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木心「仿紅樓菜目,蘭亭去集會,這就是文化斷層」這一說法?


文化斷層論是荒謬的提法。

只要書在,也就是典籍在,中國就不會存在文化斷層。

秦有梵書坑儒,但是伏生冒著生命危險,暗將述錄唐堯、虞舜、夏、商、周史典的《尚書》藏在牆壁之夾層內,由此逃避焚燒之難。到漢朝這些書籍又能恢復。

三國後全國動亂不安,書籍毀壞不少。到了隋朝,隋文帝又搜尋民間殘本,整理成冊。中華文化又一次興盛。

明朝的時候更編出了近四億字的《永樂大典》。

清朝搞文字獄,毀了不少書籍,但南方仍然有很多書籍收藏家暗中藏了不少書。而且還編了一套8億字的《四庫全書》,另外抄了七冊。基本上還是保留了中國文化的主體。想想看,即使清朝篡改,也改不了8億字。另有一些禁書傳到日本,清亡後,這些書又傳回了中國,如《天工開物》。

絕大部分的典籍基本都保留了下來。

蔣介石去台灣時,帶走了很多黃金和文物。當時還想把中國的最著名文化名人和科學家帶走。列了一個名單,據說有70多人。但後來好像只成功帶走了6人。說明絕大多數的文化精英仍然保留在大陸,中華文化的根仍然在大陸。

文化最終還是要靠人去繼承的。只要書還在,有人去讀這些書,文化就不會斷層。前幾天內人去新華書店買少兒書籍。正好古代書籍在搞活動,有《孫子兵法》、《戰國策》、《史記》、資治通鑒、本草綱目,等等,一大堆,各種各樣,都是成體系的,一套一套的。有歷代人物的註解。這不,我們買回一套《成語故事》,給小屁孩備著。又買了一套《菜根譚》,自己平常翻翻。

總之,書在文化在


消費傳統文化不就是斷層嗎?


推薦閱讀:

名字究竟能有多重要?
為什麼現在年味越來越淡了?
《永樂大典》對文化到底是保存的功能大還是破壞的功能大?
怎麼知道是否真的有管「福祿壽」的神靈?
大家怎麼看待《曉松奇談》和陳丹青的《局部》。大家都喜歡哪個?

TAG:閱讀 | 中國文化 | 文化 | 中國 | 木心孫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