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嬰兒水中毒」?「六個月內嬰兒不用喝水」是真的嗎?
所謂「嬰兒水中毒」是個生造的概念。在醫學中並沒有這個提法。
水中毒,也可以叫做稀釋性低鈉血症,是在人體過量攝入水後因為滲透壓變化(主要由低鈉造成)造成的一系列損害的統稱,多發生在腎功能衰竭、抗利尿激素分泌過多、嚴重營養不良等情況下。還有就是在基礎疾病情況下大量攝入水分,也可以發生。可以在發生在任何年齡的人群上。
當然,嬰兒由於腎功能不能達到成人水平,過量攝入水分的確會造成嬰兒身體的負擔。而且6個月以下的孩子的食物基本上由奶組成,可以滿足孩子對水的需求,所以可以不用特意添加白開水給孩子。
以下回答比較全面,來自萌芽研究所BUD的博客。(好吧,其實本人整理的,黃婆賣瓜一下)
帶孩子過程中,對於一些媽媽自己也不確定的信息,總會受到他人的影響,比如在喝水這件事情上,如果自己媽和婆婆建議你給小寶寶喝點水,很可能你也沒有多想就做了,但是@萌芽研究所BUD要告訴你的是,下次一定要拒絕這種建議。
案例一:一位韓籍幼童因為盲腸炎開刀,手術後醫師提醒他多喝水,有一天他一口氣喝了3600C.C.,導致急性水中毒。
案例二:1歲7個月的幼兒因為腹瀉脫水,父母連續2天讓他各喝了3000C.C.的水,發生水中毒。
案例三:父母為了幫寶寶去胎毒,連續3天喂他喝300C.C.紅嬰水,導致水中毒。
案例四:一位幼童因為腸胃炎腹瀉嘔吐,父母改泡半奶讓他吃,由於孩子持續有腹瀉狀況,父母讓他連續喝了幾天的半奶,配方奶越泡越稀、水分過多,孩子的腹瀉非但沒有改善,反而造成水中毒。
據國外統計78%的寶寶水中毒是發生在6個月大之前;22%是在6個月到1歲之間,儘管水中毒案例不多,但媽媽也應該有寶寶喝水方面的基本常識。
寶寶飲水與腎臟成熟度相關
一般而言,新生兒的腎絲球過濾率(我們常說的腎臟功能)僅成人的10~15%,不過寶寶的腎臟會隨著年齡成長而逐漸增大及成熟,1歲時功能會趨近於成人;大概要到2歲才算完全成熟。
因此,由於1歲以下孩子的腎臟還未達到成人的成熟度,不宜額外補充水分,再者,若讓1歲前的嬰幼兒喝過多水,除了會造成喝奶量減少、體重增加緩慢,還會導致體內水分來不及排出,當體內血液的含水量過多,血液里的鈉離子濃度太低,恐造成電解質失調,嚴重可能會引發抽筋等狀況。至於1歲以上幼兒適量喝水沒問題,只是別一次大量飲用。
寶寶何時才需要補充水分?
母乳和配方奶已經足夠!原則上4個月前的寶寶的主食是母奶或配方奶,不需要補充,母乳的88%都是水分,足夠嬰兒所需。配方奶也不需要額外的水分,就算是外面天氣很熱或者很乾燥也不需要,有醫生會建議如果外面很熱,或者寶寶發燒的時候,喝配方奶的寶寶需要補充一點水分(但是寶寶很可能更願意通過配方奶補充水分)。
而4-6個月後寶寶開始添加輔食,直到這個階段寶寶才需要喝水。葉勝雄醫師說明:「可以讓孩子從湯、粥、果汁、水果泥等來獲得水分,其實只要孩子每日的總水分足夠,倒不一定要讓他單飲白開水。」
註: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嬰兒應在6個月以後才能喝果汁,並且量要控制在一天4盎司,大概100克,也就是一次性杯子的一半那麼多。
如何計算喝水量?
很多父母感到疑惑,應讓寶寶喝多少水才足夠?一般而言,10公斤內的寶寶,每日水分總攝取量為100C.C.×公斤數,葉醫師澄清:「有些家長誤以為9公斤的孩子應讓他飲用900C.C.的水是不正確觀念。」100C.C.×公斤數是水分總攝取量,應包含所有食物所含的水分,並非單指白開水的量。而葉醫師也進一步說明整體水分的計算方式:
10公斤以內:每公斤攝取100C.C.水分,假設嬰兒為10公斤,每日水分總攝取量為10×100C.C.=1000C.C.。(大概三碗水)
11~20公斤:10公斤以上,每公斤再增加50C.C.,假設寶寶20公斤,每日水分總攝取量為10×100C.C.+10×50C.C.=1500C.C.。
21~30公斤:除了20公斤的水量,每公斤須再增加20C.C.,假設兒童30公斤,每日水分總攝取量為10×100C.C.+10×50C.C.+10×20 C.C.=1700C.C.。
葉勝雄醫師提醒:「此為每日水分總攝取量,亦即食物所含的水分都須列入計算,即使是白飯,亦含有水分。」若想額外補充水分,他建議:「一歲前每天每公斤不超過30C.C.為原則。
例如:寶寶10公斤,一天不要喝超過300C.C.白開水,除此,也不可一次喝到300C.C.,應該分次喝,例如一次喝40C.C.、50C.C.。另外他也提醒,這是參考的上限,並非建議值,一歲前以不用特別喝水為原則,當然更不可超過這個量,以避免長期大量飲水造成慢性水中毒。
8狀況,代表寶寶水分不夠
孩子缺水時,精神狀況會較差。當寶寶的水分補充不足,可能出現哪些狀況?如何判斷?
1
哭不出眼淚
身體脫水的典型癥狀
2
尿量減少
原則上,1歲前的嬰幼兒每天應換6次以上的尿布,如果低於6次,代表水分攝取不足。
3
體重減輕
如果因為腹瀉、嘔吐、流汗而流失大量水分,可能會出現脫水現象,也會造成體重減輕。
4
眼窩或囟門凹陷
眼窩稍微凹陷屬於輕度到中度之間的脫水,體重可能相對減輕3~9%,若減輕超過9%,眼窩凹陷會更明顯。
5
口腔黏膜較干
代表輕到中度脫水,體重可能減輕3%~9%
6
血液回填速度慢
當寶寶的身體缺水,按壓他的皮膚時,會發現皮膚的血液回填速度較慢。
7
四肢冰涼
輕中度的脫水,四肢摸起來會覺得涼涼的;如果脫水較為嚴重,四肢摸起來會冷冷的,甚至膚色呈現紫色,類似大理石的斑紋。
8
疲倦
精神狀況會較差,覺得整個人疲倦、無精打采。
1歲以後可以開始訓練喝水
很多媽媽為寶寶添加輔食後,就會讓孩子練習喝水,甚至為了孩子不願意喝而感到焦慮,對此,葉醫師指出:「其實孩子不想喝不用刻意勉強,對於這階段的寶寶無須額外攝取水分,如果真的要訓練他喝水,建議1歲以後較恰當。」
至於如何讓1歲以上的孩子喜歡喝水,可以在不同地方擺不同水杯,讓寶寶隨手可以拿到,想喝時可以拿起來喝。也可選擇顏色活潑或造型可愛的水杯,讓孩子感到有興趣而喜歡拿起來喝水。
其實想讓1歲後的寶寶願意喝水,最重要是大人要具備很大的耐心,多製造機會讓他喝。若寶寶情緒反彈,不妨等他心情好或他在玩玩具,再試試看。1歲前不愛喝水是天生的本能,1歲後不愛喝水可能是覺得開水淡而無味,爸媽可以讓他試著習慣,久了也就願意喝。
掌握補水原則
喝白開水
寶寶喝的水最好是經過煮沸、殺菌。一歲後的孩子額外攝取水分時,儘可能以白開水為主,避免含糖飲料。葉勝雄醫師指出:「糖分只有熱量,沒有維生素、維他命、礦物質等營養,喝太多含糖飲料不僅易造成肥胖,也可能讓孩子吃不下正餐而缺乏營養。」
從食物補充水分
可以從果汁、果泥、稀飯、菜湯等食物來間接補充水分,不一定只喝白開水。不過,爸媽在準備稀飯、蔬菜湯等,需要斟酌調味料的用量,最好以食物的原味來吸引寶寶,大概1歲後才讓寶寶跟大人吃一樣的東西。
避免喝奶或吃飯前喝水
當寶寶準備吃飯或喝奶前,應避免喂他喝水,以免肚子餓猛灌水,或喝太多影響胃口造成正餐吃不下。喂他喝水的時機儘可能選在飯後1、2小時,且喝的量一次不宜太多。
別一次喝太多水
即使孩子1歲以上,仍不建議讓孩子一次喝太多水,除了容易影響胃口,亦恐造成水中毒。
讓寶寶喝果汁,需要先稀釋嗎?
寶寶剛開始飲用果汁時可以先加水稀釋讓他適應味道,當他習慣後則可以讓他喝原汁無妨,其實國外的教科書並不建議稀釋果汁,一部分也是怕過多水分導致水中毒。大一點後直接吃果泥或切小塊的水果,會比喝果汁更好。
還有這些模模糊糊的問題。。。。
蜂蜜水可預防便秘,可讓寶寶喝?
蜂蜜含有肉毒桿菌芽胞,由於擔心造成感染疑慮,因而不建議讓1歲以下幼兒飲用,更保守的建議是孩子2歲後再飲用。
2.葡萄糖水可降黃疸?
有些父母因為寶寶有黃疸,讓寶寶喝葡萄糖水來降低黃疸值,葉勝雄醫師表示:「其實是造成反效果。」葡萄糖水熱量不高,且沒有母奶或配方奶的營養價值。若是吃水解蛋白配方奶的寶寶,可能會覺得葡萄糖水較甜、有味道,反而變得喜歡喝水而不想吃奶,影響寶寶的營養攝取。
3.市售礦泉水適合讓寶寶飲用嗎?
一般而言,寶寶喝的水最好是經過煮沸、殺菌,因此泡牛奶的水不建議使用礦泉水。世界衛生組織的手冊指出,只有在無法將水煮沸的情況下,不得已才用室溫的瓶裝水泡奶。
葉勝雄
現職:台灣書田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
學歷:長庚大學醫學士
經歷:台北馬偕醫院小兒科住院醫師、台大醫院小兒腸胃科臨床研究醫師
這個問題比較有趣,下面回答不多,但是各種角色都齊了:兒科醫生、科學育兒達人、婦幼保健、催乳師什麼的,答案都不一樣,有自己的角度,正不正確不敢妄加評論,這裡我只能甩個最權威也比較全面的截圖了,世衛組織已經非常明確指出:即便天熱時,為何我們不能在6個月之前給接受母乳餵養的嬰兒喂水?
問:即便天熱時為何我們不能在6個月之前給接受母乳餵養的嬰兒喂水?
答:給幼兒喂水會使其面臨腹瀉和營養不良危險。水可能不夠清潔,會使嬰兒出現感染。喂水也有可能使嬰兒減少母乳飲用量,或者較早停止母乳餵養,因而導致營養不良。如果母親喂水而不喂母乳,也會使母親將來的奶量減少。
母乳中80%以上屬於水,尤其是每次餵養之前最先流出的奶。因此,每當媽媽覺著孩子渴了,就可進行母乳餵養。這將使孩子解渴並繼續使孩子受到感染保護,幫助孩子繼續正常生長。孩子在6個月大之前不需要補水,即使天熱時也是如此。這就是世衛組織建議兒童在生命頭6個月得到純母乳餵養的原因之一。
當孩子僅僅食用母乳,沒有得到任何附加食物或液體,甚至是水時,就被認為屬於純母乳餵養,而口服補液鹽和維生素、礦物質或藥物的滴劑及糖漿除外。母親進行母乳餵養時,會使孩子得到所有所需水分,同時提供「安全水」並保護嬰兒不受腹瀉影響。
看完你可能會說這只是針對母乳餵養的孩子,奶粉餵養的還是要喂水,其實奶粉餵養一定要按照奶粉說明嚴格按比例去調奶,知道奶粉的廣告語嗎?奶粉一直在努力接近母乳,包括這個兌水的科學比例,都是在模仿母乳,所以同理,正確奶粉餵養的寶寶6個月前也一樣是不需要喂水的。
最後說說什麼牙醫建議吃奶後要喝水,避免齲齒,其實母乳餵養的孩子完全不必要擔心,因為正確的銜乳姿勢,乳頭在孩子口腔很深處,出奶基本就直接進入肚子了,不會在口腔停留,就算最後一口有停留,孩子的唾液那麼多,就是用來清潔口腔的,瞎擔心什麼呢?
倒是奶瓶餵養的孩子,奶瓶齲很常見,需要注意。
每日飲水量 理論上是根據每個孩子的新陳代謝量來給水的,但不同季節、溫度、濕度、年齡、體重、每日食量、奶量、體溫的寶寶需水量也不同,因此需調整每日飲水量。意見建議:一日總飲水量應分次喝、每次量不在多,可以飲多次, 每日喝白開水4~5次,每次100~150毫升,每日總飲水量在500~600毫升左右,要參考季節、氣溫,出汁多少而靈活掌握。
關於這一點,其實是這樣。未滿28天的新生兒,如果是純母乳餵養,那麼母乳中含的水分就已經足夠供給給寶寶了。如果是混合餵養或者是奶粉餵養,那麼還是要給寶寶喂溫開水的。並不要太多,只要在寶寶兩餐之間喂一點,一次十來毫升就可以啦。
如果是滿28天的寶寶,那麼不管是母乳餵養還是奶粉餵養,都建議時不時喂寶寶一點水。原因如下:
1.夏季天熱補水
一般情況下,母乳中的奶水對寶寶自身的循環系統而言是足夠的。但是夏季天氣比較熱,寶寶的代謝比常人快很多,很容易出汗,還有很多寶寶這段時間奶量會變少。這個時候,時不時喂寶寶一點水是很有必要的。
2.儘快培養寶寶喝水的習慣
有很多母乳餵養的寶媽認為自己母乳充足,就一直給寶寶餵奶水,直到寶寶6個月該添加輔食時才開始給寶寶喂水。然後很多寶媽就會傻眼了:寶寶因為從來沒有喝過水,覺得水的味道很是奇怪,所以拒不接受水!
到了這個時候再想給寶寶喂水,那就不容易了,各種方法使下來,效果依舊不佳。再加上輔食餵養的時候寶寶容易便秘,那場景真是太一言難盡了。
所以我一直都建議寶媽早一點喂寶寶喝水,讓寶寶早些養成喝水的習慣。
喝水會對寶寶的腎臟造成負擔?
這一點你其實完全不必擔心。奶水中90%的成分都是水,這些水分到底還是要經過腎臟才會變成尿液排出體外的。如果說寶寶一天幾百毫升的奶水不會對寶寶的腎臟造成影響,那麼一天幾十毫升的水自然更不會了,這完全就是沒有必要擔心的。
純母乳餵養的寶寶,六個月之內不用添加任何食物,包括水,因為母乳里有87%的水分,到了夏天可達到90%,只是媽媽多喝水就可以了,這就是很多媽媽在餵奶時口渴的原因。如果再額外的給寶寶喂水,是必會減少寶寶吃奶的次數,會營養攝入減少,還會增加寶寶的腎臟負擔。出身半個月可補魚肝油,幫助鈣的吸收,母乳里沒有魚肝油。
一般情況下不用喝水。但目前碰到兩種情況,醫生建議喂點水。一是打預防針後,嬰兒會出現低熱,兒保醫生建議可少量喂水;二是口腔科醫生建議喝奶後喂兩口水清潔口腔,保證口腔衛生。
在帶寶寶前一兩個月,還碰到寶寶打嗝,幾乎每天都打嗝,久了很難受,奶水不急不足以緩解。寶寶用奶瓶喝水後,嗝就止住了。很多實際情況需要寶媽權衡吧。
純母乳餵養的嬰兒在六個月之內不需要喝水,因為母乳中80%是水份。
一般來說,六個月內的寶寶喝水是有害的,這時給寶寶喝過多的水,有可能會「水中毒」。
嬰兒的腎臟功能要到1歲以後才能到達成人正常的標準,一旦寶寶喝水太多,腎臟無法及時排出體內過多的水分,有可能導致細胞膨脹,引起脫水低鈉症,寶寶或許會出現嘔吐、心跳加快、煩躁不安、厭食等癥狀,嚴重時還會出現痙攣的現象,進而影響大腦功能。
純配方奶粉餵養和混合餵養的寶寶,家長只要嚴格按照奶粉桶上要求的比例沖調,就不用額外補水了。
家長可觀察嬰兒的尿液是否無色透明,如果是無色透明的,說明寶寶體內水分充足,不需補水。
如果尿液是黃色的,說明體內水分不夠,可以在兩頓奶之間適量給寶寶喝一些水,水量是上次奶量的1/3。
如果寶寶出汗較多,也可以適當給寶寶補充水分,但每次不要多,一次性補充水分過多,會增加寶寶腎臟的負擔。
當然,是否給寶寶補充水分,除了看寶寶的月齡外,還和季節是否乾燥、活動量是否大等因素有關。
乾媽育兒 因為在乎 所以用心
更多育兒問題,戳這裡:乾媽育兒
http://weixin.qq.com/q/02w-GflKvy8aP10000003H (二維碼自動識別)
喝母乳的可以不專門喝水,書上是這麼說。
水中毒沒研究過,不過只要不是把水當飯吃應該不至於吧,而且嬰兒一般都不會喜歡喝水的。
喝不喝水還是需要媽媽們根據自己寶寶的特點進行,同時還要參考一些育兒資料,不教條,多變就可以了,當然了解一些知識是前提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解釋是,在一般情況下,母乳餵養的寶寶在6個月內都不必增加任何食物和飲料,包括水在內。因為母乳含有寶寶所需要的全部營養物質和微量元素。
小心寶寶喝水過多會水中毒
母乳中87.5%的成分是水,這些水分足以滿足寶寶的需要,所以不需要額外再給寶寶喂水。相反,如果讓母乳餵養的寶寶過多喝水,反而對他們有害。說是美國有一項研究發現:在水喝多的情況下,會給嬰兒腎臟造成壓力,可能引起水中毒,因為血液中的鈉被稀釋了。
至於奶粉餵養的寶寶,則最好得喝點水。因為喝奶粉的寶寶容易「上火」,從而導致寶寶大便乾結,或者小便發黃。所以每頓餵了奶粉後,再給寶寶喂點水,在幫寶寶去火的同時,還能加快腸道的蠕動,讓寶寶大便變得通暢。
在嬰兒開始吃輔食前,他可以從母乳或者配方奶中獲得所需的水分。6個月內的寶寶通常不需要額外補充水分,因為母乳和配方奶中85%的成分都是水,只要按需餵養就不會缺水。
尤其是喝母乳的寶寶,他可以通過頻繁吃奶來獲得所需的水分。開始吃輔食之後,寶寶對水分的需求量會增加,這時候可以適當喂一些水,1周歲以內的寶寶因為奶還是主要營養來源,所以每天在30-60ml左右就可以了。
警示:小寶貝如果喝水太多,鈉通過腎臟流失過多,可能會水中毒。
「6個月內不用喝水」是真的,
- 不滿6月齡的純母乳餵養寶寶
母乳中90%左右都是水分,純母乳餵養能夠提供6個月以內寶寶提供所需要的全部水分、能量和營養物質,除了維生素D
所以,這期間不需要額外喝水或者其他各種商家口中的補充劑。
寶寶胃容量小,喝了水喝不下奶了呀
- 未加輔食的配方奶或混合餵養寶寶
簡單來說,按比例沖調的配方奶,大部分成分也都是水。
因此,奶量充足的情況下,也可以滿足6個月內寶寶所需要的全部營養物質,當然也包括水。
但也有特殊情況,這些情況需要喝水
- 發燒、嘔吐、腹瀉
處於生病的特殊狀態,尤其是發燒、嘔吐、腹瀉等體液丟失較多的情況,應在醫生的指導和建議下適量補水。
- 添加輔食後
6月齡加輔食後,寶寶的液體攝入量較之前減少,適量補充水分有助預防和緩解便秘的發生。
如果加上天氣炎熱汗液流失,或是活動量增大等情況,媽媽也要多留個心眼。
總的來說,如果發現寶寶
尿液顏色深黃
味道有些重
一天的尿量明顯減少
那就提示媽媽,需要給寶寶適量飲水。
不過,只是說可以喝水,並不是要你拿著杯子追著跑啊。一切正常,就沒必要強迫寶寶喝水哦。不喝就不喝唄!
是真的
一般情況下,寶寶六個月前,完全依靠母乳餵養,不必添加任何輔助食品,包括水。
需要喝水,根據情況,如果寶寶嘴唇明顯很乾是需要喝水的"量可以不用很多,比如喝完奶之後10~20ml,既補水,又可以清潔口腔
推薦閱讀:
※美國育兒有哪些誤區? ?
※嬰兒在泳池裡不帶泳圈游泳是不會嗆水的嗎?
※一个人带孩子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關於嬰兒猛長期,有哪些說法?
※雙向安裝的兒童安全座椅是否難以兼顧 ISOFIX 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