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對一的心理諮詢師在中國不是那麼普遍?

題目里措辭太輕 據我了解的情況來看 一對一的心理諮詢師幾乎絕跡
絕跡不是指心理醫生的數量 而是指他們的被需求程度 或者說我們普遍缺乏對「去看心理醫生」這樣一種意識 就我認為這是一種極端的不平衡
需要諮詢心理醫生的人的數量>>真正有意識去付諸行動的人>>心理醫生數量
心理諮詢師在中國不夠平民化 究竟是什麼造成的


第一,價格因素。國內一對一的諮詢師價格很高,在武漢這樣的二線城市需要200+,因為諮詢需要保證穩定頻率,基本上一周一次,很少年輕人可以承受長時間在這方面穩定的支出,相反來驗證,而在高校如果有相關諮詢機構,那麼對校內學生是免費的,這種情況下,在各大211、985高校開學頭幾天,老師的時間都會被預約滿。


第二,效果。醫生在初步接觸的時候是不知道你的問題所在的,一般需要三到四次會面才能比較全面了解一個人,而這時候諮詢者會覺得急躁,覺得沒有效果,很多人對自己的問題是會合理化的,很多時候是要觀察到本質問題所在,而病人不是專業人士,不知道自己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只能講模糊的感覺,有時候醫生要聊一些看起來的「廢話」去側面判斷感覺到底要表達的是什麼。


第三,中國人現階段對心理醫生的認知。就是又貴又忽悠人,而且說出去很沒有面子,怕別人以為自己有病。其實側面說明了很多人受情緒的困擾,但是並沒有機會去真正探索自己的內心。

第一次回答知乎的問題,期待小紅心~


從社會角度來說,人們要先把物質問題解決了,再來說精神上的事情,在中國,很多人還在為物質問題奔波,暫時不用解決精神上的問題。從文化角度來說,中國人比較務實,不太在乎也不太相信這看似虛的東西。另外,中國人並不願意把自己內心最隱秘的東西說給別人聽的。從心理諮詢行業本身來說,在我國,心理諮詢行業還是剛起步,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很多人不相信心理醫生,很多人求醫無門或者由於很多未知因素而卻步。


補充一點: 一對一的諮詢始終繞不過去的就是人力成本。即使在國內外諮詢師收入都不高的前提下,還是不可能便宜到隨便就能用上的程度。最多可以把培訓這一部分單獨拿出來上大課。

即使宗教也不能做到普遍的一對一,雖然他們動員能力比諮詢強太多

和IT技術普遍結合應該可以巨幅降低成本,那時候應該可以普遍化,但不是一對一。大概10到30年吧


什麼叫一對一的心理諮詢師啊?是相對於團體諮詢、家庭治療和聯合諮詢的多人模式的那種還是就是指中國社會心理諮詢師不夠普遍?

如果是前者 我覺得一對一單人的那種並不比其他形式少吧 至少醫院、學校都有設心理諮詢室的 費用來說也不是拋棄一對一的理由(好的家庭治療能達到:800-1000/H 醫院諮詢肯定達不到吧 校園諮詢還免費呢)。

如果是後者的話,就是題主的需要諮詢心理醫生的人的數量>>真正有意識去付諸行動的人>>心理醫生數量。心理學本來就是西方學科,本土化的進程還處於原始階段,更何況心理諮詢這個分支。民眾不了解不信任非常正常,它在道德文化技術上都沒有跟上我大中華的特色和民眾心理,所有的技術基本上都是沿用西方原裝的。日本有個森田療法,就是治療師森田本人根據自身癥狀和治癒過程開發出來的,帶有禪宗道家思想,就對日本人非常好使(現在我們又撿過來了,不知道情況如何)。一個適應民族特性的治療方法,一個普通人聽罷描述會明白會放心會想嘗試,而不是網上搜出諮詢的資料,全是西方的,都只有不明覺厲的份兒。打個比方,如果你小姨子和小姨丈鬧離婚搶孩子,你覺得「我們先找那邊靜下心來談一談,一日夫妻百日恩,大家都是為了孩子好,心平氣和地溝通一下那邊說不定就能回心轉意」和「找律師 上法院 一定能成」,你小姨子會比較傾向於哪一個?這又不是美國人手一個律師協議不成直接上訴,我個人就覺得如果我已經經歷那麼多了我的精力時間情感和金錢都耗不起,還是相信那個共度婚姻熟悉的人是能夠合作的吧(可能有人不同意,但是我說的是大部分情況,諮詢師不就是這樣么,基本上都是信科學有經濟實力的堅持下來了)。或者你覺得有多少美國人會去針灸呢?但是針灸真的挺有效的啊,被治癒的美國人也這麼覺得呢。

還有就是我覺得不是費用的問題,而是民眾認知的性價比問題。有很多人不了解心理諮詢,找諮詢師求助抱著談心傾訴和試一試的心態,這樣一開始就容易對諮詢師產生阻抗心理,人家好容易讓你放鬆消除阻抗,你一拍腦袋,「嗯 沒什麼用 性價比太差 跟感冒吃藥完全不在一個檔次啊」, 走了,諮詢師還能除了勸說你堅持還有別的方法嗎 不讓你走吧 你又會阻抗 覺得諮詢師在拉生意。心理諮詢的確是一個長期的、有療程要求的、要定期回訪防止複發的過程,一般日常的衡量性價比的方法可能不太適用。好的諮詢師,收費標準高,完全是實至名歸的,我個人認為心理諮詢師的確是高危行業,我們家庭治療的老師的價位就很nice,除了教課以外,平常做家庭治療的時候也就一天工作四個小時,進了諮詢室穿一套衣服,出門了換回自己的便裝,讓來訪者感受到尊重和舒適是自然的,更重要的是她工作的時候是要拋棄個人長期建立起來的喜好和觀念的,她要創造另一個身份來提醒:自己穿上這套衣服,開始工作,我就不是我了,我是諮詢師。出門以後我還要做回我自己,我要生活,不要把諮詢室里的東西帶出門。打個比方,你能想像一個自己家庭就被小三破壞還要給你一個小三做諮詢的諮詢師么?當然他可以轉介給別人,因為這可能會觸及自己的底線,但是還有那麼多底線以上的價值觀世界觀的矛盾呢?你不能像在相親等待一個各方面都跟自己契合的來訪者吧?一天四個小時這麼面對下來,還是心理素質和專業素養比較好的了。我就不說還有移情、暴力阻抗和犯罪保密道德矛盾這些風險了。一般越是有經濟實力的人 素質相對高的人,他的問題就越是複雜,因為他面對的社會環境和他自己內部心理系統就不怎麼平民化,所以他就越有需求,越需要技術好的經驗豐富的心理諮詢師給予幫助,現在你還覺得收費太高么?我倒覺得是需求人群和職業難度及風險相互促進抬高了高收入諮詢師的價位。

最後,人老美的醫保裡面應該是包括therapy這一項的誒,我大中華上面給醫保制定政策的都不信這玩意,直到去年還把心理諮詢師考試歸勞動部管(也導致了執證心理諮詢師質量太低,我倒希望大家別去他們那裡諮詢了,真的,賣臭豆腐的大媽好好背書基本上都能過,這倒真的是非常平民化的資格考試,你值得擁有),你就和一直遊走在主流之外的心理諮詢和奮鬥在人民健康二線的諮詢師一起攤手吧


有人心情低落了,你國人民會說:「瞎矯情什麼?」
有人嗜睡症了,你國人民會說:「就是沒有毅力。」
有人愛好比較特殊,你國人民會說:「這個臭傻—/裝—犯。」
有人獨身,你國人民會說:「這個loser。」
有人丁克,你國人民會說:「是不是有什麼毛病?」

如果這些都不能事不關己少嗶嗶,還指望心理諮詢正常發展嗎。


心理諮詢師幫助你走出心理困境。


謝問
哪裡普遍

手機先答

2013年12月27日

2016年5月1日

題主是不是改過題目?

是否普遍要看具體情況,我從2002年開始非正式到2005年持證上崗正式心理諮詢都是一對一為主。
不是一對一的嚴格來說是團體,一般在學校,團建的企業機構組織裡面多些。

系統排列啥的不叫心理諮詢 嚴格說。
一群人喝茶聊天私下分享嚴格說也不叫心理諮詢。


平民化指的是什麼?
誤解心理諮詢等於有精神問題?
抑鬱什麼吃飽了撐的 幹活就好?
我是平民我沒錢,你一對一心理諮詢怎麼能那樣收費?
你這個有沒有實質用處,不諮詢我要生存?


推薦閱讀:

請問表演型人格障礙會出現一些強迫症或者恐懼癥狀況嗎?讀書能克服嗎?
"用心感知"和"用腦思考"有什麼區別?
全面二孩政策即將出台,父母打算要二胎,我應該如何調整心態?
朋友最近迷上了冥想瑜伽,但我覺得他有點走火入魔了,該怎麼辦?
如何用一句話或者一句歌詞形容暗戀?

TAG:心理 | 心理諮詢 | 中國 | 心理諮詢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