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濟學角度來說,比特幣有可能替代黃金嗎?

最近黃金跌得很厲害,有人說跟比特幣的崛起有關。因為比特幣可能不會取代法幣,但卻能取代黃金。從經濟學角度來說,比特幣有可能替代黃金嗎?


這裡說的黃金我認為是指國家的黃金儲備。顯然比特幣做不了鐲子項鏈嘛,而且個人儲藏財富的手段我認為和國家行為高度相關。因此,這個問題我理解為:比特幣有沒有可能代替黃金儲備。

我認為比特幣不可能替代黃金儲備。

個人認為(當然也有人覺得黃金很重要,求同存異不吵架哈),現在的黃金儲備,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歷史遺產,已經和貨幣沒有什麼關係了,貨幣也不再需要黃金來支撐。既然如此,幹嘛找個新東西來代替已經沒必要存在的東西呢?

而且,比特幣是一個數量固定的東西(快挖完了吧?)。如果這玩意成為某種類似貨幣的東西,倒是不用擔心通貨膨脹,因為一定會發生持續的通貨緊縮。通貨緊縮比通貨膨脹更可怕,這個特點也決定了比特幣沒法當貨幣。如果用比特幣衡量債務,負債的人發現債務每天自動上漲,金融市場就沒法搞了。

而且我最奇怪的一點是,比特幣不是號稱遠離政府的自由貨幣嗎?為什麼被盜了會想報警,同時又指望成為黃金儲備,這都是借用政府信用背書的行為呀。


比特幣絕對不能取代黃金,就連取代各國的法定貨幣也不可能。

理由如下:

1.比特幣說到底只是一個數字遊戲,指望一個遊戲的遊戲幣成為統一世界的法定貨幣,這不現實。《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第29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印製、發售代幣票券,以代替人民幣在市場上流通。」因此,目前在市場上傳銷的各種仿比特幣的虛擬貨幣都是數字遊戲(非法的騙局)。

2.貨幣是人類社會的產物。馬克思說過「貨幣天然是金銀」。由於金銀體積小、價值大、便於攜帶;質地均勻、易於分割;耐磨蝕、抗腐蝕、容易保存等自然屬性,使它們天然適合充當貨幣材料。所以,貨幣天然是金銀。

3.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貨幣一定會進化。電子貨幣就是根據一些大資金或者是短時間內進行的交易,因為一些基本貨幣的供應不足,而進行的以電子數據代為交易的形式,電子貨幣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基本的法定貨幣。但是,電子貨幣的流通一定是以國家信用為背書的,而不是某個公司或者某個人發明的數字遊戲。

4.電子貨幣應該僅僅是支付形式的創新,且必須依託法定貨幣才能夠出現的支付模式。而不是說誰都可以來製造貨幣。


謝邀
比特幣肯定不會想要取代黃金,如果那天比特幣取代了黃金,那它就失去了意義了。

我們先說黃金:
在金本位的時代,黃金就是貨幣,貨幣就是黃金。
舉個例子,最開始一英鎊代表的就是 一磅黃金。(1鎊=453.597克) 最初的定義是你拿著一英鎊的貨幣,可以到指定的銀行兌換等量的黃金。可以說作為貨幣的其實就是黃金,政府發行(或者政府授權發行)的任何金錢單位都是以黃金作為標準的。 在金本位的世界裡,你用貨幣買的東西其實都是你用黃金支付的,貨幣只是黃金的一個便利代表品而已。

但是現在的社會早就不是金本位的時代了。 黃金雖然被稱為天然的貨幣,不過它的稀少性和不可再生性實在無法應付日益增長經濟體系。所以它就被石油和政府信譽代替了。這也是我們會有通貨膨脹的原因之一。
現在的黃金已經失去了貨幣的功能(主要是不能成為交易媒介了),完全可以把它看成一種價值儲備物(和各種稀有礦產一樣)。最明顯的例子就是 我們再也無法看到去買某個東西的時候用金子付錢。

而比特幣是一種非政府發行的貨幣。它存在的目的是成為一種交易媒介,最終讓人們用這個交易媒介來衡量實物的價值。 舉個例子 RMB是種交易媒介, 它本身沒有任何價值,只有當它換取某種物品或者服務的時候才有它的價值。 同理比特幣也一種沒有交易行為就沒有任何價值的貨幣。
這就是為什麼比特幣肯定不想取代黃金的原因,作為一種貨幣它怎麼可能願意像黃金一樣失去它的支付性,失去了支付性的比特幣就是一種被淘汰的貨幣。


我一直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地球上存在如此眾多的物種,是什麼因素使得人類脫穎而出成為這個星球上獨一無二的霸主?

有的人說是因為人類會思考,難道其它動物不會思考嗎?


有的人說是因為人類會使用工具,這也不是人類這個生物的獨有現象。事實上很多動物(猩猩,魚類,鳥類)都會創造和使用工具。


還有的人說是因為文字的誕生,確實,文字似乎是人類獨有的行為之一。那麼人類為什麼會需要文字呢?其它動物在家門口用自己爪子在地上的塗畫為什麼沒有進化為文字?

文字的存在顯然是為了人類之間溝通的便利,文字使得人類之間跨越時間,空間的溝通成為可能。但人類的文字能進化到現在這個紛繁複雜的地步可謂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從創造,學習,規範,到普及推廣文字不知傾注了多少代人的心血和汗水。

為了什麼?為了溝通。於是又一個疑問誕生了,為什麼人類如此熱衷於溝通?

動物也有溝通,狗在電線杆上撒尿也是為了和其它同類溝通,為什麼狗沒有在幾萬年的進化中把這種溝通演變為文字?所有動物都有溝通的需求,為什麼它們都停留在聲音,形體動作和標記上,沒有進化出文字?

進化論告訴我們,只有適合生存的技能才能在某個物種上得以保留並不斷發展壯大。雖然文字和語言並不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之一,但自從文字和語言出現後,人類從未試圖過放棄這種技能,而是不斷學習,鞏固,發展。顯然這是對人類進化極其有益的一種技能。

那麼文字和語言的益處在哪裡呢?很多人認為是傳承,但我不這麼想,傳承只是文字和語言帶來的副作用而已。


至少我本人學習語言和文字不是為了把我所有的思想用文字的形式傳給下一代。特別在當前這個科技進步越來越快的時代,上一代的思想和價值觀是否在下一代身上依然適用,我是抱有疑問的。

縱觀人類歷史的整個發展軌跡,加上對經濟學認知的不斷深入,我覺得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商品交換!語言和文字存在的主要益處就是為了讓人類能夠進行更順暢的商品交換。

人類因為從商品交換中獲得了利益,從而加強了對語言和文字的需要,促進了語言和文字的發展。同樣,語言文字的發展也進一步促進了商品交換的規模與深度,最終使人類成為萬物之靈!

這裡的商品是指廣義的商品,包括自然界本就存在的,人類加工生產出來的,勞動力,知識,地位和權力,總之一切可以用來交換的東西,只要雙方願意交換的東西,都是商品。

自願的交換是雙贏的,用自己多餘的換取他人多餘而自己不足的東西。交易雙方都獲得了更多的價值。雖然人類依然保持著自私自利的動物本能,但商品交換使得沒有血緣關係的人類之間進行合作成為可能。正是商品交換的發展使人類慢慢地擺脫弱肉強食和互相掠奪的動物世界。

雖然商品交換對人類是如此重要,但遺憾的是,商品交換的歷史是如此之短以致於還無法在擁有漫長進化史的人類身上形成一種很明顯的本能。

動物本能使人類天生抗拒與他人進行交換,你的商品真的象你說的那麼好嗎?對我來說這麼需要的東西你怎麼會不需要呢?你想從我這裡得到什麼?自從商品交換誕生之後,人類不停地重複上述這些問題。

經濟學告訴我們,商品交換都是有成本的,而最大的成本來自於信任。沒有信任,交易就無法進行,僅靠信任,交易永遠局限在一個小小的地區而無法擴大到整個世界。為了解決信任問題,人類成立了各種各樣的組織,建立了各種各樣的制度甚至暴力機構。但最關鍵的,人類發明了貨幣。

貨幣在商品交換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貨幣使得交易雙方可以迅速明確一件商品的價值。同時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使得交易能在短時間內達成。這些都降低了交易成本,並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陌生人之間互不信任的問題。 只所以說一定程度,是因為貨幣的出現只是交易雙方把對人的信任轉嫁到了對物,也就是對貨幣本身的信任上了。


人們對貨幣的信任來自於哪裡呢?很奇妙,來自於其他人對同一種貨幣的信任。


所以理論上說任何一種商品都可以扮演貨幣的角色,只要它能獲得大多數人的信任。貝殼,石頭都在人類商品交換的歷史中扮演過貨幣的角色。但最終在人類幾千年發展史上佔據統治地位的貨幣卻是黃金。這是偶然嗎?

小學課本上說:"金銀天然不是貨幣,貨幣天然是金銀"。與其說作為貨幣人類為何如此信任黃金和白銀,不如問黃金和白銀作為貨幣是如何取得人類信任的。

首先是很難偽造,容易偽造的貨幣很難獲得他人的信任。黃金的密度和閃閃發光的物理屬性在自然界是獨一無二的,很容易分辨。

其次方便分割,商品有貴賤,你不能指望每次交易都是相同的價格。黃金具備極強的延展性,為整個佛像打造全身的金箔也花費不了多少黃金。

黃金還具有其他諸如便於攜帶,長期儲存不會變質,總量有限,他人很難從自然界免費獲取等特性。

以上總總特性決定了黃金天然合適充當貨幣的角色。所以人類在過去幾千年的歷史中選擇黃金作為主要貨幣並非偶然,而是因為在所有可供選擇的天然貨幣中,黃金是最合適的選擇!

如果你認同上面的話,那麼我們接下來該討論一下比特幣了。

第一還是防偽造,比特幣通過分散式的所有客戶端保存相同一份交易歷史總帳來保證幾乎不會出現偽造及雙重支付的可能。同時所有已經被創造出來的比特幣總量也是公開和透明的。你可以通過各種手段在受信任的第三方平台上查詢自己的交易是否真實有效。

無需專業測量工具和鑒別經驗,從防偽性上講,至少在互聯網上,比特幣絕對優於黃金。因為比特幣本身無法脫離互聯網而存在,因此以下比較均以互聯網存在為前提。

第二可分割性,作為數學貨幣,任何一個比特幣都可以進行無限分割。不需要專業工具,沒有損耗。因此比特幣在可分割性上遠超黃金。

第三便於攜帶,很多人以為比特幣錢包只能存在於電腦,或者其他移動存儲設備中。事實上,比特幣錢包只是一串字元和數字。只要不怕遺忘,你完全可以把這串密碼記在自己腦子裡。只要你能確認不與他人重複,你甚至可以定製一個獨特並容易記憶的密碼作為比特幣錢包,俗稱"腦錢包"。即使不使用腦錢包,使用優盤,比特幣的可攜帶性也遠超黃金。

至於其他長期保存,總量有限等就不再贅言了,請讀者自行分析。只提醒一下,隨著科技的進步,黃金的開採量每年都在遞增。地球上的黃金儲量約為48億噸,地球以外就不知道了。如果你想對黃金有更多的了解,請查閱百度百科對黃金的解讀。

接下來我們談談比特幣「可能」不如黃金的地方。

首先,比特幣無法脫離互聯網而存在。目前情況是確實有很多地區甚至國家沒有被互聯網覆蓋到,但誰也無法否認互聯網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越來越深入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人類越來越離不開互聯網路,這個趨勢只會加強,不會減弱。

道理很簡單,互聯網擴大了人類進行商品交換的範圍,降低了人類進行商品交換的成本。而前面說過,正是商品交換促進了人類的進步,加強了人類的分工協作,並使人類最終成為萬物之靈。和促進文字語言發展的原因一樣,商品交換才是促進互聯網發展的源動力

因此,除非發生人類不可預知的某些來自外太空的因素,互聯網幾乎不可能被人類自己毀滅。

只要互聯網依舊持續健康的發展,即使在互聯網無法覆蓋到的地方,將來也可能會有組織或者機構為了盈利把比特幣用物理的方式體現出來並進行流通。

人們經常談論比特幣不如黃金的第二個缺點是比特幣看不見也摸不著。比特幣的擁有感不強,這其實是一個習慣問題。

如果所有的人都把自己擁有的貨幣自行保管,銀行早就關門了。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貨幣數字化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人們也越來越習慣於使用銀行卡進行交易,特別是大額交易。傳統貨幣只在小額交易中保持一定的優勢。很多公司已經不再以現金形式向員工發放工資和獎金,而使用銀行轉帳。數字貨幣已經表現出逐漸取代實物貨幣的趨勢。特別是在跨國交易領域,實物貨幣根本無法與數字貨幣競爭。

因為貨幣,究其本質,就是一個衡量商品價值的參照物。在描述一個商品時與一個天平或一把尺子所起的作用類似,天平告訴你商品的重量,尺子告訴你商品的大小,而貨幣則告訴你商品的價格。這些都是數字,因此數字才是貨幣的本來面目。而一種無法控制好自身發行數量的貨幣就象一把經常變形的尺子,讓人無法準確衡量一個商品的價值。

如果你會因為ATM機上查詢餘額功能產生的數字感到滿足,你也會因為比特幣軟體上顯示的餘額感到滿足。當然,如果你喜歡實物貨幣的存在感,比特幣ATM機已經出現,你可以存入法幣,比特幣ATM機的廠商會把你存入的法幣在比特幣交易所即時兌換成比特幣並存入你的帳號,當你取款時則進行相反的操作並得到法幣。

事實上,把錢存放在銀行或者其他任何機構里依然是有風險的,一個是利率低於通貨膨脹的貶值風險,一個就是被政府或其他機構凍結和徵用的風險。

在現今社會自己保存實物黃金當成貨幣已經越來越不切實際(裝飾品例外),你依然需要把實物黃金兌換成法幣後才能進行消費。你還需要考慮在自己家中存放實物黃金的安全問題。而數字化的紙黃金更不靠譜,那些發行紙黃金的機構可能跟本沒有相應數量的實物黃金對紙黃金進行背書。你買到的所謂紙黃金可能真的只是一個數字。

只要你能做好相應的安全工作,僅僅是不要忘記密碼和離線保存好你的比特幣錢包。比起實物黃金和實物貨幣,不需要第三方,自己親自保存比特幣其實並不是一個很困難的選擇。 從這方面說,比特幣能帶給你更多的擁有感。


另一個人們普遍關注的就是法律問題,先問大家一個問題:「黃金在我國是合法貨幣嗎?


如果只憑感覺,很多人會回答說:是的。不好意思,回答錯誤,我國唯一合法貨幣是人民幣。事實上,共和國成立之初曾經禁止民間私下收藏和交易黃金,這條禁令直到2000年左右才逐漸放開。第一家黃金交易所是在2002年上海成立的。現在雖然沒有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金銀管理條例》已經廢止)禁止人們投資和擁有黃金,如果你認為沒有禁止就代表合法的話,那麼投資和擁有比特幣現在也是合法的。


如果我國的貨幣法依然規定,唯一合法貨幣是人民幣,那麼可以預見,和黃金一樣,即使未來國家象儲備黃金一樣,開始儲備比特幣,比特幣也永遠不會成為我國的合法貨幣。在法律地位這一點上,黃金和比特幣是相同的。


最後總結:事實上從貨幣的各個角度分析,比特幣都具備超越黃金的表現。如果你同意人們總是會選擇那個在他可選範圍內表現最好的貨幣,那麼選擇比特幣並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我建議你在看很多「磚家」批判比特幣的文章時作一件事:把「比特幣」三個字替換成「黃金」。


如果文章依然能夠很通順的讀下來,並且滿篇荒謬,你會發現所謂的「磚家」,不過如此。


電子商務正在把貨幣逐漸虛擬化,但並不是完全性的,比特幣作為未來總量固定存量逐漸增加的一種虛擬貨幣一定程度上來說,有一定的符合貨幣工具的性能,但是,由於消費是必須的,是社會流動的活力,貨幣就必須保值或者貶值,基本不能升值,不然阻礙消費欲,所以經濟發展必須增發貨幣,所以長期來看比特幣的總量固定違背這個需求,短期來看,挖掘速度導致存量的增加能否匹配當年的世界經濟情況,都是難當主流貨幣大任的致命缺陷。快速升值的東西註定不能取代長期主流貨幣。不然坐等升值的收益遠大於投資和勞動,沒人消費,貨幣無法流通,世界秩序就完蛋了。---以上意在駁斥無政府自由主義者對比特幣作為貨幣的價值的言論和炒作。比特幣,一言以概之,這玩意是日本學者搞出來的一個略有創新的東西,然後被無政府主義者狂熱追捧,然後被別有用心之輩故意炒作以圖套現,不然他們的賬面爆富就不是真正的暴富。其實這玩意的開發算是一個小創新,可惜太不完善了,總量固定是它最大的優點也是它最大的缺點,優點在於是一種保證,缺點在於不符合經濟發展規律,重點是人們信不信政府,很多人一廂情願的不信政府,但他們不知道,出於事物流動變化規律的影響,所有東西都必須人為操作沒有絕對保證,這才是政府存在的意義,某屆政府可能不好,但政府這玩意還是得存在。


bitcoin 與其它貨幣不是取代、對立的關係,隨著自身的發展應該可以成為人類社會中另外一種貨幣


謝邀。
我覺得比特幣和黃金還是有很大區別吧。黃金和鑽石一樣,屬於實際上沒什麼用處(當然也不是一點兒用沒有)卻稀少的物品(當然二者的實際價格差別還是挺大的)。比特幣雖然目測因為數量固定所以貌似可以防止通脹,但是很多功能比特幣貌似還做不到,所以現在說比特幣能替代黃金確實有點兒早。不過事物總是發展的,誰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呢?


你們以為就只有比特幣一種電子貨幣嗎?相同原理演算法的電子幣海了去了,什麼萊特幣、無限幣、夸克幣、澤塔幣、元寶幣、銀通幣,林林總總,目前全世界發行有上百種數字貨幣,全部都有代替性,而且都有莊家在囤積這些貨幣,那些鼓吹投資比特幣的,你們就接盤去吧。


個人覺得,比特幣和黃金確實更加接近一些(當然這是作為貨幣來說的)。只要人類排除對於虛擬物的桎梏,比特幣取代黃金是沒有任何問題的(當然,這得等比特幣脫離初期的波動之後,或者說」淘金熱「)。

當然,一個重要的問題是,為什麼未來社會我們還需要另一種」黃金「呢?為什麼要期望一種不斷升值的貨幣呢?


謝邀。從個人角度看 我覺得不可能取代,彭博周刊上程實的一篇專欄《比特幣和Imagine》很好闡述了比特幣的實質,有興趣可以看一下。


我認為是不可以的。首先我想了解你所說的黃金是指通貨的意思,還是指的是黃金本身這種稀缺物品。
先說黃金作為金本位的時候,黃金等同於貨幣,就是你可以拿黃金直接買東西,但是自從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之後,可以說美元才是硬通貨,也就是說黃金不能直接買東西了。另外,如果了解貨幣的作用的話,你就會發現比特幣是不能和貨幣相比了。
另外就是說把比特幣當做黃金一樣的貴金屬看待是可以的,我簡單的認為這就是一種炒作,一種物品因為稀缺而受到追捧,和收藏品的原理是相似的。它就像之前發行的五元幣紀念流通幣一樣,五元幣是流通幣,也就意味著和五個一元錢一樣花,雖然有很多人不認識。但是由於稀缺這個五元幣的價值就被炒到了很高。我想這個情況應該和比特幣是相似的,區別在於一個是真實的,一個是虛擬的,一個是國家承認的,一個是不承認的。
我說話比較亂,大體是這個意思。


比特幣、黃金和法幣間變換的經濟關係

By Bluford Putnam and Erik Norland 轉自CME Group 芝商所

貨幣的兩大職能之間有著內在的矛盾。作為貯藏手段比較出色的貨幣,如黃金和比特幣,往往不是很好的流通媒介。同樣,作為流通手段比較出色的貨幣,如世界各地使用的法幣,作為貯藏手段的職能則不那麼可靠。一種貨幣是更加偏向於擔當流通手段職能,還是更加偏向於擔當貯藏手段職能,影響著其作為支付手段(包括記賬單位和延期支付工具)的可用性。

供給的稀缺性與貯藏手段

作為貯藏手段,許多投資者認為黃金是不二之選,在這方面,近來比特幣也越發受到青睞。自1971年以來,黃金已經從35美元/盎司升值到1,300美元/盎司(截至撰稿日期),漲幅超過3,500%。比特幣的漲幅更加可觀。2010年7月19日,比特幣僅值0.08美元。而本文撰稿之時,比特幣的價格已經上漲到5,300美元/枚,七年漲幅超過6,000,000%。確實令人嘆為觀止!

圖1:黃金和比特幣都是極好的貯藏手段

對於黃金和比特幣是否真的具有貯藏手段的職能,人們存在一些爭議。以法幣計算,比如美元,黃金和比特幣至少並非毫無風險。過去12個月,黃金的年化標準差達12%。1980年至1998年間,黃金也曾回撤70%。儘管如此,較之比特幣,黃金依舊相形見絀。比特幣持幣者在過去12個月經歷了60%的年化標準差,過往更是承受過令人膽戰心驚的175%的年化風險(圖2)。此外,在其短暫的歷史中,比特幣已經出現過93%和84%的回撤(圖3)。

如此大幅的回撤聽起來有些難以理喻,但即便在回撤幅度較大的市場上,也不乏有投資者配置資金。比如,美國股票市場。該市場在1929年和1933年間回撤89%,直到1954年才收復失地。此後,美國股票市場還在1973-1974年、2000-2002年以及2007年10月至2009年3月,分別經歷過47%、50%和60%的回撤。原油價格目前已經較2008年的高點下降67%。當然,它們之間的不同點是,沒幾個人會把股票和原油當做貯藏手段。相反,投資者把它們視為風險較大的投資品

圖2:以美元計算,作為貯藏手段的黃金和比特幣並非毫無風險

圖3:93%的回撤算不算大?

不管多麼震蕩,黃金和比特幣能夠被視為貯藏手段的理由很簡單:它們的貨幣供給不會在某天快速增加,甚至如比特幣這樣根本不會增加。黃金和比特幣的貨幣增長速度都由採礦產出決定。過去半個世紀,新開採的金礦供給為現有已開採黃金儲備的1.1%-2.4%(圖4),而黃金價格會與採礦的供給增長呈負相關。這樣的增長速度遠低於美元和信貸的貨幣供給。即便在2008年經濟危機前的14年中,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衡量金融體系中貨幣量的手段之一)每年的增長速度也達5.6%。2008年秋以來,這一速度每年提高近20%。

比特幣這樣的加密貨幣在貨幣供給的增加方面有特別具體的流程——憑藉技術進行採礦,且設有許多限制條件。就比特幣而言,大部分「採礦」活動發生在中國。嚴格的貨幣供給規則意味著,如果需求增加,價格就會飛漲。實際情況正是如此。一些市場觀察者,比如經濟學家及諾貝爾獎得主羅伯特·席勒(Robert Shiller),認為比特幣價格的快速上漲類似一場金融泡沫。但席勒也指出,從他的視角看,黃金5000年來一直處於泡沫之中。

2009年,比特幣剛剛出現時,其採礦供給以爆發性的速度增長。今年這一速度可能會放緩到4.2%左右,並在2020年以後下降到每年2%以下。到2140年左右,最後一枚比特幣將被采出,使比特幣的總量達到2,100萬(圖5)。比特幣市場已經預料到這種情況的發生,因此這一數字貨幣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牛市。這與黃金形成對比,每年進入市場的9,400萬盎司的新供給對金價構成壓制。

圖4:黃金價格與採礦供給呈現負相關

圖5:比特幣演算法將在2100萬達到理論上限

儘管比特幣給持幣者帶來了超乎尋常(儘管相當震蕩)的巨大回報,其本身價值之低(即便以5,800美元/枚計算)令人訝異。如果我們假設到2140年世界上將有2,100萬枚比特幣,這意味著它們的總計現有價值將為1,200億美元。這一金額雖說不容小覷,但與現有已開採的近50億盎司黃金以現價計算的超過6萬億美元的總價值相比,可謂不值一提。此外,2017年全世界的金礦預計產出9,400萬盎司的黃金,以市價計算價值近1,200億美元,與比特幣最終的理論總價值相當。我們沒有邏輯根據認為比特幣應該與黃金具有同等的價值,如果那樣的話,比特幣的價格應該是28.5萬美元,也就是當前市價的45倍。但人們仍然不禁會想:雖然漲幅已達6,000,000%,比特幣是否仍舊被極大地低估了呢?

比特幣、黃金和法幣的需求和監管

雖然黃金和比特幣的供給均來自採礦者,但需求驅動因素卻有很大差異。黃金主要作為珠寶和儲藏在金庫中的替代貨幣為人們所需要,但它們不產生利息。因此,利率預期上升時,金價往往下跌,反之亦然。

與之相反,比特幣的需求常被認為來自洗錢、避稅和避開跨境資金轉移的監管。人們的動機是比特幣交易往往極難追蹤,但又異常安全。比特幣和加密貨幣的支持者可能會說,加密貨幣被用於犯罪的名聲可能並不屬實。畢竟,法幣的現金才是世界各地的犯罪組織和避稅者多有使用的工具。

讓我們來參考一點歷史資料。1990年代末歐元引入之初,歐洲包括東歐的非法藥品和洗錢交易,經常以大面值的德國馬克紙幣進行。歐元出現後,人們需要上交德國馬克換取歐元。由此產生的意外後果是大面值的美元紙幣填補了德國馬克留下的缺口。這種由德國馬克向美元的轉變甚至在這一過渡時期導致歐元兌美元貶值。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流通在外的1萬億左右的美元紙幣約有一半留存在美國以外。藥品走私商和洗錢者不幸地看到,數字化革命不僅大大減少了使用紙幣的需要,更讓隱蔽地使用紙幣變得不再容易。酒吧、餐館、乾洗店都不再是現金交易的理想場所。可以說,這為加密貨幣成為一種安全但難以追蹤的交易手段創造了市場機會。

世界各地的監管機構、徵稅機構、央行等可能會加大力度整治數字貨幣的非法使用,特別是隨著它們開始在全球經濟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美國監管機構已經開始行動。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已對數字貨幣欺詐案例發起指控。中國已經開始約束使用加密貨幣將資金轉移到國外的行為。

監管機構也在著手將加密貨幣平台納入主流金融體系。例如,2017年7月,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批准了新的衍生品清算機構,並許可該機構作為掉期合約執行機構從事活動。根據許可,新的衍生品清算機構將有權為完全擔保的數字貨幣掉期(如比特幣等)提供清算服務。許多其他國家也在鼓勵將加密貨幣用於合法貿易,如日本和韓國。

一些加密貨幣平台開始針對活躍用戶開展了解客戶(KYC)和反洗錢方面的盡職調查,從而滿足一系列監管測試的要求,讓業務模式向主流靠攏。

此外,我們應當認識到監管並不意味著加密貨幣的終結,而僅意味著加密貨幣的使用動機最終將更趨於合法活動。目前,世界各地對於加密貨幣的監管都還在探索和變化中。

流通手段和通脹的好處

儘管不乏震蕩,黃金可以算是不錯的貯藏手段,但幾乎沒人還把黃金作為流通手段。你最後一次聽說有人用金幣買食品、衣服、房屋或是汽車是什麼時候呢?黃金作為流通手段的問題顯而易見:如果你覺得它未來會更值錢,那你現在為什麼要用掉它呢?這個問題對於比特幣和其它加密貨幣也適用。如果你在2017年6月用20枚比特幣買了一輛4萬美元的汽車,隨後看到同樣的20枚比特幣在今年10月價值已接近10萬美元,你會不會後悔用掉它們?

基本上,大部分交易都在以央行創造的法幣進行。這些貨幣往往在長期會貶值,不僅像我們所看到的,相對黃金和比特幣貶值,還會相對消費價格指數所代表的一籃子商品貶值。一些法幣的貶值較為緩慢,一些則可能十分快速。這種貶值正是它們的有用之處。如果沒有對於通脹的恐慌,持幣者就會傾向於貯藏貨幣而非使用貨幣。貯藏貨幣會壓抑經濟增長,引發經濟不穩定。日元是一種在過去幾十年持續通縮的法幣,它很能說明問題。通縮並沒有讓日元成為一種貯藏手段,而是引發了經濟的持續低迷。

同樣,黃金和白銀都是過去廣泛使用的貨幣,但它們都帶來了不太理想的經濟後果。除了黃金推崇者筆下的金本位的輝煌歷史外,金本位制下的經濟現實實際上相當黯淡。在金本位的束縛下,美國經濟的波動性極大(圖6),且多次經歷經濟衰退:1873-1879年、1884年、1893-1898年、1907年、1920年以及1930年代的大蕭條。1877年至1933年間,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沒收了黃金,將美元從21美元/盎司黃金貶值到35美元/盎司黃金。此時雖然科技進步迅猛,但人均GDP增長僅為每年1%。

羅斯福新政大獲成功。1933年至1939年間,實際人均GDP每年增長6.8%,而到二戰期間,這一由法幣資助的龐大政府開支項目讓上述增長率加速到10%以上,可謂是羅斯福新政的升級版。戰後,在美元與黃金實行固定匯率制的布雷頓森林體系下,1945年至1971年的實際人均GDP增長為1.3%。時任的尼克松總統決定徹底放棄黃金,讓美元與黃金遵循浮動匯率。浮動匯率制是個艱難的轉變。但是,儘管經濟在1970年代經歷震蕩,2008年經歷大蕭條,自尼克松放棄金匯兌本位制改為浮動制後,美國實際人均GDP增長平均達到每年1.7%(圖7)。

圖6:金本位帶來極大的經濟波動性

圖7:金本位期間實際人均收入增長也低於常規水平

記賬單位和延期支付工具

如果貨幣極為動蕩,則很難使用它作為記賬工具。雖然美元會在長期相對消費品和服務貶值,但它的優點是貶值的速度十分穩定。相反,以黃金或比特幣計算的話,消費價格就會過於震蕩,導致用它們任何一個作為作為記賬單位都會很困難(圖8)。此外,用它們任何一個作為延期支付工具也會極有風險。

圖8:以美元、黃金和比特幣計算的消費價格

除了震蕩以外,以黃金和比特幣計算,消費價格的通縮也會非常強烈。自1999年12月以來,消費價格以美元計算上漲44%,但以黃金計算下降64%。以比特幣計算,自2010年底以來,消費價格下降99.98%。想像一下,如果人們曾以黃金或比特幣借款,他們將會面臨怎樣的經濟災難。償還貸款將成為幾乎不可能的事。因此,由於貨幣供給增長不足且存在長期通縮,比特幣或黃金都不可能被用於延期支付。

法幣的魅力就在這裡。央行可以視需要的程度創造更多貨幣。此外,法幣可以支付利息,而長期利息可以讓投資者在今天能夠貼現未來的現金流,形成流動性、促成貿易,潤滑經濟運轉的齒輪。可以說,法幣的通脹是經濟引擎的潤滑油。這是否意味著法幣以及創造法幣的央行就無可指責呢?並不是。他們可能創造過少的信貸增長(美國在1930年代初或日本在1990年代的情況),也可能創造過多的通脹(美國和歐洲在1970年代的情況)或超級通脹(德國在1923年或委內瑞拉、辛巴威今天的情況)。與取決於採礦供給的金本位及比特幣不同,央行有可能創造出保持經濟增長所需的恰到好處的貨幣量。

並且,如果法幣的持幣者將貨幣放入銀行系統或債券市場等支付利息的場所,以及股票市場這樣可能實現價值增長的地方,則他們也不一定會損失價值。儘管利息可能低於通脹率,就像1970年代和2008年以來的情況一樣,但儲戶大多數能夠泰然面對通脹。長期而言,法幣只有被以現金、支票或其他無息賬戶的形式貯藏起來不用才會貶值。

貨幣作為延期支付工具的能力解釋了為什麼即便在貴金屬本位制下也會出現很多通脹。是的,你沒看錯,就是通脹。金本位制和銀本位制不僅沒能防止通脹,還需要不時進行貨幣貶值才能讓經濟系統順暢運行。舉例來說,在尤利烏斯和奧古斯都·凱撒期間,羅馬便士中含有4盎司銀。250年後,到三世紀末,同樣的銀幣中的含銀量僅為過去的2%,也就是說其價值僅為1/50。這聽起來像是個嚴重的貶值,但這帶來的是1.6%左右的年化平均通脹率,與今天央行的通脹目標差不多。羅馬的金屬貨幣制度只有在貶值貨幣的前提下才能運行。

羅馬貶值貴金屬貨幣的經驗開啟了未來歐洲貨幣貶值的先河。歐洲幾乎每一個國家都做過富蘭克林·羅斯福在1933年所作的事情:他們通過貶值貨幣解決經濟危機(圖9)。有時,還清債務的唯一辦法,無論公債還是私債,都是用較借款時貶值的貨幣進行清償。這就是黃金和比特幣作為貨幣的最大弱點。它們是貯藏工具,但貯藏是通縮性的,而通縮不利經濟穩定。

圖9:現在源於過去——貨幣貶值簡史

比特幣的未來

那麼,比特幣是否會再漲5,000%或更多,直至這一貨幣的存量價值與全球黃金的存量價值相當呢?簡單的回答是我們不知道。事物的價值取決於人們願意為其支付多少金錢,未來的人們將願意花多少錢持有比特幣難以預測。話雖如此,貴金屬在一點上確實給了我們啟發,這點可能限制比特幣在未來的漲幅。

就像黃金不是唯一的貴金屬一樣,比特幣也不是唯一的數字貨幣。正如我們之前所討論的,黃金與黃金開採量呈負相關。事實上,黃金也與白銀開採量成負相關。因此,白銀產量的激增會限制黃金的價格,反之亦然(圖10)。

同樣,其它數字貨幣的存在可能限制比特幣的上升空間。以太坊、零幣(Zcash)、達世幣(dash)、瑞波幣(Ripple)、門羅幣(Monero)等會像白銀以及鉑金、鈀金(程度稍低)與黃金競爭一樣與比特幣競爭。這將在比特幣再漲個10倍或100倍之前,限制比特幣的價值。

圖10:黃金和白銀與彼此的採礦供給呈現負相關

事實上,就在過去兩年,全球已經推出超過1,000種數字貨幣。可以說,它們的出現正在限制比特幣的漲幅,比特幣的價格漲幅事實上已經放緩,至少按百分比計算已經放緩。甚至比特幣自己也出現了分裂(「分叉」),變為比特幣、比特幣現金和比特幣黃金,原因是用戶群體在原鏈基礎創造新鏈時產生分歧。

雖說如此,還有兩件事有利於比特幣的繼續成功:網路效應和政府的監管。就像Facebook、LinkedIn和一些其他網站或APP在社交網路圈中佔據主導地位一樣,比特幣和以太坊等現有電子貨幣可能繼續主導這一領域,理由很簡單它們擁有很大的用戶群體,這些用戶接受這些貨幣。谷歌試圖進軍社交媒體領域,成為與Facebook勢均力敵的力量,但Google+反響並不熱烈,因為用戶群體已經在使用Facebook的平台(儘管Google在其他領域的業務仍舊紅紅火火)。同樣的網路效應可能讓比特幣具有優勢。如果有很大的用戶群體接受比特幣,他們就會不情願轉移到其他地方,除非另一種新的貨幣真正有競爭力,而不只是模仿品。

美元的情況不也一樣嗎?讓美元成為世界儲備貨幣的不僅是美國的體量(世界人口的4%和經濟的五分之一)以及軍事力量,還有一種網路效應:世界各地的人們都在外匯交易中使用美元。一旦足夠多的人願意使用美元,它就開始主導世界的流動性,成為首要的全球儲備貨幣。

近來,各國政府開始整治數字貨幣交易,比如中國,或至少開始像監管股票的首次公開發行一樣監管首次代幣發行(ICO)。ICO監管在限制新貨幣的創造的同時,也無意地限制了貨幣的競爭,提升了比特幣和以太坊等現有貨幣的地位。自由主義者總是可以合理地指責政府的監管提高了進入壁壘,形成了對現有參與者的保護。對於這點,加密貨幣也不會例外。

另一方面,監管也可能促進新貨幣的出現,它們將不再具有比特幣的主要屬性和缺點——漸進式的固定貨幣供給,同時還具有合法性。取代法幣作為流通手段的電子貨幣不能有固定的供給。事實上,央行,比如美聯儲,甚至可能創造自己的加密貨幣,而其目的將是促進經濟增長。這種貨幣很可能需要穩定的貨幣供給增長,且貨幣供給的增長最好可以與經濟需求相匹配,而不是某些演算法的硬性和數學化的約束。與此同時,比特幣可能繼續扮演一種純粹的電子加密黃金的角色:人們眼中的貯藏工具,雖然波動性較大但可能逐漸降低。

基本預判:

  • 貯藏手段和流通手段職能之間存在內在矛盾
  • 雖然不穩定,但黃金和比特幣是極好的貯藏手段
  • 黃金和比特幣升值是因為採礦供給增長緩慢
  • 法幣作為流通手段更為現實,因為它們會貶值,而貶值會鼓勵持幣者使用貨幣購買商品和服務
  • 作為貯藏手段的價值太高會鼓勵人們貯藏貨幣,進而導致通縮和經濟不穩定性
  • 它們不是好的記賬單位和延期支付工具

風險警示: 期貨、遠期匯率協議、期權和差價合約(OTC 交易)是槓桿產品,存在較高的風險,可能會導致虧損您的投入本金,可能並不適合每個人。請確認您完全了解這些產品交易涉及的風險,不要投入超出您的損失承受範圍的資金。
比特幣期貨是個不錯的做空工具和槓桿工具,然而參與門檻還是挺高的,按照當前的價格,交易一手比特幣,保證金CBOE需要7000美元左右、CME需要35000美元。除了比特幣期貨工具外,有部分外匯平台提供差價合約工具,也可以達到期貨工具的做空和槓桿效果,然而參與門檻低,最低交易單位0.01比特幣,更適合散戶參與。比如這些平台,提供的比特幣差價合約,槓桿在2倍到10倍之間:
嘉盛:FOREX.com
AVA:http://www.avatrade.cn/?tag=67230
易信:easyMarkets.com(可以交易比特幣差價合約)


知乎首答,不請自來。

比特幣和黃金的相同點:
1 數量有限,不容易自行生產/複製/獲得。
2 可交易,存在交易所

不同點:
1 人類社會本能是認同黃金價值的,從童話中就有體現黃金價值的故事。而比特幣。。
2 黃金實物容易被小偷偷,比特幣可能被地球另一邊的黑客偷。
3 黃金實物只要有空間,就能存放,但是庫存是要花錢的。比特幣必須要保持有互聯網(=電腦們+電纜+電力供應),不能線下交易,同時需要足夠多的礦工保證不能有51%攻擊的可能性。
4 黃金交易費用不會比fiat高,而比特幣在飽和之後必須額外支付交易費用僱傭礦工。這對於流通性是很大的阻礙
5 比特幣交易具有隱私性,黃金交易如果是偷偷摸摸在廢棄工廠進行,勉強也能有隱私性

比特幣目前和以後的主要價值體現在對隱私的保護,但主要用戶恐怕還是那些黑市交易者和需要銷贓的犯罪集團,正是因為第四個不同點

很反感那些「比特幣至少能取代15%黃金,估價太低了快買吧」的廣告。估計都是想要找接盤俠的陰謀


先說結論,不能。

先說明一下,比特幣不等於數字貨幣,數字貨幣也不等於比特幣。

馬克思叔叔說過,貨幣天然是黃金。
貨幣是幫助人們完成交易的媒介,價值儲藏的載體,甚至計價的單位。

在歷史上,金本位的出現也是因為黃金最適合擔任這三個職能。


比特幣在部分經濟活動里擔任貨幣的角色。但比特幣不是理想的貨幣。
比特幣供給給定,隨著需求增加,其相對價格會上升,持有比特幣的人有過強窖藏之動機,影響其充當「交易媒介」的功能。
比特幣數量過少,不能夠擔負這麼多經濟交易的需要。有了「炒」這個概念的出現,其相對價格波動過大,充當記值單位,也不及格,不利於經濟交易活動順暢地完成。

從這個意義上,比特幣無法成為通貨,在於無法形成有效的央行貨幣政策和穩定的幣值。


一些承認比特幣合法的國家,其實是將比特幣放在特定平台交易的,且嚴格管制,其性質與證券相似,並不是以「貨幣」形式存在的。

至於數字貨幣特有的優點,要想發揮其作用,會基於現有的相對穩定的貨幣體系進行改革。
橫空出世的幣種會引起較大動蕩,所以不被政策允許。


如果黃金不是擁有一些天然的缺點,比如不方便攜帶,不安全,鑄幣成本高,無法精確和較為容易細分,現在還有紙幣的事兒么?

由此參考比特幣。


不可能,比特幣相比於黃金最大的硬傷就是容易山寨(注意是山寨不是造假)
一種容易被山寨的存在怎麼可能成為硬通貨?
黃金的話除了白銀勉勉強強之外你還能找到其它替代物么?而比特幣之外各種山寨幣多了去了


會。

只要世界大戰沒有爆發,外星人沒有佔領地球(?ω?)


如果有一天,突然發現史無前例的巨大金礦,或者一顆巨型金隕石來到地球,或者外星文明給我們送來很多黃金,或者科技進步到可以輕易合成黃金。當這一天到來的時候,比特幣是不是應該取代黃金呢?


不太可能!除非有一天比特幣成為報保值貨幣,而且不易發生改變,且被世界統一接受,這樣還會有點機會!比特幣國外_行情不過就最近的資訊看的,不太可能!


暫時,額,不可能。


推薦閱讀:

中國的比特幣交易從防止洗錢的角度都有哪些監管難點?

TAG:虛擬貨幣 | 經濟 | 貨幣 | 比特幣Bitco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