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很多語言「媽媽」的發音都差不多?
蘇聯語言學家羅曼·雅各布森曾就此問題寫過專文,成為眾說紛紜的觀點中最著名的。文章標題就很兒語: Why "Mama" and "Papa"? (為何『媽媽』『爸爸』?)
說世界各地的媽媽不一樣是不合適的。一個是要用兒語比,而不能拿書面語來比,不公平,就像用英語 fatherhood motherhood 和 考妣 這種詞比不出結果一樣,太文藝,而文藝者是要與眾不同的。沒有兒語的時候,要拿詞根或說詞的核心成分比。比如 father, mother, paternal, maternal, 這幾個詞,真正對區分雙親的任務有擔當的音節其實就是fa-, mo-, pa-, ma-, 其餘-ther, -ternal, 都是來湊熱鬧的。而一旦剝離干擾成分,規律立馬浮現。
你會發現,沒啥關係的語言(跨語系!)會不約而同的使用兩個嘴唇製造的輔音和一個響亮的母音。可以看到,從歐洲印歐語系的盎格魯撒克遜語(古英語)到亞洲漢藏語系的藏語,從中東閃米特語的阿拉伯語到非洲尼日-剛果語系的莫三比克語,從美洲的圖卡諾語到澳洲南島語系的馬來、爪哇語。很難想像,如此不約而同的使用雙唇鼻音來表示母親,會是純屬巧合。
雅各布森的想法大概是:
兒語是大人們模仿孩童有限語言能力的做法,是剛接觸陌生世界的嬰孩最容易接受學習的語言信號。
兒語是嬰兒世界與成人世界的中介界面,源於大人模仿小孩,也源於小孩模仿大人。所以,如果某音出鏡率比較高,就可能被被其中一方拾起來並加入兒語。
1 為何都是雙唇音?
張嘴讓後閉嘴是最簡單的發音動作。但此時也許嬰兒還不把發出的聲音視作語言信號。他們最早學會的語言信號,一定是最輔音的輔音,最母音的母音。(輔音輔音,輔助之音,沒母音發不出來的音,因此最輔音的輔音就是最沉默的輔音)
而雙唇閉合就意味著口腔『完全閉合』,封死到頭了,徹底消聲狀態。因此爸爸媽媽就用上了b p m (f, 比如經格林定律p - f 的英語)
而為什麼用 a 呢?因為 a 又是最響亮,最像母音的母音。
2 為何媽媽用鼻音?
因為嬰兒吃奶的時候,嘴巴被佔用,能和母親互動的發聲方法只有通過鼻腔哼哼了。因此,鼻音的出鏡率會在母嬰互動中很高。嬰兒想吃奶的時候也會不自覺地發出吃奶的聲音,從而變成呼喚母親的信號,從而變成媽媽。
========
參考資料
Why "Mama" and "Papa"? 為何『媽媽』『爸爸』?
http://www.scribd.com/doc/54278465/Roman-Jakobson-Selected-Writings-1#page=554
An historical observation on 「Why 『Mama』 and
『Papa』?」
http://journals.cambridge.org/action/displayFulltext?type=1fid=4236120jid=JCLvolumeId=18issueId=03aid=4236112
這是一個純評論貼,反對 @允喬的回答。通過這個評論我希望提醒點贊者:在專業問題上,專業選手而不是關注者多的選手更可靠;在專業選手沒有出現的時候,隨時可以利用手中的網路抽樣核實一些其中的信息,再做出自己的判斷。
@允喬 希望證明的是:並非所有的語言中「母親」這個概念稱為mama或類似的發音(主要是以m或p為主的雙唇音)。這個結論並不錯,但作者的論證過程存在兩個問題:一方法論上的錯誤,二語料列舉中的錯誤。由於方法與材料上的硬傷,作者的一些進一步觀察是無法成立的。
方法論上的問題在於 @允喬 引入書面語——如 @vincentzlt 和@益之所說。當然,很多時候會更複雜一些,因為相當多的語言都有相當多的詞可以表示父母的概念。阿拉伯語口語媽媽說也說umm,爸爸說ab。至於wālida,剛好在上阿拉伯語,略作更新——此處一併要求知乎支持阿拉伯語字母。首先它是wālid 的陰性形式,而wālid這個詞來自於/w-l-d/,作為動詞的基本結構(pattern)是給予新生的意思。所以嚴格說wālid/wālid是「生命的給予者」的意思,當然日常用語中它們可以作為父親、母親來用——古典敘利亞語、希伯來語的情況與之相仿(詳見Wiktionary)。因之,亞非語系與印歐、漢藏的情況相若。這裡的一個教訓是我們不能光觀察一種語言中表示父母的詞的語音,我們還需要了解它的語源,以及它在彼意義世界中的位置。
除了阿拉伯語以外,題主還引入了以下語言:菲律賓語、芬蘭語、因紐特語、蒙古語、滿語、皮拉罕語。這其中有比較多的事實錯誤,先略加澄清:
(1)題主說「烏拉爾語系的芬蘭語則是?iti」。這裡是一個常見的錯誤,芬蘭語是什麼語系是一回事,芬蘭語詞「?iti」的語源又是另一回事。這事實上來源於Gothic中對母親的尊稱aitei(請參考:http://turuz.info/Sozluk/0349-A Ha...0Etymology.pdf)。因此這不是一個合適的反例。
(2)題主說「北美原住民的因紐特語(媽媽)是iu」,可我查詞表是anana(Grammar? possession (advanced))。屬於事實錯誤。
(3)題主說「皮拉罕人的語言中,甚至不區分『父親』和『母親』個概念,一律稱之為baíxi」。請看中文維基:「皮拉罕文化有著人類社會已知最簡單的親屬關係系統,一個單一的詞baíxi(讀作[màí?ì])可同時用以指稱母親和父親」。要點是baíxi(讀作[màí?ì]),發音還是雙唇鼻音[m]。這恰恰證明各種不同語言都稱母親為mama或類似發音。
討論完事實錯誤以後,我們可以發現一個現象。表示媽媽的詞不一定是雙唇鼻音m,也可能是齒齦鼻音n。我們這裡看到了因紐特語、皮拉罕語—— @允喬 還提到了菲律賓語(ina)。語言學家已經注意到了這一點,並找到了更多的例子,如斐濟語、土耳其語、維吾爾語等等(蒙古語的情況更複雜一些,參見維基條目 Umay)。事實上,關於不同語言中父母的稱謂,已經有了比較好的整理,如維基條目 Mama and papa 。要之,我們可以得出兩個結論。第一,並不僅僅在印歐和漢藏語系中母親才被稱為mama。第二,在比較全面的考察更大的樣本之後,表示母親的詞依然是有規律可循的。
當然,我也不是這個專業的,我只能保證我的材料有所依據,而不能保證我依據的材料是現下學界認可的。此外,這個問題我真的不懂,希望語言學專業的同學可以給出一個真正的回答。媽媽叫Ewee,爸爸是Aqaa.
達斡爾族。
( ′ ▽ ` )?
方言裡的「大大」本字就是「爹爹」。「爹」中古有兩個音,普通話用的是平聲那一讀,其實中古時期還另有上聲da一讀,後來濁上變去了。具體可參見這篇文章: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CSYA200303022.htm
而且,「爹」這個詞不是漢語自源詞,而是梵語借詞,又梵語借自巴利語。朱慶之先生很早就研究過,可以看這篇文章: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YYJX401.016.htm
建議看科學松鼠會的瘦駝的文章 "媽媽"考
找不到松鼠會的地址
貼個新浪的http://vip.book.sina.com.cn/book/chapter_90796_62403.html
貼部分關鍵原文 手機做不出那個引用效果
哺乳動物之所以成為哺乳動物,是因為我們是有「媽媽」的動物,「媽媽」者,乳腺也。北方話管乳房叫「媽媽」,是有其豐富的詞源學涵義的,幾乎所有語言里母親這個詞都有「ma」這個音素,語言學家研究認為這不是偶然的,其實這個音發端於吸吮乳汁的聲音,因此ma由吃奶轉變成了乳房再轉變成了母親,而我們也自稱mammals——哺乳動物。
引用結束
雖然這篇文章是針對哺乳動物的乳房的 不過我感覺貼出來的這一段應該能解釋部份吧 但是好像解釋的不夠清楚 期待更好的答案
我覺得上下嘴唇分開,發出來的就是ma或者ba的音;小孩先會「啊」「哦」這樣的音,慢慢試著喊別的,嘴巴一分開就是ma或ba。
另外也有可能是因為小孩最先學會mama、baba這樣的聲音,做父母的才把這兩個稱號給「瓜分」了?慢慢就流傳下來。我猜測是在人剛開始學習語言或者說學習使用發聲器官的時候,還不能自如地發出利用舌頭調音的各種輔音。而我們最容易學習的就是雙唇音(可能還有齒/齦音),所以父親母親最初都是雙唇音(或者齒/齦音)。值得注意的是,雙唇音和齒/齦音也是世界諸語言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兩類輔音(求證實)。
因為papa,baba,mama,nana,yaya這些是嬰兒最先學會的一些音節。
人類一般會比較高興「哇,娃會叫媽媽了」。所以就變成爸爸、媽媽的發音。
維吾爾語里喊媽媽叫「Da Da」(用拼音讀),喊爸爸叫「Ma Ma」.
清宮戲裡把媽媽叫額娘,喊爸爸叫阿媽.
這樣把爸稱為媽,是一種母系社會,男子要奪權的產物。類似於產翁制的東西。
英語 爸 -&> 爹帝 媽 mum
西班牙 爸 -&> papa 媽 mamá
wiki百科 父親
產翁制_百度百科
大學的時候蹭講座的時候,有個老師真的解釋了這個問題。
因為嬰兒生下來哭得要死要活的發的第一個母音就是 a
然後因為要本能要喝奶,嘴被封住的時候就是 m
所以根據有奶就是娘的原則,媽媽就設成默認值了 Ma
雖然沒有查證過,但是舊大陸流傳最廣的父母的稱呼似乎有兩套,分別是雙唇的papa/mama和舌尖的dada/nana,前者在漢語里對應爸媽,是漢語原生的稱呼;後者對應爹娘,是從草原民族舶來的稱呼。
然而似乎也有例外,例如滿語父親是ama,母親是enie,似乎是父親褫奪了雙唇音里母親的稱號,然後母親只剩了舌尖音的那一套。
日語是另外一個反例,母親稱作はは,古日語念做papa,而父親是titi,這和亞歐大陸上流行最廣的兩種說法就完全不一致了。並非所有的語言中「母親」這個概念稱為mama或類似的發音(主要是以m或p為主的雙唇音)。這種現象或者說誤解的出現,只是因為1.印歐語系「母親」這個詞都是m或類似雙唇音開頭,而印歐語系又是流傳最廣以及使用人口最多的的語系。2.漢藏語系以及受其影響的語言(如日語)對於母親的稱謂恰好也是m或p等雙唇音開頭,且漢藏語系使用人口和覆蓋面也很廣,所以就有誤解以為全世界都管母親叫mama或類似的發音。
舉幾個例子:比如流傳也很廣泛的阿拉伯語(屬於亞非語系)「母親」這個詞就發音為wālida,而南島語系的菲律賓語則是ina,烏拉爾語系的芬蘭語則是?iti,北美原住民的因紐特語是iu,阿爾泰語系的蒙古語是ex或ehe,包括滿語那個「額娘」 也是如此。以上例證說明其實還有更語言並不發音做mama的,只不過這些沒有印歐語系或漢藏語系那麼流行而已。
印歐語系和漢藏語系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兩個語系(說的人口最多且分部最廣)一共有約850種語言,說這些語系語言的人口有約35億人,佔了全世界人口(70億)的一半,而且這些語言廣泛分布於亞歐非美等洲,然而世界上一共有約7000種語言,這兩個語系只佔了八分之一弱,所以,發生在它們中的現象,並非一定是普適性的,如mama這詞。一個語言現象說的人多只能代表這種語言現象所依存的語言流行範圍廣而已,如果說這就是全人類性的現象,那麼世界上剩下的那6000多種語言怎麼解釋?而且在南美洲亞馬遜叢林中生活的皮拉罕人的語言中,甚至不區分「父」和「母」這個概念,一律稱之為baíxi。所以總結就是,由於使用人口多而分布廣泛大語系以及受其影響的語言稱母親為mama,所以這個現象是一種因為語言傳播造成的普遍現象。然而所謂「全世界人都稱母親為mama或類似發音」並認為這是人性自然的見解,則是一種流傳廣泛且不懂語言學的誤解。
我就談兩個問題
首先,我們必須要區分口語與書面語或者敬語。這個在漢語很明顯,」父親「」母親「和」爸爸「」媽媽「不是一回事。其它語言也有類似的現象。樓上一些同學舉的例子明顯就把這兩個搞混了。
其次,有語言演化的問題。比如」父「,古代是沒有f這個音的,所以讀的還是類似ba這樣的音。「娘」在古代指的是少女而不是媽媽,所以日語也會有用「孃」表示女兒的用法。
總得來說,不見得都發成baba,mama這樣的讀音,但一定是小孩子容易發的音
在歷史長河中,「媽媽」這個詞的含義經過變化,但是 必須強調的是:「媽媽」不是外來詞,人類的各種語言中,MAMA的發音總是用來稱呼母親的,因為這是人學會的第一個音節。
《廣雅·釋親》:媽,母也。 《康熙字典》「俗讀若馬,平聲。稱母曰媽。」 媽媽一詞自古就有,例如《金瓶梅》這部小說就是明朝人寫宋朝的事情。例如在這部小說,第三十九回 寄法名官哥穿道服 散生日敬濟拜冤家 有一段李瓶兒對自己兒子說的話,我現在引用下來 「不一時,那孩子就磕伏在李瓶兒懷裡睡著了。李瓶兒道:「小大哥原來困了,媽媽送你到前邊睡去罷。」吳月娘一面把桌面都散了」 另據最近報道,除黑人外,世界其他人種都有2%的尼安德特基因,人類起始於一個祖先,所以都發媽媽的音不足為奇。
看到題主這個問題之後我就一直在找這個視頻
這個視頻今天終於找到了,感覺你一定會感興趣
說什麼_戴?羅伊: 單詞的誕生
Mother in Different Languages,Ways of Saying Mother,Mom in Different
Languages
從上文可看出兩大語系之外的媽媽爸爸基本都不同。
謝邀,很倒霉對語言實在是一竅不通的,抱歉了!
但比較同意papa mama之類是小嬰兒最快會講的音節(實證嘛)。
沒有幫上忙,抱歉了。。
剛才找外語系的同學支援了一下,說是剛學外語時就研究過了,無果,答案五花八門。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6279755/
日語的ママ(mama)也是小孩子稱呼媽媽(兒語)。日語一般認為接近阿爾泰語系。象漢藏、印歐、阿爾泰等不同語系中對媽媽的稱呼在輔音上都是m, 一方面說明這個m比較穩定,另一個方面說明現今亞歐大陸上(包括日本這些從大陸移居的)的所有人口當年都是從非洲出走的同一小群人,說的是同一種原始語言。這點在遺傳學上已經被證實。mama是原始人最早掌握的單詞,用來稱呼最親近的哺乳之人。這個mama是最最重要的一個單詞,嬰兒一說mama,母親就知道要餵奶了。mama也是最容易發的音,沒有清濁/送氣不送氣之分,雙唇一閉一開即可,唇音比各種舌音和喉音都更容易發。這也印證了「最早的是最簡單的」這一原理。這個在三大語系中孓遺的mama,可以印證關於人類起源的非洲中心說。
河南方言,乳房稱之為麻子。
我覺得這個問題不能重定向至那個問為什麼的問題。
記得小時候看的十萬個為什麼還是什麼來著有說這個問題,我印象中大概是因為孩子在母親懷中感受到溫暖的感覺,貌似還和孩子吃奶的動作有關,然後就不自覺地發出ma的聲音。孩子的這種無意識的行為全世界都是一樣的。母親聽到這個聲音就認為孩子是在叫她,mama表示媽媽的含義就是從這來的。
推薦閱讀:
※周黑鴨、精武鴨脖等,所用的鴨子的鴨皮都去哪兒了?
※發簡歷該不該用 QQ 郵箱?
※等電位聯結端子箱是什麼用的?內部結構如何?為什麼一般安裝在廁所里?
※還有哪些類似《定音鼓協奏曲》《四分三十三秒》之類的神奇有趣的音樂?《小星星變奏曲》這樣的也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