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早餐都有什麼可以吃的?
本問題已被收錄至 撰寫你的知乎「城市手冊」 活動,更多活動詳情請點擊查看。
真是有毒,本來都脫光上床了,看見這個問題硬是忍不住爬了起來。
作為九省通衢的大武漢,在特殊的地理環境與經濟活動的影響下,這裡的人們養成了出門「過早」的文化,遍地早餐館子。在武漢沒有人會說吃早餐,而是用大多數湖北人約定俗成俚語「過早」。早上見了面,大家打招呼也是直接一句「過早冒?」
以前讀書的時候,有一哪來的同學跟我說,武漢人不講究,吃個早飯,邊走邊吃。當時我很友善的向這位同學解釋道,個斑馬,你知道個屁。武漢的早晨雖說「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品種之多,集聚南北特色,但卻都不失一個前提,就是簡單方便。任何一份早點從製作到吃完,所花時間最多不超過一刻鐘,這還是均速。早餐是一個城市的生活態度,邊走邊吃便是其中的體現了。當然不包括公汽、地鐵等地方,那單純的有沒素質,不是武漢精神。
現在進入正題,談談武漢的早點總類。
本地著名作家池莉曾經在其作品《熱也好冷也好活著就好》里排點過武漢的早點:
老通城的豆皮,蔡林記的熱乾麵,談炎記的水餃,田恆啟的糊湯米粉,厚生里的什錦豆腐腦,一品香的一品大包,老謙記的牛肉枯炒豆絲,民生食堂的小小湯圓,五芳齋的麻蓉湯圓,同興里的油香,順香居的重油燒梅,民眾甜食的汰汁酒,福慶和的牛肉米粉……
這些都是名氣大的老字號,而街頭巷尾叫不出名字,卻受其居民熱愛的小館子更是數不勝數。
(其實每種早餐做法都會因其店家風格而產生變化,很多時候甚至所謂的正宗都已經不是主流了,比如看似簡單的熱乾麵就有各式做法,光芝麻醬就有好幾種,更別提配料了。筆者本著介紹武漢文化的初衷答題,中有疏忽錯誤的地方,望諸君指正,感謝。)
排名不分先後和種類,以下都是早餐,鴨脖再出名,再好,它也不是早餐。
1.《熱乾麵》
再怎麼排名不分先後,熱乾麵不放首位,便是不像話。
武漢的熱乾麵與山西的刀削麵、北京炸醬麵、四川的擔擔麵、鄭州燴面並稱我國的五大名面。
怎麼也吃不厭的熱乾麵,早和武漢融為了一體,是武漢人的情懷。
每家好店都有自己的特殊做熱乾麵技巧,大致為麵條事先煮熟,過冷和過油後,再淋上用芝麻醬、香油、香醋、辣椒油、五香醬菜等配料,更具特色,增加了多種口味。麵條纖細根根有筋力,色澤黃而油潤,滋味鮮美。熱乾麵有武漢熱乾麵和信陽熱乾麵之分,二者做法大致相同,口味卻略有差異。
2.《豆皮》
武漢豆皮迄今已有六七十年歷史了,是武漢傳統的小吃,其形方而薄,色金而黃,味香而醉,最初是武漢人逢年過節時特製的節日佳肴,後來成為尋常早點。
最底則是肉丁、豆乾和香菇丁,鮮香的醬汁滲到糯米中非常入味
將綠豆、大米混合磨漿,在鍋里攤成薄皮,酥脆的蛋皮下是軟糯飽滿的糯米,而下是肉丁、豆乾、香菇丁等餡料,用油煎制而成後,加一點滷汁。其皮金黃髮亮,入口酥鬆嫩香。
以老通城的三鮮豆皮歷史最為悠久,也最負盛名。毛主席品嘗過多次,讚不絕口。
3.《糊湯粉》
和湖南、桂林等地的米粉不一樣,糊湯粉是武漢人發明獨有的品種。糊湯粉的湯汁用新鮮的鯽魚熬制,加入用秈稻米磨成漿制米粉,撒上蔥花、胡椒、蘿蔔丁等。既有魚的鮮香,又有稠稠的胡椒質感,配上飽蘸湯汁的熱油條,固體液體的完美搭配,吃起來簡直妙不可言
4.《面窩》
這個東西叫面窩,比上面幾個歷史都長,據傳創始於清光緒年間(公元1875——1909
年)。
當時漢口漢正街集稼咀附近有個賣燒餅的,名叫昌智仁,看到賣燒餅生意不好,就想辦法創製新的早點品種。經過反覆琢磨,他請鐵匠打制干把窩形中凸的鐵勺,內 澆用大米、黃豆混合磨成的米漿,撒上黑芝麻,放到油鍋里炸,很快就作出一個個邊厚中空、色黃脆香的圓形米餅。人們覺得很別緻,吃起來厚處鬆軟,薄處酥脆, 很有味道。昌智仁稱之為面窩,流傳一百多年,成為一種價廉物美的特色早點。
5.《武漢牛肉麵》
看到這有人就會忍不住問,牛肉麵哪沒有,也拿出來說。
嘿,還真不一樣。湖北人沒發明熱乾麵之前,便是吃的牛肉麵。
蘭州牛肉麵以「湯鏡者清,肉爛者香,面細者精」文縐縐的雅氣聞名,而湖北這邊源自襄陽城的牛肉麵恰恰相反,就是要吃的過癮。湖北牛肉麵牛雜麵都是上面滿滿的一層牛肉或一層牛雜,讓外地人大為感慨這肉怎麼跟加過似的?面是前一晚準備好的鹼水面,湯是紅湯,是老闆天還沒亮用牛油牛雜,放香料、辣椒熬出來的,上面浮著紅汪汪的辣油,飄著青青的蒜苗段,紋絲不動。吃面的來了,喊上一聲。老闆抄起一團面,丟到長柄的竹笊籬中,再抓一把脆生生的綠豆芽,沉到滾滾的白湯里,不慌不忙地抖幾下。老闆的手勢很好看,手腕上下顛動,手臂卻不起伏,隔個半分鐘,小手臂一揚,竹笊籬在空中划過一道小弧線,面穩穩地落在碗里,再兌上紅湯,愛吃辣的人,老闆給你多加一勺辣油,完了齊齊地端到桌上;
6.《土家醬香餅》
土家醬香餅,又稱土家香醬餅,湖北醬香餅,恩施醬香餅,武漢醬香餅,簡稱醬香餅或香醬餅。醬香餅是一種與千層餅外貌相似,但口感和味道有天壤之別的一種新餅。此餅以香、甜、辣、脆為主要特點,它香中有香,甜中帶綿,辣而不燥,外脆里軟。它是湖北恩施長陽土家族一種特有的小吃,又號稱「中國披薩」。2009年春在湖北開始流行,後蔓延全國各地。
7.《武漢涼麵》
一般到了夏天才有口福。銀絲似的熟制麵條,直接加上佐料和配料就可食用。佐料和熱乾麵的差不多,只是要多加一樣--蒜汁。配料更豐盛些,紅的火腿腸絲,綠的海帶絲,白的豆芽菜。觀感非常不錯,是老武漢人拯救的苦夏最好選擇之一。
8.《燒梅》
武漢的燒梅就是江浙一帶所稱的「燒賣」,只是餡料有所不同。非常薄的麵皮裡面裹著糯米、香菇碎丁、肉末等,放有黑胡椒,封口時捏出一個相撞,然後蒸熟,所以又叫做「重油燒梅」。一點點的辣味,絕對的香、滑。一般考慮到夏天不能吃的太過油膩,餡里的肥肉會少放一些。
9.《武漢糯米雞》
我大中華美食文化源遠流長,美食派系林立,光是這糯米雞就分為廣州美食和武漢美食兩種完全不同的製法.
武漢糯米雞是一個與雞的任何一部分毫無關係的油炸食品,該食物由料酒、醬油和香噴噴的肉拌制而成。炸好後的糯米雞外表金黃,面凸凹不平,形如雞皮,故而由此簡稱。糯米雞是武漢人過早的常見小吃之一,大多數油炸點心的過早攤點都會有糯米雞供應。糯米雞外殼香脆,內里綿軟有肉香,口感相當好。
10.《糊米酒》
糊米酒,武漢平民最愛的街頭甜品之一。有米酒,還有小小的湯圓,酸酸甜甜的,粘粘的。和其他地方的清米酒不一樣,糊米酒非常有質感。低廉的價格,和甜蜜濃稠的口感贏得了所有人的熱愛。
科普一下,武漢人有時候把它當貶義詞,形容人的大腦就像粘粘的糊米酒一樣混亂不堪,哈哈哈
11.《歡喜坨》
有趣的名字來歷已經不可考。歡喜坨又稱歡喜團、麻湯圓、麻雞蛋,在武漢已有百餘年歷史,它是糯米粉滾成圓團,再裹上一層芝麻,炸熟後外脆內軟,外焦里嫩,色澤鮮艷,咬一口,一聲脆響後糖汁四溢,滿嘴芝麻香。
12.《米粑粑》
米粑粑是武漢非常傳統的早點。外焦里嫩,帶有淡淡酒香,: 以成對出賣而稱對耙,小孩則叫粑粑。製作方法將大米磨漿發酵,加上麵粉、白糖、純鹼等調勻。
我個人喜好把它夾上其他什麼東西一起吃,當然,單吃也十分不錯。
13.《湖北鍋盔》
湖北的鍋盔和陝西的完全不一樣,外形上更是如此。陝西的鍋盔像一個大鍋蓋,而湖北的鍋盔則隨意得多。
湖北的鍋盔以公安鍋盔、天門鍋盔、潛江空心鍋盔名氣最大。
其中公安鍋盔幾乎成了湖北鍋盔的主流,武漢的鍋盔店一年銷售能超三億,光品牌店每月就要用掉5萬斤鮮肉。
「公安」鍋盔,一種烤制的麵食。一個廢舊油桶,揭去上蓋,裡面用耐火的泥土糊成肚大口小的空間,再配上一塊案板,這就可以開張了。做好鍋盔,外焦里嫩,鬆軟適宜,拿著似乎有點燙手,吃著卻感覺挺好,鍋盔一定要在變冷之前吃掉。
14.《小籠湯包》
灌湯包是湖北著名小吃,始於明代,開始是江蘇廚師到武漢經營揚州小籠包,但因餡心太甜,不太適合湖北人的口味。後來湖北名廚田玉山用肉皮凍調餡的方法,製成以咸為主,略帶微甜的小籠包,生意格外興隆。
武漢最有名的四季美湯包便是在蘇式湯包的傳統作法基礎上不斷改進形成的。這種湯包具有皮薄、湯多、餡嫩、味鮮的武漢風味特色,有蝦仁湯包、香菇湯包、蟹黃湯包、雞茸湯包、什錦湯包等新品種,花樣繁多,風味獨特。不僅為武漢人所喜愛,而且在全國也頗有名氣。有經驗食客的吃法為:先輕輕咬破湯包的表皮,慢慢吸盡裡面的湯汁,然後再吃湯包的麵皮和肉餡。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領略到小籠湯包的特有滋味。
15.《武漢炸醬麵》
和發源地北京喜歡用甜麵醬不一樣,武漢的炸醬麵不光不用甜麵醬,就連麵條都不一樣。
鹼水面上鋪著一層特製的肉醬,吃法就跟熱乾麵一樣,卻是滿滿都是肉粒的味道,喜歡葷菜的朋友一定喜歡。
16《雞冠餃》
不得不說湖北的早點,都不注重品相,更喜歡賦予它內在的美味。
雞冠餃顧名思義,形狀蠻像雞冠,武漢土生土長的雞冠餃是老面發的,然後打鹼。雞冠餃花樣繁多,餃子餡有用粉絲、腌菜,也有韭菜的。
一口咬下去,才發現這其貌不揚的小東西,竟藏有如此多的秘密。
17.《剁饃》
剁饃,也是武漢本土的早點。在鍋里半燒半蒸,既有燒餅的鍋巴又有饅頭的柔軟,要吃多少就剁多少下來,所以叫剁饃。將麵粉和好做成餅形後,放入一個特製的平底鍋中制熟。剁饃形制於鍋盔相似,剁饃與鍋盔的區別就在是否發麵上。
18.《豆絲》
近代史上有名的大吃貨唐魯孫說過:談到吃牛肉,武昌的牛肉豆絲,遠近知名。
豆絲是武漢市黃陂區三大漢族傳統小吃之一,也是長江中下游區域的農家傳統食品,主要分布在湖北東南部、安徽西南部及江西。
老字號老謙記經營的就是炒牛肉豆絲,炒時按顧客要求,可以枯炒,也可軟炒,味道各有千秋,區別只在火候。主要原料都是黃牛眉子百溝、濕豆絲、水發香菇、玉蘭片等,外加調味佐料,用麻油煎爐炒熟。吃起來牛肉酥滑鮮嫩,豆絲綿軟滋潤,牛肉與豆絲的味道交合在一起,別有風味。
19.《油香》
老武漢喜愛的早點之一,以油香撲鼻得名。將稀軟的麵糰一隻只壓扁,再包上一大陀豬油糖餡,順著鍋沿一隻只溜進溫油鍋里。待油香炸得兩面金黃,中間微微凸起,就可撈出。這時候的油香,黃燦燦、圓鼓鼓的,拿著燙手,吃著燙嘴。表皮又酥又脆,內囊既糯又軟。輕輕一擠,裡面滾燙的糖汁便溢出來,滿口都是甜津津的。
20.《蘿蔔餃子》
湖北宜昌的蘿蔔餃子也成了武漢早點圈的一員。雖然也叫餃子,但並非是水餃。
蘿蔔餃子將蘿蔔切成絲拌上辣椒面、花椒粉、蒜(蔥)苗、精鹽等調料、油炸時,先在特製的彎月狀鐵勺中放入底漿,再放上拌好的蘿蔔絲作餡,再蓋上漿,放入油鍋中炸至金黃色即成。食之外酥內軟、辣而不刺,味鮮可口。
21.《甜豆腐腦》
哈哈哈哈哈,雖然有獨一無二的什錦豆腐腦,但武漢的街邊都是甜豆腐腦。
如圖一樣白白凈凈,加上一勺子白糖,若能冰鎮簡直不要太爽。
22.《米發糕》
可能是從沿海一帶傳來,武漢的米發糕是傳統的大米發酵面點,撒上黑芝麻,色澤潔白,綿軟甜潤,粉肉可口,是夏秋季節應時小吃。
23.《煎包》
煎包全國各地都有。而武漢的煎包,上面灑著蔥花,金黃薄脆的底子。好的師傅會控制煎包的重量,讓其恰到好處。裡面不光會有十足的湯汁,外面還會讓你澆上自己想要的醬料。既好看,又好吃。
24.《糯米包油條》
原是江南地方的糯米包油條,卻在華中闖出了名堂。將糯米蒸熟後,平鋪撒上炒好的黑芝麻,或者在糯米飯內外各粘一層炒熟的黃豆粉,再將油條放在糯米飯上,可以根據個人喜好放上榨菜、火腿等,然後用糯米飯將油條包住,即可食用。此食用方法最好是緊挨著油條攤,熱糯米飯裹上熱的油條,香酥綿軟,兼有嚼勁與糯口,風味絕佳。
25.《苕面窩》
跟武漢另一種小吃面窩差不多,不同的是把紅薯(武漢稱苕)加入到面窩中,它也屬於面窩的一種,也是一種可口的油炸小吃。 炸時用的鐵勺子,直徑約5寸,四周下凹,中央凸起,用另一勺將那種混合漿舀入面窩勺,在中間一刮,然後下鍋,下凹處因麵漿多,所以肥厚,炸成後像個圓圈圈。苕面窩的食用既可以單獨成為早餐主食,也可以成為熱乾麵,清酒/蛋酒,米粉或者湯麵的搭配食品,後一種吃法更為廣泛。
26.《湯圓》
湖北的湯圓以五芳齋最有名氣。
該湯圓最初為黑芝麻、桂花等作芯,其味鮮美異常。
建於民國35年,由小到大,由私營到公私合營,直至全民企業,從始創至今,已逾百年之久。
到這裡告一段落了。
我上面所介紹的,全是常見的特色武漢早點,然而這些只是冰山一角,還有很多未能提及的。比如糍粑,水餃,混沌,包子饅頭,這個面,那個粉的,太多太多,大家每天吃一樣,也不知道多少天才能重複。如果你看完發覺有興趣,不妨自行領略武漢這獨特的過早文化~
知乎第一答
武漢土著列個表給你看
總覺得還有什麼漏掉的地方...
畢竟我大武漢的過早真心威武雄壯啊!
小時候聽到有外地的朋友早餐吃「豆漿油條」
或者「包子豆漿」
就非常的捉急。
這算哪門子早餐嘛!
這怎麼吃得飽嘛!
選擇困難症患者請不要來武漢挑戰自己。
就醬。
—————————————————————
2016.07.14
1、經友人提醒,加上了湯包、油墩、清酒。
2、好多土著喜歡吃熱干寬粉哈哈哈哈~
3、關於豆腐腦甜鹹的問題,暫時無定論,我已作修改。
4、多謝@shamanhan土著前輩,炸醬麵已上線。
—————————————————————
2016.07.15
昨晚跟我爹求證了熱乾粉,我爹表示熱乾粉一直都有。
給廣大熱乾粉的粉絲們鞠躬了!!!
我才是異端!!
〒▽〒
—————————————————————
PS:
1、列表裡是我從小吃到大的武漢過早。後期進駐武漢的湖南米粉,千層餅等外省市小吃均未列入,請各位看官悉知。
2、這個列表是向身邊的武漢土著長輩以及武漢土著同齡人(中年…哭哭)求證及討論過才列出的。但武漢是個碼頭城市,口味混雜,過早的種類、口味也在隨著時代的進程不斷變化。我不能確保這個列表無錯漏,歡迎各位土著糾錯指正(噴子請繞道自嗨)。
都是武漢伢,來聊哈子自己小時候吃的過早撒~
—————————————————————
轉載請註明來源及作者,謝謝。
水印打成這樣實屬無奈,之前的一個月早餐不重樣的圖雖然有微博水印,但還是被盜用爛了。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本來不是蠻想答,但是看到不少回答蠻外碼還是答一下吧。各種過早的種類都說爛了,我談一下講究。
1.糯米包油條的精髓是一定要加核桃粉,油條去頭,不加核桃粉就膩,油條不去頭就苦。而且糖分核桃粉豆粉都不是灑一次就到位了的,要一裹一層糯米灑一層,來來回回三四層。
2.豆皮也一樣,皮子要加綠豆面,蛋不能多不能少,不然皮子不脆,糯米要雙蒸,和糯米包油條的糯米一樣,分層碼椒鹽,餡子里不能有乾子不然就酸,加滷水的都是師娘教的。
3.熱乾麵里的芝麻醬不能拿勺子舀,有一個專門用來加芝麻醬的木片子,加兩挑比較好,加的時候要轉動木片芝麻醬才勻,不然油是油醬是醬,另外8分芝麻2分花生最佳,沒花生太膩。可惜現在節奏快基本上沒有攤子這麼搞了。
4.面窩以前最佳是兩家,一個謝家的夾糍粑面窩,一個王家大面窩。謝家面窩我記得戶部巷外面應該還是他家後人在做,口味還是一樣好;王家大面窩就慘了,我小學的時候有一次被我爹帶著在外面過早結果我爹認出來他家的姑娘支了個攤子賣燒賣,相當難吃。現在賣的面窩普遍尺寸比傳統的小,畢竟現代人口味變了。
5.過去呢賣湯麵的和蘇式湯麵有類似的講究,面撈起來之後要用下面的長筷子一拉一折放整齊,不過這個傳統大概96年以後再也沒見過了。不過鑒別一家牛肉麵好不好有個很簡單的辦法,如果這一家賣散裝白酒而且酒里插著一把筷子那多半不錯。
6.好吃的油餅不能大,白面里要加一塊酥油麵,我記得司門口有一家還是這個做法可以去試試。
7.鮮豆絲和干豆絲都很少有人提到,干豆絲用藕湯煮最佳,藕湯煮豆絲比藕湯煮麵好吃,鮮豆絲首推枯炒牛肉豆絲,然而現在都是用鹵牛肉乾炒的,以前那種炕熟了加鮮牛肉濕澆頭的基本上已經絕跡了。
繼續吧。
8.賣湯包和燒賣的,判斷一家的水平最簡單的是看蒸籠墊子的情況,最佳是用散松針,用段時間直接丟的,且沒有異味又不會搞的很油。但是散松針實在是難得處理,搞起來複雜的要命又要剪又要泡所以實際上松針墊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不經常換洗的松針墊那就算了,足以說明這家做的不講究。我記得之前知乎上有個推薦武漢小吃的推薦了一堆湯包店,我當時看了一下只有一家的蒸籠墊子尚可接受,其他的那個油膩啊,油膩的墊子不光臟,還走味。
9.生燙算是這20年的新興過早了,生燙要好吃其實就是生意好東西都新鮮。吃生燙就要善於觀察,如果有一家鮮牛肉、肝、腰子、心,鹵的牛筋、牛肉、牛雜都有,那這家多半差不了哪去如果有牛骨頭那更佳,周末九、十點鐘過去搞一碗五合一生燙,再要一碗牛骨頭先吃粉面,再啃牛骨頭,過癮的很。不過大多數開在人流比較大的地方的店必定沒有牛骨頭,畢竟人多不可能讓你慢慢在那啃。生燙沒別的巧,原料新鮮湯頭好而已,但是這兩點特別難做到,我推薦一家,民主二街黃炎記,中午一點連鹵牛肉都賣光,旁邊還有個炸雞冠餃的,雖然不那麼講究但是現炸現吃還是可以的。
10.講到粉面啊,講一句,粉比面難做,最好的粉是自己軋的,一般私人的軋機軋出來比配送的要窄一點點,次一點可以接受的,配送之後馬上從簍子里拿出來攤著的,最稀爛的,直接放在簍子里,壓在下面的濕氣大稍稍放一會就容易斷沒口感。
11.講下糍粑,糍粑分粗糍粑和細糍粑兩種,細糍粑就算了沒必要吃,粗糍粑2000年前後消失了好幾年,不過現在慢慢又多了。武昌這邊啊,廣埠屯假肢廠前面開了一家,水平蠻可以。傳統的粗糍粑都是蘸糖吃,不過最近流行黑暗料理蘸辣椒醬居然不錯。
武漢人把吃早餐叫「過早」,過早的各種選擇顯得非常凌亂,沒有一個嚴格的體系劃分。三匠廚房(ID:sanjiangxing)整理了一下,將武漢的早餐大致分為四個系列——
粉面系:熱乾麵、牛肉麵、牛肉粉、糊湯粉、豆絲
煎炸系:豆皮、面窩、苕面窩、汽水粑粑、煎包、糯米雞、歡喜坨、油香
蒸食系:燒梅、糯米包油條、湯包
飲品系:糊米酒、蛋酒
三匠廚房(ID:sanjiangxing)先來說說粉面系:
熱乾麵
熱乾麵是武漢過早的招牌——最出名也最具特色。鹼面在開水中斷生,撈起來瀝干水,淋上麻油拌勻,鋪開放涼待用。過早時,將晾涼的麵條抓上一把,放進一隻長柄尖底圓口的笊籬中,滾水中將麵條燙熟,瀝干水後裝入碗中,隨即拿起一隻長柄湯勺,放入鹽、醬油、辣蘿蔔丁、蔥末、辣椒、胡椒、味精、白糖等等,講究的還會放上一勺滷水,最後淋上芝麻醬,這一碗熱乾麵就大功告成了。一碗熱乾麵的製作時間,往往也就兩三分鐘。
趁著熱氣將熱乾麵迅速拌開,芝麻醬的濃香和麵條本身的香氣混合在一起,立刻就勾起了人的食慾。熱乾麵的核心就是芝麻醬,好芝麻足以令人齒頰留香,不過現在很多商家為了節約成本,用花生醬替代芝麻醬,或者將兩者混合,熱乾麵的味道打了不少折扣。
而說到做熱乾麵做得最好的攤子,蔡林記名聲在外,不少遊客到武漢也點名要吃蔡林記,但近年來伴隨著連鎖擴張,蔡林記的味道有所下降,價格卻不斷上漲。《舌尖上的中國》曾選擇拍攝了位於漢口江漢二路的田記麵館,而「天天熱乾麵」和「大鬍子熱乾麵」也分別是漢口和武昌熱乾麵的傑出代表。
牛肉麵·牛肉粉
與蘭州牛肉麵講究「一清、二百、三紅、四黃、五綠」不同,武漢的牛肉是鹵出來的,鹵牛肉的湯汁,辣中帶著絲絲甜味,味道很獨特。
武漢的牛肉粉面也是清真口味,漢口最早的牛肉麵館最早都是回民經營,漢口六渡橋、三民路一帶曾有回民聚居區,池莉也曾特別提到過漢口福慶和的牛肉米粉,不過如今,福慶和已經不復存在了。
考驗一家牛肉粉麵館好不好的標準,除了麵湯的味道足不足,還有就是米粉夾起來會不會很快就斷了。
糊湯粉
糊湯粉是武漢的特色小吃,充滿魚米之鄉的特點。
武漢三鎮河湖眾多,每天打下來的魚蝦不少,尤其是小魚小蝦,早年間沒有儲存條件,如果沒有賣掉,留到第二天就臭了,於是有人想到了用它來做早點。
小魚蝦加水熬爛成湯,撇去殘渣,留下粘稠如米湯的濃湯。米粉下鍋焯一下撈出放到碗里,在上面澆一大勺濃湯,然後撒鹽、胡椒、薑末、蔥花,原汁原色原味,口感濃郁厚重。
過早的時候,糊湯粉要就著油條吃,也有將油條蘸著糊湯吃的,還有將油條撕成小段,泡在湯里吃的,不過怎麼樣,都風味十足。
豆絲
豆絲是武漢市黃陂區的特產,用綠豆加米磨成漿後攤皮切絲晾乾而成,吃的時候加入牛肉湯或其它配料烹煮。這種大米和綠豆混合食物,其中的綠豆分量若是少了,做出來的豆絲口感會差很多。
吃主兒唐魯孫曾在文章中寫過:「武昌的牛肉豆絲,遠近知名。」
粉面系說完了,再來說說過早的煎炸系列。
豆皮
在三匠廚房(ID:sanjiangxing)的心目中,豆皮的地位甚至是高過熱乾麵的。
顧名思義,豆皮與豆子有關。綠豆和大米按一定比例摻合,浸泡數小時後磨漿待用。一口大鐵鍋燒熱後倒油,然後舀米漿入鍋,攤成一張薄薄的大圓片。將雞蛋打碎攤在米漿片上,抹勻後翻面,這時呈現油亮的金黃色。
隨後,將蒸熟的糯米、煮熟的干香菇丁、炒熟的豬肉或者牛肉丁、香乾丁、薑末等拌勻,鋪在米漿片上,撒上胡椒、鹽以及大把的蔥花,然後來一個大翻面,淋上一勺油、撒上一勺水,蓋上鍋蓋燜兩分鐘,一大鍋金黃的豆皮就做好了。小鐵鏟將豆皮按格子狀劃開,每份豆皮基本就兩三個小方塊,盛入小碗中,那一雙筷子,就可以大快朵頤了。
豆皮做得好,油的用量是最關鍵的,油太多會失去香嫩酥脆的口感,油少了豆皮表面就會變得乾巴巴。
老通城是武漢名氣最大的豆皮餐館,和無數的老字號一樣,都是有了名氣之後公私合營保留了店鋪的字型大小。現在武漢名氣最大的王師傅豆皮館創始人曾是老通城的收銀員,吸收了不少老通城的豆皮師傅,開了這家豆皮館。
面窩
面窩是地道的武漢特產,雖然叫面窩,卻不是麵食,它是由大米、黃豆混合打成漿,再加入適量蔥花、鹽調味,炸制而成。看起來簡單,做起來可一點都不容易。
大米和黃豆的比例很重要,黃豆少了,則面窩的味道不香;黃豆多了,面窩會很油,所以也不是黃豆越多越好。
炸面窩的勺子也很有特色,這種勺子四周下凹,中間上凸。炸面窩時,往一邊舀一勺米漿,在中間一刮,然後撒上芝麻,下鍋。面窩凹處的米漿多,炸出來的軟糯;凸處米漿少,炸出來的香脆。一種食物,兼顧了兩種口感。
苕面窩
苕在武漢話中就是紅薯,苕面窩也就是紅薯做的面窩。
把紅薯洗凈去皮,切成小丁,放入米漿中。炸制時舀入炸面窩的勺子,拍平下油鍋。苕面窩的特點是外焦脆內軟糯,滋味咸中帶甜。
無論是面窩還是苕面窩,既可以單獨過早,也可以成為熱乾麵、米粉或是湯麵的搭配食品。
汽水粑粑
汽水粑粑也就是米粑粑,不僅武漢有,湖北各地也都有。
這是一種純大米食品,用大米磨成漿後,加醪糟輕微發酵,這樣製作出來的粑粑入口有軟綿綿的甜味,回味卻有一絲酸,有一種立體的口感。
製作汽水粑粑的鐵鍋很大,直徑要有一米到一米半,鐵鍋中央有一個凹坑,四周是平的。鍋燒熱後就要往鍋上加米漿,兩坨米漿要連在一起,這樣才算是一個完整的米粑粑。加好米漿後,往中間的凹坑處加水,蓋上鍋蓋再加大火。這樣,下面的米漿很快會煎出一個硬殼,而凹坑裡的水會產生大量蒸汽,把米粑粑的另一面蒸熟。汽水粑粑中的「汽水」指的就是這個。
這樣製成的米粑粑,一面像脆餅,而另一面則十分軟糯如同發糕。武漢沒有專門製作汽水粑粑的店鋪,街邊小攤隨處可見。有的人將兩片汽水粑粑中夾上一個面窩,並把它叫做「武漢三明治」。
煎包
煎包並不算武漢獨有的特色小吃,而且論名氣,蘇滬一帶的生煎要更出名一點。但煎包在武漢過早界的地位並不低,今天遍布武漢的三鎮民生甜食館,必不可少的幾樣小吃就是熱乾麵、豆皮、糊米酒和煎包。
武漢的煎包相比上海生煎要小一些,而且不同於上海和蘇州蘸醋的吃法,武漢的煎包是蘸醬吃的,每一家的醬口味又不盡相同,三鎮民生甜食館的煎包搶手,很大原因也在於美味的蘸醬。
糯米雞
廣式茶點裡有一道荷葉糯米雞,然而武漢的糯米雞和它完全是不同的東西,因為武漢糯米雞里並沒有雞肉。
準確來說,這種小吃應該叫糯米團,裹著五花肉、香菇、筍丁、香乾丁的糯米,再用麵糊包裹下鍋炸至金黃,外層焦脆,裡邊軟糯咸香。至於為什麼叫糯米雞已不可考,有人認為炸好後的糯米雞外表金黃,表面凹凸不平,形如雞皮,所以就叫糯米雞。
糯米雞是武漢過早最常見的小吃之一,任何有油炸點心的攤子都會有糯米雞供應。
歡喜坨
四川把這種食物叫做麻團,而歡喜坨比麻團大不少,而且裡邊是空心的,一口咬下去,外脆里嫩。
歡喜坨在武漢也有百餘年的歷史了,以前和麻團差不多大小,後來才逐漸變成現在的樣子。
製作歡喜坨要把糯米磨成米漿,然後晾乾,再將晾乾的粉團搓成粉狀,加入紅糖、麵粉混合,加水慢慢搓成圓形,裹上芝麻後入油鍋炸。
油香
油香這東西現在在武漢已經很難找了,它是一種炸制的小圓餅,裡邊加上各種餡料,武漢人最常吃的是夾糖心的油餅。
接下來再看蒸食系:
燒梅
燒賣全國都有,廣式茶點裡是蛋皮肉餡,裡邊裹著蝦仁,北京的燒賣是麵皮糯米餡,裡邊也會有香菇和豬肉。武漢的燒梅與北京的更接近,但是口味卻要重不少。
叫燒梅是因為皮使用走槌擀出梅花邊,蒸出來如同一朵朵梅花而得名。燒梅的皮和餃子皮一樣,要周邊薄中間厚,蒸出來才有晶瑩剔透的感覺。將蒸好的糯米飯加香菇、肉攪拌在一起,加白鬍椒拌成餡,包好後上籠屜猛火蒸熟,香氣撲鼻,口感嫩滑。
武漢燒梅的最大特點就是油大味重,而武漢很多早點攤子也有一個特別標識,白紙糊一塊牌子,上書四個大字:「重油燒梅」。武漢人甚至還將油餅和燒梅兩種重油食物組合在一起,成為極其耐餓的一種搭配。
糯米包油條
糯米包油條是江南特色小吃,將糯米蒸熟後,平鋪撒上黑芝麻,再將油條放在糯米飯上,可以根據個人喜好放上榨菜、火腿等,然後用糯米飯將油條包住,即可食用。
湯包
湯包並不是武漢特有的,但也孕育出了一個名店——四季美湯包。
說完了吃的,再來看看喝的吧:
糊米酒
熱乾麵搭配糊米酒,面窩搭配糊米酒,燒梅搭配糊米酒……在過早的時候,糊米酒幾乎能搭配一切。
池莉在小說《你以為你是誰》中是這樣描述這款武漢特色甜食的:它是武漢市歷史悠久家喻戶曉老少咸宜的一種甜食,由精細的糯米粉和醪糟做成的糊湯,晶瑩糯滑,上面撒幾粒糖桂花,因為價廉物美,它成為了大眾食品。
米酒、小湯圓、紅棗是這個小吃里不可缺少的主角。雖然看起來簡單,但做起來也很有講究:起鍋前徐徐勾芡,糯米粉要順著鍋邊推下去,朝著一個方向順勢攪拌。醪糟是極為重要的,下多了酒氣太重,下少了米酒不香。
蛋酒
蛋酒也是過早的飲料,簡單易做。一個雞蛋打散備用,將鍋里的水燒開,將開水沖入雞蛋碗中,瞬間變成蛋花,然後再往碗中加米酒和糖即可。在武漢潮濕陰冷的冬天,蛋酒是過早必備。
除了三匠廚房(ID:sanjiangxing)說到的這些,在武漢過早還可以選擇:鍋貼、糍粑、水餃、翻餃、燙飯、豆腐腦……實在是說不完。
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三匠行(sanjiangxing)~~大家都要吃得認真點~~
熱干係列:熱乾麵 熱干細粉 熱干寬粉 ——之所以把這三個分開 因為口感真的不一樣!!我特別討厭吃寬粉,但是熱干寬粉除外
帶湯粉面:寬粉 細粉 粉絲 手工粉 苕粉 熱乾麵下湯麵 湯麵(含鹼) 手工面(不含鹼) 以上材料可以葷素隨意 紅油不加紅油隨意。糊湯粉。 原來有的地方還闊以下豆絲。酸辣粉。
炸物:面窩 油條 苕面窩 餃子(根據店家不同 內餡不同 一般有粉絲或蘿蔔絲) 蘿蔔絲餃子(純蘿蔔絲炸制) 歡喜坨 糯米雞 酥餃
糍粑
煎物:生煎包子 汽水包子 生煎餃子 豆皮 粑粑
蒸物:燒麥(糯米餡 區別於粵式點心燒麥) 包子 湯包 發糕(米/面 兩種,個人愛米發糕)小籠包
其他:水餃(區別於餛飩和餃子) 涼麵(把芝麻醬和不把芝麻醬兩種) 千層餅 公婆餅 燒餅 炸醬麵 糯米包油條
飲品:綠豆湯/沙 豆漿 桂花糊米酒 銀耳湯 清酒 蛋酒 豆腐佬 什錦豆腐佬
等??答主記憶力有限??這簡直是道送分題。題主應該問:在武漢,什麼早餐吃不到?
外地人對武漢早餐的印象,最重要的就是一次性餐具的大量使用,作為一名也算去過國內很多地方的人來說,武漢只有最多,沒有之一。不知道這個一次性餐具算得上一種文化還是陋習?
有很多可以吃的。
大部分情況都是一碗熱乾麵解決。
武漢的早餐也沒什麼特別的
我的武漢早晨。揪咪
豆皮!!
在武漢呆了七天吃了七天,而且到現在還念念不忘(*/ω\*)
唯一一樣讓我連續吃了七天都沒有膩的東西(〃"▽"〃)
就這麼說吧
作為一個武漢的高中生
光我們食堂的早餐
就有熱乾麵炸醬麵牛肉麵涼麵……
豆皮面窩糯米雞雞冠餃油餅雞蛋餅肉餅煎餃饅頭和各種包子……
以及稀粥餛飩糊米酒綠豆湯豆漿等等等等……
剛入學時花了一個月才嘗遍各種早點_(:з」∠)_
想歪個樓,重慶早餐有什麼吃的?
答:小面
追問:還有嗎?
答:沒有了。
(*?′╰╯`?)?
熱乾麵,炸醬麵,豆腐腦,豆皮,油條,苕面窩,還有各種粉啊面啊啥的。
熱乾麵
1.熱乾麵。首當其衝基本上武漢哪裡都有這個。
2.各種湯麵,湯粉。這個雖然不出名,但是有熱乾麵的地方基本都有。
3.蒸的饅頭,包子,花捲,蒸餃,燒梅,有的地方還有蒸糕。
4.油炸的有,油條,面窩,紅薯面窩(勺面窩)真是好吃,還有那個炸的大餃子裡面好像是線粉, 歡喜坨也好吃,外面是脆的裡面是軟的。有一次太著急吃還被燙到了。有的地方還有春卷等等
5.煎包,煎餃,豆皮。為什麼要單獨列出來?因為太好吃了。我最喜歡了(?˙▽˙?)
還有好多就不說了,反正也不經常吃
誰能科普下糊湯粉?作為土生土長的武漢人,從有意識開始每天早上都在外面過早,怎麼就沒聽說過這玩意呢?只到上次陪朋友去戶部巷第一次吃糊湯粉,確定這玩意真沒吃過。
熱乾麵,糊湯粉,素粉,面窩,燒麥,湯包,歡喜坨,糯米雞,糊米酒,清酒,煎包,煎餃,豆皮。糯米包油條。豆腐佬,湯圓,水餃。。。。
拍第一,油香沒吃過。。
跑到外地想吃地道的熱乾麵,面窩,豆皮,想到哭
個斑馬想到該吃么斯都頭疼。
太多能吃滴鳥,想不過來
nia家電視有幾多個台?
就有幾多過早滴東西。推薦閱讀:
※有什麼比較簡單好吃的家常菜式推薦?
※北京有什麼比較好的素食餐廳?
※如何成為美食作家?
※古巴人一般吃些什麼食物?
※火鍋、麻辣燙裡面的速凍丸子是怎麼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