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我們為什麼叫外國人的姓,而不是名字?

例如我們叫布希總統,為何不叫喬治總統。 我們說愛因斯坦,而不是叫他 阿爾伯特。

尤其是對於沒有職位的人,比如諾貝爾。我們一說諾貝爾都是指設置諾貝爾獎的人。其實,他的爸爸、弟弟不都可以叫諾貝爾?這很難區分。


除了正式與非正式的區別外,還有個原因其實很簡單,外國人重名不重姓的太多了,因為名字很少但姓氏很多,而且沒有像中文姓氏那樣有高密集的大姓,比如李、張、王等。比如 Steve Jobs 叫史蒂夫,Steve Ballmer 也叫史蒂夫,如何區分是哪個史蒂夫呢?於是只好一個叫喬布斯另一個叫巴爾默了。


小王啊,誰同意你上班時間來刷知乎的?


西方人的習慣其實和中國人一樣啊,正式稱謂都是稱姓,稱名是親密的稱呼。


本來各國稱謂的傳統就不一樣,沒什麼好追究的。美國特殊稱謂加的都是姓。中國也一樣。

毛澤東,毛是姓,毛主席,沒人叫他澤東主席。

喬治-布希,布希是姓,布希總統。


個人認為還有一個原因是西方人的名字大多是固定的,很多來自聖人,例如Marco/Mark/Marcus來自聖馬克。從小到大我認識了不只100個Sara,很多人用同一個名字那不能只用名字稱呼他們。相反漢語博大精深可以創造不同的名字。同時很多西方國家的姓多人口不多,那麼用姓來稱呼也好記憶和區分。


因為老外的姓多而名少,和中國人恰好相反。
另外,在實際生活中(如俺公司),如果有重名(很多情況是的),大家會叫名+姓 , 或者直接稱呼姓,都是存在的。


在國內能接觸最多的外國人名字的地方就是電影片尾的演職員表了。你只要去看一下就會發現,重名率極高,而重姓率很低。總之,不知何故,外國人姓比名字多。所以稱姓比較好區分。至於題主擔心的祖孫問題,一般來講,兩代都是名人的已經不多,何況是祖孫三代。而且老外也不在乎這個,祖孫三代姓和名都一樣的人也有不少,人家也沒說啥不好區分的。


這麼說,外國人好像也總是叫中國明星的姓,比如胡歌 叫胡 又如 李安 叫李


在中國我們也是叫毛主席而不是澤東主席。


一家人里同姓沒關係,甚至就算同名也沒關係,可以加個Jr.


難道大家都沒想起,中國人平時也叫小李、小王、小張嗎?


我是中國人。可是大家也只叫我的姓,或者是根據姓衍生出來的外號啊!


誰讓他們老是叫中國人的姓呢,不習慣。


這是因為我們在翻譯的時候,適應了中國的國情。你看看英文的報道就會發現,更多的是稱Steve而不是jobs,是Bryant而不是Kobe。但是在中國,人們更習慣叫姓小李,小張,王工,劉工。再者,大家回憶一下初中高中課本,Lily Lucy Jim Kate 都是名字的。


有意思有意思,謝謝嘍。


這是規矩,沒有那麼多為什麼。直接叫名字是不尊重對方!正式場合即使是中國人都不允許的!名字只能是私下裡叫。或者是長輩稱呼晚輩。正式場合要麼是稱呼完整的姓名,要麼是稱對方姓。平輩之間實際上更多的情況都是叫小張小李小王,而不是直呼其名。你上班以後就知道了。有一點道德修養的人都知道隨便叫對方的名字是很不禮貌的。更何況是來訪的老外?


推薦閱讀:

在人名中,「鍾」和「鍾」有什麼不同?
“朱元璋给子孙规定名字必须用五行做偏旁”,这是真的吗?
有哪些好聽的中藥材名字可以用作人名?
范冰冰、高圓圓這樣的ABB式姓名在中文中是何時、如何出現或者流行的?古人是否也有這樣的習慣?
80後怎麼給小孩起乳名?起乳名應該考慮哪些方面?

TAG:姓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