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手術由業務不熟練的實習醫生完成,造成患者額外的痛苦這樣的事?

看到這個有感:


首先,目前沒有幾個手術是可以交給實習醫生去獨立完成的,上級醫生肯把清創縫合這樣的小手術交給實習醫生去獨立完成,而自己僅僅是在一邊指導,就已經是天大的恩賜了。而再大點的手術,實習醫生上台也只能是充當助手的角色,手術的質量由主刀負全責。當然,如果是很常規的手術,上級醫生對某位實習醫生操作水平很了解,可能會放給他來做主刀,自己做助手。這種情況,就是上級醫生帶實習醫生手術,那麼手術的質量也是由上級醫生負全責的。就是說,如果實習醫生真的出現失誤,最終被問責的也是他的上級,因為上級醫生有義務發現問題並且指出問題解決問題。所以,只要是有上級醫生在場的情況下,實習醫生是不用負任何責任的,所有責任都應該由他的上級來承擔。
原因很簡單,絕大多數的實習醫生還沒有執業醫師證。但是,實習醫生是有權利在上級醫生指導下參與臨床工作的,這個權利是執業醫師法賦予的,不是非法行醫。

手術大多數是有麻醉的,所以,一般不存在造成額外痛苦的事情。而且,實習醫生做手術,旁邊肯定會有上級醫生,所以手術質量也是不用擔心的。
有些有創操作,比如各種穿刺,可能就是由操作醫生直接打局麻,沒有另外的麻醉醫生。即使是這樣,一般也不會造成很大的額外痛苦,其實就是打針痛的那一下。更多的痛苦,是患者得知自己的操作是實習醫生做的,覺得自己被練手了,而出現的心理上的痛苦。如果是這種情況,我得說,只能由患者去承擔,沒有什麼補救。
醫學畢竟是依賴經驗的學科,尤其外科系統。再牛逼的大醫生,也一定是從稚嫩的實習醫生做起的,沒有誰不經過訓練一生下來就能開得一手好刀。在國外,很多公立醫院就是年輕醫生練手的聖地,因為這裡病源多,機會多。而且,公立醫院裡患者付出的費用低,所以也就只能接受由年輕醫生練手的現實。如果不想被練手,希望得到經驗豐富的大醫生的服務,那麼你可以選擇去他們的私人診所,當然,費用上要貴得多。
而國內是公立醫院壟斷,要想獲得最好的醫療服務,只能選擇大的公立醫院。同時,公立醫院又負責年輕醫生的培養,又要為年輕醫生提供練手的機會。於是國外可以通過價格直接區分的醫療服務等級,在國內就變得複雜了。一些常規的手術,大醫生能做,小醫生也能做,你希望由大醫生來醫治,那麼就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有的情況,就是送紅包來選擇醫生(這個紅包不能確保手術成功,而只是選擇醫生的成本)。但是,很多情況下,醫生是不會收你這個紅包的,你要想讓醫生收下,還得再托上關係,就是還需要有人際關係的成本。當然,如果你的人際關係成本足夠高了,不送紅包也成。如果你什麼成本都不付,那麼就應該等待安排,輪到哪個算哪個,這就是命了。
所以,像問題說明裡提到由實習醫生縫合,覺得自己遭了很大罪,這種現象很正常,沒法解決,只能自己承受。

最後,說一下我的第一次臨床有創操作,是給一位肝硬化的大伯抽腹水。我之前的操作,除了屍體解剖,在活物上操作,只有實驗課給同學采血驗血型,和給兔子做闌尾切除手術,而且手術結束以後兔子還死了。所以,那次操作之前很緊張。那位大伯知道我是一個實習生,但是對我非常友好,從我打局麻開始,就在鼓勵我,不停的說沒事沒事,不疼不疼。我當時雖然手很穩,但是腿抖的不行,就抽了個腹水,出了一身的汗。好在整個過程很順利。那次操作之後,我的自信心也明顯增強了。
我說這件事,是想表達一下我對那位大伯的感激,由衷的感激。他讓我感覺很多患者真的是很無私,很善良。我們上解剖課,要向屍體默哀表示敬意,我想,我們更應該向那些曾經甘願給我們練手的患者表示感激和敬意。那次操作之後,有次去獻血,抽血的是個實習護士,當她第一針戳進流血不暢時,我告訴她沒事沒事,下次就好了。因為當時作為一個實習醫生,我知道,每個人都是需要成長的。


首先,實習醫生不可能主刀,不要把「不熟練的醫師」都歸為「實習醫生」,這個有天壤之別;
其他意義我不說了,說下我在德國這邊的一點點經歷吧:
德國的抽血等侵入性操作都是理論上應該由醫師完成的(說理論是因為護士很多時候就攬了。德國也沒傳說中那麼嚴謹和雞毛)
所以抽血打針,這個基本是醫師的最基礎操作,帶我們的醫師會想辦法鼓勵我們嘗試。
有幾位,都是實在血管不好找,我不好意思抽,讓老師幫忙,但病人們都說:沒關係,來練吧,我不怕疼。
一位同事同樣作為實習醫生更是在相同處境下聽到了病人口中說出這樣的話:
社會有義務幫助年輕醫師進步。

我不想扯啥素質差距,其實本質也不在素質上。
我相信,如果醫療全報(即使每個月要交不菲的保險),我們眼中醫師看起來應該沒有現在這麼猙獰和猥瑣,需要時刻提防吧?
想起北大醫院的事情,實習醫生跟著上台拉了下勾也被當做把柄鬧翻天……

再扯遠點,一直覺得,所謂醫患矛盾,其實根子上是人和錢的矛盾


虛歲18歲那年,我覺得自己已經是一個男人了,掛了上高中以來的第一次水(也就是打吊針或者打點滴)
一個剛入職的護士給我扎針,我肉多血管細,連著三針都沒扎中,護士長很惱火的過來要替她,我堅持要小護士給我扎,第五針終於成功。

也許我將來也會遇到像我這樣的人


講一下我的一件個人就醫經歷吧,不過不是手術,而是牙齒正畸。

我每月去就診一次。我的主治醫師是一位專家,帶研究生。大部分時間由他親自為我動手操作(主要是把金屬絲拆下,更換新的,彎到適宜的弧度,再裝上)。也有時候,他會告訴他的研究生,該換哪種型號的金屬絲,及相關注意事項,然後由研究生來動手操作。

有一次,學生為我裝上金屬絲,我回到家後,漸漸感覺口腔內部金屬絲末端處開始疼,並且諸天愈來愈疼。再後來,發展到一張嘴就會疼,吃飯說話就更疼。我自己對著鏡子,感覺金屬絲扎在了肉里,但因為位置實在太靠內,無法完全看清楚。我就這麼一天天捱到了下一次去就診。

那次就診是主治醫師親自操作的,他取金屬絲的時候,震驚了,據他描述他的學生操作出問題,金屬絲的弧度沒調整好,置入後會漸漸移向一端,逐漸插入肉里,是相對很長的一截。所幸沒有什麼不良後果,只是讓我受了不少痛苦。而金屬絲既然已經取出,我的痛苦不再存在,我並沒追究。我也知道學生需要這樣的練手,才能成長。

說了這麼多。最後大抵想表達這麼些意思:

1、對於主治醫師,希望您讓實習醫生上手操作的時候,對實習醫生負責的同時,也要對患者負責,儘可能減小患者的痛苦。以我的經歷為例,如果我的主治醫師能在一邊查看,及時指出學生的錯誤,教學生將鐵絲彎成適當的弧度,在學生增長經驗的同時,也能完全避免我的痛苦。不同於打針的痛苦、抽腹水的痛苦,有些痛苦用些心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2、對於實習醫生,希望您在動手操作之前,盡量確保自己的業務達到儘可能的嫻熟,若有問題,及時請教經驗豐富的醫生。都說「不恥下問」,更何況不是「下問」呢。

3、對於患者,希望您能尊重、理解實習醫生們。而如果遇到像我那樣的狀況,建議您考慮到實習醫生操作可能不熟練的情況,儘快複診,能提早減輕自己的一些痛苦。


忍不住來答。

關於實習醫生,其實是雙向的。

「你願不願意為了以後你兒子,孫子看病有技術高超,操作熟練的好醫生而付出目前相應的犧牲?」

完畢,歡迎來辯。


曾經也作為患者,我也被實習生修過牙,也被不熟練的扎過針,就在被修牙、被扎針的過程中,我想過,如果現在出了情況怎麼辦?自己給出的答案是:讓他繼續。

補一例,我女朋友有一天肚子疼去校醫院看,考慮胃炎,幾小時後送某三甲醫院診斷闌尾炎。我的專業本身就是這個方向上的,我知道,雖然當時校醫院沒有做出闌尾炎的診斷,那是因為當時的條件是沒法確定是闌尾炎的。誤診?人也時也命也。


1、作為一個實習醫生,我承認我自己的操作水平的確比上級大夫差的很遠,操作中很可能給病人帶來額外的痛苦。

2、病人去醫院看病,肯定不太願意讓技術水平差的醫生進行操作。這都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

3、但是醫生這個工作的確有特殊性——某個操作就算你在模擬人或者動物身上練了很多遍,第一次在真人身上操作的時候一樣會手抖。這個「拿病人練習」的步驟是根本無法避免的。

4、所以這個問題並沒有解決辦法。每個經驗豐富的老主任都是從手心冒汗的菜鳥一步步成長起來的,病人受到的那些「額外的痛苦」都是免費給大夫升級的經驗值。

5、我非常感謝那些允許我給他們做操作的病人,感謝他們容忍了我那些兩針也沒抽出來的血氣和縫的不那麼完美的皮。


看到不少朋友說國外如何如何的好,我這裡來說說自己的見解。當然 ,我這裡有些偏題。
國外的培養,也著重在考證之後的輪轉,過程很複雜,也只是因為那些人要去大醫院當專科醫生。
如果只是一個全科醫生或者是家庭醫生——非醫學專業畢業後,去考醫學院,前兩年在學校讀書,後兩年進醫院實習(這一部分和國內一流醫學院培養沒什麼區別,只不過國內是後三年,高能預警這時候美國的實習生就要開始上手了)。
這四年里有兩次考試,然後就可以申請執照了,大約是畢業一年後考試(你看,國內還是5年本科畢業一年後才能考試)。
然後住院醫師規陪,各專業住院醫生培訓時間不盡相同,如普通外科是5年,婦產科是4年,而內科通常3年,但全科醫生,暨家庭醫生(family practice)只需要2年(恩,國內醫學院本科畢業的醫生要當住院醫當五年呢,國內現在也在完善住院醫師規陪制度),期間美國不少手術都是主治帶著住院醫師做(國內不少都是住院醫師看著主治甚至教授做,少數是主治或者教授帶著住院醫師做)。
然後如果只當全科醫生(這裡基本相當於國內小醫院的醫生)培訓完兩年就可以考全科醫師資格考試,於是就單獨行醫了(國內基本上縣級以上的醫院,醫學生畢業後兩年就是個蛋,還必須接受上級的指導,不能單獨行醫)。
如果要想當專科醫生(相當於國內的大醫院醫生),如前所說不同科室培訓年限不同(其實國內也一樣,例如心外科,一個醫生真要想自己主刀一台手術,大約是在當上主治以後再過上一些年頭,每個醫院規定不一樣,某些心外科規定某些手術只有主任能主刀,或者必須主任在場指導),然後參加專科醫學考試——注意:所有人都可以參加,成功了可以增加名氣。失敗了就是不能當專科醫生,還是可以當全科的——然後就進入專科培訓階段(這裡就相當於國內的定科,這一點我承認國內做得不足,定科相對來說早了點)。
國內培訓模式,欠缺的地方是不成體系,各搞各的,但並不代表不嚴格,謝謝。但是國內最值得詬病的是基層醫療,某些診所的水平簡直不堪入目!還有就是患者「立即控制癥狀就是神醫」的奇葩思想和某些醫生「有咳止咳,有痛鎮痛」的奇葩舉動交相呼應,成為了國內醫學的一個奇蹟!
另外,就我所見,談談中美醫療水平。老美醫術真的高超?我只能說就聽他們扯吧。
老美掌握了先進技術,這點不可否認,不少新技術、新葯都是老美來的,但是醫學的關鍵還是人啊。我們做學術交流的時候,請過老美知名專家來做手術,簡直不敢看,一如美劇那麼粗獷豪放。老美就不濫用抗生素了?我們有人經歷過,一全科醫生二話不說,連個血常規都沒,就開了幾盒抗生素,很久了都淪為笑談(你看,哪兒都有老鼠屎,不是么)。


我是一個大四的醫學生,目前正處於見習階段,馬上就要進入臨床實習,我從實習醫生的角度,說一下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吧,如果有什麼說的不恰當的,請各位批評指正。


關於第一個問題,我覺得這的確是一個很大的矛盾。作為一個病人,在生病的時候,身體和心理都是很脆弱的(前幾天剛剛腸胃炎,這是我的切身的感受o(TヘTo) !),如果再遇到一個實習醫生,其實是很難信任他的。拿我自己的想法,也不希望是研究生師姐們給我看病,有時候教授們隨便說一句也覺得比師姐們認真檢查要值得信賴(師姐們對不起……),所以我覺得,想要找最有經驗、操作最熟練的醫生為自己診治這是再合理不過的訴求。可是,作為一個實習醫生,我其實是希望能夠在實習的時候有更多練習的機會,課本上學的再紮實,模擬病人身上做的再熟練,到了實際操作的時候還是會不一樣的,為了更熟練的掌握一門技能,可以說多練習是唯一途徑。而且,在病人身上操作之前,我們都會先在模擬人和同學身上練習,至少在我們醫院,不會有那種完全什麼都不懂上來就做的情況出現,「被練手」沒有想像的那麼可怕。


其實,在越大的醫院裡面實習醫生想要獲得這樣所謂「練手」的機會其實是很少的,老師們每天門診量巨大,在病房也是連軸轉,能多教我們兩三點臨床經驗,就覺得是遇到好老師了,自己動手的機會基本上是可遇不可求的,如果是外科,實習生能跟台拉鉤就已經是很幸福了,還要被護士嫌棄這兒那兒要注意無菌,多少次盡職盡責的拉鉤才能換來一次縫針的機會呀,說起來都是淚。(不過下面醫院也不排除實習生可以參與的情況,聽學長說過,但是這種情況發生的幾率不多,是足以學長用來跟學妹吹牛的一件事????(?Д`)ヽ。)

我們見習實習的時候,大部分情況都會徵求病人的意見,遇到願意理解並配合的病人,我們都會發自內心的感謝他們,如果病人非常抗拒,我們也都理解他們的心情,從來不會強要求的。至於題目中提到的有什麼解決辦法,國外的方法其實就很好,有知友已經在前面提到了,但是我們都知道「中國國情」這東西不允許呀。

至於第二個問題,這個就基本可以等價於大醫院擠破頭小醫院門可羅雀這個問題了,我覺得這個問題分析的文章已經有很多了,我還是覺得有一句話是對的,如果,病人沒有錯,醫生沒有錯,醫院沒有錯,所有人都沒有錯,矛盾發生了,那應該是制度的問題,但是這個問題就深了,我自認為沒有可以說清楚的能力。


第三個問題,我覺得這個情形還不算少見,我昨天上課剛剛聽到了一個病例,一個發熱查因的病人一直住在傳染科,各種治療不能退燒,各種會診找不到病因,過了半個月病人終於出現了新癥狀——「牙疼」,請口腔科會診把那顆牙拔了,第二天就退燒了很快就出院了。

現在醫療系統裡面分科十分詳細,而且有著越來越詳細的趨勢,這個現象在別的學科肯定也是有的,要深入研究就難做到全面這個我相信大家也可以理解,目前的解決途徑也就是,在自己解決不了的時候,小醫生是要請上級醫生的指示的,自己科室解決不了是要請其他相關科室會診的,但是,所有的醫生接診的時候一般都是要先考慮自己科室的疾病的,比如:腹痛的話一個消化內科的醫生不可能先考慮婦科的疾病吧,當然鑒別診斷也是要做的,可是,我們先考慮X再鑒別Y和先考慮Y再鑒別X,得出的結論未必是一樣的,可是,對病人來說「真相只有一個」呀,這種由分科帶出的「失誤」通過技術水平的提高可以減少但是誰敢說消滅呢。而且有時候,人體這個系統太奇妙甚至奇葩,病因總是千奇百怪,要做到所有病都看對,這個恐怕是不可能的

(越是在學醫的這條路上走下去,就會感到自己越無力,其實太多的病治不好,太多的病找不到原因,有些時候是個人能力有限,有些時候真的是現在的醫療技術的限制,當然這個感慨就有些跑題了。)

這第三個問題說到底,也是很難解決的,再妙手仁心的專家也有力之不逮,我們這些醫生能做的只有儘可能的「求真求確必邃必專」罷了。

最後說些別的,其實好多老師和同學的抱怨我現在聽太多了也有些反感,現在的醫療環境雖不算好,但是也還不到不能生存的程度,公正的待遇當然要尋求,但是,這種不公正的待遇,並不只有我們醫生在遭遇著,老師會被誤解誤人子弟,公務員會被誤解貪污受賄,記者會被誤解虛假報道,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不易,我始終覺得抱怨除了提高自己的怨氣沒有別的作用。而且,作為醫生我們很多時候是有責任的,不能說我累,我忙不過來,都是制度的錯,我不能履行職責就是情有可原的,我想這不能理直氣壯,雖然自己很努力了有時候會覺得有些冤枉,但是工作就是工作,做的不好就是應該承擔責任。既然選擇了現在的路,便只顧風雨兼程吧。


最最後,感謝那些能夠體諒我們的病人,病人永遠是我們最好的老師。


本人在醫院期間還沒見過讓實習醫生主刀的情況,一般的小手術,主刀醫生做完了讓實習生給縫合一下都是天大的恩賜了,絕大多數情況實習醫生負責拉鉤和術後換藥的。而就是這樣的小事,很多時候也輪不到實習生,科室里的進修醫生就給做了~
當然,也不排除就有醫生膽兒大讓實習醫生主刀的,這又另說。


作為一個剛剛結束實習工作的口腔醫學生 真的很感謝願意讓我做治療的病人 很多病人甚至成了朋友 (可能因為我喜歡在操作間斷和病人聊天 )
不可否認的是 實習醫生相對於醫生來說 經驗是不足 但是我們接受的是規範教育,但是很多老醫生就不一定了哦(針對我了解的口腔科) 而且引用我的一位帶教老師的話 「服務態度最好的是誰?一定是實習醫生」 而且實習醫生都會有帶教老師的,帶教老師會指導,會監督。要說,現在某種程度上帶教老師比病人還緊張。
我們的婦產科老師曾經講過這麼一個例子,她曾經帶幾個實習生進產房觀摩,但是產婦的媽媽看到了,堅決不給她們進去,說實習生怎麼能進去。我們老師和她講道理,大媽還是不讓,我們老師一把火上來了的說,她那時候就回了一句,看你們家20年後生孩子還有誰能給接生,你的孫子生病了還有誰看。不過那個大媽還是沒讓進。事實就是這樣,任你風吹雨打,我自巋然不動。
我媽媽曾經在我大三的時候需要手術治療,碰掉了實習護士給她打點滴,也是打了幾次沒有戳中,但是我媽媽說,沒關係,我給你們練習一下,我女兒以後也要實習。所以,也謝謝媽媽


如果從一開始沒有病人肯給實習醫生"練手"的話,那麼以後實習生也不可能成為義務熟練的醫生了。
念眼科的時候做的第一台小手術是翼狀胬肉,老師在旁邊看著,一般這種手術她半小時搞定。我呢?做了三個小時。一台手術下來汗流浹背的。眼科器械是顯微的,稍微動一點,顯微鏡下看就差十萬八千里,於是手指和腰都僵得不行。後來病人複查和拆線,我都特別的盡心儘力。看著她一天天好起來,真的超有成就感!
後來的第二台、第三台…到第五台胬肉手術的時候我四十五分鐘就可以做完啦。而且做的很乾凈。
我也很謝謝第一個病人,如果不是她,我也根本沒有機會去總結經驗,建立信心,給下一個病人服務吧。

出國在臨床實習那會兒,醫院貼著牌子:這裡是教學醫院,有教學活動請您配合。大多數病人也的確很配合而且很客氣?
之前在國內都是護士抽血,英國都是醫生抽的,於是我和同學在互相摸索著在對方胳膊上狠扎幾針之後上陣了。因為脖子上掛的就是實習生的牌子,病人一看就知道,我們抽血之前也一定會說清楚我們是實習醫生,但基本給50個人抽可能有1個會不願意吧。
有次遇到一個老奶奶,腹瀉脫水的厲害,血管都塌塌的,我扎了三針都抽不出來,她看我內疚得快要哭了,還安慰我說,別急,你總要練練的,是不是?
然後第四針就抽到血了?
還有插尿管,下胃管這些,說實話都是在國外臨床短短几個月時間學會的,因為病人很少拒絕。後來回國後基本沒有機會做了。病人越不讓,自己也越不敢。英國NHS做免費的宮頸癌篩查,我們留學生也有份,去了以後也是醫生帶著實習同學做的。
我自己生病打吊瓶的,護士mm也有幾次要打兩、三針的時候,我都會說:沒事兒,我血管不好扎。
所以說句實話,可能被練手對自己的好處沒那麼大,就當自己是在造福後面的病人,和自己的下一代吧。拒絕其實也沒問題的。


先附加幾個先決條件,1 由於收入與風險,成長周期長及名聲差等條件,最優秀的年輕人進入醫學院校的比例很低 2 由於上面對醫院和醫學院投入較少 導致醫學院校普遍經費不足,好的醫學院有兔子有狗讓你練手,據我幾個來自一本以下的朋友介紹,連兔子都沒碰過,情況很普遍 3 人體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當前的科學尚未發展到能夠研究清楚大部分疾病及機理,也沒發展到可以治療大部分疾病

根據以上,回答你的問題,第一個問題,你的意思應該是怎麼做才能讓實習生在進入臨床前擁有較完整的操作能力,進入臨床後不是練手而是在教授的指導下使操作更加完美,對否?解決的方案很簡單,加大對醫學院校的投入,包括師資力量和物質投入。實行起來很艱難,具體就不說了,請自行腦補

第二個問題,你應該問的是既然好醫院患者這麼多,為何不擴大規模,引進更多醫務人員,保證治療質量。擴大規模需要錢,上面對醫院的補貼很少,雖然你看到醫院收入很多,但整個醫院的運行需要消耗大量的資金,醫護人員、後勤及管理人員的工資,儀器的維護費用、耗材的墊資,醫療儀器的更新換代,全是錢,收入多,利潤並不多,所以很多好醫院在擴大規模的時候都是貸款,其實這都好解決,對不,錢能解決的問題都不算問題,問題是擴大規模後哪來的足夠的醫務人員?好醫院都要碩士以上學歷,還得是好學校的碩士以上,你去算一下排名前二十的醫學院校每年的碩博生加起來有多少就知道了,解決方法很簡單,先是擴大整個醫學教育體系的容量(在保證質量的情況下),但實行起來嘛,單單就怎麼增加優秀的師生資源就是一個很長期的正反饋過程

第三個問題,你老丈人的情況可以分為兩種可能,第一種是前面的人看出來了,但沒確診,這種情況其實跟個人性格有關,我在呼吸內科實習的時候,帶我的教授每個病人的疾病都是什麼什麼可能,什麼什麼待查,醫學上的確診金標準是病理,打個比方,你鼻塞,喉嚨痛,前兩天睡覺的時候沒蓋好被子,如果你是我好基友,我會說你感冒了,睡好吃好一周就好了,如果你來看我門診,我會說,可能是病毒引起的感冒,不過我也不確定,你先吃點緩解鼻塞頭痛的葯試試,我如果在你的診斷上寫上上呼吸道感染,也只是猜測,真正的標準是在你的上呼吸道找到大量繁殖的病毒並且上呼吸道的表皮符合病毒感染的表現,而你後面碰到的醫生,可能只是比較直爽所以確診。第二種可能是前面的人沒看出來,不過恕我直言,如果同一醫院的同一級別醫生,皮膚科看你丈人的病應該更加專業,他們除了考慮最常見的疾病,還要考慮少見的疾病,而別的科室一般只了解皮膚科最常見的疾病,就好比你的感冒,外人一聽啊鼻塞、頭暈、喉嚨痛,想啥啊,肯定是感冒啊,作為專科的醫生,他就要鑒別是上呼吸道還是下呼吸道,是病毒性還是細菌性、還是支原體、衣原體等等,他有個最優的考慮,但沒有證據排除別的可能性,所以不會亂給你診斷。這個事兒說到底還是一個醫療環境的問題,同理,你是我的好基友,我說你感冒說錯了,延誤你治療,事態加重,你會怎麼樣,你只會想下次還是去看醫生,不要聽朋友的;如果是醫生呢,你可能用刀砍他的心都有了,所以出於保護自己的想法,現在的診斷在沒有病理前,都是什麼什麼可能,什麼什麼待查,解決方法很簡單,改善醫療環境,重建醫患信任,至於實行嘛,移風易俗的事兒,你自個兒琢磨下多少年吧。

說這麼多,並不是為醫生洗地,目前中國總體的醫療水平並不是很高,而大部分醫生的專業能力也不如先進國家的同行(你讓一個發展中國家跟發達國家比,怎麼比);其次呢環境又不好,本來就只有七分能力,怕出事兒更是只敢使出五分力,以上,希望能從一個醫學生的角度給你帶來一些幫助


樓上諸位說的都很在理,哪個醫生手下沒幾個病人練手?即使是做到了教授級別偶爾也碰到新的疾病自己不認識也得抓抓瞎。但是我覺得各位最重要的一點沒有說到。
以國外參照,有一個總體的描述就是分了公立私立,公立醫院承擔普及型的醫療,或者稱為排隊醫療,價廉,主要是幾個教授帶著一群學生,臨床科研教學一把抓。私立醫院承擔服務,對公立的醫院不滿意或者想要更好的醫療服務,那就去私立,不過貴很多而且多半不在醫保範圍內。
同樣的,醫生在這裡,最開始基本都在公立醫院學習,見習,實習,輪轉培訓各科。之後畢業了之後,或者考慮繼續留在公立,向著教授職稱努力。另一方面,如果想賺錢,那麼就會在有了足夠的醫療技術、能力和經驗後去到私立,或者自行開業。因此,私立醫院的醫療,包括了服務態度和醫生的經驗什麼的,一般是普遍比公立醫院要好的。
在這裡,容許我用服務業的一些概念來進行解讀,當然醫療和服務業中間有非常大的差別,不過在這個道理上,我覺得是共通的
這裡面背後就隱含著一個重要的概念,服務業的定價機制。簡單來說,你想要好的服務,那就要出更高的價格。如果你不願意出高的價格,那麼你就只能有普通的服務了。因此在國外,很普遍的是,你願意花多的錢,私立會很歡迎你,整個醫療服務讓你無可挑剔。如果經濟上有困難,那麼你就只能慢慢在公立醫院排隊,接受實習醫生的處置了(當然實習醫生搞不定他們會向上轉)
那中國的問題就出在這個體制上。。中國現在的三級醫院分診亂的一塌糊塗大家都往大醫院跑,因為大醫院病人多設備先進技術好信譽有保證(最後一點是被莆田害的),小醫院門可羅雀,導致了強者更強弱者恆弱。但是大醫院裡面又被政策法規限定了,不能自主定價要按照物價局的來,於是乎在他們的規定下人力真是不值錢,我一個普通醫生新診挂號7塊錢,隔壁專家號12塊錢。。。那肯定是誰都想找專家看啦,5塊錢坎坎過個早而已,誰在乎。。
所以,在這裡,公立醫院的定價策略不合理。個人提出一點想法。譬如公立醫院設定一個基數價格,病人過來都按照基數價格看病。但是如果是病人點名想要找專家看病,行,但是專家的挂號費貴很多,而且看病加收50%的治療費。同樣的,如果病人願意給實習醫生看病,免挂號費而且治療費減免50%,這樣才能起到市場調節的作用啊,無形的大手會處理這一切的。
同樣的,要緩解看病難的問題,依然要依靠三級診療制度,解決大醫院擠破頭而小醫院門可羅雀的情形。首先肯定要規範市場,莆田的和無證的通通的趕出去先,之後依然分三級診療,鼓勵人們有病先去社區醫院看,規範社區網點。之後社區搞不定的他們再往上級醫院轉診。如果病人想直接去大醫院也可以,非轉診的病人治療費加收100%就可。不過我估計這一點很難施行,畢竟中國太多所謂的聰明人了。。包括了「聰明"的病人和同樣"聰明"的莆田人。。。(個人以為,中國醫療環境的現狀莆田是元兇,其徹底的把病人都趕到了大醫院)
至於看病貴?抱歉。。我覺得看病真心便宜。。你試過在國外一個感冒開了倆葯十分鐘搞定沒查血沒拍片還收了俺1000毛爺爺咩。。。哎,中國看病太便宜才是要解決的問題。。
所以,其實這個亂象是很正常的,是屬於政治的手壓縮了高端醫療的定價,高端醫療壓迫低端。。各位談到的沒有實習醫生的練手就沒有大醫生,其實只是這種行為的一個結果,而不是原因或者充分條件。在價格幾乎相同的情況下,正常人肯定優先選擇高質量的服務或者商品,這才是正常人的抉擇。
當然,臨床上總有那麼一些人,又想不花錢又想治得好。。這部分人不在討論範圍之內。。。


我也是忍不住想說說,實習的時候第一個臨床操作就是測血糖,很簡單很簡單的操作,可是當時愣是一針下去沒見血,羞愧,難過,可是幸好對方是個很和善和善的老大爺,不僅沒有怪我,還告訴我怎麼扎容易出血,本來我想第二針就換師姐做的,可是大爺還有她老伴都鼓勵我,後來我就越來越好了,後來每次見到他們真是發自內心的感激他們~~
我要申明:如果老師肯放手讓下面的醫生做這種操作肯定是有把握的情況下,他不可能會讓他的患者冒著很大的風險,請相信我,這絕對是是最最基本的職業素養,患者的康復更是所有醫生的追求,可是醫學就是這樣一個特殊的教學過程,再熟練再厲害的專家都是從小菜鳥做起的


沒辦法,教學醫院有權利有義務,只能讓您擔著了。您也可以認準我一個醫生看,讓您感受下我業務成長、手勢日趨純熟的過程。(呵呵,說笑了,還是少在醫院見吧!)


記得第一次給人拔牙齒,後面的大牙,比較有難度,帶教老師讓我來 , 我自己是有點膽怯的。害怕拔不好啊,怕弄疼病人啊之類的,緊張的要死 。病人感覺到了,是一位中年的叔叔,我到現在都還記得,他當時跟我說的一句話:不要緊張,難免會有第一次,你就拿我練手好了。 當時覺得負擔立馬減輕了不少,事後病人也表示沒多少痛苦。

PS,拔牙是口腔小手術哦→_→

所以呢我覺得,一般能動手操作的實習醫生或者助手,都是帶教老師或者主治醫師特別信任,有一定能力,敢放手的,所以雖然業務不熟練,但是這個不熟練大多是體現在做的比老師慢,其他方面的很少
還是給實習醫生們一些空間跟信任吧,萬事開頭難嘛,教授主任們也都是從實習醫生過來的。


作為一個正在普外科輪轉的實習小醫生覺得我從一個實習生的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再合適不過了。我們現有的醫學教育制度分為課堂和臨床見習和實習,實習階段是大學前四年完成了理論學習加動物試驗以及模擬操作完成後,在本科結束前最後一年進入臨床實習的。可以說,在此之前,我們的臨床經驗等於零。但是醫學這門學科的性質讓我們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現實,從課堂到臨床之間的差距非常大。任何事情都有一個開始的過程,任何一個醫生都是從實習同學開始的。很抱歉要讓一些病人付出一些不必要的痛苦來讓我們成長,所以我在自己縫皮,換藥等操作時總是以一種感謝的心態去對待患者及家屬。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的學習,不光是通過老師的指導,更多也是在患者身上學習,所有的患者,都是我們的老師。但是大家可以放心的是,無論我們實習醫生做任何的操作,都是要在上級醫生的監管之下完成的,同時是嚴格按照臨床操作規範來做。我相信不會有任何一個同仁會在涉及到病人切身利益的事情上打馬虎,如果有,那他對不起醫生這個職業。希望大家能理解和支持我們。
我想分享一下我在臨床上經歷的一個小故事,只是想講出來而已。
一天夜班,3點時去參與做了一台闌尾炎手術(我們上手術一般是負責拉鉤,吸引,偶爾縫皮,即協助主刀醫生,保證術中視野清晰。)做完已經快5點了,正當我從手術室出來,從醫院院子里穿過回病房的途中,聽到了兩聲悶響,然後是在值班的運輸工人的驚呼。當時我感覺肯定出事了,走到樓後面的一個小天井,我被嚇到了。一個病人和一個家屬直挺挺躺在地上,可能是出於職業的敏感,而且我又是到達現場的第一個醫生,我第一時間是衝上去檢查生命體征和確認身份,很遺憾,脈搏,呼吸,瞳孔對光反射都消失了,患者又是從十樓跳下,基本可以確認死亡了。可是我很不甘心,因為在此之前,我遇到過多麼嚴重的病人我和我的老師們都努力把他們救了回來,現在眼睜睜看著兩個生命就要從此逝去。可是因為自己確實不知道怎麼辦,只能等待急診科醫生來,我打下手幫助搶救,可是幾分鐘後運輸工人叫來的只有醫院的保安。。。很快就拉起了警戒線,直接拖走了。根本沒有我插手的餘地。當時我感覺我受到了打擊。然後接下來的一整天都是在噩夢中度過。後來一位老師幫我做心理輔導,"我們不能對這樣的事情麻木,我現在的反應是一名醫生所擁有的最寶貴的態度,即對生命的珍惜。可是很多現實我們是無法改變,也許他們的選擇對於他們自己來說是一種解脫。而你也作了應該做,而且能做的事。對於你,對於他們,都是無可厚非的。而對生和死,無論如何都會經過這麼一段,只是你在以後工作中,不要忘記你這時的想法和行動就好。"這一次事件讓我成長很多,也讓我堅定了自己的想法,雖然我現在只是一名實習醫生,但是我依然事背負著醫生這個稱號,我要對得起信任我的患者,以及老師。同時也要對得起自己選擇這條路時最初的夢想。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記得幾年前我鎖骨下面有一個小囊腫,要做個很小很小的手術去掉。躺手術台上頭腦格外清楚,記得是個年紀大的男醫生,劃開後拿著個小工具挖來挖去,一邊挖一邊和旁邊一個圍觀的女生做解釋說明。應該是實習生。然後過了一會兒他和那個女生說,你來吧。於是就換那女孩上了。 她上來沒幾秒,只聽她自己大叫了一聲,然後看到一道血噴出來了,還噴了挺高,那個實習醫生被嚇得往後跳了好遠。年紀大的醫生就說,要小心點啊,你看,弄破血管了吧,然後我又被交接到原來的醫生手裡了,三下五除二手術就做完了。

雖說血噴出來的時候也有點害怕,不過看到那個實習醫生的表情和反應,覺得超級好玩。話說沒有哪個醫生天生就有好技術,總需要從驚慌失措的實習生慢慢鍛煉。如果能有個經驗豐富的醫生在旁邊保駕護航,拿捏好分寸和尺度,只要不構成太大傷害,讓實習生多扎了幾針或者弄破個小血管換點經驗值,應該可以接受吧, 畢竟技術高超的醫生不是地里自己長出來的。


感覺因為幾乎所有人都有這種想法,所以實習醫生都誠惶誠恐,生怕犯錯,可是做醫生就是要從實驗開始的啊,打個針抽個血能有多疼,但是如果能鼓勵鼓勵實習醫生這真是莫大的善意了吧。分享兩次我做手術的經歷,高二,左側手腕稍微靠下一點的胳膊內側的位置,扎了異物,要去醫院做手術取出來,兩個醫生,一個實習醫生一個是老醫生大概五十多歲了,消毒和麻醉都是實習醫生做的,不停的問我痛不痛,笑著和我說之前有過麻醉沒打好患者做手術的時候麻醉沒有起效。然後就是漫長的手術,持續兩個多小時,我壓著左側的胳膊側卧,一個小時左右的時候就已經整條胳膊麻掉了,而且當時五月,大東北,很冷,明顯的覺得手特別冷很難受,手術全程實習醫生未參與,一直是坐在我胳膊旁側用手指扣住我的手,大概是為了給手臂擺平方便手術吧,後來我開始越來越冷,不自主的輕輕挪動手指朝向暖和的地方,實習醫生穿得多又走來走去取葯和紗布所以手很熱,於是我就用力攥著他的手,以至於後來,他就一直幫我暖手,手術持續了差不多三小時,到後來就變成我時不時地和他倆聊聊天緩解氣氛。第二個故事,是今年四月的時候,在八大處整形醫院給那個做了手術的胳膊除疤,也是一個大夫一個實習醫生,手術倆小時,實習醫生全程不參與,坐在大夫旁邊,時不時地大夫給講一下手術,其他時間都是在聊天,很輕鬆,後來我乾脆也和她倆聊天,手術很順利很愉快,後期換藥有實習醫生給換,很利落,很貼心,很溫柔。所以某種程度上,我願意當小白鼠給實習醫生。


推薦閱讀:

三叉神經痛,手術治療需要開顱么?有多大風險?保守治療有什麼建議?
心衰患者是否能通過人造心臟延長生?
開顱手術引發癲癇正常嗎?該怎麼預防
如何消除臉上的黑色素沉澱?
醫生能給自己家屬動手術嗎?例如開刀或者注射麻醉劑?

TAG:健康 | 醫療 | 醫生 | 手術 | 醫患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