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同性戀群體出路何在?

由於近期同妻新聞,讓同性戀群體再次突入公眾視野,相關的討論再度被提起,故有此問。之前雖有類似問題,但提問點模糊,我補充一下提問的探討核心。
一、從社會層面上看,如何推動同性戀群體婚姻立法,減少社會污名化,推進平權。現在國內相關團體做了哪些工作,有了多少成效,未來有怎樣的期許和計劃?
二、從個人角度,符合中國大多數人的路到底應該是怎樣的?移民?出櫃?偽裝不婚主義?或者形婚?選擇各種不同路徑的利弊權衡,以及可以參考的經驗、案例。
希望各位知友不吝分享,感激不盡。


沒想到這麼多贊,謝謝大家
其實,看到很多評論叫媽媽的,我是心酸又心疼。你們的心情,我是能真切體會到的。
我曾經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去了解同性戀,查了很多資料包括深度了解李銀河。當初做這一切的初衷是因為表妹。
我表妹是個特別讓我心疼的孩子。她生下來特別瘦弱,體質不好常常生病。嬰兒時起就在我家給我奶奶帶,我是看著她出生,一天天長大,學會翻身,學會跌跌撞撞走步。我清楚得記得她四歲生日那天,一家人帶她去照相館照相,她死活不肯穿新裙子。後來被姨媽逼著穿上照了一張照片,至今這張照片我家還留著。她神情沮喪地穿著小花裙子,撐著一把小花傘。從那天以後,她就堅決拒絕穿裙子,一直到現在。不管怎麼打她罵她,就是不穿。也許是從小意識到自己的不同,她性格很內向靦腆,不愛說話。這也和我姨媽姨父的教育方式關係很大,動不動就是一頓打。其實內心她是很逗比特別會搞笑的孩子,在我面前特別開朗幽默,我兩還有我兒子,經常嘻嘻哈哈搞笑。但也只是在我面前,因為她知道我認同她,她信任我。而展示在別人面前的,就是不吭聲。家人親戚大都不喜歡她,覺得她怪怪的。她稍大一點讀初中,一開學時驚艷了很多女生,很多女生以為她是帥哥,奔走相告說來了一個特別漂亮的男孩。甚至很多女生一到課間就去她教室外面圍觀她。她那時鄭伊健式的長髮,就跟現在動漫裡面的男生一樣。說實話,我們家的基因不錯,小孩都長得漂亮。因為她不穿裙子也不穿女孩的顏色款式,我姨媽就採取了特別愚蠢的方法:你不穿我就不買。結果,我表妹初中到大學畢業這麼長時間,都穿得很寒酸,有時候真的穿得比流浪漢好不了多少。也不知道我姨媽腦迴路怎麼長的,就是不給買衣服。她的衣服都是我媽媽或者其他姨媽看不過去帶她上街買。就這麼湊合著長大了。她女友是初中認識的,她女友很普通,不聰明不漂亮,但是和表妹一樣,是特別乾淨單純的孩子。這兩孩子,真是跌跌撞撞走了十幾年,任誰也分不開。這份感情,真是大多數人比不了。那時候我還不知道她是同性戀。
直到我知道了同性戀這個詞,直到有一天我姨媽跟我控訴她女兒是變態。於是我開始了解同性戀。為了跟姨媽解釋,我摘錄很多文章給她,希望她改變看法。可是,沒有用。哪怕多少年了,我真是講到詞窮都沒用。每一次聽她罵表妹是變態我就非常憤怒。在我心裡,表妹就跟我女兒一樣,她就是我的孩子,我真的很憤怒別人這樣辱罵我的孩子,儘管事實我姨媽才是她親媽。所以,當看到評論里叫媽媽的,我真的想哭。表妹比我小九歲,長得也顯小,今年三十多了看著還以為是個十八九的小孩。我帶她出門,好多次被人誤以為是我女兒。有時候她也會開玩笑叫我媽媽。
評論里有人說我鼓勵兒子成為同性戀。哦不,我不鼓勵,而且性取向不是他人人為可改變的。我只是表達我對此的態度。
評論里還有人提到傳宗接代,以及跟丈夫怎麼溝通的問題。當然,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如果我兒子是gay的情況下。我說了,我沒有權利決定我兒子的生育權。他生,我開開心心幫他帶。他不生,我也會有豐富的養老生活。我丈夫對同性戀偏見誤解非常深,而且,他和很多人一樣,不屑了解不願了解。我們為表妹的事爭論過很多次。表妹因工作問題這幾年一直和我們一起住,她和我兒子,就跟兩姐弟一樣。這也是為什麼我說在心裡表妹是我女兒一樣的部分原因。我丈夫平時沒什麼,只是表妹女友來家裡的時候,他就看不慣。他總是擔心兒子還小不能接觸這種「變態的」事情,怕兒子受到不良影響。這也是為什麼,我會教導兒子同性戀是很正常的原因。也許我丈夫不能改變對同性戀的看法,不要緊啊,不求理解,但求尊重。
在我心裡,兒子是gay,我支持他。他不是gay,我支持他。他帶男生回家我祝福他,他帶女生回家,我祝福他。我是他的母親,理應是這世上最信任支持他的人。無論他選擇怎樣的人生,只要不違法犯罪給他人社會造成傷害,我都無條件信任支持。我深深深深地愛他。
—————以下原文—————

十七年前,我第一次在徐家匯地鐵站看到一個帥哥臉貼臉壁咚另一個帥哥。當時的我頓時面紅耳赤心臟狂跳好像自己做了可恥的事情,目光趕緊移開快步逃離現場。
後來我遇到過兩個女生對我表達愛意。其中一個還借口逛街累了天色已晚要留宿我家,傻乎乎的我洗澡出來後驚恐地發現她已經赤身裸體在我床上擺pose。當時純潔天真如白月光的我才知道,原來這個世界不僅有男同,還有女同。再細細回想一下以前讀書時的幾段經歷,很多當時不可理解的事情昭然若揭,原來我以前也遇到幾個過女同的暗戀,只是自己當時並不知道。
之後我家表妹半出櫃。就是她言語上沒有承認,但是用實際行動昭告親朋好友,她已有一個初中開始相戀了十來年的女友。我估計她們這輩子會一直在一起。祝福她們。
給小學的兒子上生理衛生課以及人的各種情感關係時告訴過他社會如此多元化,包括談及同性戀話題。所以我兒子從小能正確看待同性戀,當我表妹被整個家族看作怪胎變態的時候,他則有一顆平常心。
去年十一歲的兒子幾次跟我宣告他以後要做一條單身狗不結婚之後,我回想一下他好像從幼兒園開始就沒有喜歡過女生,心中有些惴惴不安,於是我開玩笑問他:「你是不是gay啊!」
兒子很嚴肅回答:「老媽你想多了,我是不喜歡女生太煩人。」 結合他平時的表現,我覺得也許是我想多了。不過,誰知道呢?
是的,同學們不要笑,作為一個負責任的逗比的媽媽,我很認真仔細地考慮了,覺得,就算他長大後某天回來告訴我他是gay,又怎樣呢?他依然是我兒子啊,我們之間的愛,不會因此有缺憾啊。
我姨媽認定我表妹是變態。而如果我兒子是gay,我坦然接受。
所以,社會不斷發展,以後很自然就有出路了。


【強調兩件事
第一,我對出國同性戀沒有看法……而且我覺得出國是一個好出路,只是今天它不應該被放在這個問題下面討論。
第二,質疑李銀河後面的那個先生的人們……你們是認真的么……先生先生先我而生之,求道先於我智能先於我知識先於我,什麼給你們的錯覺覺得這是男性專用的名詞了?覺得我在歧視的人……你們才是真的在歧視吧。】
謝邀 @周某某
雖然我不知道這種無聊的問題有什麼回答的必要。
我今天就來潑點冷水,也不怕掉粉什麼的。
出路在哪?你們往天上看,上面不點頭你們就沒出路。
你們看我們在知乎上蹦躂的開心,「同性戀婚姻第一案」能被報導,「同性戀網路劇」能上個幾個月的線,就覺得中國同性戀的生活狀態已經河清海晏了?未免太甜。
一天中國不擺脫以「家庭」,「後代」為基本的文化基礎,一天你們就得不到解脫。
你們不要去相信小鹿@鹿先生和七喜哥 @我是七喜 給你們畫的大餅,雖然我和他們也算私交甚篤,不過今天還得做這一場。
你們知道我最討厭的五個字叫——何不食肉糜,這兩個人現在就是在告訴你們,何不食肉糜。
我們來看小鹿,小鹿我沒記錯你是在985吧?專業也是數一數二好,也容易出國的吧?
七喜哥你自己是在國外吧?你舉的那兩個人,也是有能力並且可以出國的吧?
你們倆揮舞著兩個個例,在這跟我找群體的出路?這是在開玩笑?
一個群體要想真正有出路,不是看他們中最前面的那些人能逃竄到哪,不是看他們最中間的那些人能以何種方式苟安,而是看他們中最後面,最底層的人們,能不能擺脫水深火熱的生活。
我給你們一個很悲觀而且聽起來很酸葡萄的觀點:越多人逃離,這個群體反而陷的越深。
因為永遠會有人被你們,被我們甩在後面,而此時業已逃離的諸君,是無法回頭去拯救他們的。
當然我今天在這不是指責你們,也不會在你們頭上扣犬儒的帽子,而是我覺得在這個問題下,不應該出現——出國,逃離這樣的回答。
因為這並不是群體的出路。
群體的出路是什麼?
是秋白把教育局告上法庭。
是同志婚姻第一案。
是李銀河先生不倦的呼籲和一次次上交的提案。
是每一個為了——哪怕只能消除一點歧視,磨滅一點不公而奔走的人。
的確,我們每個人的力量有限,能把自己撈出去就不容易了,我也知道。
但是,這不代表你就應該天經地義的選擇逃離,並且把逃離作為唯一的出路啊。


別忘了,如果沒有荷蘭加拿大美利堅英格蘭一眾國家LGBT鬥士的不斷抗爭,現在同性戀在哪裡都找不到地方結婚。
享受著外國抗爭者得來的權力,潑著本國抗爭者的冷水,吃相未免太難看。

以前我不信同性戀有天生的藝術天賦,但我現在非常相信,我接觸過的大部分同性戀,都有一種天然的悲觀主義,我的父母不可能接受我;同學們知道了肯定疏遠我;政府也在打壓同性戀,我們沒有未來,啊,誰來拯救我。

而且我非常相信他們的魔幻和荒誕主義,他們很多人一輩子不出櫃,卻非常希望有一天,人民突然腦門一拍,就覺得同性婚姻應該合法了,然後國家一拍大腿,說聲好,同性婚姻合法,然後就躲在柜子里的人一下子全出來結婚了。

老一輩死了觀念就變了?大清亡了一百多年了,怎麼還有人指望哪個青天大老爺救百姓於水火呢?你爹被你爺爺打的時候,是沒想過以後絕對不體罰孩子嗎?

你不去爭取權利,等著別人把權力端給你,你是少爺嗎?

中國政府對於同性戀的態度落後於人民群眾的態度了嗎?嘻嘻,不知道超前了多少年,一個央視主持可以在新聞頻道發表支持同性戀的言論;在家長一聽孩子是同性戀的第一反應就是拉去治療的普遍國情下,政府禁止性取向矯正,告一個封一個。如果一人一票投同性戀該怎麼樣不該怎麼樣,你覺得結果會比現在好嗎?

同性婚姻合法並不能威脅統治,但是對同性婚姻合法的反對聲,會。

中國政府在這個民情下保持中立,已經說明他們的立場了,畢竟人權報告上最紅的小紅花,以後和美國對罵人權底氣也能足不少。

而且平權能做的其實不多,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到。

出櫃!出櫃!出櫃!

對於異性戀來說,同性戀離他們太遙遠。就像對於每個中國人來說,美國也很遙遠。但是,如果你的同學留學美國,那麼,他就可以對你不斷傳遞美國社會的全貌,你也會越來越了解美國,避免了美化和醜化美國。而一個出櫃的同性戀,對身邊的親人朋友會有持續的信息傳遞,通過日常生活他們能更加了解你,也避免了對同性戀的刻板印象和污名化。如果出櫃人數足夠龐大,他的輻射人群也會足夠龐大,真正做到同志亦凡人。

希望每個同性戀把出櫃當做人生必做的事,能讓人直接了解你,就別讓人通過別人的嘴巴了解你。

有的同學提到不能盲目出櫃,確實,出櫃也是一門學問,很多做這方面工作的公益志願者,包括很多同志親友會和如何出櫃能把衝突和傷害降到最低。

就我認為,出櫃起碼要經濟獨立和人格獨立。經濟獨立,可以在父母暫時不接受而採取一些過激行為(如經濟制裁,軟禁)時能夠全身而退,迂迴作戰;人格獨立,就不會在父母一些哀求下妥協,也不會因為父母的強烈反對而抑鬱或輕生。

如果你是同,就一定不能妥協,不要因為父母含淚哀求就妥協,就答應找個異性試試或模稜兩可含含糊糊,那樣比不出櫃更糟。

父母擔心的可能主要就是兩點,同性戀到底正不正常;你以後會不會受欺負,會不會因為沒孩子而沒人照顧你。只要讓他們明白,你是正常的,你可以照顧好自己。很多父母即使仍有抵觸,但也不會再去讓你進入異性婚姻了。

社會風氣如果順其自然可能幾千年都不會變,但是一旦有人願意去改變,誰能說的准它不會在不久的將來實現呢?

——————————————————————

我沒有嘲諷任何不出櫃的人,我也沒有鼓吹出櫃,如果你就想平安度過一輩子,可以不出櫃,可以出國,都沒什麼。但如果你想去改變,想在自己的祖國結婚,想在自己的國家正常的生活,不怕親友一時的不理解,不怕恐同者鄙視的目光,那可以嘗試去做一個人權鬥士。
出不出櫃說到底是自己的選擇。我尊重每個人選擇出不出櫃的權利。
但是,有些人沒有出櫃,一心一意的裝異性戀,但他們又要權利,又說被歧視。還嘲諷那些平權的,順便鄙視一下自己國家。人怎麼能活成這樣呢?


「如果天空是黑暗的,那就摸黑生存;如果發出聲音是危險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覺無力發光,那就蜷伏於牆角。但不要習慣了黑暗就為黑暗辯護,不要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不要嘲諷那些比自己更勇敢熱情的人們。我們可以卑微如塵,不可扭曲如蛆蟲。」


小編在這裡提供一個不一樣的思路。在中國普遍反對同性戀的情況下,如果沒有辦法去到同性戀合法化的國家和地區,可以爭取去在中國不那麼反對同性戀的地區。

歧視同性戀,不同省份也表現出了地域特色。

2015年初,網易針對移動端用戶發起了對同性戀態度的粗淺調查。結果顯示,新疆、西藏、寧夏、青海、內蒙古、陝西、甘肅等西北地區省份對同性戀的反對程度最高,其次則是雲南、貴州、廣西等省份。

  • 網易的調查結果

在西部省份,宗教、民族關係、貧困、鄉村文化態度和更廣泛的社會經濟差異加劇了西藏、新疆等自治區的性少數群體所面臨的挑戰。調查顯示,同性戀在宗教生活中,完全拒絕談論或承認自己的性取向的人數超過八成。

對西南地區男同性戀的一項研究指出,有大量同性戀者將恐同內化,他們厭惡自己的性取向,對自己是同性戀感到羞恥。有兩成的受訪者,想要避免和其他同性戀或者雙性戀有私人關係或者社會交往,對自己的性取向感到非常孤獨,並努力讓自己在異性面前更加有吸引力。而接近四成的人則表示如果有機會變成徹底的異性戀,他們一定會接受。

這種東西部地區差異,也和城鄉差異有關。2015年《「亞洲同志」項目中國國別報告》指出,由於缺乏全國性的對性少數群體的保護性立法或政策,對同性戀的社會接受度隨城市規模遞減。越是在偏遠的農村地區,對性少數個體的孤立就越嚴重。

偏遠的農村地區難以被公益組織力量所覆蓋,而自身則難以形成社群,在這些沒有數據的「沉默」之地,他們受到的歧視,難以用確鑿的數據和言語衡量。

  • 2014年9月21日,河北行唐縣,燁斌斜倚著愛人安偉,站在自家等待收割的玉米地里。這對同性愛人,已經共同在這個小鄉村裡生活了三年有餘 / 《特刊》馮中豪

網易調查結果還顯示,四川省和廣東省,是對同性戀歧視程度最低的幾個省份之一。然而,世紀佳緣在這個問題上給出了不同的回答。

2015年9月,世紀佳緣網發布了第五期中國男女婚戀觀調查報告,調查了8萬多單身男女對於同性戀的認知。

結果顯示,在認知程度上,被稱為「Gay都「的成都,在男性群體中成為全國最不能接受同性戀現象的地區,有近一半的成都男性認為同性戀是「一種扭曲的心理變態」。

梁斌針對成都高校大學生的一項調查中也指出,有超過一半的大學男生認為同性戀違背道德。

  • 2010年1月3日,成都一家著名的男性 「同志」酒吧里,兩名男性,曾哥和小潘,舉行了一場「婚禮」 / 視覺中國

四川作為西南地區經濟最為發達的省份,社會觀念相應較為開放。世界範圍的調查顯示,平均而言,人均收入越高的地方,對同性戀的態度越包容,對同性戀平權和同性婚姻的贊成比例也越高。成都當地的同性戀也認為,成都本地文化對同性戀比較包容。在成都常見的茶館裡,雖然同性戀人群一般聚集在茶館的特定區域,但他們對於自己的身份非常坦然。這種喝茶的習俗和茶館裡相對自由的氛圍,讓這種差異在一個公共空間里得以公開表達。

但成都的「Gay都」名號,也許是有所誇大。成都自古以來經濟較為發達,人民生活富庶,這種包容態度更多來自於對多元文化的見怪不怪。蜀地處於黃河和長江兩大文明發源地之間,自古就是各民族東西和南北遷徙的重要通道,近代也有三線建設大內遷,是個移民的大熔爐。同時巴蜀也是道教的發源地,講求順應自然的生活哲學,對他人生活的關注度更低。

而和北京和上海相比,成都對同性戀的態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開放。這種名聲,更有可能是來自和更保守的周邊地區的對比,以致於附近的同性戀願意在此處聚集。

「Gay都」的名號,也是在互聯網逐漸發達的近幾年才出現。在互聯網上,人們對同性戀有更高的包容度。人們獲取同性戀相關信息的主要途徑就是各種傳播媒介,傳播媒介的態度直接影響人們對同性戀群體的認知。互聯網上的信息開放多樣,觀念多元,因而信息來源越網路化的人群,對同性戀越包容。


微信搜索關注「浪潮工作室」,了解更多有關同性戀的深度解讀!

http://weixin.qq.com/r/6zo1LZzEaMEXrdhO92-5 (二維碼自動識別)


謝@我是七喜邀,這題對我特別難以回答,因為老實講我性格本質挺倔的,同時還TM隨緣。
我常說,如果沒有男朋友,我可能會在北京或者上海這樣的大都市定居,工作生活和朋友聚會最終遇到一個一樣穩定在那裡的男朋友,一起變老。
但是如果有男朋友,我這麼隨緣的人啊,就會變得都聽男朋友的。男朋友想出國,我就跟他去;男朋友不喜歡大城市,我就跟他一起去二線城市;男朋友想要小孩子,我就和他一起領養或者想辦法代孕。
對於兩個人來講,出國結婚大概是最好的選擇;對於交際圈來講,其實我還蠻念舊。但無論如何,各種出路,不能傷害他人,不能騙婚。除此以外,如魚飲水,冷暖自知。
最好的出路,大概就是,能和男朋友在一起的路。


今年冬天的時候,我坐公交車。司機不肯開換氣扇,坐在窗邊的乘客又怕冷不肯開窗,一車子幾十個乘客被悶著,堵在橋上,玻璃霧蒙蒙的,就好像一個蒸籠一樣。

當時車後部的幾個乘客就在抱怨,說這麼悶,又不開空調換氣,又不開窗,是想悶死嗎?大家說著說著,各自抱怨,聲音越來越大。

但卻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人願意大聲吼一嗓子讓那司機開窗。後邊乘客的抱怨傳到了前面乘客那裡,整個車都在那裡各自抱怨,但就是沒有一個願意站出來,要求司機開空調,那司機也正好裝作聽不見。

當時我在車後,我旁邊一大媽嘀咕了五分鐘,找她身旁的各位乘客分析為什麼車裡那麼悶,但她就是不肯喊一嗓子。我就問,你既然覺得悶,你為什麼不和司機說呢?

那大媽露出一個高深莫測的表情 她說:

「我喊一嗓子,你們都不幫,等司機開了空調,你們又都來吹,憑什麼我喊?」

她就覺得,她是那個出頭的人,但她就成了那麼沒有好處的人。反而那些躲起來的人,又成了受惠的人。

難道她喊一嗓子,她就虧了嗎?別人吹到了空調,她就吹不到了嗎?

這裡反映出兩個問題,人們不願意出頭,一是因為出頭者貢獻最大,但得到的並沒有更多。——不患寡而患不均。二怕出頭了沒有人響應——槍打出頭鳥,白白做了犧牲者,後人卻受惠。

聽大媽一說完,我突然吼了一嗓子「司機開空調,不然悶死人」,然後全車炸開了,都開始喊司機開空調。最後司機開了,周邊乘客也把窗戶打開了。

這過程就好似現在的同性戀現狀:

各搞各的,就是不團結。各地舉辦同性戀運動會的時候 ,往往都把女同,雙性戀排除在外,那叫什麼同性戀運動會呢?要知道,你們團結起來,是爭取共同的利益,力量合在一起一定會比分散的力量更大。

出頭鳥沒人響應。其實各地都有同性戀鬥士,但他們總是孤軍奮戰。大多數人都想著躲起來,等別人爭取權益,再坐享其成。一呼百應才有革命成功的那一天,一呼沒人應,那就只能是等死了。你想要權利,你又不肯付出,你想著「我就不出櫃,我就是不幫我自己,我就是要坐享其成」,這不是不可能,但估計要再多等上一百年。

革命果實被人竊取。我就不提那些打著「同志活動家」的名號的所謂「領羞」,實則撈錢要名要利了。還有那些名為支持同志實為撈錢的一些「情壞家」。這個我說明白點,你買他的書,並不是在支持同性戀,你只是在為他積累財富。


至於題主問的出路在哪,我先說個實在的問題,同志騙婚。

這是為同志抹黑的事。某些人騙婚成功,實際上是向舊秩序妥協。同志想要合法權益,想要被人尊重,想建立新的法律保護同志的權利,但當有人抹黑同志的形象,當有人想把整個同志群體往舊秩序上帶的時候,同志們沒有阻止且默不作聲。有個廣告還說「如果你不支持同志婚姻立法,那就不要怪我騙婚」,居然還有人叫好轉發。

如果有一天,你們發現社會上對同志的印象越來越差,別忘了,沉默的你們也是幫凶。

第二個問題,同志被逼婚。

當我們看到有同志被逼婚的時候,有人心裡默默說一聲「好慘」,轉後繼續玩手機。等到有一天,你也被逼婚,被拖進精神病院,被電擊的時候,你就在想,為什麼沒有人從天而降去救你。

答案很簡單,當面對同一個問題的時候,你漠視別人的不幸,別人也會漠視你的不幸。

同志問題就好比人類歷史中的人權問題,過去是黑人權益,婦女權益,現在是同志權益。到現在,還是有種族歧視,還是有女性歧視,未來一百年,還會有同志歧視。

但人是活著當下的,不管100年後同志能不能結婚,這100年,就要和心愛的人在中國自己的土地上結婚,不要逃到美國英國去,那是別人的家園。

50年內中國能不能平權,取決於你現在是爭取還是不爭取,自己的權益。

你問,怎麼爭取?聽好了,

不要躲!站直了!

別人維權的時候幫他,別人騙婚的時候幫她,別人被強迫的時候幫他,大家都幫起來,把社會趨勢扭轉起來,那麼形式必定會好起來!

——————————

看到有這麼多人點贊和評論,心裡還是能看到希望。畢竟,人都不是麻木的,還是有想法要改變。
評論里有說,自己力量微薄,覺得幫助別人是無法實現的事。
我能明白那種感覺,就好像我坐在電腦前打字,我也想不到我到底怎樣才可以幫助別人。
但是我身邊確確實實有一群同志朋友在做這個事,也有一群非同志朋友一起在做這個事。
至於做什麼,因為現在還在籌備階段,出於保密,現在還不能說。但是我能保證的是,這個事,一定和所有同志群體有關,包括男同,女同,和雙性戀。
現在時機還不成熟,等到時機成熟的時候,我會上來告訴大家。可能要等半年,或者一年。
想知道的,就評論留言吧,到時我更新的時候,自然就知道了。


謝@我是七喜妖。

非常感謝 @胡鯉 醬的反駁,他說我,一邊說群體沒出路一邊號召個人逃離。

他說的沒錯,因為我確實不夠偉大,也不必偉大,群體沒有好的出路,我只能謀求自己的小幸福。否則呢?群體沒有出路,我們就要全部等死嗎?

這就是真實的我呀~不過號召這個詞並不是我的本意,這個答案里我只說自己。當然如果我的答案能讓一些人感同身受,找到幸福,那再好不過了。

[群體]:該具有普適性,適合於大多數人;
[出路]:能夠向前發展的途徑,擺脫逆境的門路,有前途的含義。


而現有的方法,包括騙婚,形婚,偽裝不婚主義,或者是移民出國等都不可能成為一個群體的出路,因為這些方法不具有普適性,而且顯然也不能說是同志群體的前途所在,因此,這些不能成為同性群體的出路,只能是現階段的無奈之選。

一個群體的出路在哪裡,實非一家之言可以揣摩的透。而個人如何發展,卻是可以由自己決定。而在現有的這些方式中,我更傾向於移民出國。


很多人說,你這是逃避呀,你應該留在國內和大家一起為權益奮鬥呀,不能臨陣脫逃啊。可是,我只是一個普通人,不是偉人也不願做偉人,我自私又膽小,能在獨善其身的同時能盡己所能幫助整個群體,就已經覺得很高興了。


為什麼很多人要離開小城市,背井離鄉去北上廣打拚?還不是因為大城市的資源好,機遇多,思想更多元更進步嗎?移民和這些,不也是很相似嗎?同樣是背井離鄉,同樣是選擇了一個嶄新的天地,同為中國人,同在地球村,於我來說,並沒有太多不同,只是我換了一個更適合我自己生存的環境而已。


而且,出國這件事,對其他人的傷害相對小一些。不會有騙婚造成的悲劇,不會有形婚帶來的麻煩,更會減少因為和親友接觸太多而過度被干涉生活……唯一有些麻煩的是父母,很多獨生子女出國之後沒辦法照顧父母,這確實是個問題。而目前我的計劃是,等父母老去之後再出國吧,或者等待其他合適的時機。

加拿大,紐西蘭之類的很多國家,其開放程度是足以接納同志群體的。在那裡,我和伴侶的權益會得到更多的保障,在大街上我們可以毫不顧慮的牽手,即使不能百分之百的與異性戀相同,但是比國內不知道要好到多少倍。舉一個例子來說,歐美的很多明星相繼出櫃,美帝的選秀節目里時常出現les選手,而且很多英美劇裡面都會有gay或les夫婦,不管怎麼說,這是在國內至今還沒有出現的。


說到底,如果國內可以接納同性群體,如果不必過著受歧視的生活,誰又願意背井離鄉呢?
可是現實就是這樣,至少目前的社會下,我們不得不做出一個選擇來。


我們費盡心思,不過是想和愛人能夠活得自在些嗎,不過是想在有限的時間裡活得幸福一點嗎。

最後說一點。
有些事情,你把它當成是責任是擔當,另一些人可能會把它當成累贅當成枷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選擇,沒有什麼對錯可言。

無論如何,只要不傷天害理,盡量對得起愛你的人。畢竟人生不能十全十美,但求心安理得吧。


(之前寫了一些關於自身情況的內容,覺得有些過分暴露信息又有秀優越的嫌疑,暫且刪掉了。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課上,一邊抵禦被老師洗腦,一邊胡亂的寫下這些答案…感謝閱讀。


我沒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我既不是同性戀,也不知道出路在哪裡。
可作為一個普通人,想說一點自己身邊的事。
我哥哥是同性戀,作為親人兼好友,自然也面臨了不少這方面的問題。
最初我都不敢輕易告訴我男友這件事,因為就算是現在這個社會,無法理解無法接受的人還是太多,我不敢輕易地暴露我哥哥。
我現在的老公,當時我的男友,等我們關係已經確立到決定結婚的時候,我才告訴他。他是一個典型的直男,表示實在難以接受。但是因為他至少有尊重他人的基本道德,所以也並沒有影響我們之間的關係,包括和我哥之間的關係。

但是他的排斥是真的排斥,他會覺得gay很噁心。而且覺得gay都是一時間心理異常,遲早會「回復正常」。他以前從來沒有在生活中接觸過gay,覺得都是電視里才會有的另類,怪物。是網路文化中所誇大和炒作的話題。

我發誓他真的只是一個普通善良的直男,平時為人正直,三觀正。這讓我很不能理解他的態度。

但是這麼久了,在我的諄諄誘導下,他已經轉變了不少。當他接觸了我們(我和我哥)朋友圈子裡的人,發現其實他們也是正常人。除了性取向不同,其他真的跟我們是一樣的。

他逐漸也不會再發表排斥的意見,也不會再談到這個話題時帶著異樣的眼光。會很平常地跟我們圈子裡的朋友相處。

這就是咱們現在面臨的社會環境。連年輕人當中,都有那麼多排斥的人。
何況說老年人。

我以前一直勸我哥出櫃,他總說,你根本不懂。

後來我也不再勸他了。

但我想,要是多一點人站出來,改變像我老公這樣的人的眼光,是不是會慢慢地變好呢?

他們只是接觸得不夠多。他們只是不知道身邊有多少同性戀人群。這不是他們的錯。他們還以為同性戀就是人妖,就是娘娘腔,就是艾滋病,就是變態。
當他們接觸了,發現其實同性戀並不是妖魔鬼怪,自然也會慢慢改變成見的。

我說這些,並不是呼籲大家都出櫃吧世界就和平了。
而是,我們首先不要封閉我們自己,不要將自己困頓在自己的小圈子裡,不要主動地隔閡自己與非同人群。
老年人總會老去的,而未來的社會環境是靠我們自己去創造去爭取的。

最後在此致敬孤軍奮戰的李銀河先生。


我就是你面試的那個變態

文|伶伶

站在30歲的路口,我被迫要做出一個選擇——要不要冒著曝露性別身份的危險去求職?

大概是1月份的時候吧,我知道了自己即將面臨失業。當時的我畢竟還是太幼稚了,30歲的幼稚,我將失業以及必須找工作的事情向我媽坦白了。我媽炸了。我媽一直認為我在一家非常不靠譜的「小作坊」工作,每天的工作就是複製粘貼傳播不實信息。她沒想到她兒子連在一間小作坊打雜的工作都保不住。

我在我媽的眼中迅速淪落為一個無所事事,每日混吃等死,永遠晚睡晚起(我媽認為六點以後起床就是賴床)的盲流,還留著一頭半年多都沒修理的頭髮。

當時的我還是很淡定的,我似乎對於找工作這件事一直沒什麼清晰的認識。後來為了制止我媽三天兩頭給我打電話,為了不讓她時刻焦慮我會餓死街頭,我提前騙她說我找到工作了,但是,其實當時我根本就沒譜。

這變故來得並不突然。記得全國LGBT大會上,不知有多少年輕的小夥伴、「青年才俊」都懷抱著一顆為LGBT公益奉獻終生的意願。他們或是以兼職的形式、或是以志願者的形式參與其中,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大家都有一片拳拳赤子之心,雖然都沒什麼錢。LGBT公益就是掙不到什麼錢,資金來源也不穩定。

過年期間,南方的一家LGBT公益機構的負責人突然加了我的微信。好像是因為到年末了,他想主動聯繫一些之前的志願者,看看大家的狀態,聯絡一下感情。我們有一搭沒一搭地說了幾句閑話。我就是個三四年前很邊緣的小志願者,都沒見過他真人。後來問到我做什麼,我說我在GS點雜誌工作啊。他說,啊,這麼有愛啊,業餘還在做志願者。我說,全職。談話因此終結,他沒有再回話。

也是我多心,畢業之後一直沒做過什麼「正經」行當,沒來GS點雜誌前,我還是個農村社工咧,住有裂縫的土房,整日以聊閑天作為工作,挽起袖子就下地割水稻的那種。好像公益一線的員工一直也沒怎麼被重視,也是行業還不健全吧。總是認為外來的和尚好念經啰,不論什麼行業都有一項技能傍身除了社工,連社工自己也瞧不起自己的。(我不一定認同這些觀點。)

我沒怎麼接觸到很高級的公益圈,那些高大上的基金會、國際組織之類的統統都沒見過。在農村的時候,倒是有婦聯的領導來看過我們,像看剛剛生了一窩娃的母豬一樣,哇真辛苦啊,奶子都耷拉下來了,捏一捏小臉蛋,拍拍肩膀,真不錯,繼續加油喔……說完就乘小汽車去鎮上吃午飯去了。

去年做採訪的時候,我零星接觸到一些朋友,聽說過一些風言風語,關於「知名」的人、「知名」的機構。其中有一些沒有給予員工合理的報酬,甚至沒有依據法律繳納足額的五險一金。可能有些我並不清楚的糾紛吧,我沒去證實過,我也不關心。

實際情況就是,除了少數防艾的機構,大部分身處LGBT領域的公益機構,要不沒有民政局註冊,要不就根本沒有足夠的資金去僱傭全職員工。偶爾能夠接到一點小小的項目資金,也是杯水車薪。(純屬我個人的淺薄認識,觀點與GS雜誌立場無關。)

我對這些事情的看法是比較寬容的,而且是從受僱傭的乙方角度出發的寬容。那麼多小的公益機構(各式各樣的領域),不少都將社會人當實習生處理,一線員工當牛馬處理,不也這麼蹣跚著過來了嗎?憑什麼LGBT領域例外呢?

說說我自己吧,顯然我的背景不怎麼樣,一個普普通通的211農業大學的農業專業學生,大學期間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花了大量的時間看冷門電影,沒翹過課、沒掛過科、沒談過戀愛,也沒幹過一件有價值的正緊事,沒有恆心、沒有目標,做過最持久的事就是種了兩年油菜。

雖然學生期間頭腦一熱辦過一個超級low的電子雜誌,並因此受了雜誌的蠱。其實也就是搭個草台班,模仿著寫了幾篇怪模怪樣的垃圾,自high而已。6期還是7期吧,用word排版,發在學校內部的BBS裡面。

膽小、懦弱又鼠目寸光,讀書期間我連諾基亞最便宜的智能手機都買不起,大四還用一個電信充話費送的藍屏手機(我過得不苦啊,是平均水平吧,大部分同學幾乎從來不買卧鋪票,保持處子之身的秘訣就是沒有智能基)。

你說說,如果不是GS點雜誌,誰會給我機會讓我去寫些有的沒的「文章」,做些摸著石頭過河式的「採訪」?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很多東西顯而易見啊。像我這種人根本就沒有任何其他的機會可以從事寫作(或者任何一種辦公室工作),我就是一個垃圾一樣的大學生,偶然生於大學擴招的平庸年代,偶然有了進城務工的機會。我應該像我的父母一樣靠出賣體力過活。我沒什麼人生規劃,我就是想做一名普普通通的人,在如同立體養雞場一樣的辦公室里找到屬於自己的一個卡位。

如果能夠定義天分這個詞,那麼出身難道不是天分么,連同父母給予的基因和家庭背景,它們都是天分。坂本龍一能成為天才坂本龍一絕不僅僅是因為他叫了這個名字。

雖然對此心知肚明,但我還是有種無知者無畏的心理。我便宜又好用,甘願加班,唯領導馬首是瞻,憑啥不錄用我呢?我最後還是決定將這兩年零零散散寫過的一些稿子整理一下,附在簡歷後面作為作品集(一開始我沒有意識到,其中的半數居然都跟跨性別有關)。

社長說,你真的要以GS點雜誌的文章去應聘啊?對啊,不然怎麼辦?如果我不用這兩年的作品,我還有些什麼呢?我也沒啥其他的東西了。生活平庸,腦子也空洞得很。此外,我還這麼想,如果不能接受我寫的題材,那這個單位也沒什麼好獃的,也算是應聘的一種另類篩選法。

找工作的過程比我想像中還要困難一點。我甚至都不能說我是一名同性戀者,一個也許在某些領域還能保持體面、看上去強壯幹練、至少是一名男性的男同性戀者。我看起來更像一名跨性別、不男不女或者變態之類的(意思並不是跨性別就是變態)。

說明一下,我的頭髮是從一年前開始留的,現在披下來剛好到下巴的長度,明顯是女式波波頭,看上去就知道沒經過精心修剪和打理。說話直接的朋友會調侃我髮型沒有層次,像劉胡蘭。對,就是上個世紀,我媽那個年代,展開胳膊就能下地的年輕女農民形象。如果下地插秧,我覺得我估計能掙最高的工分,雖然女人的最高工分也還是不如男人。

我的求職目標也簡單,就踏踏實實找個垃圾公眾號去做微信文案。我認為,我應該能行的。我請一個朋友看了我的簡歷,他直搖頭,作品都是與LGBT有關的。他間接地跟我說,你還是不要直接投簡歷了,找個人推薦。找誰推薦呢,如果可以,我是真的願意一輩子不求人,不欠別人的人情,因為我還不起。

後來的經歷表明作品集還是幫了很大忙,面試還算多,很多單位也沒仔細看內容。只是面試中,我的能力屢受質疑,不是碼字的能力,主要是缺乏商業經驗。

其實我不太懂他們所謂的商業經驗指的是啥?我確實不懂如何推廣,也沒有渠道資源,更沒有寫出過一篇十萬加的爆款文章,甚至我連一個聳人聽聞的標題都取不出來。我性格就是個農業大學學生的性格,只想踏實種地,此外連個屁也放不出。

我碼字的領域確實也太狹隘了。

幾乎沒有offer。再就是看到了我的公益背景直接壓低我的工資到三千塊(這可是北京,我覺得我還不如去當家政女工,我本來也沒要多少啊)。

至於會不會因為從外表看起來就是一個跨性別而受到區別對待,我根本就不知道。當然不論是哪個辦公室,見到我一下子走進去,多少都會有很多異樣的眼光投過來,但這也不代表什麼,我平時就免疫了,幾乎察覺不到別人的惡意。

有意思的是其中一家短視頻拍攝機構後來聯繫我。面試兩個星期後突然聯繫的,一開始問我願不願意兩千塊錢去實習。我說,謝謝了,不用了(你們知不知道僱傭畢業生當實習生是犯法?)。然後又直接問我有沒有「那些易性病」的採訪資源。我立馬懟回去,什麼叫「易性病」?你了解什麼,你們提前做過功課么?你要這樣稱呼一個人,你永遠不會採訪到任何人?

後來我還是幫他們聯繫了採訪對象,前提是被我批評教育了一番,回去查資料學習。本來因為沒有給offer,話不直說拐彎抹角,我有點怨氣,但後來想畢竟他們願意討論這個議題不是么?有些跨性別朋友也希望有更多的出鏡機會,算是一種記錄。雖然,我知道他們實際只是想剝削這個話題,博人眼球。

也不都是不快樂的經歷。還是有好多個面試官對我很好。我記得第一個對我很好的人是一個大叔,應該是直男。他說,我仔細看了你的簡歷,你是不是還去過西部做過一個拍攝採訪計劃,很有趣。但是,他接著說,我覺得我們的工作不適合你。也許為了生存,你能夠勉強自己做這份工作,但你要付出很多很多,你要改變你自己,你會失去那些你身上最寶貴的東西。我覺得你不會快樂。

大叔說,你應該去尋找一個更有創造力的團隊,他有朋友在幾個很有名的新媒體營銷公司(名字我就不提了,是真的很有名,而且老闆總是在採訪中說現在內容人才緊缺)。

當天,離開銀河SOHO的時候,天氣轉陰,突然就下起小雨。我淋著雨回家,邊走邊哭,一個人走了幾站路,然後騎了一輛共享單車,一個人騎了七站地鐵回家。(我沒感冒,反而渾身冒著熱氣,衣服內都是汗,整個人是暖的。)

他信守諾言真的為我爭取到了面試機會,但我根本就不適合。記得那天在華貿門口,面試完的我又一個人在樓梯上愚蠢地哭出來。因為面試官打斷了我的自我介紹,她們甚至沒有閱讀過我的簡歷,她們沒有試圖了解過我。

確實,有很多問題我都回答不出來,比如,你關注過什麼公司號?比如如何評價董明珠?她們說,你根本就一點也不喜歡廣告和營銷,你從不使用微博,你更喜歡看書而不是微信公眾號,你對這份工作沒有熱愛,你寫的文章太長了,而且你是一個不可救藥的理想主義者。我確實是這樣的,一個令人嫌棄的INFP。

伶,你知道你的問題在哪裡嗎?你沒有職業規劃。或許你可以做這份工作,但我們現在沒有精力去培養一個人,至少現在,這不是最好的時機,也許以後會有這樣一個恰當的時候出現。

記得過年期間我寫過一篇微信回顧稿,語調悲觀,被讀者提出太負面了。我不是什麼在寫作上具備天分的人,寫,有時候只是因為不能說。前不久主編去了一個獨立雜誌活動,很多獨立雜誌社都在活動上大倒苦水,說自己怎麼怎麼不容易。但主編說,看看他們都做了些什麼,做得跟屎一樣,有什麼資格抱怨。

找工作期間,我這邊的微信稿件質量下降,甚至都不能好好署名了,讀者罵我的也不少;之前忙於趕紙質稿件的時候也會出現不定期的稿件質量下滑。過去的事情也就過去了,沒什麼好解釋的。

人們不需要考慮到你的基礎,你的起點,你的現實。不行就是不行,沒有借口,也沒有轉圜的餘地。坦誠自己的平庸或者愚蠢,這也並不是什麼很值得稱讚的事情。我想起半年前一個朋友的批評,能看出來你們一直在試圖追求一些品質,但你們的姿態很吃力。

「有志向的三流,就是四流。」(來自《四重奏》)

說說後來的發展吧,事情最後還是有了一個「好」的結果。我勉強得到唯一的一份offer,我過往的經歷、專業對於新公司也算有一點點使用價值,然後我停下了曠日持久的找工作之戰。現實是,我還是得付出很多很多,還是得改變我自己,我不知道會不會失去我身上最寶貴的東西。我既沒有覺得快樂也沒有覺得不快樂,我只是知道自己仍然在活著。

我一直很感激在GS點雜誌的這段時間,雜誌還會好好地活下去,即使可能會僱用不起全職的編輯,但也還是會存在下去。文章也仍舊會源源不斷地被寫出來,我也會不定期供稿,雖然未必會有什麼人期待。我還記得我去年參加一個分享的時候說,寫字這個事情,有錢有有錢的寫法,沒錢有沒錢的寫法。我剛剛又想到,人也是一樣,有錢有有錢的活法,沒有有沒有的活法,我還是很幸運的。


前提:如果我不憚以最大的惡意揣測上層,而他們如我所揣測的一樣將人民視作生育的工具和勞動的人口的話。
同性戀在中國被接受將是越來越難的一件事:因為同性戀天生有不育的特徵,而中國將陷入老齡化社會,接受同性戀將降低生育率,這是上層不想接受的負面結果(而且是很嚴重的社會經濟影響,具體可查看知乎其他關於人口和經濟發展的回答),所以他們不會支持,並隨著老齡化加重而更難以接受。
文化上,年輕人的覺醒和與西方文化的融合能帶來一些轉機,但文化因素與社會經濟因素相較而言分量還是輕了。
所以我不看好同性戀在國內的出路,如果你的最終目標是獲得法律的支持和社會的包容,有生之年還是早點準備移民吧。


一一一一獲得挺多贊的,受寵若驚,就再多寫點好了,樂觀的或悲觀的一一一一一一

我是學經濟學的,我學了這麼多年,對於社會運動與變革有了一個基本的認識:社會的變化通常是經濟、政治、科技、文化、宗教等複雜因素共同作用(包括互相作用)而產生的結果,並且是動態的,隨時都在發生複雜的演化。

如果你把同性戀LGBT平權運動視作一項深刻的社會變革,你就需要審視這項變革在這個社會發生的條件是否成熟。

科技:科技的發展,必然對LGBT平權運動帶來正面影響,在此不贅述了。

政治:事實上,我認為是一個越來越有利因素(刨除分割線前的經濟因素)。我國的決策層,其實在無關統治和穩定的話題上,通常表現為實用主義,順應民意。一、LGBT平權問題在西方是人權的子話題,我國在面對西方的人權指責時,如果無關核心政治利益,是願意向西方靠攏的。據我觀察,LGBT平權應屬此列(一個典型的反例就是俄羅斯,處處與西方唱反調,可憐俄羅斯的金髮碧眼帥gay們)二、順應民意:文化上,只要這個社會能接受LGBT,政治不會成為阻礙,所以關鍵在於文化。

經濟:我能想到的,就是生育率的降低和少部分LGBT精英的移民流失。前者影響要大一些。這一點也不贅述了。

文化:不同的文化範式(cultural norm)是世界上產生如此眾多各不相同的社會形態的根本原因。LGBT平權運動在中國的一大阻礙,就是人們從心裡不接受同性戀,這與東方人重視家庭的傳承密不可分。這一點的影響其實超過了我之前許多年的想像,我之前總以為,經濟與社會發展,必然能慢慢扭轉人們的觀念,可是後來我深入地了解了日本、新加坡、韓國、台灣(因為我國的經濟發展路線與四小龍很像,並且文化範式相近,這裡沒寫香港,大家想必比較熟悉了)的LGBT現狀後,確實發現東亞文化圈對於LGBT話題是更加保守的,哪怕發達如日本,其對LGBT的隱性不待見確實令人遺憾。
說說這四個國家吧。
日本:去年末,東京某區民政部門開始為同性戀者頒發類似於同居證(?名字記不太清了)的東西,但不等於結婚證,法律也沒有允許同性戀結婚,這是一個好的開始,但不知他們還有多長的路要走。
韓國:與我國目前最像吧,法無禁止,亦無許可。
台灣:最棒!東亞(好像也是亞洲)首個支持同性戀合法的地區。
新加坡:最差勁,法律禁止同性戀。

宗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都站在LGBT的對立面,不過在分析中國時,這個不是特別重要的因素。

我個人,也是和 @鹿先生 一樣,985好專業,可出國,但沒有現在出,因為國內還有父母,還有初戀白月光(T.T),還有一眾好友基友們,還有美食與淘寶直郵,還有川藏滇大好風光令我割捨不下。我的計劃是,在國內好好工作,好好發展自己,並且默默等待中國LGBT平權運動的轉機,如果到32歲左右的時候,中國沒有轉機,我會妥善處理好國內的事(比如:跑去和白月光表白,告訴他我喜歡他十幾年了之類的),然後出國(30多歲了,那時候我估計會通過念top大學的MBA或者PHD的方式吧)。

很多人批評說,國內的LGBT人士一團散沙,各人自掃門前雪,不能形成合力推動LGBT平權運動,說真的,在中國,並不能依照西方的路線去推進LGBT平權運動,文化範式和社會形態太不一樣,不能怪我們這些散沙。腦洞更大一點,我以為,在中國,最快速最現實的方式是:有常委級別的人,無論出於什麼目的(自己是LGBT也好,家人是LGBT也好,出於經濟發展的考慮也好,出於維護統治的考慮也好),在背後推動LGBT平權、立法,這是中國的國情,中國目前的社會變革通常是自上而下的。

另外,說一句法律:很多人以法律為出發點去推動LGBT平權運動。學經濟的要得罪一下學法律的同學們了,法律,尤其在中國,是社會變革的結果,而不是原因。是紙面因素,不是背後決定因素。


我希望大家以最樸素的方式去推動LGBT平權運動:為這個群體增光,不要抹黑他! (不要騙婚,不要濫交,做好自己!)

希望大家都能獲得自己的幸福。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4月17日更新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今天看到政見CNPolitics有一篇討論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文章,這篇文章也認為在中國自上而下的認可和推動才是解決之道,同時,也提到,中國LGBT組織當前首要運動方向並不是婚姻合法化,而是解決艾滋病問題和社會歧視和壓力。挺有幫助的,可以看看摘要,有興趣的可以看看原文。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3MDE0NzI0MA==mid=2650991005idx=1sn=12d6fa335b6f687d9e0f60f1fc43c7cescene=0#wechat_redirect


我理解,如果世界是一個年級,對很多發達國家的同學來說,中國同學就如同從天而降的插班生一樣,從垃圾班突然轉到了尖子班,且還能在數理化的班級考試上一下子名列前茅。

但中國同學也有軟肋——他今天遇到了人文課的考試,尤其是一道爭議非常大的論述題,他完全就是就抓瞎了。餘光看到同桌的美國同學寫得花團錦簇長篇大論,中國同學羨慕不已,遂湊上去想抄襲一下,但剛抄了幾個字就抄不下去了,因為裡面涉及到的觀點是他本能所厭惡的,但他又在內心裡覺得美國同學的答案一定有道理,實在是左右為難。


直到考試結束,他拉住美國同學的袖子問道:「能不能給我解釋下你的答案,我看著很厭惡,但又覺得有道理,該怎麼辦啊?」

美國同學露出邪魅的笑容:「你覺得厭惡嗎?我們已經討論這個答案幾個學期了,大家一開始都厭惡,但激烈討論了這麼長時間,最後卻都發現這個答案才是最合理的。你們班之前沒討論過嗎?」

中國同學很不好意思地撓撓頭:「我們班人文課上大家都在看數理化,這麼爭議的人文課題目,我們從來都沒時間和精力去討論,我更是連想都沒想過。」

美國同學點點頭說:「難怪你數理化這麼強,因為下了功夫。但要是人文課你這種沒參加討論的都能拿高分,我們這些尖子班的同學們之前的討論不都喂狗了嗎?我們費了那麼大功夫,把可以拿來學習數理化的時間用來互噴口水磨嘴皮子,如果還沒有一點超越你的成績就太不科學了。」

看著中國同學想說什麼,美國同學晃了晃手指:「我說你啊,也不要太狂妄了。你的確很優秀,但我們這不是白痴。你付出過你的血,我們也流過淚,你憑什麼會以為你來到我們班了人文課就應該和我們一樣好呢?你憑什麼以為你可以不經過漫長和激烈的討論就能克服厭惡直接接受正確答案呢?你憑什麼以為你每天花時間學習數理化的同時還能把人文課學好呢?最重要的是,你連這些問題想都沒想過,你憑什麼會有這樣的錯覺,以為你可以借著抄襲得高分呢?我說你啊,不要以為進了這個班就應該在一切科目上都理所應當的領先好不好?」

望著中國同學憋的通紅的臉,美國同學上前一步,一字一句地說:「你知道你應該經歷的是什麼嗎?你應該經歷的是考砸你的人文課,接受你只有那一點可憐成績的現實,並被我們圍觀恥笑和批判,然後慢慢自己找出進步的辦法。當然,只要你能聽得懂,你也可以和我們來討論,但我很懷疑你能不能跟得上我們的節奏。在這個班裡你是唯一的異類——你知道我們班多少年都沒有插班生了嗎?所以你想要進步,想要在人文課上獲得好成績,只能靠你自己,連抄都別想抄得舒服!我會一直盯著你的。」

接著,美國同學深深看了一眼中國同學,轉身和一群狐朋狗友離開了教室。中國同學一個人孤獨地矗立在教室中央,眼神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

「難道學好數理化,也不能立刻制霸這個班嗎?也許是該做些最壞但長遠的準備了……另外人文課老師,千萬別讓我在放學後遇到你……」


最近很多朋友跟我說了廣電把同性戀同性變態,以及亂倫等非正常性關係化為同一範疇。作為官方喉舌,這釋放的信息的確給很多同志朋友帶來了恐慌。


首先說一下,我有很多朋友是同性戀,但是他們都是很好的人。不得不說這些朋友在你危急時總是比其他人快很多來幫助你。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他們總是要溫柔細膩一些。曾經,我在高中時和別人打架,衝來幫我的是我最好的哥們兒,一個短頭髮的女生。後來我知道他是個女同。自省事以來我的確接觸了很多這樣的朋友,但是他們真的很好。


我曾經看過幾篇關於同性戀的報道,一個是從生命科學層面解釋同性戀,二是從社會科學層面理解同性戀。在多個角度上對同志的解釋大多是正面的。結合我自己的經歷,我認為LGBT群體是有社會適應性的。


更諷刺的是,在廣電這樣的同時,德國通過了允許同性戀伴侶享受異性戀伴侶同等權利的法案。這裡對於我國的做法,我是無法理解的。


我的一個朋友在當天告訴我,以後他一定要努力去阿根廷或者加拿大。我告訴他,你們群體的權益是你們自己爭取的,並不是逃避你就能勝利的。男人決定女人是否能接受教育,白人決定黑人是否能接受教育和異性戀決定同性戀是否能在一起,這都是不合理,過分且不正確的。馬丁?路德?金曾經說過在我們這個時代,令人痛心的不僅是壞人尖酸的言語和過激的行為,更是好人令人震驚的沉默。我們不能沉默。

我真的無法言語,每個人可能都會有一兩個同性戀朋友,或者你自己就是。願所有人都被世界溫柔以待。

就像我對我朋友所說,我希望同志在為自己爭取權益時,注意以下幾點,這也是社會尊重這個群體的一些前提。

第一,潔身自好,關愛自己。不要縱慾濫情,這不僅會害了自己也會害了自己愛的人。

第二,樹立正面形象,不要因為個別人的個別行為為某些人利用而導致整個群體受到攻擊。

第三,時常體檢,關愛家人理解家人。不應家人的不理解而遠離家人,循序漸進,合理溝通。

第四,努力工作,提高收入,擁有良好的經濟基礎。

第五,熱心公益,幫扶有必要幫扶的群體。

第六,關注政策,不逃避現實,為這個群體爭取平權。

這是暫時的一些看法,如果有朋友有其他想法可以提出來,讓我們攜手共進。

更新於2017.7.14

在評論中有朋友問了關於怎樣發聲的問題。我才疏學淺,發表一下一己之見。


首先,這個群體必須正視自己,審時度勢,在保護自己人身不受侵犯的情況去敢於向社會面對自己。
其次,這個群體必須努力,佔有一定的社會資源,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和社會地位。支持L B G T 組織或團體的發展,提高社會影響力,也就是要為群體營造一個好的社會輿論環境。


同時,這個群體如果出現像蔡康永,孔雀這種名人,可以極大的爭取話語權。比如前段時間,耿樂就受到了李總理的接見,這也是一個比較好的信號,

最重要的是,做好我在7.14提出的幾點。百花齊放 百家爭鳴。希望大家說出自己的看法,謝謝。

更新於7.15

昨天一位朋友跟我說了他的想法。

我感受到了只有一種情緒,悲觀。的確當今政府,社會主流,輿論導向都不利於這個群體爭取權益。擺在廣大男同,雙性戀面前的是艾滋,同妻問題。如果這個圈子繼續亂下去,後果可想而知。


這個,我還是說。男同,雙性戀群體如果不正視這個問題,這對整個LBGT群體都是致命性的傷害。

就拿一個簡單的事情做比較,我初中時一個同學不曉得怎麼把他是同性戀說漏了,我們班上就有人罵他變態同時說他有艾滋,這個問題是很嚴峻的!

男男性行為這種高危性行為的確在如此窄的同志圈中很易導致艾滋快速傳播。


真的要潔身自好啊。從社會學角度,現代社會的確有極大的包容性,但是如果同志群體不正視艾滋問題,LBGT平權運動將會寸步難行。

打給地理學角度的比方,比如北上廣等大城市的同志環境人口容量很大,那麼在西部這種同志包容量很小的城市農村將會有大量的同志群體通過各種途徑進行機械人口遷徙。這部分對於這種性行為認識程度不足,極可能染病。艾滋在同志圈快速進行傳播,那麼大城市的同志人口容量必定減少,這裡必須提一下非洲留學生,他們攜帶艾滋病毒的概率非常高。


淡藍網已經不是單純的一個同志網站了,它已經演化為一個同志反艾滋的前沿。所以要支持這種機構的發展。最重要是要潔身自好!同志如果想為自己爭取平權必須正視自己存在的問題,不能逃避問題,同時縱慾害人,這是對整個群體的不公。


同時,男同和女同是區別很大的團體,大家要在LBGT這個大環境注意區分不同。同時雙性戀又是很特殊的群體,也是最該重視的群體。

還有哪位朋友,也說了非LBGT 群體是比較樂觀的為這個群體爭取話語權,不管前路坎坷,我們不能放棄,但求問心無愧,還是那句話,讓我們攜手共進!

更新於2017.7.16


路在何方,路在腳下。路是自己走的,不是等著別人給予的。
一個人如果連自己都不尊重,更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無論是不是gay,首先需要的是自愛。
一個自己天天自己作死,夢想著傍大款,把大把時間浪費在做白日夢,秀恩愛,幻想童話般的愛情的人到那裡都不會得到尊重。
我最看不起喜歡不勞而獲的人,尤其是自己什麼都不做,還給弱勢群體抹黑的人,不要求你為這個群體做什麼,但是起碼做好你自己。
當一些公益組織和個人辛辛苦苦爭取一點權益和正面影響的時候。總是會出現各種負面的新聞,然後群體爆炸,一會抱怨國家不合法,一會抱怨被歧視了。
我從來對國內同性婚姻不抱希望,甚至不希望他合法化,在合法面前,我更希望得到的是國家和人的尊重,在我看來,不把同性戀和性變態歸為一類就就是最大的進步,並不一定合法就是最好的,合法簡單,消除誤解和歧視卻需要很漫長的過程。如今在歐美已經合法的國家,同性戀仍被一部分歧視,只有當一個社會真正容得下不同人的存在的時候,才是人類進步的一大步。
試想,在很多人還把變性人稱呼為「人妖」的時候,在我們還會因為別人意見不同就破口大罵的時候,當一個孩子表現出善良的一面我們稱呼為「聖母」的時候,你有尊重過誰。
中國人從古自今都是一個喜歡歧視別人的種族,從古時候的南蠻、西戎、北狄,到如今的提起新疆人都是小偷,說起河南人都是騙人,說起南方人都是蠻子,說起廣東人都是什麼都吃的時候,說起東北人都是野蠻暴力、黑社會的時候,中國人過了幾千年仍然沒有任何包容性。再很多人心裡,非我族類,就是不能容忍你的存在。
如今,我覺得把同性推到風口浪尖並不是一件好事,當一個民族沒有包容性的時候,過度的曝光總是會引起別人的反感,當支持同性戀化作一種政治正確,這種思維是不健康的,在我看來是病態的,只有每個人做好自己了,才會得到尊重,合法也是理所當然,近期國家為什麼又封殺同性相關的內容,這種行為是開歷史倒車不假,但是試想國內目前的風氣,你會覺得不封殺都不正常,當一個群體在起負面影響的時候,他會引起一種導向,當一個導向失去一種看起來並不是健康向上的時候,就不要怪別人對你不夠容忍,不夠包容。
萬事不要被媒體和輿論牽著走,拋開表象看本質,理解出信號和背後意義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事情。
你要問我未來的路在哪裡,我想說在我們每一個人手裡。


歐洲:
荷蘭
比利時
西班牙
挪威
瑞典
葡萄牙
冰島
丹麥
法國
英國(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
盧森堡
斯洛維尼亞
愛爾蘭


美洲:
加拿大
阿根廷
烏拉圭
巴西
墨西哥
美國


非洲:
南非


大洋洲:
紐西蘭

——————————————————————————————————————————————

原答案編輯於2016年4月16日,當時世界範圍內允許同性戀婚姻的國家就是上述這些,近期有一些新評論的提示,彷彿看到了世界進步的進程。


補充2:看到有個答主說:某某結婚後忍不住出來約會小男孩…請問跟婚內出軌約炮嫩妹子有啥區別嗎?同性戀不是道德崩潰的遮羞布,同性戀了,做人渣就需要社會諒解和理解了…不就是忽悠沒有是非觀的小傻逼嗎?王八蛋就是王八蛋,跟什麼戀沒關係?

補充:為什麼有人會以為,因為不允許結婚才群P,濫交?有這想法的人都特么弱智,兩人想要在一起,社會哪來那麼多阻力?現代社會,大家都是各自過日子,誰有興趣干涉別人?只要不傻逼到希望擁有社會認同感,四處宣揚,一對一生活沒有任何問題。能約到炮的,不管同性異性,都是其中老手,這種老司機哪會被人逼迫?不用把同性戀想的比普通人善良,跟普通人沒區別,甚至還狡猾點。


同性戀分兩種,一種跟普通人一樣,一對一的戀愛,談感情,想結婚,這種就是普通人,根本不值得奇怪。

一種是濫交,沒事就群P,艾滋病高危人群,這種都是人渣,不是正常人,應該打上標籤,提醒普通人。

什麼時候社會能分清兩種的不同了,什麼時候,同性戀也就有出路了。

為了政治正確,強行把兩種不同的同性戀混合,不做任何區分的一起討論,這特么是一種王八蛋。

很多人羞於啟齒自己是個同性戀,並不是同性之間戀愛,一對一的戀愛有多羞恥,而是因為這個群體濫交,群P,吸毒,艾滋病的人太多,造成的負面影響太大。

如果不能概念上,實質上區別兩種人,同性戀永遠都不會被公眾接納。


中國的同性戀,在可見的未來沒有出路。

確實,當我看到媒體上、網路上越來越多的平權鬥士站出來為群體發聲、奔走;當我看到90後,00後的孩子們對於同性戀的接納普遍坦然;當我看到小學生性教育教材的「先進性」,我會以為,在不遠的將來,在我還在世的時候,中國的同性戀能夠正大光明的站出來,甚至能夠獲得法律的保障,實現婚姻平等。

但現在看來,不可能。

最現實的一個問題,中國在不久的將來將面臨人口老齡化——嚴重老齡化和勞動力短缺的局面。中國勞動人口比例持續減小,到我老的時候可能已經沒有足夠的年輕人交養老金,政府已經無力養我了。

怎麼辦?政府只有提高生育率,不斷增加新生兒數量,才能提高勞動人口比例。這意味著「家庭」觀念的強調,在政府的規劃中,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不會淡化,反而會變得更強。可預見,在未來甚至現在,結婚、生孩子、鼓勵二胎甚至三胎會成為政府社會宣傳的重點。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電視中關於「家庭」「親情」的公益廣告越來越多,不是孩子,就是老人,為的就是加強這種家庭觀念的灌輸。(而灣灣已走在宣傳多元社會的前沿了)

所以,在政府的大戰略中,同性戀這種在主流觀念中「斷子絕孫」的生活方式一定不會得到支持。以及,在中國這個國家中,並不是有足夠的人站出來就能得到改變的一票,到底誰說了算大家應該都清楚。因此,法律保障、婚姻平權這種政府層面的權益,對於中國的同性戀們來說,很有可能,在有生之年只是奢望。


「為什麼gay這麼難,還要做gay?」「為什麼你是xxx?」這種問題就好像在問一條魚:

這條河裡已經沒有水了,你為什麼還不上岸生活?

看到這種問題,只覺得淺薄得可怕。這根本就不是自己能選擇的好嗎,這是天生的,基因決定的。我從三歲開始就喜歡男孩子了。回答我為什麼是同性戀的問題,我是個孤兒,受一點環境的影響,還有過早看太多書。即使我不是孤兒,沒有受環境影響,我天生的基因也讓我不能對女人產生好感。我從三歲開始就知道自己不是異性戀了。我們從生下來開始就無法控制自己的意識,讓自己去喜歡上異性。

為什麼河南人總是被罵偷井蓋還要繼續做河南人?為什麼黑人被歧視還要繼續做黑人?這些特么根本就不是自己能選擇的好嗎。

大不了騙婚嘛,哪怕被人罵;大不了和愛的人私奔,避開一切世俗的眼光;大不了孤獨終老;大不了直接自殺……

我的觀點是,在所有解決辦法里選擇一個最優的方案,如果實在沒有辦法,就只有走一步是一步了,時間會撫平一切峰巒。

為什麼一定要有一個答案、一個解決方法?這個世界上很多問題是沒有解決辦法也沒有答案的,走一步看一步,或者睜大眼睛無所畏懼去迎接死亡和挑戰,就是唯一能做的事。

有些人就是太幸福了,不懂底層人的苦。對於我這種底層人來說,活著,就是最大的奢望了。我來自中部貧困省份的農村,垃圾大專畢業,月薪一千五,孤兒,和貴乎用戶是比不了的。我從來不覺得羞愧,只覺得自己已經努力了,只覺得不公平。(我是因為偏科才沒考上二本)何不食肉糜的知乎用戶,知不知道即使是大專畢業的學歷,在這個國家就已經超越百分之八十的人了?在貴乎人的眼中,中國廣大的農村和縣城地區,是不存在的,中國只有一線城市。在貴乎人的眼中,不是985的高校就不是大學,或者不存在。所有人都在說移民,然而我根本移不起,沒錢。像我一樣移不起的,也一定不止我一個。他們怎麼辦?貴乎人的眼裡,他們不存在。

如果能夠變成別人,我也不用這麼煩惱了。

我希望那些高叫著騙婚該死、喊打喊殺的人,都能看到這兩個現狀和事實,與其一棍子打死一個群體,不如想想、看看這種現象背後的原因:

現在可以說是一個很好的年代了,如果生活在戰爭年代或者動亂年代,哪裡有閑心去談戀愛、風花雪夜,甚至允許一些小眾的生活趣味?逃命都來不及。在那種歲月里,年齡、性別甚至都是可以被人忽略的。人在歷史之中是十分渺小的。


4月16日

wow這個話題大家都這麼感興趣。七老師再來回應幾句吧:
1、中國目前的環境確實是不適合LGBT的生活與發展。因為工作性質接觸的群體案例很多,對於生活在非北上廣地區的朋友們能夠找到一條合適的出路很難。把同性歸為病症的,無法和相愛的人取得法律承認,無法共享福利,得不到家人的認可,面對排山倒海的逼婚,甚至以死相逼的,七喜每天看著大家來信和諮詢心裡也很痛。或許你還沒有走到那一天,或許你的年齡還小,或許你的財富足可以讓你獨立,但是你們不要忽視這些人的存在。所以七老師告訴你們,幫助你們給你們建議不是在食肉糜。人生苦短,70年彈指一揮間,有能力出來的時候,趁著年輕就要努力拚個出路和未來。七老師他國情況不知,加國目前生活的同志群體已經是數量級計算,單是服務亞洲人的LGBT公益組織就超過10個。出來不是逃避,更沒有你們口中那麼難,因為還有我在你身邊!
2、即使生活再艱難,也不要選在欺騙自己的取向形婚或者騙婚,對另一半和女方不公平。下面的例子絕非個例,是七老師這些年無數案例中的一個而已。你要讓我講我可以給你羅列三天三夜。七老師只想告訴你,任何時候都不要傷害別人的前提下來滿足自己的需求。
3、七老師沒秀優越感,大家誤會了,肉糜誰都可以吃,關鍵在於你是否要有對的方向,是否在努力的路上。方向政策七老師還是可以幫助你們。如果你英語好ok專業也不錯你就可以努力成為技術移民,如果你財富不錯也可以投資移民。如果你還能年輕當然也可以留學移民。如果你什麼都沒有,還可以申請技工類啊!七老師最大年齡的朋友42歲,從0開始學英語,一年半時間就憑著韌勁真的把雅思考下來了!方法和方式有很多,不要自我歸類社會高低屬性,信息和方向更重要。
4、中國社會是需要大家抗爭來爭取更大權益的,但是確實和歐美的社會文化基礎有著天壤之別,也不會像歐美人奮鬥幾十年就可以改變和爭取的。重點要一步一步來,先從幫助個體開始吧。所謂的我們不也通過這樣那樣的方式來幫助還在彷徨中的你們嗎?不也在一點點靠自己微弱的力量為你們尋找更幸福的出路嗎?幸福定義不同,你如果覺得自己生活很好七喜滿是祝福,如果覺得水深火熱就來找我吧希望能夠盡自己的一點微光照亮你們的出路!謝謝大家!

------------------------------------------


謝謝邀請,面對這樣的問題我還有很多感受來回答這些問題。

七喜我文筆不佳,只能給大家講一些故事,你我共同來思考、共勉。

七喜最好的一個朋友,男,35歲。事業有成,收入不菲。由於受到中國傳統文化影響頗深,工作環境限制,被迫於30歲的時候和拉拉結婚。由於各自有伴侶,雙方各自生活在自己的家裡。只有在雙方父母來探望的時候,才被迫睡進一個被窩。
開始的一年還算相敬如賓,但時間一長,矛盾便暴露出來。任何兩個獨立的個體一旦產生交集過多,都會因為生活習慣和成長環境不同出現矛盾。更何況沒有任何愛情的基礎上的結合。
婚後第三年,父母開始從逼婚轉變成逼孕。我們可以想像,形婚和結婚,並不是同志群體誤入歧途的重點,只不過是後患無窮的開始。
這位朋友能瞞則瞞,能躲就躲,甚至最後開不育不孕的證明來欺騙父母。騙得了一時,不可能一世。
在父母逼迫,生活方式不同,財產糾紛不明的情況下,最後還是選擇了離婚,重新回歸獨身。

再說我的另一個朋友的故事,暫且叫他H。
初識小H時,他是一個從農村走出來的鳳凰男。雖然擁有一顆同志的心,思維卻依然很老派。他堅定的認為同志可以玩一時,結婚卻是一輩子。
最後,小H和相親的直女組成了家庭,生兒育女,並發誓這輩子不會再踏入這個圈子一步。
當時我苦口婆心相勸,怎無奈我們的圈子裡確實存在的這一群人,面對文化背景的熏陶,成長環境的影響,總把繁衍後代最為人生視作必須完成的作業。
後果大家可想而知,不出三年,小H變成了老H,也沒有履行當初的承諾,背地裡還是偷偷摸摸找著男孩出來約會。
家裡呢?還有嗷嗷待哺的嬰兒。
時間一長,妻子發現,家人不解,妻離子散,身無分文。我約著H喝酒的時候,總聽他感嘆:人這一輩子,該是什麼路就要走什麼路,逆天而為,後患無窮!

最後說的,是我認識的在多倫多的另一對朋友夫夫。
兩個人相識15年,從青澀到成熟,從年少到白頭。在那個年代,同志夫夫合法、結婚、生子在中國不敢想像。兩個人面臨過家人、親朋、同事的不接、歧視和刁難,但是卻始終沒有放棄追求幸福的心愿。
他們知道當下的中國環境不適合同志群體的生存和發展,於是決定全力移民加拿大。小攻努力一年,每天除了工作之餘都是在學習雅思。小受雖然不用考雅思,但是每天做好飯菜,用最貼心的方式陪伴在小攻身邊。
二年之後兩個人成功申請到了加拿大永久居民身份。來加以後,社會環境的寬容,同志婚姻的合法讓二人徹底改變了自己的價值觀。
又辛苦了兩年,他們在加拿大有車有房,還代孕了一對雙胞胎寶寶。我想,所有在中國夫妻才能夠實現的生活,他們已經擁有了。

作為同志群體,我們要求的並不多。只希望能有一個公平的、寬容的、合法的社會環境,讓我們可以按照最正常的、期待的生活軌跡行進。
面對歧視,我們可以鬥爭;面對不公,我們可以爭取;面對無奈,我們可以迴避。
但是,我們需要的是一個機會,是一個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同志群體,在當今的中國社會已經不再是少數,可談及未來我們卻依然渺茫。我們無力改變的時候,我們至少現在還可以有選擇。
選擇走出去,選擇另一種社會環境,我們依然可以過的精彩。
但是所有這一切,也需要奮鬥,沒有奮鬥就沒有未來!
希望你們都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走出國門,過上更幸福的日子。


盡量維持這種假裝你不存在的狀態能一直發展下去,同時完善法制和文化建設,達到dont ask dont tell 的程度,大概是比較現實的最優解。

我對國內的LGBT運動比較悲觀,因為收到了歐美國家的影響現在大家都想要一步登天,但是在一個名義上推崇清教徒式集體主義生活方式的國家裡,這很可能是這個群體能得到的最大自由了。我們的參照物從來都不該是歐洲這樣的極端個人主義國家,相反該是日韓兩個法制建設較為完善的集體主義色彩國家。我們的目標從來也都不該是平權,而該是在法制這個概念下得到對抗歧視的武器,達到泯然於眾人的境界。

首先而集體主義向個人主義的轉變並不是靠著時間積累就自然而然的完成, 最終很可能會產生一場可大可小的動蕩,同志群體受制於其天生的分散性,本就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在任何風波里都是easy target。


其次很多答主認為LGBT運動改變了歐美社會,爭取到了平權,但這只是個幻覺,社會運動其本質不過是依附於一個更強的概念來對抗原有的觀念,LGBT運動依附於天賦人權,人人平等這個強勢的個人主義觀念,從一開始其勝利就註定了,是真真正正的wind fall,諸位前輩的心血不過是錦上添花罷了。在東亞,個人主義色彩相對淡薄,並沒有這樣一個絕對強勢的觀念供我們攀附,所有一步登天的lgbt運動,都是緣木求魚罷了。

以大陸的地緣政治,文化傳承來看,我認為這種集體主義的社會文化會一直持續下去。我們唯一的選項就是法制,大陸LGBT人士努力的方向,其實可以從日韓女性身上窺見一斑,那就是:事實上的歧視,但法律上出台具有傾向性的條文來為少數群體提供反擊的武器。


1.整個中國範圍內的同性戀者的集合併不是一個有共同利益共同訴求的組織,沒有什麼「共同出路」可言。城鄉之間,東中西部之間,上下階層之間,正態分布的5%存在著無法理解的鴻溝——底層無法想像移民正如中層無法想像騙婚一樣。

2.同志們,革命是需要土壤的呀。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石牆是怎麼一回事,但是石牆也只是整個六十年代的新左派思潮的自然延伸而已,再往前,六十年代也是戰後繁榮和中產擴大的果實。換句話說,在貧富分化加劇時增長放緩——當舊左派已經被打倒而新左派已經被痛恨——階級矛盾自然而然的表現為各種矛盾。在一個日趨保守的社會裡尋求什麼同性戀的「出路」,簡直是企圖在沙漠里挖出鮮魚。

3.其實呢,現狀是不斷變化發展的。比如前幾天芙蓉區的那場掀起波瀾的案例,其實七年前的俄羅斯已經審理過了。然後再問問自己,俄羅斯缺激進女權運動或LGBT平權組織嗎?


推薦閱讀:

在一線城市打拚的同性情侶的生活是怎樣的?
作為一個會做飯的gay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受比攻高,是什麼體驗?
有沒有人愛上年長同性,有沒有被小妹妹愛上過的大姐姐?誰能告訴我,該拿女神姐姐怎麼辦?
知乎上有哪些很帥的gay?

TAG:同性戀 | 移民 | 男同性戀 | LGBTQIA | 女同性戀 |