有源源不盡的福報

《忙中海闊天空》
~慧海法師~

掃地掃地掃心地,
心地不掃空掃地,
人人都把心地掃,
世上無處不凈地。

我開始實行 「斷離舍」的生活方式,是在我即將要搬離舊家時,一位朋友跟我分享的。當時的我,怎麼都不肯相信!哪有這麼簡單的事,就有這般像她所說的神奇效果!?

但,由於福報真的很大,當時既然即將要搬家了,我想,試試也無妨!天哪!從我那小小公寓,竟然可以搬出一大堆的「垃圾」!更令我納悶的是:有些物品,我甚至不曾記得它們是何時進入我世界的!!

看看,當該搬的搬了,該捐的捐了,該送的送了,該丟的丟了,剩下如此寬敞的舊家:

現在,我終於明白了一句我常看到的話語,「我們的內心世界,創造了我們的外在世界」。既然如此,那麼我們的外在世界,就是我們內心世界的鏡子了!

再延伸下去,我們的居住環境,就等於我們的內心世界。房子越乾淨,內心也就越清明。因此,我們在實行「斷舍離」的時候,就是在借假修真!也就是說,藉由持續打掃我們的居住環境,不只房子變乾淨了,我們的人生也肯定將大為好轉。

打掃時,建議可照著下列的順序來進行:

一)開窗通風:家是我們身體的一部分,所以請讓我們的家呼吸新鮮的空氣吧!
二)整理:丟棄用不著的物品
三)清掃:清楚灰塵
四)清潔:刷洗 晶亮
五)整頓:將物品擺放在方便立即使用的位置上

各位朋友,如果我們:
瘦身從未成功、工作不順利、人脈不通暢、人際關係一團糟、學習能力日益衰退、健康常出問題、精神散亂不能集中、目標很難達致。。。

解決的方法,極有可能就是真的如此超級簡單。不需改變風水,不需購買昂貴的配飾,不需大費周章的把家裡的擺設重新安置。就從「斷舍離」、「打掃」開始吧。一天幾秒鐘,甚至幾分鐘的持續不斷清除開始吧!

先嘗試三個月吧。只要持續打掃,便能切身感受到各式各樣的效果。我個人的斷舍離效果,真的很好。什麼效果,就由你自己去體驗吧!重點是:開始!!

一些朋友開始斷舍離時,會遇到扔東西的困惑,不舍,也覺得不環保。我的建議是將對他人有用的物品送人或捐出。比如書籍可以通過新浪的揚帆計劃送給貧困學子,其他對他人有用的物品可以通過yourole(一個斷舍離應用,中文名有肉)送給需要的陌生人。不僅環保,也是積累自己的福報。

最後,愛。祝福。


複次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能住如是勝功德中。有十二種布施妙行。能大利益疾到菩提。菩薩應行檀波羅蜜。何等十二。

一者布施。 能速增長無上菩提功德利故。 菩薩應行檀波羅蜜。
二者布施。 生處富足手中常出無盡寶故。 菩薩應行檀波羅蜜。
三者布施。 隨願得生釋梵天王諸大家故。 菩薩應行檀波羅蜜。
四者布施。 能離一切慳貪心過。棄捨諸有不生願樂故。 菩薩應行檀波羅蜜。
五者布施。 能舍世間貪染縛故。 菩薩應行檀波羅蜜。
六者布施。 出餓鬼門離諸惡趣故。 菩薩應行檀波羅蜜。
七者布施。 離諸世間多人共物。能得菩提不共物故。 菩薩應行檀波羅蜜。
八者布施。 能稱眾生歡喜心故。 菩薩應行檀波羅蜜。
九者布施。 能舍內外行佛行故。 菩薩應行檀波羅蜜。
十者布施。 於諸一切所愛事中。能離縛著垢害心故。 菩薩應行檀波羅蜜。
十一者布施。 行能滿足無上檀波羅蜜故。 菩薩應行檀波羅蜜。
十二者布施。 行能隨如來教所願成就故。 菩薩應行檀波羅蜜。

善男子。是名菩薩摩訶薩十二種修行檀波羅蜜得大利益。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世尊。即以偈頌讚嘆檀波羅蜜。重說偈言
欲求無上道 修行諸功德
破於慳貪心 布施最第一
佛子行舍心 見來乞求者
能生歡喜心 一切無吝惜
國城及妻子 乃至天王位
身肉及手足 頭目諸髓腦
清凈無垢眼 施已心歡喜
如是行舍心 名檀波羅蜜
一切諸如來 滿足諸功德
具勝涅槃道 皆由布施故
是故諸佛子 欲求無上道
常當修舍心 行檀波羅蜜
施能得菩提 不住於世間
是故諸菩薩 常當行舍心
施能斷貧窮 富足七凈財
慳嫉妒心盡 清凈佛菩提
布施能滿足 成就十自在
是故諸如來 讚歎行施福
菩薩見是利 為成波羅蜜
是故修舍心 常施一切物


停止一切負面意識的轉動


眾生畏果,菩薩畏因

活在當下,時時觀照自己每一個念頭,以」諸惡莫作諸善奉行」的態度摒棄損害他人或自己修為的想法。


福報主要靠修出來,而不是靠積累。佛教有專門增加福報的辦法,用佛教的修福報的方法,可以快速增長福報,比被動地靠自己積累福報有效多了。

增加福報的有效辦法是上供下施,就是供養三寶,布施眾生。其中布施分為法布施,財布施和無畏布施三種。放生同時具有以上三種特點。

同時注意上供下施的心態,「忘失菩提心行諸善業,是謂魔業」,心裡不要為了自己而去行善,布施的發心應該是幫助別人而不是為自己增加福報。

惜福,是減少福報的消耗。賺錢本身不會減少福報,花錢不當則會減少福報。花錢享受世間財富和快樂的同時會消耗自己的福報,花錢供養和布施則增加自己的福報。


消滅自我意識就可以成為世界的主人,反之亦然


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作惡,雖惡不罰。。然因果不滅


謝謝~
1.福德分為有漏的和無漏的。用可以充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布施給他人,這樣的福報和功德不如為人金剛經的解釋四句偈,因為後者是無漏的。
2.隨順因果律自然而然行事能積累很多有漏福德。為了積累福德而積累福德的行為,確實跟業的深淺及根的利鈍有關。因為那是一種貪,貪功德跟貪錢一樣。


積累福報就要習慣性做好事
不做壞事

憋瞎放生了
尤其是別放鱷龜巴西龜等等害人害己小動物23333
戴帽象牙佛具不會讓你供出福報來 你購買披著佛祖皮的殘殺產物已經參與了殺害
真這麼喜歡在動物上搞事情可以去當江豚志願者之類的
有的傻逼想供玳瑁愣是掛了一海龜乾屍 我也是666 後來換了個玳瑁 海龜閑置了
這麼有錢這麼想拯救小動物大可以去雇船整治水華
捐錢給正經的小動物愛護公益組織

蚊子蒼蠅小強還是打 滅害蟲還是滅
但是螽斯蝙蝠等小動物誤入家門 別傷害 不必須給頓飯 但是好生送出去還是應該的
不抓蜻蜓蚱蜢給孩子玩 不殺雨天路過的青蛙蛤蟆

別看海豚表演 同時拒絕其它一切動物表演 別抱那些被綁起來的小熊小老虎合影是積德行善的大好事
還能把你身邊的人摁住不看就是更大的福報了

不遺棄寵物
有病要治 要打疫苗 要看情況做合理的絕育處理
養寵之外也要教寵
一定要有時間撿屎
控制吠叫 有必要的話戴上鴨嘴 保護寵物不吃壞肚子 保護他人不被咬

菜市場賣的肉
那不是三凈肉
不要給自己找理由自我解脫
自己饞自己背鍋
要麼就忍著

燒香頭趕早上一波不如燒香心平氣和 心誠 遵守寺院規矩 愛護寺院衛生
朝拜當天不吃肉
霧霾不燒香
這不難吧

不要勸婚勸生勸忍男
尊重年輕一代自己的想法
少管那些不該管的閑事
有這閑工夫行善去

別看那些血漬呼啦的熱鬧
別看那些臟耳朵的八卦熱鬧
有這閑工夫行善去

經文不要被壓
盡量不要污損
抄好的也是如此
要盡量能放高一點穩一點就好了

至少不吃野味不穿皮草
有條件的話也最好不要穿羽絨服和牛仔
不要吃海狗油海狗鞭……都是重金屬 和海豹的冤魂

好好避孕 盡量不要墮胎
這個道理大家都懂
但是作為父母對自己的孩子不責任 不要為了一己所謂積德 讓孩子帶著先天病出生 或者孩子出生得不到應得的優質健全撫養
不要把自己的罪扔給孩子背
孩子會給你現世報的


迷惑。什麼是福報?為什麼會分福禍?修行換福報?這是分別心嗎?是著相么?


金剛經主張無相布施,也就是不為積累功德而布施,為了積功累德而布施是住相布施,住相布施遠遠不如無相布施
因為不為積累功德而布施行善,已經是在善舉中,放下了自己,放下了布施本身,也放下了所接受布施的他人或眾生,這是解脫法而證得空性的很重要的鍛煉,在無相布施中,離真正的空性解脫法其實是很接近的
因此六波羅蜜布施為首,六波羅蜜彼此共生,相互促進,要把六波羅蜜落實在日常生活中
而六波羅蜜中以空性般若波羅蜜最為難懂,但要真正地理解般若波羅蜜,需要在實踐前五種波羅蜜的基礎上才行,前者是根基,也就是世間因緣善法,在實證中感悟,進而領悟般若,真正地落實六波羅蜜,才是真正意義上實踐佛法


如何積累福報? 惜福惜德是怎樣的?

這個世界運轉都是根據因果定律運轉的

種瓜得瓜,種豆得到豆。

你在這個世界裡種了什麼了,就會收穫到什麼。

每一個人能成為什麼樣的人,都是父母種出來的,父母把你培養成醫生,你就會成為一位出色的醫生,父母把你培養成一位會計,你就會成為一位優秀的會計,父母把你這顆種子,培養到大學,你就大學畢業,父母把你這顆種子,培養到小學,就會是小學畢業。

父母把你這一顆種子,怎樣培養就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把你這一顆種子放到美國培訓,長大了就會說英語,把你這一顆種子放到德國培養,長大了就會說德語。

同樣你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一顆種子,做了好事就會得到好的回報(好的果子),做了壞事就會得到壞的回報(壞的果子)。

你幫助了多少人,就會有多少福報。

幫助的人越多,福報就越多。

幫助了一萬人就可以得到一萬人的回報;幫助了十萬人就可以得到十萬人的回報,幫助了百萬、千萬的人就可以得到百萬、千萬人的回報。


放生、供燈、供僧、念佛……都是積累福報的方式。


推薦閱讀:

鬼是穿插在人類中間還是飄在上方?如果是飄著的,他們一般都飄多高?
如何評價血戰鋼鋸嶺中的信仰問題?
如何悟道?
在物理學和生物學可以解釋宇宙起源和人類起源的情況下,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信仰上帝?
圣经和史记有哪些异同?

TAG:命運 | 佛教 | 宗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