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嘉年華》有哪些不可忽視的小細節描述?


寫一個不太容易被發現的
1.蕾絲內褲
畫面最初的時候小米給夢露拍照,拍的是那個漂亮的蕾絲底褲
後來莉莉姐打胎回來,小米撫摸了莉莉姐的蕾絲內褲和紋身

就像我們小時候渴望媽媽的高跟鞋一樣,漂亮性感的內衣褲也是對美麗成熟一種天生的嚮往,把這種美好強行撕裂給你看,真的很絕望。


2.小文的玻璃魚缸
媽媽和律師談話,小文被母親之前不作為事後責備自己所刺傷,抱著魚缸頓坐在陽光邊上,眼淚一下就下來了,一個性格孤僻敏感的小文,得不到理解,好朋友剛剛把鍋甩給了自己(新新和父母說是小文出的主意)對於小朋友而言,生活大概絕望的只剩下一缸金魚,只能靠一點微弱的陽光取暖。
後來被媽媽撕衣服剪頭髮,小文離家出走的時候也只帶上了這個魚缸,那是她的精神寄託。
可是後來伴隨著越來越多的不被信任,成人世界的二次傷害,魚缸不見了,再也沒有出現過,很難想像連魚缸都沒有了的小文會做出些什麼,那個空蕩蕩窗戶大開的病床意味著什麼。

3.性侵這個東西本身對小孩子的影響
當這邊在風起雲湧,律師在調查,小米在勒索,父母親有妥協有掙扎的時候,小文和新新視頻給她看海,一起在大喇叭里鬧著,笑著,在未建成的嘉年華里無憂無慮。所以性侵這個事情當時就給小孩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陰影么,真的未必,新新甚至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麼,而真正讓小文痛哭絕望的,是母親的責備,是警察的責難不信任,是成人世界的謊言與有色眼鏡。

小時候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海灘上沒有發生的事
張曉風
  天熱了,學校離海不遠,老師把學生帶到海邊去玩。他們不太敢讓學生下水,怕出事,校長卻不怕,他自己站在水深處,規定學生以他為界,只准在水淺處玩。
  小孩都樂瘋了,連極膽小的也下了水,終於,大家都玩得盡興了,學生紛紛上岸。這時,發生了一件事,把校長嚇得目瞪口呆。
  原來,那些一二年級的小女孩上得岸來,覺得衣服濕了不舒服,便當眾把衣褲脫了,在那裡擰起水來。光天化日之下,她們竟然造成了一小圈天體營。
  校長第一個衝動便是想衝上前去喝止——但,好在,憑著一個教育家的直覺,他等了幾秒鐘。這一等,太好了,於是,他發現四下里其實並沒有任何人在大驚小怪。高年級的同學也沒有人投來異樣的眼光,傻傻的小男生更不知道他們的女同學不夠淑女,海灘上一片天真歡樂。小女孩做的事不曾騷擾任何人,她們很快擰乾了衣服,重新穿上——像船過水無痕,什麼麻煩都沒有留下。
  不能想像,如果當天校長一聲吼罵。會給那個快樂的海灘之旅帶來多麼愁慘尷尬的陰影。那些小女孩會永遠記得自己當眾丟了丑,而大孩子便學會了鄙視別人的"無行",並為自己的"有行"而沾沾自喜。
  他們是不必拭擦塵埃的,因為他們是大地,塵埃對他們而言是無妨無礙的,他們不必急著學會為禮俗規範而羞慚。他們何必那麼快學會成人社會的瑣碎小節。
  許多事,如果沒有那些神經質的傢伙大叫一聲:"不得了啦!問題可嚴重啦!"原來也可以不成其為問題的。

我不知道這是否是一碗毒雞湯,但是至少在降低二次傷害上面我們可以做的還有很多。


4.旅館老闆給王隊送魚
這個真的,太生活了,對送禮不行那我送魚,我不僅送我還教你做法,看起來這就不叫送禮了,而且王隊和手下那個嫻熟的反應,肯定不是第一次了,這樣一個明顯被打點過得王隊,會不會盡心為小女孩調查,從這一刻就有了答案。

5.老師對小文的態度
老師和新新說,天天和這樣的人一起玩,還想不想上重點中學了
對於離異家庭我的感觸真的太深了,我小學的時候班上好幾個父母離異的,不誇張的說,家長會強行教導你不要和這種小孩玩,能做到不帶有色眼鏡的老師非常少,包括現在長大了朋友也和我感慨:你(的家庭)就是一張白紙,而我因為我的家庭要遭受很多的挑剔和嫌棄。
其實想想,離異家庭的小孩有什麼錯呢?他們已經在童年承受了更多的痛苦,但是這個社會沒有任何寬容反而更加嚴苛,真的很殘酷。

6.瞪眼的表情
小文在面對警察,母親的責難有大量瞪眼的表情,而小米同樣。
他們的眼神都是那樣的倔強而對這個世界充滿防備,但是他們也同樣天真,所以小文會被乾爹侵犯,小米會被健哥欺騙。
大概從一開始就暗示了不同的人生軌跡卻逃不開同樣的傷害,以為自己足夠抵抗這個社會卻只能跌的更慘。

7.莉莉姐手上的傷痕
在莉莉姐挨打了坐在前台的時候,墨鏡(遮蓋眼睛的淤青),手上的紅痕(被綁著雙手)都意味著她昨晚受了欺負,什麼欺負?昨晚健哥才把她介紹給了王老闆認識,王老闆還妄想對她動手動腳,鏡頭一轉她就是這樣,很難想像昨晚遭受了何等的凌辱
我只能猜想莉莉姐雖然出賣色相卻並不墮落(不然她就應該接受健哥的安排和王老闆睡,最後她應該是被迫甚至於被王老闆強了,不然不至於手上臉上都滿是傷痕),她是真心愛著健哥,她知道這個男的靠不住(前面和小米對話)卻妄想能當這種男人的最後一個女人,結果只能是慘烈的打胎到不能生育,痛斥健哥愛財不認人,哭訴下輩子不當女人,到最後辭職離開,是絕望也是解脫


1,開場時小米對著瑪麗蓮夢露雕像格外關注的幾連拍,作為故事開場伏筆。後續多個情節都與此強相關。

2,從小米代替莉莉前台工作接客時的細節觀察,到晚上聽到腳步聲後及其敏捷的前往視頻監控區觀察,見情勢不對勁時立馬拿出手機拍攝監控視頻,保留證據。足以反應其社會經驗之豐富,雖然一直是干清潔阿姨的臟活,代班前台工作卻能做到如此處事不驚,能力可見一斑。

3,小文和朋友受害後,回到學校上課遲到被老師罰站,被同學取笑,最後老師出來將小文教訓一頓,又要她擦黑板。而期間同樣犯錯的小文朋友沒有受到任何嘲笑和指責。側面反映出離異家庭孩子和正常溫馨家庭出身孩子的不平等待遇。

4,警察調查事件時獲取的信息,「孩子們私自叫了四瓶啤酒」 以此和小文媽媽還有律師的爭辯中足以可見警察的偏袒。「潛台詞為酒後孩子們自己願意的,而非劉會長主動性侵?」 這又是另一不平等條件下的偏袒。揭露底層百姓面對官權主義時的弱勢地位。

5,律師見情勢不對後,主動去尋找躲在垃圾房哭泣的小文。讓全劇沉重而又絕望的色調打上一絲陽光。律師找到小米對證據,小米張口要錢,可見錢對她的重要性。也為後面她為了能辦到身份證擺脫黑戶,而去與劉會長談判,一萬塊換視頻證據做伏筆。

6,律師二次找小米時說的一句話,「你是不是覺得一晚上能住上700塊,抵得上你一個月工資的女孩們不需要你的幫助?你有沒有想過如果有一天事情發生在你身上會怎樣?」 小米聽後一口否決「這事情不會發生在我身上」。不由得讓我聯想到,小米後來對律師坦白的身世 :「我沒有家,我13歲就從村裡逃出來了,這是我呆的第15個地方」。之後沒再有任何對她身世的描述,她13歲之前發生過什麼?為什麼會逃離家鄉?是否也受到過性侵,所以對這事如此敏感?

7,前台莉莉被劍哥當成賺錢的工具,但自己卻付出了感情後的歇斯底里的一句話:「下輩子不再做女人」。側面表露出女性還是處於不平等關係中。何時才能真正的男女平等?為何社會上報道的女性出事事件遠高於男性?社會真的有高度重視嗎?還是僅作為報道的紙上談兵?

8,全劇唯一的正面男性小文父親卻無能,面對其他父母為了金錢和權勢而願意與劉會長妥協。他的一句「那公道呢?」
卻顯得蒼白無力。而全劇唯一處於上層社會的女律師,面對警察王隊的質問時的一句回答:「這事(兒童性侵事件)必需得做下去」,卻顯得擲地有聲。形成鮮明對比。這不知算不算全劇隱藏的男女對比線?

9,醫生,警察在醫院針對性侵事件做出的瞞天過海行為,揭示了社會的醜陋面,此類事件現實生活中肯定也常有發生,但大多都會被權勢和地位所平息。導演將其赤裸裸的搬上熒屏,供大家討論,算是國產電影紀實派的里程碑。

10,最後小米走投無路,被現實妥協得要靠出賣肉體為生。此時電視廣播報導,小文等性侵事件真相大白,壞人終於繩之以法。希望的號角在內心燃起,小米再次鼓起勇氣,騎上電動車,身穿白裙,在高速上被風吹起,奔向未知的遠方。讓全劇進入明朗和高潮。這個不知道過去與未來,甚至沒有身份證的女孩,命運會怎樣?我們都不知道,給全劇畫上句號。

總,社會之大,我們無法看到全局。通過各個角度的好電影,讓我們反思社會視角。《嘉年華》剛好是這樣的好電影。慶幸今天去看了點映場,讓我有慾望一字一句的把觀後感碼出。

希望能多視角的看社會,總的來說是美好的。但某些被刻意忽視的話題,如果有必要,請放大到熒屏,希望社會能越變越好,希望男女能真正平等。從形式上的權利平等,到社會現實的呈現也能平等。比如說「女孩子一個人在外面不安全,不要獨自晚上滴滴打車,不要獨自去旅遊,不要……等等」。如果是真正平等的,這些所有的不要,就都不存在了。那麼世界多美好,即使是理想主義。

以上,歡迎討論。


影片最後,鏡頭給到小米穿著白色的裙子化著好看的妝在房間里等著客人來的時候,廣播里播音員念著「今後我們將更加重視少年兒童的成長…」的時候,我突然好想哭,因為小米她,不過也是個今年夏天才16歲的少年兒童啊…


莉莉姐應該是多次人流後無法正常生育,類似顧曼璐
各個方面都很像顧曼璐,比如想介紹小米去 工作 。。。

主角小文,成績差
老師開頭斥責她們遲到,對新新說 還想不想去重點中學了
父母離異,從親爹的工作內容看,沒受過什麼好教育,親媽,不提
新新爹戴眼鏡,新新媽穿著偏樸素
所以如果沒有後面這些全景式的描寫,你覺得誰家三觀正常?

按照新新家裡這種,可以派女兒認乾爹的鑽營水平,會不會向老師送禮?

小孩子本來就會對離異家庭的娃說三道四,小文在班裡,有可能本來就是被排擠的一種,所以不明真相的同學,多年後都會回憶認為新新在幫助小文
或者根本記不得小文這個人

反正我的初中就是這樣
其實看電影的過程中,我覺得最恐怖的就是,如果現在我的某個初中同學說她曾經被性侵過,而家長被封了口,因為。。。我不會懷疑這種事情不會發生在我身邊

看電影的時候,大家平均有多少次,以為小文會自殺?

小米雨夜被騙,然後騎車時被那一車人,在小樹林。。。第二天早上她躺在醫院,肚子痛
小文新新在那個的第二天,也是肚子痛

小米對一個成年男性帶著兩個女孩開房的敏感程度,為什麼小米要離開家?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還是已經發生過來了?

電影結局,如果不是莫名其妙的happy ending,騎車走的會不會是小文
反正我覺得,小文和小米兩個人深思,雖然後半段強行給小文剪了頭髮

iPhone 6s和學費,劉會長是好人啊!收買一群幼兒家長,退學費就可以,還送了這麼大的禮


我是在前兩天新加坡國際節看的《嘉年華》。我注意到了一個很有趣的小細節。在結尾廣播的那一段,聲音非常小,要十分努力才能聽清廣播裡面說的什麼。

更關鍵的一點是,那段廣播沒有英文字幕!所以一個不會中文的外國人來看這部電影,跟我們看到的結局完全不一樣。他們看到的結局是黑暗的,罪犯沒有得到法律的制裁,依然逍遙法外。但是這樣的結局確實是更加符合電影故事的邏輯。

最後的那段廣播的轉折過於突兀,也許這更加黑暗的結局才是文晏導演的本意吧。


警察去找小文做第二次檢查時,隊長在後面和父女兩交流,前面走著的兩個小警察看著新建的兒童樂園有一搭沒一搭地聊天。
鏡頭一轉,露出小女孩怯生生的臉。爸爸轉身,她也跟著轉了一圈。她下意識地躲在爸爸身後,儘管她眼前的人,理論上說,是給她伸張正義的人。


對於小女孩撕心裂肺的痛,在別人那裡,只是件微不足道的事情。

這樣的對比,才是現實,卻又無從指責。
難道要求警察對每一個被害人都深表同情?誰的感情都沒有那麼豐富。
但是這樣隨意的態度,過於直接的問話,又確確實實給小女孩再一次造成了傷害。
那麼我們究竟該怎麼辦呢?


1.小文的媽媽說小文長得越來越像她的爸爸。

後面耿樂出來的時候,和小文一對比,真的像!

2.小米夜裡騎電動車回來被人堵截到農田裡,之後的鏡頭是她受傷入院。

她真的僅僅是被打了一頓嗎?

3.警方在已知律師掌握視頻證據的情況下,依然舉行鑒定結果發布會,也就是說劉會長有足夠的信心能夠壓制住律師。

4.最後做婦科檢查的時候,小文的腳趾頭由於羞澀或尷尬一直在蜷曲、伸展、再蜷曲。

5.劉會長是小女孩新新的父親的老領導,而新新的父親放任了自己的女兒和同學與劉會長過夜。

這是在用女兒上貢?

6.小文在海邊和某人視頻聊天,並拍攝大海的夜景。

對方是誰?

7.耿樂熬了一盆粥,分給小文半碗,還差點把碗碰掉。而他自己只留下一點點,又詢問小文夠不夠吃。

8.新新同學全程淡定。

習以為常?


爸爸工作的兒童樂園有比較強烈的反諷作用,一是兩個女孩依然懵懂,在事情發生後在這個遊樂場依然可以無憂無慮的嬉鬧,她們的純潔讓人懷疑到底是什麼樣的惡魔才忍心褻瀆?其二是小文和爸爸被警察帶去體檢,警察問這些都是國外產的吧,小文爸說是國內產的,又問什麼時候開放,答說六一兒童節,那些把孩子送來這裡遊玩的父母和三色幼兒園的父母一樣,以為給孩子的是最好的,但其實壓根不是,而兒童樂園和兒童節的歡樂意義也被消解了,如果連孩子的安全都保障不了,又談什麼快樂?


小米最後能去哪?
黑戶能怎麼辦?


想到哪寫到哪,不按電影出現的順序。
1.夢露最開始的腳是乾乾淨淨的,小米甚至會去擦拭她的腳趾甲。後面隨著事件的發酵,夢露的腳上開始有小廣告,小米有過要去把小廣告撕掉,但是太多了。到事件快結束的時候,夢露最終被拖走。

2.小文的裙子被媽媽丟掉,頭髮被媽媽強制性剪掉。這是不是證明的現在社會上某些人的言語「你被qj是因為你穿得太暴露」

3.莉莉在被健哥介紹給那個老闆的第二天,不止臉上有傷痕,手上也有一圈紅印。個人覺得一是代表強暴,另一層是不是也能表示她被SM了?

4.最後小米用一塊石頭砸斷了那個鎖車的鐵鏈,鐵鏈哪有那麼容易被砸斷,這到底是真的,還是小米希望給我們看到的她的結局?

5.小米在看見那個會長帶著兩個女孩來旅館的時候,為什麼那麼警惕。甚至還專門錄了一段視頻。這個難道是因為她警惕性高嗎?個人覺得並不是。(因為她拿錢,沒有發現裡面的追蹤器)我覺得有可能是她也受到過這類侵害,畢竟莉莉還問過一句「你真的是雛嗎?」

6.後面那些所謂省里來的醫生給小文檢查的時候,那個鏡頭是小文趴開腿,先是一位男醫生看了一下,然後又是一位女醫生看了一下。這個畫面莫名讓我覺得很不舒服,是不是有點像以前古代進宮的女子被嬤嬤檢查處女膜的畫面。

7.小文和新新在那個未建完的遊樂場玩耍的時候,主要兩個鏡頭都是在圓形的通道里。這個是不是在暗示女性的生殖器官?

8.晚上小文在遊樂場時,前面有一段空鏡用了暗角,而且畫面內容幾乎全是圓形的管道滑滑梯,個人覺得這個同第七點,都是在暗示生殖器?

9.小文在出事之後,與新新在出事之後的態度完全不同。按理來說,兩人的家庭環境,兩個小孩不應該是這種反應的(主要指新新)。新新的爸媽是不是可以代表那種在受到這種侵害中妥協的人,而小文的爸爸則代表在受到這類傷害里,想反抗卻無能為力的小市民。

10.郝律師的姓!雖然可能有人會覺得我在胡掰,但是因為我是學編劇的,其實編劇在取名字的時候是有偏向性的(至少我是啊)

11.郝律師在給警察視頻的時候,警察問「你做這類案件多久了?不打算換類嗎?」郝律師回答「總要有人做的」這裡算不算是導演的對於為什麼要拍這部電影的一種回答呢。

12.在出了兩個小女孩疑似被性侵事件後,那個會長居然還可以去吃吃喝喝(小米去送信那段)

13.暫時就想到這麼多,要是還有的話再加~


海報的顏色(我覺得只是巧合)


翻了翻大家的回答, 都很有趣。我再來補充下關於女主小米的幾處細節吧。

先貼一張扮演小米的@演員文淇 白裙照,真不好找。

妹子台灣人,演技真摯,肯吃苦。為了出演不修邊幅的小米一角,增肥十多斤,很敬業。現在還是有人拿她「太肥了」說事,妹子心態也好,開得起玩笑,情商很高。


「給我個身份證吧,多少錢都行。」

影片中,夢露雕像在城市建設中轟然倒下,和小米迎風騎著摩托率性飛馳並排著的,是盛滿夢露石膏殘肢的卡車,這構成了該影片最讓人顫動的意象。16歲的年紀,輾轉15個城市,擁有豐富流浪經驗的黑戶女孩小米,最終落腳這個海濱城市,理由似乎很簡單,她說,「這兒暖和,我想在這活下去。」

作為一家黑心旅店的服務生,每天都在擔心被老闆炒魷魚。小米懂得在老油條老闆那裡如何自保生存,懂得和經驗豐富的律師討價還價,懂得買匿名電話卡威脅犯人要封口費。

她和小文不一樣,她和小文又那麼相似。連側臉都是一樣的倔強眉眼,不知道是導演選角時的故意為之還是巧合。

和痴愛小混混的前台麗麗不同的是,小米只想靠自己活下去。即使她故意隱瞞案件細節,守著證據赤手空拳去和這個社會搏鬥,哪怕「那兩個住700一晚海景房的女孩,應該不需要我的幫助」,小米還是沒能泯滅良知。

她只想要一個身份證而已,用一個新的身份重新做人。

不妨大膽揣測一下,16歲的小米曾經經歷了什麼?

為什麼麗麗問她「真是個雛兒么。能賣個好價格。」的時候,別過臉閃過一絲猶豫。

為什麼正值酷暑,小米卻一身長衫長褲,不肯露出一寸肌膚。

為什麼在劇終,小米為了籌那最後的6000塊錢買一個新身份,被推到了賓館的床上。褪下長衫換上一席白色長裙的小米真美,戴上麗麗的綠寶石耳環,動作熟稔。

更多有趣的小細節《嘉年華》影評 | 第八個困惑的夢露

歡迎關注我的個人公眾號:少女才奔跑


在開頭 小文是帶著金色發套出現在酒店裡

性侵發生後 警察詢問酒店人員是否見到過金髮套,小米否認了 但其實發套是被小米私藏起來

後來小健拿走發套 小米還專門去找小健要回來 可見小米還是很在乎這個發套的

發套和夢露雕像一樣都是成熟女性的象徵 小米也有著對成熟女性的嚮往
麗麗姐為了讓她幫忙送了一支口紅及影片最後出現小米拿出麗麗姐的一包飾品化妝品都表現著這一點

小米更是覺得雖然她生理上的年齡只有十六 但是她離家出走三年 逗留過十幾個城市 足夠豐富的人生經歷證明著她已經很成熟 不會像涉世未深的小女孩一樣經歷同樣的事情
所以小米拒絕了提供視頻證據 並且在意識到可以利用視頻敲詐劉會長一筆後,沒選擇和小健合作而是大膽的一個人敲詐了劉會長
但不幸的是 小米自己也遭到了侵害 沒有人可以幫助她 她想到了努力想搜集證據卻被她拒絕的律師
律師幫她交了住院費 她將背面寫著視頻文件路徑的名片給了律師 在被律師問到回報時 嘴上說是扯平了 實際上也是對自我的救贖


你覺得你很成熟 不需要別人的幫助也不想幫助別人 但其實 社會的複雜是你想像不到的
你幫助別人討回了公道也為自己找回了希望


還有一個我注意到了就是夢露的腳之前很乾凈,後來被貼了許多廣告。
而且那個警察被買通了要求讓她爸爸簽字不要往外亂說話。
那個啤酒應該是想讓孩子承認是不是自己記錯了。
片子里很多細節,都反映了這個社會對女性的態度,包括,媽媽扔了孩子的衣服,難道孩子遭受這些是因為衣服穿的太花了……
一個警察,司法,如果都包庇這些人,那普通老百姓如何去找回自己的正義,最可怕的是,就連家長自己都想認錢認權 ,將孩子的人權視為交易。
我注意到了前台小姐,她應該是去墮胎了吧,因為被小健因為錢介紹給了老闆……
整部電影,女孩子都被當做錢權的交易的犧牲品。


我們缺少的不是熔爐,
而是關注。
能夠改變國家的,
不是熔爐,也不是嘉年華,
而是看電影的我們。


這裡


片子上映當天我就去看了。觀完全片,沒有流淚,也沒有憤怒,只有深深的無奈和哀嘆。《嘉年華》導演文晏用的是一種平淡冷靜的敘事手法,不像《熔爐》,讓你聲色淚下,讓你激憤慷慨。

我覺得這是一部很有中國特色的電影,整個影片的氛圍充滿了隱忍、剋制以及壓抑,像極了當下的社會。

電影情節雖平淡,但值得大家深思和討論的地方很多。每個人物都有其特點和代表的階層,對待性侵案件發生後的不同反應,也折射出當前太平盛世的表象下藏著的黑暗和醜陋,算是國產電影紀實派的里程碑。

公安和加害人錢權勾結;律師查證百般受阻;目擊者為自保閉口不談;加害人用錢補償受害家庭以封口;醫生被收買謊報結果,認真想想這些事件太荒謬,但似乎又十分合乎常理,呵呵,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已經對種種怪象都習以為常了呢。

但這些都不是我今天想說的point,我想寫的只是電影中的三個細節。

01

小文和小新遲到被罰站,下課後小文被同學笑話,小新沒有;

小文被老師叫去擦黑板,小新沒有;

老師對小新說:「你是不是不想考重點高中了」(大意);

同樣是犯錯的孩子,小新收到的是關心,小文收到卻是嘲笑和指責,為什麼呢?

我猜導演要突出得是離異孩子和普通孩子的不平等待遇。

全片中小文展現最多的就是無助、害怕和驚慌,讓人看著揪心無比。除了受到社會歧視,小文媽媽何嘗不是在歧視小文呢。離異孩子的心靈往往更細膩,更脆弱、更敏感,如果在應激狀態下再受刺激,會導致孩子變得越來越偏執。

難道他們應該承受這樣的沉重和歧視嗎?

根據2017年上半年民政局官網公布的離婚大數據可知,這幾年離婚率都呈上升趨勢,這也代表著離異孩子數量越來越多。

社會、學校和家庭共同發力,給予離異孩子平等的待遇,呵護孩子健康成長。不把離異孩子當離異孩子對待,也許就是普通人能給的最最窩心的舉措了,你我他共同做起好嗎?

02

「什麼是處女膜啊?」,在家長的爭吵中小新單純又好奇地問了小文這個問題。12歲的年紀,對性知識一無所知,你說是不是我們教育的悲哀啊?

在這神奇的國度里,無痛流產的廣告滿街,杜蕾斯卻只能靠創意在敏感文化中得以宣傳。性,在這國度已經變成了難以啟齒、諱莫如深的話題,這也是導致未成年人性教育的困難重重的原因。

「快手現14歲懷孕女孩做網路主播」「16歲高二女生操場產子」···避而不談的人越多,毀掉的孩子越多。在中國人含蓄中庸的的性情中,把性拿上來檯面上講是要被批判的,但再不打破現狀,開放思想,落實性教育,未成年早孕、未成年人墮胎這類新聞只會越來越多。

想起之前浙江發布《小學生性教育讀本》因內容被家長質疑太露骨而被迫召回,也是滿諷刺的。父母們啊,你們要知道,你嫌棄性教育早,罪犯可不會嫌棄你孩子小啊。

在日本從小學到初中,每年會有1-2小時的特別講座,涉及到男女身體的區別、月經、和懷孕的知識,在高中會有專門針對性教育的課程;在英國所有中小學生必須開設性教育必修課,向5歲以上學生講授性知識。荷蘭和瑞典兒童也都是從6、7歲就開始接受性教育。但在中國呢?

性教育為零!

我們應學習別的國家,把性教育設為必修課,從小學開始就給孩子灌輸性知識,讓其有自我保護意識。家長們也要打破自己的心裡膈應,不要抱著僥倖心理說壞的事情不會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等真發生的時候,一切就晚了!

03

電影中,還有一個角色值得引起我們的重視,就是小米。

受害人得到了所有人的同情和關注,但是她呢,一個黑戶,16歲就已經走過15個地方,一直在夾縫中生存,為了利益緘默最終也出賣了自己的少女,有人關心她的去向她的未來嗎?

於我看來她代表的就是這個社會弱勢群體。

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數》里有段話很值得我們深思:

「幾年前(1990),我參加了一些社會學研究,因此接觸了一些″弱勢群體″,其中最特別的就是同性戀者。

做過了這些研究之後,我猛醒到:所謂弱勢群體,就是有些話沒有說出來的人。就是因為這些話沒有說出來,所以很多人以為他們不存在或者很遙遠。

在中國,人們以為同性戀者不存在。在外國,人們知道同性戀者的存在但不知道他們是誰。有兩位人類學家給同性戀者寫了一本書,題目就叫放出話來。

然後我又猛醒到自己也屬於古往今來最大的一個弱勢群體,就是沉默的大多數。」

而在《嘉年華》的海報里,就是告訴沉默的大多數-打破沉默。

縱觀社會,從北電到杭州保姆縱火案、豫章書院、攜程親子園虐童到目前沸沸揚揚的三個顏色,無一不在挑戰道德的底線,群情激昂是因為我們追求的是社會的秩序,心中的正義。

很多沉默的大多數已經不再沉默了。

我相信總歸有一天,我們能看到我們想要的正義。


新聞發布會後開著窗的醫院特寫,還有影片的最後,石頭真的砸開了那條鎖鏈嗎?


最後醫院裡檢查身體那場戲,給小文檢查的,是一個男醫生就這樣堂而皇之地查看小文的隱私部位,看這段的時候真的特別心痛,看得出來警方並沒有考慮過小文的感受,不斷地增加著二次傷害。


一個細節,就一個

那個局長說可以從小文尿液里檢查出來是否喝酒

真TM像啊!
把當事人都當嫌疑人,把嫌疑人當金主。
劉會長怎麼會有事呢?他是酒喝多了啊
你們這兩個小學生喝了四瓶啤酒,誰知道你們是不是出現幻覺了?誰知道你們是不是要訛詐劉會長呢?

這個演員我覺得是最好的,他讓我看到了惡,和他的扭曲。
我能從他的表情深處看出他對這個角色的批判。

再多說一句,出事後微博上有些人開始洗地,用的就是這個套路,還TM說什麼不止有《熔爐》,還有《追捕》。真想雙擊666。
所有的受害者都是嫌疑人,所有的嫌疑人都是金主。


推薦閱讀:

經過周密策劃然後實施搶劫或盜竊的電影有哪些?
哪些華語老電影放到現在能有 20 億票房?
2013 年中國電影市場有哪些大事記?
2015 年你心目中的十大爛片是哪些?
中國有哪些邪典 (Cult) 導演和電影?

TAG:電影 | 電影推薦 | 豆瓣電影 | 華語電影 | 嘉年華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