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西醫那麼多疾病病因病機不明,應該怎麼看待?是現代醫學還相對來說比較落後嗎?
好多人在問那什麼做對比的,也有好多人直接黑中醫。
那我這裡就拿中醫做對比吧。
很多人想要中醫給出現代醫學的解釋,要不就覺得它不科學。
那我就這樣說吧,西醫相對於想要目前來完全解釋中醫,還是比較落後的。
中醫目前科學不了(在某些人眼裡),也被很多人認為玄學,給不出科學解釋。要我來說,這個鍋應該現代醫學來背,實在是現代醫學還太落後了好嗎?自己的好多病因病機接受不了,還要中醫給個解釋,我也是。。
就這樣吧。
而有些醫學,總會說一句,我們這博大精深,你不懂
當然啦,以人體的複雜度而言,現代醫學還大有可為,如果打分的話現代醫學可以打9分,中醫可以打3分,巫醫可以打1分,至於中西醫結合,可以打-6分,沒錯,負的,它的存在僅僅是因為現代醫學和中醫同時存在,但是它對中西醫均毫無用處,所以只配打負分,以上打分滿分是100分。
現代醫學的歷史並不長,所謂古西醫是第一個被現代醫學祭旗的傳統醫學。
--------------------------------------------------------------------------------------------
2012年是《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創刊兩百周年,為了這個紀念日,該雜誌製作了一個專題,回顧了創刊以來的醫學發展,從中可以看到現代醫學取得的巨大進步。讓我們再次回顧現代醫學走過的200年歷程。
1816年René Laennec發明聽診器。在此之前,醫生只能用手按在病人胸膛,了解病人體內狀況。
1837年3月8日J. Warren Mason描述了美國第一例鼻整形手術。這個手術是現代整形術的基礎之一。
1846年11月18日波士頓的外科醫生Henry Jacob Bigelow,讓病人吸入乙醚進行麻醉。這個技術後來運用到各種手術中,從拔牙到截肢。
1847年匈牙利的醫生Ignaz Semmelweis發現,在對手進行消毒後,新生兒敗血症的發生率顯著下降。他認為,用漂白粉洗手可以減少產婦熱。這種看法遭到了同行的強烈反對,但今天已經成為常識。
1855年5月3日第一例子宮切除術被報道。患者是一名34歲的子宮肌瘤患者,在每次月經來臨時都會有致命性的出血。作者稱子宮切除手術是「最後的辦法」(a last resort)。
1867年英國外科醫生Joseph Lister倡導手術操作時要消毒。他注意到接生婆接生的新生兒的死亡率比外科醫生接生的要低,他將這點歸功於接生婆比外科醫生洗手更頻繁。他提出外科醫生不僅需要用石炭酸洗手,還要消毒手術器械。這些是微生物理論提出的起源。
1869年4月29日Beard引入電療,治療「神經衰弱」(neurasthenia),並沿用至今。
1872年10月17日C.E.Brown-Sequard提出了革命性的腦功能理論,認為一側大腦半球可以影響兩側的軀體。
1882年有「現代外科學之父」美譽的William Stewart Halsted開展根治性乳房切除術,這種方法作為標準手術方式使用了近一個世紀,直到20世紀70年度中期。
1887年美國的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前身「衛生實驗室」,在紐約Staten島的Marine醫院成立,當時只有一個房間,專門研究霍亂等傳染病。這個機構後來成為全世界最重要的醫學研究機構。
1889年2月21日Reginald Fitz第一次完整的描述了胰腺炎,從最初的典型臨床表現到死後的病理診斷。直到今天,胰腺炎依然是一個讓人望而生畏的疾病。
1890年Robert Koch提出了特定微生物引起特定疾病的診斷要點,後來被作「科赫法則(Koch"s postulates)」,經過一些修訂,傳染病教科書中至今還介紹這個法則。
1890年12月4日日本醫生Shibasaburo Kitasato和德國生理學家Emil Adolf von Behring發現白喉桿菌的免疫方法。他們讓兔子對破傷風桿菌免疫,獲得血液,將血清注射到小鼠體內,再將小鼠與破傷風梭菌接觸,發現小鼠可以表現為對常規毒素作用的免疫力。他們的研究論文提出了術語「抗毒素」(antitoxin)。一周之後,Behring發表了動物對白喉免疫的研究的論文,並因此獲得了1901年的諾貝爾獎。
1895年12月1日德國物理學家Wilhelm Roentgen(倫琴)發線了x射線。在發現x射線後的兩周左右,倫琴給他的妻子的手拍了張照片,當她的妻子看到了自己的骨骼,驚呼「我看到了自己的死亡」。
1897年8月10日為了減輕父親的關節炎疼痛,藥劑師Felix Hoffmann將穩定的乙醯化水楊酸與乙酸混合,獲得了阿司匹林。在成功地完成了數個大規模臨床試驗後,Hoffmann所就職的公司,即拜耳公司,開始在全球市場上銷售這個藥物。儘管阿司匹林的治療適應證發生了很多變化,但它的發現依然是醫學和藥理學史上的里程碑式事件。
1898年居里夫婦發現了元素鐳和釙,並發明了術語"放射性" (radioactivity)。該發現讓他們獲得了1903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這些放射線元素後來在醫學上獲得巨大應用。
1899年弗洛伊德(Freud)發表《夢的解析》,開創了心理分析學。
1901年第一個諾貝爾醫學獎授予了Emil Adolf von Behring,他發明了治療白喉的「血清療法」,使白喉的死亡率得到了極大的下降。最終,白喉在世界範圍內絕跡。
1906年Priscilla Wald在《傳染病》(Contagious)一書中描述了傳染病的「超級傳染源」,並舉了一個「傷寒瑪麗」(Typhoid Mary)的例子。在1900至1907間的七年,瑪麗將傷寒傳染給了53人,而自己卻無癥狀,被認為是第一個「健康的」傷寒攜帶者。這種形象化稱呼後來被用於艾滋病大流行和SARS的爆發,它更容易被大眾所接受,引導大眾參與傳染病的防治。
1906年6月7日James Homer Wright報道了骨髓染色的方法,並描述了巨核細胞和血小板。
1907年生物學家Karl Landsteiner於1901年第一次描述了血液之間的相容性和排斥性,並提出了ABO血型的系統。正是得益於這個理論,1907年第一次成功的輸血得以實施。Landsteiner在1930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獎。
1911年3月16日Joel E.Goldthwait詳細描述了一例背痛病例,在手術過程中沒有發現明顯異常。他懷疑是腰骶關節與椎間隙產生移位和椎間盤的脫出,後者壓迫神經根和脊髓。他認為,治療這個疾病必須把腰椎間盤部分或全部切除。
1911年一篇論文描述用salvarsan(胂凡鈉明)治療「慢性天胞瘡」,salvarsan是第一個抗微生物藥物。用藥兩天之後,疾病消失了。不久,Paul Ehrlich同樣使用這個「神奇的子彈」(magic bullet)治療了一名患梅毒的士兵。這個藥物是Ehrlich嘗試過的第606個化合物,所以又名「606」。因為副作用巨大,606很快被青黴素淘汰,但依然是重大的科學突破。
1918年西班牙流感大流行,導致2100萬至5000萬人死亡,這是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並且死亡人口多數是年輕人。這可能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士兵的密切接觸而傳播,並導致了全球的大流行。
1925年6月28日一個12歲女孩接受了心臟二尖瓣狹窄治療手術。儘管現在二尖瓣置換很常見,但是那個年代,只能在她狹窄的瓣膜上劃一刀以緩解癥狀。
1927年Drinker和Shaw發明了「鐵肺(iron lung)」以治療脊髓灰質炎引起的呼吸肌麻痹。他們的做法是,把病人除了頸部和腦袋外,均放在一個密封的容器內,通過改變容器內的壓力以帶動患者的呼吸機活動,幫助吸氣和呼氣。在1923年,Drinker描述了一個「房間大小的呼吸機」,這個裝置可以同時幫助數名病人進行呼吸。
1928年Alexander Fleming(弗萊明)發現了盤尼西林,就是著名的青黴素。這可能是歷史上最偶然的科學發現。在研究各型葡萄球菌時,弗萊明將一些培養皿置於實驗台上以用於日後觀察。幾天後,他發現培養物被黴菌孢子所污染,但驚奇地發現,在黴菌孢子生長的區域,葡萄球菌被擊退了。儘管弗拉明已經發現了青黴素,但是正式的臨床應用卻在十年以後,因為製造青黴素很難,並且青黴素對其它細菌性感染的治療作用還沒有被認可。1940年代,德國開始侵犯歐洲,牛津的一群科學家的工作使大規模生產青黴素稱為可能,並且最終認識到了青黴素的強大療效。
1948年6月3日Sidney Farber報道了治療兒童早期白血病的發現。根據傳統認識,如果白血病兒童給予葉酸的話,他們的急性白血病會惡化,根據這個理論,Farber給予兒童一個葉酸抑製劑,就是氨嘌呤,16名兒童中的10個獲得了明顯的療效。儘管還存在很多問題,例如副作用和只是臨時緩解,但這畢竟是一個開始。
1951年John Gibbon在1935年已經開始了人工循環的嘗試,那時候已經能成功給一隻貓維持循環達半個小時之久,但因為Gibbon在二戰中參加了陸軍醫療隊而中斷。退伍回來之後,他使用體外循環裝置成功給一隻狗施行了模擬心臟手術。1954年Gibbon給一名先心病的女病人施行了第一例開放心臟手術。體外循環裝置現在是心臟外科手術的標準配置。
1952年11月13日Paul Zoll給一組心臟驟停的病人安裝了一個新型的體外起搏裝置,避免了痛苦的開胸心臟按摩。
1954年12月23日Joseph Murray和David Hume在波士頓的Peter Bent Brigham Hospital施行了第一例成功的人類腎臟移植手術。儘管當時沒有抗排斥藥物,但幸運的是,接受腎移植的小夥子的供腎來自於同卵雙生的雙胞胎兄弟,他幸運的再活了8年。
1955年4月12日這一天見證了Jonas Salk發明的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的巨大成功。180萬的兒童參與了這個滅活疫苗的試驗,這個疫苗最終被證實是安全、有效且強大的。
1955年第一個口服避孕藥得以在1955年的一個內分泌會議上亮相。1957年,避孕藥可以在市場上銷售,不過只用於治療嚴重的月經癥狀。一直到了1960年才得以批准用於避孕。早期的避孕藥的主要成分是雄激素,副作用很多,直到1980年才得以減量。
1956年此前,急性心肌梗塞的診斷依賴於心電圖,這導致很多病人被漏診了。血清標誌物,例如白細胞計數和紅細胞沉降率等指標也在使用,但都不夠特異。S.J. Adelstein和同事發現急性心梗患者鋅濃度下降,乳酸脫氫酶和蘋果酸脫氫酶的濃度上升。其中乳酸脫氫酶的表現尤為突出,這使得血清標誌物診斷急性心梗成為可能,加速了臨床診斷並且使診斷更加精確。
1957年9月12日E. Donnall Thomas等報道了第一例人類的靜脈骨髓移植。
1960年7月28日1958年,麻疹還是個讓人生畏的兒童傳染病。在美國,這一年導致了552名兒童死亡。相比較而言,脊髓灰質炎的致死人數為255人。在這天發表的系列文章中,麻疹減毒活疫苗的臨床試驗表現出重大成功,並且副作用很小。在這之後的1963年,麻疹減毒活疫苗被批准註冊,此後,麻疹的發病率急劇下降。
1963年6月13日那個年代,為了避免機體對移植腎的排斥反應,通常會聯合全身放療、局部放療以及藥物治療。Brigham Hospital的醫生們試圖只用藥物控制排斥反應,以避免放療帶來的副作用。這個涉及5例患者的病例報告的結果讓人振奮。如今,免疫抑製藥物已經成為了器官移植的基準。
1968年哈佛大學醫學院的一個特別委員會建議修改死亡的定義,這促使遭受毀滅性神經損傷的病人可能成為器官移植的供體。這個腦死亡的概念成為了無數的器官捐獻和移植在法律上和倫理上的依據。
1969年2月13日儘管帕金森病早在1817年就有報道,那時候被稱作是「震顫麻痹」,但是一個多世紀過去了,還沒有有效地治療方法。到了1950年代,終於出現了轉機。研究者發現帕金森病患者的腦中多巴胺的含量偏低。這篇文章發現了一個叫做左旋多巴的多巴胺的前體物質可以部分控制患者的帕金森病癥狀。後來又加入了卡比多巴以緩和左旋多巴的副作用。兩者的聯合儘管還不完美,但卻成為了如今多帕金森病治療的基石。
1971年2月25日Baruch Blumberg於1965年在黃疸的澳大利亞土著居民體內分離出了「肝炎相關澳大利亞抗原」(HAA),被我們簡稱「澳抗」。後來澳抗與急性肝炎之間的關係被確認了。但是,澳抗是否與自身免疫性疾病有關,為什麼某些肝炎病人澳抗持續存在,這樣的問題還沒有答案。澳抗後來成為了眾所周知的乙肝表面抗原,這個抗原的發現也成為了篩查乙肝病毒感染者的重要步驟,並最終幫助乙肝疫苗的發明。
1973年2月15日第一次報道在篩查中使用結腸鏡切除結腸息肉,從而降低結腸癌發病率。
1974年3月28日Lindner和他的同事注意到接受長期透析治療的患者中的數例患上了心絞痛、心肌梗塞和卒中。這組病例的報告使人們得以關注長期血透的副作用,並且促使人們去研究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病理生理機制。
1974年12月5日Parrish和同事第一次提出「光化學療法」的術語,他們用這種新的治療方法治療銀屑病(牛皮癬)。這種方法先口服光敏感化藥物8-甲氧基補骨脂素,再將皮膚暴露於長波的紫外線A光下治療。儘管後來的研究擔心長時間的光療可能引起腫瘤,但該療法卻成為了控制廣泛銀屑病的方法。
1980年5月1日第33屆世界衛生大會上,世界衛生組織官方確認天花在全球範圍內已經滅絕。這是歷史上人類主動消滅的第一種疾病。天花大約在公元前1萬年前就被發現,造成了成千上萬死亡,這個高度傳染性和致死性的疾病最終被滅絕了,可以算是20世紀最大的醫學成就。根除天花之後引發了一個爭論,那就是是否繼續保留這個病毒以用於進一步研究。因為現在兒童並不常規的接受天花疫苗接種,如再次感染天花,後果將不堪設想(例如被生物恐怖主義者利用)。最終,一些活的天花病毒現在被嚴格的保護了起來。
1980年8月7日一篇報道最早描述了使用植入式自動除顫器治療頑固性藥物治療不敏感的室性心律失常。現在這被稱為「植入式心律復律器和除顫儀」(ICD), 它可以識別並逆轉潛在的室性心律失常,如今ICD已經成為了治療致死性心律失常的重要選擇。
1980年10月9日Szmuness及同事開展的臨床對照試驗顯示,在接受乙肝疫苗一次注射後,96%的患者可以獲得高水平的乙肝表面抗體,並且可以極大程度的降低高危患者的肝炎發生率。儘管這不是如今使用的疫苗的形式,但這卻是邁向免疫保護這個嚴重的疾病的一大步。
1980年12月25日根據自身患癌症的經驗,NEJM的編輯兼胃腸病專家Franz Ingelfinger提出:醫生應著力建設與患者之間獨裁且家長制的關係。這跟目前教科書教導的理念相互抵觸。在這篇文章中,Ingelfinger主張醫生應當對患者負起責任,而不是把決策的重任交付到患者的肩上。
1981年7月2日這是腫瘤外科學上里程碑式的事件。一直以來乳腺癌患者都需要接受根治性的乳癌根治術,這種傳統的手術方式一直追溯到1882年Halsted的貢獻,但手術創傷很大,副作用很多。在這一年的隨機對照試驗中,小於50px且淋巴結陰性的乳腺癌患者,研切除腫塊所在的1/4象限乳房加上淋巴結清掃和放療可以獲得與乳腺癌根治術同等的療效。腫瘤外科自此開始由巨創走向低創,而不是盲目擴大切除範圍,開始重視了腫瘤生物學。
1981年12月10日一組關於同性戀男性的病例報告成為了最早描述HIV病程的報告,故而算是里程碑性的。它報道了4個既往健康的同性戀男性受卡氏肺孢子蟲感染、廣泛粘膜念珠菌感染和多種病毒感染。4人中的3名長期未明原因發熱,所有病人均對病原無抵抗力且淋巴結腫大。
1982年5月27日如果面臨肺癌的診斷,患者是傾向於選擇手術還是放療。在以往的一個報道里,患者傾向於放療,但是在這個研究中,當患者被告知兩種療法的預期生存數據時,患者會傾向於選擇手術。此外患者的選擇也與他們以前對各種療法的了解有關。故而,作者認為,醫生和患者需要預先知道療效的差別,從而減少偏倚,提高醫療決策的質量。
1982年12月2日William De Vries醫生第一次嘗試植入人工心臟,病人是一名61歲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儘管手術本身很成功,但是術後的處理卻異常困難,以至於在1990年,該型號的人工心臟被停用。因為人工心臟可以緩解心臟移植供體的不足,故而對其的研發從未中斷。許多年之後,這個1982年的研究的價值才被發覺。
1988年1月7日儘管「放棄搶救」(do-not-resuscitate, DNR)法令備受爭議,但Tom Tomlinson和Howard Brody卻提出了3點理由支持DNR。他們描述了在不同的環境下醫生影響和患者及家屬決策的適用性。根據作者的意見,醫生在認為搶救肯定無效時,可以給出停止復甦的醫囑,但是如果以復甦前後的生活質量作為主要考慮的因素,患者及家屬的價值觀及醫院必須納入考慮。
1988年1月28日有研究發現,325 mg阿司匹林的隔天使用可以大幅度(近1/2)降低致死性/非致死性心肌梗塞的發病率。
1991年10月17日兩個開創性的研究發現了幽門螺桿菌與胃癌之間的強烈聯繫。其中Haenszel等的研究發現日裔美國人在最初數十年的胃癌發病主要決定於環境因素;而Parsonnet等的研究發現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胃腺癌風險增加有關,從而推測幽門螺桿菌可能是癌變的輔助因素。基於這兩個研究,可以部分的認為,胃癌其實也算是一個感染性疾病。
1997年4月17日發現飲食療法可以干預高血壓。將患者分為:(1)典型的美國飲食,(2)低糖且水果蔬菜豐富的食物和(3)聯合水果蔬菜豐富且低脂少肉的飲食。後兩種飲食方式均可以降低血壓,這就是DASH飲食的來源。如今,DASH飲食和運動一起,已經成為了抵抗高血壓的一線治療方式。
1997年9月11日Gulick的研究發現使用茚地那韋、齊多夫定和拉米夫定3種不同機製藥物的聯合,可以顯著並持續抑制HIV的複製。這就是革命性的艾滋病雞尾酒療法的誕生。
2001年2月1日Nature和Science兩家雜誌都報道了人類基因組的測序和分析。
2002年11月12日Koutsky和同事長達20年的探索發現了人類乳頭瘤病毒(HPV)與宮頸癌之間的關係。這個雙盲的隨機對照試驗發現,HPV疫苗接種完後的1.5年左右,HPV-16相關的宮頸癌幾乎絕跡。僅僅4年後,FDA批准了四價HPV疫苗,用於預防宮頸、外陰和陰道腫瘤。儘管還有很多細節問題需要商榷,但HPV疫苗的出現也許意味著宮頸癌的末日。
2003年3月SARS爆發,最終在29個國家出現了8100個病例,至少導致774人死亡。
2004年4月8日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接受阿伐他汀的治療可以顯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膽固醇、減少心血管病風險和提高生存率。此後,阿伐他汀成為了這種類型患者的標準輔助治療,而不管他們的基礎LDL水平如何。
----------------------------------------------------------------------------------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歡迎中醫粉們去回答補充。
中醫近現代取得了哪些顯著的成就和發展? - 知乎
現在西醫那麼多疾病病因病機不明,解釋不了,恰好說明西醫(現代醫學)非常先進。
因為現代醫學脫胎於現代科學,而現代科學又來源於古希臘哲學的形式邏輯+文藝復興的實證主義。
古希臘哲學中有個非常奇葩的東西,叫做不知道。
正是由於「不知道」,我們才建立了今天如此完備的科學體系:
但是,我們今天想講的知識,遠遠不是這個層次的知識,我們想講的是知識觀念。
要知道,在人類所有的其他種族和文明當中,知識觀念都是用三個字可以概括的叫全知道。從那種原始的,甚至沒有什麼文化的人類種族,一直到像阿拉伯、非洲的那些土著,包括印度、中國這樣的四大文明古國,我們的文明的知識觀念都是全知道。
因為我們有經典,我們有聖人啊,從中國的儒家的《論語》我們就講,半部論語就可以治天下了嘛,到《古蘭經》到《聖經》、到猶太教的《塔木德》,包括印度教的那些經典,都是已經把所有的知識都告訴你,從宇宙怎麼誕生的, 一直到未來是什麼樣,從人們心中應該遵循什麼樣的規律,到整個宇宙的運行規律,全部知識無一遺漏 如果說有些東西沒有記載在經典當中的,那是什麼東西呢,那就是不重要啊,聖人沒有提,經典沒有記載,就是你不需要知道的知識,這可不是什麼,說中國人或者印度人落後,全世界所有的文明樣式都是這個特點。
可是歐洲人非常奇怪,他從古希臘開始,搞出了另外一套知識觀念系統,至於為什麼那這個考據起來就長了,今天我們不能講,總而言之非常怪,他的知識觀念也可以用三個字來表達,叫不知道,就是我們知道的東西非常有限,未知是非常廣闊的。
羅胖是反對中醫, 曾經專門做過一期關於中醫的節目,我又不是搞醫學的,我現在身上也沒什麼病,那我憑什麼反對中醫呢,其實我反對的是一個知識觀念,中醫你看,它就是全知道,金木水火土,寒涼溫熱平,所有這些東西可以包裹一切和解釋一切現象,那如果說這沒治好,怎麼辦呢,幾個解釋:
第一 ,你這叫命那醫生治病不治命 。
第二 ,你遇到了庸醫,你要是遇到好醫生。那你可能就能治好,另外就是葯不好,總而言之,這都是細枝末節導致,跟知識體系沒有關係 知識體系自打《皇帝內經》開始就已經奠定了,那個東西是沒有錯的,古代的扁鵲、華佗、李時珍 、他們治病,神醫肯定治得好你,所以你看,這就是一種全知道的知識體系。
而現代的西方醫學, 就是現代醫學,它就是承認我不知道,在知道和不知道之間,有一條清晰的界限,我們人類所有的努力,就是把這條界線往遠方,往未知不斷地推進,其實我想說的是人類只有在後一種知識觀念當中,我們的知識才可能增進。
來源於:No.135 沒啥不能沒知識 文字版
其實有了「不知道「還沒用,因為只有哲學啥也搞不出來。很多事情靠簡單推導根本不行,為此亞里士多德鬧的笑話不少,比如重的物體落得快→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力是維持運動的原因→然而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實證啊同志們,這方面伽利略才是王者。
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問不出這種問題,我就是奇怪題主為什麼問這種問題,看了一下你的相關回答,
嚯,中醫治癌症,你這個中醫治癌症的理論也真是牛逼,四維世界、非牛頓力治癌症,
中醫粉看見都能被你氣哭。現代大型醫療設備已經是普通人能接觸到的最尖端的科技產品,所以不是醫學發展的不好,而是整個人類社會的科學技術都處於比較低的發展階段
從一方面還是比較落後的。比如眼科,眼底病權威書retina,一共2000多頁,可能有大幾百個眼底病,一半多的病是能自愈或者沒有什麼已證實的治療方法。比如常見的視網膜色素變性就沒有什麼太好辦法。
但另一方面還是非常先進的。幾大眼科致盲疾病,青光眼,白內障,視網膜脫離,玻璃體積血及時治療的話都能夠獲得治癒或好轉。再加上體檢普及以及各種疾病篩查的增加,很多發達國家這些病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希望我國也能越來越好。
想想也就40年前,主席他老人家還要靠那麼原始的手段治療白內障,而現在普通老百姓就能享受到比當時水平感到不知哪裡去了的白內障手術。就覺得現代醫療發展的非常快。我一想到再過40年現在認為沒有辦法治療的很多眼病都會有治療的方法就感覺心情激動。
馬比人跑得快,所以相對於馬來說,人在速度上是落後的。
而汽車比馬跑得快,所以在馬和汽車相比,馬是落後的。
而汽車和光比,顯然是汽車的速度要慢太多,太過落後。
現代醫藥如果和魔幻小說里可以起死回生,驅散百病的治療術比,現代醫學是落後的。
但是如果是現代醫學和傳統醫學相比。
如果醫學是一場考試,分數上不封頂,六十分勉強可以算及格。
現在的現代醫學應該是70分。
而傳統醫學考了幾千年,從來就沒有及格過,估計連十分,都考不到。
是不是有一個芝諾畫圓的故事?
至少在醫學,有一個現象很值得關注,那就是每當我們以為懂了的時候,其實可能撞見了更多的未知,並且或遲或近我們會意識到這些未知。
問題在於我們將如何面對無知。
這段時間陸陸續續寫了好幾篇醫學(藥物)發展的專欄文章,在搜集和組織材料的過程中,我就意識到了醫學史中」面對無知」的現象,比如今天上了日報的「止痛」專欄就很典型。我們很早之前發明了效果最好的止痛藥(嗎啡、海洛因),就這麼用下去得了唄?但是我們人類就是這樣一種生物,我們一定會問:有沒有更好的止痛藥?有沒有更安全的止痛藥?有沒有可以不上癮的止痛藥?若干年後,這些自問果然給我們帶來了更好更安全不上癮的止痛藥,如果認可這是一種現實意義上的進步,那麼這就是醫學在進步了。
止痛是醫學發展的很好縮影。其實,題主是否關注過現在和百年前的健康指標(平均壽命、營養、生活質量)之比呢?——那真是天差地別。百年前醫生看到一個人咳嗽喘氣而死可能根本素手無策,甚至連他怎麼了可能都不知道,現在我們不僅可以很快知道這是肺炎(胸片),還能在幾個小時內了解是哪一種細菌導致了什麼樣肺炎(基因分析),並選擇適用的抗生素治療(細菌培養)。同樣,脊髓灰質炎用了20多年來開發出疫苗,幾乎成就一段傳奇,而現在呢?我們只用2個月就能批量生產疫苗來對付百年前致死5000萬人口的大流感,稀鬆平常。
也許和題主認為的相反,(醫學上的)進步並非源自我們多有知,而恰恰來自意識到自己多無知。如果你看了我關於止痛的專欄,我想就應該知道我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在抗癲癇止痛藥加巴噴汀為輝瑞賺了幾百億美元之後的十幾年,還會有學者興沖沖自己跑去屠宰場買豬腦、剁碎了進行分析,不是為了別的,就是想知道加巴噴汀為什麼可以止痛。
我不知道,但是為什麼?
醫學發展的問題根本不是無知,而是我們是不是總能坦然面對無知,若如此,有什麼好擔心的呢?
PS:相比之下,請看江湖游醫騙子會怎麼說——你不知道為什麼是吧,我來告訴你——這個套路對熟悉醫學史的我們來說,意思就是——接下來要發明名詞了…何止現代醫學,物理、數學、化學等等不都如此么?
而且在可見的未來,這種情況都不會有太大改善。了解的越多,遇到的問題會更多。
但我們承認自己的不足,而且會明確指出來,還想盡一切辦法去發現,去改變。這也就是有別於傳統醫學的地方,深以為豪。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承認自己不知道,也比胡亂解釋強。
真正好用的東西,終究會用各種辦法證明自己的價值。但是某些壓根沒用的東西,並不能以此為理由自我欺騙。它們被束之高閣的命運是自身的無能所決定的。
人本身就是個渺小的存在,技術的能力本來也是有限的,但是要是以此為由拒絕這些技術,同樣不能增加人的幸福。
相對誰落後呢?
如果是相對替代醫學,顯然現代醫學並不落後,否則替代醫學也不會被稱為替代醫學。
如果是相對理想中的醫學,包治百病,藥到病除,那麼我想現代醫學可能會永遠落後下去。因為現代醫學永遠不是未來醫學。現代醫學解釋一個疾病的時候,用的是「因果」關係。假如A導致B,那麼只要解決A,就能徹底治好B。
比如我們說鏈球菌肺炎是一個病因明確的疾病。因為鏈球菌肺炎的病原體是鏈球菌,我們消滅了鏈球菌,那麼就治好了鏈球菌肺炎,只要不再次感染鏈球菌,就永遠不會得鏈球菌肺炎。鏈球菌-鏈球菌肺炎,這是一個因果關係。
比如說鐮刀型貧血,該病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珠蛋白的β基因發生單一鹼基突變,正常β基因的第6位密碼子為GAG,編碼谷氨酸,突變後為GTG,編碼纈氨酸,所以這是一個基因病,只要我們能把這個突變的基因修改回去,就能根治鐮刀型貧血,但是現在還沒有這個技術。GAG突變為GTG-鐮刀型貧血,這是一個因果關係。
但是目前能研究到這種異常簡單明了程度的疾病很少。大部分疾病這種因果關心還沒有完全確立。
比如支氣管哮喘,支氣管哮喘是一種明顯家族聚集傾向的多基因遺傳性疾病,它的發生既受遺傳因素又受環境因素的影響。哮喘相關基因包括第5.6.11.12.13.14.17.19.21號染色體,但具體關係尚未搞清楚。所以我們說支氣管哮喘的病因不明確。
再比如2型糖尿病,我們知道2型糖尿病也和遺傳,飲食,肥胖等多因素相關,但是和支氣管哮喘一樣,沒有一個直接的因果關係,所以,糖尿病也被歸位病因不明確的疾病。
高血壓,冠心病,腫瘤都是如此,甚至我們翻遍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除了一些感染性疾病之外,我們幾乎找不到幾個病因明確的疾病。所以說,現代醫學目前沒幾個疾病是明確的,這一點沒錯。
但是,病因不明確僅僅只是讓我們不能根治這些疾病,而不是不了解這個疾病,更不是不能治療這個疾病。翻遍內科學,我們也找不到幾個完全不能治的疾病。
比如支氣管哮喘。參考我之前的回答。這正是現代醫學牛的地方,願意承認自己無知
不僅僅現代醫學,所有學科都是這樣
我們以前的知識體系是假定人類無所不知,所有你想知道的醫學知識都能在經典古籍里找到。祖師爺說的總是對的,鑽研經典,遵循傳統就可以達到聖賢的境界,醫治百病。但是,傳統的東西就一定是對的嗎?當然,也有人會打破傳統,但這部分人大多數沒有好下場,華佗就是最好的例子。這樣的回頭看的思維嚴重阻礙了醫學甚至是所有學科的發展。所以,中醫並不是萬能的。
而現代醫學承認無知,總結前人的經驗,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可是解決了一個問題又會冒出很多個問題。越是研究發現自己越是無知,正是如此,現代醫學才會突飛猛進的發展。
我們現在有各式各樣的藥物,手術,許多在過去必然會造成死亡的疾病和傷口,現在只是小事一樁。人類的平均壽命也大幅提高。
現在無法解決的疾病,相信未來一定能找到辦法
雖然可能沒什麼人看,但是還是想說幾句。
這其實是個很好的問題。如果醫學研究相關人士寫論文,symptoms,disorders和diseases是區分很明顯的不同的概念。我們的傳統醫學,無論中醫西醫印度醫,多數情況下都是根據癥狀symptoms去定義疾病diseases,很多治療方式其實都是緩解癥狀,比如中醫對各種病菌感染包括肺結核的治療。說起來,很多人說自己的各種慢性疾病癥狀,比如皮炎,鼻炎等等,去醫院沒用,看老中醫兩劑葯就好了,這個時候反而要額外注意,因為強力緩解癥狀的藥物往往副作用都很大,這也是為什麼正規醫院不會開這些藥物給你的原因,比如強效抗生素,激素類藥物等。
現代醫學的一個重要貢獻就是可以讓我們更深刻精確的了解疾病。感冒發燒是癥狀,可能有很多的病因,同樣高血壓,心臟病等等,都不是精確的疾病的名稱,其產生的因素有很多種。現代醫學正是讓我們了解到了傳統醫學對疾病定義的局限性,從而可以發展更精確有效的治療方式。這才是真正的整體觀,辯證治療和個體精確醫療。以目前的科學水平,任何學科都有一個共性,研究的越深,越是發現不知道的東西越多。
你知道你錯在哪裡嗎?知道就說知道,不知道就說不知道。不知道,我們就慢慢學,學會了就知道了。不知道還還胡扯,裝知道,就一輩子都不知道了。
中醫就一點,沒他們不知道的。
你這個相對來說是相對誰?
是。
,看看諾貝爾獎就明白了,各個研究成果僅僅是前進一小步,就是重大突破。
人體的器官,組織,等等各個零部件太精密了,只有學過它的人,才能明白這種複雜程度。
有些零件的工作原理還沒
中醫在讀的學生來答這個題會不會有大水沖了龍王廟的嫌疑? ( ̄~ ̄) 尷尬 匿了
馬克思說:」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
私以為不管理論能不能融洽, 只要能治好病就OK 。 我師兄們在行醫過程中也會來西藥,醫院裡面也會開中成藥,作為患者的話能治好我病的都是好醫生,作為醫生的話能有確切療效的都是好葯。(當然,拋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確切的知道機理是科研的事,對我來說黑貓白貓抓住老鼠就好 ~話說真是一粉頂十黑啊... 中醫人心好累
嗯 , 萌新輕噴
不能說是落後,只能說:它沒你想像那麼高級。
所謂的病因病機不明,一部分是①:沒有發現傷害。另一部分是②:要求過高!
①各種不舒服,檢查卻是好好的。
②明明各項檢查的很清楚,但是治療卻好不了。
推薦閱讀:
※喝蛋白質粉和吃雞蛋都能補充蛋白質,那麼蛋白質粉的意義何在呢?
※感冒3天,一直打噴嚏,鼻塞,不咳嗽,不發燒,可以吃蝦嗎?
※這種情況下到底該不該跟男朋友結婚?
※為了減肥,應該選擇每天慢跑40分鐘,還是40分鐘無氧結合有氧運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