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石料理有何特色?

比較想了解相關具體的文化內容,有拓展更好。


懷石料理(kaiseki)起源於佛教發展於茶道成型於日本的室町時代,最初只是茶會中在飲茶前由茶主提供給茶客們的簡單飯菜,但後來隨著發展融入了會席料理與本膳料理的特點,逐漸地懷石料理不再只是飲茶前用來果腹的餐食,而是成為日本食文化的一個頂峰,融匯了藝術、景象、禪意等諸多的日本傳統文化。
懷石料理不同於會席料理的地方在於,懷石宴席中都會根據季節的變化而創造出一個用餐主題,這個主題不單單體現在季節(旬)上,也包括各種傳統的節日、祭典等等,如三月三的雛祭(女兒節)、五月五的端陽(男兒節)、七月七的七夕(乞巧節)、七月十五的盂蘭盆(中元節)、八月十五的月見(中秋節)等等。以這些節日為主題加上運用時令當季的各種食材,使懷石料理本身變成了四季的縮影,它提醒人們現在正處於什麼時刻,都有哪些值得你去關注與欣賞的美好事物,這便是如今的懷石料理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
懷石料理中的菜肴以充分體現出季節感為主題,這雖然聽上去簡單但實則頗具難度,因為每一道菜肴都要體現出「表」與「里」的複雜關係,如果這種手法在廚師手中充分得到發揮,那麼所製作出的菜肴則會在美味的同時附有靈性。比如二月份懷石料理中的一道湯餚「合鴨真薯薄冰仕立て」 ,選用鴨裡脊肉剁碎成肉糜然後製作成鴨丸,搭配上煮熟的蕪菁薄片與雕刻成梅花形狀的胡蘿蔔和白蘿蔔,再淋上熱氣騰騰的昆布柴魚高湯,雖然看似普通但卻將二月份的景緻盡收眼底。鴨肉為冬季的食材之一其每年十二月至二月最為豐腴肥美,而蕪菁則與白蘿蔔相同為日本冬季不可缺少的越冬蔬菜,將這二者相結合就著重體現出季節之味(日語為旬の味),這就是懷石料理菜肴中所謂的「表」,意思是只要用眼睛看到就能明白其寓意的事物。而削得薄如蟬翼的蕪菁薄片,與雕刻成梅花形狀的胡蘿蔔和白蘿蔔,則暗指此時天氣轉暖初春將至,水面上浮冰開裂地面上梅花爭艷的景緻,這種由各種食材創造出微縮景觀的方式,就是懷石料理中所謂的「里」,意思是需要用心去細細思考回味才能領悟到其中含義的事物。
而在平凡中見不凡也是懷石料理的菜肴,所要向食客們傳遞的一個重要的中心思想,如果菜肴華而不實那麼將會比其貌不揚更可怕,因為菜肴本身還是需要用舌頭去感受,就好比上面所說的「表」與「里」一樣,菜肴的外相是「表」而味道則是「里」,二者既可以遙相呼應相輔相成,也可以存在差距構成驚喜,這也要看廚師的技術與思考。比如八月份懷石料理中的一道煮菜「賀茂茄子揚げ出し「,乍看上去它似乎很簡單浸泡在高湯中的炸茄子簡單樸素,但其實若要製作得好並非易事,去皮的茄子在油炸時火候一定要掌握好,火弱了茄子容易浸油口感油膩,火大了茄子容易變色色澤焦黑,只有烹調方法恰到好處才能保留住茄子鮮艷清爽的嫩黃色與淡綠色,以及柔軟多汁清新怡人的口感。而作為搭配的煮蝦丸與炸小芋頭和燒辣椒,則是在體現自己特點的同時襯托出主角的長處,蝦丸富有彈性的口感與小芋頭的綿密軟糯形成對比,而小芋頭綿密軟糯則與茄子的多汁鮮甜形成差距,彼此之間的反差將每一種食材特點充分發揮,使得看似普通的菜肴卻能夠給食客留下深刻的印象,這要比令人驚艷的美麗外表更實際。
」關於懷石料理的精髓與內涵,僅靠三言兩語是無法完全表達的,所以需要你自己親自去體驗和感悟,而現如今在日本,提供懷石料理的餐廳可謂鱗次櫛比,但它們對於菜肴的展現卻是各有千秋,或者是大同小異甚至於差距懸殊,作為食客的我們也可以在欣賞品嘗菜肴的同時,感受到廚師本身的實力與資質,以及他對於懷石料理這個詞的理解與構思。


推薦閱讀:

資料里常說的川菜「小河幫」的怪異體現在哪?
小龍蝦到底好吃在哪兒?
《夢粱錄》中有哪些關茶館的記載?
中國各地的人早餐時都喜歡吃什麼?
中餐的幾大重要菜系都有哪些經典的食譜書?

TAG:日本 | 日本文化 | 烹飪 | 飲食 | 飲食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